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设计步骤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其目的在于: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运用有关设计资料(如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查阅资料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组合,或者其他简单的机械结构。
具体的设计任务如下:1、设计题目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和工作条件,确定传动装置的类型和结构形式,并进行总体方案设计。
2、设计内容(1)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根据给定的工作条件和要求,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体布局,选择合适的传动比,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2)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根据总体设计方案,对主要传动零件(如带轮、齿轮、链轮、蜗杆蜗轮等)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其主要结构参数和尺寸。
(3)轴的设计计算根据各轴所传递的转矩和转速,对轴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确定轴的直径、长度、键的尺寸等。
(4)轴承的选择和计算根据轴的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和型号,并进行寿命计算。
(5)连接件的选择和计算选择合适的联轴器、键等连接件,并进行强度计算。
(6)箱体及附件的设计设计箱体的结构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润滑和密封方式,确定附件(如观察孔、通气孔、放油孔等)的位置和尺寸。
3、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包括设计任务、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过程、设计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等内容。
说明书应书写工整、条理清晰、计算准确、图文并茂。
(2)装配图一张(A1 或 A0 图纸)装配图应能正确表达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和结构形状,标注必要的尺寸、配合、公差和技术要求等。
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设计教案

5
第5周
结构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B课程设计 教案
为学习机械设计的学生提供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 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课程目标
1 掌握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机械设计的核心概念,了解机械设计的基 Nhomakorabea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实践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提交机械设计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 评估其实践能力和设计思路。
3 作业和项目
布置作业和项目,评估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课程计划
1
第1周
机械设计概述
2
第2周
材料与材料力学
3
第3周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型
4
第4周
功能设计
课程内容
理论讲解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机械设计的相 关理论知识。
实验演示
进行机械设计实验演示,展示不同设计方法和 工具的应用。
实践项目
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计项目,让他们将理论知 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机械设计中 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
1 讲授与互动
结合课堂讲授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理 论的应用。
3 项目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计项目,培养他们的实 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实验演示
进行机械设计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 方法和工具的实际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机械零件的设计4.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机械设计的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4. 第四课时: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第五课时:机械设计的优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任务: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7.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8. 传动系统设计9. 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10.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选择、力学分析、传动系统设计、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2. 第七课时: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第八课时:传动系统设计4. 第九课时: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5. 第十课时: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其功能让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本课程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或技术基础课的内容集合起来。
讲课中尽量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分开讲。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5了解机构组成原理,掌握机械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和运动条件的判定。
6了解机构运动和受力分析方法,并能用于简单机构的分析。
7掌握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基本设计和计算方。
8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动平衡原理,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9了解其它常用机构和组合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和传动特点。
10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
11建立机械设计的总体概念,掌握静强度、疲劳强度计算的概念和公式,学会用图解法确定零件的极限应力,了解零件接触强度、摩擦与磨损的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步骤

设计说明书应该符合学术规范 ,引用文献要准确,避免抄袭
和剽窃。
准备答辩
1
答辩是课程设计的最后环节,需要认真准备。
2
准备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设计思路、设计过程、 设计成果等,要求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 想和成果。
3
答辩前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准备, 以便更好地应对答辩过程中的挑战。
THANKS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步骤一:选题与分组
确定设计任务和目标 ,制定初步计划和时 间安排。
确定设计题目和要求 ,学生自由组合团队 ,选出组长。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步骤二:方案设计与分析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和分析。
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确定关键参数和性能指标。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分析系统在力 、力矩作用下的动态响应。
根据动力学分析结果,优化系统设计 ,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分析系统中的力和力矩的平衡状态, 确保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保持稳定 。
04
机械系统零部件设计与 选型
传动系统设计
01
02
03
确定传动方式
根据工作要求和原动机特 性,选择适当的传动方式 ,如带传动、链传动、齿 轮传动等。
方案评价与优化
总结词
评估与改进
详细描述
对初步制定的机械系统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其可行性和优缺点,并根据评价结 果进行优化改进,以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
03
机械系统运动学与动力 学分析
建立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
确定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及其运 动关系,建立各部件的数学模 型。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系统的输 入和输出,建立系统的数学模 型。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计算和分析。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机械设计中常见的应力、强度、刚度和变形的计算。
4.机械设计中的动力学分析和运动学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看一段机械设备运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
2.知识讲解:2.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械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图纸设计和选用材料、零件和构件等,以满足机械设备的功能、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的过程。
-机械设计分为机械结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和机械装置设计等几个方面。
2.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适应性和制造简易性。
-设计方法:确定设计任务、收集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评价设计方案。
2.3应力、强度、刚度和变形的计算:-应力:介绍正应力、切应力和轴向应力等的计算方法。
-强度:介绍静应力强度、动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
-刚度:介绍刚度的概念和刚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变形:介绍零件受力产生的变形和变形计算的基本方法。
2.4动力学分析和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介绍运动物体的力学特性和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运动学分析:介绍运动物体的几何特性和运动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3.实例分析:通过给出一个具体机械设备的实例,进行设计计算和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设计方案。
4.小结和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讨论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对机械设计的疑问和思考,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设计讲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CATALOGUE
目录
1
WORKREVIEW
课程设计概述
4
FUTUREOUTLOOK
课程设计题目解析 与思路引导
2
UNDERWORK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回顾
5
UNDERWORK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 技能提升
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 料,如钢、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等。 材料选择
强度计算
CHAPTER
典
章
型 机 械 零 件 设
计
案
例
节
分 析
ONE
三
轴类零件设计案例
设计要求
轴类零件是机械中常见的零件之一,主要承担传递扭矩和支撑转动零 件的作用。设计时需要考虑轴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ONE
六
成果展示方式及要求说明
展示方式
课程设计成果应以图纸、实物模型、PPT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展示,以便全面反映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要求说明
展示内容应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方案、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使用说明书等完整的设计资料,同时要求展示者对 设计成果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答辩。
评价标准制定及实施过程介绍
齿轮参数计算
根据传动方案,进行齿轮参数的计算,包括模数、齿数、压力 角、齿宽等。同时需要进行齿轮强度校核,确保满足使用要求。
结构设计与优化
进行减速箱的结构设计,包括箱体、轴承、密封件等部件的选 型和布置。同时,对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减速箱的承载能力和 使用寿命。
题目二:传动装置设计解析与思路引导
《机械设计基础》整体教学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与目标《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是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的知识有机融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和设计方法,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材料选择和设计计算方法,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了解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2、能力目标具备正确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能够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和进行机构运动分析。
能够根据工作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通用机械零件,具备查阅相关标准和手册的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树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大部分。
1、机械原理部分机构的结构分析:介绍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类型和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平面连杆机构:包括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特点、运动分析和设计。
凸轮机构:讲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从动件运动规律和设计方法。
齿轮机构:阐述齿轮机构的类型、特点、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和啮合特性,以及齿轮的参数计算和设计。
轮系:介绍轮系的类型、传动比计算和应用。
2、机械零件部分连接:包括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等的类型、特点和设计计算。
传动:涵盖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设计。
轴:讲解轴的类型、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轴承:介绍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类型、特点、选择和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设计步骤(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提纲)一、分析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案对本设计题目的传动方案进行相应的分析,并陈述其结构、性能和经济性等的特点。
二、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一)选择电动机(A )类型和结构选择(选择依据参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P7)建议选用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及结构见(《指导书》 附表8.1-8.5) (B )电动机功率的确定1.工作机所需功率P W ( KW) 滚筒转速:6060 1.170.06/min 0.3w v n r D ππ⨯===⨯ 电动机所需的功率为:/5000 1.1/0.94 5.85w w P FV kw η==⨯= 其中F (KN )、V(m/s)、ηw 工作效率(一般取ηw =0.94) 2.电动机所需的输出功率P 0=P W /η KW总效率η=η轴承2 η联轴器η圆柱齿轮η带传动 各效率值见《指导书》表2.3η轴承=0.99 η联轴器=0.993 η圆柱齿轮=0.97 η带传动0.98220.990.9930.970.980.92⨯⨯⨯=⨯⨯⨯=带传动轴承联轴器圆柱齿轮η=ηηηη折算到电动机的功率为:0 5.856.360.92wP P KW η=== 3.确定电动机额定功率P m 。
P m =(1~1.3)P O 并应符合电动机功率系列 参见《指导书》附表8.1-8.5P m =1.1P 0=6.996kw 选取额定功率为7.5KW (C )电动机转速n m 的确定电动机转速选择低了,电机磁极对数多,电机就贵;而选择转速太高,机构的总传动比又会很大,会使机构庞大,总体造价增大,从而提高成本,要从经济和效率两方选择电机按《指导书》附表8.1-8.5,选用同步转速为1000r/min,满载转速=970/min m n r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 m =7.5kw.电动机型号Y160M-6(二)总传动比的计算及分配 (A )总传动比的计算 i=电动机满载转速n m /工作机转速n w 其中:n w =60x1000v/πD v(m/s)、D (mm )97013.8570.06m w n i n === (B )传动比分配12=i i i 实其中:i 1……皮带传动比,i 2……一级圆柱齿轮传动比(参见P6表达式2.2取值)。
12 3.54i i == =3.54=14i ⨯实(C )验算传动比误差传动比误差=i i -⨯实际()/i 100%1413.85/14 1.07=⨯=-=实传动比误差(i-i )/i 100%% 在允许范围:±5%之内。
(三)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转矩 参见(《指导书》2.4 P10) (A) 计算各轴的转速(r/min)减速器的输入转速:n 1= n m / i 1 =970/3.5=277.14r/min 减速器的输出转速:n 2= n 1/ i 2 i=277.14/4=69.29r/min (B) 计算各轴的功率(KW)减速器高速轴的输入功率:P 1=P m η带传动= 7.5x0.98=7.35kw减速器低速轴的输入功率:P 2= P 1η圆柱齿轮η轴承=7.35x0.97x0.99=7.06kw (C) 计算各轴的转距(Nmm)减速器高速轴的转距: T 1=9.55x106P 1/n 1=9.55x106x7.35/277.14 =253274.52Nmm减速器低速轴的转距: T 2=9.55x106P 2/n 2=9.55x106x7.06/69.29 =973055.27Nmm三、相关传动零部的设计计算:A.齿轮的设计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根据传动方案,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2)运输机为一般工作状态的机器,转速不高,故齿轮选择8级精度。
(3)材料选择 小齿轮采用45刚调质,硬度为220-250HBS 大齿轮采用45正火,硬度为170-210HBS (4)选小齿轮的齿数Z 1=20; 则大齿轮齿数Z 2= 1i ⋅Z 1=4×20=80,去Z 2=80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据 1)、试选K=1;2)、1T 253274.52Nmm =;3)、由表10.11选取Фd =1;5)由图10.24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解除疲劳强度极限lim1580H MPa σ= 大齿轮的解除疲劳强度极限lim2530H MPa σ= 由表10.10:1H S =811h N 60n jL 60277.141(283005) 3.9910==⨯⨯⨯⨯⨯⨯=⨯87122 3.9910N 9.98104N i ⨯===⨯7)由课本图10.27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Z NH1=1.05,Z NH2=1.2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由课本式(10.13)得1lim11[] 1.05580609NH H H H K MPa S σσ⋅==⨯=2lim22[] 1.2530636NH H H HK MPa S σσ⋅==⨯=(2)计算1)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 1t142.128t d mm ≥==2)、计算圆周速度 V=100060n d 1t 1⨯π=60.287313.3601000π⨯⨯⨯=0.989m/s3)、计算齿宽1160.28760.287b t b d mm φ=⋅=⨯= 4)计算齿宽和齿高的比bh模数1160.287/23 2.61tt d m mm z ===齿高h=2.25t m =5.898mmbh=60.287/5.898=10.22 5)计算载荷系数根据v=1.01m/s ,8级精度,由课本图10-8查得动载荷系数K V =1.10直齿轮1H F K K αα==由课本表10-2查得使用系数1A K =由课本表10-4用插值法查得8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对称布置时 1.1349H K β= 由10.22bh=, 1.1349H K β=查得 1.30F K β= 故载荷系数1 1.101 1.349 1.484A V H H K K K K K αβ==⨯⨯⨯=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由式(10-10a )得1160.28763.007t d d === 7)计算模数1163.007 2.7423d m mm z === 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由课本式(10-5)得弯曲强度计算公式m ≥(1)确定公式内的各个计算数值1)由课本图10-20c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1500FE MPa σ= 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2380FE MPa σ=2)由课本图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10.88FN K =, 20.92FN K = 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由课本式(10-12)得1110.88500[]314.291.4FN FE F K MPa S σσ⨯===2220.92380[]249.711.4FN FE F K MPa S σσ⨯===4)计算载荷系数K1 1.101 1.3 1.43A V F F K K K K K αβ==⨯⨯⨯=5)查取齿形系数由表10-5查得 1 2.69Fa Y =,2 2.204Fa Y = 6)查取应力校正系数由表10-5查得 1 1.575Sa Y =,2 1.778Sa Y = 7)计算大、小齿轮的[]Fa SaF Y Y σ 111 2.69 1.5750.01348[]314.29Fa Sa F Y Y σ⨯== 222 2.204 1.7780.01569[]249.71Fa Sa F Y Y σ⨯== 大齿轮的数值大 (2)设计计算1.33m ≥==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式m 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m 的大少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的直径(即模数)与齿轮的乘积有关,可取由弯曲疲劳强度算得的模数1.90并就近圆整为标准值m=2mm ,按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分度圆直径1d =63.007mm ,算出小齿轮齿数1163.00731.52d z m ===,取1z =32 大齿轮齿数:221 3.5632114z i z ==⨯≈这样设计的齿轮传动,既满足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又满足了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并做到结构紧凑,避免浪费。
4.几何尺寸计算(1)计算分度圆直径1132264d z m mm ==⨯=2121142228d z m mm ==⨯= (2)计算中心距126422814622d d a mm ++=== (3)计算齿宽116464b b d mm φ==⨯= 取265B mm =,170B mm =建议: 1、根据d 1=mz 1先取小齿轮齿数1Z =20~30,再确定m (查标准值) 2、齿轮精度等级取8 GB/T10095.1 其公差项目及值:±f pt 、F p 、F α、F β参照《互换性与技术测量》P200-208查取, Esns 、Esni 进行相应的计算。
3、计算并在齿轮图上注出:固定弦齿厚及弦齿高(见教材 P106 (6-10)),4、大小齿轮材料均选45号钢小齿轮调质,大齿轮正火; 按软齿面进行强度设计,求出d 、a 、b 、df 、da 等重要尺寸,另需求出Ft 、Fr 以用于轴的强度计算及轴承计算。
Ft 、Fr 计算公式见教材P120 (6-23、24)式。
5、齿轮传动的具体设计方法和步骤参见教材P128表6.10(B )减速器的润滑(a )齿轮润滑(整体思路参见教材P142和《指导书》P131-135) 1、润滑方式选择……建议:浸油润滑2、润滑剂的选择……参见《指导书》P131用工业闭式齿轮油L-CKC100 当采用浸油润滑时,应写出浸油深度(以大齿轮全齿高浸入为准),以确定减速器中润滑油面位置。
(b )轴承的润滑(整体思路参见教材P234和《指导书》P131-135) 1、润滑方式的选择 2、润滑剂的选择按教材P235算出dn 值(d 为轴承内径mm ,n 为轴承转速r/min )<1.5~2.0×105,确定用润滑脂润滑,否则用润滑油润滑。
若用润滑油润滑,即飞溅润滑时,此时应开润滑油沟,当采用飞溅润滑时,润滑剂与齿轮的相同。
(二)轴的设计校核计算(A)轴的初算(参阅教材P201例9-1)建议:1、主动轴与齿轮材料相同。
45号钢调质2、从动轴材料按教材P193表9-1取45号钢正火(a)主动轴初算按d(b)从动轴初算(方法同上)(B)初选轴承建议:《指导书》P116表13-1选择(推荐使用深沟球轴承)主动轴轴承:61**,从动轴轴承:61**并记录下:d B D备绘图用,记录下:Cr、Co 、e备轴承寿命计算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