生物化学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与化学的交叉领域,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点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下面将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

其中,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具有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性。

蛋白质的结构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参与代谢反应、传递信号、构建细胞结构等。

另外,核酸是生物体内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包括DNA和RNA两类。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双螺旋结构能够稳定保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而RNA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多糖是生物体内的能量储备和结构支持物质,如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多糖的结构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生物活性。

脂质是生物体内最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包括脂肪酸、甘油和磷脂等。

脂质在细胞膜的构建和代谢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酶和酶促反应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效率。

酶可以加速生物体内代谢反应的进行,并且在反应结束后不被消耗。

酶的催化活性受到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酶促反应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酶促反应遵循米氏动力学,包括亲和力、酶底物复合物和酶活性等步骤。

酶促反应在维持生物体内稳态和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代谢途径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

在代谢中,有一些重要的途径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糖代谢途径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糖原异生途径和糖酵解途径。

细胞通过这些途径产生ATP能量,供给细胞代谢和功能活动。

脂肪酸代谢途径是细胞内脂质代谢的关键过程,包括脂质合成和脂质分解。

脂肪酸代谢可以提供额外的能量供应,同时也参与胆固醇合成等生物学过程。

氨基酸代谢途径是蛋白质合成和代谢的基础,主要包括氨基酸转氨、氨基酸降解和尿素循环等步骤。

生物化学专业的详细介绍

生物化学专业的详细介绍

生物化学专业的详细介绍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结合了生物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化学反应以及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分子机制。

生物化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和深入了解生物学原理的专业人才,他们在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专业简介生物化学专业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化学反应以及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分子机制。

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途径,生物化学揭示了生命的基本规律和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生物化学专业涉及的领域包括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代谢途径等。

二、专业课程1. 生物化学基础课程: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

2.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包括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学、代谢途径等高级课程,深入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分子机制。

3. 实验课程:生物化学专业的实验课程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就业方向1. 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药物研发、生物制药、临床检验等工作,为药物研发和临床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2. 生物工程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工作,参与新药研发和生物工艺的优化。

3. 生物技术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生物传感器等工作,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就业前景生物化学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知识,熟练掌握实验技术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生物工程公司等单位都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总结:生物化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生物学和化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分子机制。

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生物医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生物化学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高等生命体的生命活动的化学基础, 是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基础。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的化学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就是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生物化学的发现和应用给人类的健康事业、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事业带来了极大的贡献。

1. 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在于研究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物化学是考察生命过程和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是研究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键。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对生命的维持和传递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比如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石,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功能分子,控制生命体中的生命过程和细胞活动。

核酸是构成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可以保存生命体的遗传信息并参与复制和转录等过程。

多糖但不仅能够提供生物体必要的营养物质,也会在生物体免疫功能和其他生命活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 生物化学在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重要性生物化学和药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同的药物对生物分子有不同的作用,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药物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越来越多的生物化学研究正在涉及到药物研究和临床试验。

药物的研制需要从药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入手,而这些药物分子的性质正是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物化学的研究不仅能够为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指导,并且能够从分子层次上揭示药物作用机理,为新药研究和创新提供重要保障。

3. 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应用生物化学不仅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同时还逐渐应用于食品科学和营养学中。

食品中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等分子,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素。

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解析食品营养的重要性和功能,有助于人类对食品的食用和消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的发生与生物化学也有密切关系,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营养不足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为食品和营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生物化学(共45张PPT)

生物化学(共45张PPT)

(四)、多糖类
1、来源于植物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多糖。
黄芪多糖、人参多糖、刺五加多糖、麦麸多糖、黄精多糖、 昆布多糖、菊糖、褐藻多糖、波叶多糖、茶叶多糖、葡萄皮脂多 糖、麦秸半纤维素B、针裂蹄多糖、酸多糖、枸杞多糖、当归多 糖、人参多糖、地衣多糖
和有机溶剂,分子量从几十~几百万。浓碱处理 可是其部分或全部脱掉乙酰基而成为几丁质( chitosan),该产品可溶于烯酸。
3、用途
药物辅料:人造皮肤、手术缝合线(不用拆线)
络合回收金属离子(贵重金属离子)
降血脂、消炎、杀菌剂(伤口愈合剂)
食品添加剂(保鲜剂)
同样具有保湿作用、也大量用于化妆品中。
糖类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
三、纤维素
CH2OH
O
CH2OH O
O OH
O OH
OH
OH
α -1,4
OH
OH
O
O CH2OH β -1,4
CH2OH O
OH
OH
淀粉
纤维素
2、纤维素的生物学功能 (1)作为植物、动物或细菌细胞的外壁支撑和保护的
物质,促使细胞保持足够的扩张韧性和刚性。
(2)作为生物圈中维持自然界能量和营养物质稳恒的贮 藏物质。
2、直链淀粉
(1)占天然淀粉量的20%~30%,药物辅料 中的可溶性淀粉(冲剂中一般用)就是这 一种。
(2)MW在50,000左右。
(3)结构:以 代表淀粉, 代表二个D -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则 直链淀粉的结构为:
3、支链淀粉
(1)占天然淀粉量的70%~80%。 (2)MW=1百万左右. (3)结构:主链与直链淀粉一样,以通过α-1,4糖苷键
(2)贮能多糖:在体内作为贮能形式存在, 如淀粉和糖原,在需要是可通过生物体内酶 系统的作用,分解释放出单糖以供应能量。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绪论1.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以及在生命活动中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即代谢反应)的规律及其与生理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2.新陈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有规律的物质交换,称为新陈代谢。

通过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更新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这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重要环节。

3.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带头学科,它主要研究遗传的分子基础(分子遗传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和生物大分子的人工设计与合成,以及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等。

4.药学生物化学:是研究与药学科学相关的生物化学理论、原理与技术,及其在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物质量控制与药品临床中应用的基础学科。

第一章糖的化学1.糖基化工程:通过人为的操作(包括增加、删除或调整)蛋白质上的寡糖链,使之产生合适的糖型,从而达到有目的地改变糖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2.单糖(monosaccharide):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

单糖是糖类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组成糖类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3.多糖(polysaccharide):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长链结构,分子量都很大,在水中不能成真溶液,有的成胶体溶液,有的不溶于水,均无甜味,也无还原性。

4.寡糖(oligosaccharide):是由单糖缩合而成的短链结构(一般含2~6个单糖分子)。

5.结合糖(glycoconjugate):也称糖复合物或复合糖,是指糖和蛋白质、脂质等非糖物质结合的复合分子。

6.同聚多糖(homopolysaccharide):也称为均一多糖,由一种单糖缩合而成,如淀粉、糖原、纤维素、戊糖胶、木糖胶、阿拉伯糖胶、几丁质等。

7.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也称为不均一多糖,由不同类型的单糖缩合而成,如肝素、透明质酸和许多来源于植物中的多糖如波叶大黄多糖、当归多糖、茶叶多糖等。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

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氨基酸: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NH-)。

生物化学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主要内容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中化学过程和物质的科学,它涵盖了从分子水平到细胞、组织和整个生物体的层面。

这门学科对于理解生命现象、疾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极为广泛,首先要提到的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大分子。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其结构复杂多样,包括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线性序列)、二级结构(如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整体的三维构象)和四级结构(多个亚基的组合)。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紧密相关,它们可以作为酶催化化学反应、作为结构成分支持细胞和组织、作为运输载体运输物质、作为免疫分子参与免疫反应等等。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 以双螺旋结构存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通过碱基配对原则进行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细胞。

RNA 则在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信使 RNA(mRNA)携带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转运 RNA (tRNA)转运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核糖体 RNA(rRNA)构成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

多糖在生物体内也有多种重要功能。

例如,淀粉和糖原是储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

脂肪是储存能量的高效形式,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固醇如胆固醇在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激素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生物化学还关注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

物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例如,糖代谢是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葡萄糖在细胞内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进行分解,产生能量(以 ATP 的形式)。

这个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途径。

在糖酵解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产生少量的ATP。

丙酮酸进一步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生更多的 ATP 和二氧化碳。

氧化磷酸化则是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质子驱动力,驱动ATP 合酶合成大量的 ATP。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1.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2. 多肽(Polypeptide):由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

3. 氨基酸(Amino Acid):生物体内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包含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以及一个特定的侧链。

4.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一种体外复制DNA的技术,通过反复循环的酶催化,使得目标DNA序列在简单的反应体系中大量扩增。

5. 糖(Sugar):生物体内分子中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是能源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核酸和多糖的基本单元。

6. 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物质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以及调节和控制这些反应的调节机制。

7. 酶(Enzyme):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可以促进反应速率,但本身在反应中不被消耗。

8. 核酸(Nucleic Acid):生物体内储存和传导遗传信息的分子,包括DNA和RNA,由核苷酸链组成。

9. 基因(Gene):DNA分子上的特定区域,编码了一种特定蛋白质的信息,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10. 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酶催化的反应组成的序列,用于维持生物体内能量和物质的平衡。

11. 脂质(Lipid):一类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结构和能量储存的重要作用,常见的脂质包括脂肪酸、甘油和胆固醇等。

12. 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通过氧化分解有机物质以释放能量的过程,通常包括糖的氧化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3.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植物和一些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14. 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分泌并通过血液传递到细胞中起作用的化学物质,调节和控制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

生物化学专业课程科目

生物化学专业课程科目
1. 生物化学导论,这门课程通常介绍了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途径等内容。

2. 生物有机化学,这门课程侧重于生物分子的有机化学特性,包括蛋白质、核酸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分解等内容。

3. 生物物理化学,这门课程涉及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性质和传递过程等。

4. 生物化学实验,这门课程通常包括实验室操作和技术,学生将学习如何处理生物样本、进行蛋白质纯化、测定酶活性等实验技术。

5. 生物化学方法学,这门课程介绍了生物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如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光谱学等。

6.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涵盖了生物分子的生物学功
能和调控机制,包括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与修饰等内容。

7. 生物化学代谢途径,这门课程重点介绍了生物体内各种代谢
途径,如糖代谢、脂肪代谢、核酸代谢等。

以上列举的课程科目只是生物化学专业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还
有许多其他相关的课程,如生物化学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
毒理学等。

这些课程科目共同构成了生物化学专业的全面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素养和实践技能。

生物化学

第一章.生物化学绪论1.生命的生物化学定义:生命系统包含储藏遗传信息的核酸和调节代谢的酶蛋白。

但是已知某种病毒生物却无核酸(朊病毒)。

2.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

( 2 ) 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

( 3 )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

( 5 )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有适应性。

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

4.生物化学: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进而深入揭示生命活动的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

5.生命体的元素组成:在地球上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元素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和N四种元素,是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

这四种元素约占了生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

这类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

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

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Br、Cr、F、Ga、I、Mo、Se、Si等。

偶然存在的元素。

6.生命分子是碳的化合物:生命有机体的化学是围绕着碳骨架组织起来的。

生物分子中共价连接的碳原子可以形成线状的、分支的或环状的结构。

7.生物(生命)分子是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基础,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生物分子的主要类型包括:多糖、聚脂、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维生素、辅酶、激素、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小分子。

8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代表了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方向。

9.生物化学的内容:静态生物化学: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

动态生物化学:研究生命现象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代谢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糖类的生理功能有:A. 提供能量.B. 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的组成成分C. 构成细胞膜组成成分D. 以上都对2. 人体内不能水解的糖苷键是:A. α—1,4—糖苷键B. α-1,6—糖苷键C. β—1,4—糖苷键D. α-1,β—4—糖苷键3. 淀粉经α—淀粉酶作用后的主要产物是:A. 麦芽糖及异麦芽糖B. 葡萄糖及麦芽糖C. 葡萄糖D. 麦芽糖及临界糊精4. 糖酵解时下列哪一对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A. 3—磷酸甘油醛及6—磷酸果糖B. 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 3—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D. 1—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5. 下列激酶(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中哪些参与了EMP 途径,分别催化途径中三个不可逆反应:A. 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B. 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C. 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D. 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6. 下列途径中哪个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A. 糖酵解途径B. 三羧酸循环C. 戊糖磷酸途径D. 脂肪酸合成(从头合成)7. 1mol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CoA:A. 1molB. 2molC. 3molD. 4mol8.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A. 果糖二磷酸酶B. 葡萄糖—6—磷酸酶C. 磷酸果糖激酶ID. 磷酶果糖激酶Ⅱ9. 下列有关葡萄糖磷酸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己糖激酶有四种同工酶B. 己糖激酶催化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C. 磷酸化反应受到激素的调节D. 磷酸化后的葡萄糖能自由通过细胞膜10. 下列哪个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A.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 α—酮戊二酸脱氢酶C. 琥珀酸脱氢酶D. 磷酸甘油酸激酶11. C1被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分子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后,同位素标记可能出现在丙酮酸的哪一位C原子上:A. ClB. C2C. C3D. 都可能12. 糖原合成酶D的别构活化剂是:A. ADPB. ATPC. AMPD. 葡萄糖—6—磷酸13.糖酵解过程的终产物是:A. 丙酮酸B. 葡萄糖C. 果糖D. 乳酸14. 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应是: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B.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15. 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可生成几分子A TP :A. 1B.2C. 3D. 416. 1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可净生成几分子ATP :A. 1B. 2C. 3D. 417. 糖原中一个糖基转变为2分子乳酸,可净得几分子ATP :A. 1B. 2C. 3D. 418. 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个复杂的结构,包括多种酶和辅助因子。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是丙酮酸脱氢酶组分:A. TPPB. 硫辛酸C. FMND. Mg2+19. 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哪些条件: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Mg2+B. 果糖二磷酸酶,ADP,Pi和Mg2+C.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Mg2+D. 磷酸果糖激酶,ADP,Pi和Mg2+20. 糖酵解过程中催化1mol六碳糖裂解为2mol三碳糖的反应的酶是:A. 磷酸己糖异构酶B. 磷酸果糖激酶C. 醛缩酶D. 磷酸丙糖异构酶1. 糖酵解过程中NADH+H+的去路:A. 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B.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2.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 ATP水解为ADP和Pi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水解后使ADP磷酸化为A TP分子C.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D.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3. 肝脏内糖酵解途径的主要功能是:A. 进行糖酵解B. 进行糖有氧氧化供能C. 提供磷酸戊糖D. 为其他代谢提供合成原料4. 糖酵解时丙酮酸不会堆积的原因是:A. 乳酸脱氢酶活性很强B. 丙酮酸可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C. NADH/NAD+比例太低D. 丙酮酸作为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中生成的NADH的氢接受者5. 用于糖原合成的葡萄糖—1—磷酸首先要经什么化合物的活化:A. ATPB. CTPC. GTPD. UTP6. 在肝脏中二分子乳酸转变为一分子葡萄糖,需要消耗几分子ATP :A. 3B. 4C. 5D. 67. 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H+的去路: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应能量B.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C. 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D.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双磷酸果糖8. ATP对磷酸果糖激酶I的作用:A. 酶的底物B. 酶的抑制剂C. 既是酶的底物同时又是酶的变构抑制剂D. 1,6—双磷酸果糖被激酶水解时生成的产物9. 6—磷酸果糖激酶—1的最强别构激活剂是:A. AMPB. ADPC. 2,6—双磷酸果糖D. ATP10.与糖酵解途径无关的酶是:A. 己糖激酶B. 烯醇化酶C. 醛缩酶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1. 丙酮酸羧化支路中的丙酮酸羧化酶,需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以外的所有辅助因子:A. 生物素B. Mg2+C. 乙酰CoAD. 草酰乙酸12. 巴斯德效应是指:A. 由于从无氧到有氧代谢的转变,通过戊糖磷酸途径降解的葡萄糖量上升B. 由于从无氧到有氧代谢的转变,葡萄糖消耗速度下降C. 由于从无氧到有氧代谢的转变,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的速度上升D. 由于从无氧到有氧代谢的转变,产生A TP的速度上升,葡萄糖消耗速度上升13. 乳酸脱氢酶是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含有多少个亚基:A. 1B. 2C. 3D. 414. 正常情况下,肝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A. 葡萄糖进行糖酵解氧化B. 脂肪酸氧化C.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D. 磷酸戊糖途径氧化葡萄糖15. 下列有关糖有氧氧化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糖有氧氧化的产物是CO2及H2OB. 糖有氧氧化可抑制糖酵解糖有氧氧化C. 是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D. 三羧酸循环是在糖有氧氧化时三大营养素相互转变的途径16.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包括:A. FADB. NAD+C. 生物素D. 辅酶A17. 有关叶绿素的描述,除哪个外均是正确的:A. 叶绿素是含有Mg2+的卟啉衍生物B. 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C. 叶绿素游离存在于植物体细胞内D. 叶绿素分子中有单、双键交替形成的共轭系统18. 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外,均可抑制三羧酸循环:A. 亚砷酸盐B. 丙二酸C. 氟乙酸D. 乙酰CoA19. 丙酮酸脱氢酶系受到哪些因素调控:A. 产物抑制、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B. 产物抑制、能荷调控、酶的诱导C. 产物抑制、能荷调控D. 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酶的诱导20.下述那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A. ATP/ADP比值升高B. CH3COCoA/CoA比值升高C. NADH/NAD+比值升高D. 能荷下降1. 乳酸脱氢酶在骨骼肌中主要是生成:A. 丙酮酸B. 乳酸C. 3—磷酸甘油醛D. 3—磷酸甘油酸2. 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A. 己糖激酶B. 6—磷酸果糖激酶IC. 丙酮酸激酶D. 6—磷酸3. 不能使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活性降低的是:A. 乙酰CoAB. ATPC. NADHD. AMP4. 下列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循环一周可生成4分子NADHB. 循环一周可使2个ADP磷酸化成A TPC. 乙酰CoA可经草酰乙酸进行糖异生D. 琥珀酰CoA是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的产物5. 6—磷酸果糖激酶I的最强别构激活剂是:A. 1,6—双磷酸果糖B. AMPC. C:ADPD. 2,6—双磷酸果糖6.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A. FADB. 硫辛酸C. 辅酶AD. NAD+7. 1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A. 草酰乙酸B. 草酰乙酸和CO2C. CO2+H2OD. 2CO2+4分子还原当量8. .在下列反应中,经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中能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A. 苹果酸→草酰乙酸B. 琥珀酸→苹果酸C. 柠檬酸→异柠檬酸D. α—酮戊二酸→琥珀酸9.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转乙酰化酶的辅酶是:A. TPPB. 硫辛酸C. CoASHD. FAD10.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丙酮酸脱氢酶的辅酶是:A. TPPB. 硫辛酸C. CoASHD. NAD+11. 1mol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成C02及H20,可生成多少molATP :A. 2B. 3C. 4D. 1512.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最主要的酶是:A. 丙酮酸脱氢酶B. 苹果酸脱氢酶C. 顺乌头酸酶D. 异柠檬酸脱氢酶13. 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反应产物是:A. 柠檬酸B. 草酰乙酸C. 乙酰CoAD. NADH+H+14. 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A. CO2十H2O+A TPB. 乳酸C. 丙酮酸D. 乙酰CoA15. 下列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是三大营养素分解的共同途径B.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后只能被氧化C. 生糖氨基酸可通过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转变成葡萄糖D. 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时,可提供4分子还原当量16.下列有关肝脏摄取葡萄糖的能力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因肝脏有专一的葡萄糖激酶,肝脏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很强B. 因葡萄糖可自由通过肝细胞膜,肝脏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很强C. 因肝细胞膜有葡萄糖载体,肝脏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很强D. 因葡萄糖激酶的Km值太大,肝脏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很弱17. 最终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和产生能量的物质有:A. 丙酮酸B. 生糖氨基酸C. 脂肪酸D. 以上都是18. 在三羧酸循环中,下列哪个反应是不可逆反应:A. 柠檬酸—→异柠檬酸B. 琥珀酸—→延胡索酸C. 延胡索酸—→苹果酸D. 草酰乙酸+乙酰CoA --→柠檬酸19.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A. CDPGB. UDPGC. 1—磷酸葡萄糖D. GDPG20. 从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每加上1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几个高能磷酸键:A. 1B. 2C. 3D. 41. 1mol葡萄糖经糖有氧氧化可产生ATP摩尔数:A. 12B. 24C. 36D. 36~382. 每摩尔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36或38A TP摩尔数的关键步骤取决于:A. 苹果酸氧化为草酰乙酸B. 异柠檬酸氧化为2—酮戊二酸C. 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D.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 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依赖哪种变构激活剂:A. ATPB. AMP乙酰CoAC. 柠檬酸D. 异柠檬酸4. 2分子丙氨酸异生为葡萄糖需消耗几个~P :A. 2B. 3C. 5D. 65. 从糖原开始,1mol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可产生ATP摩尔数为:A. 12B. 37C. 39D. 37~396. 糖原分解中水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