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事件视频被网络转载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印发《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通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印发《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日期】2019.11.18•【文号】国信办通字〔2019〕3号•【施行日期】2020.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正文关于印发《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通知国信办通字〔201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网信办、文化和旅游厅(局)、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网信办、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为促进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9年11月18日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促进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网络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音视频信息制作、发布、传播的服务。
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向社会公众提供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
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使用者,是指使用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
第三条各级网信、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开展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近几年著名网络暴力事件4篇

近几年著名网络暴力事件4篇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近几年著名网络暴力事件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几年著名网络暴力事件1事件一:某年8月20日,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和丈夫去游泳,泳池里两个13岁男生"可能冒犯了"安医生。
安医生让他们道歉,男生拒绝并朝其吐口水,安医生老公冲过去将男生往水里按。
之后,男生家属在洗手间打了安医生。
双方最后报警,安医生老公当场给孩子道歉。
次日,男生家属闹到安医生夫妻俩的单位,还让领导开除安医生。
安医生情绪变得很差。
之后,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之后,女医生遭到人肉搜索。
8月25日,安医生不堪压力选择自杀,最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倘若,那些网络媒体能够客观公正的去对待这件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抓人眼球,这一场惨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事件二:北京的一家三口因欠下高利贷相约自杀,其中两人死亡,一人经抢救暂无生命危险。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次自杀的一家人就是一周之前在海南自杀未遂的一家人。
而此次自杀距离他们上次自杀未遂被解救,仅仅相隔一周。
在被海南警方营救之后,这一家人表示已放弃轻生想法,将回北京继续生活。
但随之而来的巨大网络舆论压力让他们心力憔悴,甚至于因为接了太多谩骂电话而不敢接哪怕是警方的电话。
最后,这一家三口并没有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站多久,他们自杀的意愿更强了,最终没有来得及回到北京的家。
事件三:“哪怕所有人骂我,抵制我的饭店,都可以。
有什么脏水冲着我来就是,跟我老婆儿子没半点关系。
”回想起半个多月的事情,童飞懊悔不已,最近,他几乎天天失眠,已经瘦了10多斤。
6月18日晚,童飞两岁的小儿子被泰迪犬咬伤,他说,自己“护儿心切”,怒而摔狗。
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一条泰迪犬之死,在当事双方和解的情况下,却掀起了网络声讨的巨浪。
含有辱骂、指责字眼的电话、短信向他袭来。
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09.25•【分类】其他正文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目录一、吴某某诽谤案二、常某一等侮辱案三、王某某诉李某某侮辱案四、刘某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五、汤某某、何某网上“骂战”被行政处罚案六、李某某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案七、王某某等诉龚某名誉权纠纷案一、吴某某诽谤案——网上随意诽谤他人,社会影响恶劣的,依法应当适用公诉程序【基本案情】被告人吴某某在网络平台上以个人账号“飞哥在东莞”编发故事,为开展地产销售吸引粉丝、增加流量。
2021年11月19日,吴某某在网上浏览到被害人沈某某发布的“与外公的日常”贴文,遂下载并利用贴文图片在上述网络账号上发布贴文,捏造“73岁东莞清溪企业家豪娶29岁广西大美女,赠送礼金、公寓、豪车”。
上述贴文信息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讨论,引起网民对沈某某肆意谩骂、诋毁,相关网络平台上对上述贴文信息的讨论量为75608条、转发量为31485次、阅读量为4.7亿余次,造成极恶劣社会影响。
此外,被告人吴某某还针对闵某捏造并在网上发布诽谤信息。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市区人民检察院以诽谤罪对吴某某提起公诉。
【裁判结果】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吴某某在信息网络上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且严重危害社会秩序。
综合被告人犯罪情节和认罪认罚情况,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吴某某有期徒刑一年。
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义】传统侮辱、诽谤多发生在熟人之间。
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最大限度修复社会关系,刑法将此类案件规定为告诉才处理,并设置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例外情形。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侮辱、诽谤的行为对象发生重大变化。
以网络暴力为例,所涉侮辱、诽谤行为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受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
对此,要准确把握侮辱罪、诽谤罪的公诉条件,依法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网络侮辱、诽谤案件提起公诉。
连续报道案例

连续报道案例最近,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连续报道案例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
这起案件发生在一个小城市,一名年轻女性连续遭遇了多起性骚扰事件。
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也引发了对性骚扰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起案件的具体情况。
据报道,这名年轻女性在短短几个月内连续遭遇了三起性骚扰事件。
这些事件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但都是在女性独自行走时遭遇的。
这些事件给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愤慨。
其次,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起案件背后的原因。
首先,性骚扰行为的存在是这起案件的根本原因。
性骚扰不仅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权利,也严重影响了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其次,社会对性骚扰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人对性骚扰问题持有不正确的观念,甚至对受害者进行指责和歧视,这使得受害者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帮助。
针对这起案件,社会各界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一些人呼吁加强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施暴者的惩罚力度,以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
另一些人则呼吁加强对受害者的心理疏导和帮助,让她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还有一些人呼吁加强对性骚扰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警惕性。
针对这些呼吁,社会各界也纷纷采取了行动。
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了对施暴者的处罚力度,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
一些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加强了对受害者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为她们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一些媒体和公众人物也加大了对性骚扰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警惕性。
综上所述,这起连续报道案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我们应该加强对性骚扰问题的认识和警惕性,加大对性骚扰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受害者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
希望这起案件能够成为我们警醒的一声警钟,引发社会对性骚扰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盘点中国10大经典网络事件炒作案例

盘点中国10大经典网络事件炒作案例现的娱乐化网络热点让网民应接不暇。
是偶然?还是人为制造的?鹏”为公关公司带来六位数收益;“犀利哥”是最完美的网络营销的案例,但最初却不是人为制到疯抢,吸纳了大批量投资客争先恐后地光顾云南万达西双版纳;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人一、案例之“兽兽”2010年的网络热门事件,被一个叫“兽兽”的车模拉开大幕,因为其不雅视频被放到网上,一夜之间许多网民都知道了她的名字。
随后兽兽的知名度和搜索量获得了大幅提升,其早期拍摄的写真、视频都被一一挖出来。
事后“兽兽”演变成受害者,坊间流传这些视频是兽兽的一位前男友因报复而传到网上。
不过网友并没有因此而同情她,反而认为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炒作。
凤凰网当时做了一项调查:“你觉得兽兽不雅视频网上流传是不是自我炒作?”,其中43.57%的网友认为“是,太明显了”;认为“不是,谁会拿自己不雅照炒作”的网友只占25.51%;另有30.92%的网友觉得“是不是都不关我事”。
这个事件没有主动推手,如果非要算上推手,也就是她的前男友,但目的很显然不是为了让她走红而是为了毁掉她。
该事件虽然前期仅是一次报复行为,不过之后其模特经纪公司的声援行为却有明显的炒作痕迹,集体式的曝光声援其实对当事人的影响并不会高过私下声援,但文章还是在第一时间发了出来,炒作痕迹较重。
评点:“兽兽”事件,从早期不雅视频的外泄,在经过网络传播后,已经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但兽兽的经纪公司在危机公关上,不但没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再次将兽兽推到了风口浪尖。
发生这样的事件,公司要更加尊重艺人,更应对其隐私进行保护,不能像如今一样被套上“炒作”的恶名,这是十分不利的。
“兽兽”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多余正面,且现在当事人形象已被固定化,对日后走秀、演出等正常的工作,都是坏处多于好处。
二、案例之“犀利哥”<!---->2010年2月21日,在天涯论坛上发布数张被称为“犀利哥”的乞丐照片,因照片中的“混搭”风格,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眼前一亮,受网友追捧,并加以“人肉搜索”。
山东邹城市一“村官”怒吼记者视频走红网络

山东邹城一村官指责记者:政府给你钱了为何还带人上访?最近,一则题为《山东邹城:村官蜕变“大蛀虫”相关单位忙“护犊”》的新闻报道,被人民网、中国网、中新网等全国40余家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报道,而围绕该事件发生地的一段视频,再次引爆网络。
在这段总长度2′19″的手机拍摄的视频中,一位身高足有1.8米、戴着眼镜的男子火气十足,口中骂骂咧咧地追逐着被其称为记者的人。
视频声音十分清晰,该男子一边用手指着记者,一边蛮横地大声呵斥:“钢山街道给你多少钱,谁给你送的礼?我都知道。
政府给你钱了你还带着人来上访?你叫什么名?你是哪个杂志社的记者?我要领着全村的老百姓到北京去告你!你还了不得了!你什么水平啊?”记者争辩两句,被人推着钻进了一辆挂着“京NUK687”牌照的大众轿车中。
而这位男子不依不饶,追至轿车左前方门旁,还在用手指着里面的人高声训斥,随后,轿车发动起来,将与其同来的村民抛在现场扬长而去。
记者的车辆离开,这位男子仍怒火未消,再次将矛头指向村民。
男子用威胁的口味说:“不行就逮一批,我看谁还敢上访。
”画面外有村民质问该男子:“12年了你给我们办了什么事儿?”7月17日,记者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了视频上传者。
这位李姓网友介绍说,视频中戴眼镜的高个子男子名叫杨艳新,是山东省邹城市信访局副局长,是派驻邹城市钢山街道办事处汪庄村的“第一书记”。
据了解,该视频拍摄于2012年6月20日。
当时,邹城市钢山街道办事处汪庄村156名村民联名向媒体投诉,反映该村村书记郑庆练在拆迁征地补偿、回迁房安置等方面大搞“一村两制”,侵占集体资产,损害村民利益,因而北京某杂志社记者找到村民代表采访调查,并在村民的带领下到前往该村村民居住区“钢山花园”查看楼房质量问题,遭遇“第一书记”杨艳新、村书记郑庆练等人,发生了视频中出现的一幕。
精选最新十大网络暴力事件

2001年,有网民在猫扑网贴出一张“自己女朋友”的美女照片,引起网友关注并开始搜索。
很快,这位名叫“陈某某”的女子大量个人资料被公布于网络,“陈某某事件”被视为人肉搜索的第一例,但那时候还没有“人肉”的说法。
自该事件之后,网络暴力愈演愈烈。
2006年2月,一网友公布了一组虐猫视频截图,一名时髦女子用高跟鞋将小猫踩死。
不久,有网友发出“宇宙通缉令”,不少网友悬赏捉拿“凶手”。
很快,该女子虐猫地点和她的工作单位等信息曝光。
事件的结果是,虐猫女被解除职务。
2007年12月29日,北京一女白领跳楼身亡。
她在“死亡博客”中将寻死原因归咎于丈夫的不忠,并在博客贴出丈夫和第三者的照片。
随后,有网站将该女子丈夫的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全部披露。
部分网民到该女子丈夫和其父母住处骚扰,甚至在墙壁上刷写“逼死贤妻”、“血债血偿”等标语。
最终,法院宣判该女子丈夫起诉的三家网站赔偿8000元。
2008年5月21日,一段视频中一名女子用轻蔑的口气大谈对四川地震和灾区难民的看法,激烈和脏话充斥其中。
随后,有网友发帖说,知道该女子的详细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家庭成员、具体地址、QQ密码以及家人的电话。
随后,警方将女子拘留,该女子向受害人道歉,但被人肉方未就信息泄露继续追责。
2009年4月24日,一名90后女孩在豆瓣网上发了一篇《诶!真该买个私人飞机》日志,后被网友称为“晕机女”。
很快,其各种信息均被公布,不少人留下攻击性语言。
事发后,女生委托律师发声明,希望网友停止传播。
2010年12月8日,陈女士和一名环卫工人因口角打起来。
经调解,陈女士赔了环卫工人500元钱。
然而,事情经过被网友发到网上,同情环卫工人的网友将陈女士店面位置、老公的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信息进行了公开,陈女士频频受到电话辱骂,生意也受到影响。
陈女士无奈之下,只好向媒体求助希望平息此事。
2013年5月24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
带有主观色彩语言的新闻案例

带有主观色彩语言的新闻案例2016年3月23日,一段“老人碰瓷玩具车”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流传。
17秒的视频中显示,一位老人坐在一辆红色玩具车前声称自己被玩具车撞倒,而老人旁边站着一位年轻女士和一位小女孩。
此视频一出,立即引发媒体舆论广泛关注,虽然有少部分网友认为老人真的有被撞伤的可能,但大部分网友都对老人呈谴责、质疑、嘲讽,甚至是谩骂态度,更有网友称其为“碰瓷新高度”。
一时间,各种质疑声音流传于网络,华西都市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在微博上相继转载了该视频,并配上“讹人也出新高度”“车比老人受伤重”等标题[1]。
在社会舆论一致认为老人碰瓷的情况下,事件却发生了反转。
3月24日,《成都商报》发表刊文将事件真相还原。
3月21日上午8点左右,在重庆巫山县城广东路中心市场,一位2岁的小女孩开的玩具车不小心刮倒了78岁的老人。
于是就有了网络上出现的那段视频。
事故发生后,女孩父母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医院检查,确诊老人桡骨骨折,并非网友所说的碰瓷。
当女孩父母提出更多赔偿时,却被老人婉言拒绝。
随后南方网、凤凰网、网易等媒体转载了这篇报道,将此事件再度推向高潮。
3月25日,在事件真相被揭露后,《京华时报》发表评论《反转了的“老人碰瓷玩具车”还会反转吗》[2],梳理了此次反转事件的前因后果。
随后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转载该评论,网友纷纷向老人道歉,将网络讨论进一步推向深入发展。
老人被女孩的玩具车撞伤,女孩父母在第一时间送老人去医院检查,确诊老人骨折后双方协商如何治疗老人。
这本应该是一桩普通事件,但是最终却演变成了“老人碰瓷玩具车”的反转新闻,这不仅对老人的形象名誉和心灵造成伤害,也对小女孩一家人造成困扰。
所谓反转新闻,是指面对一条新闻,最开始舆论都把矛盾焦点指向其中一方,全面否定或者全面肯定,随着剧情如过山车似的突然逆转,舆论的方向也随之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骚扰事件视频被网络转载、人肉搜索,未成年人的隐私该怎样保护?重庆造假考生名单该不该公布还存争议,已经被曝光的状元考生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未成年人的问题,谁的问题?两段视频,两所中学,两起骚扰事件,主角是中学生,地点是学校教室,手机上传,网络转载,人肉搜索,当校园事件演变成一个公共话题,未成年人的隐私我们该怎样保护?重庆造假考生名单该不该公布还存争议,已经被曝光的文科状元承受巨大压力,处罚的同时,当事者的心理我们又该怎样关注?种种传播途径日益发展的今天,保护未成年人,家庭、社会、法律还需要做出哪些得力举措?董倩(主持人):最近一段时间,两段发生在学校的未成年人性接触的视频,在成年人的社会里面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当未成年人犯了错,甚至犯了法的时候,成年人到底应该怎么去对待他们?是宽容还是谴责?现在经常说保护未成年人,但是这个保护的度又应该划在什么地方?王旭明(特邀观察员):这两起事件发生以后,我想作为一个成年人,尤其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尽管发生这样的事情相对于全国一亿多中小学生来说,相对于全国几百万考生来说是少数,但足令人痛心。
两段视频引发人肉搜索7月3日凌晨,一段据称发生在北京顺义五中教室内的视频被传到了网上,视频中,几名身着校服的初二男生在教室内公然非礼一名女同学。
最近,网络上开始了大范围的对于该段视频的转载和讨论,震惊之余也有网友对视频内的当事人展开人肉搜索。
很快,在百度贴吧内,有人贴出了视频中几个人的相关资料,一名网友还提供了3个少年的照片和姓名,甚至一个据称是其中少年的QQ号也被公之于众。
与此同时,北京顺义区教育和公安部门也对该视频展开调查。
知情人透露,有七八名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临时调查点接受调查,尽管是星期五,学校也即将放假,但教育部门负责人和顺义五中的学生们注定难以轻松。
而被网友人肉搜索并公布了QQ号的那位男生对媒体表示,他与此事毫无关联,但QQ 号的曝光让他多次受到网友攻击。
而随后顺义区教委的负责人也恳请新闻媒体和广大网民,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立场出发,不要再过分追访、披露受害人相关信息。
就在顺义五中视频事件余波未了之时,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浙江慈溪职高事件,依然还留存着网络热闹后的痕迹。
这段长达3分19秒的手机视频中,多名男生在教室内对一名女生进行骚扰。
事后网友们在疯狂的人肉搜索中找到了女主角的QQ空间,这位高中女孩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逐一公布。
“对不起,我忍不住了,我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慈溪视频中的女主角在6月2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对自己的行为充满自责,在网络媒体各种讨论和搜索无限放大的时候,这样的话语显得多少有些无力。
如今,关于顺义五中和慈溪职高的视频和帖子都已经被大量删除,媒体并没有对事件做进一步报道,但网络对于此类信息的追捧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就在近两日,一则来自上海的校园课堂猥亵视频再度成为网上热点。
不过很快有媒体经过调查,怀疑这是一次网络恶搞,当事人和学校均无从查证。
但频繁的转载量,网民对视频不遗余力的搜索,却呈现出比事件本身更可怕的一面。
究竟是谁在需求并制造着这类信息?成年人更应该承担责任董倩:这两段视频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吗?我们接下来就采访一下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的主任皮艺军教授,皮教授您好。
您看发生在慈溪的这件事情,目前从新闻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看,女孩子并不是被强迫的,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另外发生在顺义的事情,这个女孩子是被迫的,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怎么定性?皮艺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现在我们网络上对它的认定是男生对女生的骚扰和非礼。
但从慈溪事件来看,好像女生是自愿的,从顺义来看,强迫的这种倾向也不是很明显,有一种男生更主动的去要求,而女生是半推半就的这种情况。
所以作为我们成年人对他们认为是骚扰和非礼,是性伦理的一种沦丧,但从未成年人角度来看,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性的游戏,或者这是一种异性之间对于生理方面的探究。
董倩:您觉得他们这种做法是犯错还是犯法?皮艺军:如果不是那种硬性的强迫行为,没有明显的违反女方的意愿,我认为并不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很可能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悖德行为。
董倩:还有一个行为就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上看到这两段视频是因为有的学生拍摄下来,并且把它上传到互联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皮艺军:如果上传和发布,这就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而且是有传播色情信息的嫌疑,这可能就违法了。
董倩:当这两件事情出现以后,现在很多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很多评价,都说这些孩子是道德沦丧,没有礼义廉耻,您怎么看待这些评价?皮艺军:成人世界不要轻易给他们插上这种标签。
因为,我们从这个事件看到了我们成人世界对于青少年的性教育和青春期教育是不是真正负责了。
这两起案件都是他们异性之间需要探究性的奥秘、性的神秘,而我们的性教育把性看作是丑恶的、罪恶的,所以这里可能存在着教育方面的一种误区。
性应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轻轻松松的来向孩子们客观的,从正面进行教育,而不是让他们在我们正当渠道堵塞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这种探究很可能是违反道德的,也可能是危险的。
董倩:您觉得对这些孩子,应该怎么去保护他们?就这两起视频事件里面的这些男孩子也好,女孩子也好?皮艺军:作为未成年人来说,不管是什么方式,即使是对他们进行处罚也是要保护,是一个全方位的保护,这种保护既有隐私方面的保护,也包括对他们将来的前途的保护。
他们在这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反常的,我们成年人更应该在这方面承担自己的责任,还是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保护董倩:王先生您看,刚才皮教授也反复说了,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应该用成年人世界一些评价钉在他们身上。
我想可能说是发起人肉搜索的这些举动,可能正是出于成年人世界的这种对错观,甚至是道义观,觉得他这么做是错的,但问题是这些谴责的话语,有的很难听。
当这些词罗列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时候,产生的效果会是什么?王旭明:的确,我们应该看到事情的主体是未成年人,因此我们作为成年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的确不应该把他们当做成年人来看待,这样的话就涉及到在处理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我觉得人肉搜索,这些网友们确实有积极的一面,比方说谴责、批评,促进这个工作的改正。
但是另外一方面,随着这个度的扩大,比如姓名、QQ号都公开,我觉得对未成年人确实是一种伤害。
董倩:那么成年人社会应该怎么去批评他们?因为不批评就是对这种没有底线行为的一种纵容。
当这些劈头盖脸的批评到这些孩子头上的时候,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王旭明:就这件事情个体来说,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劈头盖脸。
刚才皮教授更多的是从法制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我更愿意从教育工作这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的的确确,这个问题说明了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羞耻心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女孩子原来是笑不露齿,过去封建时代,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要求了,但还是有起码的对人体隐私部分的一种保护,一种这样的要求还是有的,这种必要的羞耻之心还是应该对学生进行灌输和教育的。
董倩:我们说了这么多,不妨提一些建设性的做法,当出了这种事情以后,为了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能又保护又批评?王旭明:我想像北京顺义教育行政部门发出的呼吁媒体不要过度炒作,另外网站管理部门及早地进行封堵,这都是保护的措施,应该说是很及时、很好的。
当然,保护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作为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家长,确实应该加强教育,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保护。
董倩: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未成年人面对着不断出现的各种诱惑、陷阱到底该怎么做?作为成年人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他们?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比较极端的事件。
羞耻心的教育任重道远7月7日,重庆市招生办发布通告,取消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考生今年的录取资格,鉴于31名考生大多数系未成年人,为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故不对外公布31名考生姓名及相关信息。
这一做法也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
至此,沸沸扬扬了多日的加分事件暂告一段落。
6月23日,重庆高考分数发榜,两天后,重庆文科状元被曝出民族成分造假。
7月2日凌晨,北大招生办明确表示,不予录取该考生,同一天,香港大学以面试不理想为由将其拒之门外。
7月7日,重庆市招生办发布通告,31名违规考生被取消今年录取资格。
董倩:15天,从高考状元到弄虚作假者,再到屡被大学拒绝,最终今年无学可上,我们无法真切得知这位文科状元究竟走过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中捕捉一些只言片语。
7月2日凌晨,知道被北大拒绝录取,他大哭了一场。
得知被港大拒绝后,他感到失望和恼火,把自己关在了屋里,他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两周来,在媒体的连篇累牍报道中,只有少量的媒体与专家网友们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其父母为他更改民族成分时,他只有14岁。
据他的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到今年12月才满18岁,现在还属于未成年人,对此有专家指出,这意味着当年的他还是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孩子,还没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族身份造假是他无法预知,更无法阻拦的行为。
在被单位免除公职后,他的父亲表示承认错误,愿意承担责任。
在得知被取消录取资格的当天晚上,这位文科状元首次对外开口说话,在理解父亲的同时,他说到,我已经付出了代价,希望今后的考生以我为鉴。
董倩:王先生,刚才我们也说了,要取消这样一个高考状元的北大录取资格,目的是什么?为了给这个学生,给这个孩子以什么样的教训?这个目的达没达到,通过这种方式?王旭明:其实我觉得我们一直说保护,保护有两重含义,一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保护的意思。
另外一重含义就是对犯错误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处理、批评、教育,也是一种保护。
当然,我特别觉得,对这30多名所谓改民族的考生,重庆教委提出来不公布他们的姓名,我觉得这是一种保护措施。
当然,我也特别遗憾,很多媒体过度地炒作了所谓状元何川洋同学,这种压力确实是不必要的,是过度的。
但是我觉得无论是30几个学生,还是这个状元考生的处理,对于全体绝大部分遵纪守法的考生来说,这样处理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是公平的。
董倩:我们要去为绝大多数的学生想,为了保证他们的公平,所以我们要制裁这31名造假者,但问题是,他们也是一个群体,他们也是很珍贵的个体,如果这种制裁对他们的未来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的话,那又由谁来弥补他们呢?王旭明: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就是犯错者一定要记住,当你犯错的时候,要为错误付出代价。
刚才说到这些考生,绝大部分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仅仅十七八岁,也许他们改民族成分的时候十二三岁,不知道什么事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十七八岁,知道自己的民族是被改了的,无论如何,羞耻之心应当有,说谎话是要害羞的,是不应该的,这个教育我觉得应当有这种基本的判断,孩子应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