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长征”》阅读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文阅读练习:《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阅读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第2课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一、立足文本天虽奇冷,但我和黄开湘同志不知性急还是怎么的,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一头是汗。
路上碰到了我们的老首长邓小平同志,我们赶紧勒马下来,向他敬了个礼。
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儿多远?”我们一一作了回答。
他又问道:“听说你们团在青石嘴一仗,缴了敌人不少布?”“是的,上交了不少,还留了一点。
”我说。
小平同志说:“关心一下宣传队的同志,给剧团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样?”“好,照指示办!”我回答得很爽快。
小平同志高兴地笑了,又说:“讲妥了,一言为定!如有多,还可以给机关同志添件衬衣。
”我点着头说:“好,我回头派人给送去。
”我们牵着马跟着小平同志,边走边说,不一会儿,就到了会场。
1.《长征胜利万岁》这一段对话,对表现文章内容和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答案】①对话增强了回忆录内容的真实性。
②表现了邓小平关心宣传队的红小鬼和机关工作的同志,有大局观;也表现了作者服从命令的军人品质。
赴会路上,邓小平指示为宣传队、机关同志做衣服,写出了红军当时在生活上的困难。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
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一方面对话增强了回忆录内容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关心一下宣传队的同志,给剧团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样”“讲妥了,一言为定!如有多,还可以给机关同志添件衬衣”,可知表现了邓小平关心宣传队的红小鬼和机关工作的同志,有大局观;“好,照指示办”“好,我回头派人给送去”,可知表现了作者服从命令的军人品质。
在赶赴开会的路上,邓小平根据实际情况指示为宣传队、机关同志做衣服,写出了红军当时在生活上确实存在着困难。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②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他的领导机关,他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1)我知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________②________(2)我能试着给短文分层,用“‖”标出来。
【答案】(1)反问;设问(2)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初二语名著《长征》作业和答案

一、阅读王树增《长征》原著,并按计划每天坚持阅读,完成下面几道题。
1.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有哪些重要的会议,不少于三个。
2.请写出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3.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长征的?长征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4.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损失最大的一场血战是哪一次战役?请结合文本具体解说。
5.请描述一两件红军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
二、在阅读过程中,结合具体章节,做好批注,写下你的感想(比如长征途中领袖将领、普通士兵、女红军的人物形象等)。
一、阅读王树增《长征》原著,并按计划每天坚持阅读,完成下面几道题。
(答案)1.通道会议、改变战略方向的黎平会议、跨年度的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巩固和发展遵义会议成果的扎西会议、争论最激烈的苟坝会议、毛泽东严厉批评林彪的会理会议,此后的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芦花会议、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等。
2.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②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③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⑤爬雪山,过草地;⑥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3.长征背景: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重点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
红军组织反“围剿”。
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
在反“围剿”开始时,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到挫折后,又主张分兵把守,节节抵御。
结果,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于是在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②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他的领导机关,他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1)我知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________②________(2)我能试着给短文分层,用“‖”标出来。
【答案】(1)反问;设问(2)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关于长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

关于长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4、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联系第一单元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4分)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长征的胜利,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材料二:长征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于都出发时,中央红军主力约有八、九万人。
1935年7月到达西北毛尔盖地区同四方面军会合时,中央红军只剩下万人,同年10月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不到2万人,也就是说,中央红军主力的四分之三牺牲、失散或冻饿死忘在长征途中。
材料三:1936年,埃德加?斯诺在陕北采访4个月后,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书中他是这样评价长征的:“无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①请概括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和所做出的牺牲。
②对红军的长征,材料中引用外国人的看法说明了什么?5、下面是我校一名学生写的要求参加语文兴趣小组一则申请书,请你按照后面的要求做题。
申请书①八年级语文教研组:②我是八年级的一名学生。
⑶我对文学很感兴趣,④对语文学习目的明确,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⑤我非常殷切盼望能参加年级语文兴趣小组,请老师批准。
此致敬礼⑥⑦2013年9月16日申请人张威文中的病句是句,应改为___格式不对的两处是:_ __6、今年是共和国64岁生日,为了庆祝祖国母亲节日,我校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写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白。
参考答案:4、中国工删去一个。
②⑦6、有称呼,紧扣主题,语言简洁流畅。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8 灯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8 灯光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②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他的领导机关,他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1)我知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________②________(2)我能试着给短文分层,用“‖”标出来。
【答案】(1)反问;设问(2)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一辈子的“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辈子的“长征”翟俊杰,这个名字总是与“八一”“军旅”紧密相连,表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电影壮歌《血战台儿庄》,展现三大战役的系列史诗《大决战》,特别是那部有血有肉的恢宏之作《长征》,均出自其手。
三十年来,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沿着百年中国的足迹步步探寻,也书写出属于他自己的“长征”诗篇。
1941年,翟俊杰出生在河南开封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翟俊杰幼时记忆最深的,就是祖父屋里浓郁的书香味。
“我到现在依然清晰记得,祖父教我学《岳阳楼记》的情景,他念一句,我背一句,然后逐句讲解,直到如今我仍倒背如流。
”翟俊杰出生之际,父亲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遭遇严刑拷打。
从小发酵的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
而传统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则为他日后毅然从军,立志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17岁时他参军成了一名文艺兵。
其间他先后经历了两场战争,即1959年的平叛战役和1962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
每逢战事,文艺兵们必然挺身而出,赶赴前线,鼓舞士气。
亲历战争,让翟俊杰对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
从与杨光远联合执导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先后导演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等作品都深受好评,但最为人称道的,则是翟俊杰“三拍长征”。
每一次拍摄,于他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朝圣,而每一次回归历史,他都能以创新求突破,为长征的影像建构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1994年上映的《金沙水拍》,是翟俊杰的第一部长征之作。
该片中翟俊杰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将悬念片的元素融入其中,诸多细节的处理让整部影片萦绕着传奇色彩和悲壮氛围。
同时他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置于创作核心。
影片中毛泽东形象“有血有肉”。
在爱人面前,他真情流露,不加遮掩;面对亲人的遭遇,他忧愁满怀,却顾全大局。
不同于主流叙事中的器宇轩昂、指点江山,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尤其在红军陷入险境之际,其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长征》导读材料和专项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长征》导读材料和专项练习题(有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长征》导读材料和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其中包括四部分:作品导读、试题集训和参考答案)第一部分:作品导读作者简介王树增 1952年2月生于北京。
当代著名的军旅作家。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远东朝鲜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1911》等。
他的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背景知识《长征》创作于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
2000年底,王树增看到了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书——《人类1000年》。
该书由西方各个领域的专家评选出公元1000年到2000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件大事,其中一件是1934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他认为,对于发生在70多年前的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的青少年对它认识得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代的中国人眼中的长征和西方人眼中的长征到底有多大差异。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近些年来,有不少外国青年重走长征路。
这些物质条件非常优越的青年在这条路上寻找什么呢?他说:“我相信这些外国青年走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是在朝拜和寻找某种精神。
西方专家把它列入100件大事,我觉得根本的理由是,它前所未有地体现出了人类还有如此坚韧的精神、如此为了信仰的实现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其规模上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迁徙,在其精神上体现了人类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的最为可贵的精神基础,那就是永不言败、勇往直前、前仆后继。
”王树增为写《长征》,差不多翻阅了数千万字的资料,仅笔记就做了二百多万字,写作时参阅的长征地图几乎都被“时间”磨破了。
对于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来说,这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精神之旅。
王树增创作了两大系列的历史文学作品:一是中国革命史系列,包括《远东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还有一个是中国近代史系列,包括《1901》《1911》和(19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辈子的“长征”》阅读题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6题。
(12分)
一辈子的“长征”翟俊杰,这个名字总是与“八一”“军旅”紧密相连,表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电影壮歌《血战台儿庄》,展现三大战役的系列史诗《大决战》,特别是那部有血有肉的恢宏之作《长征》,均出自其手。
三十年来,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沿着百年中国的足迹步步探寻,也书写出属于他自己的“长征”诗篇。
1941年,翟俊杰出生在河南开封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翟俊杰幼时记忆最深的,就是祖父屋里浓郁的书香味。
“我到现在依然清晰记得,祖父教我学《岳阳楼记》的情景,他念一句,我背一句,然后逐句讲解,直到如今我仍倒背如流。
”
翟俊杰出生之际,父亲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遭遇严刑拷打。
从小发酵的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
而传统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则为他日后毅然从军,立志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17岁时他参军成了一名文艺兵。
其间他先后经历了两场战争,即1959年的平叛战役和1962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
每逢战事,文艺兵们必然挺身而出,赶赴前线,鼓舞士气。
亲历战争,让翟俊杰对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
从与杨光远联合执导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先后导演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等作品都深受好评,但最为人称道的,则是翟俊杰“三拍长征”。
每一次拍摄,于他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朝圣,而每一次回归历史,他都能以创新求突破,为长征的影像建构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1994年上映的《金沙水拍》,是翟俊杰的第一部长征之作。
该片中翟俊杰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将悬念片的元素融入其中,诸多细节的处理让整部影片萦绕着传奇色彩和悲壮氛围。
同时他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置于创作核心。
影片中毛泽东形象“有血有肉”。
在爱人面前,他真情流露,不加遮掩;面对亲人的遭遇,他忧愁满怀,却顾全大局。
不同于主流叙事中的器宇轩昂、指点江山,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尤其在红军陷入险境之际,其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
在翟俊杰看来,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
对长征时期毛泽东的形象把握,延续到了翟俊杰的第二部同题材影片《长征》之中。
“长征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它是异常悲壮的。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不被采纳,而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这才有了长征。
”
于是,在电影《长征》里,党的内部斗争之严苛,被他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前台。
影片中,长期受到打压和被边缘化的毛泽东,形容憔悴,愤懑忧郁,烟一支接一支地抽,但始终不退让、不妥协,作为革命家的风范由此凸显。
此外,翟俊杰还对电影进行了诗意化的处理,比如在音乐运用上,便首次采用了“声画对立”的手法,以凄美的《十送红军》曲调反衬出惨烈的厮杀场面。
独具匠心的呈现,让“长征”二字的意蕴显得深沉、悲怆。
十年之后的2006年,翟俊杰第三次执导长征题材影片《我的长征》,却不再是以领袖人物为主角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一位十几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来贯穿电影始终。
透过王瑞的个人成长史,谱写了一曲普通战士温情与信念兼具的长征之歌。
作为“长征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我的长征》成为凸显翟俊杰个人电影观的最鲜明一笔。
(摘编自《光明日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翟俊杰回忆跟祖父学习《岳阳楼记》的内容,是为了表明传统文化对他的
熏陶,也正是因为此,为他日后毅然从军,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B.电影《金沙水拍》中,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
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
C.本文标题《一辈子的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翟俊杰三十年来对中国革命的理解不断深入的征程,也概括了他导演生涯中不断以创新求突破的征程。
D.传记讲求真实性。
然而撰写一位艺术家,文笔生动,如“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等语句,增加了文采,但不够平实,与传记写实性的要求不符。
5.翟俊杰在导演军旅题材影片方面情有独钟,这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原因。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概括。
(4分)
6.翟俊杰“三拍长征”最为人称道,这和他的“创新”密不可分。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有哪些“创新”。
(5分)
试题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分)C
【解析】A项根据原文,应是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传统文化和纯朴民情为他日后从军,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B项中“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根据原文“在翟俊杰看来”一句,可见只是翟俊杰的理解。
D项中“与传记写实性的要求不符”这句话,曲解了传记文学的写实性。
5.(4分)①外部因素:来自祖父和父亲的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
传统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形成了他的英雄情结。
②内在原因:17岁参军,先后经历两场战争,让翟俊杰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二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
意思对即可。
《一辈子的“长征”》阅读题及答案由高中语文题库()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