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僧师徒最后所受职位的原因2 (1)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听着熟悉的旋律,看到精美的画面,咱们都知道这是老少都喜欢的电视剧《西游记》。
【边讲边播放西游记片头】对于《西游记》中的取经团队我们都非常熟悉,其师徒四人唐僧能力最弱,与其他三人相比,可谓手无缚鸡之力,是被保护对象,却贵为四人中的领导核心。
何故?这就要从领导品质理论说开来了。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作为团队的核心,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的特长,避免内耗,使1+1>2。
因此,核心的个人能力未必胜过其他成员,甚至可能是最弱的,但他具有难以替代的协调能力和凝聚力,具有作为领导者的品质——如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标、执着的追求、进取心、领导意愿、诚实与正直、自信、智力、工作相关知识、高超的驭人能力等等。
唐僧之所以能当领导,是因为他目标坚定。
我们都知道,在取经途中,猪八戒是动不动就嚷嚷散伙,孙悟空也中途撂挑子回过花果山,唯独唐僧,有N次被妖精捉去,煮他的大锅都架好了,命悬一线,但是他却从来没说过:算了吧,我不干了。
用现在的话讲,到西天求取真经,这对于他来说不是做一件事,而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方式,求取真经成为了他执着的追求。
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就决定了他虽然没有任何降妖除魔的本领,却可以让徒弟们跟他走。
“我们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老总不坚定,员工心里肯定打鼓;老总多变,别指望员工忠诚。
但是,具有这样的禀赋就一定能当领导,一定能当好领导吗?恐怕也不尽然。
唐僧能当领导仅仅凭他比别人有信仰,意志坚定吗?我认为不是。
很多人当然也包括不少老总忽略了的一个事实,唐僧可是会念“紧箍咒”的,换言之他是有驾驭下属的手段的。
唐僧能领导四位徒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个团队有很好的激励机制,也非常明确而又现实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激励下属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有眼前的利益,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有远在两天的目标,而职员短时间内却得不到好处,这样的目标很可能变成海市蜃楼;相反,如果只有眼前的小利益而没有长远的大目标,团队中的成员得到眼前利益后,就可能另谋出路,使团队很难稳定。
唐僧成佛后,为何排名在观音之前?你看排名在如来前面的是谁

唐僧成佛后,为何排名在观音之前?你看排名在如来前面的是谁唐僧师徒顺利取得西经后,到灵山进行封佛。
猪八戒被封了净坛使者,沙僧被封金身罗汉,虽然都不是佛,但地位都不低。
只有孙悟空和唐僧成了真正的佛,孙悟空是斗战胜佛,唐僧则是旃檀功德佛。
那么到底这两个是什么佛呢?据说地位还高于观音菩萨。
先来看一看排在如来前面的佛,分别有药师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和燃灯佛。
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
在他还是一个菩萨的时候,他就立志要以大慈大悲助众生脱离苦海,救人于危难之间。
如果有人病重将亡,只要他日夜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并对其进行礼拜,诵读本愿功德经49遍,点燃49灯,再挂49天五色彩幡,就可以续命。
因为他以此法帮助了许多人,所以最后得道成佛。
另一位要提到的是燃灯上古佛,他是三世佛中的过去佛,佛教中三大教主之一。
如来佛,也就是现在佛释迦牟尼,是在燃灯的帮助下成佛的,他前世是善慧童子。
为什么我们只说药师佛和燃灯佛呢,因为他们和唐僧师徒有非常深厚的渊源。
《西游记》第78回中,唐僧师徒来到了比丘国,当时的比丘国十分太平繁华。
他们走着走着,发现一些人家的门口会放着一个鹅笼,用五彩锦缎遮幔披着。
唐僧觉得奇怪,于是让孙悟空变化成蜜蜂查看。
原来这些鹅笼里,都有一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
唐僧师徒到了馆驿后,驿丞向他们道出了真相。
早在三年前,有一个道士带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来到比丘国,将她献给国王。
国王十分宠爱这个女子,日日临幸,终于损精耗血,危在旦夕。
道士又找到国王,称自己有一长生不老方,但这个方子需要一味药引,需要1111个小男孩的心肝所煎制。
门口鹅笼中的,就是被选中制成药引的孩子。
这个做法实在太残忍,师徒们打算先解救孩子们,再点化国王。
孙悟空带着两个师弟解救孩子的时候,念了好几遍的“南无救生药师佛”,可见他们和药师琉璃光如来有过联系。
至于燃灯上古佛出现的篇幅,要比药师佛还多。
《西游记》中一共提到了两次燃灯佛,第一次是在第五回中。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侯发山唐僧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师傅,按时下的话说就是一把手,即领导。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难道他的三个徒弟就当不了?有人会说,因为唐僧不会降妖除怪,不会变化多端,一句话,他什么本事没有,所以他只有去当领导。
此言有点差矣。
依照现在某些单位的用人标准,唐僧当领导的条件还是挺优秀的,具备当领导应有的素质。
其一,唐僧潇洒倜傥,长得优秀,有十足的官相: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不胖不瘦,不高不矮,不白不黑……可以说是帅呆了,酷毙了。
无论是在电视里露脸还是在报纸上刊登照片抑或是坐在主席台上做报告,都是风度翩翩、光彩照人,对得起观众、读者和听众。
相比之下,他的三个徒弟就不行,不是妖怪胜似妖怪:孙悟空尖嘴猴腮,一身猴毛;猪八戒除了肚子有一点领导的形象外,那耳朵、嘴巴就是正宗的猪样;沙僧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个干活出力的脚色。
其二,唐僧会做报告,而且报告做的蛮精彩,蛮能制服人的。
他不但能“站如松坐如钟”地念“阿弥陀佛”,而且轻轻地念上几句紧箍咒,就能把本事通天的孙悟空搞得服服贴贴,一句“你给我滚”,孙悟空就得回花果山。
如此本事,还不叫本事?要知道,领导就是领导,是抓大事的,而不是干具体工作的。
逢山开路,遇水迭桥,降妖除怪,那是同志们的职责。
作为领导,只要能够开会做报告,能管住刁民或是刺儿头,保持一方稳定就行了。
若让孙悟空当领导,他能端端正正纹丝不动地坐在那儿?只怕过不了三分钟,他就抓耳挠腮起来,更别说让他去做报告了;猪八戒也不行,见了漂亮女人就流口水,没有一点分寸,如果有金屋藏娇的本事那就另当别论;沙和尚说起话来吞吞吐吐的,要他做报告就更不行了。
其三,唐僧上面有人,有后台。
他是观音菩萨亲自提拔任命的,是如来佛、玉皇大帝的红人。
唐僧有什么要求,上面没有不满足的;唐僧若有难,上面总是想方设法搭救他……总之一条,一定要使唐僧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路绿灯。
如此靠山,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不能与之相比,他们的朝中没人,因此,领导非唐僧莫属。
职场法则唐僧为何稳坐取经队伍第一把交椅

职场法则唐僧为何稳坐取经队伍第一把交椅百无一用的唐僧,为何稳坐取经队伍第一把交椅?首先,唐僧学会了真正的驭下之术——“胡萝卜加大棒”唐僧相对于孙悟空来说是个窝囊废,甚至比猪八戒、沙和尚和小白龙都窝囊,他不可能在武力上征服三个徒弟,即便是在学术研讨上也很难真正折服孙悟空,毕竟孙悟空是那个万法皆通的须菩提祖师教出来的高足。
但是唐僧最后却能很好的驾驭好手下,他使用的方法正是领导基层流传甚广的“胡萝卜加大棒”之法,“胡萝卜”指的是恩惠,唐僧在五行山下放了孙悟空,在鹰愁涧解脱了小白龙,在高老庄度化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留了沙和尚,对于这四个徒弟来说,唐僧是他们的恩人,给了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而“大棒”则更容易理解,是惩罚手段。
其实,英明的领导不一定要每个员工都害怕他,他只要保证最刺头的那个员工害怕他就行了。
唐僧以紧箍咒这一项独特的本领牢牢地掌控孙悟空,然后借以孙悟空为“大棒”,掌控猪八戒和沙僧,从而在整个取经团队中确立了至高无上的领导地位。
其次,唐僧学会了真正的平衡之术——挑起内斗,坐收渔翁之利平衡是一门艺术,想做好领导,必须学会平衡。
有句老话说:“臣子不斗,皇帝的江山怎能坐稳?”唐僧对于此道已是深明其理,他明明知道孙悟空意志坚定、劳苦功高,他也知道猪八戒好吃懒做、好色无能,他更知道沙僧无所作为、资质平庸,但是他却依然宠信猪八戒,依然偏爱沙和尚,有时又会夸夸悟空,骂骂八戒,冷冷沙僧,时时为之,却又不过分,更没有挑起三个徒弟的火拼,把平衡之术玩弄的炉火纯青,这使得孙、猪、沙三人互相不满,互相防备,但却都对唐僧死心塌地。
最后,唐僧十分懂得权术应用的度——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一个积极进取的团队不会死气沉沉,而是充满活力,每个员工之间都竞争激烈,取经团队在唐僧有意无意的管理下,便是如此。
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并不同心,给唐僧提供了十分便利的管理局面。
但是唐僧却犹如一个技术高巧的掌舵手,绝妙地控制着取经团队这张大船在水面上来回波动,却不倾覆。
2015无领导小组讨论经典例题解析:唐僧师徒,谁适合当领导

无领导小组讨论经典例题解析:唐僧师徒,谁适合当领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个性鲜明,特点突出,各有优缺点,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组合团队。
这师徒四人谁最适合当领导?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大家就会得出答案。
唐僧:——目标明确,矢志不渝。
不惧妖魔鬼怪,不怕爬山涉水,去西天获取真经的远大理想与目标始终不易。
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洁身自好,慈悲为怀。
严格要求自己与三位徒弟,身先士卒,悲天悯人,真诚善良,立场坚定,不受女色金钱所诱惑。
——相貌堂堂,以德服人。
唐僧仪表出众,是个大帅哥,虽然三个徒弟相貌丑陋,但有唐僧作为这个团队的形象代言人足以弥补其他人的缺陷,同时他还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取得徒弟的尊重。
——才能平平,咒语制人。
既手无缚鸡之力,又头脑不清。
但却有紧箍咒这个尚方宝剑,只要制服了孙悟空这个能人,就足以咒猴给猪看。
综合唐僧的特点,他虽然能力一般,但形象佳,德行好,心地善良,是个合格的称职的领导。
他作为领导最为恰当,能团结和带领一班人达到预期的目的。
孙悟空:——本领高强,肩负重任。
持如意金棒,能腾云驾雾,会七十二变,曾大闹天宫,是四人中最有本事的,也是唐僧的大徒弟,坐第二把交椅。
在去西天取经过程中降妖除怪,功劳最大。
——爱赠分明,机敏灵活。
对师傅师弟爱惜保护,对妖魔鬼怪深恶痛绝,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聪敏机警。
——狂妄自大,蔑视权贵。
自恃本领高强,刚愎自用,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就连玉皇大帝也竟直呼其为老儿,其他人在他心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
——性格玩劣,不守约束。
性格刚烈,好勇斗胜,活泼好动,刁蛮顽皮,撒泼耍赖,好大喜功,不服从领导,不遵守纪律。
孙悟空虽然本领高强,但只能被别人领导。
如果让他做领导,那就会乱套,比他强的他不服气,不如他的他看不上,不善于团结和带领大家一起共事。
猪八戒:——憨态可掬,不拘小节。
大大列列,满不在乎,脸皮特厚,不怕批评。
——性格直爽,喜欢告状。
口无遮拦,心直性耿,怕担责任,喜欢打小报告。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提到团队一词,不由想到了由师徒四人组成的“西天取经”团队,人数不多,但个性鲜明。
有时也诧异唐僧怎么能做团队的领导?然细想:悟空精通业务思想活跃,但个性太强缺乏仁爱与耐性,团队如交给他领导怕是不得人心,未有能人愿意在他手下干事;八戒情感丰富胸无大志,且贪吃好色心胸狭窄,他带领的团队必是一盘散沙最终将难以维系;沙僧吃苦耐劳质朴无华但资质平平,团队在他的带领下想必是死气沉沉,成效不佳。
由此看来这一团队还非唐僧领导不可,再细想唐僧成为领导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之外,他身上也有着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一些良好的品质:一、目标坚定,毫无私心。
唐僧的口头禅是:“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无论是遇到妖魔鬼怪还是美女诱惑,均态度鲜明坚决,不忘团队的终极目标,遇庙便进,遇塔便扫,目标之坚定,心之虔诚,让人慨叹,让人愿意为之辛劳。
且一路之上从未搞过特殊化,有桃吃桃有斋吃斋,露宿荒山借住茅屋,未有过半点怨言与愤怒,让人心生敬佩,也难怪悟空数回花果山依然割舍不下。
二、知人善用,用人之长。
唐僧熟知三个徒弟的能力与个性,并能根据其个性与能力的不同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悟空精通业务,故而前方探路冲锋陷阵;八戒殷勤胆小,近前牵马灵活机动;沙僧吃苦耐劳,随后挑担妥当。
试想想别的分工方案,换个顺序?会不会变得有点怪异?这也是唐僧的高明之处,三人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发挥专长,其间唐僧又擅长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虽有小矛盾但在关键时刻又能携手共进,精诚合作,克服重重困难取经伟业终成正果。
三、容人之短,待人以心。
三个徒弟均有明显的缺点,但很少见唐僧如父母般的批评指责,就算是规劝也让你感到一份深深的情感,态度极其诚恳,极少愤怒时刻;就算是惩罚也是万般无奈、于心不忍、转身含泪而为之;就连对妖魔鬼怪也能生出同情恻隐之心,虽有点迂腐,但心地善良、为人随和、心底无私,故而就连悟空这般骄傲之人也愿意为他所用,八戒这般自私之人也会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哭泣流泪竭尽所能,也难怪九九八十一难难难有贵人相助,得人心者得天下也,看来唐僧除了会用紧箍咒这样的制度约束以外,也有他的一套思维方式处事方式,也绝非平庸之辈。
唐僧成为取经领导的六个理由

唐僧成为取经领导的六个理由云南陈华第一个理由:唐僧有背景。
如来佛祖想把佛教大乘经往东土大唐推移,必须选一个佛门弟子前来取经。
到底选谁?佛祖和观音菩萨都是精心考虑过的。
唐僧乃如来佛祖二徒弟金蝉子转世,是百分之百的佛门中人,有着特殊的身份,所以取经小组的领导,非他莫属。
第二个理由:唐僧有学问。
佛教经典都是用梵文(古印度文字)写成,需懂梵语的人才能将之翻译成汉语。
唐僧师徒中,唯一懂得梵语的,只有唐僧。
而悟空等人,都只能算是梵语文盲。
因此,佛经取回来,还需唐僧师傅翻译加工,才能够在大唐帝国进行宣传。
所以,唐僧是实实在在的学者型领导。
第三个理由:唐僧有修养。
在大众的印象中,唐僧是一个文雅的僧人,说话轻言慢语,举止端庄得体,是一个虔心向佛的大好人。
第四个理由:唐僧有组织能力。
作为肉眼凡胎的一介僧人,却能够驾驭三个能飞善变的徒弟,确实彰显了唐长老非凡的组织能力。
虽然一路上妖魔鬼怪繁多,但唐僧都把这些任务交给徒弟们去完成,自己则从事参禅打坐、吃斋念佛的常规工作。
例如,悟空善于打斗和变化,降妖的重任主要交给这位大徒弟去完成;八戒属于攻关型的人才,探路和化斋等交往性的工作,就由这位二徒弟全权负责;沙僧属于后勤人员,挑担牵马自然由他全包了。
由此看来,唐僧团队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有效地避免了推诿责任、互相扯皮的现象发生。
第五个理由:唐僧有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唐僧团队也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取经队伍。
既然是一个集体,那么规章制度是少不了的。
唐僧的规章纪律很简单,那就是观音菩萨传授他的紧箍咒。
如果哪位徒弟敢随便杀生,唐僧就念紧箍咒惩罚他,而且这一招非常凑效。
孙悟空因为打死白骨精变化的村姑一家三口,就尝到了紧箍咒的厉害,痛得孙猴子连忙跪地求饶。
由此可见,紧箍咒的威力非同寻常。
第六个理由:唐僧有自制力。
作为领导,唐僧不仅能约束三个神仙徒弟,而且也能严于律己。
比如,唐僧一路上遇到了许多美女妖精,这些妖精都爱慕唐僧的帅气,一心想招赘唐僧为夫,与唐僧共享荣华富贵。
唐僧这么“无能”,为什么他能当领导?

唐僧这么“无能”,为什么他能当领导?《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第一篇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以玄奘游历天竺国学习佛法经历的很多磨难为蓝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包括唐僧在内的师徒五人,形象鲜明生动活泼有趣。
小说中他们一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求得正果。
它的作者其实一直是个迷。
只知道他在明代便已经写出来了,现存的明代百回的版本并没有作者的署名。
这就像是小说本身那样让人感觉扑朔迷离,直到清代时才有学者提出《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现在《西游记》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同时也有非常多与之相关的文学和美术作品问世,这些作品总是能够因为小说本身的魅力而受到追捧,其原因不言自明。
在小说当中主要人物有五个,第一个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第二个是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第三个是任劳任怨的沙悟净,第四个是化身坐骑的白龙马,第五个则是师傅唐僧。
而唐僧的形象在小说中被描述成为一个肉身凡胎,他是取经团队当中最没法力的那一个,而且还总是固执地不听从徒弟的劝告惹上妖魔鬼怪。
但从整个团队的职位来看,唐僧却是整个团队的领导、师傅。
他遇到困难了需要徒弟帮扶,遇到危险了需要徒弟解救,甚至饿了都需要徒弟化缘讨饭给他吃。
很多读者都觉得他是一个猪队友,不理解为什么他是整个团队的领导。
这也成为了很多评论家们争相评论的话题之一。
玄奘被动示弱成就团队凝聚力其实纵观整个中国的历史,很多开国皇帝并不是最有能力的一个,汉高祖刘邦曾经评价过其手下的几位能臣干将: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做领导并不是方方面面都要强于下属,想要成就事业,往往要在下属面前示弱。
小说刚一开始介绍的其实并不是唐僧,而是他的大徒弟孙悟空。
天产石猴孙悟空来自一个叫东胜神州傲来国的地方,本来和众猴群一起嬉戏玩耍,后来成为了花果山水帘洞的猴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僧师徒最后所受职位高低的原因摘要:《西游记》是一部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文学巨著,自问世以来,引起了们极大的探索兴趣,本文将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浅释造成唐僧师徒最后受职不同的原因。
原因即是:因为各人的背景,能力,知名度与性格的不同,造成了同劳不同酬的现象,是对当时的社会和官场的有力折射。
关键词:西游记唐僧师徒受职原因《西游界》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
它以奇诡的想象编制出超越人间的神话世界,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折射出现实生活,自问世以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特有的乐趣,也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自明代到现代,对关于《西游记》的各种的探讨一直方兴未艾。
本人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发现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圆满取得真经之后往西天受职,彼此所受职位地位相差巨大,本人觉得除了佛祖给出的理由还应与各人之前的背景,知名度,才能,性格有莫大关系。
本人希望通过对文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西游记》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中,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把真经送回东土大唐,并在八大金刚的引领下再次来到灵山,加升大职正果。
唐僧被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悟能为净坛使者,沙悟净为金身罗汉,小白龙为八部天龙马。
由佛到使者到罗汉到八部天龙,五人的层级一个比一个低,个中原因,我们将展开详细阐述。
一、唐僧:旃檀功德佛。
在受职大会上,唐僧被佛祖定为旃檀功德佛,是五圣中受职最高的一位。
我认为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并没有多少值得争议的地方。
首先,正如佛祖在分封大会所说:“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
因为汝不听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
”佛祖的这段话告诉所有人唐僧原为佛祖的第二个徒弟,金蝉长老。
金蝉长老原先在佛界里就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声望,受职为旃檀功德佛,并无不妥,且唐僧此次求取真经,传入东土,弘扬佛法,对佛教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件极大的功果,功德无量,受职为旃檀功德佛,实至名归。
其次,佛祖授以唐僧旃檀功德佛,更是考虑了唐僧在人界、东土拥有的地位而决定的。
唐僧在取经之前,是大唐水陆大法会坛主,唐王亲笔御封的天下大阐度僧纲,且在西行取经之前与唐王结了兄弟,况唐僧一路西行以来,广施恩德,在人界拥有众多信徒,有极大的影响,授以唐僧旃檀功德佛,即是对唐僧个人的嘉奖,又对安抚众信徒,保证佛教在人界的地位起到极大的作用。
再者,一来唐僧在取经途中,是其他四圣的师父,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人界,百行孝为先,父亲的地位理应比徒弟高,故唐僧的职位在其他四圣之上并无不妥。
二来唐僧与其他四圣相比,身家最为清白,自出生以来,便入佛门,没有干过一件伤天害理之事。
此外,与四圣取经的目的相比,四圣取经都是为了消除自身的罪过求取解脱,为的是个人,而唐僧取经正如他所说是为了“保我王江山永固”弘扬佛法,为的是天下。
第三,唐僧禀性纯良,不管大人小孩,只要有困难,就出手相助,一路上见庙拜佛,见塔扫塔,拥护佛教,修行坚定,一路西行以来,纵前有四圣试禅心,以家产相赠,中有女儿国国王以江山相许,后又有鼠精玉兔之流以武力相逼,唐僧终不为所动,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唐僧都未曾有退怯之心,此情天地可鉴,故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实至名归。
二、孙悟空:斗战胜佛。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是众徒弟中唯一被封佛的,我认为佛祖之所以让悟空受职成佛,主要出于以下原因:首先:悟空本领高超,在取经途中一路捉妖打怪,忠心耿耿,为保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佛祖在受职大会上所说的理由,孙悟空一路来的付出与努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可以说没有孙悟空的保护,唐僧是无论如何都去不了西天,取不了真经。
然而,我认为若单凭这些,还不足以让佛祖把佛位授以孙悟空。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与孙悟空的本领,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性格有莫大的关系。
(1)悟空的本领在三界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般,可谓人人皆知,但凡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莫不知道悟空的本领,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
试想佛祖当初也只压下孙悟空,而非诛灭孙悟空。
从另一个角度设想,是否佛祖也没有法子诛灭孙悟空,只能暂时把他压下?如若佛祖没有选择孙悟空跟唐僧去西天取经,而是等到孙悟空历劫飞满,孙悟空若再来大闹一次天宫,佛祖是否还能压得下孙悟空?若如此,何不卖孙悟空一个人情,提前把他放出来,把他拉入取经队伍,让他加入佛教。
授以孙悟空斗战胜佛佛号,佛祖以此告诫孙悟空“在修行途中必需不断秉持‘无我’正见,与‘我要、我想、我厌、我畏’奋斗,直至战胜一切私心偏好,不再沉迷于如意算盘,方能契入无有对立,永享太平。
修途上有赖种种教导与助缘,但在取舍私心自利与菩提利众之际,全赖当机者之一念纯粹、一心清净。
不断努力,克服障难,循觉出迷。
”(2)孙悟空在三界拥有的知名度也是佛祖考虑授以孙悟空斗战胜佛的一个原因。
“齐天大圣”这四个字,几乎可以说无人不识无人不晓,高度的曝光率之下,产生的是广阔的人脉网络,在五圣之中,孙悟空是最善交朋友。
还是妖精的时候,孙悟空便与牛魔王等六妖精合称X天大圣,威震妖界。
进入天宫,成为太乙散仙中的一名后,他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广交天界众仙,玉帝正是因为他交的朋友太多,有所顾忌方让他去看守蟠桃园。
而在西行取经途中,他因武结交下一向眼高于顶的地仙之祖镇元大仙,并与其结下八拜之交。
天界众仙见了孙悟空,莫不是好生相迎,且看书中所述:“…….正然走处,见白云洞外,松荫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
行者上前叫到……那三星见了,拂退棋枰,回礼道…….”又看,“正走处,只闻得香风馥馥,玄鹤声鸣,那壁厢有个神仙。
但见:……人间数次降祯祥,世上几番消厄愿。
武帝曾宣加寿龄,瑶池每赴蟠桃宴。
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
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
号称东华大帝君,烟霞第一神仙眷。
孙行者觌面相应,叫声:“帝君,起手了。
”那帝君慌忙回礼道:“大圣,失迎。
请荒居奉茶。
”“拂退棋枰,回礼道……. ”“慌忙”一词,显出三星、东华帝君等人对孙悟空是极有敬意的,东华帝君是修仙者飞仙后首先要去拜见的神仙,当属第一神仙,见孙悟空摆出如此大的礼仪,由此可见孙悟空在三界的影响力。
孙悟空有赫赫声名,道家已经同意孙悟空以齐天大圣自称,佛家授以孙悟空斗战胜佛倒也无可厚非。
(3)孙悟空有极为高傲的性格,且又好面子,平生最憎别人不把他当一回事情。
两次大闹天宫,一是嫌弃玉帝封他做弼马温官职太小,地位太低,不甘心要自称为齐天大圣。
第二次则是因为王母娘娘举办的蟠桃大会没有邀请他。
终归到底,就是孙悟空认为天界没有给他足够的尊重,不把他放入眼中,所以他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大闹天宫。
试想,如果,玉帝一开始就把孙悟空封为天蓬大元帅,高官厚爵地安抚孙悟空,那么孙悟空还会大闹天宫?前车之鉴,对于孙悟空的授职,佛祖不得不慎重考虑。
(4)在取经途中,每每唐僧心生懈怠和迷茫时,开导唐僧的均是孙悟空,正是因为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开解方使唐僧一次次坚定信心。
且如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中,三藏面对前方山势崔巍,心生恐惧,正是行者以“心静孤明独照,心存万境皆清。
差错些儿成惰懈,千年万载不成功。
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
似你这般恐惧惊惶,深思不安,大道远矣,雷音亦远矣。
且莫胡疑,随我去。
”相劝,长老方万虑皆休。
且孙悟空的悟道天赋是极高的,当年菩提老祖收他做徒弟一方面看中的悟空的诚心,更多的是因为悟空的悟性,正如祖师所言,“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何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迷也?”又如在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中,唐僧师徒谈论乌巢禅师《心经》时,对于八戒和沙僧的质疑,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
悟空解的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由此可见,悟空在悟道上面的修为和天赋要比八戒和沙僧等要高。
高超的本领,显赫的声名,与生俱来的天赋,充分说明孙悟空是个不可多得的的人才,佛祖授以孙悟空斗战胜佛的佛号,实为揽住人才的一种手段。
三、猪八戒:净坛使者。
对于净坛使者这个身份八戒是很不满意的,故而他在听封后立即就反驳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在猪八戒的认知里,即使自己成不了佛,那起码也能够蹭个菩萨来当当的,绝对不会是个使者的身份。
对此,佛祖的理由是猪八戒口壮身庸,食肠宽大,而佛教教徒众多,净坛使者是个受用品级,于八戒是最合适不过。
然而,我认为,佛祖把八戒封为净坛使者,绝不仅仅出于八戒口壮身庸这个原因。
首先,与悟空沙僧小白龙相比,猪八戒的一个比较鲜明的本领是能言会道。
且不说八戒在取经路上一路上靠着一张嘴巴每每把唐僧哄得团团转,几次赶走孙悟空,但说他即使投错猪身,相貌丑陋,亦能娶下两房娇媳妇,足见其能说会道的本领的高超。
我认为猪八戒之所以被高家抛弃是由于他快要把高家吃垮,而非是因为被高玉兰嫌弃或者高老爷所说的,怕亲戚们的闲言碎语,主要基于,八戒在吃垮一个家庭上存在前科,八戒之所以入赘高家,在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和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均有提到,主要是八戒把他第一任夫人福陵山云栈洞的卵二姐给他留下的遗产坐吃山空,无出路之后方到高家去的。
若不是八戒的食肠过大,我认为凭借着八戒的花言巧嘴,高老爷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八戒赶出高家。
佛祖授以八戒净坛使者之职位,正是鉴于八戒在讨人欢心方面极具天赋。
猪八戒不像悟空般心高气傲,也不像沙僧冷漠寡言,八戒在讨人欢心上他从来都放得下身子,发自内心,让人心生亲切,不忍拒绝,把你迷得团团转。
净坛使者所承担的职责是向信众收取贡物,这个职位有点类似于现今的税务人员,不同的是,纳税在当今社会是义务行为,而向佛祖提供贡品,并不属于义务行为,因此净坛使者需得是一个极其能说会道又和蔼可亲的人方可,而八戒是当之无愧的人选。
其次,佛祖授以八戒净坛使者亦是考虑到八戒先前的地位和名望的,八戒原为天上掌管八万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影响力虽不及孙悟空,但破船也有三斤钉,不管怎么说八戒在天界的影响力也是不容人小觑的,基于这个原因,佛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把八戒的位置放得太低。
但是,在五圣之中,八戒求经的心,是最不坚定的,每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卖行李、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故而佛祖也不愿让八戒的职位太高。
且八戒在悟道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天赋,一路行而来,每每众人谈道论禅之时,八戒只会叫众人早早地休息,故而佛祖让八戒受职为净坛使者,亦是考虑了八戒在悟道方面的天赋的。
净坛使者只负责收贡净坛,与佛,菩萨,罗汉不同,净坛使者只需动手无需动脑。
最后,我认为八戒的性格亦是导致他此次受封为净坛使者的一个原因。
八戒不同于悟空,八戒的性格属于有贼心没贼胆,只会占嘴巴便宜,蹦跶不起来的那种类型,净坛使者这个位置,不高,以八戒的影响力和一路挑担而来功劳,还可以受封更高的职位,但佛祖就是看准了八戒即使心有不满也不敢起来大胆反抗这点,故而授以他净坛使者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