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 2(1)解析

合集下载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及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

文章综述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并介绍了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重点指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及构建模式,并提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区的建设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字: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模式;问题;1.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属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同,也经历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理念盛行的阶段,这种发展模式的后果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

这种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已发挥到了极致,而现在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种发展方式使得资源不断枯竭,环境不断被污染。

针对上述发展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生态工业园区正是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的契机发展起来的。

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

它与前两代工业园的最大区别是: 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1]。

2.生态工业园区概述生态工业园区(EIP)是指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要求来规划和建设的产业园区。

在生态工业园区内, 企业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副产物和废物交换, 物质、能量和水的逐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共享等手段来实现园区整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

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市场分析报告

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市场分析报告

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生态工业园是指以生态为理念,以循环经济为驱动力,将企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相协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的产业集聚区。

循环经济是指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资源消耗,实现生产、消费和排放的循环。

本报告旨在对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市场前景、影响与挑战,并提出相关战略建议与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进行说明,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安排和逻辑发展。

本报告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部分。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市场分析报告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进行说明,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安排和逻辑发展。

目的部分将解释本报告的撰写目的和意义,引导读者了解报告的价值所在。

总结部分将对整篇报告进行概括和预览,方便读者了解报告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正文部分包括生态工业园概念解析、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园中的应用和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分析三个部分。

生态工业园概念解析部分将对生态工业园的定义、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为后续内容提供理论基础。

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园中的应用部分将分析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工业园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和效果。

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分析部分将对生态工业园内循环经济模式的运作机制和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结论部分包括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的市场前景、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的影响与挑战和战略建议与展望三个部分。

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的市场前景部分将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全面评估和展望,展示行业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

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的影响与挑战部分将剖析循环经济在生态工业园中所面临的影响和挑战,为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战略建议与展望部分将就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具体建议,同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展望。

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专题.ppt

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专题.ppt

6、疼 痛 的 神 通 川
神通川是横贯日本中部的富山平原上的一条清水河,河两岸的 居民世世代代饮用它,并用它来灌溉土地。神通川流域是日本主 要的粮食基地、稻米之乡。
从1955年夏天起,当地的农民觉得在稻田忙碌一天后,浑身 关节疼痛难忍。随后几年中,他们的身体不断出现疼痛并且越来 越加剧,甚至连呼吸都牵扯得身上的每一块肌肉痛得难以忍受。 有的患者因无法忍受疼痛而自杀身亡。有的虽顽强地活着,最后 也难逃一死。
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专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 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摘自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循环经济与生态产业第一要义是推动 经济发展,其核心是以环境为根,以人为 本,其目标是推动我国人口、资源、环境、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 展,其根本方法同样是统筹兼顾。
• 在日本东海岸的伊势湾有一个小镇,小镇的陶瓷闻名全国。 小镇每四天有一次大型集市,于是人们就把这个无名小镇叫 做四日。
• 上个世纪50年代,四日开发了大片白色的工业区,高耸入云 的大烟囱昼夜不停地向蓝天吐着浓烟。在1961年四日市因大 气污染而导致气喘病大发作,数千人得了各种肺部疾病,成 为令人恐惧的四日市气喘病事件。
传统工业模式具有:强破坏、低利用、高污染等特点, 将引起一系列复杂多样的环境问题。
人类文明史的四个阶段
人类的起源已有三百万年的历史,如果以约十万年前 的采集狩猎文明为的起点,人类文明史大致经历四个阶 段,并可以用颜色表示: 采集狩猎社会——茹毛饮血、红色文明; 耕作农业社会——毁林开荒、黄色文明; 机械工业社会——废物排放、黑色文明; 智能信息社会——保护环境、生态文明。
➢ 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人口激增和工业发展,西方世 界先后出现了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固体废物、海洋 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也对人体健康、生物生长、 环境质量等产生很大影响。 (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

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规划

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规划

案例解析: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规划生态工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而直到90年代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研究才逐渐发展起来。

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利用现代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成为个工业地产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生态工业园(Eco-Iindusstrial Park)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日照生态工业园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托,以生态工业为设计手段,构建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产业网络体系,完善产业链,建立园区内企业在能源、物质、基础设施和信息等方面的循环利用和共享机制,实现废物最小化排放,通过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实现开发区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园区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根据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目标及其经济和生态产业特点,产业园划分为生态旅游休闲景观功能区、生态工业功能区、绿色商业物流功能区、绿色管理与居住功能区4大功能区和13个亚区,各功能区之间分工明确,而内在又相互依赖、关联,形成统一的符合生态系统。

图1:日照生态工业园功能区划图生态工业功能区由东部纵向生态工业带、中部纵向生态工业带、北部横向生态工业带和西南部生态工业片等亚区所组成,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也是支撑日照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

现代物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等行业,门类众多,由东部滨海港口枢纽区、刘家寨物流中心、奎南商业服务功能区、东北旧城商业服务功能区所构成,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生态工业园能否高效快速运行。

绿色管理与居住功能区包括中心管理功能区、核心绿色居住功能区、东部旧城居住功能区、刘家寨居住功能区,在开发区发展中具有行政管理信息传递、居住休闲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方向。

循环型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分析 —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为例

循环型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分析 —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为例

循环型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分析—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为例文/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朱文奇循环型工业园区又称为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国已经有几十家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但在构建过程中普遍存在没有理清组织形式、关键要素缺失等问题。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作为世界上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代表,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规律来重构经济系统,建立起的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 E. Boulding提出,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最初循环经济的思想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关心仍停留在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上。

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首脑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国际社会才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核心的一套完整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所构成的物质单行道流动的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最终将导致自然资源枯竭,并造成环境污染。

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其优先顺序依次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2016年 创新方案 第十一章 第二讲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2016年 创新方案 第十一章  第二讲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命题角度 [例]
人口压力与资源短缺
(2014· 浙江高考 )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
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 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 之一。读表,完成(1)~(2)题。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人均 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1.00 全国 0.86 青海 0.82 河南 0.93 黑龙江 1.65 浙江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3)图 3 该循环系统中:a 为 污水处理 厂、b 为棉 纺织、c 为创意产业、d 为 服装生产 ;该生态工业园 实现了清洁生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图示剖析] 在循环经济关联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 为复杂,分析判断此类试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获取和解读信息]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要注意模式图中的农业生产
活动,水稻种植和甘蔗种植,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秦岭-淮 河以南,另外甘蔗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 建、台湾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分布区。结合两者可以得出该 地位于闽浙丘陵。第(2)题,结合题干要求对美丽乡村的主要 作用,“加快城镇发展”不符合题干要求,首先排除。该模 式有渔业养殖、种植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农民收入多元,提 高了经济效益。该模式也利用沼气池提供沼气清洁能源。模 式中既有渔业养殖还有种植业,促使民居向鱼塘等水域和耕 地面积较集中的区域发展,可能促使民居走向分散。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生态工业园的标准。

生态工业园的标准。

生态工业园的标准。

生态工业园是指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产业园区。

以下是常见的生态工业园的标准:
1. 绿色建筑:生态工业园的建筑物应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 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应实施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回收等措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生态保护:生态工业园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加强对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4. 低碳交通:生态工业园应鼓励员工采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使用量和交通排放。

5. 智能化管理:生态工业园应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生产流程、节约资源和能源。

6. 社会责任:生态工业园应承担社会责任,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关系,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并开展环境教育和公益活动。

7. 环评和安全评估:生态工业园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评估,确保项目对周边环境和人员安全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以上是生态工业园的一些常见标准,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工业园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工业生态与循环经济

工业生态与循环经济

组 成
自然生态系统
工业生态系统
不直接生产“物质化” 不直接生产“物质化” 生产 产品, 产品,但利用生产者 提供的产品, 提供的产品,供自身 运行发展, 运行发展,同时产生 生产力和服务功能等, 生产力和服务功能等, 如行政、商业、 如行政、商业、金融 娱乐及服务业等。 业、娱乐及服务业等。 把工业企业界产生的 副产品和“废物”处 副产品和“废物” 置、转化、再利用等, 转化、再利用等, 如废物回收公司、资 如废物回收公司、 源再生公司等。 源再生公司等。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
• 全球生态扰动现状 1994年Hannah等人使全球自然环境的 扰动程度得以量化。
中国生态扰动现状
1998年,文英对我国人类活动强度作出 年 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
工业体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 影响。 影响。
年来, 近20年来,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研究、 年来 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研究、 解决工业发展与环境这一矛盾的过程中, 解决工业发展与环境这一矛盾的过程中, 逐步建立了系统、 逐步建立了系统、整体化解决这一问题的 理论框架和方法,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 理论框架和方法, ——工业生态学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在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 物之间 以及 生物与 非生物 的环 境因素 之间互 相作 用 , 关 系密切 , 而 且不断 地进行 着物 质交换和能量流动。 质交换和能量流动 。
许多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统一整体, 许多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统一整体,就 是人类目前所生存的自然环境。 是人类目前所生存的自然环境。 整个生物圈( 整个生物圈(Biosphere)就是一个最大的生态 ) 系统,也可以称为生态圈( 系统,也可以称为生态圈(Ecospher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3 工业生态经济系统
工业生态经济系统可以看作由四个基本部分组 成: 1. 生产者,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者以及工业微 生物; 2. 技术,包括生产设备、工具、科学技术等; 3. 原材料,包括矿物、农、林、畜、水产等方 面的产品及其他原材料; 4. 自然条件,包括光、热、水、气、土地等自 然资源条件。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章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园
Chapt 11 Recycle economy & Ecology Industry Garden
主讲人:张鹏 董辉基 田佳琦 2013.6.20
11.1 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 11.2 循环经济 11.3生态工业园 11.4发展循环经济,建设 和谐节约型社会
11.1 生态工业的理论基础
要求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以与其所处的生态系统
和自然结构相适应,以符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耐受性原理。
4.工业成果在技术经济上的要求不同
各种生态产品,
无论作为生产资料,或作为消费资料,都强调其技术经济
指标有利于经济的协调,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 保护,而传统的工业产品对此没有要求。
5.工业产品的流通控制不同
11.1.1 生态工业的概念与特点 11.1.2 传统工业的两重性 11.1.3 工业生态经济系统 11.1.4 生态工业的理论依据
11.1.1生态工业的概念及其特点
生态工业是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 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 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 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
11.1.4生态工业的理论依据
1. 资源之间链索式相互制约原理
工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同时存在着多种资源,他们 之间通过类似生物食物营养关系的生态工艺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 工业生态系统一改过去企业“原料—产品—废料” 的传统生产模式为“原料—产品—废料—原料” 的可持续生产模式
2. 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工业的社会属性是工业生产过程具有在经济上实 现价值增值的属性,即通过把原材料加工成产品, 并以产品实现价值而取得经济效益;工业的自然 属性则在于工业生产过程所需的原材料,能源等 均来自于自然生态环境,而工业生产的三废通常 又回归于自然生态环境,工业生产离不开自然生 态环境的依托,自然生态环境是工业存在的基础 条件。 生态工业的出现促使人类辩证的对待工业的两重 属性,工业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体现的前 提条件,两种属性的综合体现才是工业经济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只要是市场所需的工业产
品,传统工业一律放行,而生态工业却加入了环保限制。
只有那些对生态环境不具有较大危害性,而且符合市场原 则的工业产品才能流通。这无疑更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促
进人口、经济、环境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11.1.2传统工业的两重性
工业本身具有两重性 一是它的社会属性, 一是它的自然属性。
1. 工业生产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由传统工业发展模式
是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目标为己任,忽略了对生态效
益的重视,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 发生;而生态工业将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
从战略上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集约、循环利用,有
助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不同
11.2循环经济
11.2.1 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
11.2.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11.2.3 循环经济的典型实例 11.2.4 循环经济的实施办法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 1.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 所谓的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旗臶下, 许多学者认识到,当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在于 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谓两高一 低)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为此提出未来的社会应该建 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即循环经济)从而 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资源环境 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
工业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着类似于自然生态系 统中食物链那样的“加工链”(称之为“工业生 态链”),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 质传递链,从经济价值角度分析,它还是一条价 值增值链。
3. 可持续发展原理
工业生产是人类利用资源获取价值的一种经济活 动,其目的是增加产出和经济收入,以改善人类 的福利水平。 从当代人的需求考虑,人们需要工业经济的迅速 增长来增加福利,但从后代人的长远利益出发, 人类必须选择一种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工业可持 续发展模式,即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 牺牲子孙后代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
从物质流动和表现形态的角度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 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在这种线性经济中,人们高强度的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 提取出来,然后又把废弃物大量的扔到空气,水系,土壤, 植被这类被当作地球“阴沟洞”或“垃圾箱”的地方。 线性经济正是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将资源变成垃圾的运动, 以反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与此 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生态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3. 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要求不同
传统工业由于只
注重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是区际封闭式发展,导致 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集中,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 自然结构不相适应。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环境恶化严重,
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臵和有效利用。生态工业系统是一个
开放性的系统,其中的人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和能 量流在整个工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合理流动和转换增值,这
传统工业由于片面追
求经济效益目标,只要有利于在较短时期内提高产量、增
加收入的方式都可采用。因此,工矿企业林立,资源的过 度开采、单一利用等状况比比皆是,引发资源短缺、能源
危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生态工业从经济效益和生
态效益兼顾的目标出发,在生态经济系统的共生原理、长 链利用原理、价值增值原理和生态经济系统的耐受性原理 指导下,对资源进行合理开采,使各种工矿企业相互依存, 形成共生的网状生态工业链,达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 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