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七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语文期末复习的时候,多做一些复习试卷能够帮助我们巩固知识点,有效应对考试,店铺为大家力荐了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默写填空。
(5分)(1)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
(2) ,风正一帆悬。
(3)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静谧(bì) 枯涸(hé) 啜泣(zhuì)B.骸骨(hé) 玷污(diàn) 清洌(liè)C.梦寐(mèi) 泯灭(mǐn) 分歧(qí)D.禀告(bǐng) 厄运(è) 迸溅(bì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留连忘返屈径通幽险象迭生恍然大悟B.瘦骨嶙峋黯然缥缈随声附合苦心孤诣C.小心翼翼精疲力尽各得其所嫦娥奔月D.一丝不苟得意忘形引人瑕思水波粼粼4.下面的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绿色蝈蝈》——散文——法布尔——德国B.《西游记》——小说——吴承恩——中国C.《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D.《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中国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项是( )(2分)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把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D.201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十号,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6.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初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倔强(jiàng)B. 应接不暇(yīng)应接不暇(yìng)C. 嫉妒(jí)嫉妒(jí)D. 迸发(bèng)迸发(bè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我们应该学习雷锋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
C.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懂事。
D.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掌握。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园里,百花争艳。
B.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
C.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D.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一块石头一样沉重。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眼神像一把锋利的刀子。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B. 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C. 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排比。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更好地生活。
B. 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提高自己。
C.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为了实现梦想。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设问。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C.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反问。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力气大得可以举起一头牛。
B. 他的速度快得像一阵风。
C. 他的记忆力好得过目不忘。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夸张。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教训,牢记责任。
2024北京丰台初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丰台初一(上)期末语文2024.01一、基础·运用(共14分)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承担了本次活动的文案工作,请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任务一】活动倡议1. 以下材料是小组拟写的活动倡议书中的一部分,请你修改完善。
同学们,阅读是一场精神盛宴。
读① 《济南的冬天》,你也许能体悟,人内心有了着落..,即便是冬天也会感到温晴;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你也许会明白,人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否则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憔瘁..的面庞;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也许你会懂得,热爱与奋斗是我们与幸福相拥的奥密..;读蒲松龄文言小说集《② 》中的《狼》一文,你一定会感慨正义必将战胜邪思……同学们,尽管开卷有益,但是阅读也要注意方法。
首先,阅读要选好书,书市的书籍鱼龙混杂....,选书的时候要精挑细选。
其次,读书要读完整,一旦精心选择了适合的书籍,就要坚持读完,不要见异思迁,半途而废。
第三,读书要学会边读边思考,好文章,尤其要细细品味,不求甚解。
同学们,加入我们的行列,抽出时间,捧起一本书吧!(1)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作出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着落”表示“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着落”的“着”应读作zháo。
B.“混杂”表示“混合、掺杂”,“鱼龙混杂”的“混”应读作hùn。
C.“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因此“憔瘁”一词书写正确。
D.“奥密”指“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因此“奥密”一词书写正确。
(2)你检查文段后发现、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卷有益B.精挑细选C.见异思迁D.不求甚解(3)在文段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任务二】活动策划2. 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小组成员查阅了古今名家关于读书的对联。
右图是清代学者钱大昕关于读书的一副自撰联——柔日读经刚日读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
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6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优秀文化的jī diàn。
学好语文是我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的基础,生活离不开语文,用心感受,语文无处不在。
语文是李白的诗——浪漫piāo yì,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入地,与神仙结伴同游祖国山河;语文是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自然、优美、典雅,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 A 语文是老舍的小说——体验人间百态,丰富你的人生经历……让我们走进语文的世界,语文的mèi lì!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A处横线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1分)3.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初一(2)班准备举行“名著中的劳动模范”综合性学习活动。
(10分)(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用到一组反义词。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西游记》中这首诗描写的是谁?结合诗歌及名著内容说说他有什么本领。
(4分)翅薄随风软,腰轻映日纤。
嘴甜曾觅蕊,尾利善降蟾。
酿蜜功何浅,投衙礼自谦。
如今施巧计,飞舞入门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活动“评选名著中的劳模”环节,你打算将劳模一票投给下面哪个人物?请结合原著中的某个情节简述理由。
2024北京门头沟初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门头沟初一(上)期末语文2024.1一、基础•运用(共12分)少年正是读书时。
11月2日,希望中学开展“打卡最美书屋”活动,号召全校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在读书活动中,你依据读书计划,阅读了自己喜爱的书籍后,撰写了读书心得。
现在你根据所在小组成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1.在报告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读书心得”四个字作为标题。
(1分)第一部分读书的重要性“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一个民族的未来,寄希望于青春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读书学习,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因此,年轻时就要努力读书。
灿烂..,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让我们用阅..的人生,需要用阅读的养分..去滋润读开启学习之门,珍惜韶华,虔心..读书,从飘香的文字里,收获内心的宁静;从作家的智慧中,探寻人生的哲理。
2.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表达的是“光彩鲜明且耀眼”的意思,所以“灿烂”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必需的营养物质”的意思,所以“养分”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增添水分不干枯”的意思,所以“滋润”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用心专一而深入”的意思,所以“虔心”一词中有错字。
第二部分读书会友好书如师如友,有着跨越时空的力量。
古代求学者宋濂,虽家境贫寒,却处心积虑....地博览群书,百里求学;学贯中西....的近代文学家鲁迅,讲求读书方法,关注社会现实;孙犁在《白洋淀纪事》中塑造的农村妇女形象,就更是令人热泪盈眶....。
书中的水生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在国与家的抉择中,全力支持丈夫参军,用心中的信念筑起了抗日的铜墙。
3.你检查文段中使用的成语后发现,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处心积虑B.学贯中西C.热泪盈眶D.深明大义4.你想知道文段中“顾全大局”的意思。
查《现代汉语词典》,“顾”有4个义项:①转过头看,看;②注意,照管;③顾念,顾及。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班级开展主题为“人与动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29分)【任务一说文解字】1.(5分)同学制作了三张汉字卡并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小语:早在远古时期,狗、马和猪这三种动物就被我们的祖先饲养,成为家畜,你看,在甲骨文中古人用线条把动物的外形特征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来了。
小文:我发现甲骨文“犬”字和“豕”字乍一看很相似,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区别的。
小语:嗯,这两个字的区别在①。
小文:这可真形象!我还发现这三个字也都可用作偏旁,像这个“犬”字,用作偏旁就是“犭”,“反犬旁”,形容走兽性情的字常以“犭”为偏旁,如“猛”“狂”“②jiǎo huá”等。
小语:没错,以“马”字为偏旁的汉字也大多与马有关,如“驱”和“③chí”都是策马疾奔之意,“驯”字的意思是④。
小文:嗯,“豕”也是表意的偏旁,古时候人们通常在“宀”(屋子)里养猪,这就是“⑤”字的由来,【任务二故事启思】2.(6分)同学们发现西方寓言和中国神话中都有与狗相关的故事,请你一起探究。
(一)两只狗有个人养了两只狗,他驯养一只狗狩猎,另一只看家守门。
每次猎人带着猎狗出去打猎,获得什么猎物,总是分给守门狗一些。
猎狗对此很不高兴,便指责守门狗,说自己每次出去打猎都是四处奔跑十分辛苦,而他什么都没有做,却坐享其成。
守门狗对猎狗说:“你别责怪我,应该去责怪主人,是他教我不去打猎,坐在家中享受别人的劳动果实。
”——选自《伊索寓言》(二)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
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①,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注释】①家长:奴仆或牲口的主人。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1)结合两则故事,概括狗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一、基础知识(本题共8小题,1~7小题,每题2分;8题,每空1分,共23分。
)1.下列字中部首不同的一组是()(2分)A.亦亳亵亶B.允兒兑贝C.勾匀匈匍D.旮旯旰旱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2分)A.圈.定(quān) 掺.和(cān) 莽莽榛榛.(zhēn)B.澄澈.(cè) 缥缈.(miǎo) 骇.人听闻(hài)C.奥.秘(ào) 拼凑.(zòu) 搓捻.(liǎn)D.匿.笑(nì) 憔悴.(cuì) 攲.斜(qī)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篷松佩服慷概废墟B.决别仗义脸颊行影不离C.桔梗祈祷倜傥徘徊D.安祥怂勇叮嘱羞怯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王强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看到生活艰苦的孤儿,想到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我自然而然....地哭了。
C.他总是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很有主见,喜欢随声附和....。
D.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通过这次拔河比赛,使我认识到团结的重要。
C.为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万圣节前夕,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圣节活动。
D.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凯勒深深的感动了。
6.选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方法不同的一句()(2分)A.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B.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C.唐诗宋词难道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吗?D.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作家。
2023北京东城区初一上期末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北京东城初一(上)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3分)1. 下面是为序言“开卷有益”拟写的文字。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读书,可以让我们顺着作者的脚印去看【甲】延途的风景和别样的人生。
所以读自号“青莲居士”的①(人名),你便是那个风度翩翩的诗仙,游遍山川大河,欲上青天揽明月;读自号“少陵野老”的杜甫,你便是那个忧国忧民的诗圣,登高处感伤国事,秋风中心忧寒门。
与先贤畅谈,和自我对话,读书让我们在唱和.吟咏间思接千载,心通万里。
读书,可以让我们破译文明的密码来获取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补给。
读儒家经典著作《②》,从孔子与弟子们的话语中吸收营养,【乙】传承仁、义、礼的文化基因;读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从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中明辨方向,铭记治乱兴衰的经验和教训。
读书使我们有了精神底蕴,能够更理智、更沉着地直面人生起伏。
读书实际上会给人两种收获,一种是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发现自己潜.在的东西并激活它。
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1)有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画线词语的字形产生了疑问。
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A.“唱和”的“和”是“声音相应”的意思,应读作hé。
B.“潜在”的“潜”是“隐藏、隐蔽”的意思,应读作qiǎn。
C.【甲】处应写作“沿途”。
D.【乙】处应写作“传呈”。
(2)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①_______②_______2. 下面是为“他山之石”专栏拟写的文字。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明代大学者张溥自创“七录”读书法。
他读文章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抄写的文章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反复六七次,直到烂熟于心。
【甲】人们每每提起他的书房“七录斋”,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华罗庚提出“厚薄”读书法。
【乙】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即把每个概念、定理都理解透彻,避免不求甚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命题人:靖江四中宋满华、省泰州中学附中李坚(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共30分)1.根据注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 juān dì shùn hài刻根深固间人听闻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2分)A.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B. 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非但身体不强健,并且是有病的。
C. 课文《社戏》节选自《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D.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为了让邪魔鬼祟不敢登门骚扰,便在家里影壁后面竖起的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2分)A.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艰苦创业的这一感人故事令很多人历历在目....。
B. 湖北荆州的十余名大学生在两名小孩落水的紧要关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采用结人梯的方式救人,不过令人痛心的意外还是夺走了其中三人年轻的生命。
C. 初一(13)班文明志愿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视同仁....地劝阻购买零食者,赢得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
D. 校园金秋合唱节的组织工作井然有序....,保证了活动的成功圆满。
4.根据提示补全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1—6每题1分,第7题2分)(1)安不忘危,。
(2),登高必自卑。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至于夏水襄陵,。
(6)“”,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7)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四季景色各有所爱,请任意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将不同时节景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完整的诗句:,。
5.情境口语交际。
(3分)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假如你看到了这一场景,会对那一对路人说些什么?6.名著阅读、专题与实践活动。
(11分)初一(1)班最近开展了以“亲近图书,热爱文学”为主题的“读书周”活动。
(1)同学们分小组合作编辑了一份份“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为他们制定出“最佳文学报”的评价标准(不少于两点):(2分)(2)请按要求做一个简要的读书卡片:(5分)(3)在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发现经历了无数冒险故事的“顽童”汤姆·索亚与狼的形象特点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的,你能说出哪几点呢?这些特点值得我们提倡吗?为什么?(4分)二、阅读理解与赏析:(共6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第7题。
(6分)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7.(1)首句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2)找出诗中连通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的句子(1分):(3)结合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请你体会作者的情感(3分):(二)阅读《李生论善学者》,按要求完成8—11题。
(14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①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②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③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注】①说(shuì):劝说。
②还(xuán):通“旋”,掉转身。
③迨:等到。
④炯戒:明显的警戒。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4分)①或.谓君不善学()②吾悉.能志之()③李生故.寻王生()④莫逾自厌.()(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李生说之.曰A. 凡师之.所言B. 告之.曰C.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D. 学者之.大忌9.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2分)君但志之而不思之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4分)(1)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1. 结合生活实际,谈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2分)(三)阅读《把“绿色”穿在身上》一文,完成 12-14题。
(10分)①将绿色环保作为理念引入时装,始于80年代。
1997年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最新成衣展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环保服装,并颁发时装环保奖,将绿色环保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环保、休闲、健康等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②置身于被“文明”践踏得千疮百孔的地球,人们在饱尝自己破坏环境的恶果之后,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于是,80年代的艺术家们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
③此后,回归自然开始成为一种设计理念进入服装设计师的视野。
设计师们纷纷从大自然中吸取艺术创作灵感,并使用天然纤维面料生产服装。
天然纤维的棉、麻、丝绸面料的设计及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这是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二阶段。
到了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三阶段,服装设计师则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各方面。
的手段。
设计师们根据环保法④用“再生利用”法有效地减少生活垃圾,是环保最主要...则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
如瑞典籍年轻女服装设计师夏洛特·尼尔森,在巴黎举办的“再生服饰”展示会上,利用冷冻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时装别出心裁。
⑤据有关专家分析,环保服装的特定含义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
⑥环保、休闲、健康是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
一个人类与自然能和谐共处的新世纪正悄然来临。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环保服装的开发与生产中,会有更多功能独特、保护环境的环保服装问世。
⑦明天,你我都会把“绿色”穿在身上。
(选自《穿越时空》,有改动)12.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是什么?(3分)13. 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4. 简要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最主要”的表达作用。
(3分)(四)阅读战富国的《成功的道路有多远》一文,完成15—17题。
(10分)①成功,是一个诱人的字眼。
人的一生,都向往成功,没有谁企盼失败。
通往成功的道路,有的人可能并不怎么费劲,有的人却一辈子都可能走不完。
②通常的说法是,天赋聪明的人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但天赋聪明自己却不努力,成功的几率就要小得多。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清朝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原本天赋不高,一日在家读书,一篇不太长的文章重复念了许多遍,就是背不会。
而此时,他家梁上正趴着一个贼,本打算等他睡觉以后偷点东西。
可等了好久,曾国藩总是反复背诵那篇文章不去睡觉。
贼等得不耐烦,火道:“你这笨货还读什么书?”说完把那篇文章完整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贼虽然天赋聪明,但终究也只能是个贼。
可曾国藩却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最有大夫本源的人。
③一个有理想的人、有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只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肯花时间,肯花气力,百折不挠,坚持不懈,那么他离成功就不会遥远。
人世间的许多事,只要我们想去做,大多是能够做到的。
如果不做,天分再好也是枉然。
④中国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叫“十年磨一剑”,许多成功的人和成功的团体,打拼多年终获成功,这方面不乏其例。
摩托罗拉的高尔文也罢,万科的王石也罢。
但他们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词,叫“挺得住”。
那些成功的人,那些成功的团体,哪个背后不是一番拼搏奋斗的血泪史?哪个不是因为“挺得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成功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成功的规律却大致一样。
成功法则需要的是我们的意志、品质和气概。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5.阅读全文,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16.请分析文中引述故事的作用。
(4分)17.请谈谈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受。
(4分)(五)阅读卫宣利的《比生命更长的爱》一文,完成18—21题。
(20分)①她对父亲的记忆,是从5岁开始的。
那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吵架,她被吵醒后睡眼惺忪地从卧室里走出来,迎面飞来一只杯子,“啪”的一声,正打在她的额头上,鲜血顺着眼睛流下来。
父亲愣了片刻,慌忙抱起她往医院跑。
医院离家大约有十几公里,父亲一路飞奔,不断有汗珠落在她的脸上。
父亲不停地叫她的名字,她故意不理父亲。
父亲急得大叫:“丫丫,你别吓我啊!”她猛地用手攀住父亲的脖子,附在他的耳边轻声说:“爸爸,以后别再和妈妈吵架了,好吗?”②父亲哭了,他说:“丫丫,以后不许再吓爸爸……”③从那以后,父亲果然再没有和母亲吵过架。
④16岁那年,她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父亲很高兴,带着她去参加面试。
考短跑时,因穿了一双破旧的凉鞋,没跑几步,鞋的后带就断了,猝不及防中鞋子被远远地甩出了跑道,她的体育得了“0”分。
⑤体育成绩不及格,文化课的分数再高,学校也不会录取的。
她眼泪汪汪地在人群中寻找父亲,却怎么也找不到。
正在万分懊悔时,父亲满头大汗地跑来了,手里拿着一双崭新的球鞋。
他急切地说:“我去找老师说说,让你再补考一次!”⑥那是8月底的一天,太阳炙热如火,她在远处默默地望着弓身低头的父亲,想象着他正满脸堆笑、无比谦恭地替她赔罪,心里忽然一阵疼痛……⑦父亲的努力换来了她的补考资格,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过关。
⑧高二的暑假,她和同学一起去玩。
路上,她坐的那辆车和另一辆车相撞。
父亲赶到医院时,她已经躺在手术室里。
手术后见到父亲时,他的面容苍老而憔悴,眼角和嘴角在剧烈地抖动,高大的身躯佝偻起来。
⑨医生断定她以后的日子将在床上度过,父亲没敢把结果告诉她,自己在医院的厕所里嚎啕大哭。
父亲在她的床前守了3个月,给她翻身,喂她吃饭。
他背着她到3楼扎针,到5楼检查,一步一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⑩几个月后,父亲发现她腿上的肌肉开始萎缩。
他说:“丫丫,咱不能就这样认命,你得站起来!”他慢慢地把她移到床边,和母亲一人扶着她的一只胳膊,努力地想要让她站起来。
可是她瘫软的双腿根本就不听使唤,她的身体不停地颤抖,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落下来,他们也累得气喘吁吁,最后他摔倒在地上,她也重重地跌倒在他的身上。
⑾她终于绝望,伏在他的身上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
他长叹一声,老泪纵横……⑿那天晚上她辗转不眠,父亲在窗外拉了一夜的二胡,他把所有的愁绪都融进了曲子里。
她用手轻轻抚过父亲满头的银发,那每一根发丝上,都写着一个父亲的煎熬和挣扎、担忧与呵护。
她的泪水潸然而下。
⒀张小娴说:“我们能够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却不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
”可她却想说:“不,有一种爱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哪怕有一天他的生命已经终结,他的宠爱和心疼仍会长久地伴我一生——那就是世界上最深沉、最博大的父爱!”(选自《读者》,有删改)18. 本文写了她几次流泪,表达了她什么感情?(6分)19. 揣摩第⑥段划线句父亲对老师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