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秋瑾

合集下载

秋瑾与辛亥革命她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秋瑾与辛亥革命她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秋瑾与辛亥革命她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秋瑾与辛亥革命:她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秋瑾,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女性。

她作为辛亥革命的一员,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的地位与影响不仅体现在她的个人经历和事迹上,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女性地位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对秋瑾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进行探讨。

一、秋瑾的个人经历秋瑾,字曼玉,山东济南人。

她自幼聪慧过人,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和勇敢的个性。

在当时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普遍较低,受到许多限制。

然而,秋瑾一直坚定地追求平等和自由的理念,她对社会的不公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使她逐渐与时代潮流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秋瑾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秋瑾积极参与了这场革命,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辛亥革命期间,秋瑾组织了许多革命团体,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她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知识,发表演讲,撰写宣传文章,呼吁民众觉醒,加入革命行列。

她的激情和智慧感染了许多人,并成为了中国社会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秋瑾对女性地位的影响秋瑾的参与和奋斗,不仅在政治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在社会风气和女性地位上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

首先,秋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当时封建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女性有能力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并为之做出重要贡献。

她的出现打破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传统观念,激励了无数的女性勇敢地走出家庭,投身到社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中。

其次,秋瑾的活动为当时女性争取平等权利、争取普通教育机会提供了新思路。

她呼吁女性参与社会运动,争取自身权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

她的努力与奋斗为后来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秋瑾的地位与评价秋瑾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她的个人经历和革命事迹上,在历史中她被普遍认为是一位伟大的女性英雄和爱国者。

她为国家民族的独立与自由,顽强地奋斗,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智慧。

秋瑾与中国女性解放运动

秋瑾与中国女性解放运动

秋瑾与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以其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平等的精神成为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探讨秋瑾的生平事迹以及她对于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

一、秋瑾的生平事迹秋瑾,字心如,1877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她出生于一个温州的书香门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从小起,她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反思,特别是对妇女地位低下的问题感到深深的不满。

年轻时,秋瑾积极参与慈善救助活动,并在当地成立了“女子救世会”,致力于改善妇女的生活状况,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

然而,她意识到单纯的慈善活动无法解决妇女地位的根本问题。

于是,她决定投身于更为广泛的女性解放运动。

秋瑾随后前往日本留学,在那里她接触到了一些进步思想,如女权主义和民主思想。

她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决定将其传入中国。

回国后,她开始积极参与革命活动,成为了新兴的革命团体的成员,并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

二、秋瑾对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1.启蒙意义秋瑾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对女性权益的追求,鼓舞了无数中国女性。

她的行动证明了女性也能参与改革,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她给了中国妇女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追求平等是每个妇女的权利和责任。

2.打破传统束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一直较低。

秋瑾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女性打破了传统束缚,激励了更多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争取平等权益。

她的事迹激发了许多女性的自信,使她们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

3.发起抗议与示威秋瑾积极参与反清革命,曾组织过多次抗议与示威活动。

她的行动鼓舞了更多的中国女性加入革命行列,并为改变社会现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她的英勇牺牲在反清革命斗争中,秋瑾因她的革命活动被捕并最终处死。

她的牺牲激励了更多的女性走上前线,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她的生命成为了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象征。

三、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启示秋瑾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妇女应该敢于追求平等和公正,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

近代史人物专题-秋瑾

近代史人物专题-秋瑾

• 1905年秋,陶成章和徐锡麟在绍 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借以召集 江南各府会党成员到校,进行军 事训练。后来,秋瑾在该校发展 了600多名会员。光绪三十三年 正月(1907年2月),秋瑾接任 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 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 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 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 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 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 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 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
• 秋瑾在庚子事变前即从事创作, 多以五、七言律诗和绝句抒写个 人幽怨。《梅》、《兰花》等诗, 托物抒怀,已经很见才情。而 《题芝龛记》八首通过对花木兰、 秦良玉的赞颂,抒发她精忠报国 的豪情壮志。《题郭□白湘上题 襟集即用集中杜公亭韵》之二, 也表达了她闻鸡起舞、立功边疆 的抱负。庚子事变时期的《杞人 忧》“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 易兜鍪”,《感事》“儒士思投笔, 闺人欲负戈”,已见诗人以天下 兴亡为己任的胸襟,也预示着她 即将冲破樊篱,走向革命。
• 王廷钧(1987—1909), 原名昭兰,谱名廷钧, 字子芳,号纯馨。湖南 湘潭人。清廷户部郎中, 秋瑾丈夫。
• 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廷钧纳资为 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 因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 家乡荷叶。次年在这里生下第二个 孩子王灿芝(女)。光绪二十九年, 王廷钧再次去京复职,秋瑾携女儿 一同前往。1904年夏,她毅然冲破 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 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 践女校。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 组织的三合会。 在日本期间,秋瑾 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 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共 组十人会,并加入革命党人冯自由 等在日本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 受封为“白纸扇”(军师)。为了 唤醒民众,秋瑾还在日本创刊《白 话报》。

关于秋瑾的故事

关于秋瑾的故事

关于秋瑾的故事秋瑾,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革命家,也是中国早期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

她以其出色的智慧、勇气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人物之一。

本文将以秋瑾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为读者揭示这位杰出女性的辛酸坎坷、艰辛付出和不懈追求自由平等的奋斗历程。

秋瑾出生于1864年,是一个普通士人家庭的孩子。

她自幼聪明机智,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尽管她从小就意识到女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不尽如人意,却并没有因此被压抑住了自己的志向。

相反,她积极参与慈善工作,并且表现出对改善女性状况的愿望。

秋瑾的政治觉醒始于19世纪末,当时她目睹了中国社会的愈发动荡和国家的衰败。

同时,她也了解到了许多外国先进思想的涌入,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新思潮带给中国人民。

秋瑾希望女性能够摆脱封建束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此,她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反对封建制度、追求平等自由的事业中。

秋瑾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无疑是她参与辛亥革命的岁月。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秋瑾在这个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组织妇女群众参加抗议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并积极筹集资金支持革命事业。

秋瑾在这个时期的表现不仅展示了她的果断决策和领导能力,也展示了她对于自由平等理念的坚定信念。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带来像秋瑾所期望的那样的改变。

尽管国家政权发生了转变,但女性地位的进步却并不明显。

面对这种局面,秋瑾感到十分失望。

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继续为女性的权益而奋斗。

她积极参与一些重要的女性解放组织,发表演讲,发表文章,努力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秋瑾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在她离世后得到了认可。

中国近代史上很多人都把她当成革命事业的一位前辈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

她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展示了女性的勇气和智慧,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

值得一提的是,秋瑾的一生并不仅仅是政治斗争,她也是一个仁慈善良的人。

秋瑾的抗日活动与牺牲

秋瑾的抗日活动与牺牲

秋瑾的抗日活动与牺牲秋瑾,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以她的抗日活动和牺牲而被后人铭记。

她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坚定不移地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本文将对秋瑾的抗日活动和牺牲进行探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

一、秋瑾的抗日活动秋瑾生于中国清朝末年的浙江杭州,她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她积极参与了晚清时期的维新运动,成为了杭州女学堂的创始人之一,致力于女性教育和妇女解放事业。

而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秋瑾投身到了抗日行动中。

她积极组织抗日义勇军,向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抵抗。

秋瑾深知妇女解放与国家解放紧密相连,她鼓励妇女积极参与抗日活动,为保卫祖国的独立自主做出自己的贡献。

秋瑾在抗日活动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勇气和决心。

她带领着抗日义勇军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战斗,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她都毫不退缩地领导队伍与日本侵略者抗衡。

秋瑾的领导才能和过人的勇气,赢得了许多战友和民众的钦佩。

二、秋瑾的牺牲然而,英勇的秋瑾最终不幸地遭到了敌人的逮捕。

她因为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决心而被捕,并遭到严刑拷打。

尽管如此,秋瑾在迫害面前仍然坚强不屈,她拒绝妥协并继续向敌人表达她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在抗日战争期间,秋瑾被日本官方判处死刑。

尽管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秋瑾坚定地选择了为了祖国而献身。

她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秋瑾于1935年被处决,以身殉国,她的牺牲为中国抗日战争注入了新的力量,激励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反抗侵略者的事业中。

秋瑾的牺牲成为了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颗明亮的星星,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前行。

三、秋瑾的影响和意义秋瑾的抗日活动和牺牲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勇气和坚定信仰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妇女们,为国家的解放奋斗。

她争取妇女权益和教育平等的努力让更多的女性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秋瑾的故事在中国年轻一代中广为传颂,她的形象成为了坚定信仰和追求正义的代表。

秋瑾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与地位

秋瑾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与地位

秋瑾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与地位近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英勇奋战。

其中,秋瑾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地位的女性角色。

她以其勇敢和坚定的精神,为中国近代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从秋瑾的背景、行动和影响等方面,探讨秋瑾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与地位。

一、秋瑾的背景与早年经历秋瑾,原名秋焌,字银瑾,江苏无锡人。

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教师,深受儒学的熏陶。

在这样的环境下,秋瑾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她年少时期的经历,为她在后来的斗争中提供了坚定的信念和理论基础。

二、秋瑾的行动与成就秋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和地位主要源于她在戊戌变法运动中的积极参与。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秋瑾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斗争中。

她积极参与了光复会等反清组织,并广泛宣传反清思想,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共同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进步而努力。

秋瑾还积极参与了筹款和组织武装等工作,为戊戌变法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除了在组织上的参与,秋瑾也以其女性特有的魅力和智慧,在外交和谍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多次卧底于清朝官府,搜集情报,并将其传递给推翻清朝的先锋力量。

她的行动和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秋瑾的参与和奋斗,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她的行动激发了更多女性的参与。

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一直被较低看待,但秋瑾的英勇和投身革命的行动,唤起了更多女性的觉醒。

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女性同样可以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作出重要贡献。

其次,秋瑾的活动加强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她通过发表演讲、组织武装等形式,向人们宣传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她以自己坚定的信仰感染和影响了更多的人,让他们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应当团结一心,为国家的独立和进步而奋斗。

最后,秋瑾的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尽管秋瑾在革命中牺牲了,但她的斗争和献身精神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行列中。

她的牺牲激发了更多人对革命的热情和投身革命的勇气,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秋瑾的生平与背景

秋瑾的生平与背景

秋瑾的生平与背景秋瑾,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

她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动荡、战乱的时期,为中国妇女争取平等权益的奋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从秋瑾的生平和背景两个方面,介绍这位杰出女性革命家的事迹。

一、生平秋瑾于1854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一个富商家庭。

她的父亲是一位富有商人,生活优渥。

在家庭的熏陶下,秋瑾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对文学和历史有着独特的兴趣,并培养了自己卓越的才华和思辨能力。

然而,秋瑾的家族生活并没有一直如此安定。

1873年,她的父亲因债务问题意外离世,这一打击让秋瑾及其家人面临了巨大的困境。

面对生活的逆境,秋瑾没有放弃,她决心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秋瑾在福州读书期间,开始接触到了一些革命思想,并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激进运动,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推动社会变革。

秋瑾反对封建礼教和妇女地位的限制,她认为妇女应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益。

1883年,秋瑾考入了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在这里,她接受了更为深入的教育,同时也与一些爱国革命者有了更多的接触。

秋瑾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觉醒,她决心要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

秋瑾在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毕业后,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前线。

她组织了妇女参与政治活动的团体,并积极宣传革命思想。

她也是中国首位女性报纸《浙江女报》的主编,通过媒体平台传递了大量的革命讯息和启蒙思想。

然而,秋瑾的革命活动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容忍。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她被清政府逮捕并判处死刑。

秋瑾在牢狱中坚定地面对死刑,她致力于为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而奋斗,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捍卫着中国人民的权益。

二、背景秋瑾生活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乱和变革的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国内政治动荡的双重打击。

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妇女地位低下,民众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作为一个富商之女,秋瑾生活的环境使她亲眼目睹了这些社会问题。

秋瑾的生平与事迹

秋瑾的生平与事迹

秋瑾的生平与事迹秋瑾(1875年-1907年),字叔微,江苏无锡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

她勇敢地参与了中国晚清时期的革命运动,为争取民主与平等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方式,介绍秋瑾的生平及其重要事迹。

1. 秋瑾的早年生活(1875年-1896年)秋瑾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官宦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官员,家境并不富裕。

她从小聪慧好学,对社会的不公与贫困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

尤其是在她上学的时候,她亲眼目睹了中国农民在封建制度下的苦难生活,这使得她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秋瑾的革命启蒙(1896年-1898年)1896年,秋瑾从无锡教会学校毕业后,她被派往日本留学。

在东京,她接触了许多进步思想,受到了思想启蒙。

她开始关注国家的政治状况,了解到中国正处于国家衰落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危机之中。

这让她意识到,为了挽救国家,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3. 秋瑾的反清起义(1898年-1900年)1898年,秋瑾回到中国后,积极参与了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

她组织并参与了许多示威游行,呼吁政府进行改革。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反动和封建势力的阻挠,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秋瑾的家人也因参与运动被清政府逮捕,并遭受压迫。

4. 秋瑾的崛起与逝世(1901年-1907年)尽管戊戌变法失败,但秋瑾没有放弃她的信念。

她积极投身于革命组织,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核心成员。

她利用自己的人脉和知识,为革命运动筹款,组织和宣传。

她也连续出版了许多揭示清政府罪行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人民的关注。

1907年,秋瑾因被叛徒出卖,遭到清政府的逮捕。

她经受了长时间的拷打和折磨,最终不幸牺牲,壮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史上的烈士。

5. 秋瑾的遗志与影响秋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意志和勇气激励着后来的革命者,成为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先驱。

她的牺牲与付出也使人们对民主和平等的追求更加坚定。

总结:秋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革命家,她不畏艰险,为了争取中国的民主与平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斗争,在民族解放事业中建“素手”之功。
个人诗词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
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 ,为妇女解 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光绪元年十月十一),祖籍浙江山
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 另1916年修的湘乡《上湘城南王氏四修族谱》载:“王廷钧配秋 氏,字瑾,寿南公女。清浩封夫人,光绪三年丁丑十月十一日卯 时生,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初六辰时殁浙江 山阴县,葬西湖,有碑亭。子,沅德,出抚一半子麒为嗣。女, 桂芳。” 1894年,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 县荷叶镇神冲王廷钧为妻。1896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 开设“义源当铺”,秋瑾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
飞舞的青春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 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 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 革命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 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 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3月, 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持教务的 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 尹锐志、陈伯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 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萍浏醴起义发 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 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 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 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加 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 遂告停顿。
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 浙,复葬西湖原墓地。后人辑有《秋瑾集》。
秋瑾看戏
秋瑾在北京最惊世骇俗之举是“上戏园子”。当时的宅门女性都是在家中 听“堂会”,不可能抛头露面去戏园子,戏园子也不卖“昆客”的票。秋 瑾坐着西式的四轮马车去听戏,开创了上层社会女性进戏院的先河。
秋瑾嫉恶如仇,平日最看不惯男人蓄妾的陋俗和嫖妓的淫性。据冯 自由的《革命逸史》所记,当年,湘人陈范家中饶有资财,携二妾 湘芬和信芳远赴东瀛,红袖添香读洋书,好不惬意,秋瑾哪能看得 惯他这副德性?她认为陈范拥妾而骄是玷污了同胞的名誉,便极力 促成湘芬和信芳脱离了陈范的掌控,从此人格独立。后来,陈范见 利忘义,竟将女儿陈撷芬许配给广东富商廖某为妾,又是秋瑾公开 反对,使婚事泡了汤。另据徐自华的《秋瑾轶事》所记,有一次, 她们同游上海张园,小憩品茗时,秋瑾见一名留学生挟一名雏妓乘 车而来,在这花娇柳媚之地,露出一副轻狂放浪之态,她忍无可忍, 立刻上前用日语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那人还算识相,赶紧灰溜溜 地走了。徐自华静观这一幕,不由得打趣秋瑾横加干预是“真杀风 景”。秋瑾则爽爽脆脆地回答道:“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秋瑾在婆家双峰荷叶时,常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情同 手足,亲如姐妹,经常集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 琴,或下棋谈心,往来十分密切”。 11900年,王廷钧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王赴京。不久,因 为八国联军入京之战乱,又回到家乡荷叶。
燃 情 岁 月


革命生涯
1904年7月,不顾丈夫王廷钧的反对,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在东京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 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 秋瑾除在校学习外, 还广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如周树人(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 陈天华等。在此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曾与陈撷芬发起 共爱会,作为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 以最终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锁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创办《白 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在日本主编《白话》月刊过程中,孙中山建议她可“依据此特长,利用宣传 工具,报告时事,解决实事,效果越直接越迅速越好”。秋瑾一贯以提倡女 权为己任,她说“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欲求男女 平等,“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 “仿欧美新闻纸 之例,以俚俗语为文,……以为妇人孺子之先导”。她以“鉴湖女侠”等笔名, 在杂志上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主要成就

为同盟会中坚;承担长江一带起义筹备,为同盟会革命工作
与添砖加瓦。
1907年,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产生
较大社会影响;总负责浙省各处起义工作,编复军制,商定 完成革命起义大业,为同盟会革命工作肩负重大要务。
伍——轶事典故
壹戏
夫妻关系
墓葬后记
秋瑾遇难后,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生前好友吕碧城、 吴芝瑛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22-23] 1908年,生前好友吴芝瑛将其遗骨迁葬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朝廷逼令迁 移,其子王源德于宣统元年(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
旋因母丧回绍兴,秋瑾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 络会党。这时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 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 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 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 湖南双峰县女杰广场秋瑾雕像 湖南双峰县女杰广场秋瑾雕像 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 从 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原定 1907年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 容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 就 秋瑾,事泄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 义 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 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 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1904年,秋瑾积极参与活动,演说革命和女权,开展妇女运 动团队,结秘密会创《白话报》,为民主革命与妇女解放起 到先锋作用。 1905年,秋瑾负责浙江革命发展,为中国同盟会在浙省革命 宣传展开道路。 1906年,秋瑾两次大幅度扩充同盟会会员,此后不少成员成
夫妻关系
秋瑾出生在福建厦门,生长在浙江绍兴,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 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 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 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 家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 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 共同之处。她叹息道:“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书,二不务正 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秋瑾时常劝丈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要好好 读书,为将来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个人的前途着想。”王廷钧却说:“朝廷只能割地赔 款,委曲求全,我们这些匹夫有个屁责。”还有一次,他们谈到了谭嗣同,秋瑾赞扬 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视死如归,是一位伟大的维新志士。而王廷钧却大骂谭嗣同 是中华乱党、士林败类。两人互不相让,差点吵了起来。秋瑾内心十分痛苦,她在一 首诗中写道:“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表达了她对王廷钧的不满。
谢谢 收看

洒 去 犹 能 化 碧 涛 。
一 腔 热 血 勤 珍 重 ,
貂 裘 换 酒 也 堪 豪 。
不 惜 千 金 买 宝 刀 ,
背景音乐:天空之城
2017/4/15 希望广大观看者能够在此欣赏之中得到一些 收益 17
秋瑾重视妇女们团结起来开展斗争,她努力创办《中国女报》,要
把它作为“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
她还把争取女权的解放与整个国家、民族的解放紧紧地联结起来,
号召妇女们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与男子一起承担责任。她在《勉女
权歌》歌中写道: 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 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等。 愿奴隶根除,知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作为女权运动的先驱者,她号召妇女们“奋然自拔”,参加反清革
救 肯 只 时 使 身 拼应浊江忍东万 将仗酒山看海里 十出不付图挟乘 万群销劫画春云 头才忧灰移雷去 秋 。颅。国。颜。复 血 泪 色 来 瑾 , , , ,
须 把 乾 坤 力 挽 回
见黄 日海 俄舟 战中 争日 地人 图索 句 并
---

秋瑾 (辛亥女杰)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中国女 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人物评价
秋瑾是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女权,常以花木兰, 秦良玉自喻。早年学习经史、诗词,善骑射。 她与吕碧城被称为“女子双 侠” ,与唐群英被后人誉为“辛亥革命的孪生女儿” ,与唐群英、葛健豪 誉为“潇湘三女杰” ,她们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 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三杰”的多种说法之一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 “绍兴三杰”为秋瑾、鲁迅和周恩来。 孙中山称秋瑾为“最好的同志秋女侠”;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 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绍兴有徐锡麟、秋 瑾、陶成章三烈士,于光复事业,功莫大焉!”;在所著《建国方略· 有志竟 成》中再次把秋瑾与徐锡麟、熊成基等革命志士并称,褒扬其革命功绩。 周恩来给表妹王去病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他认为:“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的“新女性”, 是一个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驱者”。“秋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