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题常考的50个重点词汇!

合集下载

言语理解常考词语100个

言语理解常考词语100个

言语理解常考词语100个高频实词1.把握:①握;拿。

②抓住(抽象的东西)。

③成功的可靠性(多用在“有”或“没”后面)。

2.保守:①保持使不失去。

②维持原状,不求改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多指思想)。

3.独立:①单独地站立。

②脱离原来所属单位,成为另一单位。

③属性词。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高一级的单位而直接隶属于更高级的单位。

④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别的政权的统治而自主地存在。

⑤不依靠他人。

4.分析: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

5.高雅:高尚,不粗俗。

常与“格调”“谈吐”等搭配。

6.机遇:时机;机会(多指有利的)。

7.简单:①结构单纯;头绪少;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

②(经历、能力等)平凡(多用于否定式)。

③草率;不细致。

8.竞争: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

9.控制:①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操纵。

②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

10.矛盾:①矛和盾是古代两种作用不同的武器,后用来比喻言语和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

②因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

③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

④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存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矛盾是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⑤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⑥具有互相排斥的性质。

11.目标:①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12.前景:①图画、舞台、银幕、屏幕上看上去离观者最近的景物;②将要出现的景象。

13.手段:①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②本领,能耐;③指待人处事所用的不正当的方法。

14.维护:维持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

15.问题: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②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③关键;重要之点。

④事故或麻烦。

⑤ 属性词。

有问题的,非正常的;不符合要求的。

16.误解:①理解得不正确;②不正确的理解。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高频成语汇总

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高频成语汇总

行测高频成语解析1、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2、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3、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4、应运而生:适应时机而产生5、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6、无可厚非: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7、按部就班: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8、无所适从:(1)不知听从哪一个好(2)指不知怎么办才好9、矢志不渝:坚定的意志像射出去的弓箭一样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10、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形容十分稀少11、以偏概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12、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13、大行其道: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14、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15、此消彼长:这个上升,那个下降16、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17、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

比喻解决不了问题,没有办法18、高瞻远瞩:比喻眼光远大19、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20、方兴未艾:新生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21、得不偿失: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22、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也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的人物只出现了一会就消失了23、走马观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24、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观点及行动等尖锐对立。

也比喻在争辩或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论点或行为有力的回击25、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26、郁郁葱葱: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27、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28、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29、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30、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常考词汇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常考词汇

公考言语理解重点词汇(整理版)1.层出不穷一、释义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二、用法“层出不穷”侧重强调不断出现,数量很多。

三、示例例句:从买菜购物到远程办公,从在线教育到远程问诊,各类创新在线技术、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

2.大相径庭一、释义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也指事物区别明显,意见、看法大不相同。

二、用法“大相径庭”形容相差很大,不同之处很多。

三、示例例句:近二十几年来,人类已发现数千颗围绕其他恒星公转的行星,其中绝大多数与地球大相径庭。

不过,《发现》杂志曾预测,观察大约 150 个邻近星系,就应该会找到一个类似地球的小型行星。

3.不可或缺一、释义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缺失。

二、用法“不可或缺”侧重强调不能缺少。

三、示例例句:在长期积累中,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采集、加工和传播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流程、标准和机制,虽然有单一乃至僵化的缺陷,但不可否认,对保证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有高度专业水平的内容对任何媒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

4.历久弥新一、释义经历的时间长久而更加新鲜,更显价值二、用法“历久弥新”侧重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新、更有价值。

三、示例例句: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始终充满文化创新的能量和动力。

5.理所当然一、释义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二、用法“理所当然”侧重应当如此。

三、示例例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说,19 岁的他,已经不再是未成年人,不能再理所当然地享有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政策。

6.相辅相成一、释义两种事物互相配合,互相促成,缺一不可。

二、用法“相辅相成”指两者形成互补,重在缺一不可。

三、例句:例句:怀疑与相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一味选择质疑、不愿相信,就会滑向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边缘。

相反,如果总是偏听偏信,则会陷入他人的陷阱,被人牵着鼻子走。

7.不言而喻一、释义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形容道理很浅显。

二、用法“不言而喻”侧重道理浅显,不用说就明白。

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汇一、表示转折关系的词汇。

1. 然而[rán ér]:连词,表转折。

例如:他努力了很久,然而成绩并没有显著提高。

2. 但是[dàn shì]:连词,常用来引出与前文相对立的内容。

如: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

3. 却[què]:副词,表转折。

比如:他平时看起来很胆小,在关键时刻却很勇敢。

二、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

1. 因为 [yīn wèi]:连词,表示原因。

例如:因为下雨,所以地面湿了。

2. 所以 [suǒ yǐ]:连词,用于表示结果。

如:他认真复习了,所以考试取得了好成绩。

3. 因此 [yīn cǐ]:副词,表示因果关系,引出结果。

例如:他犯了错误,因此受到了惩罚。

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汇。

1. 和[hé]:连词,连接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

例如:我和他是好朋友。

2. 与 [yǔ]:连词,同“和”的用法相似。

如: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3. 并且[bìng qiě]:连词,表示进一步的关系,有并列和递进的双重作用。

例如:他不但聪明,并且很努力。

四、表示递进关系的词汇。

1. 甚至[shèn zhì]:副词,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如:他不喜欢运动,甚至对体育课都很抵触。

2. 而且[ér qiě]: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如:这个产品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便宜。

五、表示总结概括的词汇。

1. 总之 [zǒng zhī]:副词,总括起来说。

例如:这个方案有很多优点,也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2. 综上所述 [zōng shàng suǒshù]:是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性陈述。

例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表示强调的词汇。

1. 尤其[yóu qí]:副词,用来强调某个事物或情况。

例如:他对数学尤其感兴趣。

2. 特别[tè bié]:既可以作形容词也可以作副词,强调特殊之处。

言语理解常考成语

言语理解常考成语

言语理解常考成语(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 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 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 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 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 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 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榜样。

1 8.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19、.、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20.、胸无宿物指为人坦诚,没有成见。

2 1.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22.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3.俾昼作夜指晨昏颠倒。

形容无限制地享乐。

(二)易误用对象的成语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5.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8.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9.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行测言语理解常考的词语

行测言语理解常考的词语

行测言语理解常考的词语
1. “首当其冲”:当遇到困难时,他总是首当其冲地站出来!就好比战场上冲在最前面的战士,勇敢无畏!
2. “脍炙人口”:这首经典老歌真是脍炙人口啊,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句,这就像是大家都爱吃的美食一样,人人夸赞!
3. “差强人意”:这次考试成绩虽不算特别好,但也差强人意了。

就好像本来期待一顿丰盛的大餐,最后来了顿还不错的简餐。

4. “接踵而至”:麻烦事总是接踵而至,哎呀,这就仿佛走在路上不断有石头砸过来!
5. “一蹴而就”:学习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呀,得慢慢来,这就跟建房子一样,要一砖一瓦地垒起来!
6. “琳琅满目”:走进商场,商品琳琅满目,真让人眼花缭乱,这不就像是走进了满是宝藏的宝库嘛!
7. “相提并论”:他们俩怎么能相提并论呢?一个那么优秀,一个可就差远了呀,就好像把星星和萤火虫放在一起比较!
8. “鱼龙混杂”:那个市场里可真是鱼龙混杂,好坏都有,就好像一锅大杂烩,什么都有!
我觉得这些词语在行测言语理解中都特别重要,大家一定要掌握好呀!。

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1.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例句】市场经济最神奇也最让人赞叹 之处,就是市场中不同的主体通过自发的博弈与磨合而各得其所。

对所谓完美、超然、成熟改革方案的渴望与膜拜,其实仍然是典型的计划思维,指望用一套方案打遍天下更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2.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不足为奇。

【例句】虽然政府与企业、家庭一起共同参与国民经济,但其行为方式和目的大相径庭。

企业和居民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前提和目标。

而政府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不能忽视收益和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全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为前提。

3.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例句】传统出版社的竞争优势在于历史和传统使其在内容创新和版权拥有方面有深厚的积淀,这是一个不断积累叠加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4.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足为奇。

【例句】这些在今天看起来新奇、鲜活的历史,在当时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并不被社会重视,大多是作为逸闻而散见于外地来京人士的私人笔记或清末以来出现的报章之中。

资料的极端分散,成为社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进入这个领域的重重难关。

5.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例句】无论当下的生活多么衣食无忧,中国人还是爱假想将来可能遇到的变故,即使这些真正发生的概率接近于零。

这只能从中国人未雨绸缪的传统心理方面进行解释。

6.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例句】对一个领导而言,要想使事业获得成功,必须学会审时度势,就是要敏锐、全面地观察和分析,正确估计发展方向和力度,这样才会在具体的管理行为中有的放矢,选择恰当的时机与人员来完成任务。

7.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例句】一年以来,欧美国家示威、罢工活动此起彼伏,暴力事件频发,社会乱象 层出不穷,显示出经济持续不景气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剧。

8.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必背550个成语及词汇(精品)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必背550个成语及词汇(精品)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必背550个成语及词汇(精品)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6. 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理解题常考的50个重点词汇!“要想行测高分,必须拿下言语!”熟悉国考行测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言语理解与表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分值方面都占据公考行测的近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

题量上,国考中言语模块一般为40道题,占比达3成,是题数最多的模块。

难度上,该模块出题趋势是文段越来越长,层次越来越多,考察点越来越多元。

因此,想拿下行测高分,每位考生都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重点复习言语模块,这是必须攻克的一关。

华公教育特此为广大考生整理了一些资料。

言语理解50对极易混淆的“熟面孔”词语弥漫与迷漫、施行与实行、审定与审订、历程与里程……别看这些词看着很稀松平常到用时一不留神极就可能会写错多看有益施行与实行从词语的适用对象上来看“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其适用对象较为具体,如法律、法规、手术等;“实行”的适用对象较为抽象,如纲领、政策、原则等。

例:会议决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经过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审定与审订从词义的侧重点来看,“审定”侧重于“定”,即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侧重于“订”,即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

例: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审定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历程与里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用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

“里程”指具体的路程,还指发展的过程,用在表示将来的句子中或用在时间不明确的句子中。

例:回顾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他感慨万千。

学生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里程。

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不孚众望”指未符合大家的期待,含有贬义;“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例:我们一定不负众望,把这团希望之火,带回桐乡,去开启、点亮乡村每位学生的心灵。

措手不及与猝不及防“措手不及”指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猝不及防”指事情来的突然,来不及防备。

例:站在人生的拐点,迷茫地眺望未来,即使离开这里是我们无数次反复期待的时刻,但它突然的到来依然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忽然与突然“突然”表示情况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突如其来,令人觉得很意外,一时无法应付;“忽然”表示事情很快地发生或变化,相比“突然”,令人意外的程度要小。

例:仿佛一夜之间,南国一个贫穷破败的小渔村忽然变成梦幻般绚丽的大都市。

英雄气短与色厉内荏“英雄气短”指有才能的人因遭受困厄或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色厉内荏”指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例:只有当买房者看懂了,搞清了,具备了喝房产商讨价还价的条件,专家所大声疾呼的市场定价才会有合理性。

否则再激烈的“炮轰”也只能算是色厉内荏。

勉力与勉励“勉力”侧重于努力,主要是对自己而言;“勉励”侧重于鼓励,主要是对别人而言。

例:杭州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难度非常大,但各有关部门仍要勉力为之。

启用与起用“启用”的“启”有打开之意,后面主要跟物;“起用”后面跟的主要是人,有提拔之意。

例: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启用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顺理成章与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强调条件成熟时事情自然会成功。

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

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光怪陆离与斑驳陆离“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光怪陆离”形容事物离奇多变,多用于五光十色、离奇怪异的社会现象。

例: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

但是人们在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海市蜃楼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自以为是与一意孤行“自以为是”侧重于形容看法;一意孤行侧重于形容行动。

例:讨论问题,既要认真思考,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

“不免”与“难免”“难免”指难以避免;“不免”,免不了,强调某种情况下自然出现的的一种结果,侧重于叙述。

但是当后面有否定词是只能用“难免”。

例:改革开放,是前人从未走过的路,难免不遇到一些挫折,走一些弯路,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不免想起许多往事。

蜕化与退化“蜕化”指像动物蜕皮那样发生质变,多比喻人变质,腐化堕落;“退化”多指事务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而这个事物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例: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退化。

不齿与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极度鄙视;“不耻”指不以为耻,不以为有失体面。

例:就像西方青年崇拜拉美的民族英雄切拉瓦拉,为人所不齿的纳粹头子竟然在中国有了追星族。

截止与截至“截至”是介词,一般后面直接跟日期;“截止”指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到”等价于“截至”,但不能说“截至到”。

例:截至2009年5月25日,县地税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

式微与衰退“式微”原来指国家或民族的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常用于书面语;“衰退”指衰弱减退,常用于形容精力、意志、经济等。

例:事实证明,中华文化的遗传并没有因为追逐GDP而变异或者式微,反而越来越凸显文化基因在大事件中的力量,并且成为对待相异形态的方法论。

生吞活剥与穿凿附会“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搬用经验、方法、理论等;“穿凿附会”指在论证中勉强解释,生硬联系。

例:她还不懂的,就把听来的,生吞活剥地逐条念一遍。

画地为牢与闭门造车“画地为牢”比喻指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闭门造车”比喻不管客观情况如何,只凭主观愿望办事。

例:现在有些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画地为牢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做法应当禁止。

原形与原型“原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例: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原型,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界限与界线通用义:不同事物的分界。

例:文科和理科的界限(界线)分明。

界限单一义:尽头处,限度。

例:知识是没有界限的。

界线单一义:两个地区的分界的线。

例:跨过鸭绿江的界线就是朝鲜了。

等量齐观与齐头并进“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进行,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区别于“并驾齐驱”,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例:就大学教育与研究来说,不但没有轻忽“实用性”知识的现象,实用性知识已于纯理论知识完全等量齐观了。

推崇与仰慕“推崇”侧重于“崇”,表示一种尊敬的态度;“仰慕”侧重于“慕”,表示一种羡慕的心情。

例:颜真卿“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备受后世推崇。

墨守成规与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侧重于不愿意做出改变的主观意愿;“一成不变”侧重于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客观事实。

例:一帆风顺的旅途只能酿就墨守成规的思维。

见微知著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指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意为看的深入;“以小见大”,通过小的可以看见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例:一个国家要将力量投诸就得高瞻远瞩,见微知著,能后预见未来,预测意外,预防人民受到攻击。

委任与委派“委任”是指任命某人担任职务;“委派”是指委任派遣。

例:王小华外语能力很强,被学校委派到国际交流处负责外籍教师的引进和管理工作。

别具一格与别具匠心“别具一格”是说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例:诗在其所具有的诸多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别具一格的打量。

推却与推诿“推却”指拒绝接受;“推诿”指推卸责任,把责任推给别人。

例:有时她偷偷塞一点口香糖、瓜子什么的给小王,小王不想要,又不便当众推却。

品味与品位“品位”,名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品味”指仔细体会,动词。

例: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的。

法制与法治“法制”指法令制度;“法治”是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例:加强立法工作,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春秋与岁月“春秋”指一年,四季;“岁月”的意思是“年月、时代”,它反映事物的集合体,一般不能用在具体的数字之后,只能用宽泛的形容词修饰,如“漫长的岁月”。

例:卢沟桥两边的石栏杆上雕刻着数以万计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子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春秋。

误解与曲解“误解”强调错误的理解;“曲解”不顾客观事实歪曲愿意,作错误的解释或理解。

(多指主观上故意的)例:科学传播不可能立即产生效果,谁这么想,就是曲解科学,最终也必然会危害科学。

违反与违犯“违反”的意思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政策、纪律、规范、规则等,词义较轻;“违犯”的意思是违背和触犯法律、法规等,词义较重。

例:新能源补贴是全球通用做法,中国对新能源的补贴并不违反WTO 原则。

生日与诞辰“生日”是口语;“诞辰”是书面语。

例:全球30多家孔庙今日共同纪念孔子2556周年诞辰。

驱除与祛除“驱除”,驱,马字旁,赶牲口的意思,故适用对象为蚊虫、敌人等具体事物;“祛除”适用对象多为疾病、疑惧或迷信等抽象事物。

例:经过众多专家的会诊,王教授的头风病终于被祛除了。

精确与精准“精确”侧重于精细、确切,如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精准”指很符合、没差错。

例:8号选手的远投非常精准。

暴发与爆发“暴发”、“爆发”这两个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侧重突发性(山洪暴发、暴病),后者侧重爆炸性(火山爆发、爆发革命)。

例:这里曾一度暴发泥石流,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

简洁与简捷“简洁”,洁,干净利索,侧重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罗嗦;“简捷”,捷,快捷,侧重指简便、快捷,直截了当。

例:他的文章立意很好,行文也简洁流畅。

享誉中外与名声鹊起“享誉中外”侧重的是名声传播的广,“名声鹊起”侧重的是闻名的速度非常快。

例:到了景泰年间,皇家的重视使它名声鹊起,因此有了今天这样一个通俗易懂且带有文学色彩的名字---景泰蓝。

边疆与边境“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

例:强民族团结,护祖国统一,保边疆安全。

斥责与叱责“斥责”指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强调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斥,强调声音大。

例:你对他要有点耐心,不要总是大声叱责。

查看与察看“查看”有检查、调查或查看事物存在情况的意思;“察看”指为了解情况而仔细看。

例:离境时海关人员要查看需要退税的产品,游客要提供相应的购物收据和完整的退税文件。

仓促与仓皇“仓促”指时间匆促,行动忙乱;“仓皇”指多指心里害怕,神色慌张,举止失措。

尘世与尘事“尘世”指佛教或道教所指的现实世界;“尘事”指世俗之事。

例:他整天沉溺于尘事,不能自拔,哪有时间为人民群众办实事?除草与锄草“除草”指去除杂草,方式可以多样化;“锄草”特指用锄头松土除草。

例:王大爷把锄头往孙子手里一递说:“不好好学习,就锄草去!”处事与处世“处事”指处理事务;“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