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湿性

合集下载

粉体的润湿名词解释

粉体的润湿名词解释

粉体的润湿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润湿”这个词,润湿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展开能力。

而对于粉体来说,润湿更多指的是液体在粉体表面上的润湿性能。

本文将通过对粉体的润湿名词解释,探讨润湿现象在粉体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润湿性润湿性是描述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展开的能力,是由液体与固体之间表面张力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液体和固体之间的表面张力越小,液体越容易展开并覆盖固体表面。

当润湿性较高时,液体可以在固体表面上形成连续的薄液膜,使其完全接触并渗透到固体内部。

润湿性可以通过接触角来表征。

接触角是液体与固体接触线与固体表面相交所形成的角度。

若液体与固体表面完全接触,接触角为0°;若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呈球状,则接触角为180°。

较小的接触角表示润湿性较好,液体可以完全覆盖固体表面。

二、粉体的润湿性质粉体是由许多微小颗粒组成的松散物质。

对于液体来说,润湿粉体表面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表面结构粉体表面的结构特征对润湿性质有很大影响。

若粉体表面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微孔或凹凸不平的结构,液体在粉体表面的润湿性较好。

这是因为表面积增大了液体与粉体的接触面积,使液体更易与粉体接触并渗透。

例如,一些多孔的粉体如炭黑、氧化铝等,具有较好的润湿性,并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等领域。

2. 粒径和颗粒形态粉体颗粒的尺寸和形态也会影响润湿性质。

对于粒径较小、形态较规则的粉体,液体在粉体表面的润湿性较好。

小粒径可以提高润湿性,而不规则形状会减弱润湿性。

因此,在一些工业应用中,通过控制粉体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改善液体在粉体表面上的润湿性能。

三、润湿在粉体中的应用1. 涂料行业润湿性是涂料行业中常用的重要参数。

涂料的润湿性能决定了其在涂装过程中的流动性和附着性。

对于粉末状涂料来说,其润湿性是实现涂料与基材完全接触并形成均匀涂层的关键。

因此,在涂料生产中,通过选择合适的粉体材料、优化颗粒形状和控制粒径分布,可以改善涂料的润湿性能。

材料成型中的润湿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材料成型中的润湿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材料成型中的润湿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材料成型是一项重要的工艺过程,涉及到各种材料的加工与制造。

其中,润湿性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它决定了材料在成型过程中与模具或其他材料的接触情况。

本文将探讨润湿性在材料成型中的作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润湿性分析与控制方法。

一、润湿性的定义与作用润湿性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展开性和渗透性。

在材料成型过程中,润湿性直接影响着材料与模具之间的接触情况,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一个材料的润湿性可以通过接触角来描述,接触角越小,表示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性越好。

润湿性对材料成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润湿性决定了材料在模具表面的分布情况,进而影响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如果材料的润湿性不好,会导致材料无法充分填充模具,从而产生缺陷或不完整的产品。

其次,润湿性还会影响材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和粘附力,进而影响成型过程中的摩擦和剪切力。

最后,润湿性还会影响材料的熔融性和流动性,进而影响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和速度控制。

二、润湿性分析方法为了准确评估材料的润湿性,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润湿性分析方法。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 接触角测量法:这是一种直观的润湿性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来评估润湿性。

接触角越小,表示润湿性越好。

2. 润湿性能测量仪:这是一种自动化的润湿性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展开速度和渗透深度来评估润湿性。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润湿性数据。

3. 表面能测量法:这是一种间接的润湿性分析方法,通过测量固体表面的表面能来评估润湿性。

表面能越低,表示润湿性越好。

三、润湿性控制方法在材料成型过程中,控制润湿性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润湿性控制方法。

1. 表面处理:通过改变固体表面的化学性质和形态结构,可以改善材料的润湿性。

例如,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或等离子体处理来提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2. 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润湿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材料和模具的温度,可以改变润湿性,从而影响成型过程中的润湿性。

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

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

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材料的表面润湿性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直接影响液体在材料表面的吸附能力、传输速率和反应性。

因此,了解和改进材料的润湿性能对于开发新材料以及优化现有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润湿性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布和吸附能力。

从表面能的角度看,润湿性是固体表面自由能、液体表面自由能和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界面自由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表面能越小,材料越容易被液体湿润。

然而,润湿性并非仅由表面能决定,还受到材料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表面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表面形貌是影响材料润湿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些研究中,通过改变表面形貌,如粗糙度和结构特征,来调控材料的润湿性能。

例如,增加表面粗糙度可以增加液体在表面上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润湿性。

此外,可以通过纳米结构、纳米孔等方式来改变材料的表面形貌,进一步调控润湿性能。

化学组成也是影响材料润湿性能的关键因素。

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会改变界面自由能和吸附能力,从而影响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布和吸附。

例如,引入亲水基团可以增加材料的亲水性,使其更容易被水湿润。

而引入疏水基团则可以提高材料的疏水性,使其对水的润湿性降低。

除了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表面处理也是控制材料润湿性能的有效手段。

表面处理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处理、溶液处理、电化学处理等。

例如,通过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增加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能,从而提高润湿性。

溶液处理则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润湿性较好的涂层,进一步改善润湿性能。

在工业生产中,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控制材料的润湿性可以改善涂层材料的性能,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

此外,材料的润湿性能也在纳米材料、生物医学材料、能源材料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纳米材料中,调控润湿性能可以提高纳米颗粒的可分散性和生物兼容性。

总之,材料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对于优化材料性能和开发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表面润湿性原理探究

材料表面润湿性原理探究

材料表面润湿性原理探究润湿性是指液体在与固体接触时在表面展开的程度。

对于某些实际应用来说,如涂料、油漆或者润滑剂的施工,以及水处理和表面涂层技术等,对于材料的表面润湿性有着重要的要求。

了解润湿性的原理对于材料设计和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润湿性主要由物理和化学因素所决定。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表面张力和粘附力,而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和液体本身的性质。

首先,表面张力是一个影响润湿性的重要因素。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造成的使液体表面收缩的性质。

表面张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展开或者是收缩的程度。

一般来说,如果液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表面张力就较大,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展开的能力就较差,反之亦然。

其次,粘附力也对润湿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粘附力是指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其中包括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等。

粘附力的增加会促使液体分子更容易与固体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液体更好地展开在固体表面上,提高润湿性。

另外,材料表面化学性质也会直接影响润湿性。

不同材料的化学特性会决定其与液体的相互作用。

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如果材料具有亲水性(hydrophilic),即具有与水相互作用的能力,水会更容易展开在材料表面上,具有较好的润湿性。

相反,如果材料具有疏水性(hydrophobic),即对水不易相互作用,水则会在材料表面上形成珠状,表现出较差的润湿性。

液体本身的性质也会对表面润湿性产生影响。

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粘度是影响其润湿性的两个重要参数。

表面张力较大的液体往往更难润湿固体表面,而粘度较大的液体则更容易在固体表面上展开。

此外,纳米技术在改善材料表面润湿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纳米材料可以通过调节表面粗糙度和形态结构来实现改善润湿性的目的。

例如,在一些应用中,如汽车漆或者玻璃表面涂层,纳米颗粒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结构,从而实现良好的润湿性。

此外,纳米材料的表面性质也可以通过化学修饰来增强润湿性。

最新第三章(3-2)润湿性课件PPT

最新第三章(3-2)润湿性课件PPT

表8—4 不同烃类组分在聚四氟乙烯光面上的前进角
烃 类戊
烷己
烷辛
烷十 二 烷
(C5H12)
(C6H14)
(C8H18)
(C12H 26)
前进角
0
8
26
42
(度)
原油中烃类所含碳原子数越多,接触角就越大。
2、油藏岩石润湿性的认识
第三章(3-2)润湿性
一、储层岩石润湿性
1、润湿的基本概念:
(1)润湿:
自然界现象:将水滴在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迅速铺开,而如果 是水银滴在玻璃板上,水银液滴在玻璃板上呈现球滴。
空气 水
空气 水银
玻璃
玻璃
润湿:是指液体在分子力的作用下沿固体表面流散的现象。
润湿研究对象: 不混容的两相液体-固体三相体系,或液体-气体-固体
静止时,θ= 30°,岩石亲水
1
2
水驱油速度为V1时,θ= 60°,岩石亲水性减弱
水驱油速度为V2> V1时,θ= 75°,岩石亲水性再减弱
水驱油速度为V3> V2时,θ= 115°,岩石类似亲油性, 发生润湿反转
研究动润湿滞后的意义:
亲水油藏水驱油时,当水驱油的速度过大时,将 导致油藏岩石具有“亲油”的性质。实践证明,亲油 油藏水驱油的残余油饱和度比亲水油藏水驱油的残余 油饱和度大;因此,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出发, 注水开发的油藏,并非注水速度越大就越好。
如下图所示,油水在岩石孔隙中静止时,接触角为30°,岩石表面具有较强 的水润湿;当水驱油在岩石孔隙中流动时,接触角发生了改变,接触角随水驱油 速度的增大而变大,即滞后现象越严重,当水驱油速度的增大到某一值时,岩石 表面变为亲油性,发生了润湿反转现象。

材料表面的润湿性研究

材料表面的润湿性研究

材料表面的润湿性研究材料表面的润湿性是指液体在材料表面上的展开程度,它对许多工业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改善涂层技术,提高材料的性能等。

本文将介绍材料表面润湿性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研究方法1. 接触角测量法接触角是研究材料表面润湿性的重要参数,它可以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来进行测量。

该仪器通过测量液滴与材料表面的接触角,来评估材料表面的润湿性。

常用的接触角测量方法有静态接触角法和动态接触角法。

2. 表面能测定法表面能是材料表面润湿性的另一重要参数,它可以通过表面能测定仪来进行测量。

该仪器通过测定材料表面与不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计算材料表面的表面能。

常用的表面能测定方法有接触角测量法、动态测量法和拉普拉斯法。

二、影响因素1. 表面粗糙度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对润湿性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表面越粗糙,液滴在材料表面上的接触角越大,润湿性越差。

2. 表面化学性质材料的化学性质对其润湿性有重要影响。

例如,具有亲水性的材料表面会使液滴在其上展开,而具有疏水性的材料表面则会使液滴在其上形成球状。

3. 材料结构材料的结构对其表面的润湿性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纳米材料表面具有更高的表面积,可以增强其润湿性。

三、应用领域1. 涂层技术了解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涂层材料,并改进涂层工艺。

例如,在汽车行业中,选择具有良好润湿性的涂层材料可以提高汽车表面的耐候性和抗腐蚀性。

2. 医疗器械润湿性在医疗器械上也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人工心脏瓣膜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润湿性的材料,以确保血液在瓣膜上的流畅。

3. 纳米技术润湿性的研究对纳米技术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纳米领域,润湿性可以影响材料的自洁性、防污性以及微流控系统的性能等。

结论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对许多工业应用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接触角测量法和表面能测定法等研究方法可以评估材料表面的润湿性。

润湿性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润湿性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润湿性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润湿性是指液体在与固体接触表面上的吸附现象,即液体在接触角范
围内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润湿性是表征液体与固体接触的性质,直接
影响液体在固体表面的传输、扩散和吸附等过程。

润湿性的好坏取决于液
体与固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主要包括附着力和内聚力。

润湿性的测定方法一般分为两种:
1.静态接触角法:
静态接触角法是通过测量液滴与固体表面之间的接触角来评估润湿性。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一个接触角,接触角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液体与固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接触角的大小与液滴在表面上的扩散能力呈负相关,
即接触角越小,润湿性越好。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静态接触角法、动态接触
角法和测量接触角动力学方法。

2.液滴扩展性法:
液滴扩展性法是通过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扩展的面积来评估润湿性。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展开时,其半径会逐渐增大,液滴面积也会随之增大。

液滴表面积的增长速率越快,润湿性越好。

可通过光学方法或图像处理技
术来测量液滴的扩展面积。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润湿性测定方法,
如悬滴法、旋转浆粒法、薄膜侵润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总结起来,润湿性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静态接触角法和液滴扩展性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接触角的大小或液滴在固体表面扩展的面积来评估
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判断润湿性的好坏。

这些方法在各种领域中广泛应用,如材料科学、化工、医学等领域,对于改善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传输和吸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表面润湿性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

材料表面润湿性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

材料表面润湿性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研究涂层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涂层的性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材料表面的润湿性。

本文将探讨材料表面润湿性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并重点讨论润湿角、表面能以及涂层附着力等方面的关系。

润湿性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展开或浸润的性质。

涂层的润湿性可以通过润湿角来描述,润湿角是指液滴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形成的接触角度。

润湿角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程度,较小的润湿角意味着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更容易扩展,涂层的附着力更强。

因此,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对涂层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表面能是表征材料表面润湿性的重要参数。

表面能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极性成分,一部分是非极性成分。

润湿性较好的材料往往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因为较高的表面能可以使固体表面与液体分子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能力,使液滴更容易扩展和附着在材料表面上。

因此,为了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可以通过提高涂层材料的表面能来增加润湿性。

常见的提高表面能的方法包括表面处理和改变涂层材料的化学成分等。

除了润湿角和表面能外,涂层的附着力也受材料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涂层的附着力指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

润湿性好的基材表面可以使涂料更好地附着在其上,从而增加涂层的附着力。

此外,良好的润湿性还能使涂层在表面形成均匀、连续的薄膜,进一步提高涂层的性能。

材料表面润湿性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还表现在涂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温性等方面。

润湿性较好的基材表面可以使涂层均匀分布,降低涂层薄膜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提高涂层的耐磨性。

此外,在涂层材料与基材之间形成良好界面层以及减少材料内部缺陷的形成等方面,润湿性对涂层的耐腐蚀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另外,材料表面的润湿性也会影响涂层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性能,因为较好的润湿性可以保证涂层在高温下不易剥离。

综上所述,材料表面润湿性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润湿性良好的材料表面可以增加涂层的附着力、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耐温性等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 渗流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张俨彬
同组者:
岩石润湿性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界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3.加深对岩石润湿性、界面张力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投影法测定岩石润湿角
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可以通过直接测定接触角来确定。

将待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如图1所示,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2mm ,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一组光线投射到液滴上,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直接测出润湿角,或测量液滴的高度h 和它与岩石接触处的长度D ,按下式计算接触角θ:
D h
tg
22
=
θ
式中, θ—润湿角,°; h —液滴高度,mm ;
D —液滴和固体表面接触的弦长,mm 。

图1 投影法润湿角示意图 2.悬滴法测定液滴界面张力
悬滴法适用于密度差较大的测定液-液或气-液之间的界面张力,测量范围为
10-1~10-2 mN/m 。

液体自管口滴落时,当液滴接近最大直径时,用光学设备记录下液滴图像。

测量液滴的相关参数,利用下式计算界面张力:
, 21ρρρ-=Δ
, e
sn n d d S =
式中,σ—界面张力,mN/m ;
2
e
gd H
ρσ∆=
21ρρ、—待测两相流体的密度,g/cm3;
ρ∆—两相待测试样的密度差,g/cm3; e
d —实际液滴的最大水平直径,cm ;
sn d —从液滴底部算起,高度为e d n
10高度处液滴的直径,cm ;
n S —液滴e d n
10高度处的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
H —液滴形态的修正值,由n S 查表得到。

a )烧杯中气泡或液滴形状 (
b ) 气泡或液滴放大图
图2 悬滴法测界面张力示意图
三.实验仪器
图3 HARKE-SPCA 接触角测定仪器
四.实验步骤
1.将直流电源的插头一端插入接线板内另一端插入仪器后面的电源插座内。

2.将通讯线连接主机与计算机COM2通讯口。

3.打开接线板的电源开关。

4.旋转仪器后面的光源旋钮,顺时针旋转,看到光源亮度逐渐增强。

5.打开接触角软件图标。

6.开启视频。

7.调整滴液针头。

初次使用接触角测定仪对焦比较繁琐,首先向下移动滴液针头,停在变倍显微镜水平线以上的位置,然后旋转固定在上下移动器上的水平移动旋钮,左右调整针头,当软件图像显示窗口出现针头虚影时停止。

8.调整调焦手轮,直到图像清晰。

9.将显微镜放大倍数调整到1.5倍。

10.将吸液管吸满液体安装在固定夹上。

旋转测微头,液体将缓缓流出,形成液滴。

11.用脱脂巾擦干针头上的液体,再在工作台上放置被测的固体试样。

最好是长条的20×60mm左右。

12.点击配置栏,在试验设置对话框,在相关栏添入相关数值。

13.上升移动工作台至界面上红色水平线的下方(1mm左右),见图4。

14.旋转测微头,当针头流出大约3-5ul左右的液体时停止。

15.旋转工作台升降手轮,使试样表面接触液滴,然后下降一点。

液滴显示在视窗内,见图5。

16.点击开始试验绿色三角形图标,试验将按照设置的时间间隔自动拍摄图像,直至完毕。

17.关闭视频,点击软件界面下面的电影图片任意一张,图片将显示在大窗口中,见图6。

图4 图5 图6
五.结果分析方法
1.接触角分析方法
(1)切线法
将抓拍的图像在测量屏内进行测量。

选择切线法,在液滴的一端左键点击一下松开,拉向另一端点点击一下,沿液体外轮廓做液体的切线,数值自动显示在图像的左上角上。

点击右键将结果可以保存在图片上。

见图7、图8。

图7 图8
(2)高宽法
该法适应于小液滴,忽略重力影响,也叫小液滴法。

点击图标,在液体一端点击一下,然后拉向另一端点击,液滴地平线中点有一个小竖线,鼠标移动到地平线中点点击一下,竖向拉向液体的最高点,接触角值自动显示出来。

点击右键将结果保存在图片上。

见图9。

图9
(3)圆环法
圆环法,该方法较上述方法精度准确。

选取此方法图标,按提示在液滴一端点击一下,再在圆环上选择第二点,最后在液滴的另一端点点击一下。

拖动鼠标返回到第一端点点击鼠标,松开后拉向另一端点,接
触角自动显示。

点击右键将结果保存在图片上。

见图10。

图10
(4)基线圆环法测定接触角。

打开保存的接触角图像照片,点击方法图标,显示一条水平线,将其移动到液体的底面。

在液体轮廓上点击两点,包括液体外线,点击一下。

接触角值自动显示。

点击右键保存测量值即可。

见图11。

图11
2.表面张力分析方法
(1)自动悬滴法
将抓拍的液体悬滴显示在测量屏内。

选择横标定图标,在毛细管的一侧点击一下,不要松开,拉向另一侧点击,弹出下列对话框。

填入0.7,确定。

见图12
图12
点击处理栏中的计算显示一个下拉菜单。

见图13、图14。

图13 图14
填入外向密度和液体密度。

点击计算、退出。

结果将自动显示。

见图15。

图15
(2)手动悬滴法
点击图标,在图像的最宽点点击一下,拉向另一端点击,看到一条竖线,移动到图像的最低端,点击鼠标。

上边形成一条横线。

在横线与液体边缘相交点,点击一下鼠标拉向对面的相交点,点击鼠标。

点击处理栏中的计算显示悬滴法测试界面张力,填入相关项,点击计算、退出。

结果自动显示。

见图16。

图16
六、数据处理
表1 润湿角数据记录
表2 高宽法测量润湿角数据记录表
图1 切线法投影结果
图2 高宽法投影结果
图3 圆环法投影结果
图4 基线圆环法投影结果
七、思考与总结
1、光学法测定岩石润湿性的原理是什么?
2、至少写出另外两种确定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并说明原理。

3、分析影响岩石润湿性的因素有哪些?
附图:处理后的原始数据记录表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