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挑战者主战坦克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是美国M1A2主战坦克下列是坦克的排名TOP10,土耳其“阿尔泰”主战坦克2005年土耳其开始启动了国产坦克项目,研发一款基于韩国的K2主战坦克的四辆坦克样车,这就是土耳其的第一种国产坦克阿尔泰。
整车长度是10.3米,车高2.5米,全重65吨,最高时速70公里每小时。
在武器系统方面,阿尔泰的主炮为一门120毫米55倍口径滑膛坦克炮,理论上该炮在两千米的距离上可以穿透65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在防护方面,阿尔泰采用了复合装甲,总体性能与韩国的K2坦克相当,相当于650毫米均质钢装甲,而这款坦克也算是补齐了土耳其虽然拥有一支在北约中人数仅次于美国,规模位居中东第一的陆军,但是却陆军装备质量不高的缺陷。
TOP9,日本TK-x10式主战坦克10式主战坦克由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主持,三菱重工生产的日本陆上自卫队新一代主战坦克,车长9.42米,高度2.3米,车重44吨,最大时速70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440公里,于2012年1月开始正式服役于日本陆上自卫队。
武器系统方面,10式坦克配备了一门日本自行开发的120毫米44倍径滑膛炮,除了传统的120毫米炮弹外,还能使用一种TRD 研发的程序化引信炮弹。
在防御方面,10式坦克的车体与炮塔采用滚轧均质钢装甲制造,车头正面上部加装了新型复合装甲炮塔,外侧还加挂了用模块化装甲而日本之所以研制这款坦克,就是为了与重型的90式坦克形成补充,完全替代有30年历史的74式坦克,TOP8,意大利C1主战坦克C1主战坦克又名公羊主战坦克,是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车长10.54米,车高2.46米,最大时速65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550公里。
武器方面,公羊主战坦克装备了一门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120毫米44倍径口径滑膛炮,辅助武器为一门7.62毫米机枪和一挺7.62毫米高射机枪。
而它的防御方面的坦克车体和炮塔采用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并且在重点部位采用了新型复合装甲,而最新的公羊主战坦克MK2型比原来的MK1型重五吨,装甲防护也进行了加强。
坦克的发展历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设计思想 英国:受“步兵”和“骑兵”传统概念的影 响,提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设 计思想。
法国:强调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用,侧重重 型坦克的研制。
德国:独立作战的兵种。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I战时期
英 “邱吉尔” 步兵坦克,“克伦威尔” 巡洋坦克
美
德 俄 日
M3“格兰特”/“李” 中型坦克, M4“谢尔曼” 中型坦克
I战时期
英国“小游民”坦克
法 国 FT17 坦 克
英国“赛犬”坦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坦克特点 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 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 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 5mm;功率26~110kW;最大速 度6~13km/h,最大行程35~6 4km;装甲板是铆接的。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90年代~现在 坦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2. 操纵自动化; 3. 综合电子信息一体化; 4. 防御主动化及隐身化。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轮式装甲车
• 产生 1902年~1903年,法国的“沙隆”和奥 地利的“戴姆勒”装甲汽车问世,标志着轮 式装甲车辆开始成为陆军的重要武器装备之 一。
俄
KC轻型步兵坦克(基于FT17), Б Т -7快速坦克(基于T3,轮-履互换), T-26轻型坦克,T-28中型坦克(多炮塔)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
Pzkpfw2D最先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
“T3”克里斯蒂中型坦 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坦克特点 • 坦克专用汽油机/高速柴油机,二级行星转 向机和双差速器转向机构出现,采用弹性 悬挂技术; • 火力以机枪为主,火炮口径37~45mm;或 75~76mm短身管榴弹炮; • 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板,按各部位命中 概率合理布置装甲厚度,提高抗弹能力; • 轻型、超轻型坦克盛行。
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图片(9张)

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图片(9张)
介绍
挑战者2坦克(FV4034 Challenger 2)为现今英国及阿曼陆军的主战坦克。
挑战者2与1代相比,火控系统及其他部件已全部重新设计,是世界上防护力最好的坦克之一。
采用了TN54传动装置、1533数据总线、新型电子部件及新型火控部件。
主炮为新型L30高膛压坦克线膛炮,能对付任何移动目标。
弹药贮藏在炮塔底圈下面。
装备有第2代“乔巴姆”装甲挑战者2坦克为英国公司阿尔维斯·维克斯(Alvis Vickers)所生产的一款主战坦克,是以挑战者为名的第三种车型。
第一种车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制造的Mk VIII挑战者巡航坦克(克伦威尔坦克衍生型),而第二种车型则是现身于海湾战争的挑战者1坦克。
虽然挑战者2的设计由挑战者1所衍生出来,但只有5%的机件可共用。
而新的挑战者2则取代了英国陆军及阿曼皇家陆军中旧有的挑战者1。
战神的铠甲--坦克附加装甲发展篇!

战神的铠甲—附加装甲篇陆地战神除了要有钢筋铁骨以外,自然还要有一套坚不可摧的铠甲,坦克这个陆地突击的中坚力量自然也不例外。
在坦克诞生之初,就有设计者开始为坦克量体裁衣般的制作和安装附加装甲了。
被击毁的MK坦克那是在1918年,英国的“马克”坦克正春分得意,冷不防冒出来一个K型子弹,能够在一定距离内击穿“马克”的装甲,为了应对K型子弹的威胁,英国人想出了最直接的办法,将制造坦克的高碳钢制成小块状,再用螺丝固定在坦克外部,在这匆匆忙忙的赶工中,最早的附加装甲就这样诞生了。
准备安装附加装甲的MK坦克,顶部凸起物为固定附加钢板的螺栓。
在二战之前,坦克的主要威胁是以动能弹为主的各种炮弹,子弹,所以那个时候的附加装甲也主要是以薄钢板为主,基本都是通过螺栓或支架安放在主装甲的外部,其实就是在直接的增加装甲厚度,增强防护能力。
用锅炉钢板制成的MK坦克附加装甲二战中,破甲弹的兴起使得坦克又要面对一个新的敌人,德国在1942年开始为己方坦克安装附加装甲,在车体侧面和炮塔上增加了5-8毫米装甲护板。
炮塔上增加的环形硬化装甲进一步加强了炮塔侧后面的防御力。
同时德国的装甲兵们也没闲着,也想出了很多“土”办法来增强自己所使用的装甲车辆的防护能力。
首先他们是在坦克上挂装备用履带(见图),甚至是缴获的敌方履带。
由锰钢制造的坦克履带有极高的硬度,并且因为履带形状多棱角,极容易使敌攻击的穿甲弹发生跳弹!等于给坦克增加了近20毫米的装甲。
还有的坦克兵将备用的负重轮从后部拆下来使用钢丝悬挂在车体正面和炮塔侧面,用以提高侧后方的防护水平。
挂满了履带做附加装甲的德国坦克。
二战中很多国家的坦克兵经常把很多杂物挂在车上作为附加的防护手段就在德国坦克兵匆匆忙忙的给自己的坦克安装附加装甲的时候,美国的坦克兵除了也在坦克上挂载履带以外,还把装满黄沙的麻袋,水桶,原木,甚至还有的坦克兵将铁丝网和汽车轮胎都挂在自己的坦克外面,把坦克打扮的就像逃离家园的难民一样。
世界十大坦克排行(收集)

世界十大坦克排行NO.10 中国96坦克:排名第10 是因为他配置很简单,便宜,能大量生产。
当然,中国之所以研制他就是为了得到一种99坦克的简化本大量装备。
99坦克实在是太贵了。
我们现在还是初级阶段么。
但96坦克性能绝不简单,西方称之为:“亚洲豹式”坦克,可见评价之高。
只要中国人愿意,96坦克排名马上可以上升好几位。
明显比99坦克小巧。
NO9乌克兰T84:不要小看乌克兰,前苏联的坦克基地哦。
T84和俄罗斯T90是表兄弟啊。
俄罗斯坦克所有传统优点他都具备,因为亲西方,T84的工艺等各方面向西方靠拢,看上去比T90漂亮多了NO.8 日本10式主战坦克日本现有的第三代坦克在攻击、防御及机动性之间并不平衡。
而事实上,采用不同风格的装备是由不同的作战任务所决定,往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
日本在冷战正酣之际,为了防备苏联坦克集群从北海道登陆,从而研制了侧重防御、忽略战略机动能力的90式。
但是,日本并没有认为攻、防和机动之间的不平衡并无不妥。
同样,尽管日本依然对外宣称奉行“专守防卫”战略,但该型坦克的研制则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其军事战略的转型。
具体而言,日本在新世纪所奉行的乃是积极外向的军事战略。
在威胁的判断上,陆上自卫队强调游击队、特种部队和恐怖分子等新型威胁;在军事行动上,积极寻机用兵海外。
10式主战坦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出来的。
NO.7 俄罗斯T90S :可以说全世界只有德国人可以在坦克方面和俄罗斯人一较高下。
可惜这个前超级大国已经没落,T90后他们再也没有钱更新。
设计观念问题,俄罗斯坦克与制作精美的西方坦克,甚至和中国坦克相比,外观粗糙,简陋,寒酸,但是火力凶悍!俄罗斯人是典型的注重进攻不重防守。
机动性极佳,而且如同俄罗斯其他武器一样,异常可怕,维修简单实用。
实际上,中国99坦克的底盘就是在俄罗斯T72坦克基础上改的。
可见中国人对俄罗斯坦克评价之高。
防护也非常出色!这是爆破防护装甲和世界首创的主动防御系统,中国师从俄罗斯人,于此受益颇多。
英国军事实力

国防体制
• 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决策机构是“国 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 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国防参谋长 和三军参谋长在必要时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 机构,也是军事最高司令部,负责具体贯彻和执行首 相和“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的指示和决议,并负 责制定政策,预算和三军的作战指挥。武装力量由正 规军与预备役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 种。首相通过国防部和国防参谋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 施领导和指挥。战时则组成战时内阁,指挥作战。
挑战者主战坦克
轻型反坦克制导武器
防雷车
轻型机动式跑兵武器系统
军情六局
全称英国陆军情报六局( 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 ),又称秘密情报局,缩写为 SIS,代号为MI6。 军情六处( 英国负责海外谍报工作的部门) ,对外又称“政府电信局”或“英 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处”。西 方情报界把MI6看成是英国情报 机关的“开山祖师”,从伊丽莎白 的开创初期至今,它和它的前身 都是严格保密的,也称秘密情报 处,原为英国情报机构海外谍报 系统。
军情六处总部大楼
英国皇家卫队
皇家卫队是隶属英国陆军,专为 英国王室尤其是君主安全效力的 一支“御林军” 。皇家卫队是英国军中最精锐的 部队。皇家卫队非常注重用各种 形式来培养军人特殊的“皇家卫 队精神”,使他们切身感受到隶 属于某个皇家卫队团的自豪感。 每个团都拥有自己的帽徽、服饰 识别符号、名称和口号、动物护 身符和本团固有的礼节仪式,还 有团歌等等。
伯明翰”级(11艘)
“康沃尔级”(20 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英国空军(皇家空军) 5.395万人(女性5480人) 飞行员年均飞行时间: “旋风”式188小时 “鹞”式204小时 “美洲虎”式199小时 F3式181小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坦克(第3章共7章)巡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坦克(第3章共7章)巡洋坦克正文共: 13543字 33图预计阅读时间: 34分钟第三章巡洋坦克巡洋坦克--有时被称为"骑兵坦克"--被认为是一种中等重量的快速坦克,可以深入敌方领土进行侦察,就像以前的冲突中骑马的骑兵那样。
现代的坦克设计思想要求对机动性、火力和防护给予同等关注。
这些原则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巡洋坦克的概念时并没有被很好地接受,对巡洋坦克速度的强调通常是以牺牲装甲防护和火力为代价的--在战争的最初几年,英国巡洋坦克只装备了一门2磅(40毫米)主炮。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展,最初设想的巡洋坦克的作用变得越来越不明确,战场经验表明,巡洋坦克很容易受到德国更强大的反坦克武器的攻击--可怕的88毫米KwK L/56虎式坦克主炮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2磅(40毫米)火炮很快就被6磅(57毫米)火炮所取代,然后在某些情况下被75毫米、77毫米和17磅(76.2毫米)火炮所取代,以努力在平等的条件下与德国装甲部队作战。
其中,可能只有17磅炮(76.2毫米)和相关的77毫米炮优于德国的88毫米炮,特别是在发射脱壳穿甲弹(APDS)时。
1934年至1945年期间共生产了11种巡洋坦克。
其中一些根本没有参加过实战,被留下来用于训练;另一些则有过作战行动,但无法与德国的坦克相比。
只有两种设计是真正令人满意的--流星发动机的克伦威尔和加装脱壳穿甲弹的彗星改型。
A9巡洋舰Mk I的第一个试验型出现在1936年,两个合同中的第一个合同在第二年就签订了。
尽管A9包含了一些为被放弃的中型坦克Mk III计划的技术改进,但在刹车、悬挂、主炮和炮塔辅助机枪的安装方面最初还是有一些困难。
巡洋坦克Mk I (A9)被称为A9巡洋坦克Mk I的设计最初是作为一种中型坦克来取代维克斯A6中型坦克Mk I和II。
开发工作于1934年在维克斯-阿姆斯特朗斯公司的约翰-卡登爵士的指导下开始,目的是为了提出一个更便宜和更有效的设计。
转型中的英国陆军

度侵占了许多殖民地。
二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的国力逐渐衰弱,英军的力量也随之 削弱。
英国已不再是当年世界上不可一世 的“日不落帝国”。
但是由于自身的战略位 置十分重要,又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 之一,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
因此,从国家防卫、国际地位和国防 战略的需要出发,始终要求具有多种作战 能力的军队。
英国陆军战斗力虽然与美、 俄军队相比差距较大,但仍不失为世界上 一流的陆军,在军队建设中,尤其是在陆转型中的英国陆军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几次高技术局 部战争所展现出来的新特点及其对军队编 制体制的影响,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军事观 念。
英国陆军在加快研究和发展高技术武 器装备的同时,也将对军队编制体制进行 不断改革。
这次英国陆军编制体制的改革 将是革命性的,从军队整体结构、体制到 部队的编制,都将有重大的变化。
2015年 英国陆军编制体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小 型、合成、灵活和多功能。
其核心是建设 一支数量少、质量高的精干陆军。
■ 李聪聪军建设方面仍有独到之处。
“沙漠风暴”行动中的“武士”步兵战车在幼发拉底河东岸执行任务的“武士”步兵战车,该车也装有可抵御火箭弹攻击的“格栅”装甲。
国陆军在苏格兰“鹰眼”演习中的 AH-“1 阿帕奇”攻击直升机2004 年 7 月未来陆军结构计划一宣 布,就引发了英国陆军内部激烈的争论。
步兵师提出了他们所希望采纳的新结构以 及对未来陆军结构的看法。
步兵机关领导 把这些意见汇总到一起,呈报给陆军部执 行委员会。
陆军部执行委员会又把建议呈 报给了国防部。
根据国防部的意见,英国陆军未来结 构的目标是:——建立能够应对今天和明天挑战的 陆军。
其基本要求是陆军进行转型以满足 当前和未来作战的要求,适应21世纪的挑 战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适合战斗的陆军结构。
转型将能 够提供最具力量的组织结构以及可能来自 各种资源的能力。
——更有效的陆军整体。
未来陆军结 构将促使陆军把大约3000人转成工程师、 后勤人员以及情报分析人员等高素质人 才,这些人才将促使陆军具有全新的作战 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战者主战坦克英国研制奇伏坦(Chieftain)后继型坦克的工作从60年代后期开始,但该计划在1970年被英国与联邦德国提出的联合研制不来主战坦克(FMBT)计划所取代。
后因两国对该坦克的使用时间存在分歧意见导致1977年3月取消了联合计划。
英国设想从1981年开始单独研制MBT-80坦克的计划,又因为经济问题而被取消。
英国对主战坦克的研究工作并没有放松。
1968年,英国军用车辆工程设计院(MilitaryVehiclesandEngineeringEstablishment)制造了1辆装有外装火炮的坦克样车;1971年在另1辆以奇伏坦为基础的坦克上安装了乔巴姆(Chobham)装甲,该坦克型号为FV4211。
1974年,伊朗向英国订购了707辆经现代化改造的奇伏坦MK5P坦克,同时提出增加发动机功率的要求,从此以后英国便开始了FV4030坦克系列的研制工作。
由于时间紧迫,经两国商定,由英国先生产187辆装有改进型电子操纵传动装置并提高了燃料储备能力和抗地雷能力的FV4030/1型坦克,然后生产125辆安装882kW(1200马力)发动机和TN37型传动装置的FV4030/2型坦克。
当伊朗看到FV4030/3型坦克方案时便决定停止购买FV4030/2型坦克,改为订购1225辆FV4030/3型坦克,但因价格上涨过快和伊朗国内发生政变,订购合同未能兑现。
1978年9月,英国国防部和利兹兵工厂签订了一项价值3亿英镑的243辆挑战者坦克的生产合同。
该坦克是在FV4030/3型坦克基础上发展的。
1982年12月,英国陆军参谋长代表军方接收了挑战者坦克,这标志着利兹皇家兵工厂做好了生产该坦克的准备。
1983年3月,利兹皇家兵工厂向英国陆军交付了第一批挑战者坦克。
1984年6月,英国陆军又订购了足够装备驻联邦德国莱茵陆军第五团的64辆挑战者坦克。
1985年3月,皇家轻骑兵部队全部用挑战者坦克装备。
1985年6月,英国陆军又订购了18辆挑战者坦克。
该坦克分别在阿布扎比(AbuDhabi)和沙特阿拉伯进行过几次试验。
1986年6月,皇家兵工厂武器与战车分部(RoyalOrdnanceWeaponsandFightingVehicleDivision)按管了原来由皇家武器装备研究与发展院(RoyalArmamentResearchandDevelopmentEstabishment)负现的该坦克的设计及设计后的服务工作。
1986年7月维克斯防务系统公司以大约1100万英镑买下了生产坦克的利兹皇家兵工厂,并以1400万英镑的投资建造一家新的坦克生产厂,其规模与该公司在泰恩河畔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厂(ArmstrongWorks)相同。
利兹坦克厂瑞为英国陆军生产挑战者坦克。
与此同时,英国国防部又以1亿英镑订购了76辆挑战者坦克。
到这批坦克交货结束时,英国陆军装备该型主战坦克的坦克团总数达到7个。
英国国防部订购的该型坦克数量已超过400辆,计划的最后一批挑战者坦克于1989年第4季度交货。
由FV4030/3(伊朗狮2)型坦克发展来的挑战者坦克的总体布置与奇伏坦坦克相似,驾驶舱在车体前部,战斗舱在车体中部,动力舱在车体后部,车体和炮塔均采用乔巴姆装甲。
驾驶员座位在车体前部中心位置,他有1个单扇舱盖,舱盖可向上升起并向前水平旋转;有1个广角潜望镜,夜间可换成皮尔金顿(Pilkington)公司的PEBadger被动式夜视潜望镜。
驾驶舱与战斗舱相通,驾驶员可以经通道进入战斗舱和离开坦克。
挑战者坦克炮塔在车体中部,内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右边,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在火炮左边。
车长和装填手各有1个舱口盖,后者为双扇结构,向前向后对开,在其前面装有1个放大倍率为1×的旋转潜望镜。
现生产型挑战者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L11A5式120mm线膛坦克炮,但以后的车型将安装1门XL30式高膛压线膛坦克炮。
XL30式坦克炮由诺丁汉皇家兵工厂(RoyalOrdnanceNottingham)研制,从前称之为EXP32M1式火炮。
该炮炮管上装有热护套、抽气装置和炮口校正装置,炮身用新型电渣重熔钢制成,炮尾闭锁机构采用新型结构,可以承受高膛压。
炮管寿命为500发全装药弹(EPC),在内膛磨损量达到极限值前不会因材料疲劳而报废,炮尾寿命是身管寿命的10倍。
挑战者坦克的坦克炮可以发射L15A4式脱壳穿甲弹、L20A1式脱壳弹、L31式碎甲弹、L32A5式碎甲教练弹、L34式白磷发烟弹和新研制的L23A1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该坦克上有存放42个药筒和64个弹丸的位置,每个药筒位置可放1发脱壳穿甲弹或者2发碎甲弹或发烟弹药筒。
一种典型的混合储存弹药方式是20发脱壳穿甲弹和44发碎甲弹或发烟弹。
挑战者坦克采用马可尼指挥和控制系统(MarconiCommandandControl Systems)公司研制的改进型火控系统(ImprovedFire-ControlSystem-IFCS),该系统是为奇伏坦坦克第二阶段改进设计的,重点在于提高坦克的夜战能力和改进车长指挥塔。
改进型火控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大大缩短从捕捉目标到射击所需的反应时间、赋于火炮对3000m固定目标和2000m活动目标射击的较高的首发命中率。
该系统跟踪水平目标的速度为30密位/s,高低向跟踪速度为10密位/s,炮塔水平向回转速度为0.2~480密位/s,火炮高低向俯仰速度为0.2~200密位/s。
整个火控系统由数据处理子系统(DHSS)、瞄准子系统(TLS)、传感器子系统和火炮控制装置(GCE)等部分组成。
数据处理子系统包括马可尼公司制造的12-12P型数字式计算机及接口、车长控制与监视装置和车长/炮长射击手柄等部件。
瞄准子系统也叫坦克激光测距瞄准装置,激光测距仪的测距范围为300-10000m,精度为±10m。
传感器子系统可以测定目标的运动角速度、火炮耳轴倾斜角度、风速、气压和气温。
火炮控制装置受控于计算机。
车长有1个放大倍率为1×的37号昼间瞄准镜和兰克?普林(RankPullin)公司的像增强夜视瞄准镜。
早期型号的挑战者坦克装有兰克?普林公司放大倍率为5×的37号夜间瞄准镜(SS120),车长借助该镜可进行夜间监视、捕捉目标和瞄准。
此外,在车长指挥塔上还设有9个潜望镜,可为车长提供周视能力。
37号可更换式瞄准镜是英国国防部授予巴尔和斯特劳德(BarrandStroud)公司研制的热像监视仪与火炮瞄准镜(也叫热像观察与射击瞄准镜TOGS)的一种过渡办法。
为了能安装该系统,已经对炮塔进行了再设计。
炮塔右侧装甲壳体内的单个热像仪将分别为车长和炮长提供一般观察的输出信号,或者作为火炮瞄准镜使用。
该坦克的热像观察与射击瞄准镜的第二批热像仪通用模块于1983年年底开始交货,由兰克?泰勒?霍布森(RankTaylorHobson)公司提供红外搜索模块,马可尼航空电子工程(MarconiAvionics)公司提供运算电子设备。
新生产的和早期生产的挑战者坦克都已安装了这种瞄准镜。
1987年4月,英国国防部宣布最后一批热像观察与射击瞄准镜的生产合同约为3500万英镑,这是为挑战者和奇伏坦坦克订购的第三批瞄准镜,巴尔和斯特劳德公司以及阿威莫(Avimo)公司各生产订购量的一半。
巴尔和斯特劳行公司提供的这种瞄准镜总量占国防部需要量的85%。
炮长有1个10号MK1型潜望式坦克激光测距瞄准镜,有1×和10×两种放大倍率,视场为8.5°;还有1个87号应急潜望瞄准镜放在装甲壳体中,但可以迅速展开并与火炮的基准调准,与奇伏坦坦克的普通望远镜不同,该镜是从炮塔顶上的装甲舱盖上方投影,这样可以避免破坏炮塔正面装甲的完整性。
挑战者坦克辅助武器为1挺与主要武器并列安装的7.62mmL8A2式机枪和1挺安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7.62mmL37A2式高射机枪。
挑战者坦克动力传动组件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和冷却装置,重5.49t。
在野战条件下,借助皇家电子机械工程兵(REME)的一种轻型辅助拆卸设备,可在45min内更换整个动力传动组件。
该坦克使用的是珀金斯发动机(PerkinsEngines)公司生产的康达(Condor)12V-1200型涡轮增压柴油机,在2300r/min时功率为882kW(1200马力)。
该发动机有2个涡轮增压器,单缸功率达73.5kW (100马力),采用电子控制装置。
同康达发动机相匹配的是TN37型传动装置,该装置由大卫?布朗齿轮工业公司(DavidBrownGearIndustries)研制并生产,由液力变矩器,行星式变速机械和STN37型转向装置组成。
液力变矩器带有闭锁离合器,由博格?活纳(BorgWarner)公司生产;变速机构有4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转向装置是民用液压件(CommercialHydraulics)公司研制的卢卡斯(Lucas)公司的CAV传动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变速机构输出轴转速及油门踏板位置,可自动选择相应的排档,使发动机始终处在最佳工况。
湿式多片摩控制动器的摩擦征用镀有青铜的钢片制成,在用液压油润滑和冷却情况下工作。
此外,该车还配有停车和应急使用的手动制动装置。
冷却装置由马斯顿(Marston)公司生产,风扇采用埃阿斯克罗?豪顿(AirLogLimited)联合研制、由维克斯公司防务系统分公司生产,其特点是可以大大增加负重轮行程(总行程为450mm)和明显减小车体振动,而且不占车内空间。
车体每侧有6个铝合金双轮缘挂胶负重轮、4个托带轮、1个前置诱导轮和1个后置主动轮。
新型履带可以与奇伏坦坦克的履带互换。
挑战者坦克车体和炮塔使用的乔巴姆装甲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坦克设计和防护方面取得的最显著成就,与等重量钢质装甲相比,大大提高了抗破甲弹和碎甲弹的能力,但体积和重量增加不多,例如挑战者坦克比奇伏坦MK5型仅增重7t。
在炮塔正面两侧各安装1组由5具发射器给成的电击发烟幕弹发射装置,每组发射装置可覆盖100°的区域。
预计这种装置将被换成皇家兵工厂研制的可见了光及红外光烟幕屏障系统(VIRSS)。
所有装药均储存在炮塔座圈以下的特制容器内,容器壁内的液体可减少起火危险。
在后期生产的车型上,装药容器还加有装甲保护层。
挑战者坦克改进计划该改进计划涉及提高机动性部件和武器系统的性能。
大部分机动部件的改进已经过专门试验,并为英国陆军接受,且在挑战者装甲修理抢救车(CRARRV)中得到了应用。
这些部件是否用于挑战者坦克则要取决于财源。
由大卫·布朗车辆传动装置(David Brown Vehicle Transmissions)公司生产的TN54型传动装置,可以直接更换该坦克使用的TN37型传动装置,其行星变速机构与TN37相似,但离合器的布置位置不同,变速机构有6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能为坦克提供较好的加速性和越野行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