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气生产工艺
造气工艺

1.造气工序工艺计算工艺简述间歇式制气一般包括五个阶段:(1)吹风阶段,吹入空气,提高燃料层温度,吹风气放空(吹风气放空温度450℃,时间大约是30秒)。
(2)一次上吹制气阶段,自下而上送入水蒸气进行气化反应,燃料层下部温度下降(上行煤气温度400℃,时间大约是46.5秒)。
(3)下吹制气阶段,水蒸气自上而下进行气化反应,使燃料层温度分布趋于平衡(下行煤气温度250℃,时间大约是60秒)。
(4)二次上吹制气阶段,将炉底部的下吹煤气排净,为吹入空气做准备(炉渣温度250℃,时间大约是9秒)。
(5)空气吹净阶段,此部分吹气加以回收,作为半水煤气中氮的主要来源(时间大约是4.5秒)。
1.2物料及热量衡算计算基准是以100Kg块状无烟煤为原料。
蒸汽压力0.1MPa, 温度220℃(1)水煤气组成1.2.1 空气吹风阶段计算(1)物料衡算每标准立方米吹风气中所含元素量C=12/22.4×(0.0545+0.1696+0.0027)=0.1239KgH=2/22.4×(0.029+0.0072×2) ×0.0008281×2/34=0.00392Kg O=32/22.4×(0.004+0.1696+0.5×0.0545) =0.2869KgN=28/22.4×0.7357=0.9196KgS=0.0008281×32/34=0.0007794Kg由碳平衡计算吹风气产量72.4271/0.1239=584.5609m3(标)由氮平衡计算空气需要用量584.5609×0.9196-0.728/0.79×28/22.4=543.63 m3(标) 1.2.2 蒸汽吹送阶段计算(1) 物料平衡每标准立方米煤气中所含元素量C: 0.216KgH: 0.0385KgO: 0.3432KgN: 0.2228KgS: 0.001273Kg由碳平衡计算实际水煤气产量72.4271/0.216=335.311 m3(标)由氮平衡计算加入空气量335.311×0.2228-0.728/0.79×(28/22.4)=74.916 m3(标) 空气带入水汽量74.916×1.293×0.0213=2.0633Kg上行煤气产量:198.1249 m3(标)下行煤气产量:137.186 m3(标)上吹蒸汽量:108.5923Kg总蒸汽耗量:217.1846Kg每100Kg燃料用于制半水煤气为66.89Kg1.2.3 热平衡1.2.4 消耗定额(以吨氨为基准)半水煤气吨氨消耗为3350m3原料煤消耗3350/240.33×100=1393.92kg折合含碳量为80%的标准燃料煤1393.92×78.01/84=1294.52kg空气消耗量3207.55m3(标)蒸汽消耗量1393.92/100×144.28=2011.15kg吹净时间核算:配入水煤气中的吹风气为16.04 m3(标),占吹风气总量的百分数为16.04/193.55×100%=8.29%吹净时风量为吹风气量的65%左右,根据循环时间计算,吹净气量占吹风气总量的百分数为0.65×3/(20+0.65×3) ×100%=8.88%以Φ2260煤气炉每台每小时产半水煤气为3200 m3(标).根据物料、热量衡算,每100kg块煤的生产指标为:生产量:加氮水煤气224.29 m3(标)半水煤气240.33 m3(标)吹风气180-16.04=163.96 m3(标)消耗量:吹风空气(包括吹净)180 m3(标)蒸汽量144.28kg每个循环产半水煤气的量3200×2.5/60=133.33 m3(标) 吹净时风量为吹风时的65%左右10918.65 m3(标)/h加氮空气流量133.33/240.33×50.11×3600/46.5=2152.26 m3(标)/h蒸汽流量上吹蒸汽流量(包括二次上吹)133.33/240.33×144.28×0.5×3600/(46.5+9)=2596.01kg/h下吹蒸汽流量2401.31kg/h吹风气流量133.33/240.33×193.55×3600/30=12885.29 m3(标)/h 上行煤气流量4770.1 m3(标)/h下行煤气流量3053.55 m3(标)/h1.2 主要设备工艺计算已知条件:夹套锅炉回收热量为煤气炉散热量的50%软水进口温度30℃,总固体150ppm排污水总固定2000ppm锅炉产汽压力0.2Mpa(绝) 饱和蒸汽1.2.1 夹套锅炉产汽量及耗水量每100kg燃料付产蒸汽23.2kg每100kg燃料排污水量1.9kg每100kg燃料消耗软水量25.1kg由物料、热量平衡计算,无烟块煤的耗量为1393.92kg/t折合付产蒸汽量23.2×1393.92/100=323.39kg/t (NH3)消耗软水量25.1×1393.92/100=349.87 kg/t (NH3)排污水量 1.9×1393.92/100=26.48 kg/t (NH3)1.2.2 余热回收器煤气炉是间歇式生产,废热回收器能力能满足最大热负荷的需要,在造气操作的各阶段中,以吹风阶段的热负荷为最大,故废热锅炉传热面积以吹风气为条件进行计算,并不影响吹风气潜热回收程序。
合成氨工业-造气

造气工段3.1双一段甲烷转化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中通常还含有少量C2H6、C3H8、C4H10等烷烃和CO、CO2、H2等组分。
在烃类转化制合成气的各种方法中,蒸汽转化工艺是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技术,玉龙化工采用的就是这一工艺就行原料气的生产。
在一段蒸汽转化炉中,气态烃中主要组分甲烷进行的主要反应如下:1.CH4+H2O = CO +3H2△H298=206.3 kJ2.CH4+2H2O= CO2+4H2△H298=165.3 kJ3.CO+H2O = CO2+H2△H298=-41.2 kJ4.CO2+CH4 = 2CO+2H2△H298=247.3 kJ在一定条件下,蒸汽转化过程中可能发生析碳反应,它们是蒸汽转化过程中应当重点防止的有害副反应:2CO = CO2+C △H298=-171kJCO+H2 = C+H2O △H298=-122.6kJCH4 = C+2H2△H298=82.4kJ甲烷蒸汽转化反应是强吸热反应,变换反应是中等放热反应,甲烷蒸汽转化总反应是强吸热反应。
二段转化是轻质烃蒸汽转化制氨合成气的第二步,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彻底转化一段转化气中残余甲烷,并添加一定量的氮气以满足合成氨所需之氢氮比。
二段转化炉内进行的主要反应如下:H2+O2 = H2O △H298=-241kJCO+O2 = CO2△H298=-283.2kJCH4+O2 = CO+2H2△H298=-35.6kJ在催化剂层进行转化及变换反应:CH4+ H2O = CO+3H2△H298=206.3kJCH4+CO2 = CO+3H2△H298=247.3kJCO+ H2O = CO2+H2△H298=-41.2kJ上诉反应中,氢气与氧气的燃烧反应的速率比其他反应的速率要快1×103~1×104倍,因而在二段炉的顶部空间中主要进行氢与氧的燃烧反应,反应中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当混合气到达催化剂层时,几乎所有的氧气均已消耗掉了(氧的反应率达到99%以上)。
化学工艺学 第 2 章 合成气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5 转化反应工艺流程及转化炉
燃料用天然气 11
8 9 过 热 蒸 汽
5
2
1 3
一段转化
4
二段转化
对流段
7 10 蒸汽 空气 原料天然气 锅炉给水 转化气去变换 6
氢氮气来自合成
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流程
1、钴钼加氢反应器;2、氧化锌脱硫槽;3、对流段;4、辐射段(一段炉);5、二段转化炉;6、第一废热锅炉;7、批二废热 锅炉;8、汽包;9、辅助锅炉;10、排风机;11、烟囱
图解法或迭代法求解x,y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水碳比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温度增加,甲烷平衡含量下降,反应温度每降低 10℃,甲烷平衡含量约增加1.0%-1.3%;
增加压力,甲烷平衡含量随之增大;
增加水碳比,对甲烷转化有利; 甲烷蒸汽转化在高温、高水碳比和低压下进行有利
立式圆筒,内径约3米,高约13米;壳体材质 为碳钢,内衬不含硅的耐火材料,炉壳外保温。
上部有燃烧空间的固定床绝热式催化反应器。
浅述鲁奇炉造气工艺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2008 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题目:浅述鲁奇炉造气工艺毕业时间:2011年6月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班级:2008石化(2)班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011 届各专业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说明:1.以上各栏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
2.此表附于毕业论文(设计)封面之后。
浅述鲁奇炉造气工艺摘要本文总结了加压气化装置的改进和管理经验。
事实表明,随着工艺的不断改进和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鲁奇加压气化工艺用于贫瘦煤的气化是可行的。
新疆庆华集团隶属于中国庆华集团,是新疆第一个经国家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
新疆庆华集团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于2009年3月落户伊犁,并以“庆华速度”建成新疆庆华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该园区总占地面积达10000多亩,计划总投资278亿元,建设项目包括:年产5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60万吨煤焦油加氢项目、合成氨项目、综合利用热电厂项目、粉煤灰制砖项目和年产200万吨粉煤灰制水泥项目。
整个煤制天然气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需煤炭2100万吨,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利税26亿元。
关键词:气化炉的发展,造气系统,煤气冷却,安全防范一、概述(一)简述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多重压力。
由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短缺,煤炭相对丰富的资源特征,加之国际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状态,煤炭在我国的能源和化工的未来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用于发电和工业锅炉及窑炉的比例大约为70%左右,其余主要是作为化工原料及民用生活。
随着煤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比重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传统的煤化工特点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即通常所说的“三高一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煤气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煤化工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三个途径:煤的焦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
造气操作方法十二种

造气操作方法十二种造气是一种将固体物质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常见于化学实验室、工业生产和能源生产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十二种常见的造气操作方法,详细阐述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1. 燃烧造气法:原理:通过燃烧将有机物质氧化,产生大量的热,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步骤:将有机物质(如木材、煤炭等)放入燃烧器中,在适当的温度下加入空气或氧气,使有机物质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
应用:炉灶燃气、汽车燃气、发电厂过程中常用。
2. 干燥造气法:原理:通过加热和通入干燥空气,将含水物质中的水分蒸发掉,进而得到干燥气体。
步骤:将含水物质(如湿煤)放入干燥器中,启动加热装备,加热物质同时通入干燥空气,将水分蒸发掉,得到干燥气体。
应用:制取干燥气体的过程中常用。
3. 分解造气法:原理:通过外界加热,将化合物分解成不同成分的气体。
步骤:将化合物(如碳酸氢钠)放入反应器中,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分解反应。
应用:化学实验室、工业生产中常用。
4. 氧化造气法:原理:通过氧化反应将固体物质转化为气体。
步骤:将固体物质(如金属)放入反应器中,加入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氧化反应。
应用:制取金属氧化物、氧化金属等过程中常用。
5. 气化造气法:原理:通过高温和压力将固体物质转化为气体。
步骤:将固体物质(如煤炭、木质原料)放入气化炉中,加热至高温,并施加适当的压力,使固体物质发生热解和气化反应,生成气体。
应用:能源生产、化工工艺中常用。
6. 溶解造气法:原理:通过溶解固体物质,使其成分转化为气体。
步骤:将固体物质(如碱金属)与溶剂(如水)混合,使其发生反应和溶解,转化为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取特定气体、化学反应过程中常用。
7. 真空造气法:原理:通过降低环境气压,促使含有气体成分的液体或固体释放出气体。
步骤:将含有气体成分的物质置于真空设备中,降低环境气压,使物质释放出气体。
应用:实验室制取低沸点气体、高纯度气体等过程中常用。
固定床煤造气工艺

固定床间歇造气技术资料一、概况1固定床间歇气化炉的发展固定床间歇气化煤气发生炉从1958年的Ф1980 mm开始,逐步扩径到Ф2260mm、Ф2400 mm、Ф2600 mm、Ф2800 mm、Ф3000等等规格。
它们的基本结构一样,即半水夹套锅炉,原设计高度为1845㎜,扩径改造过程中,在原水夹套设计基础上加高300~900㎜不等。
直筒型上炉体为内砌耐火材料,采用人工手动加焦(煤),后改为半自动到全自动加焦(煤)。
Ф1980~Ф2400 mm这几种炉持续使用近35年,现在仍然有一些小企业在用。
Ф2600 mm系列炉20世纪90年中期已开始改造,近10年使用后改为Ф2800 mm,已达到极限。
2各炉型经典改造过程我国建国初期结合国家的状况而设计。
刚开初对原料的要求比较苛刻,要求是高温冶金焦,且粒度为25~75㎜。
中期改为优质山西晋城无烟块煤。
煤气炉运行较稳定,气量和气质都很好(负荷轻)。
后期随着各企业规模扩大,煤炭紧张,改烧劣质煤,一些设备改造不匹配,没有系统性改造,暴露的问题就多了。
炉况不稳定,易恶化,“二差”、“三高”、“一短”随时出现,即发气量差,气质差,煤耗高,蒸汽消耗高,煤气温度高,设备寿命短。
为烧好劣质煤,广大造气专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多年来共同努力,对煤气炉不断进行系统改造,使中国特色的小型炉又有新的生机。
经典的改造情况(系统性全方位改造)如下。
(1)煤气系统流程四炉—站—机—锅(组合)—塔,即四台炉共用一台油压泵站,一台空气鼓风机,一台废锅炉(上废锅下过热器),一台洗气塔。
(2)蒸气流程水夹套及废热锅炉自产蒸汽,去过热器过热,回蒸汽缓冲罐(罐容积不小于35~40 m3),放在四炉中间,尽量靠近炉子,蒸汽总管Ф377 mm或Ф426 mm,单炉支管Ф273 mm或Ф325 mm,四台炉以上可将缓冲罐连通使用。
这样便于蒸汽压力的稳定,有利于造气炉工况的稳定。
(3)吹风气回收流程无论上第二代(中燃式)还是第三代(下燃式)吹风回收系统,采用微负压的工艺(有数种流程)。
造气技术交流

强调: 强调:二上吹的意义
这个阶段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安全:从 管道图中大家可看出:下行管道和吹风管 道在进入炉子前已并在一处,下吹后在吹 风阀和下行阀之间的管道内必然会有煤气, 若此时吹入空气,氧气和温度较高的煤气 混合,很容易引起爆炸。但如果向炉下通 入蒸汽,让蒸汽置换管道内的煤气,就很 安全。有些厂子经常发生下行防暴板被炸 开的问题,很可能是二上吹时间太短。第 二就是能更充分的利用炉内的热量。因此 这个阶段的时间不允许设成0 这个阶段的时间不允许设成0,而且必须够 长。此时阀门动作和上吹一样,气体流向 也完全一样。所以开车都从二上吹开。
自动加煤与手动加煤炭层形状对比
自动加煤机容焦筒 煤层分布器
炉盖 炉盖
炉膛 煤
煤 炉膛
煤
手动加煤,煤 层为富士山形
自动加煤机带煤层 分布器,形状合理
b.炭层测量技术 b.炭层测量技术
由图可见其原理和动作过 程为: 程为:需要测量时由控制系统 发出指令, 发出指令,电机倒转带动探杆 进入炉内,探到煤层时, 进入炉内,探到煤层时,探杆 停止向下,经过1 停止向下,经过1到2秒控制系 统发出指令,电机正传, 统发出指令,电机正传,探杆 归位。 归位。探杆回升过程中由光电 开关向控制系统发送脉冲, 开关向控制系统发送脉冲,控 制系统根据脉冲次数计算炭层 高度( 高度(脉冲次数与孔心距乘 机)。 炭层测量装置与自动加煤 机共同用于控制炭层高度。 机共同用于控制炭层高度。
造气生产工艺
造气工艺简介
一、造气的重要意义及工艺原理
造气是煤化工的重要工段,尤其是化肥行业的龙头, 半水煤气是合成氨的原料。间歇式固定床造气是中国的 特色,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已经到了自动化控制的时代。 DCS及PLC技术在造气行业的应用也十分普遍。 造气的原理很简单,燃烧煤,产生热量,通过化学 反应产生煤气或半水煤气。化肥厂一般需要半水煤气 (以下简称煤气),有些化工厂需用煤气。其工艺工程 为:
3-富氧制气-间歇式煤气炉造气生产——固定床提氧间歇自热式气化工艺

间歇式煤气炉造气生产 新探索——固定床提氧间歇自热式气化工艺王志勇1 概述我国的能源现状是富煤、贫油、少气,这种能源结构注定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源消耗将会更多地依赖煤炭,例如我国的氮肥企业大多数是以煤为原料的,主要采用固定床间歇气化技术为主。
间歇式煤气炉的造气生产方式是我国独有的,其生产工艺是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生产中的控制技术也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全面这样完善起来的。
这一气化技术也正是经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使之符合了我国的国情。
如何在新形势下赋予间歇气化技术新的活力,使其真正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化技术已摆上日程。
本文将开辟另一个新角度论述一下常压间歇式煤气炉造气生产中一些相关的问题——固定床提氧间歇自热式气化工艺,以期引起共鸣。
2 固定床提氧间歇自热式气化工艺的开发背景 2.1 提氧自热式气化的研究 2.1.1 提氧气化的意义传统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中的重要气化剂为空气,通常空气中氧含量为20.93%、氮含量为78.1%,还有少量的惰性气体等,因此真正参与燃烧的氧只占空气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而占空气总量五分之四左右的氮和其他惰性气体非但不助燃,反而带走大量的热量。
适当提高气化剂中的氧含量,使其参与燃烧气化,对于节能和环保有着积极的意义。
氧含量越高,燃烧越完全,排烟黑度越低,节能和环保效果越好。
在同一含氧浓度下,燃烧温度越高,节能效果越好。
1)提高燃料层气化区的火焰温度和降低排烟黑度。
2)加快燃烧速度,促使燃烧完全。
要使燃料达到完全燃烧,必须使燃料与空气混合均匀或充分接触,富氧空气参与助燃后,不仅使火焰变短,提高燃烧强度,加快燃烧速度,获得较好的热传导,同时温度提高了,将有利于燃烧气化反应完全。
3)降低燃料的燃点温度和燃烬温度。
富氧空气参与助燃后,有利于降低燃料的燃点温度,减少火焰尺寸,并增加单位体积的热释放量。
4)减少燃烧后的排气量。
含氧量增加,排气量逐渐减少,排烟黑度也明显下降,有利于根治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四、固体燃料在煤气炉内的分区情况: 固定层煤气炉制气过程燃料层内的分区: 由于在气化过程中,炉内固体燃料层的各区域发生着不同的
物理或化学变化,据此,将燃料层从上而下分为五个区域: a、干燥层 燃料层的最上部,刚投入的燃料受到下层温度较 高的燃料层的热辐射,以及由下而上通过的热气体的热交换 作用,区域温度达到200℃左右,使新加入的燃料中水分 (主要是游离水、吸附水)被蒸发干燥,因此这一区域叫干 燥区。该区厚度为150~250毫米。(实际厚度随燃料层的高 度不同而异)。 b、干馏层 由干燥区往下的燃料层的温度比较高(300~ 700℃),水分较少,使燃料发生热分解,挥发性物质如甲 烷、硫化氢、乙烯、氮氢、化合水等。因为这个作用与煤的 干馏相似,故称为干馏区。这个区域几乎不发生气化反应。 该区厚度为300~450毫米。
富 氧 空 气 与 蒸 汽 混 配 器
上吹制气阶段 流程:水 蒸汽和加氮空气—煤气 炉底部—燃料层—炉
26#循环污水 吹风气去集中回收 煤气去洗气塔
锅炉给水总管
2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生产----半水煤气的制造: 所谓造气就是用气化剂对固体或其他原料进行热加工的过程,其生成物为可燃性气 体(煤气)。固体燃料为各种煤和焦炭;气化剂有空气、富氧空气、氧和水蒸汽、 CO2。进行气化的设备称为煤气发生炉。 固体燃料气化生成的煤气可分为: 1、空气煤气:以空气为气化剂制的煤气。 2、混合煤气:以空气和适量水蒸汽混合为气化剂制的煤气。 3、水煤气:以水蒸汽为气化剂制的煤气。 4、半水煤气:是以空气(或富氧空气)和适量的水蒸汽为气化剂制取的符合 (H2+CO)/N2=3.1~3.2的煤气。(混合煤气的特例) 造气生产路线按原料不同可分为: 1、气体——以天然气为造气原料。 2、液体——以重油为造气原料。 3、固体——以块煤(焦炭)或以粉煤为原料制成的型煤。 我厂使用的是固体燃料制气。 可用于气化的固体燃料有:1、无烟煤 2、粘结性烟煤与不粘结性烟煤(包括贫煤、 炼焦煤、气煤、气焰煤、肥煤、焰煤) 3、褐煤 4、木质褐煤 5、泥煤 6、由粘结 性烟煤或不同结焦性能的混合煤制得的焦炭和半焦,以及从褐煤制得的半焦 7、由 粉煤制成的型煤 8、碳化煤球等 我厂根据目前的现状主要以使用型煤为主,无烟块煤与焦丁为辅。 造气车间的任务就是生产合格的(氢氮比符合合成氨要求的)半水煤气。
3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煤的化学性质:
1、水份 固体燃料的水份以三种形式存在即吸附水、游离水和化合水。 煤里的水份含量多少与煤化(即煤腐殖化)程度有关,煤化程度越低则煤 里的水份就越高,煤的质地就越致密,这种水份称之为物理吸附水或固有 水份;煤的外在水份(附着水份)是指地下水和雨水附着在煤上的水份。 煤的外在水份和分析取样水份之和称为煤的全水份。煤的化合水份(结合 水份)在煤中是以结晶水形式存在的,与煤化程度无关,即使加热到100℃ 化合水也不会析出。 2、挥发份 在一定温度下干馏(隔绝空气)析出的气体(碳氢化合物), 在气化过程中能分解变成氢气、甲烷以及焦油蒸汽等。它与煤化程度有关 煤化程度越低挥发份越高,含量少的1~3%,多的达50%以上,一般来讲挥 发份高的煤粘结性较强,挥发份低的煤粘结性较差,挥发份较高的燃料其 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一般都比较差。 3、灰份 固体燃料完全燃烧后所剩余的残留物,灰份主要的组分为二氧化 硅、三氧化二铝、四氧化三铁、氧化钙、氧化镁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含量 对灰熔点有决定性影响。固定层煤气炉一般要求燃料的灰份含量不超过 30%,灰份含量过高,相对地减少了有效碳使煤的发热值降低,而且在燃 烧或气化过程中会妨碍气化剂与碳的接触,影响气化剂的扩散,同时降低 了燃料的化学活性,灰份含量过高时不仅使气化条件复杂化,还加重了排 灰机械的负荷,使设备磨损加剧。
10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c、气化层 由干馏区往下,燃料层的温度很高(﹥700℃),可达1150~
1250℃,是发生气化反应的主要区域,经干馏焦碳化的燃料与气化剂进行氧 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故该区域又统称为气化区。气化区又分为氧化区(又称 燃烧区)与还原区: 氧化区:碳与氧化剂(空气或富氧空气)中的氧反应,氧化成CO2及CO。 在氧化区内进行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因此,氧化区比较薄(大约为 200~300毫米)。 还原区:二氧化碳被还原为一氧化碳,或水蒸汽分解成氢。在还原区所 进行的反应,大部分是吸热反应,反应所需要的热量是氧化层供给的。 还原反应比氧化反应速度慢,还原区比氧化区厚的多,大约为450~650 毫米。 d、灰渣层 由于固体燃料中含有20%左右的灰分。固体燃料气化后遗留下来 的残留物形成了灰渣区,灰渣区厚度为150~250毫米。在灰渣区不发生任何 化学反应,该区温度﹤700℃,预热从下而上的气化剂后被冷却,起到均布 气化剂、保护炉蓖和灰盘的作用。 另外,干燥区的上部是自由空间,起到聚集上行煤气和均匀分布下吹蒸汽 的作用。 必须说明,炉内燃料层几个区域的厚度并非一成不变。因为炉体高度不同或 随燃料的种类、性质的不同及所采用的制气方法,使用气化剂和气化条件的 不同而不一样。而且各区间也没有明显的分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
富 氧 空 气 与 蒸 汽 混 配 器
26#循环污水
吹风阶段 流程:空 气—煤气炉底部— 燃料层—炉顶—上 旋风除尘器—废热 锅炉—烟囱放空或 送吹风气系统回收 空气从炉底中心管
锅炉给水总管
吹风气去集中回收 煤气去洗气塔
上吹蒸汽阀
富氧空气阀
下吹蒸汽阀 上行煤气阀 上吹旋风除尘器 废热锅炉 煤气发生炉 水冷壁夹套锅炉 洗汽箱 下行煤气阀 烟囱
8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三、煤气炉制气工艺的理论基础:
1、煤气制造的方法很多,典型的有:固定层间歇气化法(分为常
压和加压两种)(加压连续气化的代表工艺是鲁奇炉)、固定层富 氧连续气化法、沸腾层(流化床)气化法(如恩德炉和灰熔聚工 艺)、气流层气化法(壳牌粉煤加压气化,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 等。 我厂目前采用前二种方法。 2、固定层间歇气化法:用水蒸汽和空气为气化剂,交替地通过固 定的燃料层,使燃料气化,制得半水煤气。通入空气的目的是让空 气中的氧与燃料中的碳燃烧,以便提高燃料层的温度,为蒸汽与碳 的吸热反应提供热量,并为合成氨提供氮气(吹风和吹净过程)。 然后向燃料层通入蒸汽(或者配入一定的加氮空气)与碳反应,生 成的水煤气和回收的吹风气混合得到半水煤气。 3、固定层富氧连续气化法:以富氧空气(或者氧气)与蒸汽的混 合气为气化剂,连续通过固定的燃料层进行气化。
4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4、硫份 煤中的硫份在气化过程中转化为含硫气体,不仅腐蚀设备管道,而且使催 化剂中毒。
5、固定碳 固体燃料中除去灰份、挥发份、水份和硫份以外,其余可燃性物质称为 固定碳,它是固体燃料中的有效物质。 6、矿物质 煤中除了在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中的成分外,还有微量的矿物质成分, 这些矿物质在氧化区内完成高温转化,变成由SiO2、Al2O3、Fe2O3、FeO、CaO、 MgO、Na2O、K2O等。有些物质对于气化反应都是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越好。煤经 过气化后重量减轻为原来的1/4左右,若是排出的炉渣中只有灰无渣,则表明气化炉 失常。 7、化学活性 煤的化学活性也称为反应能力,是指煤与气化剂中氧、蒸汽或二氧化 碳等相互作用的反应(还原气化剂的能力,气化剂被还原的数量愈多表示其化学活 性愈好,通常是以CO2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时间下通过一定厚度的煤层后转化为CO的 百分率来表示)。煤的化学活性是随着比重和粘结性的增大而提高;随着气孔率和 表面积的增大而提高;随着焦化程度的降低而提高;煤化程度越低活性越高;气化 温度越高(T3以下)活性也越高。在气化炉内,煤的化学活性的增高不仅表现在 CO2和蒸汽的还原系数的升高,而且表现在碳消耗量的增加,也就是煤气的产量与 质量均会得到提高,随着碳的燃烧,最初燃料的化学活性不断提高达到最大值而迅 速下降,这是因为反应物表面灰化而使气化剂不易与燃料中的碳接触的原因。 此外还有燃料的成渣性能、发热量等。
6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4、粘结性 有些煤(烟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炭质受热分解而成
塑性状态,继而出现软化、熔融现象,产生热分解后的液态产物,在 炭粒之间的接触和膨胀压力的作用下,使炭粉相互粘结在一起而变成 多孔性硬块,即所谓焦炭,这种煤称为粘结性煤。无烟煤不发生或稍 微发生熔融粘结现象,而在放出挥发份后其本身成为粉末状的残渣, 这种煤称为不粘结性煤。
送入煤气炉,经过 炉篦均匀分布通过 灰渣层预热后,进 入气化层,空气中 的氧和赤热的燃料 发生燃烧(氧化) 反应,放出大量的 反应热,贮存在燃 料层中,为制气阶 段碳与水蒸汽进行 气化(吸热)反应 提供热量。
13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富氧空气总管 加氮空气总管 空气总管 0.08-0.098Mpa低压蒸汽总管 0.5Mpa废锅蒸汽总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五、固定层间歇气化法一个制气循环分为五个阶段的目的及工艺流程:
三化公司第一造气车间煤气炉间歇法制气工作循环目前采用120秒,一个制气
工作循环分为五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流程和作用如下。
12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富氧空气总管 加氮空气总管 空气总管 0.08-0.098Mpa低压蒸汽总管 0.5Mpa废锅蒸汽总管
5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⑷煤的物理性质 1、热稳定性 又叫抗热强度,可以理解为固体燃料在落入高温区
时保持其块度的性质,该性质除了与煤形成年代有关外,主要与 煤化程度有关。 2、机械强度 指煤破碎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煤的机械强度与 煤的形成年代有关,年代愈久,强度愈大。机械强度差的煤其热 稳定性必然也差。 3、灰熔点 在气化炉内煤中所含的灰份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出 现变形、软化和熔融状态(t),当固体灰份变为液态时达到的温度 就叫灰熔点。 煤的灰熔点是影响炉内工况好坏和温度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灰 熔点低,气化层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造成炉内结大块,使炉床 阻力不均,严重时会造成气化炉不能正常生产下去,因此煤的灰 熔点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气化效率,有利于高产低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