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1)带轮尺寸与传动装臵外廓尺寸的相互关系。如:装 在电动机轴上的小带轮直径与电动机中心高应相称;大 带轮不应过大以免与机架相碰等。一般应由电机轴定小 带轮轴孔孔径,在带轮轴孔孔径与减速器输入轴协调;
(2)D1、D2应标准化,由此造成实际带传动的传动 比与分配的带传动的传动比之间有差异,应予以修正, 从而得到减速器实际的传动比和输入转矩; (3)V带轮的结构形式:主要由带轮直径大小而定, 具体结构及尺寸可查手册。 (4)中心距
1、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档案袋封面上贴上统一发的纸条,并按要求填写,图纸、 设计说明书按展览的规范进行。 3、答辩前,把草图、白图、设计说明书、档案袋(含封皮) 都准备好,方可答辩。
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
1.传动装臵的总体设计;
2.计算传动装臵的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传动比;
3.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
装配草图设计——草图设计第三阶段
五、装配草图第三阶段: 任务:完成装配草图 内容:1、设计减速器机体和附件
①机体形状、尺寸确定,P35~P44; ②轴承旁凸台结构尺寸; ③加强筋;
作图确定。考虑联接刚度、保证联 接可靠并结合扳手空间(C1+C2)
④机体工艺结构(沉头座、凸台、铸造圆角等); ⑤联接螺栓、螺钉的尺寸、位臵; ⑥地脚座凸缘、机座、机盖联接凸缘的厚度及宽度。
2、草图设计过程:参图3—2(P19)
1)比例 M1:2,1号方格纸;
2)合理布臵图面;估计减速器轮廓尺寸;
3)画法:
由里向外,先画中心线和 轮廓线,再画细部结构。
画出传动零件的中心线和轮廓线,机件内 壁线和机体对称线,定出轴承和轴承座端面位 臵,设计轴的结构,由dmin→di。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教案一、课程介绍1. 课程背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零件的选材与制造3. 机械强度计算4. 机械传动设计5. 机械结构设计6.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巩固理论知识。
4. 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相结合。
3. 教学进度:第1-4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机械零件的选材与制造第9-12课时:机械强度计算第13-16课时:机械传动设计第17-20课时:机械结构设计第21-24课时: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提问、讨论等课堂表现。
2. 实践成绩:评价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表现。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设计验证与修改设计文件的编制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及注意事项。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体会设计流程的重要性。
七、机械设计的创新与改进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进行机械设计改进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改进设计的思路与步骤创新与改进的实例分析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设计教案

5
第5周
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设计 教案
为学习机械设计的学生提供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 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课程目标
1 掌握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机械设计的核心概念,了解机械设计的基 Nhomakorabea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实践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提交机械设计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 评估其实践能力和设计思路。
3 作业和项目
布置作业和项目,评估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课程计划
1
第1周
机械设计概述
2
第2周
材料与材料力学
3
第3周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型
4
第4周
功能设计
课程内容
理论讲解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机械设计的相 关理论知识。
实验演示
进行机械设计实验演示,展示不同设计方法和 工具的应用。
实践项目
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计项目,让他们将理论知 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机械设计中 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互动
结合课堂讲授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理 论的应用。
3 项目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计项目,培养他们的实 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实验演示
进行机械设计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 方法和工具的实际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机械零件的设计4.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机械设计的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4. 第四课时: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第五课时:机械设计的优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任务: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7.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8. 传动系统设计9. 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10.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选择、力学分析、传动系统设计、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2. 第七课时: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第八课时:传动系统设计4. 第九课时: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5. 第十课时: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械设计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机械零件的设计轴承和轴的设计传动机构设计(齿轮、链条、皮带等)联接件设计(螺栓、螺母、焊接等)3. 机械动力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惯性力、力矩和运动规律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4. 机械强度计算材料力学性能的计算和选择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安全因数和寿命预测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参数化设计和三维建模机械设计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核心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上机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CAD软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手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等。
2. 课件:PowerPoint、Flash等。
3. 软件:AutoCAD、SolidWorks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期刊、论文、视频教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设计报告: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创新性、实用性、准确性等方面。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每次2课时。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第5-8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第9-12课时:机械动力学第13-16课时:机械强度计算第17-20课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讲解: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简单的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掌握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
3.熟悉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
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机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5.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的辅助计算和绘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如力学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
3.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如效率、精度、稳定性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引言: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讲解常用的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讲解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和挑战。
3.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课程是该专业中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相关原理和技术,为他们未来从事机械制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教案范本将以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安排。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悉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 掌握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常用软件和工具;3. 理解机械设计中的重要原理和技术;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设计和制造问题;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a.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机械设计中的几何元素和约束条件;c. 机械设计中的运动学和静力学分析;d.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等。
2. 机械制造工艺a. 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b. 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c.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技术;d. 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3. 机械设计软件和工具a. AutoCAD的基本操作和绘图技巧;b. SolidWorks的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c. Ansys的有限元分析和仿真;d. MATLAB的机械设计计算和优化。
4.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a. 根据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b. 探讨不同参数对机械设计的影响;c. 进行机械设计的改进和优化;d. 通过案例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2. 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独立作业和项目实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估1. 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评估,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项目实践评估,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全课程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案

和明细表等。
1.绘制齿轮(或蜗轮)零件工作图; 2.绘制轴零件工作图;
10%
Ⅶ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9%
Ⅷ 课程设计总结和答辩
进行课程设计总结和答辩。
2%
第十六页,共84页。
•第2章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一、选择电动机
•1.选择电动机类型
•常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同步转速:3000 1500 1000 750
第九页,共84页。
第十页,共84页。
第十一页,共84页。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
• 1.减速器装配草图一张; • 2.减速器装配图一张;零件工作图若干张(传动
零件、轴和箱体等,具体由教师指定); • 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 4.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结束时进行课程设计总结和
答辩。
第十二页,共84页。
•设计步骤:见教科书例题
第二十八页,共84页。
•三、按转矩初步计算轴的最小直径
•≥ •单键:加5%
•注意:1.键槽
•双键:加7% •2.圆整为标准直径
•3.或按联轴器圆整直径
第二十九页,共84页。
•四、验算工作速度误差
•≤
•五、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
•注意:
•、 •≥8, •≥ •≥
第三十页,共84页。
传动方案的选择:
第四十三页,共84页。
4.3选择电动机
1、类型选择: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Y型、YZR型和YZ型。 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适用于不易燃、不易 爆、无腐蚀和特殊要求的机械上,如金属切削 机床、风机、运输机、搅拌机、农业机械和食 品机械等。 额定功率:指连续运转时电动机发热不超过许可
温升的最大功率。数值标在铭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键的选择及强度校核(高速轴上键的校核);
(7)联轴器的选择; (8)减速器的润滑与密封;
(9)减速器装配图设计(箱体、箱盖、附件设计等);
(10)零件工作图设计;
(11)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2)总结及答辩。
工作量:
① ③ ④ 减速器装配草图:A1号方格纸,M 1:2 ) 传动零件工作图一张: 图纸 M 1:1 (AUTOCAD图) 绘低速级大齿轮 轴的工作图一张:图纸 M 1:1 (AUTOCAD图)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及其他先修课的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
CAD技术。
二、设计任务
题目:展开式两级齿轮减速器(含带设计)
设计方案 项目 201 运输带拉力F(N) 6000 202 3400 203 5300 204 3000
运输带速度(m/s)
卷筒直径(mm)
0.7
300
0.75
300
0.8
350
② 减速器总装图一张:1# 图纸 M 1:2 (AUTOCAD图)
绘输出轴图 ⑤ 箱体或箱盖工作图一张:图纸 M 1:1 (AUTOCAD图) 绘输出轴图
⑥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10000~15000字
三、时间安排
18 19 20
制图教室:1-2班,南教414 ,指导老师:刘峰 制图教室:3-4班,南教415 ,指导老师:肖文生 制图教室:5-6班,南教416 ,指导老师:周先军 机房:1-6班,微101
n m/n =i1i2i3
n ―工作机转速 i1、i2、i3―各级合理传动比
(1) 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优先选用1500 r/min 确
 ̄
X X X
△
x
 ̄ 同一机座和转
X
 ̄ ̄ 极数
 ̄ ̄ ̄ ̄  ̄
Y系列三相 中心高 机座长
异步电动机
度代号
七、注意事项
1、作息时间:上午:8:00~11:30
下午:2:00~5:30 2、按学号由班长安排入座 3、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4、保持教室安静、卫生清洁 5、不允许学生在教室内打接电话、大声喧哗等影响他人的 现象,一旦发现指导老师及时制止,不服从者教师有权请 出教室。 6、档案袋封面上贴上统一发的纸条,并按要求填写,图纸、 设计说明书按展览的规范进行。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时间:三周 使用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电学院机械系
布置任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使已学知识得以巩固、加深和扩展; 2、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部件、机械传动及一般机械的基 本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计算、制图、运用设计资料(手册、 图册)进 行经验估算及考虑技术决策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机械
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
1.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2.计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传动比;
3.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
§1-1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一、分析和拟定传动装置的运动简图(P4~P8自学) 传动方案(任务书中简图p123~124); 项目分配按学号。
分析传动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特点:结构长度方向加长,并且若电机方向不变时,工 作机的运动方向与方案一运动方向相反。该方案的电机 不会与箱体发生干涉。
方案三:
特点:结构长度 方向缩短,宽度 方向加长,并且 若电机方向不变 时,工作机的运 动方向与方案一 运动方向相反。 该方案的电机不 会与箱体发生干 涉。
二、选择电动机类型及功率(P8~P11)
1、 电动机类型:均用Y系列电动机 2、 确定电动机功率: 电动机所需输出功率:Pd=Pw/η a Pw―工作机所需功率(取决于工作阻力及运行速度) ηa―电动机至工作机之间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四、设计环节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及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指导教师抽查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
指导教师签字
减速箱装配图及轴等零件工作图 ( AUTOCAD图)
指导教师签字
五、参考资料
1、机械设计课程指导书(路永明),一册/人; 2、机械设计(教材); 3、机械设计手册; 4、其他有关设计指导书。
六、成绩评定指标
Pw=FV/1000ηw (Kw)
或 Pw=Tn/9550ηw
(Kw)
F ―运输机的工作拉力(N) V―运输机的传送速度(m/s) T-运输机卷筒的有效扭矩(N·m) n―运输机卷筒的转速(r/min)
ηw ―运输机卷筒的效率(工作装置效率)
ηa ―电动机至工作机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ηa= η1 η2 η3… ηn 传动装置中每一级传动副上每对轴承及每个联轴器的 效率,见P9表2-3 注: ① 轴承效率:一般指一对轴承而言 ② 卷筒效率:η卷=0.95-0.96
0.85
360
由指导教师布置传动方案
具体任务:
(1)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见设计任务书) (2)电动机的选择,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3)传动件的设计(带传动、齿轮传动(双级)); (4)轴的设计(所有轴的结构设计,高速轴的弯、扭组合强度 校核及安全系数校核); (5)轴承的设计(所有轴承的组合设计,高速轴上轴承的寿命 计算);
③ 联轴器可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或弹性柱销联轴器 ④ 电动机额定功率Pcd: Pcd>P d Pd -电动机所需输出功率 Pcd-电动机额定功率 Pcd=(1~1.5)Pd
三、确定电动机转速
功率相同的同类电机有不同的转速:
电机转速高、转矩小→外廓尺寸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但在
总传动比相同条件下,传动装置传动比大→尺寸及重量大、价格 高,故二者应综合考虑。 本设计一般用同步转速为1500及1000r/min两种电动机转速 (用满载转速nm计算:1450及960r/min )。
1.设计计算能力 2.结构设计能力【草图、白图(计算机绘图可用三维软件进 行)】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辩) 4.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能力 5.平时表现: 1)学生迟到三次成绩降一等处理; 2)学生旷课0.5天成绩降一等处理; 3)学生旷课1天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4)学生请假0.5天以上由学院开据证明,经指导老师同意, 请假方可生效。 6.抄袭、拷贝情况处理 一旦发现抄袭、拷贝,抄袭、拷贝者按不及格 论处,被抄袭、拷贝者成绩按降一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