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兰花文化
兰花的看法和文化含义

兰花的看法和文化含义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文化含义,被公认为高雅、清雅、吉祥和文人墨客的象征。
以下是兰花的一些常见看法和文化含义:
1. 高雅与清雅:兰花的形态婀娜多姿,花朵清新脱俗,散发出淡雅的香气,所以被认为是高雅之花。
它被人们视为品格高尚、气质出众的象征。
2. 吉祥与美好:兰花因为其花朵结构的特殊之处,很多人认为它象征着独特的吉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常被人们用来寓意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3. 文人墨客的象征:兰花在文人墨客中被广泛喜爱和崇拜。
它被视为文化修养的象征,常常赋予了文人墨客独立自由、高雅脱俗的品质,被用来抒发文人士大夫的情怀和情操。
4. 忍耐与坚韧:兰花生长繁衍的环境苛刻,对水土要求极高,因此兰花被视为忍耐与坚韧的象征。
人们常常用兰花的精神代表坚韧不拔、积极向上、迎难而上的精神。
总的来说,兰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含义,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植物,更是人们心目中高雅、吉祥、美好和坚韧品质的象征。
兰花的文化意蕴探微

兰花的文化意蕴探微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被誉为“凌霄之客”,是高雅、清秀、朴素之象征。
兰花因其清雅高洁的气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中国文艺、书法、园林、服饰等领域的灵感源泉和创作素材。
本文将深入探讨兰花的文化意蕴。
一、兰花的历史渊源兰花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花卉,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祖先就开始对兰花进行繁殖、栽培和赏析。
光武中兴、汉魏兴隆时期,兰花更是兴盛一时,金戈铁马之间,士人精英、达官贵族争相栽培、养护此花,更为兰花热潮的兴起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光棍花中,“兰”字起初是指兰草类植物,兰草乃是野生的,兰草意味着秀雅、高洁。
据《说文解字》记载:“草之美者,有兰、芷、菫、芙之属。
” 后来兰草被驯养出许多名贵的品种,如蝴蝶兰、文心兰、蜻蜓兰、鸽蕉兰等,其中蝴蝶兰尤其被公认为兰花之王。
二、兰花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兰花的高洁风范和高雅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表之一。
兰花因其开花不显眼,花期长,花香浓郁,给人一种高雅清新之感,也正因为这样,引得很多文人雅士爱慕和崇拜。
在中国文化概念中,兰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
1、高尚君子的品格在中国文学、神秘主义、书法、园林、艺术等方面,兰花被视为高贵、纯洁、清丽、朴素的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兰花是中国君子精神的象徵,代表着高尚、纯洁、谦逊、含蓄、清华、雅致的品格。
不仅如此,兰花也具有不屈不挠、坚贞不屈的精神内涵,这一点是山清水秀、温润如玉的鲤鱼所不具备的。
2、敬老爱幼、和谐相处兰花的一大寓意和象征意义是敬老爱幼和谐相处。
在园林中种植兰花,是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传递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的理念中,也有许多与兰花相关的故事。
例如:在《梅花三弄》中的一个情节中,一个老太太在正在行走的人群中,看到小虫子爬过一条马路时遭到了轮流碾压,她非常生气,马上就把这条小虫子交给了邻居几个小孩,告诉他们要好好保护这条小虫子,一直到它安全回到家里。
兰花文化概括

兰花文化归纳【篇一:兰花文化归纳】国画兰花中国的兰文化自赏兰开始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古代对兰的尊崇,表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特点,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赞叹兰花的俯拾皆是,不单指兰优雅形态更在于它幽静芳香。
兰外形简短素雅、叶形修长柔嫩,花姿优美、素净清香,拥有“色清、气清、神清、韵清”气质,又曰君子兰,说明兰花是与君子是靠近的,文人独爱种兰、赏兰、咏兰、画兰、写兰,有着挥之不去的兰花情节。
诗词歌赋(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广群芳谱(清)刘灏兰生深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清)刘灏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兰(元)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序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忧如铜瓶见露苗,疏花冷淡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居心心同婉娈。
并没有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兰(现代)朱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幽兰(唐)崔涂幽植众宁知,芳香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兰花(宋)杨万里雪径偷开碧浅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
政坐国香到朝市,不容霜节老云霞。
江篱圃蕙非吾耦,付与骚人定等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今世咏兰诗古风〔湖州〕姚丹萍不与瑶草争宠 ,,但求清风常逢;愿将芳香遍播,了结满腔热中。
兰花余亚飞路旁草簇有兰花,不露英姿不显华;待到清香熏肺腑,始知卉苑隐奇葩。
名人与兰孔子咏兰孔子十分喜爱兰花,因为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质量的涵养,在兰花身上寄望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采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录了孔子颂兰的一段美谈。
“孔子曰:‘吾死以后,则商也日趋,赐也日损。
中国兰文化

中国兰文化(资料整理)初2017级5班刘恋兰花最早的含义是爱的吉祥物。
屈原在诗歌中将兰喻为君子,故后人又把兰理解为君子高洁、有德泽的象征。
如兰桂齐芳(兰花、桂花)喻德泽长留,经久不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给后辈子孙,亦用来称颂别人的子孙昌盛。
兰后来又引申出多层含义,如美好的文章称“兰章”,对别人子弟的美称叫“兰玉”,对友情契合而结拜成兄弟称“金兰之好”等。
第一篇章:兰初印象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
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
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
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
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第二篇章:兰之足迹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
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
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
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
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
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
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
兰花的文化意蕴探微

兰花的文化意蕴探微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较深厚的文化意蕴。
从古代到现代,兰花一直被人们视为高雅、纯洁、久远的象征,成为文人墨客的艺术寄托和审美情趣的表达。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雅和纯洁。
自古以来,人们对兰花崇尚有加,被视为“清貌出尘云,数瓣无尘界”的贵族之花。
兰花秉持着高洁的品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散发出淡雅的香气,它如同君子,不轻易亵渎于尘世的纷扰,独立高贵,给人以一种高远超脱的感觉。
这种高洁的品质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笔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成为他们表达高尚情操的重要象征。
兰花在中国文化中也代表了久远和长寿。
兰花以其不倒的形态和坚强的生命力,象征着长寿和永恒的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对长寿感兴趣,并将兰花作为象征长寿的吉祥物。
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常把兰花与长寿联想在一起,常常在壁画、字画等艺术作品中描绘兰花来祝福长寿,也常常把兰花的姿态与仙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兰桂齐放,寿与天齐的美好意象。
兰花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雅人之花。
雅人之花是指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并常以之作为修身养性的象征。
兰花淡雅的花香和高洁的品质,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表达自己情怀的寄托。
文人常常以兰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充满意境的诗词和绘画作品,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高雅品质的追求和理想境界的追寻。
兰花在中国的传统婚礼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在古代中国,兰花被视为婚姻和家庭的象征。
因为兰花的花期较长,而且花朵香气浓郁,所以常常被用来作为婚礼的装饰品以及新娘的花束。
兰花的品质高洁清雅,与婚姻的纯洁与美满相契合,因此成了代表幸福美满婚姻的象征。
兰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它象征高雅和纯洁,代表久远和长寿,是雅人之花,也在婚礼文化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兰花的文化意蕴与其身世发展为独特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兰花的文化意蕴探微

兰花的文化意蕴探微一、历史渊源在古代,兰花是宫廷贵族喜爱的花卉之一,曾经被列入“四季花”之一的夏季代表花卉。
唐代诗人孟郊曾有诗云:“荷兰色如昨日翁,水绿风轻独自容。
”这句诗中写道的“荷兰”即指兰花,可见兰花在古代就有着不少的文学赞美。
兰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古代,兰花被赋予了崇高的品德和精神内涵,成为了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
二、诗词中的兰花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兰花常常被诗人们赞美、描写,成为古代文人笔下的佳话。
兰花在诗词中被赞美为高雅、清洁的象征。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句诗中形象地描绘了兰花的高洁品质,她虽生长在泥泞之中,却能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和高雅,不受污染。
清代文学家袁枚的《赋得兰花》更是将兰花赞美得淋漓尽致:“兰芷清幽,英香万里;荐碧之姿,鉴明月之宜。
”这些诗句将兰花描绘成一种清幽、高洁、香静的形象,展示了兰花高尚的品质和文化意蕴。
兰花在诗词中也常常被运用为修身齐家治国的典型,成为古代文人表现高尚品质的象征。
《雪涛集》中有“兰麝两平香自尊,翡翠森然何有言?此是我家飘卷习,谁知拥鳞能治尊。
”这首诗中将兰花和麝香相提并论,赞美其高贵清雅的品性,并以此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兰花也常常成为画家们的创作对象。
兰花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可以用“一只瓷杯六幅花”来概括:瓷是指瓷器,是一种高贵的工艺品;杯是指杯盏,是宴席上常用的器皿;花是指花卉,是为了在宴席上美化环境。
其中兰花作为画家创作的对象,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兰花在绘画中往往以素雅的笔墨和淡雅的色彩来表现。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的《兰花图》就擅长以淡雅的线条勾勒出兰花的形态,退却了繁琐,尽显兰花的高洁清雅之气。
兰花在绘画中也往往与文人墨客的情怀联系在一起。
明代画家文征明的《四兽图》中,画家以兰花为背景,配以瑞兽,不仅使兰花得到了更多的文化意蕴表达,也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风雅之气。
兰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兰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兰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花的景观,更是一个象征和符号。
据史料记载,兰在中国古代已被视为精灵之花,代表着智慧、崇高和完美。
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代表着智慧、谦恭、慎重、崇高、尊贵、纯洁等等象征。
它的花语是“智慧、高尚、和谐、博大、崇高、美丽”,象征着一种完美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对智慧、精湛、纯洁的
追求。
兰花象征着团结与和谐,它是一种表达亲情、友情等的象征。
古人“文章赋花以拟人物”,“花号佳人”在古文赋中,兰花代表着娇美、美艳的女子,象征着美丽、贤淑的美德。
兰花能够促进心灵的宁静和心境的安宁,它也是一种健康的象征,它可以引导人们开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去追求健康的理念。
总之,兰花是一种象征着智慧、高尚、和谐、博大、崇高、美丽等精神境界的符号,它代表着文人追求的智慧、精湛、纯洁的理念,象征着团结与和谐。
此外,它还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健康的理念,用健康的生活态度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
兰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花朵之一,它与中国古代文人雅士
及文化中的其他象征物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兰花在中国
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与象征,代表着高尚、洁净、雅致、坚贞等美好品质。
兰花的意象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下面将从兰花的历史渊源、文人雅
士对兰花的推崇、兰花在古代文人作品中的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兰花的历史渊源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中国新石
器时代。
兰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认为是四象征植物之一,与菊花、梅花、竹子共同组成了“四君子”。
传说中,兰花是由神仙吸吮天上的清露而生,具有神秘的起源。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更被视为君子的象征,被称
为“君子兰”。
兰花被公认为一种纯洁高雅的花卉,它的色彩淡雅,香气
清新,寓意纯洁而高贵的品质。
总之,兰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物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人雅士对兰花的推崇以及兰花在古代文学中的
表达,进一步丰富了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的内涵。
兰花象征着高尚、洁净、雅致、坚贞等美好品质,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高尚品格和追求卓
越精神的崇拜。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的意象与传统文化是密不
可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兰花文化
摘要: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
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
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
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干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
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
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关键词:兰花;文化内涵;品质;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
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
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
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
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
兰花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一、兰之“芳香”
“手培兰花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这是古人写的一首咏兰诗,它对兰花作了生动的描述,其中道出了兰花之“香”是兰花的最大特点,其香色清绝,素心香远。
兰花因其香气,自古被称为“香祖”、“国香”、“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咏兰香、称兰香、赞兰香的人多不胜数,有些文人雅士更是以兰香的脱俗而自勉。
孔子曾对着隐谷中的香兰喟然叹句“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
”隐谷中香兰独茂,却以众草为伍,虽香而孤,草丛而芜没。
在孔子看来,兰花的香是别样的、独特的,当之王者而无愧,又以此香暗喻了芬芳袭人,然曲高和寡、独茂壑谷的风格,以此来喻人又喻己。
在中国近现代也有很多诗句都是称赞兰香的,如陈毅元帅有诗云:“幽兰在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遇。
”齐白石的《兰》:“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风吹叶倒斜。
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
【1】”
二·兰花乃君子
“生在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二千多年前,孔子周游列国不仅发现兰花,而且写下流传千古的赞美诗。
兰花以质朴纯真的品质,健美俊秀、千差万别的风姿,素雅内向、含蓄不露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独特幽香,坚强屹立、不怕狂风暴雨、残雪酷霜的斗争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被称颂为“花中君子”。
兰花是大自然的杰作,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
中国兰文化渊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可说是兰文化的奠基者。
《孔子家语》有云,“芝兰
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因此兰溶入儒家哲学思想而开始了一代又一代地沿袭着后人,并深植于中华民族的德行之中。
【2】此后,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关兰的辞章迭出,还频见于历代典籍的诗、词、赋中,如三国时期的稽康、晋代的陶渊明、唐朝的李白、杨炯、杜牧等都留下了关于咏兰颂兰的不少名篇佳作,华词丽句。
上承屈原,下启李杜的陶渊明,他的《幽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韵味深长,朴雅含蓄,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到了宋朝,直接以兰为题咏兰颂兰的诗词歌赋更是屡见不鲜,可见在诗人笔下,虽是同名咏兰,但表现兰的方式、含义却各有异同。
三、兰之“秀质”
金声玉韵,蕙心兰质”这是描写兰花秀质的诗句,对于兰花的秀质也是很多人所欣赏的,正如蕙质兰心一词,通过兰花品质来比喻人的性格。
“莲花过雨清宜画,兰箭临风韵似诗”这是清代阮元的诗,由此看出诗人对兰、兰茎的喜爱至极,把兰茎的风韵比喻成一首诗,淡雅诗韵。
“质幽偏受燕支,此花解得灵修意”把兰的秀质赋予了人的性格,把兰的温润素雅生动的描写了出来。
国兰貌不惊人,本分而又内在,“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刘克庄),无论在静寂的山野,还是在喧闹城市,“空谷佳人”总是那么文静和简朴,似乎还带着几分羞涩。
兰花“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杨炯),她无须浓妆艳抹,更没有媚态俗气,却具有沉静、朴实的诱人魅力,正如“富贵者爱牡丹,隐逸者爱菊花,清雅孤高者、弱而不阿的文士则偏爱兰”一样,。
【3】兰花除了它的香气吸引人之外,它那花朵的简单,配上它那疏朗秀美的叶子,感觉上那时见到的兰花真的很雅致秀丽,有点孤傲不屈的感觉,它虽然简单,但却素洁清幽,秀逸天成,与中国人所推崇的廉洁、质朴的情操正好结合,或许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兰花的原因吧。
中国人爱兰,是爱她的纯真和质朴,这是东方人性格的一种极好的反映。
中国人喜欢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中国兰正是这种风格与情操的完美结合,令人清心,令人舒怀。
人们欣赏兰花不仅仅限于花,而且涉及香气、姿态、叶艺、盆架等方面。
有人说,庭院一盆兰蕙,可以衬托出主人的身份和情趣。
这恐怕也未必是夸大其词。
诚然,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远远超出兰花的本身,而是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是兰花文化!
参考文献
【1】国兰文化>> 诗词书画>> 齐白石《兰》
【2】《新疆林业》2006年第4期
【3】巴渝传媒网—巴渝论坛›生活秀● 涪陵兰花›浅谈兰花(转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