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散文诗》解读的开题报告

《散文诗》解读的开题报告

《散文诗》解读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散文诗》解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散文诗的解读,深入探讨其文学特点、思想内涵
以及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探究散文诗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风格,为今后
的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与历史比较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散文诗作品的全面细致地阅读与分析,并与历史文献进行对照比较,全面掌握其文学内涵、时代背景及艺术风格。

研究内容:本篇研究主要着眼于散文诗的三个方面:文学特点、思
想内涵和艺术表现。

第一部分:文学特点
散文诗作为一种文体,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学特点,这一部分中将
重点论述散文诗的四个特点:词性、长短、即兴和情感。

第二部分:思想内涵
散文诗常常以自然、生命、爱情等为主题,充满着对生活的抒发和
感悟。

在这一部分中,将论述散文诗的普遍思想内涵以及不同时代、不
同文学流派的思想表达。

第三部分:艺术表现
散文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艺术魅力和文学作用,这一部分将探究散文诗在艺术表现方面的手法和特点。

预期成果:
通过对散文诗的深入研究,本研究将揭示散文诗的文学特点、思想
内涵和艺术表现,进一步探讨其发展历程及独特风格,为今后的文学研
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也将为散文诗的创作和散文体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文档

《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文档

《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1000字范文文档《周国平散文》读书心得篇1书海浩翰,知识无穷,古人常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从中可见,古人对书可谓情有独钟。

自古以来,书本就是人类的好朋友。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扩大眼界,知识会更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更加勇敢,离成功之路越来越近,你敢将会踏着稳健步伐走向成功。

古往今来,很多名人作家都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

因为书里有很多哲理来教育他们,使他们在成长中不迷失自身。

有一次,我在无意料读了周国平先生的散文之后,我久久不能忘怀。

写的真是太好了,下面就让我和你一起来分享我的读书这感吧!《周国平散文》散发出的浓郁的“平淡”味道促使我读了它,它使我在漫漫人生旅途上邂逅了一位初资见面的老友。

说初次见面,因为我平生第一次读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称老友,由于我向往的人生境界在其中得到了印证,我感到似曾相识,产生一种发现的喜悦。

“寄至味于平淡”,苏东坡的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周国平先生的散文特色。

周国平先生的散文读起来非常舒畅,他追求的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境界实非易事。

在领略了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限度后,周国平先生步入了一种散淡的心境,不再匆匆赶往某个目标,也不再担心错过什么。

因而,他的散文中充满了“平淡”的气息。

除了精神函养,周国平先生在文字上下的工夫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散文最讲究味。

平淡而要有味道,就很难了。

而周国平先生却做到了这一点,因为他始终奉行三个原则:第一,家无鲜鱼,就不要宴客,心中无真感受,就不要作文;第二,有了鲜鱼,就得讲究烹调,须保持原味,意即不做作,不着意雕琢,不堆积词藻,不故弄玄虚,不故作高深,以求逐渐接近一种自然的文风;第三,只有一条鲜鱼,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锅的鱼汤,这样既而冲淡了原味,即文字要做到凝炼。

正因为这样,周国平先生的散文散发出“平淡”的魅力。

透过“平淡”,我在书中感受到了周国平先生深邃的思想,那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哲学家的思考。

周国平散文精选读后感、《周国平文选》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

周国平散文精选读后感、《周国平文选》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

周国平散文精选读后感、《周国平文选》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周国平散文精选读后感、《周国平文选》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一 : 《周国平文选》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周国平文选读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平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

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平散文精选》《周国平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

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

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

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

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

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选》时的感觉。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

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平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中学现代散文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现代散文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现代散文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缘起现代散文是一种富于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具有与众不同的教育价值。

通过对现代散文的学习和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塑造情感。

但是,目前中学散文教学主要以古代散文为主,对现代散文的学习和研究还比较缺乏,这给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代散文教学有待深入研究,选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二、选题意义1.对于教师中学现代散文教学研究旨在探讨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现代散文教学。

通过研究和实践,教师可以全面了解现代散文的分类、特点、表现方式和写作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现代散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

2.对于学生中学现代散文教学研究还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学鉴赏材料和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生活、产生共鸣和反思,增强学生的情感修养和人文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选题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散文的定义、分类、特点、表现方式和写作方法,以及现代散文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桌面调查、问卷调查、实践研究等为手段,运用统计学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四、拟定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通过文献调研了解现代散文的概念、分类、特点、表现方式和写作方法,然后进行实证研究,选择相关文章进行分析和鉴赏,了解现代散文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和现状。

2.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选取若干中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现代散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难点,同时了解学生对于现代散文的接受度和需求程度,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3. 第三阶段:教学实验研究在特定的中学开展教学实验研究,探索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研究结果,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

浅论周国平哲理散文的魅力与缺憾

浅论周国平哲理散文的魅力与缺憾

浅论周国平哲理散文的魅力与缺憾周国平,这位以文字诠释人生哲理的散文家,用他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感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深度的精神世界。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感人的情感和优雅的文字,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然而,如同所有的艺术创作一样,周国平的散文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缺憾。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魅力首先来自于他对自然、人和事物的深刻描绘。

他在作品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被忽视的角落、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片段,或是某种常见却又常被我们忽视的现象。

通过这些描绘,他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真谛,从中感受到哲理的智慧和深度。

他的文字虽然简洁,却充满了力量,能够激发读者去探寻生活的意义,去思考人生的价值。

然而,周国平的散文也存在一些缺憾。

有时,他的表达方式可能过于陈旧,一再重复同样的主题和表达方式,这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他的部分文字在语言表达上缺乏新意,没有给读者带来足够的新鲜感和惊喜。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散文的艺术价值。

尽管存在这些缺憾,但正是这些缺憾使得他的散文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

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人生的复杂和多样性,也可以从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他的作品让我们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不断的追求和探索。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既有其独特的魅力,也有其存在的缺憾。

然而,正是这些魅力和缺憾共同构成了他的散文的独特魅力。

他的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的哲理,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复杂而多维的世界。

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生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我们需要在其中寻找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也可以更深刻地思考我们自己的人生。

在寻找生命意义的旅途中,我们时常陷入迷茫和困境。

在这个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力量不可忽视。

它如同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当代著名哲学家、散文家周国平的哲理散文,便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刻解读。

周国平的散文,犹如一道清流,将我们从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中解救出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散文研究的开题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散文研究的开题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散文研究的开题报告新散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文体,以其自由灵活的形式、多元化的主题和独特的表现技巧深受读者喜爱。

然而,目前对于新散文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提出一份新散文研究的开题报告。

1. 来源和背景新散文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是在当时中国文坛从主流文学转向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与传统散文相比,新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涵盖了更广泛的主题和内容。

虽然新散文的发展历程并不长,但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的一种主要形式之一。

2. 研究目的和意义对新散文的研究可以拓展人们的文学视野,同时也有助于深入挖掘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文精神。

而通过研究新散文的语言、主题和表达技巧等方面,也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散文进行深入研究:(1)新散文的语言特色:探讨新散文的语言使用情况、表达方式和特点,考察其与传统散文的区别。

(2)新散文的主题和内容:分析新散文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和内容,包括个体化、情感化、生活化等方面。

(3)新散文的表达技巧:研究新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和手法,如比喻、叙事、描写等,力求深入分析其文学意义和表现效果。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文本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力求达到研究最优效果。

4. 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几个结果:(1)完整系统地分析新散文的发展历程、文学特点和表现技巧,形成对新散文体系的科学认识。

(2)挖掘出新散文在当代文化现象中的突出表现、思想内涵和意义,为当代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提升人们对新散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个人文学素养和文学写作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于哲学散文对生命与人生真谛的探究

关于哲学散文对生命与人生真谛的探究

关于哲学散文对生命与人生真谛的探究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摘要:哲学家们在批判早于自己的哲学体系时往往充满怀疑精神,一旦构筑自己的体系却又容易陷入独断论。

相比之下,周国平以散文的形式传达哲学思想就更能保持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教性,并不孜孜于给生命和人生之谜一个终极答案,从而形成具有生活化、展现真性情、自我消费性、探究生命和人生真谛等个人特色的文学艺术形式。

关键词:周国平;哲学散文;艺术特色1 探究生命和人生的真谛周国平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充实,不管你感到的是痛苦还是幸福,人生应该是有内容的、充实的人生。

”于是,他用文字记录了自己一段段人生经历。

周国平的散文中满溢着对生命的敬畏感,他鼓励人们要积极地面对人生,要饱含热情地好好活着。

他认为人生或许是徒劳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以改变的只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正因为这样,回过头我们再来看《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时,生命的悲欢离合,借助周国平的哲学散文,以妞妞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凄美娇艳的生命得以深刻地表现了出来,这不仅仅是痛苦,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一种永恒的渴望。

周国平不过是用文学的方式在谈哲学,在周国平的哲学散文中,所表达的感悟仍是围绕着那些古老的哲学问题,例如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和超越等等。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与哲学的关系,这是周国平一生所追求的;而生与死,正是这两种思想的终极命题,让周国平更加深刻地看到了人生和生命过程中的哲学意义。

把情感升华至哲学的高度,把哲学融入情感世界之中以文学散文的形式阐释出来,如果用泡一壶茶来做比喻的话,哲学散文是那沸腾的水,其间所包含的思想就是那浓郁的茶香。

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哲学思想增强了理趣,哲学也将变的深入浅出,人生的意义得到升华,生命也因此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惜。

2 生活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周国平写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等书对改变读者的精神结构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不过,使周国平的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他以诗和哲理一样的文笔,深入生活的哲理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悲欢离合的哲学思考,荡涤着人们的心灵。

文学散文开题报告

文学散文开题报告

文学散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文学散文是一种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它能够通过讲述生活琐事、感悟人生、描绘风景等方式来表达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散文不仅能够给人带来娱乐,还能够启发思考,引发共鸣,达到情感和心灵的共鸣。

本文将从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预期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撰写一篇有关文学散文的优秀作品提供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文学散文的艺术特点、创作手法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对文学散文的深入研究,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使读者对文学散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2. 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散文的定义和概述:对文学散文的基本定义和概念进行介绍,包括其起源、发展和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文学散文的艺术特点:分析文学散文的艺术特点,包括画面感、文字表达、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文学散文的创作手法:探讨文学散文的常用创作手法,如描写手法、叙事手法、写景手法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学散文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分析文学散文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探讨其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如何与其他文学形式相互作用和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和实例分析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和整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内容,对文学散文进行深入研究。

其次,通过选择几篇优秀的文学散文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

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和意义:1.对读者具有启发性:通过对文学散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能够启发读者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培养读者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对文学散文创作者具有指导性:通过对文学散文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的剖析,能够为文学散文创作者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其创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散文研究开题报告
选题说明:
(一)当代散文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当代散文的发展状况:
上个世纪90年代以降,散文表现出了一种繁荣的态势。

总的来看,当代散文的创作有两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注重深度,加强了散文的精神性的探询,表现人文精神与人文理想,融入作者自身的生命体验,自觉承担起对历史反思,对人生审度,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从而建构时代精神。

对思想性的追求,使散文突破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创制方式,在表现上更为自由。

许多作家加入了散文创作的行列,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如史铁生、张承志、周涛等。

其次,注重表现日常生活,透现出一种闲适的风格,加上传播媒体的推波助澜,出现了诸如“小女人散文”、“休闲散文”等,拥有大量的读者。

2.当代散文存在的问题:
社会氛围的宽松,多元化的价值选择,一方面促进了散文的繁荣,同时也存在着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情况。

而传媒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许多作品出现媚俗化倾向,流行一种“小散文”模式:小故事+小情调+小哲理。

这种文化快餐不乏温馨的一面,但是它回避直面社会人生,使读者的感觉和理解力日趋肤浅,这种模式化创作出来的东西“就像微量的鸦片一样,对人心悄悄发生着麻醉作用”。

(二)周国平散文的特色:
周国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他以一个哲学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散文创作,从哲学的眼光审视文学,进行精神性探询,增强了散文的思辩性和理性思考的深度,赋予了这种文体哲学的底蕴。

同时他安于寂寞,无意张扬,坚持知识分子精神品格,在作品中融入生命的体验,真诚的表现自己的人文精神、人文理想,严肃思考社会、人生的意义,探讨价值标准的选择,让浮躁的社会与人们不忘精神家园的建设,在浮华的背后寻找心灵的寓所。

严肃的创作态度反映了脚踏实地的为人准则,发自内心的文字与当下的速食文学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在对散文进行精神性探询的同时,还应赋予散文鲜活、灵动的生命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达到精神性与文学性的和谐,既能启发人的心智,触动心灵的思考,又能具备诗性品格;既能有“共时性”的共鸣,又能有“历时性”的回声与响应。

优秀的散文总是“思”与“诗”完美结合的产物。

周国平是一个哲学诗人,同时也是一个性灵哲学家。

诗性的语言和情思使他的散文在从容中有一份恬静,深邃中有一份平易,平静中有一份激情,简单朴素中有一份凝练含蓄。

一.论文的基本框架:
(一)当代散文的基本现状
1.当代散文创作中,精神性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作家自觉的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社会、自然、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2.物质文明的发展,享乐主义已在我们的生活中蔚然成风,先锋写作的探索在丰富文学形式的同时,也让文学远离了普通大众,成了作家的自言自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