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动密封
流体密封技术——原理及应用

5、影响密封功能的因素:
被密封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能与密封自身的性质和部件的运动细节同样重要,见上图:
副密封:为补偿主密封位移(微粒的运动热膨胀效应等)弹性体与壳体沟槽之间的滑动表面称
副密封的滑动面。
闭合力:加在密封界面上的总压力,一般等于预压力+流
体压力+运动及摩擦合力(运动合力有可能为负值)
预载荷:动态密封间隙保持受控状态,密封必须紧密追随
对磨面,预载荷对确保与流体压力无关的主密封面上的密封是
必要的,是建立流体压力自紧密封的前提条件。
通常密封面总比压(闭合力/密封界面面积)不应小于被封的流体压力。副密封可能需要一个
单独预载荷。
压力载荷:为了允许预载荷保持合理的低值,从结构上用流体压力补充预载荷,并始终保持
比压(密封界面)高于密封液压力,这一自动密封原理尤其在高的流体压力下。
聚乙烯醇
85
氯丁橡胶
-40-50
聚丙烯
>100
硅橡胶
-109
(4)压缩永久变形(断裂延伸率)
在负载作用下橡胶不仅是弹性体,也会出现永久变形,使 O 型圈在沟槽中的预压力降低,甚
至瞬间缺失(粘弹性和跟随性)造成漏油。
DVR=(h0-h2)/(h0-h1)*100% h0:压缩前原始直径 h1:压缩状态下的小径 h2:释放后的小径 即不可恢复直径减小值与压缩量值的比值(不可恢复量与压缩量的比值百分数)
斯来圈
11
三种液压元件油口连接方式 ①法兰油口
流体密封技术
12
②平面螺纹孔接口
流体密封技术
13
③锥口螺纹孔接口
流体密封技术
14
平面 O 型圈管孔与接头连接形式
流体密封技术
15
流体动压机械密封的密封原理及结构分类

流体动压机械密封的密封原理及结构分类今天小编主要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密封原理及结构分类,东晟密封件告诉您按密封原理非接触机械密封可以分为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以及流体动静压结合型机械密封。
以下简单的来介绍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件的密封原理及结构分类。
流体动压式机械密封工作原理是当密封轴旋转时,润滑液体在密封端面产生液体楔动压作用挤入端面之间,建立一层端面液体膜,对密封端面提供充分润滑和冷却。
开槽可在动环上,也可开在静环上,但最好开在二环中较耐磨的环上。
为了避免杂质在槽内积存和进入密封缝隙中去,如果泄漏液从内径流向外径,必须把槽开在静环上;相反,则应该开在动环上。
可以参考一下图1所示就是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的几种典型结构图了。
非接触式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典型结构图图1中的所示的a结构是带偏心结构的密封环是将动环或静环中某一个环的端面的中心线做成与轴线偏移一定距离e,使环在旋转时不断带入润滑液至滑动面间起润滑作用。
最大缺点就是尺寸比较大了,作用在密封环上的载荷不对称。
B结构是带椭圆形密封环的密封是将动环或静环中某一个环的端面制成了椭圆形,由于润滑楔和切向流的作用,能在密封端面之间形成一个流体动力液膜。
液体的循环和冷却能十分有效地维持润滑楔的存在和稳定性。
C结构是带有径向槽结构环的径向槽形状有呈45度斜面的矩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密封端面之间的流体膜压力由流体本身产生。
径向槽结构在端面之间形成润滑和压力楔,能有效地减少摩擦面的接触压力、摩擦因数和摩擦副的温度,因而可以提高密封使用压力、速度极限冷却效应。
缺点就是液体循环不足,而槽边缘区冷却不佳;滞留在槽内的污物颗粒容易进入密封端面的间隙中去。
D结构和E结构是带有循环槽结构的密封环密封端面的弧形循环槽的,由于它能抽吸液体,也因而密封环外缘得到良好的冷却;它还具有排除杂质能力并且与转向无关,工作性能可靠。
流体动力应该是在密封环本身形成的。
流体动压径向密封及其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

・ 陈家庆 ,副教授 , 于 17 年 ,19 年 、19 生 9o 94 97年先后获石油大学 ( 京) 磺士和博士学位 ,现从 事表面接触力学 、现代机械设计 北 . 。 拍
( 藕 日期 :2 1 8—1 ;肇 改稿 收 到 日期 :2 O 收 ∞ -0 1 O l一1 o-0 ) 8
维普资讯
专 门从 事这 种密 封技术 的推广应 用 工作 。 18 96年 ,M. . a i SK l 在美 国专 利 U 4 13 9中 s S60 6 首次提 出 图 1所示 的新 型流体 动 压密封结 构 。流体 动压密 封 圈 的断面近似 矩形 ,可 安装在 与普 通环形
维普资讯
石
油
机
械
20 0 2年
第3 0卷
第 3期
CHI ET NA P RoL UM E MACHI RY NE
. 专题 综 谜 . 一 .
流 体 动压 径 向密 封 及 其 在 石 油 机械 中的应 用
陈 家庆 ’ 徐 林 林
许 宏 奇
流体动压 密封机 理及其发展
1 .流体 动 压密封 机理
将 流体 动压 润滑技 术与 普通环 形 密封圈相 结合 的研究 最早 当推 德 国学 者 A ae,他 于 16 .Lyr 9 6年 建 议对 大直 径转 轴采用 两个 具有 相 同波 形端 面 的支 承环 夹 住 O 形 圈 ,使 之 变 形 后 得 周 期 性 波 形 。 17 92年 .美 国人 M. . a l G A Fzks 过 实 S Kl 和 . . aea 通 s 现 研究 发 现 ,当 O形 圈 端 面 相 对旋 转 轴 线 不垂 直
程 。在 5种 典 型 石 油 矿 场 机 械 中 的 应 用 情 况 表 明 ,流 体 动 压 径 向 密 封 的 最 高 密 封 压 力 迭
流体机械的密封知识概述

流体机械的密封知识概述简介流体机械是指能够将流体能量转换为机械能和动力的机器设备。
在流体机械的设计和运行中,密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密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流体机械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本文将从流体机械的密封原理、常见的密封形式以及密封材料等方面进行概述。
密封原理在流体机械中,密封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流体泄漏或外界杂质进入机械内部,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不同类型的流体机械采用不同的密封原理,常见的密封原理包括:静密封静密封是通过材料本身的弹性变形或与配对零件相互压紧来实现的。
静密封一般适用于低速、低压、无轴向力和无轴向位移的密封要求,如法兰密封、垫片密封等。
动密封动密封是通过与旋转或摆动的轴配合的密封结构实现的。
动密封适用于高速、高压、有轴向力和有轴向位移的密封要求。
常见的动密封形式包括机械密封、活塞环密封等。
静动结合密封静动结合密封是静密封和动密封的结合形式。
它既具备了静密封的简单性和可靠性,又有动密封的密封性能。
常见的静动结合密封形式包括O型圈密封、活塞杆密封等。
常见的密封形式在流体机械中,常见的密封形式包括:法兰密封法兰密封是通过将两个法兰连接并用密封垫片或密封圈进行密封的形式。
法兰密封广泛应用于管道系统和容器设备中,具有密封可靠、安装方便等优点。
机械密封机械密封是通过两个相对旋转的密封面之间的摩擦来实现的。
机械密封主要由一个旋转部分和一个静止部分组成。
机械密封适用于高速、高压、有轴向力和有轴向位移的密封要求。
活塞环密封活塞环密封是通过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来实现密封的形式。
活塞环密封适用于活塞式压缩机、内燃机等设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用性。
O型圈密封O型圈密封是通过O型圈与配对零件之间的间隙来实现密封的形式。
O型圈密封通常用于静动结合的密封要求,具有密封可靠、安装方便等特点。
密封材料密封材料的选择对于流体机械的密封性能至关重要。
常见的密封材料包括:橡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密封件的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压缩性能,适用于一般的密封要求。
机械密封(流体动密封)设计师必读的书籍与文献

机械密封(流体动密封)设计师必读的书籍与文献无论你是一位经验老到的资深密封设计工程师,还是入行不久的初级密封设计人员。
牢牢扎实机械密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我曾经去过包括伯格曼在内的许多密封设计生产厂家,通过与这些厂家密封设计人员的交流,我发现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设计人员对机械密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十分有限。
比如,在很多密封厂家设计部门,能够准确计算密封平衡比和端面比压等参数的设计师只有部门主管一人,其余的设计人员则对这些问题的概念相当模糊。
经验的积累在密封设计中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你是很成为一位出色的密封设计工程师甚至于资深专家的。
后来的新手要想追赶和超越前者,机械密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加速器。
凭借STUDIO ANTISSA多年密封研究与设计的经验,我们推荐以下的书籍和文献,如果你是密封的资深设计高手,可以用来慢慢品鉴它们的味道;如果你是初出茅庐的设计人员,这些是你的重要的起点和积奠。
我们推荐的书籍和文献由问题引出:问题1 什么是机械密封?机械密封的分类方法和基本原理是什么?机械密封属于流体动密封的一种,如果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问题,便不至于视线狭隘,见树木不见森林。
王玉明院士《流体密封技术》一文,全面的概括了流体动密封的分类和流体动密封的发展演变历程,文中给出的流体动密封分类树形图严谨清晰。
机械密封的分类方法和基本原理有许多书籍都会讲到,但是个人认为,对这一问题的阐述最为条理清晰、思维严谨的是顾永泉先生的《机械密封实用技术》,该书2章1节全面讲述了机械密封的基本结构、作用原理和特点。
这是从事密封行业人员的必修课。
问题2 机械密封的主要参数,如弹簧比压、端面比压、膜压系数是怎样得来的?顾永泉先生把机械密封的主要参数归为几何参数、力学参数和性能参数三种。
弹簧比压、端面比压、膜压系数只是密封力学参数的一部分。
机械密封的主要参数应从几何、力学和性能三个方面综合掌握,否则也是容易一叶障目的。
流体动密封

H
• 1.平面填料
(二)、活塞杆填料密封
• 图2—23所示为三、六瓣平面填料,在密封盒内装有两种 密封环,靠高压侧是三瓣闭锁环,有径向直切口;低压 侧是六瓣密封圈,由三个鞍形瓣和三月形瓣组成,两个 环的径向切口应互相错开,由定位销来保证。环的外部 都用镯形弹簧把环箍紧在活塞杆上。 • 切口与弹簧的作用是产生密封的预紧力,环磨损后,能 自动紧缩而不致使圆柱间隙增大。
H 接触式动密封。
流体动密封主要形式
① 软填料密封。 ② 成型填料密封。 ③ 油封、防尘密封。 ④ 接触式机械密封。 非接触式动密封。 ①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气膜、液膜密封)。 ② 迷宫密封。 ③ 浮环密封。 ④ 间隙密封。 ⑤ 螺旋密封。 ⑥ 离心密封。 ⑦ 磁流体密封。 封闭式密封。 组合式密封。
H
• 2.锥面填料
(二)、活塞杆填料密封
• 主要用于压差超过l0~100MPa的高压压缩机活塞杆密封。 • 自紧式密封:既有径向自紧作用,又有轴向自紧作用。 • 当气体压力p从右边轴向作用在压紧环的端面时,通过锥面 分解成一径向分压力ptanα,此力使密封环抱紧在活塞杆 上。α角越大,径向力也越大,故此密封也是靠气体压力 实现自紧密封。
H
填料的组合安装
H
一些新型填料函结构
H
2.1 软填料的分类、结构和材料
• 按功能:阀门用填料、离心泵用填料、往复压缩机 用填料。
分类与结构:
• 按材料:橡胶、天然纤维填料、合成纤维填料和金 属填料等。
• 按加工方法:绞合填料、编结填料、叠层填料和模 压填料。(图4-2) • 其中的编结填料按编织方式又分为:夹心套层式编 结填料、发辫式编结填料、穿心式编结填料。(图 4-3)
解析流体动压径向密封及其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

解析流体动压径向密封及其在石油机械中的应用摘要:流体动压径向密封技术是基于流体动压效应衍生和发展起来的机械原理,对常规的径向密封圈有较好的替代作用,能够解决常规机件中存在的隐患及弊端,特别是对于空间有限、磨损严重和作业量大等工作场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操作性。
本文重点结合流体动压径向密封技术在石油机械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力求为石油机械的发展做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流体动压径向密封技术石油机械随着我国新能源战略的提出,我国的石油开采企业开始进入精细化发展轨道,石油产品由产业密集型向技术多样型转变,石油机械的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经过严格测试,设备整体搭配基本趋于合理,但因其具有高压、高温、高速等特点,对传统设备当中的环形密封橡胶圈质量要求较高。
传统的径向密封圈如果长时间处于高速摩擦状态,会引发高热磨损,产生物理化学吸附膜,导致失去应有效果。
因此,急需对径向密封圈进行改进,由此产生了流体动压密封技术。
1 流体动压径向密封技术及其作用流体动压径向密封技术最早发现于1965年,人们围绕唇形密封进行的,工作性能较好,可以提高密封时间和效果,得到了迅速推广。
德国学者A﹒Layer于1966年开始研究,将这种技术与普通的环形密封圈结合在一起,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M.S.在1986年申请了专利Us4610369,标志着流体动压径向技术正式商业化。
这种密封技术主要就是利用流体动压原理,在动密封面间制造一种动压油膜,用以避免机械运动表面直接接触而产生过速摩擦的问题,能够有效降低机件损耗和运行过热。
通过实践来看,能够实现80%的理论效果,基于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可以合数据转化成精密的机件,使用性能和性价比较高。
它指出密封件间的运动速度越快形成了油膜就越厚,所以,流体动压径向密封技术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Kalsi提出的新型流体动压密封技术,通过实物来看,密封圈接近于矩形,用以安装在密封沟槽内,在静止时,与传统密封圈性能相同,运动时才会体现出不同的特性:一是润滑作用。
动密封

动密封机器(或设备)中相对运动件之间的密封。
动密封分为往复式动密封和旋转式动密封两类。
往复式动密封有成型填料密封、填料函密封和胀圈密封。
旋转式动密封有:运动件与静止件直接接触的接触式动密封;两者不直接接触的非接触式动密封;利用添加在密封间隙内流体的特殊性质达到密封的半流体动密封。
半流体动密封有磁流体密封。
有的机器和设备必须绝对密封,有的允许少量泄漏,所以应根据工作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和相对速度等操作条件以及对密封性能的要求等选用或设计密封的结构型式。
简介动密封(dynamic seal),主要是指阀杆密封。
不让阀内介质随阀杆运动而泄漏,是阀门动密封的中心课题。
1) 填料函形式目前,阀门动密封,以填料函为主。
填料函的基本形式是:(1) 压盖式这是用得最多的形式。
同一形式又能许多细节区别。
例如,从压紧螺栓来说,可分T形螺栓(用于压力≤16公斤/平方厘米的低压阀门)、双头螺栓和活节螺栓等。
从压盖来说,可分整体式和组合式。
(2) 压紧螺母式这种形式,外形尺寸小,但压紧力受限制,只使用于小阀门。
2) 填料填料函内,以填料与阀杆直接接触并充满填料函,阻止介质外漏。
对填料有以下要求:(1) 密封性好;(2) 耐腐蚀;(3) 摩擦系数小;(4) 适应介质温度和压力。
常用填料有:(1) 石棉盘根:石棉盘根,耐温和耐腐蚀性能都很好,但单独使用时,密封效果不佳,所以总是浸渍或附加其他材料。
油浸石棉盘根:它的基本结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扭制,另一种是编结。
又可分圆形和方形。
(2) 聚四氟乙烯编织盘根:将聚四氟乙烯细带编织为盘根,有极好的耐腐蚀性能,又可用于深冷介质。
(3) 橡胶O形圈:在低压状态下,密封效果良好。
使用温度受限制,如天然橡胶只能用于60℃。
(4) 塑料成型填料:一般做成三件式,也可做成其他形状。
所用塑料以聚四氟乙烯为多,也有采用尼龙66和尼龙1010的。
此外,使用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常常探索各种有效的填料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阻漏的方式
如压差、速度差等) 减少推动力(如压差、速度差等) 根据流体力学的知识可知, 增大泄漏通道中的阻力:根据流体力学的知识可知,流体在 通道中流动会有阻力,而阻力的大小与通道两端的压差、长短、 通道中流动会有阻力,而阻力的大小与通道两端的压差、长短、 壁面粗糙度、棱缘的圆滑程度及通道中是否开槽( 壁面粗糙度、棱缘的圆滑程度及通道中是否开槽(突然扩大或 收缩)等有关。因此在压差一定时,可把通道加设很多齿, 收缩)等有关。因此在压差一定时,可把通道加设很多齿,人 为地加长泄漏时的路径或开各式沟槽, 为地加长泄漏时的路径或开各式沟槽,各种形式的迷宫密封就 属于这一类。 属于这一类。 变有害方向为无害方向) 改变流体流动方向(变有害方向为无害方向) 就是在通道中间设置障碍,使通道切断) 切断流体通道(就是在通道中间设置障碍,使通道切断)
13
(2)强制形成润滑膜的密封 (2)强制形成润滑膜的密封
与前者几乎相同, 与前者几乎相同,所不 同的只是以不同的方式 提供润滑的流量( 提供润滑的流量(既可 是对象流体, 是对象流体,也可是外 加密封液)。 )。如填料密 加密封液)。如填料密 封中为了强化润滑注入 不同于对象流体的润滑 剂,泵的机械密封中引 入冲洗液。此时, 入冲洗液。此时,泄漏 润滑量。 量≠润滑量。 润滑量
绪
论
一、问题的提出(学习目的) 问题的提出(学习目的)
(一)密封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和人身安全
双锥密封
1-主螺母;2-垫圈;3-主螺栓;4-平盖;5-双锥环; 主螺母; 垫圈; 主螺栓; 平盖; 双锥环; 6-软金属垫片;7-圆筒端部;8-螺栓;9-托环 软金属垫片; 圆筒端部; 螺栓;
1
(二)密封还关系到节能降耗
7
第一章
密封技术的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密封的分类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泄漏和阻漏的方式; )泄漏和阻漏的方式; (2)密封技术与润滑的关系 。 )
8
一、泄漏和阻漏的方式
1. 密封的目的 密封的目的——防止泄漏 防止泄漏 (1)对一般设备 (1)对一般设备 主要防止润滑油、脂的流失及外界尘粉、水分、 主要防止润滑油、脂的流失及外界尘粉、水分、 化学气体等侵入设备内部。 化学气体等侵入设备内部。 (2)对液压、 (2)对液压、气动机械和化工设备 对液压 主要防止油、 主要防止油、水、气等流体介质的泄漏,造成设 气等流体介质的泄漏, 备工作不稳定、效率下降,污染环境, 备工作不稳定、效率下降,污染环境,影响产品质量 以及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等。 以及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等。
毛毡密封
2
二、课程内容
密封虽然只占机器和设备的很小部分, 密封虽然只占机器和设备的很小部分 , 但是却是 非常重要的, 因此,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非常重要的 , 因此 ,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密 封学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得到充分发展的一门 新兴边缘学科, 也是一门交叉学科, 新兴边缘学科 , 也是一门交叉学科 , 主要与流体 力学、 化工、 材料及摩擦学等学科有关。 力学 、 化工 、 材料及摩擦学等学科有关 。 根据密 封学的理论,我们将密封分类如下: 封学的理论,我们将密封分类如下:
尽量减少间隙 这对易燃、易爆、 尽量减少设置密封的部位(这对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尤其
重要) 重要) 举例:短纤生产LHV902润滑系统管路多处焊接。 LHV902润滑系统管路多处焊接 举例:短纤生产LHV902润滑系统管路多处焊接。 氨合成塔筒体与下封头的焊接。 氨合成塔筒体与下封头的焊接。
借外力将少量泄漏液抽去或送回吸入腔内或注入比泄漏 液压力更高的密封介质 11
17
2、磨损 、
1)定义:使摩擦表面的物质不断损失的现象称 定义: 为磨损。 为磨损。 (除非采取特殊措施(如电、磁悬浮等),否 除非采取特殊措施(如电、磁悬浮等),否 ), 则磨损很难避免。但在规定年限内, 则磨损很难避免。但在规定年限内,只要磨损 量不超过允许值,就认为是正常磨损。 量不超过允许值,就认为是正常磨损。磨损并 非都有害,跑合,研磨都是有益的磨损) 非都有害,跑合,研磨都是有益的磨损)
15
三、密封面的的摩擦与磨损
1、摩擦形式 、 1)干摩擦 两固体表面直接接触,摩擦系数很大。 两固体表面直接接触,摩擦系数很大。 接触面上产生塑性变形,稍远一点处产生弹性变形, 接触面上产生塑性变形,稍远一点处产生弹性变形, 干摩擦时,磨损最严重,应力求避免。 干摩擦时,磨损最严重,应力求避免。 2)流体摩擦 摩擦状况较理想, 摩擦状况较理想,摩擦系数最小 (f≤0.01),两接触表面完全被一层流 ) 两接触表面完全被一层流 体膜隔开,但泄漏量大,此时, 体膜隔开,但泄漏量大,此时,泄漏 润滑量。 量=润滑量。 润滑量 如图为流体摩擦, 如图为流体摩擦,其性质取决于粘性 流体的内摩擦力, 流体的内摩擦力,而内摩擦力主要取 决于流体的粘度。 决于流体的粘度。
9
2. 泄漏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相邻结合面有间隙 (1)相邻结合面有间隙
(2)需要密封的两侧有压力差 (2)需要密封的两侧有压力差 或是存在速度差;对气体常存在浓度差, (或是存在速度差;对气体常存在浓度差,有时 还有渗透,当然占次要地位) 还有渗透,当然占次要地位) 严格的讲, 严格的讲,泄漏是由于密封附近存在静压力和动压 力分布,使流体从高压区往低压区流动引起的。 力分布,使流体从高压区往低压区流动引起的。
16
3)边界摩擦 在液体摩擦被破坏后, 在液体摩擦被破坏后,在接触面上仍 然保持一层较薄的膜(小于0.01µm), 然保持一层较薄的膜(小于 ), 因此边界润滑是指摩擦副端面被一种 具有分层结构和润滑性能的边界膜分 开时的摩擦。 开时的摩擦。 是我们密封力图获得的工况,原因: 是我们密封力图获得的工况,原因: 避免了干摩擦的剧烈磨损; 避免了干摩擦的剧烈磨损;同时又避 免了流体摩擦时过多的泄漏量。 免了流体摩擦时过多的泄漏量。 4)混合摩擦 在实际使用中,有较多的摩擦副处于干摩擦、边界摩擦、 在实际使用中,有较多的摩擦副处于干摩擦、边界摩擦、 液体摩擦的混合状态,称为混合摩擦。 液体摩擦的混合状态,称为混合摩擦。 *半干摩擦 干摩擦 边界摩擦 半干摩擦=干摩擦 半干摩擦 干摩擦+边界摩擦 半流体摩擦=液体摩擦 边界摩擦 半流体摩擦 液体摩擦+边界摩擦 液体摩擦
二、密封技术与润滑
1、密封技术 、 密封技术是研究密封面在变形(弹、塑、热、相对 密封技术是研究密封面在变形( 位移),摩擦(磨损、温度) ),摩擦 位移),摩擦(磨损、温度)及通过两面之间的流 体的特性(物理、流速、压力分布、蒸发、 体的特性(物理、流速、压力分布、蒸发、能量损 失等)的变化规律和相互联系。 失等)的变化规律和相互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研制 合适的密封材料, 合适的密封材料,开发有效实用的密封等方面的一 门应用技术。 门应用技术。
较高层次要求: 较高层次要求: 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联系实践, 上网或到工厂看点实物, 上网或到工厂看点实物, 或多到过控实验室。 或多到过控实验室。
5
四、参考书目
出版社, 陈匡民 .《流体动密封》,成都 :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 《流体动密封》 成都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顾永泉.《机械端面密封》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顾永泉 《机械端面密封》,东营 : 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顾永泉.《流体动密封》 北京 中国石 出版社, 顾永泉 《流体动密封》,北京 : 中国石化出版社,1990 密封 王汝美.《实用机械密封技术问答》,北京 :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王汝美 《实用机械密封技术问答》 北京 中国石 出版社,
3
非金属静密封 静密封 金属静密封 半金属静密封 迷宫式密封 密封 非接触式密封 间隙密封 磁流体密封 动密封 填料密封 接触式密封 机械密封 活塞环
4
成型填料密封 油封 软质填料密封 硬质填料密封
三、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 上课高度 集中精力 听课 课后及时复习 教材并适当看 点参考资料 做作业 并总结
12
2、润滑膜的形成方式 、 (1)自然形成润滑膜的密封(接触型密封) (1)自然形成润滑膜的密封(接触型密封) 自然形成润滑膜的密封
主要是由于压力的分布及速度差在其接触 面产生的流体流动, 面产生的流体流动,使密封面上形成液体 起润滑作用。 膜,起润滑作用。润滑流体是密封对象本 此时,泄漏量=润滑量 身。此时,泄漏量 润滑量
6
五、考查成绩评定
分为优、 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共5个等级 及格、不及格共5
最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大作业成绩 最终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大作业成绩×70% 期末大作业成绩× 1、平时成绩:出勤情况、实验情况、作业情况等。 平时成绩:出勤情况、实验情况、作业情况等。 2、期末大作业:开卷,90分钟。最后一次课做。 期末大作业:开卷,90分钟 最后一次课做。 分钟。 3、强调:上课讲话,并被老师记录者,直接报所属系处理。 强调:上课讲话,并被老师记录者,直接报所属系处理。 严重者直接取消本门课考试资格。 严重者直接取消本门课考试资格。
18
2)磨损过程图(分三阶段) 磨损过程图(分三阶段)
磨 损 量 q
跑合磨 损阶段
稳定磨损阶段
剧烈磨损 阶段
时间t 时间
19
跑合磨损阶段:跑合后尖峰高度降低,峰顶半径增大, 跑合磨损阶段:跑合后尖峰高度降低,峰顶半径增大,有 利于增大接触面积,降低磨损速度,跑合结束后, 利于增大接触面积,降低磨损速度,跑合结束后,润滑油 应过滤后再使用。 应过滤后再使用。 稳定磨损阶段:磨损率越小,零件使用寿命越长。 稳定磨损阶段:磨损率越小,零件使用寿命越长。 剧烈磨损阶段:零件经若干时间使用后精度下降, 剧烈磨损阶段:零件经若干时间使用后精度下降,间隙增 润滑状况恶化,从而产生振动、冲击和噪声, 大,润滑状况恶化,从而产生振动、冲击和噪声,磨损加 温度升高,使零件迅速报废。 剧,温度升高,使零件迅速报废。 正常情况下, 正常情况下,零件经短期跑合即进入稳定磨损阶 但若压强过大、速度过高、润滑不良时, 段,但若压强过大、速度过高、润滑不良时,则 跑合期很短,并立即转入剧烈磨损阶段, 跑合期很短,并立即转入剧烈磨损阶段,使零件 很快报废。 很快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