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思维高职学生三维CAD机械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合集下载

基于数字化制造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于数字化制造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于数字化制造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机械类专业教学也在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制造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而言,掌握数字化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基本技能要求之一。

传统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资源分散、实践环节较少、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随着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机械类专业中的广泛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等,传统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与探索,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基于数字化制造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势在必行。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师资队伍,更新教学设施和设备,可以有效提升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培养高素质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背景介绍】1.2 问题提出在当前数字化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

传统机械类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面临实际工作中操作能力不足的情况。

教学内容滞后于工业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落后于时代发展,无法适应数字化制造的趋势。

如何将数字化制造技术融入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更新师资队伍,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将数字化制造技术有机融入到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通过改革与探索,将为机械类专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学生素质的提升,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我国机械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1.3 研究意义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具有深远影响。

本研究旨在对基于数字化制造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解决当前机械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CAD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CAD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艺、 装配工艺等方 面的实践认知。 因此 , 在 开 课 前 不 仅 要 开设 制 图课 和 相 关 专 业 课 , 还要安排 实习 实训环 节 , 合 理 安 排 教 学内容 , 从而提 高学生专业认知能力 , 为C A D 教 学奠定基础 。 三 改 进 C AD制 图教 学 方 法 1 . 理 清课 程 主 线 , 突 出课 程 重 点 。 C A D 技 术 内容 广 泛 ,若 要 让 学 生 对 C A D 技 术 有 清 晰 的 概 念, 则必须讲深讲透 。 以线 框 模 型 、 曲面 模 型 、 实 体 模 型 和 参 数 化特征模 型为主线 , 以曲线 、 曲面 、 实 体 等 基 本 理 论 为 授 课 重 点, 教 学 内容 既 要 有 深 度 又 要 有 广 度 . 使 学生感到 主次分明 、 脉络清晰 . 既能掌握C A D 技 术 中 的基 础 理 论 知 识 . 又 能 拓 宽 知
3 . 结 合科 研 成 果 . 更新 教 学计 ( C o m p u t e r A i d e d D e s i g n 简称C A D) 技 术 在 最 近 三 十 年 得 到 飞 速 的 发 展 和 充 分 的应 用 , 特 别 是 在 机 械制 图领 域 . 能更 方便 、 更 快捷 、 更 精 确 地 进 行 绘 图 和 设 计 工作 。 C A D制 图 是 工 科 类 学 生 必 修 的 专 业 基 础 课 , 该 课 程 着 重培 养学 生 的形 象思 维能力 、 空间 想象 能力 、 审 美能 力 、 设 计表达 能力 、 创新 构形能力 . 具有 实践性 较强 的特点 。C A D 制图课 程必须 构建 以社会需要 为导 向 . 以工程 技术 为主线 , 以 实 际 工 程 为 背 景 的 教 学 模 式 。 在 教 学 中 重 视 学 生 工 程 意 识、 素质 、 实践 能 力 的培养 。对 工科 类 学生 来说 , C A D制 图 是一 门必 修 的专 业基 础课 . 也 是 今 后 参 加 工 作 必 备 的 基 本 技能 之一 。 二、 C A D制 图教 学 存 在 的 问题 部分 教师 认为C A D 是 软 件 应 用 课 ,不 必 考 虑 其 与 专 业 课之 间的联 系 。 因而 出现基础课 、 专 业 课 设 置 顺 序 的 前 置 或 错 后 现 象 ,使 制 图 、工 艺 等 专 业 知 识 不 能 顺 利 融 入 教 学 过 程 。 如 在 综 合 运 用 绘 图 命 令 及 编 辑 命 令 绘 制 复 杂 的 零 件 图 或 机 器 部 件 装 配 图 的 教 学 环 节 中 。学 生 经 常 会 出现 找 不 到 尺 寸 或 装 配 结 构 出 现 问 题 的 情 况 .阻 碍 了 对 软 件 的 熟 练 掌 握 。 主 要 原 因 是 学 生 缺 乏 实践 经 验 , 没有机 械制造 、 加 工 工

浅谈中职技校CAD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技校CAD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技校CAD课程的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职技校CAD课程的教学改革展开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中职技校CAD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我们将重点讨论CAD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课程与行业需求的对接。

在我们将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效,并展望CAD课程的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内容,希望可以为中职技校CAD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技校、CAD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生实践能力、课程优化、行业需求、成效、未来展望、总结建议。

1. 引言1.1 中职技校CAD课程的重要性中职技校CAD课程的重要性在于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竞争力。

CAD 是现代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并减少错误率,因此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来说,掌握CAD技术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CAD软件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学习CAD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跟上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

CAD课程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中职技校CAD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改革的意义教学改革是中职技校CAD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需要,它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学改革可以使CAD课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使其更加适应当今技术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CAD技术。

教学改革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强CAD课程与行业需求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

教学改革对于提升中职技校CAD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动CAD课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工学结合的“机械CADCAM(UG)”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机械CADCAM(UG)”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于工学结合的“机械CAD/CAM(UG)”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本文立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机械CAD/CAM(UG)”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学评价及师资力量五方面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机械CAD/CAM(UG);教学改革一、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1.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改革背景下,我们根据机械CAD/CAM方向的岗位工作任务需要和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历届机械系毕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并且在企业合作保障下制定教学内容。

由于“机械CAD/CAM(UG)”是一门“勤动手,重应用”的课程,依照企业生产的标准,新教材通过不同的项目将整个理论和实践体系进行分解后,融入到项目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项目安排应该秉承从简到难的原则,使学生通过逐渐学习逐步地提高和完善知识面。

这样势必要求我们加大学生实训环节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CAD/CAM(UG)”包括UG设计和UG加工两种不同的课程内容。

采取任务驱动法也要分别按照对应的课程标准来执行。

在UG设计中,可以将典型的零件工作任务提出,让学生运用建模知识点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在UG加工中,可以引用企业生产的标准,给出典型加工零件,让学生运用加工命令,对所设计出来的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分工仿真及自动生成加工程序。

项目的选择采用由简到难的方式,最后采用的综合性的项目一般都比较复杂,而且学生能够独自对普遍加工的零件进行UG设计与加工,并且在数控机床上生产出零件,检验时引入企业生产的标准,要求部分加工零件达到生产的水平。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工学结合的程度比较深入,在教学效果上收到一定成效,学生既掌握了UG软件设计与加工的知识点,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零件设计与加工的学习兴趣,并且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保证掌握的知识与时俱进。

cad授课经验及今后改革设想

cad授课经验及今后改革设想

一、CAD授课经验1. 作为一名CAD教师,我有着丰富的授课经验。

在过去的教学生涯中,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成功的教学经验。

在CAD课程的教学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CAD技术的应用。

2.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我重视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4. 我还注重与行业对接,定期邀请CAD行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最前沿的CAD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了解CAD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5. 在学生毕业后,我还会与企业保持通联,了解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CAD课程改革设想1. 针对当前CAD课程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我们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引入最新的CAD软件和技术,使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相适应,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2. 我们还应该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

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问题驱动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CAD技术,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我们还可以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开设不同方向的CAD课程,以满足学生的特定需求。

5. 我们还可以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及时评估,为课程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对CAD授课经验及今后改革设想的分析,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借助教学改革的力量,提高CAD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CAD技术,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3D技术的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3D技术的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3D技术的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摘要: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是本科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设计实践性课程。

本文探讨了传统的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的缺点和弊端,介绍了3D技术的重要作用,论述了3D技术在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对于高校本科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机械设计类课程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械设计3D技术教学改革三维软件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是针对机械设计系列课程的要求,由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综合而成的一门设计实践性课程,是继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机械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

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将为以后的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目前尽管大多数高等院校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选题经常变化,但都离不开传动装置中减速器的设计环节。

在以往的机械设计类课程设计中我们发现,因为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较差,对于二维图样的理解受到限制,经常“照葫芦画瓢”,导致学生对所设计的减速器装置理解不透,严重影响了课程设计的质量[1-2]。

1 传统机械设计类课程设计的弊端由于课程设计题目大多较为成熟,与之配套的手册、教材或课程设计指导教材等相关资料比较多,学生不需要太思考,只须按照设计资料上的要求,按部就班,就能够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

或者将往届学生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作为模版,只修改其中的一些数据,就可以较好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所以,以往这种模式已经无法体现学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3]。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的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都只停留在理论设计上,没有将理论设计变为样机或实物。

这样的课程设计,至多只能算是理论上的总复习,无法检验学生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或可靠性等,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高职《机械CAD-CAM》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

高职《机械CAD-CAM》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

高职《机械CAD/CAM》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项目化教学在技能训练课程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阐述《机械cad/cam》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及学习评价体系。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机械cad/cam》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引言项目化教学就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成专业技能的训练项目;以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对于高职生、中职生这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群体来说,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常用的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cad/cam》是高职数控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应用cad/cam技术实现零件的自动编程能力为目标,属于典型的技能训练类课程,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手段。

一、教学设计本课程主要以项目为载体,将多门学科重新整合,以工作过程作为主线,通过任务驱动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要确定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目标设计项目载体,安排教学过程。

1.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部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主要要求掌握零件建模方法、步骤,理解数控加工工艺基本知识,掌握零件自动编程的步骤,了解数控仿真软件的使用;能力目标主要要求完成中等复杂外形零件的建模,合理制定数控加工工艺卡片,利用cad/cam相关软件自动生成程序,利用仿真软件实现模拟加工;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爱岗敬业,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基于机械创新大赛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基于机械创新大赛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中图分类号 】 G【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3 ) 0 1 c 一
0 02 5-0 2
方法 、 教 学模式都 进行 了改革 , 同时把金
工 实 习 的课 程 名 称 也 改 为 机 械 工 程 训
练。


改革的主要 内容和 目标

随 着科学 技术 的迅 速发展 和教育 改 革 的不断深入 , 为适应工业界 对创造能力
( 一) 建立“ 基 础 训 练 + 目标 训 练 ” 的
参 与。通过实训 , 让 学生 了解机械产 品从
教学新模式
设计 到加工 , 再 到装配 调试 的整 个流 程 ,
培养 学生 的工程实践 能力 ,增强 他们 的 创 新精神 和创新 能力 ,为学生参 加各 类
学模式 是 :实习时 间一般 为连 续 3 ~ 5周 ( 我校实 习时间为 4周 ) , 在实 习时间内对
机械 创新大赛打下基础 。
这种 “ 基 础 训 练 + 目标 训 练 ” 的 教 学
学生进行车 、 铣、 刨、 磨、 钳、 铸造 、 焊接 、 数 控车 、 数 控铣 、 数控 电火花线 切割 、 加 工 中
类 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的教学 内容 、 教学
【 关键 词 】教 学模 式 机械创 新大赛
考核 体系
间为 1周 ,为了保证 学生 有足够 的时 间 来完 成实训 内容 ,实 训结 束后 中心实行
开放管理 。在这个 阶段 , 让学生分组 自己 设 计 加 工 制 作 一 件 具 有 一定 功 能 的作 品, 作 品可 以是 机械产 品 , 也可 以是具 有 定 功能 的部件 ,要 求每 个学生 都必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备制造技术》2017年第10期0前言三维CAD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它结合专业技术,基于计算机系统对工具零件进行三维辅助设计,总体来说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各项命令的基本用法,了解组装、装配零件等常用功能命令。

早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大程度还在沿用八九十年代的“满堂灌”的办法,学生重复老师的动作,只能按老师提供的步骤完成即定的任务,后期自己利用软件自行完成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任务时,不能活学活用,达不到该实训课程的能力训练目标。

因此在开设该课程时,要利用创新的思维,结合现在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不再是整堂课中的唯一主体,而是发展成为了双主体模式的“互动教学”,合理设计课程教学环节,触发学生思考,提升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的“接受学习”逐渐转变为带着探究心态的“发现学习”。

1课堂教学改革探讨1.1从生活入手,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三维CAD实训为软件实操课程,相较于课堂上比较枯燥的讲解,电脑的实际动手操作相对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不少高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最开始接触一个完全陌生的软件会有抵触的心理。

为了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且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三维CAD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结合一些实际案例,例如制作常见的简单物品的造型,只需要掌握几个简单的基本命令,学生就可以自行完成,使一个简易的水瓶或杯子出现在学生的电脑操作屏幕中,培养学生从最开始就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与好奇,逐步对自主学习课程内容拥有自信心。

1.2先自主探索再进行讲解教师一开始就以一个任务为例一步一步教学生完成的教学形式完全扼杀了学生的思维。

要触发学生带着思考去完成任务,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引导的教学方式,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效果图或模型,课程刚开始教师并不要马上教会学生如何操作软件完成这些效果,而是以某一熟悉内容为引子,展开讨论,通过课堂的自助探究,相互讨论让学生发现操作的问题与难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会被激发,诱导学生通过行为去尝试完成教学任务,给予他们三到五分钟的思考和动手实践时间,有基础的同学经过短时间的摸索可完成30%效果,在关键位置稍加启发还可达到50%的完成率。

学生思考后,教师再重新进行作图步骤的分解操作,在之前学生遇到阻碍的学习内容上,稍微停顿加强声调,学生的注意力可得到很大的集中。

通过有针对性地讲述效果图或模型的有效建模方法和操作步骤,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基于创新思维高职学生三维CAD机械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刘紫微,邓岐杏(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三维CAD实训课程是高职机械类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

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创新思维下,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实操练习上进行改革,针对课堂上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摸索探究,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从“接受学习”逐渐转变为“发现学习”。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职学生;三维CAD;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45X(2017)10-0159-02收稿日期:2017-07-22基金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4JGB319)作者简介:刘紫微(1989-),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学生管理;邓岐杏(1978-),女,广西柳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

159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10,2017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这样的教学处理也能让学生触类旁通,真正的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1.3寻找实例多做类比在软件方面,有些教学操作内容比较抽象,并不容易被学生很快接受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将有效方法化繁为简,把深奥的理论讲解得尽量通俗易懂,就比较理想了。

教师可以举一反三,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或事物导入教学中,帮助学生转化思维,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应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中部分适宜用实例做类比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生活中设法找到情况接近相对应的实例,或从学生学过的知识中找到实例,常见已知的形象的类比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例如在讲解Pro/Engineer软件中的扫描混合命令和扫描命令、混合命令的区别时,教师把扫描混合命令比喻为骡子,它吸收了马(扫描命令)和驴(混合命令)的综合特征,不能完全等同,但也融会贯通。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是可以相互联想的,在初学者中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这种类比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贯穿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1]。

1.4从实践中创造成果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对软件操作的掌握可谓是“百看不如一练”。

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操作将知识演示使学有一个初步但未清晰的理解时,能否让学生将模糊的概念转化成个人思维体系中固有且较清晰的认识,能否使学生对相对陌生的知识逐步思路清晰且熟悉,关键的步骤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体会、去实践,从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劳动成果。

当然,会有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师讲解时像雾里看花,鉴于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教师在上课时,应尽可能把教学内容概括得相对简明、精要,将上机应掌握的内容步骤详细列在讲义上,将教学时间尽量多放一些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在授课中起到知识的传授与引导作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去深度探索、去相互交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把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真正归纳和掌握知识点[2]。

2课堂理论与技能培养的结合2.1技能与专业认证相结合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技能掌握为就业的重要筹码,为将三维CAD实训的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认证考试结合起来,组织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三维CAD认证培训课程和中高级认证考试。

在条件允许时,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竞赛。

以证促学,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对软件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严格的三维CAD应用工程师资格的认证考试,高水平的技能竞赛,也提高了教师掌握最新三维CAD技术的积极性和提升个人教学水平,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3]。

2.2突破传统考核模式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以期末的试卷限时作答为主,这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并不利于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发展,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欠缺但动手能力强的高职学生而言束缚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考核方向上,可以采用常见机械零件图为题库,让学生自主选择,以小组为互动学习模式协助完成答题。

考核的时间可以多次均匀分布在课程学习的每一教学模块,避免以一考定成绩的短板,多次成绩也可让学生清楚知道欠缺的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在提问、探究、互助、解答中完成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

2.3加大改革特色和创新构建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三维CAD实训教学体系,进行工学结合,不断探索机械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利用产教研的优势建设实习、实训基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

邀请在校企合作的专家来校授课,实现实训与专业、教学与企业服务的结合,体现学习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训的任务中从工作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实际项目的训练中得到提高。

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高职教育理念。

建立校内校外新型互动关系的教学体系[4]。

3结束语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

在新时代的机遇下,教师应打开思路,寻求创新,应以课程改革为机遇,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新课程观,探索新情景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为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多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切实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下转第199页)160《装备制造技术》2017年第10期Study of Large Hydraulic Excavator Bucket Welding QualitySUN Xing-xing ,HOU Yu-han(Liugong Machinery Co.,Ltd.,Liuzhou Guangxi 545006,China )Abstract :Hydraulic excavator working conditions ,hydraulic excavator bucket as the main load components ,in the work under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load ,failure is the most common part ,the structure performance of excavator machine had great effects on work performance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With hydraulic excavatorbucket desig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product and the basi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combined with concrete examples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typical welding failure of hydraulic excavator bucket ,and withspecific structure design improvemen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of the shovel and to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and to study the product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o find the effective means of control.Key words :hydraulic excavator ;bucket ;welding ;stress analysis ;DOE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3D CAD Mechanical Training Course for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Innovative ThinkingLIU Zi-wei ,DENG Qi-xing(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Water Rec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Nanning Guangxi 530023,China )Abstract :The 3D CAD training cours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s for mechanic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s teaching experience in creative thinking ,fro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and practical exercises on reform ,aims at the difficult prob -lem in the classroom are exploring ,to let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mode from “reception learning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discovery learning ”.Key words :creative thinking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3D CAD ;teaching reform参考文献:[1]席平.三维CAD 实验课程体系建设[J].工程图学报,2009(2):133-138.[2]尹保健.应用型高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才智,2014(36):280.[3]冉超.高职产品造型设计专业《Auto CAD 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工业设计,2012(3):185.[4]海淑萍.高职CAD 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3(7):157-158.(上接第160页)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Motorcycle Muffler Based on GT-PowerYAN Tian-xiong ,LIU Jin-wei ,ZHAO Dong-sheng ,GAO Zhong-hua (Technology Center ,Loncin Motor Co.,Ltd.,Chongqing 400052,China )Abstact :In this paper ,GT-Power is applied to build the vehicle simulation model of a motorcycle ,and combi -nate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motorcycle muffler based on uniform design theory ,calculate sound pressure level of exhaust noise under different parameters by simulation model ,choose the optimal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exhaust noise ,product muffler prototype and test.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 -mental results.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design of motorcycle mufflers.Key words :muffler ;uniform design ;exhaust noise ;test(上接第177页)1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