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器的十点介绍
漏电保护器知识大全 值得收藏

漏电保护器知识大全值得收藏一编文章介绍有点长度,有耐心的可以看完,没耐心的可以选择阅读.1.什么是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开关)是一种电气安全装置。
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低压电路中,当发生漏电和触电时,且达到保护器所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就立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动作自动断开电源进行保护。
2.漏电保护器的结构组成是什么?漏电保护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检测元件、中间放大环节、操作执行机构。
①检测元件。
由零序互感器组成,检测漏电电流,并发出信号。
②放大环节。
将微弱的漏电信号放大,按装置不同(放大部件可采用机械装置或电子装置),构成电磁式保护器相电子式保护器。
③执行机构。
收到信号后,主开关由闭合位置转换到断开位置,从而切断电源,是被保护电路脱离电网的跳闸部件。
3.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①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时,出现两种异常现象:一是,相电流的平衡遭到破坏,出现零序电流;二是,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出现对地电压(正常时,金属外壳与大地均为零电位)。
②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漏电保护器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取得异常讯号,经过中间机构转换传递,使执行机构动作,通过开关装置断开电源。
电流互感器的结构与变压器类似,是由两个互相绝缘绕在同一铁心上的线圈组成。
当一次线圈有剩余电流时,二次线圈就会感应出电流。
③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线路中,一次线圈与电网的线路相连接,二次线圈与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器连接。
当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时,线路中电流呈平衡状态,互感器中电流矢量之和为零(电流是有方向的矢量,如按流出的方向为"+",返回方向为"-",在互感器中往返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负相互抵销)。
由于一次线圈中没有剩余电流,所以不会感应二次线圈,漏电保护器的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运行。
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并有人触及时,则在故障点产生分流,此漏电电流经人体—大地—工作接地,返回变压器中性点(并未经电流互感器),致使互感器申流入、流出的电流出现了不平衡(电流矢量之和不为零),一次线圈申产生剩余电流。
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

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1. 漏电保护器的作用和原理漏电保护器是一种用于保护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重要装置。
它可以检测到电路中的漏电情况,并在发生漏电时迅速切断电源,避免电流通过人体或其他易燃易爆物体而引发事故。
漏电保护器通过检测回路中的电流差异来实现其功能。
当回路中的电流超过设定值或发生漏电时,漏电保护器会立即切断电源,起到保护作用。
2. 漏电保护器的动作参数漏电保护器的动作参数是指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要求和设定。
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可靠性和动作特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漏电保护器的动作参数。
2.1 动作电流动作电流是指漏电保护器在检测到漏电时切断电源的电流阈值。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要求,动作电流的数值可以有所不同。
通常,家庭用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为30mA,而工业用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可以达到100mA或更高。
2.2 动作时间动作时间是指漏电保护器在检测到漏电后切断电源所需的时间。
根据不同的要求,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时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瞬时动作和延时动作。
瞬时动作是指漏电保护器在检测到漏电后立即切断电源;而延时动作是指漏电保护器在检测到漏电后延时一段时间后再切断电源。
通常,家庭用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时间为0.1秒,而工业用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时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置。
2.3 动作灵敏度动作灵敏度是指漏电保护器对漏电电流的检测能力。
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灵敏度越高,其对漏电电流的检测能力就越强。
通常,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灵敏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高灵敏度、中灵敏度和低灵敏度。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灵敏度的漏电保护器。
2.4 动作特性动作特性是指漏电保护器在检测到漏电时的动作方式和特点。
根据动作特性的不同,漏电保护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A型和AC型。
A型漏电保护器适用于检测交流电路中的漏电,而AC型漏电保护器适用于检测交流和直流电路中的漏电。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动作特性的漏电保护器非常重要。
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

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漏电保护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电器装置。
它的动作参数是指在何种情况下,漏电保护器会自动切断电源,以防止电流通过人体或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漏电保护器的动作参数进行解析,以增加读者对该设备的了解和应用。
一、额定电流:漏电保护器的额定电流是指在额定工作条件下,保护器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大电流。
通常在漏电保护器上会标注额定电流的数值,如10A、30A等。
当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漏电保护器会自动切断电源,确保电路的安全运行。
二、动作时间: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时间是指在发生漏电故障时,保护器从检测到故障到切断电源的时间间隔。
动作时间的短暂性对于保护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因为漏电电流会引起人体触电,从而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一般来说,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时间应在几十毫秒以内,以确保及时切断电源。
三、动作灵敏度: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灵敏度是指在发生漏电故障时,保护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漏电电流。
动作灵敏度越高,漏电保护器对漏电故障的检测能力就越强。
一般来说,家庭用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灵敏度为30mA,工业用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灵敏度可达10mA。
四、动作方式: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方式分为两种:瞬时动作和延时动作。
瞬时动作是指漏电保护器在检测到漏电故障后立即切断电源,以最快的速度保护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延时动作是指漏电保护器在检测到漏电故障后延时一段时间再切断电源,以免误动作。
动作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以确保电路的安全可靠。
五、环境适应性:漏电保护器的环境适应性是指保护器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要求。
例如,漏电保护器应能够适应高温、低温、潮湿等环境条件,并能够抵抗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环境适应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漏电保护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故障指示:漏电保护器通常会配备故障指示功能,以便用户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故障指示可以通过指示灯、声音提示等方式进行,让用户了解漏电保护器的工作状态,并及时处理故障。
漏电开关参数

漏电开关参数漏电开关是一种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有漏电情况的电器保护装置。
它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检测到漏电情况,能够迅速切断电源,避免电击事故的发生。
在现代家庭和工业领域中,漏电开关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电器设备。
而了解漏电开关的参数,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漏电开关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漏电开关的参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装置。
一、动作特性参数1. 动作电流动作电流是漏电开关动作的电流阈值,通常以毫安(mA)为单位。
当电路中出现漏电时,漏电开关会在动作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止漏电造成人身伤害或火灾事故。
通常情况下,家用漏电开关的动作电流为10mA或30mA,而工业领域中通常会选择更高的动作电流阈值。
选择合适的动作电流对于确保漏电开关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2. 动作时间动作时间是漏电开关在检测到漏电后切断电源所需的时间。
一般来说,漏电开关的动作时间应该尽可能短,以在漏电事件发生时迅速切断电源,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动作时间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而在不同的标准和规范中对于动作时间也有着具体的限制要求。
3. 阻抗阻抗是漏电开关在电路中的电流阻碍能力。
良好的阻抗能力可以保证在电路中出现漏电时,漏电开关能够可靠地切断电源。
阻抗参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漏电开关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静态特性参数1. 额定电压额定电压是漏电开关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电压范围。
一般来说,漏电开关的额定电压应该与实际使用环境中的电压相匹配,以确保其正常可靠的工作。
选择合适的额定电压对于漏电开关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2.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是漏电开关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漏电电流范围。
如果电路中的漏电电流超出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范围,漏电开关可能会无法正常工作,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在选用漏电开关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3. 静态漏电动作电流静态漏电动作电流是漏电开关在没有外加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动作的最小漏电电流。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1.检测:漏电保护器通过感应装置来不断检测电路中的电流。
在正常情况下,电流从电源经过漏电保护器进入负载,然后返回电源,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漏电保护器内部装有互感器或霍尔元件等感应装置,用于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比较:漏电保护器将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设定的漏电电流进行比较。
漏电电流指的是从回路中“漏”到地下的电流,通常由人体触电或设备漏电导致。
当检测到电流超过设定的漏电电流时,漏电保护器将判断为漏电情况。
3.切断:一旦漏电保护器检测到漏电情况,它会立即采取切断电源的措施,以避免危险的发生。
漏电保护器内部装有一个电气触发开关,它会在检测到漏电时迅速动作,切断电源。
这样一来,电路中的漏电电流就会被迅速切断,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1.电磁原理:漏电保护器内部的感应装置(如互感器)通过感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漏电。
当电流泄漏到地下时,它会破坏电路的平衡。
互感器会感应到泄漏电流的变化,并传递给比较装置。
2.差动电流原理:漏电保护器通常采用差动电流保护的原理。
它通过比较回路的电流之间的差异来判断是否发生漏电。
当回路中的电流发生不均衡时,也就是发生了泄漏,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源。
这种原理可以确保在漏电情况下及时切断电源,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人身安全。
1.灵敏性:漏电保护器的设定漏电电流通常是非常小的,一般在几毫安到几十毫安之间。
这样可以保证在发生电击等危险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
2.切断速度:漏电保护器的切断速度通常非常快,达到几十毫秒的级别。
这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漏电时间,以及避免人体触电导致的伤害。
3.可靠性:漏电保护器是一种高可靠性的安全保护装置。
它采用了可靠的电气触发开关和敏感度高的感应装置,可以及时切断电源,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结起来,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应装置检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与设定的漏电电流进行比较,并在检测到漏电情况时迅速切断电源,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漏电保护的基本知识讲解

漏电保护的基本知识讲解1.漏电保护的基本概念从发明并使用电以后,电不仅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学习教育、工业生产等方面带来 I很多方便,同时—人类带来一定的潜在危害。
其中,漏电就是危害人类的主要事故原因。
|漏电可能烧坏电器,引起火灾,或者使人触电,造成人身伤害。
1.1漏电保护的功能特点为了避免漏电事故的发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就诞生了漏电保护装置,用来保护电气设备成人身安全。
比较常见的就是漏电保护器(漏电开关),如图2-1所示。
漏电保护器主要用于电路或电器绝缘设备发生对地断路器或人身触电时,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护人身成设备不受损害。
1-1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是一种低压安全保护电器,是对低压电网中的直接和间触电的一种有效保护。
断路器和熔断器主要是用于切断电源供电线路,保护动作电流是按线路上的正常工作最大负荷电浼来确定的,电流较大,而漏电保护器则依靠剩余电流进行动作,正常运行时,系统的剩余电流几乎为零.在发生漏电和触电时,电路产生剩余电流,这个电流对断路器和熔断器来说根本不足以使其动作、而漏电保护则会可靠的动作。
一旦有事故发生,马上切断电源,保命电路和人身安全。
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设置漏电保护器是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止漏电一起的电气火灾和电器设备损害事故的的技术措施。
但安装漏电保护器不等于绝对的安全,运行中仍以预防为主,并同时采取其他防止触电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措施。
1.2漏电保护器的种类根据漏电保护器的动作原理,可将其分位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
电流型的漏电保护器比电压型的漏电保护器优越。
目前,市场上的漏电保护器类型较多,其功能也比较繁多,常用的几种漏电保护器如下所列:①只具有漏电电保护断电功能,使用时必须与熔断器、热继电器.过流继电器等保护元件配合;②同时具有过载保护功能;③同时具有短路保护功能;④同时具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⑤同时具有短路、过负荷,漏电、过压及欠压功能。
带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插座如图2-4所示。
漏电保护基础知识

漏电保护基础知识1、漏电保护器RCD主要提供间接接触触电的保护,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用作直接接触触电的补充保护。
漏电保护器能及时切断电气设备运行中的单相接地故障,防止因漏电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
2、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低压电路中,当发生泄漏电流、人体触电等非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且达到所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漏电保护器就立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动作,自动断开电源进行保护。
3、高灵敏度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在30mA以下;中灵敏度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为30~1000mA;低灵敏度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在1000mA以上。
4、快速型漏电保护器动作时间小于0.ls;延时型漏电保护器动作时间大于0.1s,在0.1~2s之间;反时限型漏电保护器随漏电电流增加,漏电动作时间减小。
当等于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时,动作时间为0.2~1s;1.4倍动作电流时为0.1~0.5s;4.4倍动作电流时动作时间小于0.05s。
5、漏电保护器是由检测元件、脱扣机构、放大器及主开关等元件组成。
检测元件是零序电流互感器,其一次绕组通以各相电流,铁芯上绕若干匝线圈作为二次绕组,由二次绕组输出检测信号。
6、脱扣机构是漏电保护器的判断元件,根据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输出信号或放大以后的信号,经过分析处理后作出是否动作的判断。
当需要动作时,就推动主开关的操作机构,使主开关动作切断电源。
7、漏电保护器的脱扣机构按其结构原理,可分为吸合式和释放式两种。
吸合式脱扣器的灵敏度较低,一般适用于电子式漏电保护器;释放式脱扣器的灵敏度较高,适用于电磁式漏电保护器。
8、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输出信号很小,一般都在1mVA以下,当漏电保护器电流容量较大时,由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输出信号直接通过脱扣器来驱动脱扣的方式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电子式漏电保护器增加了一个放大元件,其工作过程是利用放大信号去推动中间继电器,再由中间继电器接通控制电源,使吸合式脱扣器动作切断电源。
9、电磁式漏电保护器在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与脱扣器之间没有放大元件,其工作过程是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和断路器中的脱扣线圈相连,当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环形铁芯的线路上有触电、漏电电流流过并达到整定值时,使主开关动作跳闸。
漏电保护器及应用

漏电保护器的应用漏电保护器,又叫漏电保护开关,是一种电气安全装置,安装在低压电路中,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和触电时,且达到保护器所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就立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动作自动断开电源进行保护.1、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漏电保护器是由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脱扣器、脱扣机构、主开关、实验按钮等五部分组成.被保护设备的接地故障电流作用于漏电保护器的漏电脱扣器上,且电流超过预定值时,那么会立即出现开关跳闸,从而切断了故障电路,达到保护的作用.漏电保护器组成一般来说在正常情况下,各相电流的相量和等于零.由此,各相电流在零序电流互感器铁芯中感应的磁通量之和也等于零.这时,由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无信号输出,主开关仍处于闭合状态,电源继续向负载方向供电.当发生接地故障或设备绝缘损坏、漏电,或人触及带电体时,主回路中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为零.那么会出现故障电流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从而导致二次侧感应电压迫使脱扣线圈励磁,强令主开关跳闸,切断供电回路.2. 漏电保护器的分类:漏电保护器可以按其保护功能、结构特征、安装方式、运行方式、极数和线数、动作灵敏度等分类,这里主要按其保护功能和用途分类进行叙述,一般可分为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和漏电保护插座种.2.1漏电保护继电器是指具有对漏电流检测和判断的功能,而不具有切断和接通主回路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继电器由零序互感器、脱扣器和输出信号的辅助接点组成.它可与大电流的自动开关配合,作为低压电网的总保护或主干路的漏电、接地或绝缘监视保护.当主回路有漏电流时,由于辅助接点和主回路开关的分离脱扣器串联成一回路.因此,辅助接点接通分离脱扣器而断开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等,使其掉闸,切断主回路.辅助接点也可以接通声、光信号装,发出漏电报警信号,反映线路的绝缘状况.漏电保护开关是指不仅它与其它断路器样可将主电路接通或断开,而且具有对漏电流检和判断的功能,当主回路中发生漏电或绝缘破坏,漏电保护开关可根据判断结果将主电路接通或开的开关元件.它与熔断器、热继电器配合可构功能完善的低压开关元件.目前这种形式的漏电保护装置应用最为广泛,市上的漏电保护开关根据功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①只具有漏电保护断电功能,使用时必须与熔器、热继电器、过流继电器等保护元件配合.②同时具有过载保护功能.③同时具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④同时具有短路保护功能.⑤同时具有短路、过负荷、漏电、过压、欠压能.漏电保护插座是指具有对漏电流检测和判断并能切断回路的电源插座.其额定电流一般为以下,漏电动作电流6~30 mA,灵敏度较高,常用于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保护及家庭、学校等民用场所.3.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安装漏电保护器除应遵守常规的电气设备安装规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3.1标有电源侧和负荷侧的漏电保护器不得接反.如果接反,会导致电子式漏电保护器的脱扣线圈无法随电源切断而断电,因长时间通电而烧毁.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应符合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3.2安装漏电保护器不得拆除或放弃原有的安全防护措施,漏电保护器只能作为电气安全防护系统中的附加保护措施.3.3安装漏电保护器时,必须严格区分中性线和保护线.使用三极四线式和四极四线式漏电保护器时,中性线应接入漏电保护器.经过漏电保护器的中性线不得作为保护线.3.4工作零线不得在漏电保护器负荷侧重复接地,否那么漏电保护器不能正常工作.3.5采用漏电保护器的支路,其工作零线只能作为本回路的零线,禁止与其他回路工作零线相连,其他线路或设备也不能借用已采用漏电保护器后的线路或设备的工作零线.被保护的用电设备与漏电保护器之间的各线互相不能碰接.如果出现线间相碰或零线间相交接,会立刻破坏了零序平衡电流值,而引起漏电保护器误动作;另外,被保护的用电设备只能并联安装在漏电保护器之后,接线保证正确,也不许将用电设备接在实验按钮的接线处.3.7漏电保护器的使用要求漏电保护器的保护X围应是独立回路,不能与其他线路有电气连接.4.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漏电保护器的安全使用要靠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来保证.在使用中要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漏电保护器,做好定期的维护,并按规定每月检查一次,即操作漏电保护器的试验按钮,检查其是否能正常断开电源.在检查时应注意操作试验按钮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点动为宜,次数也不能太多,以免烧毁内部元件.漏电保护器在使用中发生跳闸,应先查清漏电保护器本身是否有故障,可将保护器负载侧断开,如果漏电保护器能合闸即为正常,如果再次跳闸,此时应采用逐步接入各路负荷的方法来判别故障的发生点,排除故障.允许试送电一次,不得连续强行送电.漏电保护器一旦损坏不能使用时,应由专业电工进行检查或更换.如果漏电保护器发生误动作和拒动作,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漏电保护器本身引起,另一方面是来自线路的缘由,应具体分析,不要私自拆卸和调整漏电保护器的内部器件.5.结束语:漏电保护器是用来直接或间接保护人体触电的安全设备,是安全用电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预防人体无意接触漏电电流而造成伤害和防止由于电弧性接地故障而引发电气火灾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目前漏电保护器在安全用电、防护电气事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电保护器的十点介绍
1.什么是漏电保护器?
答: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开关)是一种电气安全装置。
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低压电路中,当发生漏电和触电时,且达到保护器所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就立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动作自动断开电源进行保护。
2.漏电保护器的结构组成是什么?
答:漏电保护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检测元件、中间放大环节、操作执行机构。
①检测元件。
由零序互感器组成,检测漏电电流,并发出信号。
②放大环节。
将微弱的漏电信号放大,按装置不同(放大部件可采用机械装置或电子装置),构成电磁式保护器相电子式保护器。
③执行机构。
收到信号后,主开关由闭合位置转换到断开位置,从而切断电源,是被保护电路脱离电网的跳闸部件。
3.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
①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时,出现两种异常现象:
一是,三相电流的平衡遭到破坏,出现零序电流;
二是,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出现对地电压(正常时,金属外壳与大地均为零电位)。
②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漏电保护器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取得异常讯号,经过中间机构转换传递,使执行机构动作,通过开关装置断开电源。
电流互感器的结构与变压器类似,是由两个互相绝缘绕在同一铁心上的线圈组成。
当一次线圈有剩余电流时,二次线圈就会感应出电流。
③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
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线路中,一次线圈与电网的线路相连接,二次线圈与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器连接。
当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时,线路中电流呈平衡状态,互感器中电流矢量之和为零(电流是有方向的矢量,如按流出的方向为“+”,返回方向为“-”,在互感器中往返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负相互抵销)。
由于一次线圈中没有剩余电流,所以不会感应二次线圈,漏电保护器的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运行。
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并有人触及时,则在故障点产生分流,此漏电电流经人体—大地—工作接地,返回变压器中性点(并未经电流互感器),致使互感器申流入、流出的电流出现了不平衡(电流矢量之和不为零),一次线圈申产生剩余电流。
因此,便会感应二次线圈,当这个电流值达到该漏电保护器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自动开关脱扣,切断电源。
4.漏电保护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
答:主要动作性能参数有: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额定漏电动作时间、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
其他参数还有:电源频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
①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漏电保护器动作的电流值。
例如30mA的保护器,当通入电流值达到30mA时,保护器即动作断开电源。
②额定漏电动作时间
是指从突然施加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起,到保护电路被切断为止的时间。
例如30mA×0.1s的保护器,从电流值达到30mA起,到主触头分离止的时间不超过0.1s
③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
在规定的条件下,漏电保护器不动作的电流值,一般应选漏电动作电流值的二分之一。
例如漏电动作电流30mA的漏电保护器,在电流值达到15mA以下时,保护器不应动作,否则因灵敏度太高容易误动作,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④其他参数如:电源频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在选用漏电保护器时,应与所使用的线路和用电设备相适应。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电压要适应电网正常波动范围额定电压,若波动太大,会影响保护器正常工作,尤其是电子产品,电源电压低于保护器额定工作电压时会拒动作。
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工作电流,也要和回路中的实际电流一致,若实际工作电流大于保护器的额定电流时,造成过载和使保护器误动作。
5.漏电保护器的主要保护作用是什么?
答:漏电保护器主要是提供间接接触保护,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用作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对可能致命的触电事故进行保护。
6.什么是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保护?
答:当人体接触带电体有电流通过人体时,就叫人体触电。
按照人体触电的原因可分为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
直接触电,是指人体直接触及带电体(如触及相线),导致的触电。
间接触电,是指人体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故障情况下带电的金属导体(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导致的触电。
根据触电的原因不同,对触电所采取的防触电措施也分为:直接接触保护相间接接触保护。
直接接触保护一般可采用绝缘、防护罩、围栏、安全距离等措施;间接接触保护一般可采用保护接地(接零)、保护切断、漏电保护器等措施。
7.人体触电时的危险是什么?
答:人体触电时,通入人体的电流越大相电流持续的时间越长就越危险。
其危险程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摆脱-室颤。
①感知阶段。
由于通入电流很小,人体能有感觉(一般大于0.5m A),此时对人不构成危害;
②摆脱阶段。
指手握电极触电时,人能摆脱的最大电流值(一般大于10mA),此电流虽有一定危险,但可以自己摆脱,所以基本也构不成致命的危险。
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发生痉挛导致抓紧带电体,不能自己摆脱。
③室颤阶段。
随电流加大和触电时间延长(一般大于50mA和ls),将导致发生心室颤动,如果不立即断开电源,将会导致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心室颤动是人体触电致死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对人的保护,常用不引起心室颤动,作为确定电击保护特性的依据。
8.“30mA·s”的安全性是什么?
答: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和研究表明,引起心室颤动不仅与通过人体的电流(I)有关,而且与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t)有关,即由通过人体的安全电量Q=I·t来确定,一般为50mA·s。
就是说当电流不大于50mA,电流持续时间在ls以内时,一般不会发生心室颤动。
但是,如果按照50mA·s控制,当通电时间很短而通人电流较大时(例如500mA×0.1s),仍然会有引发心室颤动的危险。
虽然低于50mA·s 不会发生触电致死的后果,但也会导致触电者失去知觉或发生二次伤害事故。
实践证明,用30 mA·s作为电击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无论从使用的安全性还是制造方面来说都比较合适,与50 mA·s相比较有1·6 7倍的安全率(K=50/30=1.67)。
从“30mA·s”这个安全限值可以看出,即使电流达到100mA,只要漏电保护器在0.3s之内动作并切断电源,人体尚不会引起致命的危险。
故30mA·s这个限值也成为漏电保护器产品的选用依据。
9.哪些用电设备需安装漏电保护器?
答:《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中规定,“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以上规定讲了三个方面:
①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都要装设漏电保护器。
因为建筑施工露
天作业、潮湿环境、人员多变,再加上设备管理环节薄弱,所以用电危险性大,要求所有用电设备包括动力及照明设备、移动式和固定式设备等。
当然不包括使用安全电压供电和隔离变压器供电的设备。
②原有按规定进行的保护接零(接地)措施仍按要求不变,这是安全用电的最基本的技术措施不能拆除。
③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用电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
这样做的目的,对用电设备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对其负荷线路进行保护,防止由于线路绝缘损坏造成的触电事故。
10.为什么进行了保护接零(接地)后,还要加装漏电保护器?
答:无论保护接零还是接地措施,其保护范围都是有限的。
例如“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网的零线连接,并在电源侧加装熔断器。
当用电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某相与外壳碰触)时,则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由于短路电流很大,迅速将保险熔断,断开电源进行保护。
其工作原理是把“碰壳故障”改变为“单相短路故障”,从而获取大的短路电流切断保险。
然而,工地的电气碰壳故障并不频繁,经常发生的是漏电故障,如设备受潮、负荷过大、线路过长、绝缘老化等造成的漏电,这些漏电电流值较小,不能迅速切断保险,因此,故障不会自动消除而长时间存在。
但这种漏电电流对人身安全已构成严重的威胁。
所以,还需要加装灵敏度更高的漏电保护器进行补充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