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鸦片战争习题岳麓版必修含解析
高中历史 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 岳麓版必修1

高一历史岳麓版鸦片战争的影响和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答题时间:25分钟)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C、外国使节进驻D、割占中国领土3、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A、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力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4、《某某条约》的下列内容中,最能反映19世纪前期英国对外侵略扩X本质意图的是①割占某某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五口通商④关税税率与英国协商议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①解决矛盾的激化②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③自然灾害严重④西方某某思想的煽动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主要目的是A、宣传西方的基督教教义B、为中国农民追求平等自由C、推翻清朝统治D、反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7、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B、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C、要确立自己的威信D、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性8、天京事变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B、洪秀全本人的腐朽变质C、统治阶级的内讧不可避免D、太平天国隐伏着失败的危机9、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抵御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反映B、利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与《天朝田亩制度》有性质差别D、是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0、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最主要的是A、废除了南方几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B、加快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D、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方案11、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A、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B、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C、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12、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1 岳麓版 必修1

鸦片战争同步练习1一、选择题1.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是 AA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排斥 B中国不需要外国的商品C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D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影响2.19世纪中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AA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清政府拒绝外国商品入境C中国生丝、茶叶、药材价格高 D英国商品价格低廉3.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主张的根本原因是AA鸦片走私威胁了清朝的统治 B林则徐情词恳切,道光帝深受感动C鸦片输入严重影响中国人民生活 D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4.虎门销烟最本质的意义是B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C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D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5.分析《南京条约》的诸项内容,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DA割地 B赔款 C开五口通商 D关税协定6.使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的条款是CA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居住及租地特权7.以下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CA割香港岛 B赔款2100万元C五口通商 D关税协定8.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CA中国茶丝质量提高 B中国传统手工业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卷入世界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彻底崩溃9.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B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10.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C A通过不平等条约公使进驻北京 B以战争作为主要手段获取赔款C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长江流域,进入中国内地最远可达A九江 B汉口 C宜昌 D重庆1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是BA签订《天津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C辛酉政变 D英法占领广州1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的皇帝是CA道光帝 B同治帝 C咸丰帝 D光绪帝1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D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15.中国的近代化具有实践性的探索始于B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 D改革开放16.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清朝统治起到BA巩固作用 B瓦解作用 C补充作用 D改革作用二.材料解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观察,总督关于禁烟之语,不过官样文章而已,毫无积极禁止(鸦片)贸易之意,因为政府允许以纵容私运(鸦片)为发财之机会。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12鸦片战争 作业1

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如下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鸦片战争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C.关税自主权D.外交主权4.有历史学家说:鸦片战争后,涌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先生”。
其中“先生”的主要含义是()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开放通商口岸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传播近代思想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6.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营口、天津、烟台、南京、镇江、汉口、九江、淡水、汕头、台湾、琼州)具有的特点是()①数量增多②开始深入内地③由长江下游扩展至长江上游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7.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原是著名的皇家园林。
观察下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①是由英法联军一手造成的②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③激发了清政府英勇抗敌的斗志④永远警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现代双语学校南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习题 第12课 鸦片战争 含答案

第12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2分×15)1.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3.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A。
①②B。
①④C。
②③ D.③④4。
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
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
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A。
道光帝 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6.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7.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2020高中历史 11 鸦片战争(含解析)岳麓版1

课时作业11 鸦片战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遏制吸毒,医治官场病疾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入侵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解析】依据材料判断“害人之物”为鸦片,鸦片走私使“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禁烟运动打击鸦片走私,制止白银外流,以此缓解政府财政危机,故B项正确。
【答案】B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了中国古代“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解析】中国古代“天下观"是以华夏为中心,体现出中国“天朝上国”的“天下观”的价值倾向,认为四周的其他民族和国家都是地位低于华夏的蛮夷。
【答案】D3.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
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B.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C.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解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分离,传统农业、手工业破产,中国成为西方国家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材料没有体现该信息,故C项错误。
【答案】C4.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
”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
高中历史鸦版战争 同步练习 岳麓版 必修1

鸦版战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以下对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A.闭关锁国B.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C.开始向西方学习D.以天朝上国自居导析:区别鸦片战争前后清王朝内部的变化。
答案:C2以下对鸦片战争危害阐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B.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C.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巾场D.中国从此走向富强导析:本题的关键是要对鸦片战争的危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答案:D3列强于哪次侵华战争中洗劫并烧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中日甲午战争答案:B4与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布局的特点是……………()A.由沿海伸向长江沿岸B.都分布在沿海地区C.都分布在长江沿岸D.向北伸入到黄河流域导析:区别两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布局的不同,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步加深。
答案:A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美国又接踵而至。
美国国务卿丹尼尔·韦伯斯特给清朝皇族耆英写了一封娓娓动听的国书,“吾之所言为,贵我如此伟大的两个国家之政府应和平相处……故吾遣吾国贤达之士卡贝尔·顾盛前来拜见阁下。
彼一入贵国之境,即恭请阁下安康”。
耆英接到国书时,当面告诉顾盛说,国书的华丽词藻简直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但耆英在道光帝面前却说:这封国书词句如此拙劣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万国之中,数其(美国)至为野蛮遥远……且不论彼等于布告、发令之款一窍不通,即如圣上复谕意含稍深,彼等甚或无人省悟”。
——《中国的现代化》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请回答:(1)在这段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导析:屡次与列强打交道的耆英已经逐渐认识到他们的厉害。
因此在顾盛面前大赞其国书以示奉承。
高中历史第12课鸦片战争习题岳麓版必修1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1.英国的鸦片走私。
(1)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①________,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
(3)危害: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2.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鸦片肆虐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
在禁烟的强烈呼声中,②________皇帝下决心禁烟。
(2)概况:③________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温馨提示答案:①逆差②道光③1839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应用提升】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D)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解析:从“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
故选D项。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1.鸦片战争的经过。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对华战争,鸦片战争爆发。
(2)结果:1842年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英《①________》,鸦片战争结束。
2.《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②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③________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④______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12鸦片战争每课一练(岳麓版必修1)1

第12课鸦片战争夯基达标1.鸦片战争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棉花等,而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商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这表明()A.两国的地理环境不同B.两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不同C.两国的国情不同D.两国的政治方式不同解析:一个国家出口什么样的商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还处于没落的封建社会,英国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故选C项。
答案:C2.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位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这反映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A.实现对华贸易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C.扩展对华商务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解析:本题属材料选择题,解答时要注意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理解。
材料中明确说明战争是为“商务”服务的,这就表明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拓展在中国的商务,打开中国的市场。
答案:D3.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A.表明林则徐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
B.表明林则徐坚决禁烟的决心C.表明林则徐担心自己的祸福D.表明林则徐明哲保身解析:解题的关键主要是了解林则徐诗中的含义。
根据所学知识,C、D两项可排除,而B项由A项决定,A项是根本的。
答案:A4.林则徐多次上书道光皇帝力请禁烟,主要着眼点是()A.弥补财政空虚B.增强军事力量C.扭转贸易逆差D.维护清王朝统治解析:林则徐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上书是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出发的,因为鸦片已经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
答案:D5.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B.军事武器的优劣C.国民素质的优劣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答案:D6.《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处于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分别是()A.香港、广州B.南京、广州C.香港、上海D.上海、广州答案:D7.中英《南京条约》的规定最能体现英国侵略欲望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开放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解析:鸦片战争发生时,资本主义处于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其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商品输出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1.英国的鸦片走私。
(1)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①________,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
(3)危害: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2.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鸦片肆虐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
在禁烟的强烈呼声中,②________皇帝下决心禁烟。
(2)概况:③________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温馨提示答案:①逆差②道光③1839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应用提升】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D)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解析:从“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可见林则徐清楚表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
故选D项。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1.鸦片战争的经过。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对华战争,鸦片战争爆发。
(2)结果:1842年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英《①________》,鸦片战争结束。
2.《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②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③________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④______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3)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美国、法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⑤________,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答案:①南京条约②上海③香港岛④领事裁判权⑤世界市场♨温馨提示鸦片战争实际上是农耕文明的中国和工业文明的英国之间两种不同文明的较量。
中国战败有其历史必然性。
【应用提升】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解析:从不同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有不同的观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蓄意打开中国大门,以走私鸦片被禁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争。
当时清政府认为是“夷匪犯境”,英国人则认为是“通商战争”,故只有A项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标准。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
(1)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①________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②________,清政府战败求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③________》(1858年)和《④________》(1860年)。
内容包括: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等。
4.影响:清政府⑤________发生变化,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⑥________兴起。
答案:①1856 ②圆明园③天津条约④北京条约⑤权力结构⑥洋务运动♨温馨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应用提升】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
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B)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解析:圆明园被焚掠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一、选择题1.(2014·北京西城期中考)《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B)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福州”“香港”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割让香港岛相符,关于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表述成为“赏借”,说明了清政府当时仍存在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故B项正确。
2.(2014·江苏单科)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B)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3.(2014·山东临沂期中考)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C)A.开放五个口岸 B.要求设立公行C.规定五口通商 D.中国自开商埠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南京条约》有五口通商的内容,故选C项。
而A项是有迷惑性的选项,认真理解“开放”这个词,开放不仅有通商内容,还包括其他内容,如设厂等。
4.(2014·北京西城期中考)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B)①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指出了战争的实质③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④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需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通商战争”的称呼模糊了英国发动战争的实质,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是在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因此排除②,正确答案是B项。
5.(2014·北京海淀期中考)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C)A.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B.加强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解析:关键是“新课题”的“新”字,因此A项的“保护传统经济”、B项的“加强集权统治”、D项的“维护传统文化”都不是新的内容,故排除。
只有C项符合。
“近代文明”是指民主、工业与启蒙思想等,这对中国来说,是新的。
6.(201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该条文实质上( C)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7.(2014·广东六校联考)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B)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③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③错误,含③选项排除。
8.(201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 B)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解析:从材料“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的新变化,可以看出正是鸦片战后列强入侵的结果,迫使专制政权做出适应局势变化的官僚机构的调整,故正确答案选B项。
9.“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当时的中国政府作何反应( C)A.中国政府对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B.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运动D.资产阶级组织了“公车上书”解析:“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事件,之后中国做出的反应是发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C项正确。
10.(2014·中山期末考)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这段话最确切最完整的含义是(D)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解析: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是英国的侵略造成中国挨打,而不是中国方面造成的,且材料所说的“悲剧”,不是指中国落后挨打,而是指正义的一方要挨打,故A项错误;材料“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而B项却说成“为了维护商业特权”,获得与维护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C项没有概括完整这段材料,故C项错误;“陈腐”、“道义”、“现代”、“特权”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C)A.两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B.两次战争中国都战败C.两次战争目的和性质都相同D.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动的12.(2014·河北邯郸调研)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
据此,1859年江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委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
这表明( C)A.洋务运动正式展开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13.(2014·湖北八校联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