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洪水的概念

设计洪水的概念
设计洪水的概念

设计洪水的概念

洪水的大小及其发生时间是随机的,所以,防洪也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期望在不

超过某特定洪水条件下的安全,而不能保证任何极值洪水条件下的安全。防洪限度一般

相对于洪水发生的频率或重现期而言,即防御指定频率的洪水,称为防洪标准。由于洪

水的概率意义,工程的防洪设计准确地讲是在降低洪水损失的风险。

不同频率的洪水大小不同。防洪措施要与防洪标准相适应,因此,无论是工程措施

还是非工程措施,其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推求指定频率的洪水。

设计洪水的推求

由于设计洪水必须具有频率的意义.推求设计洪水就是估计指定频率的洪水值,所以数理统计、频率分析法是推求设计洪水的重要方法。根据水文信息资料的不同,设计

洪水的推求途径可归纳如下。

(1)由流量资料推求

当工程所在河段附近有K期水文站,具有较K时期(一般要求30年以上)的洪水

流量观测资料,并有历史洪水调查和考证资料时,可对洪水资料进行统计、频率分析,

求得符合一定标准的洪水特征值。这是最主要的设计洪水推求方法。对于桥涵、路基、

堤防及调节性能小的水库等,设计洪水一般可只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2)由暴雨资料推求

工程所在流域及邻近地区有较K期的实测暴雨资料(30年以上),并有实测大暴

雨,以及对应暴雨的洪水观测资料,可进行产汇流分析计算,用频率分析法计算设计暴雨,再由产、汇流模型转化为同频率的设计洪水。这是一种洪水成因与统计分析相结合

的方法。由于雨量测站多,测量方便,暴雨资料往往比洪水流量资料系列K,而且具有

较好的地区一致性。

(3)由地区综合分析法推求

如果工程所在流域暴雨及洪水资料十分短缺,可利用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或调查资

料进行地区综合分析,得山经验公式,或制成地区图表及手册,供无资料流域查算设计

暴雨,再转换成设计洪水。水文特性具有地区性差异,这一点必须给予重视,所以,地

区综合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小流域地区设计洪水的推求。

(4)可能最大暴雨及可能最大洪水法

如果工程所在流域及邻近地区缺乏暴雨、洪水资料,但有水文气象观测资料时,可

用水文气象法计算可能最大暴雨,再推求可能最大洪水。这种途径得到的可能最大洪水

通常作为重要工程的校核洪水。

设计洪水推求途径的选择没有定量标准,取决于哪类资料更丰富,哪个系列更K。

为了使推算的结果更可靠,有的规范规定:可同时采用多种途径推算,并通过分析比较

各种结果的可靠性,来决定设计洪水值的选用。

上述各种推求设计洪水的途径,都是以已发生的水文现象和观测到的资料为依据。

资料的可靠性、代表性对于推求结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利用资料进行设计洪水值估

算之前,做好洪水资料的选样、审查、样本系列展延等是非常必要的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河流洪水形成的因素有融冰、融雪、强降雨或暴雨等,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洪水

主要由暴雨形成。当暴雨观测资料较多时,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也是一种估算设计洪水的途径,而且对于以下情况尤为重要。

①流域的洪峰流量资料短缺。

②人类活动影响改变了流域下垫面条件。

③小流域地区,缺乏洪水流量观测资料,但有地区水文经验图表可以利用。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是指将暴雨频率转换成相应的洪水频率,从而推求山工程

需要的设计洪水值。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主要内容有暴雨频率分析或设计暴雨的计算和由设计暴雨形成设计洪水的计算。这里需要解决以下3方面的问题:第一,暴雨和洪水的频率关系;第二,进行暴雨频率分析,求得频率曲线的方法;第三,将暴雨转换成洪水的方法。

上述第一个问题,对于暴雨频率与洪水频率的关系处理,有一个基本假定:即洪水与暴雨同频率。在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是将某频率的暴雨量值转换成同频率的洪水值。也就是说,对于比较大的洪水,一般认为,有某频卒的一场降雨,将形成同频率的一次洪水。第二个问题,暴雨频率分析方法,仍然是数理统计法,根据资料样本频率估计总体频率,但对不同性质的样本资料需要采用具体的处理。第三个问题,关于由暴雨转换成洪水的方法,实质就是降雨产生径流(称为产流)和径流形成洪水(称为汇流)的原理。

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设计洪水、设计潮位及水位~流量关系

2.1 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2.1.1 暴雨特性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多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水汽丰沛,暴雨频繁。由于流域广阔,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地面高程差异较大,地形、地貌变化复杂,气候及降雨、暴雨量级的差异和沿程变化极为明显。 1)暴雨时程分布 流域暴雨主要由地面冷锋或静止锋、高空切变线、低涡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形成,强度大、次数多、历时长。暴雨多出现在4月~10月(约占全年暴雨次数的58.0%),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也多出现在此期间。一次流域性的暴雨过程一般历时7天左右,而雨量主要集中在3天,3天雨量占7天雨量的80%~85%、暴雨中心地区可达90%。 2)暴雨空间分布 暴雨空间分布差别明显,雨量通常由东向西递减,一般山地降水多,平原河谷降水少,降水高值区多分布在较大山脉的迎风坡。一年中日雨量在50mm 以上的天数,东江、北江中下游平均为9天~13天,桂北和桂南为4天~8天,滇、黔为2天~5天,滇东南为1天~2天。 3)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的地区分布一般是沿海大、内陆小,东部大、西部小。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流域暴雨的强度、历时皆居于全国各大流域的前列。绝大部分地区的24小时暴雨极值都在200mm以上,暴雨高值区最大24小时雨量可达600mm以上,最大3天降雨量可超过1000mm。如柳江“96.7”大暴雨,其中心最大24小时降雨量达779mm(再老站),最大3天降雨量达1336mm。

2.1.2 洪水特性 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按其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流域性洪水和地区性洪水。流域性洪水主要由大面积、连续的暴雨形成,洪水量级及影响区域较大,如珠江流域的1915年洪水和1994年洪水等。地区性洪水由局部性暴雨形成,暴雨持续时间短,笼罩面积较小,相应洪水具有峰高、历时短的特点,破坏性较大,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如1988年8月的柳江洪水、1982年5月的北江洪水等。 流域洪水的出现时间与暴雨一致,多集中在4月~10月,根据形成暴雨洪水的天气系统的差异,可将洪水期分为前汛期(4月~7月)和后汛期(7月底~10月)。前汛期暴雨多为锋面雨,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暴雨多由热带气旋造成,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由于暴雨历时长、强度大、范围广,流域水系发达,上中游地区多山丘,洪水汇流速度快,易于同时汇集到干流,加之缺少湖泊调蓄,中下游及三角洲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长的特点,局部地区易形成山洪、泥石流。 1)西江洪水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km2,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水系支流众多,源远流长,水量充沛,较大洪水多发生在5月~8月。根据干流武宣、梧州站实测洪水发生时间及量级变化情况,一般可将7月底~8月初作为前、后汛期洪水的分界点,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前汛期,其发生机率分别占武宣、梧州站年最大洪水发生机率的82.0%、77.5%,尤以6、7月洪水最盛,分别占到72.1%、69.0%;后汛期洪水一般发生在8月~10月(个别年份11月也有洪水发生),尤以8月发生洪水最多,分别占武宣站和梧州站后汛期洪水的75.4%、71.9%。由于流域面积较大,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干、支流洪水的发生时间有从东北向西南逐步推迟的趋势。较大洪水往往由几场连续暴雨形成,具有峰高、量大、

面积比法计算设计断面洪水中面积指数的确定

面积比法计算设计断面洪水中面积指数的确定 刘连梅,信增标,王保东,田燕琴(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460多km,共与大小河沟200多条相交,有不少河沟交叉断面设计洪水需要采用面积比法计算。为此,对海河流域部分河流实测降雨洪水资料作了分析,得出了不同时段洪量的面积指数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洪水;面积比法;面积指数 1 问题的提出 在设计洪水计算时,当设计断面无实测资料,但其上游或下游建有水文站实测资料,且与设计断面控制流域面积相差不超过3%,区间无人为或天然的 分洪、滞洪设施时,可将水文站实测资料或设计洪水成果直接移用于设计断面;若区间面积超过3%,但小于20%,且全流域暴雨分布较均匀时,常用面积 比法将水文站设计成果进行推算。该方法的关键是面积指数的选取。在海滦河流域以往一般根据经验取值,在只对计算洪峰流量时,面积指数一般选用0.5 ~ 0.7;计算时段洪量时面积指数没有选定范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段460多km,共与大小河沟200多条相交,有不少河沟交叉断面设计洪水需要采用面积比法计算,为此对海河流域部分河流实测降雨洪水资料作了分析,得出了不同时段洪量的面积指数范围,为中线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2 河流、水文站及洪水资料的选取2.1 河流及水文站的选取原则 一般讲,一条河的上下游两站流域面积小于20%时,可作为分析对象。但海滦河流域实际上水文站网稀少,因此选取时将区间面积放宽到30%,个别站放宽到35%。基本满足此条件的河流及水文站见表1所列。 2.2洪水资料的选取 洪水资料的选取应符合以下3条原则:(1)尽量选取较大的洪水资料;(2)选取流域内降雨分布比较均匀的场次洪水;(3)对上游修建大中型水库的河流,应选取建库前的资料。 由于滦河和桑干河流域面积过大,包含了迎风山区、背风山区和高原区,难以出现全流域均匀降雨,未选用洪水资料。其他4条河8个代表站流域面积

第8章习题_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八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本章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在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或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就有必要研究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问题。另外,可能最大洪水和小流域设计洪水也常用暴雨资料推求。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假定是:暴雨与洪水同频率。对于比较大的洪水,大体上可以认为某一频率的暴雨将形成同一频率的洪水,即假定暴雨与洪水同频率。因此,推求设计暴雨就是推求与设计洪水同频率的暴雨,再按照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由设计暴雨推求出设计洪水。 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暴雨资料的选样;不同资料情况下设计暴雨的计算;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的推求;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 一、概 念 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暴雨的设计频率一般假定与相应的 具有相同的频率。 2.暴雨点面关系是 ,它用于由设计点雨量推求 。 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假定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频率 。 4.推求设计暴雨过程时,典型暴雨过程的放大计算一般采用 法。 5.判别暴雨资料是否为特大值时,一般的方法是 。 6.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一般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 、 。 7.暴雨资料的插补延展方法有 。 8.流域内测站分布均匀时,可采用 计算面雨量。 9.流域内侧站分布不均匀时,宜采用 计算面雨量。 10.一般情况下,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雨量比用算术平均法合理些,但在 情况下,两种方法可获得相同的结果。 11.暴雨频率分析,我国一般采用 法确定其概率分布函数及统计参数。 12.暴雨点面关系有两种,其一是 ;其二 。 13.设计面雨量的时程分配通常选取 作为典型,经放大后求得。 14.对暴雨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包括 和 两大类。 15.用W m 折算法(m p a rW P ,)计算设计暴雨的前期影响雨量P a 时,在湿润地区,当设计标准较高时,r 应取较 值;在干旱地区,当设计标准较低时,r 应取较 值。 16.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时,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有 的确定和 的拟定。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1、洪水标准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44-2006),确定该工程等级为五等,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本水库上游流域面积为1.6平方千米,属于小于30平方千米范围,按《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办法》(试行)进行洪水计算。 2、设计洪水推求成果 1、基本资料 流域面积F=1.6平方公里,干流长度L=2.1千米,干流平均比降j=0.02。 根据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办法,查《山东省多年平均二十四小时暴雨等值线图》,该流域中心多年平均二十四小时暴雨H24=85毫米。 该水库水位、库容关系表如下:

设计溢洪道底高程177.84米,相应库容23.29万立米。 2、最大入库流量Q m计算 (1)、流域综合特征系数K 按下式计算K=L/j1/3F2/5 (2)、设计暴雨量计算 查《山东省最大二十四小时暴雨变差系数C v等值线图》,该流域中心C v=0.6,采用C s=3.5C v应用皮尔逊3型曲线K p值表得,20年一遇K p=2.20,200年一遇K p=3.62,则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2.2*85=187毫米,20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3.62*85=307.7毫米。 (3)单位面积最大洪峰流量计算 经实地勘测,该工程地点以上流域属丘陵区,查泰沂山北丘陵区q m- H24-K关系曲线,得20年一遇单位面积最大洪峰流量及200年一遇单位面积最大洪峰流量q m。 (4)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线推求 已算得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187毫米及20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307.7毫米,取其75%为P 。设计前期影响雨量P a取40毫米,计算P+P a,查P+P a与设计净雨h R关系曲线,得20年一遇及 00年一遇h R。 洪水总量按下式计算W=0.1*F*h R,由此可计算得20年一遇及200年一遇洪水总量W。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习题集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复习思考题 1.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原因是( C) A.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精度高 B.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简单 C. 流量资料不足或要求多种方法比较 D. 大暴雨资料容易收集 2.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一般假定(C )。 A. 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B. 设计暴雨的频率小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C. 设计暴雨的频率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D. 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3.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 A) A. 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B. 暴雨观测、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 C. 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D. 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选择典型洪水、推求设计洪水 3. 对于中小流域,其特大暴雨的重现期一般可通过(A ) A. 现场暴雨调查确定 B. 对河流洪水进行观测 C. 查找历史文献灾情资料确定 D. 调查该河特大洪水,并结合历史文献灾情资料确定 4. 当一个测站实测暴雨系列中包含有特大暴雨时,若频率计算不予处理,那么与处理的相比,其配线结果将使推求的设计暴雨(A )。 A. 偏小 B.偏大 C. 相等 D.三者都可能 5. 暴雨资料系列的选样是采用(A ) A. 固定时段选取年最大值法 B. 年最大值法 C. 年超定量法 D. 与大洪水时段对应的时段年最大值法 6. 若设计流域暴雨资料系列中没有特大暴雨,则推求的暴雨均值、离势系数CV可能会(B) A. 均值、离势系数CV都偏大 B. 均值、离势系数CV偏小 C. 均值偏小、离势系数CV偏大 C. 均值偏大、离势系数CV偏小 7. 对雨量观测仪器和雨量记录进行检查的目的是(D )。 A.检查暴雨的一致性 B. 检查暴雨的大小 C.检查暴雨的代表性 D. 检查暴雨的可靠性 8. 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暴雨调查考证的目的是(C )。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 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 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 D.使暴雨系列延长一年 9. 暴雨动点动面关系是(D) A. 暴雨与其相应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 B. 不同站暴雨之间的相关关系 C. 任一雨量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D. 暴雨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面雨量之间的关系 10. 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是(C ) A. 固定站雨量与其相应流域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 B. 流域出口站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C. 流域中心点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D. 各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洪水计算

项目二:设计洪水计算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填空题 1.洪水的三要素是指、、。 2.防洪设计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3.目前计算设计洪水的基本途径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4.在设计洪水计算中,洪峰及各时段洪量采用不同倍比,使放大后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洪峰及各历时的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值,此种放大方法称为。 5.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的选样采用、时段洪量的选样采用。 6.连序样本是指。不连序样本是指 。 7.对于同一流域,一般情况下洪峰及洪量系列的C V值都比暴雨系列的C V值,这主要是洪水受_和影响的结果。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特大洪水?特大洪水在频率计算中的意义是什么? 2.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时,洪水经验频率计算的方法有哪两种?分别是如何进行计算的? 3.洪水频率计算的合理性分析应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采用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的方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5.采用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的方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的两种放大方法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计算的? 6.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工作中,为了提高资料系列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一般要进行下列各项工作,试在下表的相应栏中用“+”表明该项措施起作用,用“-”表明该项措施不起作用。

三、计算题 1.某水库坝址断面处有1958年至1995年的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最大的三年洪峰流量分别为 7500 m3/s、 4900 m3/s和 3800 m3/s。由洪水调查知道,自1835年到1957年间,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洪峰流量为 9700 m3/s ,并且可以肯定,调查期内没有漏掉 6000 m3/s 以上的洪水,试计算各次洪水的经验频率,并说明理由。 2.某水文站根据实测洪水和历史调查洪水资料,已经绘制出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现从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三点(2080,5%)、(760,50%)、(296,95%),试按三点法计算这一洪水系列的统计参数。 3.已知设计标准P=1%洪水过程的洪峰、1天、3天洪量和典型洪水的相应特征值及其过程线(见表1和表2),试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P=1%的设计洪水过程线(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不需修匀)。 表1 设计洪水和典型洪水峰、量特征值 表2 典型洪水过程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模板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 设计

水文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题目:陂下水库设计洪水 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与港口工程专业: 班级: 学号: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1.1 工程概况 (1) 1.2 设计资料 (1) 第2章设计要点 (3) 2.1 设计标准 (3) 2.2 确定流域参数 (3) 2.3 设计暴雨 (3) 2.4 损失参数 (11) 2.5 汇流参数 (11) 2.6 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11) 2.7 设计洪水过程线 (13) 第3章设计成果 (18) 第4章成果合理性分析 (19) 附录 (20)

第1章基本资料 1.1 工程概况 1.1.1 水库概况 陂下水库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与江西省毗邻。坝址位于汀江支流濯田河的小支流陂下河上。濯田河水力资源丰富,经流域规划,提出水力发电四级开发方案,陂下水库为一级龙头水库。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总库容初估约为5000~6000万m3,属中型水库,装机容量5000kW左右,属小型电站。水工建筑物为三级建筑物,大坝为砌石坝。 1.1.2 流域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 km2,流域为山丘区,平均高度500 m,主河长30.4 km,主河道平均比降7.32 ‰。流域内植被良好,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1 mm,主要集中在四~九月,其中四~六月份以锋面雨为主,七~九月份以台风雨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971 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632.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80 mm。 1.2设计资料 1.2.1 资料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内也无实测雨量资料。坝

设计洪水计算书

设计洪水推求 (一)工程概况 甘溪又称古城溪,发源于浙江省江山市大桥镇青源尾。甘溪自源头开始以东西向流入玉山县境内,经白云镇鹁鸪嘴、大园地、平阳村、岩瑞镇水门村后,在岩瑞镇山头淤北和金沙溪汇合。甘溪流域面积206Km 2,主河道长44.2Km ,河道加权平均坡降0.824‰(其中玉山境内流域面积102.6Km 2,河长24Km )。甘溪河道弯曲,河床较浅,中下游两岸地形开阔,耕地集中,属平原丘陵地带,是主要产粮区之一。 1,工程地点流域特征值,主河道比降0.000824. 已知流域总面积206Km 2,加权平均坡降0.824‰,计算河段下游断面集雨面积145.3 Km 2,加权平均坡降1.32‰,主河道长44.2 Km 。 2,设计暴雨查算 (1) 求十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查《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下同)附图2—4,得流域中心最大24小时点暴雨量H 24=115mm ;查附图2—5,得Cv 24=0.45。由设计频率P=10%和Cs=3.5Cv 查附表5—2,得Kp 24=1.60。 则十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H 24(10%)=115?1.60=184.0mm 。 (2) 求十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 根据计算段流域面积F=145.3 Km 2和暴雨历时t=24小时,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24α=0.983 则十年一遇面暴雨量为 24%)10(24%)10(24α?=H H =184?0.983=180.9mm 。 (3)求设计暴雨24小时的时程分配 ○1 设计24小时暴雨雨型 以控制时程t ?=3小时为例,查附表2—1,得雨型分配表,如下表1:

第8章答案_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八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洪水 2. 流域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流域面雨量之间的关系,设计面雨量 3.同频率 4.同频率法 5.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暴雨量级、重现期等分析判断 6.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7.邻站直接借用法,邻近各站平均值插补法,等值线图插补法,暴雨移植法,暴雨与洪水峰或量相关法 8.算术平均法 9.泰森多边形法 10.流域上雨量站分布均匀,即各雨量站面积权重相同 11.适线 12.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暴雨动点动面关系 13.实测大暴雨 14.水汽因子,动力因子 15.大,小 16.设计的前期影响雨量P a,p,降雨径流关系 17. W m折算法,扩展暴雨系列法,同频率法 18.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流域一定历时的理论最大降水量 19.可能最大暴雨产生的洪水 20.垂直地平面的空气柱中的全部水汽凝结后 21.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地区露点的理论最大值 22.饱和湿度 23.水汽条件,动力条件 24.水汽压,饱和差,比湿,露点 25.大,低

26.假湿绝热过程 27. 0.2/h 28. P W W P m m = ,P W W P m m m ηη= 29.历史最大露点加成法,露点频率计算法,露点移植法 30. 24℃ 31.(1)通过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或水文手册)查算统计历时的设计暴雨量,(2)通过暴雨公式将统计历时的设计雨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㈡选择题 1.[c] 2.[c] 3.[a] 4.[b] 5. [a] 6. [d] 7. [d] 8. [c] 9. [b] 10.[d] 11.[c] 12.[a] 13.[b] 14.[b] 15.[b] 16.[d] 17.[b] 18.[d] 19.[d] 20.[c] 21.[d] 22.[b] 23.[a] 24.[b] 25.[b] 26.[c] 27.[a] 28.[c] 29. [b] ㈢判断题 1.[T ] 2.[F] 3.[F] 4.[F ] 5. [T ] 6. [F ] 7. [T] 8. [T] 9. [T] 10.[T] 11.[T] 12.[T] 13.[T] 14.[T] 15.[F] 16.[T] 17.[T] 18.[F ] 19.[T ] 20.[F] 21.[T] 22.[F] 23.[T] 24.[F ] 25.[T ] 26.[T] 27.[T] 28.[T] 29.[F] 30.[F ] (四)问答题 1、答: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最直接,精度也较高。但在以下几种情况,则必须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即:①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②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 ③要求多种方法,互相印证,合理选定;④PMP 和小流域设计洪水常用暴雨资料推求。 2、答: 洪水与暴雨同频率,即某一频率的暴雨,就产生某一频率的洪水。如百年一遇的暴雨,就产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3、答: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①暴雨选样;②推求设计暴雨;③推求设计净雨;④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4、答:判断大暴雨资料是否属于特大值,一般可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 的大小、暴雨量级在地区上是否很突出,以及论证暴雨的重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5、答:特大值处理的关键是确定重现期。由于历史暴雨无法直接考证,特大暴雨的重现期只能通

陂下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水文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___________ 工程水文学 _____________ 题目:陂下水库设计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与港口工程 专业: __________ 水利水电工程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2012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讫日期:2014.06.23 ~2014.06.27 指导教师:______ 职称:高工 二O 一四年六月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资料 (1) 第2章设计要点 (3) 2.1设计标准 (3) 2.2确定流域参数 (3) 2.3设计暴雨 (3) 2.4损失参数 (11) 2.5汇流参数 (11) 2.6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11) 2.7设计洪水过程线 (13) 第3章设计成果 (18) 第4章成果合理性分析 (19) 附录20

第1章基本资料 1.1工程概况 1.1.1水库概况 陂下水库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与江西省毗邻。坝址位于汀江支流濯田河的小支流陂下河上。濯田河水力资源丰富,经流域规划,提出水力发电四级开发方案,陂下水库为一级龙头水库。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总库容初估约为 5000~6000万m3,属中型水库,装机容量5000kW左右,属小型电站。水工建筑物为三级建筑物,大坝为砌石坝。 1.1.2流域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 km2,流域为山丘区,平均高度500 m,主河长30. 4 km,主河道平均比降7. 82 %。。流域内植被良好,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 5 mm,主要集中在四~九月,其中四~六月份以锋面雨为主,七~九月份以台风雨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981 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636. 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90 mm。 1.2设计资料 1.2.1资料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内也无实测雨量资料。坝址下游约 1 km处有四都雨量站,具有1956~1975年实测降雨系列。陂下河1973年5月31 日发生过一场特大暴雨,四都站实测最大一日雨量332. 5 mm,经调查,重现 期约为80~100年。流域附近有观音桥、官庄、上杭、桃溪、杨家坊水文站及长 汀、新桥、铁长、庵杰、四都、濯田等雨量站。资料情况见表 1 O 其它资料: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手册,福建省水文手册、龙岩地区简易水文手册、龙岩地区水文图集。 1.2.2设计资料 1 .各水文站站有关资料年限统计表,见表 1 O 2.暴雨资料长汀、四都、濯田站实测短历时暴雨资料,见表2o 3.福建省暴雨点~面折算关系,见表3o 4.福建省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见表4。 5.福建省次暴雨强度i次和损失参数卩关系,见表5。 6.降雨历时等于24小时的径流系数a值表,见表6o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完整版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 学课程设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水文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题目:陂下水库设计洪水 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与港口工程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 2012级 学号: 学生姓名: 起讫日期: 201 ~201 指导教师:职称:高工 二O一四年六月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工程概况 (1) 设计资料 (1) 第2章设计要点 (3) 设计标准 (3) 确定流域参数 (3) 设计暴雨 (3) 损失参数 (11) 汇流参数 (11) 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11) 设计洪水过程线 (13) 第3章设计成果 (18) 第4章成果合理性分析 (19) 附录 (20)

第1章基本资料 工程概况 水库概况 陂下水库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与江西省毗邻。坝址位于汀江支流濯田河的小支流陂下河上。濯田河水力资源丰富,经流域规划,提出水力发电四级开发方案,陂下水库为一级龙头水库。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总库容初估约为5000~6000万m3,属中型水库,装机容量5000kW左右,属小型电站。水工建筑物为三级建筑物,大坝为砌石坝。 流域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 km2,流域为山丘区,平均高度500 m,主河长30.4 km,主河道平均比降7.82 ‰。流域内植被良好,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5 mm,主要集中在四~九月, 其中四~六月份以锋面雨为主,七~九月份以台风雨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981 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636.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90 mm。 设计资料 资料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内也无实测雨量资料。坝址下游约1 km 处有四都雨量站,具有1956~1975年实测降雨系列。陂下河1973年5月31日发生过一场特大暴雨,四都站实测最大一日雨量332.5 mm ,经调查,重现期约为80~100年。流域附近有观音桥、官庄、上杭、桃溪、杨家坊水文站及长汀、新桥、铁长、庵杰、四都、濯田等雨量站。资料情况见表1。 其它资料: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手册,福建省水文手册、龙岩地区简易水文手册、龙岩地区水文图集。 设计资料 1.各水文站站有关资料年限统计表,见表1。 2. 暴雨资料长汀、四都、濯田站实测短历时暴雨资料,见表2。 3.福建省暴雨点~面折算关系,见表3。 4. 福建省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见表4。 5. 福建省次暴雨强度 i和损失参数μ关系,见表5。 次 6. 降雨历时等于24小时的径流系数α值表,见表6。 7. 福建省汇流参数m 经验公式,见表7。

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洪水计算指导意见的通知附件1

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洪水计算 指导意见 设计洪水成果是影响治理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尤为重要。由于我省众多的中小河流缺乏实测洪水流量系列资料,其设计洪水多采用由暴雨资料间接推求的办法,因该办法中的降雨产流关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根据当时的情况拟定的,经过近40年的 水利及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垫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产流汇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采用原产流关系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明显偏大。为了较为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 44-2006;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 3.《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设计洪水计算办法》。 4.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标准: 1)《防洪标准》GB 50201-94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44-2000 3)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一般防洪设计标准为20年 一遇;排涝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涵洞的排水标准10年一

年一遇;鲁北地区设计50遇;比较重要的河段防洪标准为 标准为典型年法,采用“61年雨型”防洪,“64年雨型”排涝。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流域面积200~3000km的中小河流。2三、基本资 料的搜集和整理 1. 应详细说明治理河流所处地理位置、所属水系,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流域形状、支流分布、河网密度;流域内地形、地貌、植被及水土保持等自然地理概况;该河流所处市(县、区)境内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治理河段以上流域面积(其中山丘区、平原区面积各占比重)、河道长度,并注明桩号。 2. 应说明流域内水文气象概况,包括××年~××年多年平均降水量,汛期降水量,降雨量的年内、年际分布特点;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分布特点;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多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风向等有关水文、气象概述。 3. 应说明流域内暴雨洪水特性及水旱灾害情况,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大暴雨洪水情况,包括雨情、水情、灾情,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堤防溃决、分洪、滞洪等基本情况。 4. 应说明流域内水利工程情况,包括流域内水库工程的规模,建设年代、水库总库容、兴利库容、灌溉面积、城市供水等基本情况;现有河道拦河闸(坝)等蓄水工程概况,可列

用水文统计方法对设计洪水的浅析

青海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用水文统计方法对设计洪水进行浅析学号:1455305014 姓名: 年级:2014级 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交通班 完成日期:2016年12 月10日

水文统计方法对设计洪水的浅析 【摘要】:洪水事件是威胁人类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当短期暴雨或降水汇集,会形成洪水。为防止和减少洪灾对人类的危害,需要对洪水进行设计和预测,第一时间掌握洪水情况从而为防洪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标准的频率分析一般假定实测水文序列满足一致性要求。在水文统计方法里,可以利用经验频率、频率和概率,累积频率等。 【关键词】洪水设计防洪水文统计方法经验频率 前言 1.洪水及设计洪水概念和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 2.运用水文统计方法对洪水进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讨论 1.1流域内的暴雨或大面积的降雨产生的大量地面水流,在短期内汇入河槽,使河中流量骤增,水位猛涨,河槽内水流呈波状下泄,这种径流称之为洪水。我国北方河流在冬季迅速融化,或冰凌阻塞河槽形成冰坝而溃决,也能产生洪水。 洪水的大小及其发生时间是随机的,所以,防洪也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期望在不超过某特定洪水条件下的安全,而不能保证任何极值洪水条件下的安全。防洪限度一般相对于洪水发生的频率或重现期而言,即防御指定频率的洪水,称为防洪标准。由于洪水的概率意义,工程的防洪设计准确地讲是在降低洪水损失的风险。 不同频率的洪水大小不同。防洪措施要与防洪标准相适应,因此,无论是工程措施还是非工程措施,其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推求指定频率的洪水。

1.2设计洪水的推求 由于设计洪水必须具有频率的意义.推求设计洪水就是估计指定频率的洪水值,所以数理统计、频率分析法是推求设计洪水的重要方法。根据水文信息资料的不同, 1.3设计洪水的推求途径可归纳如下。 (1)由流量资料推求 当工程所在河段附近有K期水文站,具有较K时期(一般要求30年以上)的洪水流量观测资料,并有历史洪水调查和考证资料时,可对洪水资料进行统计、频率分析,求得符合一定标准的洪水特征值。这是最主要的设计洪水推求方法。对于桥涵、路基、堤防及调节性能小的水库等,设计洪水一般可只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2)由暴雨资料推求 工程所在流域及邻近地区有较K期的实测暴雨资料(30年以上),并有实测大暴雨,以及对应暴雨的洪水观测资料,可进行产汇流分析计算,用频率分析法计算设计暴雨,再由产、汇流模型转化为同频率的设计洪水。这是一种洪水成因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于雨量测站多,测量方便,暴雨资料往往比洪水流量资料系列K,而且具有较好的地区一致性。 (3)由地区综合分析法推求 如果工程所在流域暴雨及洪水资料十分短缺,可利用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或调查资料进行地区综合分析,得山经验公式,或制成地区图表及手册,供无资料流域查算设计暴雨,再转换成设计洪水。水文特性具有地区性差异,这一点必须给予重视,所以,地区综合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小流域地区设计洪水的推求。 (4)可能最大暴雨及可能最大洪水法 如果工程所在流域及邻近地区缺乏暴雨、洪水资料,但有水文气象观测资料时,可用水文气象法计算可能最大暴雨,再推求可能最大洪水。这种途径得到的可能最大洪水通常作为重要工程的校核洪水。 设计洪水推求途径的选择没有定量标准,取决于哪类资料更丰富,哪个系列更好。

暴雨洪水计算分析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表3.1.2灌溉设计保证率 表3.3.3灌排建筑物、灌溉渠道设计防洪标准 3.3.3灌区内必须修建的排洪沟(撇洪沟),其防洪标准可根据排洪流量的大小,按5~10a 确定。 附录C 排涝模数计算 C.0.1经验公式法。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 Q=KR m A n (C.0.1) 式中:q ——设计排涝模数(m 3/s ·km 2) R ——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 K ——综合系数(反应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 m ——峰量指数(反应洪峰与洪量关系) N ——递减指数(反应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 K 、m 、n 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实地测验确定。(规范条文说明中有参考取值范围) C.0.2平均排除法 1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12.0.(4.86-= C T R q d 式中 q d ——旱地设计排涝模数(m 3/s ·km 2) R ——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 T ——排涝历时(d )。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大于50km 2。 参考湖北取值,K=0.017,m=1,n=-0.238,d=3 2.平原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 22.0.(4.86'1----= C T F ET h P q w 式中q w ——水田设计排涝模数(m 3/s ·km 2) P ——历时为T 的设计暴雨量(mm ) h 1——水田滞蓄水深(mm ) ET`——历时为T 的水田蒸发量(mm ),一般可取3~5mm/d 。 F ——历时为T 的水田渗漏量(mm ),一般可取2~8mm/d 。 说明:一般集水面积多小于10km 2。 h 1=h m -h 0计算。h m 、h 0分别表示水稻耐淹水深和适宜水深。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培训教材 第四章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第二节:(五)渠道设计流量简化算法 1.续灌渠道流量推算 (1)水稻区可按下式计算 η αt Ae 3600667.0Q = 式中:α——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占控制灌溉面积的比例)。 A ——该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 e ——典型年主要作物用水高峰期的日耗水量(mm ),根据调查确定,一般粘壤土地区水稻最大日耗水量8~11mm ,最大13mm 。 t ——每天灌水时间(小说),一般自流灌区24小时,提水灌区20~22小时。 η——渠系水利用系数。 (2)旱作区可按下式计算 η αTt mA 3600Q =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

一、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 选取典型洪水的原则,是本着对水库防洪不得,选取峰高量大,主峰段洪量集中的洪水。本着上述原则,分析了黄前水库1964、1984、1994、2000年典型入库洪水过程及各时段洪量。各场洪水的峰、量情况见表3-7,过程线见附图6至附图9。 从表3-7可看出,1964年9月12日和1994年6月29日洪水,峰高量大,主洪段前洪 量较大,比较适合作为典型洪水。但从洪水最大24小时洪量中峰前段洪量所占比重情况看,1964年洪水为29%,而1994年洪水为34.1%,后者对水库的设计偏于安全。因此,1994年 二、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采用同频率放大法将典型洪水进行放大,推求得各项频率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放大系数计算公式: 典 设m m Qm Q Q K = 典 设333Q Q K = 典 典设设363636--W W W W K = - 典 典设设66246624624--W W W W K ---= 典 典 设 设247224722472--W W W W K =- 式中:设m Q 、设3W 、设m W 、设24W 、设72W —为设计洪峰流量及3小时、6小时、24

小时、72小进洪量。 典m Q 、典3W 、典6W 、典24W 、典72W —为典型洪峰流量及3小时、6小时、24小时、72 小进洪量。 典m K 、典3K 、典6K 、典24K 、典72K —为洪峰流量及各控制时段洪量的放大系数。 黄前水库三各方案的各种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见表3-9~表3-11。 三、洪水调节计算 第一节 基本方法和洪水调节原则 一、基本方法 采用水量平衡方程及水库蓄泄关系逐时段求下泄流量及蓄水变化过程。其公式为: 122 1212 2V V t q q t Q Q -=?+-?+ q=f(v) 式中:Q 1、Q 2—时段初、时段末的入库流量,m 3/s q 1、q 2—进段初、进段末的出库流量,m3/s v 1、v 2—时段初、时段末的水库流量,104m3 Δt —时段长(取Δt=1小时) q=f(v)为水库蓄水量与泄量之间的关系。本次调 洪计算的q=f(v)关系采用黄前水库“三查三定”汇编资料(1982年12月,泰安市水利局编)。黄前水库水位~库容、泄量关系见表6-1。 二、洪水调节基本原则 黄前水库是泰安市的重点中型水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水库大坝距泰安市区和京沪铁路16km ,距辛泰铁路和莱泰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10km ,保护下游农田50万亩和30万人口,防洪任务重大。根据水库历年防洪安全检查记录及实测河道断面,核算现有河道的

水库设计洪水工程水文学课程设计

水文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题目:陂下水库设计洪水 学院:土木工程系:水利水电与港口工程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 2012级 学号: 学生姓名: 起讫日期: 201 ~201 指导教师:职称:高工 二O一四年六月

目录 第1章基本资料 (1) 1.1工程概况 (1) 1.2 设计资料……………………………………………………………… 1 第2章设计要点 (3) 2.1设计标准 (3) 2.2确定流域参数 (3) 2.3设计暴雨 (3) 2.4损失参数 (11) 2.5汇流参数 (11)

2.6设计洪峰流量推求 (11) 2.7设计洪水过程线 (13) 第3章设计成果 (18) 第4章成果合理性分析 (19) 附录 (20)

第1章基本资料 1.1 工程概况 1.1.1 水库概况 陂下水库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四都乡,与江西省毗邻。坝址位于汀江支流濯田河的小支流陂下河上。濯田河水力资源丰富,经流域规划,提出水力发电四级开发方案,陂下水库为一级龙头水库。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总库容初估约为5000~6000万m3,属中型水库,装机容量5000kW左右,属小型电站。水工建筑物为三级建筑物,大坝为砌石坝。 1.1.2 流域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 km2,流域为山丘区,平均高度500 m,主河长30.4 km,主河道平均比降7.82 ‰。流域内植被良好,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流域内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5 mm,主要集中在四~九月,其中四~六月份以锋面雨为主,七~九月份以台风雨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981 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636.5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90 mm。 1.2设计资料 1.2.1 资料概况 陂下水库坝址处无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内也无实测雨量资料。坝址下游约1 km 处有四都雨量站,具有1956~1975年实测降雨系列。陂下河1973年5月31日发生过一场特大暴雨,四都站实测最大一日雨量332.5 mm ,经调查,重现期约为80~100年。流域附近有观音桥、官庄、上杭、桃溪、

(完整版)习题设计洪水计算

一、任务: 求绵竹市官宋硼埝取水枢纽工程的百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 二、说明计算 洪峰流量频率计算需要考虑特大洪水,超过三倍均值的作为特大洪水。 三、相关资料 1 流域概况 绵竹市官宋硼埝取水枢纽工程位于沱江上游绵远河山区与成都平原交界的汉旺镇,上距汉旺水文站0.5公里,下距汉旺镇仅1公里。 绵远河发源于绵竹市与阿坝州茂县交界的九顶山南麓大盐井沟,绵远河是沱江干流主源,河道全长117公里,流域面积1212平方公里。在汉旺镇以上为山区,山区河道长44.4公里,集水面积40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3%,河流主干平均坡降63.1‰,山区河段山高谷深,河床狭窄,水流湍急,森林茂密。汉旺以下为平原,河道长72.6公里。集水面积812平方公里,平均坡降3.6‰。官宋硼埝取水枢纽工程控制集水面积403平方公里,开发河段(上游800米,下游200米)1公里范围河道平均坡降8‰~10‰,上游700米河段基本顺直,河床宽80~100米,下游逐渐开阔,河床宽约500米。 绵远河流域形状狭长,水系发育呈不对称树枝状分布,地理位置为东经103°56’~104°27’、北纬30°55’~31°42’之间。源头分水岭海拔高程达4000米,域内最高峰火焰山海拔高程为4285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流向大致由西北向东南流,主干西河经大火地在松光岭处接纳东河后称清水河,在伐木厂与黄水河汇流后始称绵远河。以下有湔沟及天池沟从右岸汇入,流经汉旺场进入成都平原,经黄许镇、德阳市、八角井镇,在广汉市三水乡与石亭江汇合后称北河,再流经金堂县赵镇与毗河汇合后称沱江。 绵远河流域在汉旺以上的山区,属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有板厂沟冲断裂、清

《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洪水计算指导意见》的通知附件1

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设计洪水计算指导意见 设计洪水成果是影响治理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尤为重要。由于我省众多的中小河流缺乏实测洪水流量系列资料,其设计洪水多采用由暴雨资料间接推求的办法,因该办法中的降雨产流关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根据当时的情况拟定的,经过近40年的水利及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垫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产流汇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采用原产流关系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明显偏大。为了较为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 44-2006;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6-98 3.《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设计洪水计算办法》。 4.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标准: 1)《防洪标准》 GB 50201-94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44-2000 3)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一般防洪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涵洞的排水标准10年一

遇;比较重要的河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鲁北地区设计标准为典型年法,采用“61年雨型”防洪,“64年雨型”排涝。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 三、基本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 应详细说明治理河流所处地理位臵、所属水系,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流域形状、支流分布、河网密度;流域内地形、地貌、植被及水土保持等自然地理概况;该河流所处市(县、区)境内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治理河段以上流域面积(其中山丘区、平原区面积各占比重)、河道长度,并注明桩号。 2. 应说明流域内水文气象概况,包括××年~××年多年平均降水量,汛期降水量,降雨量的年内、年际分布特点;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分布特点;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多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风向等有关水文、气象概述。 3. 应说明流域内暴雨洪水特性及水旱灾害情况,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大暴雨洪水情况,包括雨情、水情、灾情,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堤防溃决、分洪、滞洪等基本情况。 4. 应说明流域内水利工程情况,包括流域内水库工程的规模,建设年代、水库总库容、兴利库容、灌溉面积、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