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气生产工艺-

合集下载

煤制气基础知识

煤制气基础知识
但技术尚待完善。
03 煤制气产品及应用
煤制气的种类
1 2 3
煤焦油
煤焦油是煤制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液体产品,含 有多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可用于生产燃料、化 学品和添加剂等。
煤气化煤气
煤气化煤气是通过煤的气化过程产生的气体产品, 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可用于工 业燃料和化工原料。
煤焦炉煤气
居民用气
煤制气可用于居民的炊事、取暖等日常生活。
工业用气
煤制气可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料和原料,如 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
交通用气
煤制气经过提纯后可作为车用燃料,替代传统的 汽油和柴油。
煤制气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加速,煤制气技术开始起步。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需求的增加,煤制 气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高效低耗技术
01
研发和应用高效低耗的煤制气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
生产成本。
环保技术
02
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煤制气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
染。
智能化技术
03
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煤制气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煤制气产业政策与建议
产业政策
技术创新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煤制气产业的政策法规 ,规范市场秩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煤制气 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
国际合作
加强煤制气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产 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积极参与国际煤制气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 煤制气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合成气的生产过程

合成气的生产过程

第五章合成气的生产过程5。

1 概述合成气是指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英文缩写是Syngas。

其H2/ CO(摩尔比)由1/2到3/1。

合成气在化学工业中有着重要作用。

5.1.1 合成气的生产方法(1)以煤为原料的生产方法:有间歇和连续两种操作方式。

煤制合成气中H2/ CO比值较低,适于合成有机化合物。

(2)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方法:主要有转化法和部分氧化法.目前工业上多采用水蒸气转化法(steam reforming),该法制得的合成气中H2/ CO比值理论上是3,有利于用来制造合成氨或氢气。

(3) 以重油或渣油为原料的生产方法:主要采用部分氧化法(partial oxidation).5。

1。

2.1 工业化的主要产品(1)合成氨(2)合成甲醇(3)合成醋酸(4)烯烃的氢甲酰化产品(5)合成天然气、汽油和柴油5.1.2。

2 合成气应用新途径(1)直接合成乙烯等低碳烯烃(2)合成气经甲醇再转化为烃类(3)甲醇同系化制乙烯(4)合成低碳醇(5)合成乙二醇(6)合成气与烯烃衍生物羰基化产物5.2 由煤制合成气以煤或焦炭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等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或焦炭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其有效成分包括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

5。

2.1。

1煤气化的基本反应煤气化过程的主要反应有:这些反应中,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意义最大,此反应为强吸热过程。

碳与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也是重要的气化反应。

气化生成的混合气称为水煤气.总过程为强吸热的。

提高反应温度对煤气化有利,但不利于甲烷的生成。

当温度高于900℃时,CH4和CO2的平衡浓度接近于零.低压有利于CO和H2生成,反之,增大压力有利于CH4生成。

5.2。

1.2 煤气化的反应条件(1)温度一般操作温度在1100℃以上。

(2) 压力一般为2。

5~3。

2MPa。

(3)水蒸气和氧气的比例H2O/O2比值要视采用的煤气化生产方法来定。

煤制天然气SNG技术

煤制天然气SNG技术

煤制天然气(SNG)技术现状1、煤制天然气技术路线传统的煤制天然气技术是以煤炭为原料,气化生产合成气,经净化和转化以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甲烷化反应,生产热值符合规定的替代天然气(Substitute Natural Gas),也被称为煤气化转化技术。

近年来,也出现了直接合成天然气技术,是将煤气化和甲烷化合并为一个单元直接由煤生产富甲烷气体,典型工艺有加氢气化工艺和催化气化工艺2种。

相比直接合成天然气技术,煤气化转化技术需要的设备较多,投资较高,但技术非常成熟,甲烷转化率高,技术复杂度略低,因此应用更加广泛,是煤制天然气中的主流工艺。

煤制天然气技术主要使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其中,固定床甲烷化技术比较成熟,应用也更加广泛。

催化剂以镍系催化剂为主,这种催化剂活性高,寿命长,但容易被硫毒化。

近年来出现了以钼系催化剂为代表的耐硫催化剂,节约了合成气脱硫成本,但活性没有镍系催化剂高。

2、煤气化转化技术制备天然气一般情况下,经煤气化得到的合成气的H2/CO比达不到甲烷化的要求,因此需要经过气体转换单元提高H2/CO比。

有些工艺有单独的气体转换单元,提高H2/CO比后再进入甲烷化单元,称为两步法甲烷化工艺;有些工艺将气体转换单元和甲烷化单元合并为一个部分同时进行,称为一步法甲烷化工艺。

2.1 两步法甲烷化工艺(1)Lurgi工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固定床甲烷化气化单元普遍使用的是德国的Lu晒气化炉。

Lurgi公司和SA—SOL公司在南非的Sasolburg建立了一家试验工厂,另一家试验工厂由Lurgi公司和澳大利亚EL.Paso天然气公司建立。

在Lurgi和SASOL的基础上,第一家煤制天然气工厂--大平原合成燃料厂在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建立。

工艺包括14个LurgiMark IV固定床气化炉,日处理褐煤18000t,使用的气化剂为氧气和水蒸气。

生产的气体中含有8%~10%的甲烷,经过分离工艺可得到富甲烷气体 (SNG),剩余气体富含有效合成气(CO+H2),这部分气体有1/3进入气体转换单元提高H/CO比,再经过低温甲醇洗除去烃类和硫化物,此时硫化物的含量可以控制在2×10 以下,可以保证催化剂的寿命维持在4a左右,然后合成气进入甲烷化单元,该单元由2个绝热固定床反应器组成,第一个反应器入气温度300℃,出气温度450℃,第二个反应器入气温度260℃,出气温度315℃。

氢气生产工艺

氢气生产工艺

H2制造工艺详解一.电解水制氢多采用铁为阴极面,镍为阳极面的串联电解槽(外形似压滤机)来电解苛性钾或苛性钠的水溶液。

阳极出氧气,阴极出氢气。

该方法成本较高,但产品纯度大,可直接生产99.7%以上纯度的氢气。

这种纯度的氢气常供:①电子、仪器、仪表工业中用的还原剂、保护气和对坡莫合金的热处理等,②粉末冶金工业中制钨、钼、硬质合金等用的还原剂,③制取多晶硅、锗等半导体原材料,④油脂氢化,⑤双氢内冷发电机中的冷却气等。

像北京电子管厂和科学院气体厂就用水电解法制氢。

二.水煤气法制氢用无烟煤或焦炭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而得水煤气(C+H2O→CO+H2—热)。

净化后再使它与水蒸气一起通过触媒令其中的CO转化成CO2(CO+H2O→CO2+H2)可得含氢量在80%以上的气体,再压入水中以溶去CO2,再通过含氨蚁酸亚铜(或含氨乙酸亚铜)溶液中除去残存的CO而得较纯氢气,这种方法制氢成本较低产量很大,设备较多,在合成氨厂多用此法。

有的还把CO与H2合成甲醇,还有少数地方用80%氢的不太纯的气体供人造液体燃料用。

像北京化工实验厂和许多地方的小氮肥厂多用此法。

三.由石油热裂的合成气和天然气制氢石油热裂副产的氢气产量很大,常用于汽油加氢,石油化工和化肥厂所需的氢气,这种制氢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在我国的石油化工基地如在庆化肥厂,渤海油田的石油化工基地等都用这方法制氢气也在有些地方采用(如美国的Bay、way和Batan Rougo加氢工厂等)。

四.焦炉煤气冷冻制氢把经初步提净的焦炉气冷冻加压,使其他气体液化而剩下氢气。

此法在少数地方采用(如前苏联的Ke Mepobo工厂)。

五.电解食盐水的副产氢在氯碱工业中副产多量较纯氢气,除供合成盐酸外还有剩余,也可经提纯生产普氢或纯氢。

像化工二厂用的氢气就是电解盐水的副产。

六.酿造工业副产用玉米发酵丙酮、丁醇时,发酵罐的废气中有1/3以上的氢气,经多次提纯后可生产普氢(97%以上),把普氢通过用液氮冷却到—100℃以下的硅胶列管中则进一步除去杂质(如少量N2)可制取纯氢(99.99%以上),像北京酿酒厂就生产这种副产氢,用来烧制石英制品和供外单位用。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

合成氨生产工艺简介目前国内生产合成氨的工艺大同小异,忽略各自的设备差异和工艺上的微小不同,我们可以将氨的生产过程,粗略的讲可分成一下几步:造气;脱硫;变换;变换后脱硫;铜洗;氨合成几个步骤,如下是此类流程的一个极简示意图:图1 合成氨的极简化流程1造气工段造气实质上是碳与氧气和蒸汽的反应,原料煤间歇送入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内,先鼓入空气,提高炉温,然后加入水蒸气与加氮空气进行制气。

所制的半水煤气(主要成分为CO和H2,另有其他杂质气体)进入洗涤塔进行除尘降温,最后送入半水煤气气柜。

造气工段脱硫工段变换工段煤块水蒸汽CO, N2, H2H2S等其他杂质CO, N2, H2变换气脱硫工段CO2, N2, H2H2S等其他杂质甲醇合成工段少量CO, CO2,N2, H2精炼工段N2, H2极少量CO X等其他杂质氨合成工段N2, H2冷冻工段NH3液氨图2 造气工艺流程示意图2脱硫工段煤中的硫在造气过程中大多以H2S的形式进入气相,它不仅会腐蚀工艺管道和设备,而且会使变换催化剂和合成催化剂中毒,因此脱硫工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DDS脱硫剂脱出气体中的硫。

气柜中的半水煤气经过静电除焦、罗茨风机增压冷却降温后进入半水煤气脱硫塔,脱除硫化氢后经过二次除焦、清洗降温送往压缩机一段入口。

脱硫液再生后循环使用。

图3 脱硫工艺流程图3变换工段气体从脱硫工艺中处理过后,已不含H2S等有毒气体。

变换工段的主要任务是将半水煤气中的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水蒸气发生放热反应,生成CO2和H2。

经过两段压缩后的半水煤气进入饱和塔升温增湿,并补充蒸汽后,经水分离器、预腐蚀器、热交换器升温后进入中变炉回收热量并降温后,进入低变炉,反应后的工艺气体经回收热量和冷却降温后作为变换气送往压缩机三段入口。

说明:合成气的中的CO(一氧化碳)经蒸汽转换成CO2(二氧化碳)与H2,转换后气体称为“变换气”。

图4 变换工艺流程图4变换气脱硫与脱碳经变换后,气体中的有机硫转化为H2S,需要进行二次脱硫,使气体中的硫含量在25mg/m3。

固定床煤造气工艺

固定床煤造气工艺

固定床间歇造气技术资料一、概况1固定床间歇气化炉的发展固定床间歇气化煤气发生炉从1958年的Ф1980 mm开始,逐步扩径到Ф2260mm、Ф2400 mm、Ф2600 mm、Ф2800 mm、Ф3000等等规格。

它们的基本结构一样,即半水夹套锅炉,原设计高度为1845㎜,扩径改造过程中,在原水夹套设计基础上加高300~900㎜不等。

直筒型上炉体为内砌耐火材料,采用人工手动加焦(煤),后改为半自动到全自动加焦(煤)。

Ф1980~Ф2400 mm这几种炉持续使用近35年,现在仍然有一些小企业在用。

Ф2600 mm系列炉20世纪90年中期已开始改造,近10年使用后改为Ф2800 mm,已达到极限。

2各炉型经典改造过程我国建国初期结合国家的状况而设计。

刚开初对原料的要求比较苛刻,要求是高温冶金焦,且粒度为25~75㎜。

中期改为优质山西晋城无烟块煤。

煤气炉运行较稳定,气量和气质都很好(负荷轻)。

后期随着各企业规模扩大,煤炭紧张,改烧劣质煤,一些设备改造不匹配,没有系统性改造,暴露的问题就多了。

炉况不稳定,易恶化,“二差”、“三高”、“一短”随时出现,即发气量差,气质差,煤耗高,蒸汽消耗高,煤气温度高,设备寿命短。

为烧好劣质煤,广大造气专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多年来共同努力,对煤气炉不断进行系统改造,使中国特色的小型炉又有新的生机。

经典的改造情况(系统性全方位改造)如下。

(1)煤气系统流程四炉—站—机—锅(组合)—塔,即四台炉共用一台油压泵站,一台空气鼓风机,一台废锅炉(上废锅下过热器),一台洗气塔。

(2)蒸气流程水夹套及废热锅炉自产蒸汽,去过热器过热,回蒸汽缓冲罐(罐容积不小于35~40 m3),放在四炉中间,尽量靠近炉子,蒸汽总管Ф377 mm或Ф426 mm,单炉支管Ф273 mm或Ф325 mm,四台炉以上可将缓冲罐连通使用。

这样便于蒸汽压力的稳定,有利于造气炉工况的稳定。

(3)吹风气回收流程无论上第二代(中燃式)还是第三代(下燃式)吹风回收系统,采用微负压的工艺(有数种流程)。

合成气体的制备方法

合成气体的制备方法

合成气体的制备方法合成气体是一种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

合成气体的制备方法众多,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工艺,可以分为煤气化法、蒸汽重整法、焦炉煤气法、部分氧化法等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煤气化法是一种将固体煤转化为合成气体的常用方法。

在这一工艺中,煤炭经过煤气化炉高温、高压条件下与氧、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反应,生成合成气体。

煤气化法的优点是原料资源丰富,适用于许多地区。

但是,煤气化法存在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环境问题等缺点。

蒸汽重整法是一种通过将烃类物质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合成气体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烃类物质与加热后的水蒸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水蒸气重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蒸汽重整法制备合成气体的优点是能够利用多种烃类原料,生成的合成气体品质稳定,适用于多种化工工艺。

焦炉煤气法是指利用高炉、焦炉等工业设施产生的煤气,通过净化、除尘等工艺处理后,得到合成气体。

焦炉煤气法的优点是原料易得,能够充分利用冶金工业废气,减少环境污染。

但是,焦炉煤气法的煤气组分相对不稳定,需要经过复杂的净化工艺。

部分氧化法是一种将烃类物质通过与氧气部分燃烧的方法,生成合成气体的制备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烃类物质部分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烃类分子发生裂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部分氧化法的优点是工艺相对简单,催化剂使用量较少,能够利用多种烃类原料。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可以制备合成气体,如气化法、电解法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是确保合成气体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合成气体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广泛应用于合成氨、甲醇、合成油等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化学工艺学 第 2 章 合成气

化学工艺学  第 2 章  合成气
原则:不析碳,原料充分利用,能耗小。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5 转化反应工艺流程及转化炉
燃料用天然气 11
8 9 过 热 蒸 汽
5
2
1 3
一段转化
4
二段转化
对流段
7 10 蒸汽 空气 原料天然气 锅炉给水 转化气去变换 6
氢氮气来自合成
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流程
1、钴钼加氢反应器;2、氧化锌脱硫槽;3、对流段;4、辐射段(一段炉);5、二段转化炉;6、第一废热锅炉;7、批二废热 锅炉;8、汽包;9、辅助锅炉;10、排风机;11、烟囱
图解法或迭代法求解x,y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水碳比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温度增加,甲烷平衡含量下降,反应温度每降低 10℃,甲烷平衡含量约增加1.0%-1.3%;

增加压力,甲烷平衡含量随之增大;
增加水碳比,对甲烷转化有利; 甲烷蒸汽转化在高温、高水碳比和低压下进行有利
立式圆筒,内径约3米,高约13米;壳体材质 为碳钢,内衬不含硅的耐火材料,炉壳外保温。
上部有燃烧空间的固定床绝热式催化反应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富氧空气总管 加氮空气总管
富 氧 空 气 与
上吹蒸汽阀 蒸
汽 混 配 器
富氧空气阀
下吹蒸汽阀
煤气发生炉 水冷壁夹套锅炉
空气总管 0.08-0.098Mpa低压蒸汽总管
0.5Mpa废锅蒸汽总管 锅炉给水总管
26#循环污水
吹风气去集中回收 煤气去洗气塔
上行煤气阀 上吹旋风除尘器
下行煤气阀
废热锅炉 洗汽箱
6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4、粘结性 有些煤(烟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炭质受热分解而成 塑性状态,继而出现软化、熔融现象,产生热分解后的液态产物,在 炭粒之间的接触和膨胀压力的作用下,使炭粉相互粘结在一起而变成 多孔性硬块,即所谓焦炭,这种煤称为粘结性煤。无烟煤不发生或稍 微发生熔融粘结现象,而在放出挥发份后其本身成为粉末状的残渣, 这种煤称为不粘结性煤。
7、化学活性 煤的化学活性也称为反应能力,是指煤与气化剂中氧、蒸汽或二氧化 碳等相互作用的反应(还原气化剂的能力,气化剂被还原的数量愈多表示其化学活 性愈好,通常是以CO2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时间下通过一定厚度的煤层后转化为CO的 百分率来表示)。煤的化学活性是随着比重和粘结性的增大而提高;随着气孔率和 表面积的增大而提高;随着焦化程度的降低而提高;煤化程度越低活性越高;气化 温度越高(T3以下)活性也越高。在气化炉内,煤的化学活性的增高不仅表现在 CO2和蒸汽的还原系数的升高,而且表现在碳消耗量的增加,也就是煤气的产量与 质量均会得到提高,随着碳的燃烧,最初燃料的化学活性不断提高达到最大值而迅 速下降,这是因为反应物表面灰化而使气化剂不易与燃料中的碳接触的原因。
3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煤的化学性质:

1、水份 固体燃料的水份以三种形式存在即吸附水、游离水和化合水。
煤里的水份含量多少与煤化(即煤腐殖化)程度有关,煤化程度越低则煤
里的水份就越高,煤的质地就越致密,这种水份称之为物理吸附水或固有
水份;煤的外在水份(附着水份)是指地下水和雨水附着在煤上的水份。
1、氨的合成反应 3H2+N2=2NH3+Q
2、碳铵反应 NH3+H2O+CO2=NH4HCO3+Q
3、尿素反应 2NH3+CO2=CO(NH2)2+H2O+Q
4、甲醇反应 2H2+CO=CH3OH+Q

3H2+CO2=CH3OH+H2O+Q
氨的主要性质:在常温常压下有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有毒、 比重0.596.易溶于水并放出热量,燃烧呈黄色火焰。
此外还有燃料的成渣性能、发热量等。
5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⑷煤的物理性质 1、热稳定性 又叫抗热强度,可以理解为固体燃料在落入高温区
时保持其块度的性质,该性质除了与煤形成年代有关外,主要与 煤化程度有关。 2、机械强度 指煤破碎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煤的机械强度与 煤的形成年代有关,年代愈久,强度愈大。机械强度差的煤其热 稳定性必然也差。 3、灰熔点 在气化炉内煤中所含的灰份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出 现变形、软化和熔融状态(t),当固体灰份变为液态时达到的温度 就叫灰熔点。 煤的灰熔点是影响炉内工况好坏和温度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灰 熔点低,气化层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造成炉内结大块,使炉床 阻力不均,严重时会造成气化炉不能正常生产下去,因此煤的灰 熔点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气化效率,有利于高产低耗。
8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三、煤气炉制气工艺的理论基础: 1、煤气制造的方法很多,典型的有:固定层间歇气化法(分为常
压和加压两种)(加压连续气化的代表工艺是鲁奇炉)、固定层富 氧连续气化法、沸腾层(流化床)气化法(如恩德炉和灰熔聚工 艺)、气流层气化法(壳牌粉煤加压气化,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 等。 我厂目前采用前二种方法。 2、固定层间歇气化法:用水蒸汽和空气为气化剂,交替地通过固 定的燃料层,使燃料气化,制得半水煤气。通入空气的目的是让空 气中的氧与燃料中的碳燃烧,以便提高燃料层的温度,为蒸汽与碳 的吸热反应提供热量,并为合成氨提供氮气(吹风和吹净过程)。 然后向燃料层通入蒸汽(或者配入一定的加氮空气)与碳反应,生 成的水煤气和回收的吹风气混合得到半水煤气。 3、固定层富氧连续气化法:以富氧空气(或者氧气)与蒸汽的混 合气为气化剂,连续通过固定的燃料层进行气化。
烟囱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吹风阶段 流程:空 气—煤气炉底部— 燃料层—炉顶—上 旋风除尘器—废热 锅炉—烟囱放空或 送吹风气系统回收
空气从炉底中心管 送入煤气炉,经过 炉篦均匀分布通过 灰渣层预热后,进 入气化层,空气中 的氧和赤热的燃料 发生燃烧(氧化) 反应,放出大量的 反应热,贮存在燃 料层中,为制气阶 段碳与水蒸汽进行 气化(吸热)反应 提供热量。
3、灰份 固体燃料完全燃烧后所剩余的残留物,灰份主要的组分为二氧化 硅、三氧化二铝、四氧化三铁、氧化钙、氧化镁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含量 对灰熔点有决定性影响。固定层煤气炉一般要求燃料的灰份含量不超过 30%,灰份含量过高,相对地减少了有效碳使煤的发热值降低,而且在燃 烧或气化过程中会妨碍气化剂与碳的接触,影响气化剂的扩散,同时降低 了燃料的化学活性,灰份含量过高时不仅使气化条件复杂化,还加重了排 灰机械的负荷,使设备磨损加剧。

4NH3+3O2=2N2+6H2O
在有水存在时,氨对铜及铜合金有较强的化学腐蚀作用。(氨用 阀门、仪表不用含铜的)
2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二、合成氨原料气的生产----半水煤气的制造: 所谓造气就是用气化剂对固体或其他原料进行热加工的过程,其生成物为可燃性气
体(煤气)。固体燃料为各种煤和焦炭;气化剂有空气、富氧空气、氧和水蒸汽、 CO2。进行气化的设备称为煤气发生炉。 固体燃料气化生成的煤气可分为: 1、空气煤气:以空气为气化剂制的煤气。 2、混合煤气:以空气和适量水蒸汽混合为气化剂制的煤气。 3、水煤气:以水蒸汽为气化剂制的煤气。 4、半水煤气:是以空气(或富氧空气)和适量的水蒸汽为气化剂制取的符合 (H2+CO)/N2=3.1~3.2的煤气。(混合煤气的特例) 造气生产路线按原料不同可分为: 1、气体——以天然气为造气原料。 2、液体——以重油为造气原料。 3、固体——以块煤(焦炭)或以粉煤为原料制成的型煤。 我厂使用的是固体燃料制气。 可用于气化的固体燃料有:1、无烟煤 2、粘结性烟煤与不粘结性烟煤(包括贫煤、 炼焦煤、气煤、气焰煤、肥煤、焰煤) 3、褐煤 4、木质褐煤 5、泥煤 6、由粘结 性烟煤或不同结焦性能的混合煤制得的焦炭和半焦,以及从褐煤制得的半焦 7、由 粉煤制成的型煤 8、碳化煤球等 我厂根据目前的现状主要以使用型煤为主,无烟块煤与焦丁为辅。 造气车间的任务就是生产合格的(氢氮比符合合成氨要求的)半水煤气。
d、灰渣层 由于固体燃料中含有20%左右的灰分。固体燃料气化后遗留下来 的残留物形成了灰渣区,灰渣区厚度为150~250毫米。在灰渣区不发生任何 化学反应,该区温度﹤700℃,预热从下而上的气化剂后被冷却,起到均布 气化剂、保护炉蓖和灰盘的作用。
另外,干燥区的上部是自由空间,起到聚集上行煤气和均匀分布下吹蒸汽 的作用。
合成氨造气生产基础知识

三化第一造气车间王太平 2019.5.18
1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一、合成氨概况:
1904年~1908年哈柏氏研究了氨的平衡反应,并得出反应平衡关 系,同时由波士协助解决了机械问题开始了工业合成氨的生产, 1913年4月在德国奥堡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合成氨厂。合成氨是在 高温高压下将空气中的氮和用不同方法得来的氢化合制成氨。
煤的外在水份和分析取样水份之和称为煤的全水份。煤的化合水份(结合 水份)在煤中是以结晶水形式存在的,与煤化程度无关,即使加热到馏(隔绝空气)析出的气体(碳氢化合物), 在气化过程中能分解变成氢气、甲烷以及焦油蒸汽等。它与煤化程度有关 煤化程度越低挥发份越高,含量少的1~3%,多的达50%以上,一般来讲挥 发份高的煤粘结性较强,挥发份低的煤粘结性较差,挥发份较高的燃料其 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一般都比较差。
9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四、固体燃料在煤气炉内的分区情况: 固定层煤气炉制气过程燃料层内的分区: 由于在气化过程中,炉内固体燃料层的各区域发生着不同的
物理或化学变化,据此,将燃料层从上而下分为五个区域:
a、干燥层 燃料层的最上部,刚投入的燃料受到下层温度较 高的燃料层的热辐射,以及由下而上通过的热气体的热交换 作用,区域温度达到200℃左右,使新加入的燃料中水分 (主要是游离水、吸附水)被蒸发干燥,因此这一区域叫干 燥区。该区厚度为150~250毫米。(实际厚度随燃料层的高 度不同而异)。
必须说明,炉内燃料层几个区域的厚度并非一成不变。因为炉体高度不同或 随燃料的种类、性质的不同及所采用的制气方法,使用气化剂和气化条件的 不同而不一样。而且各区间也没有明显的分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
11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五、固定层间歇气化法一个制气循环分为五个阶段的目的及工艺流程:
三化公司第一造气车间煤气炉间歇法制气工作循环目前采用120秒,一个制气 工作循环分为五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流程和作用如下。
4
三化合成氨生产工培训资料
4、硫份 煤中的硫份在气化过程中转化为含硫气体,不仅腐蚀设备管道,而且使催 化剂中毒。
5、固定碳 固体燃料中除去灰份、挥发份、水份和硫份以外,其余可燃性物质称为 固定碳,它是固体燃料中的有效物质。
6、矿物质 煤中除了在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中的成分外,还有微量的矿物质成分, 这些矿物质在氧化区内完成高温转化,变成由SiO2、Al2O3、Fe2O3、FeO、CaO、 MgO、Na2O、K2O等。有些物质对于气化反应都是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越好。煤经 过气化后重量减轻为原来的1/4左右,若是排出的炉渣中只有灰无渣,则表明气化炉 失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