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勘察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地质勘察是地质学的基础性工作,是探索地下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规划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的必要措施。

而水文地质问题作为地质勘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准确地了解地下水条件、全面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防止和减轻地下水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准确地了解地下水条件至关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地下水作为地表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在地质勘察中,通过对地下水位、含水层分布、渗透性等水文地质参数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准确判断地区的地下水条件是否适用于各种用途(如饮用水、工业用水等),为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全面评估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其蕴藏量和可利用性对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地质勘察过程中,通过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可以准确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蕴藏量、可补给量、水质状况等,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保障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文地质问题对于防止和减轻地下水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农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增多,这对于地区水资源的安全和地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地质勘察中,通过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掌握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污染物传播特性,从而及时发现和预警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和修复,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震等不仅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而且对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在地质勘察中,通过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特性,进行地下水的超载预测,从而评估地质灾害的隐患和风险。

在灾害发生后,水文地质问题也能够提供合理的治理和回灌措施,减轻地下水系统对灾害的响应和影响。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水文地质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接着分析了水文地质危害的对策。

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危害引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现代化建设脚步也不断加快,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需求,需要建设大量的工程,而工程地质调查也就十分重要。

现阶段,为了能够加快工程进度,很多建设企业都并不重视工程地质调查这项工作,这也就后很容易忽略该地区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极大的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1.1地下水升降带来的危害对于水文地质而言,其灾害是十分严重的,所以不能对其进行忽视,要第一时间考虑到后果,尤其地下水对工程带来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但地下水水位出现变化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对地下水位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是比较多的,不仅包括自然因素,同时也分为人为因素。

如果能够保证地下水水位能够在固定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波动,就不会带来安全威胁,但如果地下水位已经对固定范围值进行超出,就会给建筑物带来严重印象概念股,并且由于地下水位的进一步上升,在出现土壤软化的基础上,还会出现盐渍。

1.2地下水压力影响一般状况下,地下水对工程不会带来不利影响,但由于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对地下水问题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或者在操作时存在不规范现象,就会致使建筑物受到水压力带来的影响。

并且在地下水压力的不断的作用以及影响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工程基础逐渐变得不稳定,影响建筑物质量。

工程地质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地下水压力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的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3水位影响岩土结构在持续变化水位的影响下,岩土常常会频繁变形。

一旦累积至某种程度,岩土结构便会失稳,发生塌陷、出现裂缝等。

而岩土变形带来的地质灾害相对严重,特别会威胁到轻型建筑物。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分析1. 引言1.1 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在工程建设前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它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

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情况,从而规避地质灾害的风险。

通过对地质情况的全面了解,工程师可以在设计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工程在后期出现因地质因素导致的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可以为工程施工周期的合理安排提供依据。

在勘察的基础上,工程师可以准确评估工程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以避免因地质原因导致施工周期延长。

工程地质勘察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地质勘察,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

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1.2 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性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危害性是不可忽视的。

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导致地质灾害风险增加,例如地质滑坡、地面塌陷等现象,给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水文地质问题还可能导致工程施工周期延长,造成工程进度受阻,增加工程费用和投资风险。

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水文地质问题还可能影响工程的稳定性,甚至可能引发工程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认识和勘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充分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情况,才能有效应对潜在的水文地质问题,减少工程施工中的不确定性,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必须充分重视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高效进行。

2. 正文2.1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地质灾害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带来的主要危害之一。

水文地质问题的存在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水文地质问题可能导致地下水位异常波动,进而引发地面塌陷、滑坡等灾害。

如果勘察未发现地下水源或者未对地下水位进行准确的测量,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挖掘或者排水时,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骤降,从而影响地质层的稳定性,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简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影响及要点探析

简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影响及要点探析

简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影响及要点探析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而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必须充分考虑水文地质问题,并且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索。

本文将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及要点进行探析和简析。

一、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1. 施工安全水文地质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安全。

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水文地质问题,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等,从而对施工安全造成威胁。

2. 工程稳定性水文地质问题也会对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地下水的存在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对工程结构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特别是在水土耦合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和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

3. 工程设计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设计也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的渗流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工程设计中的地基基础和防渗措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水文地质问题,同时也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与分析。

4. 工程成本受水文地质问题影响的工程往往需要更多的投入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利因素可能会导致工程中需要增加防渗材料、加固工程结构、进行降水排水等措施,这些都会增加工程成本。

1.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察中必须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方向和速率、地下水对土壤和岩石稳定性的影响等内容。

水文地质调查是充分了解工程地下水文环境的基础,必须做到全面细致,获取尽可能多的水文地质信息。

2. 地下水的特征在水文地质调查中,需要对地下水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性、水位变化规律、地下水对土层和岩体的侵蚀作用等。

通过对地下水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3.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在水文地质问题的调查分析中,必须准确评估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一直备受重视,各种背景下的地质勘察工作都离不开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认识和分析。

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背景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地质勘察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情况,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文地质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分布、运移和质量。

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工程建设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质勘察中需要考虑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同时水文地质问题的存在也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在地质勘察和相关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研究背景非常丰富多样,必须全面了解其背景,才能更好地开展地质勘察工作。

是水文地质问题研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深入探讨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的前提。

1.2 问题意义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水文地质问题直接影响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来源,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会导致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了解地下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勘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水文地质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如,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地面沉降,进而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的渗透会加速土壤侵蚀,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因此,在地质勘察中必须对水文地质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以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

总之,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水文地质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勘察的影响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勘察的影响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渗流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常见措施:
1. 地下水位问题:
- 通过钻探和取样等方法获取地下水位数据,确定地下水位的高程和变化趋势。

-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地下水质问题:
- 进行水质调查和监测,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确定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

- 根据地下水质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水井位置,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确保工程水源的安全与供应。

3. 渗流问题:
- 采用地质雷测和电法等勘探技术,研究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渗流方向。

- 进行渗流试验,确定地下水的渗透系数和水流速度。

- 根据渗流结果,设计合适的水文地质措施,如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隔离等。

总之,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需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工程环境和要求,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

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

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分析及对策措施摘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工程方案的设计优化还是工程的施工,工程地质勘察都至关重要,尤其是水文地质环境的勘察,关系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

工程建设前期,如果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不到位,对水文地质问题调查不够深入,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地基不稳定的现象,还有其他各种潜在的危险。

因此,工程建设中水文地质勘察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水文工程;地质勘察;对策措施一、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在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其要求,通过搜集相关材料明确相关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文主要介绍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

1、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调查的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等。

气象水文特征是指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亚热带、热带和季风气候,以及该地区的湿度和热量。

地形地貌是指项目区的水系、平原和高原、地形的平坦性、地形的侵蚀和堆积等。

2、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主要包括近年来最高的地下水位、水位的变化趋势、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的关系以及地下水位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是工程勘察的关键内容。

3、含水层和隔水层含水层和含水层的调查内容包括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变化、分布、含水层厚度和深度、确定地下层渗透系数的现场试验等水文地质参数。

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判定。

二、工程地质勘察领域的水文地质危害问题1、潜水位升高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潜水位会因工程周围的河流、湖泊的水位升高以及周围灌溉工程形成的渗漏等因素不断升高。

地下水位突然上升,必然会降低浅基础地基的承载力,在地震带、砂土液化地区则会加剧液化速度,进而造成岩土体变形、地基失稳。

就建筑物本身而言,如果潜水位升高,土壤中水分含量加大,土壤强度就会下降,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地基硬度,建筑物可能会出现变形、沉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正常进度。

水利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水利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

水利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水利工程是指人类利用水资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水灾和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在水利工程的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是一个关键的研究领域。

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质灾害评价、水资源分布规律研究等内容。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研究,并探讨其在具体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一、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是水利工程勘察中的首要任务之一。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地下水位情况、渗透性能、地下水的水质、地下水动力学特性等内容。

水文地质条件的确定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时,需要进行水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球化学勘探、水文地质剖面勘探等研究工作。

通过这些勘探工作,可以获取到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水位情况、水质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灾害评价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作用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地质过程或现象。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水利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往往较为特殊,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可能对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进行地质灾害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是水利工程勘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地质灾害评价通常包括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程度等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三、水资源分布规律研究水资源是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基础。

水资源的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水利工程的选址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分布规律研究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地表水资源分布规律等内容。

通过对水资源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水利工程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并确定可行的工程方案。

水资源分布规律研究还可以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实践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工程选址、设计参数确定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水文地质勘察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水文地质工作总结,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见解。

关键词:水文地质;岩土工程;设计;工程勘察
1前言
在实际的工程勘察工作中,水文问题容易被忽视,在工程勘探成果中很少直接涉及水文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出一般性的评价。

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如果在工程勘察和设计中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对水文地质问题处理不当,可能产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甚至发生严重的工程事故。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1)工程勘察中应通过重点评价研究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如山区一基岩为主—断裂发育—基岩裂隙水为主—物理地质现象发育—石料丰富模式;平原区—冲积土层巨厚—砂土、粘性土层频繁交互—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孔隙水为主—土料丰富石料缺乏模式;深雪峡谷区—炭酸盐岩发育巨厚—地质结构中等复杂程度—岩溶水为主—岩溶强烈—石料丰富土料缺乏模式等。

不同的模式对建筑的适宜性
相差甚远,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也不一致。

(3)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类型、赋存状态及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等水文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4)工程勘察中还应查明水文地质与构造之间的变化关系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同时认真分析建设项目运行对水文地质与构造的反作用。

(5)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3重视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

地下水在岩土中的不同的赋存方式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类型有关。

(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强结合水,又称吸湿水,吸湿水被分子力吸附在岩土颗粒周围
形成极薄的水膜,是紧附于颗粒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其吸高达1ompa,在强压下,其密度接近普通水的两倍,具有极大粘滞性和弹性,可以抗剪切,但不受重力作用,也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弱结合水,又称弱薄膜水,它处于吸着水之外,厚度大于吸着水。

弱结合水所受的吸附力小于强结合水,可以在颗粒水膜之间作缓慢的移动,薄膜水在外界压力下可以变形,但同样不受重力影响,且不能传递静水压力。

结合水是地下水在粘性土中的主要赋存形式,在砂土中含量甚微。

结合水尤其是弱结合水与粘性土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性质如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归为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因其受强力束缚,活动范围极为有限,对岩土的动态水理质影响较小。

毛细管水,是指由毛细管作用保持在岩土毛细管空隙中的地下水,可细分为孤立毛细管水、悬挂毛细管水、真正毛细管水。

它同时受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当毛细管力大于重力时,毛细管水就上升,因此地下水潜水面以上的普遍形式是一个与保水带有水力联系的含水量较高的湿水层。

毛细管水能传递静水压力,并能在空隙中垂直上下运动,对岩土体能起到软化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土壤的沼泽化或盐渍化增强岩土体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毛细管水在砂土和粉土中含量较高,在砂砾层含量较少,在粘土中含量很少。

重力水,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能在岩土孔隙、裂隙中自由运动的
水,即我们通常所称的狭义“地下水”。

它不受分子力的影响,不能抗剪切,可以传递静水压力。

由于重力水在天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在岩土中的渗流活动非常活跃,对
岩土的水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

重力水是我们研究岩土水理性质的重点关注对象。

(2)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及其测试办法: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软化系数表示,即岩石在浸水饱和状态下与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之比,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

在岩石层中存在易软化岩层时,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软弱夹层。

各类成因的粘性土层、泥岩、页岩、泥质砂岩等均普遍存在软化特性。

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

岩土的渗透性的强弱首先决定于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

松散岩土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

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
水性就愈强。

透水性一般可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可通过抽水试验求取。

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

岩土体的崩解特性包括崩解所需时间、崩解量、崩解方式等。

岩土的崩解性与土的颗粒成分、矿物成分、结构等关系极大,以广东地区的残积土为例,一般崩解时间5~24h,
崩解量1.79%一34%,以蒙脱石、水云母、高岭土为主的残积土以散开方式崩解,而以石英为主的残积土多以裂开状崩解为主。

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

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它不但影响基坑涌水量大小,同时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

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

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岩土的胀缩性往往是产生地裂缝、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地基变形和土坡表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标定岩土胀缩性的指标有:膨胀率、自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等。

4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地下水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

在工程勘察中,要注意调查了解地下水位的埋藏条件及其升降变化。

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位一般是季节性的变化,雨季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称为水位变动带。

地下水位的天然变化是区域性、渐变的,而且变化幅度较小。

但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地下水位升降变化的幅度和速度往往大于天然变化,它所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更为严重。

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潜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含
水层颗粒细小,其渗透性弱,地下迳流差,尤其是上覆粗粒松散地层时,地表水容易下渗;当包气带薄时,毛细带接近地表,土饱和差小;地下水流梯度小或者平缓时,排泄不畅;当含水层沿水流方向岩性突然变细、渗透性减弱或遇到隔水层时,潜水排泄困难。

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斜坡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过大下降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

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在膨胀性岩土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应特别注意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特别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幅度和变化规律。

这对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宜选在地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不宜选在地下水位变动带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内,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
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就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2)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

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中由于承压水头压力作用引起的基坑突涌问题。

在基坑下部有承压含水层存在时,开挖基坑减小了承压含水层上覆隔水层的厚度,当隔水层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能顶裂或冲毁基坑底板,造成突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