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团圆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团圆绘本阅读教学设计绪论在幼儿教育中,绘本阅读一直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绘本能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阅读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以团圆为主题的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并在其中培养情感、认知和语言等多方面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以下能力:1. 对团圆概念的理解和感受;2. 观察与表达能力,包括对绘本中图画和文字信息的观察和描述;3. 情感表达能力,包括对团圆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4. 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听故事、讨论、唱儿歌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主题绘本:选择一本与团圆有关的绘本,例如《小兔回家》;2. 教学材料:课件、图画、绘本海报等;3. 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团圆相关的儿歌、游戏、手工活动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团圆相关的音乐,引起幼儿对主题的兴趣,并与幼儿进行简单的对话,激发他们对团圆的想象和感受。
2. 故事阅读教师将绘本《小兔回家》展示给幼儿,逐页朗读,并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理解故事内容。
在阅读中,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一些与团圆相关的问题,例如:“小兔为什么离开家?”“小兔最后是怎么回家的?”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幼儿进一步思考和理解团圆的含义和价值。
3. 讨论与表达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团圆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绘本中的情节和角色,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歌曲唱跳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唱一首与团圆相关的儿歌,例如《小兔找妈妈》。
在唱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仿角色动作,并通过跳跃、拍手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5. 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使用画笔和纸张,绘制自己心中的团圆场景。
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表达团圆所带来的快乐和温暖。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珍惜家庭亲情,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感受家庭亲情的美好。
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绘本《团圆》、投影仪、音响设备、画纸、画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家庭亲情认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绘本《团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变化。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亲情体验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绘本《团圆》的故事,感受家庭的温馨。
2. 画一幅关于家庭的画,表达自己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2. 评估幼儿在亲情体验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关爱家人的行为。
3. 搜集幼儿的作业作品,分析他们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表达。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亲情体验,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2. 开展家庭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促进同伴间的交流。
3. 推荐类似的绘本给家长,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家庭亲情。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亲情体验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感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 教师要针对幼儿的表现,适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九、课程表:1. 课程名称: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2. 课时:2课时3. 教学日期:待定4. 教学地点:教室十、教学资源:1. 绘本《团圆》2. 投影仪、音响设备3. 画纸、画笔4. 家庭教育指导资料5. 相关亲子活动资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确保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使得教学过程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方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理解《团圆》这本绘本的故事情节;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绘本中的插图,理解一些简单的情感表达;3.学生能够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和角色的感受;4.学生能够加深对于家庭成员团聚的意义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一本《团圆》的绘本;2.教师准备课前问答题目;3.制作相关课件及活动材料。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首先,老师可以先问一些与绘本相关的问题,例如:“你们最喜欢的绘本是什么?”、“你们知道什么是‘团圆’吗?”、“你们家有多少个家人?”等等,以此活跃课堂氛围。
2. 初读绘本(15分钟)•老师先给孩子们展示小说的封面,让学生预测故事的情节,并问一下他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接着,老师朗读整个绘本,让孩子们先聆听整个故事。
•故事朗读完毕后,老师可以询问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并引发相关的思考问题。
3. 细读故事(25分钟)•接下来,老师可以再次让孩子们看看绘本,分别指出不同角色在书中的插图,然后鼓励孩子们描述角色表现出的情感,以此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
•然后,老师通过口头阐述或者课件呈现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并重点关注家庭团聚这一主题。
4. 情感表达(20分钟)•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其他材料,让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庭团聚的情感。
例如:画一张有家庭成员聚餐的图片,或者写一封感谢父母照顾自己的信。
5. 课堂复述(15分钟)•课堂最后,可以让学生依次复述这次课上学到的知识,老师可以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
四、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让孩子们接触到了团圆这一主题,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了家庭成员的重要性,也通过绘本中感人的故事情节,帮助孩子们谅解家人之间思念和热爱的感受,从而更好地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向上地表现自己。
《团圆》教学设计(2024)

2024/1/28
1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开发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2024/1/28
目录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2024/1/28
3
《团圆》作品背景
作家介绍
余丽琼,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以创作 温馨、感人的家庭故事而广受读者喜 爱。
思维的优秀教师加入团队。
02
明确团队目标
共同商讨并明确教学目标、课程计划和团队合作方式,确保团队成员对
教学任务有清晰的认识。
2024/1/28
03
合理分工协作
根据教师的专长和特点,合理分配养
深入学习《团圆》教材
组织团队成员深入研读《团圆》教材,理解其教育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14
归纳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强调团圆的重要性和文化 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团圆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传承和弘 扬团圆文化。
布置作业
布置与团圆相关的阅读、写作或实践活动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 巩固和拓展。
2024/1/28
15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2024/1/28
16
设计评价策略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具体指标,如阅读理解 、情感表达、批判性思维等。
选择评价工具
根据评价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如测试、 作业、小组讨论、口头表达等。
制定评价标准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分享和关爱。
3. 情感目标:感受家庭团圆的温暖,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亲情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感受家庭团圆的喜悦。
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于家庭团圆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绘本《团圆》、多媒体设备、画纸、彩笔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阅读绘本的经验,对家庭有一定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与家人团圆的经历,引出今天的绘本故事《团圆》。
2. 主体部分:(1)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关注角色情感的变化。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家庭团圆的意义,以及如何表达亲情。
(3)创意活动:邀请幼儿用画笔和彩纸创作属于自己的家庭团圆画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总结与延伸: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感受家庭团圆的温暖。
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团圆的场景,让幼儿体验亲情。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创作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团圆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判断他们对于亲情的理解。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判断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回顾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加深对家庭团圆的认识。
2. 学习有关家庭团圆的歌曲,通过歌唱表达团圆的喜悦。
七、教学过程1. 复习环节:教师简要回顾绘本《团圆》的故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家庭的团圆故事。
2. 歌唱活动:教师教唱有关家庭团圆的歌曲,让幼儿跟唱,感受歌曲中的团圆氛围。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团圆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歌唱过程中的情感表现,判断他们对于亲情的理解。
九、教学内容1. 开展家庭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家庭团圆的喜悦。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增进对家人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难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学会分享和倾诉。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绘本《团圆》、多媒体课件、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阅读角,舒适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次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述: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绘本《团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讨论交流: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幼儿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4. 创作环节: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家庭经历,画出和家人团圆的场景,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团圆》,并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
2. 观察家人一天的生活,记录下家人的辛苦和付出,下次活动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评估幼儿在创作环节中表达家人关爱和团圆场景的能力。
3. 关注幼儿在讨论交流环节中对家人付出的认识和表达。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家庭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分享幼儿的绘画作品,增进家校沟通。
2. 组织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亲子手工,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家庭关爱周活动,鼓励幼儿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在讨论交流环节,要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和感受,鼓励他们勇敢表达。
注重家庭教育的延伸,让幼儿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情感交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亲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难点:1. 帮助幼儿表达自己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2. 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绘本《团圆》的图片或实体书籍。
2.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玩具或道具,如小鸟玩具、灯笼等。
3.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绘画或写字。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坐好,向他们展示绘本《团圆》的图片或实体书籍,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述:a. 向幼儿讲述绘本《团圆》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b.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如“故事中的小鸟为什么离家出走?”,“元宵节为什么挂灯笼?”等。
3. 活动一:观察与想象a. 邀请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细节,如小鸟的变化、家庭的变化等。
b. 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故事中的某个场景或角色,如小鸟回家的场景等。
4. 活动二:亲情交流a.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家人团圆的经历或感受,引导幼儿表达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b. 引导幼儿互相倾听,尊重他人的感受和经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如观察、思考、回答问题等。
2. 评价幼儿在活动一中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如绘画作品的细节和创意。
3. 评价幼儿在活动二中的亲情交流能力,如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倾听他人的感受。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分享自己与家人团圆的故事,让幼儿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
2. 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与团圆主题相关的的手工艺品,如灯笼、家庭树等。
3. 组织幼儿参观社区或家庭,了解不同家庭团圆的方式和传统习俗。
绘本故事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2024)

03
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理解 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5
04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角 色,引导孩子们思考生 活中的问题,培养解决 问题的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
1 2
课程时间
共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
介绍绘本故事背景,引导孩子们阅读绘本,理解 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3
深入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感,引导孩子们表达 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进行阅读延伸活动,如 让孩子们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表演故事情节。
通过游戏和表演的方式,加深孩 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提高
孩子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3
情感渗透:引导孩子体会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关注故事中家庭亲情的主题,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 重要性。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孩子们的家庭责任感和 感恩意识。
家庭作业与延伸学习
2024/1/25
19
家庭作业:完成与团圆相关的绘画或写作任务
绘画任务
请孩子们根据《团圆》的故事内容, 创作一幅与家庭团圆相关的画作。他 们可以描绘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 或是表达对团圆的美好向往。
写作任务
鼓励孩子们以“我的团圆时刻”为题 ,写一篇简短的作文。他们可以描述 自己经历过的团圆时刻,分享与家人 共度美好时光的感受。
加强情感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本次课程在情感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可以进一步加强情感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引导孩子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受家庭、亲情等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26
THANK YOU
2024/1/25
27
2024/1/25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配乐听故事。
图一、爸爸在外面盖大房子。他每年只回家一次,那就是过年。今天,妈妈和我都起得特别早,因为——
师停顿,猜读:因为什么呢?
图二、爸爸回家了。
师停顿:满满的两页插图,就只有一句话,爸爸回家了。画面都画了什么?
(过年的玩具、零食、街上挂着灯笼喜气洋洋,故事里的“我”开心吗?我怎么躲起来了?为什么没扑上去喊爸爸?)
图三、我远远地看着他,不肯走近。爸爸走过来,一把抱起我,用胡子扎我的脸。“妈妈……”我吓得大哭起来。“看我给你买了什么!”爸爸赶紧去掏他的大皮箱——哦,好漂亮的帽子!妈妈也换上了爸爸买的新棉袄。
师停顿:同学们猜得对,一年不见,我和爸爸真的有点陌生了。
图四、吃过中饭,爸爸对我说:“走,剪头去。剪了头,明年就会顺顺当当的。”
图十六、“毛毛别哭,我再给你一个。看,跟那个一样!”爸爸摸出一枚硬币。“不要不要,我就要那个!”我一边哭一边叫。晚上,我难过地爬上床,脱棉袄的时候——“叮当”,有个东西掉到了地上。硬币!我的好运硬币!“爸爸快来看,好运没丢,它一直在我的身上!”
图十七、那天夜里,我睡得特别香……早上一起来,我就看见妈妈在为爸爸收拾东西——爸爸今天要走了。
出示绘本故事《团圆》
说说从这本故事的封面、扉页、封底猜出这本故事讲什么。
① 封面。
从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② 关注扉页的日历:除夕
看到这页日历,我们知道这一家三口是在除夕团聚的。除夕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咱们学过传统文化就知道,除夕这一天,人们会做什么啊?
③关注全家福
画面上的卷尺、对讲机、安全帽、笔记本,好像瓶子里还有一枚硬币,猜猜这些东西都是谁的?什么人会有这些东西啊?
图十一、没有文字,只有舞龙狮。
师停顿:又没有文字 ,你看到什么了?街上好热闹,别的小朋友也骑在爸爸的肩上,靠在爸爸的怀里看舞狮表演,大家都沉浸在团圆的快乐里了!
图十二、大年初三,下雪了,下得好大好大!下午,雪终于停了,大春他们来找我玩。我们在院子里堆了一个大雪人,然后开始打雪仗。
师停顿:一转眼,爸爸回来几天了?
我坐在椅子上等爸爸。呀,镜子里的爸爸越来越像以前的爸爸了!
图五、没有文字
师停顿:这幅图怎么连文字也没有了?难道是漏把文字印上去了?你们说,应该写什么啊?(我和爸爸贴春联)
图六、包汤圆喽!爸爸把一枚硬币包进汤圆里:“谁吃到它,谁就会交好运喔!”这天夜里,爆竹“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我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睡着了,迷迷糊糊地,我听见爸爸妈妈在轻轻地说着话,他们说啊说啊……
图十三、天快黑的时候,我才回到家里,一摸口袋——啊,不见了!好运硬币不见了!我冲到院子里,院子里全都是雪,我的好运硬币在哪儿?
图十四、没有文字,你看到什么了?
图十五、“毛毛别哭,我再给你一个。看,跟那个一样!”爸爸摸出一枚硬币。“不要不要,我就要那个!”我一边哭一边叫。晚上,我难过地爬上床,脱棉袄的时候——“叮当”,有个东西掉到了地上。硬币!我的好运硬币!“爸爸快来看,好运没丢,它一直在我的身上!”
2、一个长长的故事,能留在我们脑海里的,感受最深的往往有几个场景。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你们还记得故事里爸爸为这个家庭做了什么事?
生说一说,老师适时板书(买新衣裳、贴对联、包汤圆、补窗户、刷新门漆、换灯泡、补屋顶)
4、品味动词的魅力
你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画,你都发现了什么?
第一次:我远远地看着他,不肯走近。爸爸走过来,一把抱起我,用胡子扎我的脸。
图七、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端上了热腾腾的汤圆,爸爸用勺子喂给我吃。突然,我的牙被一个硬东西咯了一下。“好运硬币!好运硬币!”我叫起来。“毛毛真棒!快收到兜里,好运就不会跑掉喽!”爸爸比我还开心呢。妈妈给我换上了新棉袄,要去拜年啦!
图八、路上,我遇见大春。“毛毛,你去哪儿啊?”“我跟爸爸去拜年!” “我也是。看,我有大红包!”“这有什么稀奇!”我从兜里掏出那枚硬币,“我有好运硬币!爸爸包在汤圆里,给我吃到了!”
课 题
《团圆》
教学目标
1、读绘本故事,感受绘本故事之美。
2、体会简单朴素的文字蕴含的无限情感。
3、读懂插画的文学想象,进一步升华情感。
重、难点
1、能根据图画读懂绘本故事的内容。
2、展开想象,感受简单朴素的文字蕴含的无限情感。
教学
准备:
课件、绘本《团圆》一书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1、绘本直接导入
爸爸的爱在哪个动作里?仔细看,认真读。
抱、扎
第二次:这天夜里,爆竹“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我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睡着了,迷迷糊糊地,我听见爸爸妈妈在轻轻地说着话,他们说啊说啊……
这幅画是这本书的插图啊!你觉得作者为什么选它作为插图呢?
师停顿:大家看日历,这一天是大年初几?爸爸一共在家呆了几天?这样的团圆因为短暂而显得特别珍贵!
图十八、爸爸很快就收拾好了,他走到我身边,蹲下来用力抱住我。他在我耳边轻轻地说:“下次回来,爸爸给你带一个洋娃娃,好不好?”“不!”我拼命地摇头,“我要把这个给你……”
师停顿:你们猜猜,我要给爸爸什么?
图十九、我把那枚攥了很久的暖暖的硬币放到爸爸的手心里:“这个给你,下次回来,我们还把它包在汤圆里喔。”爸爸没说话,他用力地点点头,搂着我不松手……
图九、大年初二,天阴沉沉的,要下雪了。一大早,爸爸就忙了起来,补窗户缝、刷新门漆、换新灯泡……呀,家里一下子变得亮堂堂了。“走,补屋顶去喽!”爸爸冲我努了努嘴。太好了,那儿是妈妈从来不准我一个人上去的地方呢!
师停顿:一转眼,从除夕到了大年初二,一晃三天过去了,爸爸回家,发生了好多开心的事啊!
图十、哈,我看见了大春家的屋顶。 “咦,那边是什么声音啊?” “噢,大街上在舞龙灯呢!”爸爸直起身子,看了看远处。“在哪儿在哪儿?”我使劲儿踮起脚尖。爸爸让我骑到了他的肩膀上:“这回看到了吧?”“看到了看到了,他们过来啦!”
图二十、依然没有文字。大家看看,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夕爸爸回来的热闹场面相比,现在的画面是怎样的?
(原来啊,妈妈和我一直送爸爸,送到村外去了,车子开得远远的了,我和妈妈一直不舍得离开。)
三、说话练习
1、小朋友们,我们对除夕一家团圆的场面也不陌生。听完了这个长长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呀?哪怕用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说说此时你心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