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目录(人教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20)第三节化学键 (33)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39)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39)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55)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62)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62)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75)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88)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93)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自然的开发利用 (89)第一节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与海水资源 (89)第二节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98)教案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 和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2、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1.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近似原子量原子AZ X3、阳离子aW m+: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 -m阴离子b Y 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 +n 二.核素、同位素1、定义: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一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及结构,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
2、熟悉短周期元素的符号、名称、原子序数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获取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通过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二、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引入】1869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
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这就是元素周期。
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得到了证实。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讲解】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在发现原子的组成及结构之后,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科学探究】1.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分析、观察原子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3.将上述1-18号元素排列成合理的元素周期表,说明你编排的理由。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纵行。
【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教学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1)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探究】你能否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设计1:设计2: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讨论】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1.1《元素周期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 自主探究:探究IA 、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 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 周期表的结构。
2、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钻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教学过程一、元素周期表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原子序数一 核电核数 一 核内质子数 一 核外电子数 。
(一)、兀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图1 — 1门捷列夫1、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2、 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做周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纵行,叫做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IIHIit:-La 11l 曲IMU Rf IftmlIII*)i|U4 • 11r*i II” MEHUoin 扣(ii m Znw 艸05!<■ Ag ” Cd忸IU T -fIIL4 Z Aiin iig,會星1芋T.■ Lt JU肿19.第殆h. Pri 杷IU5L 42 |B :RIII*IV ATA V 1 L尊eC7 N込tD# F M nju1201Ifi.oi 1'! M 屯Al!铝心如SI l 占Fa 16 3曬(1 A和屮lUf{・.J擁1.11植即Eft如H?4l>2 加艸111wHl 触Ti is r 1濟国u ( ftill LI HS.TI2L«pi J &JWTI htT ru M 3 Fil thi 1? Af fi? 咖33?.:liw121 L«I MlNa 、K 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1.3 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 (1)

C.砹易溶于有机溶剂D.砹 是白色固体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 )
A.卤素离子(X-)只有还原性而无氧化性
B.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负一价卤素离子的还原性在同一族中从上至下逐渐增强
规律: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
溶解度
(100g水中)
F2
淡黄绿色气体
1.69g/l(15℃)
-188.1
-21.6
反应
Cl2
黄绿色气体
3.214g/l(0℃)
-34.6
-101
226cm3
Br2
深红棕色液体
3.119g/cm3(20℃)
58.78
-7.2
4.17g
I2
紫黑色固体
4.93g/cm3
184.4
113.5
0.029g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原子结
构示意图
最外层
电子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卤族元素
氟
0.71nm
氯
0.99nm
溴
1.14nm
碘
1.33nm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
递变性:卤素随着荷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越来越差,非金属性减弱。
教学难点
金属族的性质递变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教案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学流程〗结合周期表总结出元素性质、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中元素位置的关系→ 应用。
(导入)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板书〗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各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投影)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IA IIA IIIA IVA V A VIA VIIA 01 2 3 4 5 6 7B Al Si Ge AsSb TePo At分界线的划分:沿着周期表中B 、Si 、As 、Te 、At 和Al 、Ge 、Sb 、Po 之间画一条斜线,斜线的左面金属是元素,右面是非金属元素。
〖学与问〗铯(Cs )元素的金属性最强,位于周期表的左下角;氟(F )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
〖板书〗2.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 价电子数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8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而无负价,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则出现负价。
族 周期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稀有气体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 金属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
(讲述)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反过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可以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我们也可以推测未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
〖板书〗3.元素性质、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中元素位置的关系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①利用原子结构判断,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金属性越强;②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③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④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⑤利用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判断,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其元素金属性越强。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核素》课件

练练: AXx+共有m个电子,则质子数Z= m+X; AXx-共的m个电子,则质子数Z= m__-_X__.
[小试牛刀2]
(1)AXx+共有a个电子,则中子数N=_A__-a_-_x__ (2)AXx-共的a个电子,则中子数N=_A_-_a_+_x___
X——元素符号;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 c——代表离子的价态; d——代表化合价; e ——代表原子个数
能力提升 12Mg2+和17Cl— 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
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122M:g2+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电荷 离17子Cl的—的质(子12数)= (10) (2)
不是。因为每种元素又有不同的核素。
【小试牛刀4
BG
a、 刚石与石墨 b、 与
c、 与
1375Cl
d、1d4902X与h2
Y 40
20
e、水和重水(d2o)
1377Cl
f、纯碱和烧碱
g、氕和氘
同位素原子有哪些应用呢?
问题6: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否 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不是。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章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 核素
学习目标:
A
1、了解质量数和Z X的含义; 2、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3、认识同位素的应用
学习重点:
A
质量数、Z X和同位素的含义
【探究一】:质量数和ZA X的含义
问题1:视频中哪种微粒可测文物的年代? 你能表示出它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64C
2021年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课标要求】常识与技术要求:了解原子结构与同位素、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意义。
进程与办法要求:具有把元素周期表的方位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开始联系起来并在必定条件下彼此转化的运用才能。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知道事物改变进程中突变引起突变的规律性。
【教育要点】同位素、质量数和A Z X的意义【教育办法】评论、比较、概括。
【教育进程规划】【温习导入】请同学们回想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常识。
咱们依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次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联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1、原子序数= =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构成的。
原子核由和构成。
[概括与收拾]一、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1、原子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电子质子中子构成原子的粒子不显电性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1.007 1.008 相对质量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考虑与沟通]从表格得出原子的质量首要取决于哪种微粒?原子的质量首要会集在,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假如疏忽电子的质量,将核内一切叫做质量数。
2、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联系。
质量数(A)= +在化学上,咱们为了方便地表明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X。
[课堂练习]1、若有某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原子核内中子数的联系是( )1.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能必定2、填表:粒子符号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N)用X表明为①O8 18②Al24 27③Ar18 22④Cl Cl⑤H H3、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 gX+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mol)是( )a.(m-n)×W/m B. (m-n-1)×W/m C.(m+n)×W/m D. (m-n+1)×W/m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word教案一、教材分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查找到缘故。
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
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能够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究物质的隐秘。
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究自然的爱好。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
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差不多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因此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同意,但关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预备:学生学习预备:导学案教师教学预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问点(要紧以学生读答案展现的方式)(二)、情形导入,展现目标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紧密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确实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练习1]填表:粒子符号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N )用AZ X 表示为①O 8 18 ②Al 24 27 ③Ar 18 22④Cl 3517Cl ⑤H11H[练习2] (1)X 共有x 个电子,则N=(2)A X x-共的x 个电子,则N=(3)A 2-原子核内有x 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 ,则ng A 2-离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11H 、21H 、31H 三种不同核素。
教师:摸索是不是任何原子核差不多上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如氕、氘、氚,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一样是不变的;同一种元素的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因为各同位素原子结构几乎相同①②③原子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氢原子名称和简称11H 氕(H ) 21H 氘(D ) 31H氚(T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质量数—— XAZ(除中子数)。
但由不同的同位素构成的物质物理性质不同。
③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即某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指某原子的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的 1/12的比值。
例如, 12C 原子质量是1.993×10-26kg ,一个Fe 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 ,则该Fe 原子相对质量为=55.923。
因此,同一种元素能够有几种不同的同位素(即不同的原子),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不同的。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即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平均值。
设某元素各同位素(即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M 1、M 2……,各同位素(即各原子)原子个数百分含量分别为x 1%,x 2%……,则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M 1x 1%+M 2x 2%+……,若用同位素养量数和原子百分含量运算出的平均值为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讨论:以下互为同位素的是A 、金刚石与石墨B 、D 2与H 2C 、40 19X 与 40 20YD 、35 17Cl 与3717ClE 、水和重水(D 2O )F 、纯碱和烧碱G 、氕和氘(3)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和 探究二、比较元素、核素和同位素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的一种原子。
即:原子=核素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核素),互称同位素。
(四)、典型例题例1. 某元素的阳离子+n R ,核外共用x 个电子,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A .n x --AB .n x +-AC .n x -+AD .n x ++A分析:本题要紧考查的是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核电荷数和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及离子电荷数的关系。
由于阳离子带正电,为原子失去电子的结果;阴离子带负电,为原子获得电子所致。
因此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应该是原子的质子数减去阳离子的电荷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的质子数加上阴离子的电荷数。
依照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要求中子数必须先要明白质量数和质子数。
依照题意,质量数为已知,而质子数则可依照该离子所带电荷数和它的核外电子数求得。
阳离子+n R核外电子数为x ,则该阳离子对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n x +,核内的质子数也为n x +。
因此n x n x N --=+-=A )(A 答案为A 。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B .任何元素的原子差不多上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C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的电子数与氖原子相同,因此变成氖原子D .、、的质量数相同,因此它们是互为同位素分析:本题是利用相关概念来对选项作出判定。
关于A 选项,可利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概念来进行判定;关于B 选项,可利用部分原子结构的专门性来解决;C 选项中,必须明确决定原子种类的微粒是哪几种;D 选项可用同位素的概念来进行判定。
A 选项中的各核素是属同一元素,这些核素间必定互为同位素。
依照同位素和质量数的含义可知:各核素原子的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之和在数值上等于质量数,因而质量数必不相等,但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故A 选项正确。
B 选项中描述的只是原子构成的一样规律,而忽视了氕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而无中子那个特例,故B 选项错误。
C选项中原子种类应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的,若原子核不改变,仅核外发生电子得失,是决可不能发生由一种原子转变为另一种原子的,而只能由原子变为离子,故C 选项错误。
D 选项中互为同位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因而其质量数必定不等,故D 选项错误。
本题答案为A 选项。
答案为A 。
例3.依照下列叙述填写相应微粒的符号:A .某微粒一样不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是____。
B .某微粒是阴离子,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是K 层电子数的3倍,这种微粒是____。
C .某微粒氧化性极弱,但得到一个电子后的还原性专门强,这种微粒是____。
D .某微粒还原性专门弱,但失去一个电子后的氧化性专门强,这种微粒是___。
分析:电子层结构为由其最外是8电子的稳固结构,因此该微粒能够是中性原子,也能够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A .该微粒不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反应,它是稀有气体原子,其原子核核电荷为18,是氩元素。
B .该微粒还原成中性原子,最外层是K 层电子的3倍,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阴离子为S 2-。
C .某微粒氧化性专门弱,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原子,此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因此这种微粒应为K +。
D .某微粒还原性专门弱,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原子,该微粒为氯原子,氯原子氧化性强其微粒应为Cl -。
答案为:A .Ar B .S 2- C .K +D .Cl-。
例4.设某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 ,中子数为n ,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 A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 m +C .若碳原子质量为g W ,此原子的质量为g )(W n m +D .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属于元素范畴的概念,而不是属于某一种原子的物理量,元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指的是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明显B 是错误的。
任何原子的质量不可能是碳原子质量与此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的乘积,而且碳原子有多种同位素,选项C 中的W 并没有明确指的是哪一种同位素。
故C 项也是错误的。
题中没有指明是哪种原子,无法确切明白此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的相对多少,故D 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为A 。
例5. NMR C 136-(核磁共振)能够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C 136表示的碳原子是(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参与成键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分析:从C 136分析,质量数为13,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13-6=7,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答案为D 。
(五)、反思总结,当堂检测:(答题时刻:15分钟)一、选择题1、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105B 和115B ,已知硼元素的原子量为10.8。
下列对硼元素中105B 的质量分数的判定正确的是A.等于20%B.略小于20%C.略大于20%D.等于80% 2、核内中子数为N 的R 2+的离子,质量数为A ,则n 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 .16+A n (A -N +8) B . 16+A n (A -N +10) C . (A-N+2) D . An(A -N +6) 3、某微粒用R AZn +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所含质子数=A -n B . 所含中子数=A -Z C . 所含电子数=Z +n D . 质子数=Z +A 4、11H 、21H 、31H 、H +、H 2是A. 氢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氢元素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5、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16667Ho 可有效地治疗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