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十大网络诈骗案例出炉 总有一个你遇见过

合集下载

关于网络安全的事例

关于网络安全的事例

关于网络安全的事例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以下是一些关于网络安全的实例。

一、个人信息泄露今年,我国某电商平台曝光了大量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

黑客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了该平台的用户数据并公开出售,导致大批用户的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被公开。

这些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地址等敏感信息,给用户的个人财产和个人隐私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二、勒索软件攻击勒索软件在近几年愈演愈烈,其攻击手段多样化。

最为大家熟知的是Wannacry勒索软件,于2017年爆发,感染了全球数万台电脑。

该软件通过网络漏洞传播,加密用户文件并要求支付比特币赎金才能解密。

这个事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许多企业、政府机构都成为了攻击的目标,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正在成为当今社会中最常见的犯罪方式之一。

骗子以各种理由通过网络欺骗用户,让用户相信他们是合法的公司或组织,并获取用户的财产或个人信息。

例如,假冒银行或电商平台发送钓鱼邮件,要求用户点击链接进行身份验证或支付款项;还有通过社交媒体伪装成人际关系非常紧密的朋友,通过各种借口向用户借款。

这些网络诈骗行为给用户带来了经济损失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四、恶意软件攻击恶意软件是指通过网络向计算机系统或移动设备注入的一种程序,目的是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操控设备或发起其他的恶意活动。

恶意软件攻击通常偷偷安装在用户的电脑或手机中,用户很难察觉。

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附件、下载不安全的软件、访问不安全的网站等途径传播给用户。

一旦用户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黑客就可以在背后操控用户的设备,窃取用户活动记录、银行账号信息等。

以上是关于网络安全的一些事例。

这些事例提醒我们,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并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来保护设备安全。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

网络十大诈骗术都有哪些

网络十大诈骗术都有哪些

网络十大诈骗术都有哪些1、网络兼职诈骗网络兼职诈骗主要涉及以兼职为名的培训、刷单、贷款等诈骗。

常见情况如下:伪兼职诈骗:利用招聘兼职的广告来进行实则培训的骗局,如“招学生兼职(非中介)”,“招大学生发传单”,“招兼职发传单(学生优先)”等,就是让你参加他们公司的培训,但是要交几百元不等的培训费。

疯狂网赚诈骗:在网上发布一些例如:“投资××,家庭创业!”还有什么“上网聊天发贴子就可赚钱,月工资万元”的虚假信息。

其实骗子的目的是要你去注册,然后让你加盟所谓的项目,等你加盟后就要收一定的加盟费。

刷单诈骗:在微信朋友圈大量散发招聘“抖音代理”“淘宝刷单”兼职的广告并建立了若干微信群,骗取每人交纳一定数额的“代理保证金”、“会费”等。

2、网上交友诈骗网上交友诈骗主要是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交友骗取投资、购物、敲诈保证金。

常见案例如下:索要商品诈骗:通常先联系网友,彼此建立关系,骗取对方信任;取得对方信任后,他会以公司和店铺开业为由,要求对方提供花篮(或类似物品),并给对方的账号汇款。

酒吧托式诈骗:利用网络交友聊天诱使与其见面,随后将其带至不知名的酒吧、饭店或其他娱乐场所,与不良商家勾结对其进行欺骗敲诈。

精心布局诈骗:以各种理由谎称借机与外地网友见面。

经过精心布局,通过录音模拟机场情况,与冒充机场工作人员的同伙勾结骗取会员信任,进而实施诈骗。

金融诈骗:通过网上交流后,称其为境外证券、投资或大公司内部员工,他们会以低投入高回报的方式骗取他人大量经济财物,并推销诱导购物消费。

3、网上贷款诈骗网上贷款诈骗主要是以低利率贷款为诱饵,收集个人基本信息,目的在于骗取申请费、利息等。

常见案例如下:贷款申请费诈骗:网上提供利息很低的贷款,申请条件也相当宽松,只要付一笔贷款申请费就保证批给你贷款,结果申请费收去后,就再也没有音讯。

贷款利息费诈骗:以提前支付利息费为借口进行诈骗。

当利息汇到对方卡上,对方就消失了。

互联网行业网络诈骗案例剖析

互联网行业网络诈骗案例剖析

互联网行业网络诈骗案例剖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

这些案件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互联网行业的网络诈骗案例,来剖析这些案件的特点和原因,并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网络诈骗。

案例一:虚假投资平台某投资公司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则广告,声称可以通过投资该公司的平台获得高额回报。

许多人被这一承诺所吸引,纷纷投入大量资金。

然而,当他们试图提取利润时,却发现公司已经消失了。

这种类型的网络诈骗案件是近年来屡见不鲜的。

骗子利用人们对高回报的渴望,通过制造虚假的投资平台来骗取资金。

他们通常会提供一些看似真实的信息,如虚假的投资报告和假的客户评价,以增加人们的信任。

案例二:假冒网购平台一些不法分子会创建假冒的网购平台,以低价销售一些热门商品吸引消费者。

当消费者支付了款项后,他们发现商品并没有寄出,或者收到了低质量的假货。

这种类型的网络诈骗案件利用了人们对便宜商品的追求。

骗子通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广告,吸引人们点击链接进入假冒的网购平台。

他们会使用真实的商品照片和描述,以增加人们的购买欲望。

案例三:冒充公检法诈骗一些骗子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告知受害者涉嫌犯罪,并要求支付一定的罚款以避免法律处罚。

许多人由于害怕被逮捕,被迫支付了款项。

这种类型的网络诈骗案件利用了人们对法律权威的信任。

骗子通常会使用伪造的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以增加他们的可信度。

他们还会威胁受害者,使其感到紧张和恐惧,从而更容易被骗。

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是利用了人们的贪婪、好奇心和信任。

骗子们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便捷性,通过制造虚假信息和伪装身份来欺骗受害者。

而受害者则往往因为缺乏对互联网安全的了解和警惕性,容易上当受骗。

那么,如何预防和应对网络诈骗呢?首先,教育公众对网络诈骗的认识至关重要。

人们应该了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和特点,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

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反电诈法》典型案例

《反电诈法》典型案例

《反电诈法》典型案例
案例一:“假客服”退款诈骗。

小李在网上买了件衣服,过了几天接到一个电话。

对方自称是网店客服,说小李买的衣服有质量问题,要给她退款。

小李一听,心里还觉得这客服挺负责的。

客服准确说出了小李的订单信息,这让小李更加深信不疑。

然后客服说要给小李退款到她的银行卡,但是需要小李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啥的,说是走个退款流程。

案例二:“杀猪盘”诈骗。

老张是个单身汉,平时喜欢在网上聊天交友。

有一天,他在一个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个叫“小美的女子。

小美长得特别漂亮,头像看起来温柔可爱,说话也特别甜。

小美跟老张聊了没几天,就说自己知道一个特别赚钱的投资项目,还说自己已经赚了不少钱。

老张有点心动,但又有点犹豫。

小美就一直给他发赚钱的截图,还说可以带着老张一起做,保证稳赚不赔。

案例三:冒充公检法诈骗。

王奶奶在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公安局的,说王奶奶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

王奶奶一听就吓坏了,自己一辈子本本分分,怎么会洗黑钱呢?
对方说得有模有样的,还让王奶奶不要告诉任何人,说这是机密案件。

然后要求王奶奶把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还有家里的存款情况都告诉他,说要进行调查核实。

网络诈骗的案例

网络诈骗的案例

网络诈骗的案例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施欺骗、诈骗行为的犯罪活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网络诈骗的案例。

第一起案例是“虚假投资理财”。

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虚假的投资理财广告,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

他们往往打着高额回报的幌子,诱骗投资者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一旦投资者转账后,这些不法分子便消失无踪,投资者的资金也随之损失殆尽。

第二起案例是“虚假购物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开设虚假的购物网站,发布低价诱人的商品信息。

消费者在支付完款项后,却发现所购商品并不存在,联系不上卖家,最终导致了经济损失。

第三起案例是“网络交友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平台伪装成异性,通过甜言蜜语和虚假承诺,诱骗他人上当受骗。

一旦建立信任关系后,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向对方借钱,最终导致对方经济受损。

第四起案例是“网络兼职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兼职招聘信息,声称可以在家轻松赚取高额收入。

他们会要求“兼职者”先交纳一定的押金或报名费用,然后以各种理由拖延或失联,最终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近年来比较典型的网络诈骗案例,这些案例的出现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经济损失,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防范网络诈骗,我们应该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识别能力,不轻信网上陌生人的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不轻易相信网上虚假宣传,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网络诈骗是一种隐蔽性很强的犯罪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它的受害者。

只有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才能有效地防范和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希望通过对网络诈骗案例的了解,能够引起大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诈骗案例

网络诈骗案例

网络诈骗案例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欺诈活动,通过虚假信息、诱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真实的网络诈骗案例,以便更好地提高大家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性。

案例一,虚假投资诈骗。

小明在一个社交平台上结识了一个自称是投资高手的人,对方声称有一个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并邀请小明加入。

小明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吸引,随后向对方转账了一大笔资金。

然而,在投资项目到期时,对方却突然失去联系,小明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骗。

案例二,网络购物诈骗。

小红在一个购物网站上看中了一款限量版的手表,通过私下联系卖家并支付定金后,卖家突然消失了。

小红多次联系卖家均无果,最终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案例三,虚假兼职诈骗。

小李在网上看到一个兼职广告,对方声称只需在家轻松操作即可赚取高额收入。

小李按照对方要求先后支付了报名费、押金等,最终才发现这是一个虚假的兼职骗局。

案例四,网络身份信息诈骗。

小王收到一条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小王的银行账户存在异常,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信息以核实身份。

小王由于紧张而泄露了个人信息,结果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被盗刷一空。

以上案例反映了网络诈骗的多种形式和手法,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进行随意转账,同时加强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网络诈骗案例屡屡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损失。

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报案,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网络诈骗真实案例

网络诈骗真实案例

网络诈骗真实案例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的欺诈行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真实的网络诈骗案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警惕,提高大家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

案例一,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小王在网上看到一家投资理财公司宣传称,投资他们的项目可以获得高额回报。

小王被诱惑,通过该公司的网站进行了投资。

然而,当小王想要提取投资收益时,却发现无法联系上投资公司,所有的电话和网站都已经失联。

小王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骗了。

案例二,虚假购物诈骗。

小李在一个网购平台上看中了一款高仿名牌包包,价格相对便宜。

小李通过支付宝向卖家付款后,却再也没有收到包裹。

后来,小李发现卖家已经将自己拉入了黑名单,无法再联系上对方。

案例三,网络电话诈骗。

小张接到了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小张的银行卡有异常情况,需要核实身份信息。

小张由于担心银行卡安全,便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了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结果,不久后小张的银行卡内的存款被盗刷一空。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网络诈骗事件,这些案例告诉我们,网络诈骗手段多样,有的是通过虚假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有的是通过电话诈骗等方式进行。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网上陌生人的各种诱惑,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诈骗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为了防范网络诈骗,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不轻信网上陌生人的诱惑,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转账等。

同时,也可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

总之,网络诈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和困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给网络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希望通过这些真实案例的介绍,能够引起大家对网络诈骗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

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

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05.31•【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一、陈力等侵犯著作权罪案[(2019)沪03刑初127号,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基本案情】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陈力受境外人员“野草”委托,招募林崟、赖冬、严杰、杨小明、黄亚胜、吴兵峰、伍健兴等人,组建“鸡组工作室”QQ聊天群,通过远程登录境外服务器,从其他网站下载后转化格式,或者通过云盘分享等方式获取《流浪地球》等2019年春节档电影在内的影视作品2425部,再将远程服务器上的片源上传至云转码服务器进行切片、转码、添加赌博网站广告及水印、生成链接,后将上述链接发布至多个盗版影视资源网站,为“野草”更新维护上述盗版影视资源网站。

期间,陈力收到“野草”提供的运营费用共计1250余万元,陈力个人获利约50万元,林崟、赖冬、严杰、杨小明、黄亚胜、吴兵峰、伍健兴等人获利1.8万元至16.6万元不等。

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力等八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追缴违法所得。

【典型意义】本案是境内外人员分工合作,以境外服务器为工具,专门针对热门影视作品,通过互联网实施跨境侵犯著作权罪的典型案例。

人民法院在判决中对“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海量侵权案件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做出了准确认定,对八名被告人均判处实刑并处追缴违法所得,特别是处以财产刑,彰显了我国严厉制裁涉网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

【专家点评】当下,借助网络的空间跨越性,犯罪分子大量采取境内外人员合作、行为分配或设施的远程控制等方式实施犯罪,隐蔽性加大,给查处、打击此类犯罪带来一定困难。

本案就属于境内外人员分工合作,以境外服务器为工具,专门针对热门影视作品,通过互联网实施跨境侵犯著作权罪的典型案例,犯罪行为复杂,社会危害性大。

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之前,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电影、电视等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说现在最关心时事的,除了退休大妈,就得说各路诈骗分子。猎网平台最新发布的
《2020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数据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猎网平台共接到来自全国各
地的网络诈骗举报10882起。《报告》还列举了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典型网络诈骗案例,这
些骗局从支付手段到平台陷阱,可谓五花八门,堪称骗术之最。

1、最热心的骗术:清理微信僵尸粉诈骗
“免费帮你清理微信僵尸粉”、“我在清理微信好友,一清吓一跳”,相信不少人应
该收到过这样的微信消息。所谓“僵尸粉”是指删除自己而自己却不知道的好友,犯罪分
子打着主动帮助清理“僵尸粉”的旗号,让不少人点开了信息中附带的清理链接,并按照
骗子说的步骤操作,实际上是将自己的微信在不法分子电脑上登录,对方则趁机盗取用户
微信号、好友信息,甚至植入木马病毒。


2、最会搭讪的骗术:虚假考研、高考资料诈骗
高考、考研都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犯罪分子利用考生急于寻找合适考研资料的心理,
化身为“学长学姐”,以过来人的身份搭讪考生,并借机向考生推各种贩卖辅助资料的钓
鱼网站,等到受害者支付高额书本费后,“学长学姐”们要么随便发一些虚假资料应付,
要么干脆“销声匿迹”玩失踪。


3、最会进化的骗术:购物退款诈骗2020版

冒充淘宝客服诱骗受害者重新修改、支付订单的诈骗手段已经不新鲜了,然而,这种
骗术遇到卡里没钱就失效了。于是,犯罪分子给骗术升级改造,在新的骗术中,骗子客服
不直接让受害者转账,而是通过支付宝等金融机构先贷款,再实行转账,这样一来,就算
卡里没钱依旧照骗无误。

4、最系统的骗术:骗取付款码刷单兼职诈骗

移动扫码支付在当下越来越普及,手机成为了移动版的钱包,即扫即用非常便利,但
也正是超高的普及率和便利性,扫码支付成为了犯罪分子看中的一块大蛋糕,甚至出现了
一条完整的诈骗产业链:骗子套取受害者付款码到,然后交给统一收集付款码的人,由这
些人联系可兑现的扫码商,扫码商通过建立商家与用户的面对面支付场景,来完成面对面
付款的交易过程,最后,扫码商与付款码提供者通过虚拟商品交易平台(游戏点券)进行
分成。


5、最会传播的骗术:兼职诈骗之微信朋友圈广告

根据猎网《报告》显示,虚假兼职诈骗是举报类型最多的诈骗,这类诈骗以高薪、低
门槛、简单轻松赚钱的借口,在网络中广泛传播,势力遍布QQ群、贴吧、论坛、微博等
各类平台。
今年,兼职诈骗又盯上微信朋友圈,以转发广告就能赚取几十元的兼职为噱头,诱骗
受害者加入兼职群,然后以各种理由收取会费、押金、保证金等费用,一旦受害者有所发
现,就马上被拉黑删除。

6、最潮流的骗术:手游买游戏账号被骗
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让手游成为诈骗分子瞄准的目标。骗子会在游戏喊话或
者广发邮件,以出售低廉的高等级游戏账号和装备为诱饵,吸引受害者前来咨询联系。一
旦受害者上钩,就将他们带到精心准备的钓鱼网站进行所谓的交易,诈骗钱财。

7、最心机的骗术:利用手机浏览器分享钓鱼网站诈骗

通常来讲,如果骗子将钓鱼网站直接复制黏贴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域名来判断这个
网站的真假。但最近骗子会先通过自己的手机端浏览器打开钓鱼网址,再利用浏览器的分
享功能,把网页分享给用户,这样,用户没法直接看到钓鱼网址而是看到骗子的分享消息,
然后点击分享链接,直接付款,导致被骗。

8、最悠闲的骗术:退共享单车押金误入假客服陷阱

如今,共享单车遍满全国,不仅方便了用户出行,也给骗子行骗提供了一个好渠道:
利用退款押金行骗。他们先在搜索平台上购买关键词,通过竞价排名使网站靠前,然后坐
等受害者主动拨打钓鱼网站上家客服电话,向受害人索要微信付款码数字截图,盗刷微信
绑定的银行卡钱财。

9、最诱人骗术:高额度低门槛网贷陷阱

近年来,互联网贷款业务快速发展,骗子也盯上了这块业务,制作大量贷款钓鱼网站
等待受害者上当受骗。而此类钓鱼网站通常会使用方便快捷、低门槛就能申请高额度贷款
的信息来吸引受害者。

10、最精准的骗术:利用亲密付诈骗

支付宝上有一个亲密付功能,类似于银行的附属卡功能,可以为亲人、好友开通此功
能后,对方在网购消费时,直接从开通者账户中支付,而且不需要开通者确认。犯罪分子
盗取个人信息后,利用这些信息骗子可以使用亲密付把受害者的钱财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


猎网平台专家提醒大家,无论骗子用什么方式行骗,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骗钱,用户
上网过程中要随时保持警惕,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相信大尺度的优
惠福利,需要查询信息时一定要前往官方网站了解。此外,如果遇到网络诈骗,可向猎网
平台举报,猎网平台是由北京市公安局联合360共同推出的,通过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技
术打击网络诈骗犯罪的创新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