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安那其)与无政府主义
巴金:“安那其主义”中的家国情怀

综观巴金一生的文学创作,从青年时代的“激流三部曲”、中年时期的“人间三部曲”到晚年的《随想录》系列,贯穿始终的无疑都是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
“激流三部曲”对青年一代命运的关注,“人间三部曲”对世间不幸的悲悯,《随想录》系列的反思批判,归根到底都是基于对国家民族历史和现状的忧虑和责任,他一生中反复表述的文学主题——反封建,与其说是一种对时代话语的简单借用,不如说是包含着他深刻的现实感受:那样一种对人的现实权利的压迫与剥夺,只能用社会政治的“封建专制”来加以有力地描述,“反封建”就是一种真诚而激越的控诉和抗议。
这样执着于社会现实的文学主题,当然不是为了炫耀个人的艺术才华,无需雕琢繁复的“技巧”,而是出于一种超越个体的、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社会责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超越了个人狭小利益诉求的作家却在思想信念上表达了曾经令人困惑的内容,那就是从走上如此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反封建”道路之初就服膺于“安那其主义”①,即在现代中国历史上争议巨大的无政府主义。
众所周知的史实是,早在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文学尝试①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即无政府主义。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巴金:“安那其主义”中的家国情怀[摘要]巴金一生的创作都在追求“反封建”,呈现浓郁的家国情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安那其主义同时也是他坚持一生的信仰。
在家国情怀与安那其信仰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巴金的信仰结构之中,安那其主义主要体现为一种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尊重,这是他“反封建”的重要缘由,而这样的人道主义关怀又与他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并不矛盾,所以我们最终发现,互有矛盾的观念在巴金这里却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包括安那其主义在内的现代思潮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都获得了新的认知和诠释,它们共同体现了晚清—五四的新文化理想,巴金将安那其主义的激情和牺牲当作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革命信仰,从而完成了对这一外来思想的中国式再构,而信仰的执着也成为了巴金一生坚守“反封建”目标的强大动力。
2017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中共党史)考研笔记(2)

2017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中共党史)考研笔记(2)政治学原理部分:《现代政治分析原理》辅导讲义《现代政治分析原理》核心观点归纳总结概述:全书框架----分四大部分:(一)政治分析的知识体系(1)阐述政治的性质,定义和各种政治观念;(2)描述西方政治研究的历程以及政治学的功能和知识结构。
(二)政治分析的价值定向(1)界定政治分析的八大价值要素(自由,民主,平等,正义,公平,权利,自治,宽容和福利等)及其相互关系;(2)系统梳理有以上八大价值要素而形成的种种政治理论和政治意识形态流派(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等)。
(三)政治分析的概念方法(如哲学研究方法,经验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等)(四)政治分析的基本途径全面阐述:(1)政治权力分析;(2)政治合法性分析;(3)政治结构分析;(4)政治制度分析;(5)政治行为分析;(6)政治决策分析;(7)政治文化分析;(8)政治国际分析;(9)政治发展分析的一般方法及由此形成的理论成果。
第一部分政治分析的知识体系第一章政治学:学科定位和知识体系(一)归纳关于政治涵义的四种概念和观点:(1)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戴维.伊斯顿(2)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3)作为妥协和同意的政治;(4)作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政治;(二)研究和分析政治的意义:(1)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2)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3)寻求文明的政治规则;(4)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打交道。
第二章政治研究历史和现状(一)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1)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古典政治学时代”;(2)中世纪时代---“神学政治学时代”;(3)现代时期---“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4)当代时期---“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二)西方政治文化的结构性特点以及中西方政治观的差异:(1)基于自由主义基础上的现代西方政治文化是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文化,其总体结构性特点:1.基于性恶论之上的法治主义;2.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怀疑主义;3.基于相对主义之上的宽容精神;----“求同存异”(2)中西方政治观的差异:(中国 西方):1.理想主义VS现实主义;2.人治主义VS法治主义;3.集体至上主义VS个人至上主义;4.国家权力本体主义VS个人权利本位主义。
中国无政府主义

(4)衰落阶段(1924~1927) • 在这时期,特别是1927年“四· 一二”政变后,无政府主义队伍严 重分化,无政府主义作为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 在理论上、实践上和组织上彻底破产。1927年后,中国仍然有无 政府主义的信仰者和刊物,但已属个别现象。
•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③反对科学社会主义。传播范围也扩大到了某些地区的手工业工人中。
• 师复是中国信仰无政府主义最坚决的人,师复主义是中国无政府主义派 别中最为典型的,它有着比其他派别更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与西方无 政府主义的“本义”是最接近的,但也是与现实的政治离得更远些。刘 思复被安葬在杭州烟霞山洞旁,4年以后,同道为其隆重修墓,墓碑上刻 三个大字“师复墓”,墓志用世界语雕凿而成,译为中文如下:
二、主要人物、派别及其基本内容
(一)天义派与新世纪派
• 20世纪初期,旅居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及反清流亡者把无政府主义 当做一种“社会主义”思想加以接受,并传入国内。1907年,刘师培、 两个派别之比较: ( 1)均笃信无政府主义为“科学公理”、“理想之谈”,并不遗余力的大加宣传。 张继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办“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刊行《天义报》(后 ( 2)赞同革命,但在革命成功之后的目标上有较大分歧。 改为《衡报》),形成中国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天义派”。 1908年 11天义派认为无政府主义中古已有之主张在革命成功之后立即废除政府,反对建立资产阶级 月《衡报》被日本政府所禁,这一派别随之消失。 共和政体。(刘师培认为:“语气经数次革命而后实行无政府,曷若于初次革命后即行无政府, • 为一劳永逸之计。”) 1907年,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新世纪》,形成中国另 新世纪派以民族民主革命为通向无政府革命目标的“过渡物”,主张与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个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派别“新世纪派”。他们鼓吹个人冒险,用暗杀 “合力以达革命目的”,并主张在实现无政府主义目标前实行共和政治作为过渡。 恐怖手段推翻政府等无政府主义理论,对当时正在酝酿的反清革命产生 (3)均强调以下层劳苦大众的斗争来实现无政府革命。 过一定影响。但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其流传范围仍主要限于国外的留学 天义派寄重于农民,新世纪派侧重于会党。 生中。
无政府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克鲁泡特金

总结与评价(积极方面)
• 克鲁泡特金用互助来解释生物和人类社会 的进步,并引述大量生物进化和人类社会 发展资料,批评达尔文生存竞争理论,深 刻揭露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病,在许多方面 发人深思,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人物简介
• 1857年,15岁的克鲁泡特金进入圣彼得堡的士 官生学校 • 1862年毕业后去西伯利亚哥萨克团,作为赤塔 省长的副官 • 1867年他离开部队回到圣彼得堡,进入圣彼得 堡大学 • 1872年他访问瑞士,在日内瓦加入了社会主义 的“国际工人协会”,接触了更为激进的“汝 拉山区钟表工人联盟”,他基本形成了无政府 主义的观念,回到俄国后,他开始参加革命活 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无政府主义主要代表人
• • • • 英国 法国 俄国 俄国 威廉· 葛德文—近代第一人提出该思想 蒲鲁东 —影响最大,率先使用其概念 巴枯宁 —无政府主义强有力的推手 克鲁泡特金—?????
“无政府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达尔文的死对头 克鲁泡特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万物处于竞争之中, 就像俺的发型一样· · ·
主要著作
• • • • • 《田野、工厂和工场》、 《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 《夺取面包》。 《法国大革命》 《在俄国和法国的监狱中》
思想核心
主要思想
•为什么? •怎么做!
主要思想
• 促进生物净化和生存发展的不是斗争而是 互助! • 人类从古至今靠互助才获得了自身的存在 和发展! • 现代国家,战争和权力对人类互助组织的 镇压和摧残! • 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与可能!
巴金

生平与写作
• 巴金(1904——2005)李尧棠,字芾甘。祖籍四川成都, 降生在一个世代做官,数世同堂,诗礼相传的大家庭。其 祖父是多年县令,大小主人加上四五十男女仆人,是巴金 生活的小社会。父亲审犯人,佣人杨嫂的死,大花鸡被杀, 爱的教育“我爱一切的生物,我讨好所有的人。我愿意揩 干每张脸上的眼泪,我希望看见幸福的微笑挂在每个人的 嘴边。” • 十岁母亲去世,四个月后二姐死了,第二年父亲病逝,大 哥李尧枚哭着对兄弟说:“我们如今没有父亲了。”三年 后祖父发狂死在孤独里。一星期光景,叔父们开始处分他 的东西,在他的灵前发生多次争吵。能干的祖父造就的家 业,只给儿子们种下了斗争的根源。《憩园》
《家》
《寒夜》
• 1944年——1946年完成 陪都重庆 的生活,大学教育系毕业汪文宣和 曾树生
图为1947年春天全家摄于上海 复旦教工宿舍,巴金时年43岁。
1951年一个假日,巴金、萧珊携 女儿李小棠、李小林摄于上海复 兴公园。
• 1984年10月,巴金在 香港接受一个荣誉性 的称号:香港中文大 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巴金小说的两个系列
• 一、家庭系列。从《家》《春》《秋》 到《憩园》《寒夜》 • 紧扣反封建的主题,评价越来越高。 • 二、革命系列。《灭亡》《新生》《爱 情三部曲》(《雾》《雨》《电》) • 由于巴金的特殊信仰,评价越来越低, 甚至成了一种忌讳。
• 《家》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时,篇名为《激流》,在写 作过程中,巴金 的大哥李尧枚因投机生意失败而自杀了。在巴金 的记忆中,大哥是旧制度下的牺牲者。在听到噩耗的那天晚上, 他辗转难眠,决定调整《家》的结构,把大哥作为主要人物原形 来写,他要把一个垂死制度牺牲者放到人们面前。由于写的都是 熟悉的人物、事件和生活,《家》的创作十分顺利,许多部分和 情节一气呵成。
讲稿1:无政府主义思潮

• 无政府主义,又译为“无强权主义”、“无治主 义”、“安那其主义”,是一种反映小资产阶级 和流氓无产者要求的社会思潮。 • 无政府主义盛行于19世纪后办期的欧洲,代表人 物有德国的施蒂纳、法国的蒲鲁东、俄国的巴枯 宁和克鲁泡特金。 • 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权力和权威,主张个人的 绝对自由,否定一切国家政权和任何政治组织, 要求建立无命令、无权力、无服从、无独裁的 “无政府”的社会。
• “四一二”政变后,部分无政府主义者放弃了“安 那其主义”的信仰,成为国民党的达官贵人。 • 1928年,李石曾等在上海筹办劳动大学,出版 《革命周报》刊物。上海自由书店出版了十余种 无政府主义书籍。 • 抗战后,无政府主义者先后出版《惊蛰》、《破 晓》等刊物,宣传“全面抗战”、妇女解放。无 政府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逐步退出了政治舞台。
• 天义派与新世纪派基本观点一致,要求排除强权 的代表——政府。 • 刘师培:“独立、自由二权,以个人为本位,而 平等之权必合人类全体而后见,故为人类全体谋 幸福,当以平等之权为尤重。” • 新世纪:“众生一切平等,自由而不放任。”自 由就是无政府,平等就是共产。 • 主张绝对自由、反对强权、排斥国家政权、当前 要推翻满清政府、最终废除政府。
• 《自由录》《进化》月刊、《奋斗》旬刊、 《学汇》副刊、《互助》月刊等。 • “五四”时期的无政府主义派别主要有:1、 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正统”无政 府主义,标榜为“师复主义”的继承人。2、 以朱谦之为代表的“新虚无主义”。3、以 郑太朴为代表的“中国式的无政府主义”。 • “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继续宣扬师复主 义。
• 两派的差别: • 1、在中西文化的取向上,天义派钟情于国 粹,新世纪派带有更多的欧化倾向。天义 派认为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是自古就有;新 世纪派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有较多的自 然科学知识,反对崇仰旧学,主张“尊今 叛古”,对传统文化采取了激烈批判的态 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1)与其它各种思潮的辩难和论战.无政府主义(或安那其)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泛劳动主义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极端强调生产劳动是社会根本的观点,认为人人都应当自食其力,都应当直接参与制造生产资料的劳动中去.皇帝要吃饭,也要和农民一样去地里种出来,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做出来.新村主义是无政府主义的一种.它幻想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造的办法”,进行“共产村”试验,实现“理想的社会——新村”.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它的真理论.它的真理论实际是一种不可知论.它认为,认识来源于经验,人们所能认识的,只限于经验.至于经验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那是不可知的,也不必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怎么说,人们总是不能走出经验范围之外而有什么认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经验.所谓真理,无非就是对于经验的一种解释,对于复杂的经验解释得通.如果解释得通,它就是真理,是对于我们有用.有用就是真理.所谓客观的真理是没有的.” 实用主义如此说得之,实用二字昭然若揭.*基尔特社会主义,又叫行会主义.产生於西元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是费边社会主义之外,介乎社会主义与工团主义之间的一种调和理论,改良主义的一种,他们否定阶级斗争,鼓吹在工会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生产联合会.来改善资本主义.只承认改善工人出卖劳动的条件,却不消除的根本制度,反对建无产阶级的政党.从而维护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其代表人物有彭迪、霍布生、柯尔. 在保存现有国家政权的条件下,组织基尔特社会主义,管理生产,实行生产自治,产业民主,而由国家负责产品的分配和保证全民的消费,从而消灭剥削,实现劳动者的解放.(2)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1、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试论近代中国的无政府主义

试论近代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朱洪涛[摘要]自清末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而提出了各种主张,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的社会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
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所提出的各种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但是这些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它们注定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梦。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作者简介]朱洪涛(1980),男,山东临沂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专门史专业2007级研究生。
一、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在近代中国出现与泛滥的原因无政府主义,按法文译音又叫(安那其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
它最早出现于18至19世纪初的欧洲,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葛德文和德国的施蒂纳,他们把无政府主义的观点比较系统地表达出来,但未形成一个政治思想流派。
无政府主义正式形成一股社会思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几乎与马克思主义同步诞生。
法国人普鲁东被称为近代无政府主义之父,他崇尚绝对的个人主义,他仇视一切组织、制度、国家和政权,认为国家纯粹是人类愚昧的虚构的产物,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以个人领有为基础的互助制。
继普鲁东之后,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俄国又出现了以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
巴枯宁鼓动暴动、暗杀等极端的推翻政府的手段;克鲁泡特金强调个人的无限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约束,宣扬采取恐怖主义,清算财产进行公平的分配,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
无政府主义在欧洲出现后,几经演变,形成了各种流派。
但是一般来说,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施蒂纳为代表的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另一类是以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共产主义。
无政府主义派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出现和泛滥,并非是偶然的,有着它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根源。
首先,中国是个小生产者犹如汪洋大海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政府(安那其)与无政府主义
什么是无政府?
无政府是指一种没有政府管理或中央机构领导的一种状态。
这个名词最先是由近现代政治理论家使用,有贬损意。
像托马斯‧霍布斯【问题:谁是霍布斯?】
他认为那是一种混乱、恐怖和暴力的情况
然而,在十九世纪时
开始被看成
一种取代政府霸权
和经济剥削的另类选择
历史上,无政府主义是建立在
相信人类能够和平共存的坚持上,
只是人们都被政治和经济机制压迫以及扭曲。
早期最积极的倡导者便是
普鲁东(Pierre-Joseph Proudhon, 1809-1865)
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什么是所有权?》
主张「所有权就是一种窃取」
并且提出
将自由制造者所组成的小型社群
来取代资本主义和国家机制。
问题:普鲁东对于所有权的理解和马克斯有何关联(剩余价值…)?
在他的下一个世代
更为激进的巴枯宁(Mikhail Bakunin)
倡议以集体主义彻底取代
私有财产制度
无政府主义逐渐为社会主义所取代
特别是共产主义
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的时候
革命派无政府主义
于公元一九○○年左右,经由一连串的暗杀活动
在西方世界达到其顶峰时期
无政府的辛迪加主义
采用普鲁东的思想
提倡将权力转移到
工人的议会
无政府的辛迪加主义于一九三○年代
在为期短暂的西班牙共和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代无政府主义
在世界舞台上
是属于反对全球化以及新自由主义的一边
社会主义
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一种社会组织的形式
以公共财产权为优先
并且对生产经济实行集体控制
社会主义的出现是由于
大约在一八二○年左右发展出的
一系列多元不同的的社会试验和学说而开始
这些不但反映出
对在一个理性、有秩序的、工业化社会的各种可能性
感到兴奋雀跃
也反应出对于这在资本主义市场
和个人资本累积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
其实际上的影响
所产生出越来越多的顾虑
问题:哪些是工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其刚开始的那几十年里
社会主义主要是一些小型、
乌托邦式的社群所诉求的
在一八五○到七○年间,社会主义逐渐转变成一种政治上的信条特别是当马克斯和恩格斯
他们所阐释的社会主义学说
将其化为一种资本家和工人之间革命性阶级斗争的
一种结果
在一九世纪末前
社会主义已经发展成
一个政治信条
亲向
─新成立的工会
─群众政党
(例如: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英国的工党)
这些政治团体各自支持不同的社会主义观点
从许多任务团人士所寻求的递增渐进式的目标
到像无政府主义者和马克斯、恩格斯所列出的
激进、革命的计划都有
随着时间,许多不同的分支歧异逐渐提出、发表。
温和派的人士﹝像考茨基和伯恩斯坦﹞
主张以民主政治程序
成就社会主义目标
(乃后逐渐为人所知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
其它,如列宁,鼓吹武装革命
问题: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是属于那一类型?
一九一七年布尔什维克革命
和一次大战结束
标示着温和派和革命派最终的决裂
1945后,西边,福利国家
东边,国家社会主义
非共产社会主义政党
依然在许多欧洲国家和世界上其它地方
有其重要角色
大部分现在此类政党的政见目标
是着眼于增加社会福利
而非寻求根本的经济改造
巴枯宁(Bakunin, Mikhail, 1814-1876)
问题:你对他有哪些认识和了解?
一个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和革命份子
对国家制度的基本价值提出具有影响力的批判
并且因为第一国际(1864-1876)的领导统治问题而与马克斯为敌问题:巴枯宁和马克斯之间有什么问题?
巴枯宁发现马克斯的社会主义中
有集权统治的倾向
他特别反对马克斯对于需要一个
无产阶级中央政权的强调
问题:巴枯宁觉得「国家」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
对巴枯宁而言,任何形式的国家
都是一个由特权阶级所操控
被神秘化了的权力机制
就这方面看来,国家就像是一个宗教
事实上巴枯宁认为这两者
是两样相同对等的历史产物
问题:什么机制可以用来代换国家?
巴枯宁建议
国家应由一个非中央化公社联盟所取代
这个组织可以保障个别的自主权
并且支配管理地区性的生产方式
《国家制度与无政府状态》(1873)
巴枯宁将相同的批判
指向科学界菁英份子
社会科学
和马克斯主义里对科学的狂妄标榜
巴枯宁并且强调
对旧制度的摧毁
是实行社会主义的必要先行条件
因此他强烈反对黑格尔哲学
和自由主义的改良派者渐进改革的思想
问题:你有注意到他思想中有任何矛盾点吗?
他的革命理论是有矛盾的,不过…有时他的观点是认为革命要靠自发主动的行动有的时候又强调革命需要策划密谋和审慎的指示引导
后一种做法,
可说是他在第一国际时期
所有行动作为的典型描述
最后,巴枯宁末日预言式的观点
和与虚无主义者,如Sergei Nechayev的关联
(被指控谋杀一名同伙共谋的人)
导致他逐渐失去声誉
最终被逐出第一国际
虽然他与马克斯分裂
分化了西欧的革命活动,但是
他对在俄罗斯、意大利、瑞士和西班牙的
的无政府主义活动都有相当长期的影响
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
他建立了实质的,还有有时一些假想性的
革命网络
他政治上现实主义态度和行为的多变程度
常常令他的追随者茫然困惑
在他建立的几个比较实际、有成果的组织中
他认为在第一国际里
「国际社会民主主义联盟」
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思维的运动
这个联盟鼓吹彻底废除阶级
主张两性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平等
克鲁泡特金(Kropotkin, Peter, 1842-1921)
俄罗斯贵族,无政府共产主义的主要提倡者
他是一个地理学家。
在他献身政治活动之前,他在西伯利亚、芬兰和满洲完成多次实地勘测研究。
《现代科学与无政府状态》(1903)
问题:你有发现他对达尔文的关心和兴趣吗?
克鲁泡特金相信达尔文的演化论,适当应用
显示出人类这种社会型的动物
要在小型社会中
才会有最好的发展
要以互助与自发性的联系
才能聚合在一起
中央化的国家制度
其强制权力的组织
体现一种倒退或是对于实现理想状态的一种阻碍
阅读问题:
Winnie Verloc 的人格缺陷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