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瓜蒌
瓜蒌的介绍瓜蒌的功效作用

瓜蒌的介绍瓜蒌的功效作用瓜蒌是攀援藤本,长达10米;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
什么是瓜蒌?瓜蒌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瓜蒌的资料,欢迎阅读。
瓜蒌的介绍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
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
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
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形态特征编辑攀援藤本,长达10米;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
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
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长宽均约5-20厘米,常3-5 (-7) 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叶基心形,弯缺深2-4厘米,上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叶柄长3-10厘米,具纵条纹,被长柔毛。
卷须3-7歧,被柔毛。
花雌雄异株。
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粗壮,具纵棱与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单花花梗长约15厘米,花梗长约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5-2.5 (-3) 厘米,宽1-2厘米,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状,长2-4厘米,顶端扩大,径约10毫米,中、下部径约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3-5毫米,全缘;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20毫米,宽18毫米,顶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长约6毫米,径约4毫米,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
雌花单生,花梗长7.5厘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圆筒形,长2.5厘米,径1.2厘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长2厘米,径1厘米,花柱长2厘米,柱头3。
瓜蒌[瓜蒌]
![瓜蒌[瓜蒌]](https://img.taocdn.com/s3/m/813b67d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f.png)
瓜蒌[瓜蒌]瓜蒌瓜蒌本词条是多义词,共4个义项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干燥的成熟果实。
瓜蒌味甘、微苦,药性寒。
归肺、胃、大肠经。
瓜蒌的主要成分有三萜、挥发油、甾醇、黄酮、有机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其中,三萜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基本信息中文名瓜蒌百科名医权威合作机构科学、实用的健康科普简介•正名:瓜蒌•英文名:Gualou•拉丁名:Trichosanthis Fructus•别称:果嬴、王菩、栝楼、泽姑、黄瓜、王白、天瓜、泽巨、泽冶、瓜葵、天圆子、柿瓜、野苦瓜、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药手册》),药瓜(《四川中药志》),鸭屎瓜功效与作用•瓜蒌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效。
•现代研究显示,瓜蒌还具有扩血管、抗血小板凝集、降血糖、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瓜蒌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大便秘结、乳痈、肺痈、肠痈。
•目前,瓜蒌还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瘆、急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还用于预防放射性肺炎。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有瓜蒌子、瓜蒌、瓜蒌皮过敏史的人,禁止使用。
•脾胃虚冷、大便泄泻、湿痰者,禁止服用。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等中药联合使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瓜蒌•瓜蒌可煎汁服用,也可制成丸剂、散剂服用。
服用时务必遵医嘱,不可自己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9~15克。
•外用时,可将瓜蒌捣碎,调制后敷于患处。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瓜蒌出现变质迹象时,请停止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传统医学认为瓜蒌没有毒。
•脾胃虚寒,便溏及寒痰、湿痰者慎服。
•长期或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时要立即停药,如果症状没有好转要及时就医治疗。
如何选购瓜蒌•主产于长江以北和西部大部分地区。
•瓜蒌饮片为不规则的丝或块状。
瓜蒌

致富品种之——浑身是宝,根、皮、果实均入药的瓜蒌瓜蒌是一味宽胸理气、化痰清热的常用传统中药,是治疗肺炎之肺热咳嗽、冠心病的主要中药之一。
为葫芦科多年生草本,浑身是宝,根、皮、果实均入药,商品有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
近年来全瓜篓价格平稳,但瓜篓仁价格不断上浮,究其原因是过去瓜篓仁一直作药用,食用者很少,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瓜篓仁作为保健品用量大增,还有南方各省经加工后做瓜子食用,比如在河北安国药市,走货以成百吨计算,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瓜篓用母根繁殖,其分雌雄二性,如果用雄性根繁殖它只开花不结果,瓜篓春夏之间都能栽培,亩用母根20-25公斤,种根价格是15元一公斤,亩投资300元,种前将其截成小段,然后用草木灰拌一下,以愈合伤口。
秋末果实发黄后采收,亩产200公斤左右,在市场上,全瓜篓是10元/公斤左右,瓜蒌仁的价格是25元/公斤,南方多做瓜子食用,供不应求。
近几年种植较少,货源紧缺,需求量大,后市价格仍看涨。
在连续采摘瓜蒌果实五年后,即可挖根。
瓜篓的根,加工晒干入药叫天花粉,也是常规药材用量很大。
其亩产350-450公斤,目前价格15元/公斤,市场价格稳定上涨。
这样除了果实收益外,瓜蒌根又是一笔收益,亩效益更高。
所以瓜蒌全身是宝!瓜蒌可套种旱半夏、养殖蟾蜍,效益更佳!。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瓜蒌,又称可乐果,是一种瓜科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现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瓜蒌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果实、果皮、种子和根部都有药用价值。
本文将从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等方面详细介绍。
瓜蒌具有许多药用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瓜蒌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病、口腔溃疡、痈肿疮疖等疾病。
瓜蒌中的苦味成分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有助于消化食物,清热解毒。
2. 利尿通淋:瓜蒌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淋症、水肿等症状。
瓜蒌中富含的钾离子可以促进尿液的排泄,增加尿量,从而达到利尿通淋的效果。
3. 润肺止咳:瓜蒌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咳嗽、咳痰等症状。
瓜蒌中的黏液成分可以润泽肺部粘膜,缓解干咳、痰多的情况,起到润肺止咳的效果。
4. 降脂降压:瓜蒌具有降脂降压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瓜蒌中的植物甾醇可以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同时,瓜蒌中的钾元素可以促进尿液中的钠排泄,减少体内水分潴留,从而降低血压。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瓜蒌具有多种功效,并且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但是,瓜蒌的使用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瓜蒌的用量需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一般来说,每次使用瓜蒌的量应该控制在10-30克左右。
如果使用瓜蒌作为药材煎煮,一般使用鲜瓜蒌30-60克即可。
其次,虽然瓜蒌有很多药用功效,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
对于孕妇、儿童、体弱多病、内脏功能紊乱等人群,不宜过量食用瓜蒌。
最后,瓜蒌必须经过烹饪才能食用。
瓜蒌在未烹饪之前含有一种称为皂苷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在食用瓜蒌之前,一定要将其煮熟或者炒熟,以消除其中的毒性。
总之,瓜蒌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润肺止咳、降脂降压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使用瓜蒌时需要注意用量的控制,不适合的人群不宜食用,而且瓜蒌必须经过烹饪才能消除其中的毒性。
化痰药瓜蒌详解

化痰药瓜蒌详解瓜蒌功效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功效来源1药用部位瓜蒌药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
2气味瓜蒌,具有焦糖气,味微酸、甜。
3药性来源瓜蒌的采收时间是秋季,此时的季节之性为凉;味微酸属阴为微凉,味甜属阳为温,综合之后,瓜蒌的药性为微凉。
1功效归纳瓜蒌味微酸补肝,味甜补脾;秋季采收能入肺属阴为微凉,味甜属阳为温,综合之后,瓜蒌的药性为微凉。
临床应用1. 补肝瓜蒌味微酸能补肝,助疏泄而调气,对于胸中气滞之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由于药性微凉,故而,成无己就说瓜蒌“通胸中郁热”。
临床上,对于胸部满闷有热的病证,常用瓜蒌来治疗。
2. 补脾脾能运化水液,瓜蒌味甜,能补脾,故而,《江苏植物志》中就说瓜蒌“治水肿”,《品汇精要》中就说“消结痰”,《本草纲目》中就说“涤痰结”等。
3.入肺瓜蒌秋季采收能入肺排浊,所以,《本草纲目》中就说瓜蒌能“治咳嗽”、“利咽喉,消痈肿疮毒”,《品汇精要》中说能“消痈毒”。
我们现在的更多人还用瓜蒌来润肠通便,也是取其助肺排浊之功。
用药注意1. 用法用量瓜蒌的内服煎汤剂量一般为10~30克,大剂量可用至60克。
2. 临床注意十八反中,瓜蒌反乌头,虽然对此之说,古今医家看法不一,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也表明,只要运用得当,尚未发现相反作用,但我们还是要在临床上多注意。
3. 使用禁忌虚寒之人禁用。
姬领会著名中医老姬杂谈2007年2月7日,我治疗了一例患有莫氏二型房室传导阻滞的26岁女性病人,心率只有每分钟37次,做完心电图后西医大夫当时就说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但病人未听,来我门诊用中药治疗。
考虑其舌淡苔白腻,脉滑,于是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治疗;全瓜蒌30克,薤白30克,制半夏30克,桂枝30克,白芥子30克,红醋1瓶,再加适量的水煎服。
2月12日,做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率每分钟58次;2月15日,心电图检查结果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异常心电图;又用3剂药,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边缘心电图,心率为每分钟60次。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点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点瓜蒌,又名节瓜、絮瓜,是一种瓜类的植物,常见于亚热带地区。
瓜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许多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1. 保护肝脏瓜蒌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它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如黄酮和苦瓜素,这些物质可以抑制肝细胞内的氧化损伤,并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瓜蒌还可以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堆积,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2. 抗炎作用瓜蒌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瓜蒌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特点,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炎症细胞的损伤。
此外,瓜蒌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症状。
3. 降血糖作用瓜蒌对降低血糖非常有效。
瓜蒌中的一种物质叫做垂盆草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瓜蒌还可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作用。
4. 降血脂作用瓜蒌对降低血脂也有一定的作用。
瓜蒌中富含的葫芦脂和瓜蒌苦味素具有降低血脂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瓜蒌还可以促进血管的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5. 抗癌作用瓜蒌具有抗癌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瓜蒌中的苦瓜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包括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等。
此外,瓜蒌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预防癌症的发生。
6. 增强免疫力瓜蒌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瓜蒌中富含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加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此外,瓜蒌还可以增强脾脏的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提高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7. 促进消化瓜蒌对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有一定作用。
瓜蒌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蠕动,促进食物在消化道的运行,防止便秘和消化不良的发生。
此外,瓜蒌还可以刺激胃黏膜的分泌功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瓜蒌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

瓜蒌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与用量瓜蒌是一种常见的蔬菜,除了被广泛用于烹饪之外,它还具有许多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瓜蒌的作用与功能,以及它在中医中的主治和适宜用量。
作用与功能瓜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纤维素等。
它具有以下作用与功能:1.降血脂:瓜蒌中的纤维素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2.利尿消肿:瓜蒌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能够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3.抗氧化:瓜蒌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4.润肠通便:瓜蒌富含纤维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发生。
5.保护肝脏:瓜蒌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能够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预防肝脏损伤。
主治与用量根据中医理论,瓜蒌具有下列主治:1.脾胃虚弱:瓜蒌性味甘寒,有健脾开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功能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一般可将瓜蒌煮熟或者生吃,每次适量食用即可。
2.尿路感染:瓜蒌具有利尿消肿作用,适用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尿痛等症状。
可将瓜蒌切片煮水,饮用瓜蒌汤,每天2-3次,每次适量饮用。
3.水肿:瓜蒌的利尿消肿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水肿症状。
可将瓜蒌切片煮水,每天适量饮用瓜蒌汤,持续数天或数周。
4.高血压:瓜蒌中的纤维素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可将瓜蒌煮熟或者生吃,每天适量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用量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如果有慢性疾病或者对瓜蒌过敏的人应遵循医嘱或者咨询医生的建议。
总结瓜蒌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它能降血脂、利尿消肿、抗氧化、润肠通便以及保护肝脏等。
在中医中,瓜蒌被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尿路感染、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然而,具体的用量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建议在食用瓜蒌之前咨询医生或遵循医嘱。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瓜蒌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和适宜用量有所帮助!。
药材:瓜蒌

药材:瓜蒌【名称】:瓜蒌【拼音】:Guā Lóu【别名】:天撤、苦瓜、山金匏、药瓜皮。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类【性味】:性寒,味甘,微苦。
①《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
”②成无己:“味苦,寒。
”③《本草衍义补遗》:“甘,润。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经。
”②《新编》:“入肺、胃二经。
”【入药部分】: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果实。
【产地和分布】: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脚、石缝、田野草丛中。
分布于我国北部至长江流域各地。
主产安徽、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西、陕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脚、石缝、田野草丛中。
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至长江流域各地。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缘草本,长达5米以上。
根状茎肥厚,圆柱状,外皮黄色。
茎多分枝,无毛;卷须腋生,细长,顶端2—5裂。
叶互生,近圆形或心形,长宽均约7—20厘米,通常5—7掌状浅裂或中裂,很少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表面疏生短伏毛或无毛,顶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疏齿或缺刻状。
雌雄异株;雄花数朵生于长10-20厘米的总花梗上部呈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苞片倒卵形或宽卵形,长1.5-2厘米,边缘有齿,花托筒状,长约3.5厘米;花萼裂片披针形,全缘,长约15毫米,花冠裂片倒卵形,顶端细线状,雄蕊3,花丝短,有毛,花药靠合;雌花单生,子房卵形,花柱3裂。
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光滑;种子多数,扁平。
花期7—8月,果期9-11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①《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
恶干姜。
畏牛膝、干漆。
反乌头。
”②《本草便读》:“冷滑大肠,脾虚无火、大便不实者不可用。
”③《本经逢原》:“脾胃虚及呕吐自利者不可用。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
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药典》:瓜蒌【拼音名】Guā Lóu【英文名】FRUCTUS TRICHOSANTHI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置通风处阴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
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
轻重不一。
质脆,易破开,内表面黄白色,有红黄色丝络,果瓤橙黄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
具焦糖气,味微酸、甜。
【炮制】除去梗及泥沙,压扁,切丝或切块。
【性味】甘、微苦、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9~15g。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辞典》:瓜蒌【拼音名】Guā Lóu【英文名】Fructus Trichosanthis【别名】天撤、苦瓜、山金匏、药瓜皮。
【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
茎有棱线,卷须2~3歧。
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长宽相近,5~14cm,3~5浅裂至深裂,边缘常再分裂,小裂片较圆,两面稍被毛。
雄花生于上端1/3处,3~8朵成总状花序,有时单生,萼片线形,花冠白色,裂片扇状倒三角形,先端流苏长1.5~2cm;雌花单生,花梗长约6cm。
果实椭圆形至球形,长7~11cm,果瓤橙黄色。
种子扁椭圆形,长11~16mm,宽7~12mm。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林缘半阴处。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
【性状】果实卵圆形或类球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深橙黄色至橙红色,皱缩或较平滑,顶端有残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梗残迹;质脆,易破开,果皮稍厚,内表面黄白色,果瓤橙黄色,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
气如焦糖;味微酸甜。
【化学成份】果实含三萜皂甙、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种子含油酸、亚油酸及甾醇类化合物。
【性味】性寒,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
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附方】根名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能清热生津、消脓排肿。
天花粉蛋白纯品用于中期引产,抗早孕。
【摘录】《*辞典》天花粉清胸胃之烦热.痰垢均除.解心肺之炎蒸.苦甘并济.生津止渴.金燥宜求.行水消瘀.黄瘅可治.消肿排脓结可散.泽枯润槁性偏寒.(天花粉色白甘苦而寒.即瓜蒌根也.入肺胃血分.专清上焦邪热.下降一切黄瘅肿毒.皆从郁热水血互结而来.其能利水道.消瘀血.故主治如上.玉露霜即鲜天花粉.以水澄出之粉晒干用.性味主治皆同.略厘清浊耳.)瓜蒌气味相同花粉.治疗各有偏宜.润肺清肠.降痰火下行为顺.消瘀涤垢.治结胸上实颇灵.用仁则润滑肠中.用皮则清于肺部.(瓜蒌性味与花粉相同.惟润降之功过之.故凡上焦郁热.垢腻痰火咳嗽等证.皆可用之.一切肺痈肠痈乳痈之属火者.尤为相宜.但冷滑大肠.脾虚无火.大便不实者.不可用也.)瓜蒌性微寒。
入肺经,化痰。
治寒嗽、伤寒、结胸、解渴、止烦。
要去壳用仁。
重纸包好,砖压掺之,去油用。
──丛本卷中【药用】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甘,寒。
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及肺痈等症。
瓜蒌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功效,故可用于痰热咳嗽、咯痰稠厚、咳吐不利及肺痈等症,常与知母、浙贝母、生苡仁、冬瓜子等配伍同用。
2.用于胸痹胁痛及乳痈肿痛等症。
瓜蒌能清上焦的积热,又可化浊痰的胶结,故能通胸膈的痹塞,而治胸痹胁痛,在应用时常与薤白配伍。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乳痈初起、肿痛而未成脓者,与蒲公英、乳香等合用,有消肿散结的功效。
3.用于肠燥便秘。
瓜蒌仁质润多油,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滑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肠燥便秘等症,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全瓜蒌(药店配炒瓜蒌皮三分之一,炒蒌仁三分之二)、瓜蒌皮、蒌皮、炒瓜蒌皮(均配炒瓜蒌皮,有清肺化痰、宽中利气之功)、瓜蒌仁、炒瓜蒌仁(均配炒瓜蒌仁,用时打碎,有润燥滑肠之功)【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瓜蒌一药,原植物称为栝蒌,使载于《本经》。
在古代使用时不分皮、仁,以整个果实使用,如汉代《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上称为栝蒌实,都以枚计。
至后世始分栝蒌果实的果皮为瓜蒌皮,专主清肺化痰、宽中利气,适用于痰热咳嗽、胸痹胁痛等症;瓜蒌的种子为瓜蒌仁,偏主润燥滑肠,适用于肠燥便秘。
如属便溏腹泻,不宜应用;皮、仁合用,称全瓜蒌,则上清肺胃之热而化痰散结,下润大肠之燥而滑肠通便。
2.本品配以贝母,则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以治燥痰;配以薤白,则开胸散结、通阳利气,以疗胸痹。
3.据上所述,古代所用的栝楼或栝蒌,及今之瓜蒌。
但上海及江、浙地区药店中另有“栝蒌”一物,它的皮成焦黄色,与瓜蒌皮相似,但种子中段则凸起如束腰带,形如螳螂头,与瓜蒌仁不同。
它是葫芦科草本植物王瓜的果皮和种子,与本品不同,应予区分。
【方剂举例】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栝蒌、薤白、半夏、白酒。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名称:蜜炙瓜蒌子饮片性状:表面深黄色,微显光泽。
有蜜香气。
炮制方法: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捣碎的瓜蒌子,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瓜蒌子100kg,用炼蜜5kg。
炮制作用: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名称:炒瓜蒌子饮片性状:表面微黄色,鼓起。
有香气。
炮制方法:取净瓜蒌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时,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炒后寒性减弱。
名称:大瓜蒌子饮片性状:呈扁平椭圆形。
表面灰棕色,沿边缘有一圈沟纹。
一端较尖,有种脐,另一端钝圆或较狭。
种仁外被绿色薄膜,内为黄白色,富油性。
气微味淡。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干瘪的种子,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生品长于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名称:瓜蒌皮饮片性状:呈丝片状。
外皮橙黄色或红黄色,有光泽,内淡黄白色。
味淡,微酸。
炮制方法:洗净,稍晾,切丝,晒干。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名称:全瓜蒌丝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丝块状。
果皮橙黄色,果肉黄白色。
味微酸甜。
炮制方法:除去梗及泥沙,洗净压扁,切成丝或块。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
公瓜蒌与母瓜蒌根的区别在于,公瓜蒌根是不能繁殖的,繁殖出的瓜蒌也会是雄性的,雄性是不结果子的。
2种根的药效基本一样。
都是切片晒干然后洗粉,相对来说,公瓜蒌根洗出的粉要多一点,现在一公斤切片晒干的根价格在15元左右,一般瓜蒌根入药都是切片洗粉,很少有单独使用的,瓜蒌根肯定可以卖,鲜的根晒干价格不一样。
洗粉后成品,就是天花粉。
【功用主治】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
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本草备要》:降火润燥,滑痰解渴,古方多用治消渴病(即糖尿病)。
行水通经,胃热疸黄,口燥唇干,肿毒发背,乳痈疮痔。
《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瓜篓又称药瓜、野瓜、吊瓜。
学名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藤本植物。
块根圆柱状,富含淀粉。
茎有直棱及直槽,被柔毛,多分枝。
单叶互生。
瓠果肉质,椭圆形或球形,成熟时黄褐色。
瓜篓籽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
食用瓜篓籽,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的增殖和艾滋病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等多种功效,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润肺,化痰,散结,滑肠。
【主治】: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①《别录》:" 主胸痹。
"②《本草图经》:"主消渴。
"③成无己:"通胸中郁热。
"④《伤寒类要》:" 治脾瘅溺赤出少,惕惕若恐。
"⑤《品汇精要》:"消结痰,散痈毒。
"⑥《纲目》:"润肺燥,降火。
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消痈肿疮毒。
"⑦《江苏植药志》:"治水肿"⑧《山西中药志》:"瓜瓢洗手,治冻裂。
"【性味归经】:甘苦,寒。
①成无己:"味苦,寒。
"②《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
"③《本草衍义补遗》:"甘,润。
入肺、胃、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经。
"②《本草新编》:" 入肺、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用药忌宜】: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
①《本草便读》:"冷滑大肠,脾虚无火、大便不实者不可用。
"②《本经逢原》:"脾胃虚及呕吐自利者不可用。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
恶干姜。
畏牛膝、干漆。
反乌头。
"【别名】:果裸(《诗经》)、王菩(《吕氏春秋》)、地楼(《本经》)、泽巨、泽冶(《吴普本草》)、王白(《广雅》)、天瓜(《尔雅》郭璞注)、萯(《穆天子传》郭璞注)、瓜蒌(《针灸甲乙经》)、泽姑、黄瓜(《别录》)、天圆子(《东医宝鉴》)、柿瓜(《医林纂要》)、野苦瓜(《贵州民间方药集》)、杜瓜、大肚瓜(《浙江中药手册》)、药瓜(《四川中药志》)、鸭屎瓜(《广东中药》)【处方名】:栝楼、瓜蒌、全瓜蒌、全栝楼、糖瓜蒌、瓜蒌瓢、瓜蒌实、瓜蒌瓤等【商品名】:瓜蒌、栝楼、全瓜蒌、全栝楼,以个大皱缩、皮厚柔韧、杏黄或红黄色、糖性足、不破皮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药树主产山东、安徽、河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霜降至立冬果实成熟,果皮表面开始有白粉并为淡黄色时,即可采收。
连果柄剪下,将果柄编结成串,先堆积屋内2~3天,再挂于阴凉通风处晾干(2个月左右);然后剪去果柄,用软纸逐个包裹,以保持色泽。
防止撞伤破裂,否则易生虫发霉。
【拉丁名】:药材Fructus Trichosanthis原植物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炮制方法】:去柄,洗净,置蒸笼内蒸至稍软,压扁,切成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