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实验流行病学
预防医学 常用流行病学方法4

六、分析流行病学简介
队列研究 优缺点:p79 • 工作程序:与病例对照相同 • 工作方法: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 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和样本量、确定 样本大小、资料收集、资料分析
六、分析流行病学简介
• 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及暴露因素是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 素或保护因素。一般包括:暴露水平、暴 露时间、暴露的连续性及暴露方式等、一 般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的基础上确定。 • 确定研究结局 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结局不仅 限于发病,还有死亡或者各种生理生化指 标,结局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六、分析流行病学简介
• 确定样本大小 1、一般人群中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水平p0; 2、暴露人群的发病率p1,p1-p0之差越大, 样本数较少; 3、显著性水平 • 资料收集(p77) 常采用基线调查、随访
六、分析流行病学简介
• 资料的分析 1、率的计算 累计发病率(CI)=观察期内发病数/随访人 员×k 发病密度(ID)=观察期内新发病例数/观察 期人时数×k 2、率的差异性检验:可以进行χ2检验
六、分析流行病学简介
• 资料的分析 3、关联强度分析 相对危险度(RR)=Ie/I0=(a/a+b)/(c/c+d) 特异危险度(AR)=Ie-I0=(a/a+b)- (c/c+d)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AR %)=( Ie-I0)/ Ie Ie:暴露组率,即 a/a+b I0:非暴露组率,即c/c+d
预防医学 第二章 常用流行病学方法
六、分析流行病学简介
队列研究 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暴露程度分为不 同的组,随访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不同组之间的 结局差异,从而判断该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的研 究。 特点:属于观察法,不施加人为干预 设立对照组 由因及果,能确证暴露于疾病的因果联系 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
预防医学(实验流行病学)

除了观察干预措施的效果外,还 需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个体差 异、环境因素等,以更准确地评 估因果关系。
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原则是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重 要原则,通过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不 同干预组,减少潜在的混杂因素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
随机化分配有助于确保各组之间的可 比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推 广性。
预防医学(实验流行病学)
contents
目录
• 实验流行病学概述 • 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 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 • 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 实验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01
实验流行病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实验流行病学也称为流行病学实验, 是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对人群进 行干预和观察,以研究疾病发生、发 展和防治措施效果的一门学科。
3
推动学科发展
实验流行病学的发展推动了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 的学科发展,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和手段。
实验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实验流行病学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疫苗接种实验,当时通 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验证了疫苗的有效性。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理论的发展,实 验流行病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公共卫 生领域。
制定针对高危人群的控制 策略
针对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制定更 有针对性的控制策略,提高疾病控制的效率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效果评估
评估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效果
01
通过实验流行病学方法,可以评估健康教育项目的实施效果,
了解教育内容是否被有效传达并被接受。
评估健康促进措施的效果
02
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传播的科学。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揭示疾病的流行规律,为预防医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疫病筛查与监测流行病学通过对人群中的疫病进行筛查与监测,帮助预防医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在突发传染性疾病爆发时,流行病学家会利用各类调查问卷、实验室数据和样本分析等方法,对疾病的传播范围、传播途径以及感染率等指标进行全面监测。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学专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保护公众的健康。
二、疫苗接种建议与规划预防医学中的疫苗接种是遏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流行病学研究为疫苗接种提供了数据支持。
通过对疾病的流行程度、高风险群体、传播途径等进行分析,流行病学家可以确定哪些疾病需要疫苗接种,哪些群体应该优先接种,并制定相应的接种规划。
例如,针对孕妇、新生儿和老人等易感人群,流行病学家会推荐他们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流感的传播风险,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三、健康教育与干预措施流行病学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预防医学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在某地发现食品中存在致病菌的情况下,流行病学家会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受影响的人群、食品来源和传播途径,进而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醒公众在食品选择和处理上注意卫生,减少疾病的风险。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流行病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当某地发生自然灾害或化学物质泄露事故时,流行病学家可以借助流行病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迅速判断各种突发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救援和防疫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
总结起来,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广泛而重要。
通过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机制,流行病学可以为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公共卫生重要知识点:预防医学之流行病学-爆发流行病学调查

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对爆发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爆发是指一个局部地区,集体单位中,在短时间内突然有许多同类病人的事件。
因为爆发的病例发生集中,一般有共同的传染源或共同的传播途径。
对爆发调查重要的是有时间的概念,要抓住在同一潜伏期内同时出现大量基本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这个重要特征。
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1.从方法学来讲爆发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流行过程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2.此法可迅速消灭爆发疫区(消灭疫源地)3.爆发,单个疫源地调查,成为地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为研究流行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爆发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1.接到报告后迅速起赴现场,对爆发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初步假设,采取可行措施。
2.据初步假设进一步调查,查明具体,因素条件,得出初步结论,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
3.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观察爆发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4.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例题:以下哪些属于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A.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B.流行、爆发、季节性、短期波动C.季节性、周期性、短期波动D.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E.爆发、流行、长期趋势正确答案:A步骤、内容、方法1.核实诊断同一次爆发的病例,临床表现大同小异,所以可根据部分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迅速地做出正确综合诊断。
可用实验室的方法确诊一部分病人,其他人可用临床诊断的方法;特别要注意该病表现出来流行病学特点,要根据流行病学推断临床症状。
2.证实爆发一种病原体是否发生爆发,要根据爆发的定义来判断。
确定爆发存在:确认爆发是否存在,根据爆发定义来判断。
普查中了解:(1)姓名、性别、年龄、职业;(2)发病时期;(3)主要临床表现,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结果,预防接种;(4)居住、饮食、生活用水及其生活习惯、劳动力、社交活动;(5)暴露于可疑的传染源和传播因素的情况;(6)接触者。
3.发现全部病人在一个集体内,凡发生病人的地方都要普查;在农村根据了解病人的分布范围,进行普查;在城市根据病人分布的情况来确定普查的范围。
简述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

简述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
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流行病学研究: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规律、发生原因、发展趋势等,以揭示疾病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
2. 危险因素筛查:研究不同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如吸烟、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等行为因素,以及遗传、环境、职业暴露等非行为因素,从而发现和评估潜在的疾病危险因素。
3. 健康促进与行为干预:研究如何通过改变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例如,推广健康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戒烟戒酒等行为干预措施。
4. 预防策略与政策研究: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政策,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例如,疫苗接种、安全用药、环境卫生、职业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5. 健康教育与宣传: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健康知识和行为的认知和意识,促进人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6. 健康评价与监测:研究如何评价和监测人群健康状况和健康服务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人群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涉及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筛查、健康促进与行为干预、预防策略与政策研究、健康教育与宣传以及健康评价与监测等方面,旨在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人群的健康
水平。
2023年专升本考试大纲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

《预防医学》考试要求I、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生,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课程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篇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论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及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应用。
熟悉流行病学的原理。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史,流行病学的特点,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展望。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
熟悉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术语。
了解疾病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用途;现况研究的概念及特点;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用途。
熟悉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病例报告、病例分析的概念、用途;现况调查实施步骤、数据分析、常见偏倚及控制方法。
了解调查表的编制;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局限性。
第四章队列研究掌握队列研究的定义、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包括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熟悉队列研究的特点、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了解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人年的计算、率的显著性检验。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匹配的原理和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OR的含义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分层分析的概念及应用,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了解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特点、流行病学实验的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
熟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比较。
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筛检掌握筛检的定义、评价筛检试验真实性的指标的计算及意义。
预防医学第二讲(流行病学概论)课件

健康状况的评估与预测
健康状况评估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全面评估人群的健 康状况,包括各种疾病的患病率、死 亡率等指标,以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 素。
健康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和流行病学模型,可以 对未来疾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提前 制定应对策略。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
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影响健康的各种行为因素,如吸烟、饮 酒、饮食和运动等,通过行为干预措施改善这些不良习惯, 降低疾病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医学第二讲(流 行病学概论)课件
目录
• 流行病学概述 •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 • 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流行病学概述
流行病学的定义
0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 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并研究如何制定、实施和评价预 防和控制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健康促进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可以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05
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与挑 战
大数据与流行病学
总结词
大数据技术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助于揭示 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
详细描述
大数据技术可以整合多来源、多维度的数据,对疾病流行趋势进行实时监测和预 测,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传 播途径和影响因素,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病因和病因模型
病因
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生物、环境、 行为和遗传等因素。
因果推断
根据流行病学证据,确定病因与疾病之间的 因果关系。
预防医学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实验名称:预防医学实验实验日期: 2023年11月15日实验目的:1. 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疾病分布的基本方法。
3. 学习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技能。
4.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疾病分布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学习以及数据分析。
一、疾病分布调查1. 调查对象:选择某社区10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信息。
- 临床检查:对调查对象进行临床检查,了解其身体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
3. 调查结果:- 年龄分布: 20-3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15%。
- 性别分布:男性患病率为18%,女性患病率为12%。
- 职业分布:从事体力劳动者患病率为20%,从事脑力劳动者患病率为10%。
- 生活习惯:吸烟者患病率为25%,饮酒者患病率为20%。
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学习1. 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某种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 研究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病例和对照,比较两组人群的暴露史。
- 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2. 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观察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 研究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暴露和非暴露人群,随访一段时间,观察疾病的发生情况。
- 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三、数据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年龄分布:使用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展示。
- 性别分布:使用饼图展示。
- 职业分布:使用条形图展示。
- 生活习惯:使用条形图展示。
2. 推论性统计分析:- 年龄与患病率的关系:使用卡方检验分析。
- 性别与患病率的关系:使用卡方检验分析。
- 职业与患病率的关系:使用卡方检验分析。
- 生活习惯与患病率的关系:使用卡方检验分析。
实验结果:1. 疾病分布调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3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从事体力劳动者患病率高于从事脑力劳动者,吸烟和饮酒是导致患病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要用途
◆ 可验证假设,常用于疾病流行因素和病 因的研究。
◆ 用于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 用于评价保健设施和保健工作。 ◆ 用于评价某种新的治疗药物、疗法或制
剂的效果。
2020/12/21
四、流行病学实验的分类
(一)按研究对象的特点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是以病人(个体)作 为观察单位进行分组的实验研究方法。
实 验组 (干预组)
2020/12/21
对照组 现场试验研究的结构示意图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二)按设计方法
◆随机化对照试验:有对照组并且随机分配 研究对象,受控条件较好。
◆类实验:有对照组没有随机分组,或完全 没有对照组,受控条件较差。
2020/12/21
(三)按用途
◆治疗试验 ◆预防性试验 ◆病因验证 ◆保健试验
2020/12/21
实施场所:医院或其他医疗照顾环境 目的:检验和评价药物、治疗方法是否安全和
有效
研究对象:病人(住院或未住院)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的分期
2020/12/21
前后对照研究验和 交叉对照试验
(Crossover design)
同一组病人先后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 以其中一种治疗为对照比较两种治疗结
2020/12/21
随机对照试验 RCT 优缺点:
优点:
1、随机化分组: 使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衡可比 2、所有的研究对象有完全等同的机会被分配到治疗
组或对照组中去 3、各种已知的或未知的可能影响所考核结果的因素
(如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和并发症等)也被机 会均等地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 4、最高论证强度,最真实地反映所研究药物的临床 疗效 缺点:在具体实施时有一定难度,对伦理学的要求 更高
验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将对象随机分为试 验组和对照组,或多种比较组,分别接受 试验措施和对照措施。对照组是产生试验 组对象的总体人群的一个随机样本,代表 性较好。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完全随机 往往难以实现。
2020/12/21
随 机 分 组
研 究 对 象
结果 变量 测定
试验组
试验组治疗方案 治疗结果
果的差别
2020/12/21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慢性复发性疾病。 特点 (1)研究方向是前瞻性的,属从“因”到“果”的研
究。 (2)受试者自身前、后两阶段疗效比较,可以排除 个体差异。
2020/12/21
洗脱期(Washout period)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实验流行病学
第一节 流行病学实验概述
2020/12/21
一、基本原理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是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 按照预先确定的随机方案,将受试者随机地 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对其人为地施加或 减少某种处理因素,然后追踪随访观察这种 处理的结果,比较分析两组人群的结局及效 应上的差异,以评价处理因素效果的一种研 究方法。
◆现场试验(field trial):也叫人群预防试验是以 尚未患病的人(个体)作为观察单位,常用于 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和评价。
◆社区干预试验(community trial)或社区干预项 目(community intervention program, CIP): 是以社区人群作为观察单位进行分组,常用于 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的考核。
对照组
对照组治疗方案 治疗结果
2020/12/21
随机对照研究设计(RCT)
疗效评定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二)适用范围 (1)用于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研究,探讨和比较某一
新的治疗措施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2)当所研究的因素被证明对人体确实没有危险性,
但不能排除与疾病发生有关,随机化同期对照试验 可用于病因的研究。
2020/12/21
前瞻性追踪
比较
随机分组
研究人群
人为干预 试验组
对照组
2020/12/21
发病
a
a/(a+b)
未发病 b
≠
发病
c
c/(c+d)
未发病 d
二、基本特征
◆属于前瞻性研究 ◆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总体的抽样人群,并严格
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组 ◆设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便结果的比较,采
取盲法实验控制主观影响 ◆对实验组施加由研究者所控制的干预措施 ◆ 结论可以验证因果假设
2020/12/21
2020/12/21Biblioteka 二 临床试验原理有效
实验组
(干预组)
无 效
研究对象
(病人)
有效
对照组
无
效
2020/12/21
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构示意图
一 定义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研究对象基本单 位是病人个体。通常,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某种干预措 施(新药或新疗法),给予对照组安慰剂或现 有的或传统的治疗方法,然后通过一系列临床、 实验室或物理检查指标,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 相应的疾病或健康状态差异,从而评价干预措 施的效果
2020/12/21
第一节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分类
按研究对象或场所分
分 类
2020/12/21
“
”
主要类型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研究对象 (病人)
随机分组
实 验组 (干预组)
对照组 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构示意图
随访 随访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研究对象 (未患病者)
随机分组
2020/12/21
第二节 临床试验
一 定义 二 原理 三 基本类型 四 设计与实施
2020/12/21
三 临床试验基本类型:
–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 历史对照研究 –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 交叉对照研究 – 序贯试验
2020/12/21
临床试验的主要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是临床试
2020/12/21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分组
– 由主管研究的医师决定,或 – 根据病人或病人家属是否愿意接受某种治疗
优点:容易被医师和病人所接受,依从性 较高
缺点:难以保证各组间结果比较的合理性
2020/12/21
三、非随机化同期对照试验
(一)设计原理 根据标准选择合格的、愿意参加的研究对象,按 非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施 予不同的措施,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