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二学期第2课时教案,内容“五子者--称盛世”

合集下载

徐尚解读《三字经》教案第二课时

徐尚解读《三字经》教案第二课时

《三字经》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

2.会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三字经》。

3.体会经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四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呢?在人刚刚出生的时候,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大家的本性是差不多的,只是因为受到了各自环境的影响,于是彼此的本性就逐渐相差得远了。

在三字经的前两句话中,就提到了性善论。

王应麟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传统儒家的思想。

因为传统中国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

与性善论相对的是战国末荀子倡导的性恶论。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来举一个例子。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和我相处非常好的同学,他的专业是英语,我的专业是语文。

我们经常会聚在一起下中国象棋。

刚开始,我们的知识结构非常地相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刻苦地学习语文知识,他刻苦地学习英语和数学知识。

几年后,我发现他说的英语和数学我听不懂了,而我说的古代汉语,他也听不懂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我再来举个例子,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的同学上课坐在前排认真地听讲,有的同学上课开小差,坐在后排玩手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坐在前排认真学习的同学,通过了各种各样的考试,终于顺利毕业。

而喜欢坐在后排的同学经常考一科,挂一科,有几个人最后都没有毕业!在我们刚刚进入大学后,我们都差不多,就是因为有的同学认真学习,一心向善,所以成为了优秀的教师。

就是因为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贪图享乐,沾染了坏习惯,最后荒废了学业,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这四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不加以教导,本来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心一意,始终不懈。

我来举一个晋朝无锡宜兴周处除三害的典故给同学们听一听: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学设计(通用)

能够将所学的《三字经》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 知行合一。
05 教学资源与建议
推荐阅读书目及网站链接
《三字经》原文及注释
01
提供《三字经》原文及详细注释,帮助学生理解经典内容。
《三字经》相关背景资料
02
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增加学生对经
典的认识。
国学入门读物
03
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国学入门读物,如《弟子规》、
要意义。
《三字经》以其简洁易懂的文字 和深刻的道理,成为了中国传统
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 背景、意义和内容,掌握 其中的基本知识和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 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 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 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 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心。
重点解析
针对《三字经》中的重点、 难点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引导学生掌握其核心思想。
文化背景介绍
介绍《三字经》产生的历 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练习环节: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朗读练习
让学生大声朗读《三字经》,培 养他们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书写练习
让学生书写《三字经》中的部分 内容,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和对 文本的熟悉程度。
德育渗透与拓展
挖掘《三字经》中的德育元素, 如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友爱兄
弟等,进行德育渗透。
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将 《三字经》中的道理应用于实际 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
行为习惯。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 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 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三字经】教案一、教案概述:《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有关教育启蒙的经典教材,以三字一句的形式讲述了中国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有全面的人才素养。

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安排: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三字经》的作者、内容和特点;2. 掌握《三字经》中所涉及的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知识;3. 学会背诵和理解《三字经》的内容;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三字经》的内容和主要意义;2. 学会背诵《三字经》的核心词句;3. 理解《三字经》中所涉及的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知识;四、教学难点:1. 理解和解释《三字经》中的典故和道理;2. 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3. 独立完成相关文本的阅读和解读;五、教学过程: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背诵和讲解,共同完成整个教案。

2. 分组研读: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和解读一部分内容,可以自由选择表达方式,例如演讲、PPT展示等。

a) 第一组:背诵《三字经》前言部分,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和写作背景;b) 第二组:阅读和解读《三字经》的内容,重点理解其中的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知识;c) 第三组:背诵《三字经》后记部分,了解《三字经》的影响和意义;d) 第四组:整理所学内容,准备展示方式;e) 第五组:小组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和分享;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展示和分享。

a) 第一组: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解读前言部分;b) 第二组:介绍《三字经》的核心内容,解读其中涉及的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知识;c) 第三组:分析《三字经》的影响和作用,解读后记部分;d) 第四组:展示准备的材料和方式,如PPT、视频等;e) 第五组: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4. 反思和评价: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字经教案 下学期

三字经教案 下学期

《三字经》教案第二学期《三字经》教案 (一)教学内容:“曰喜怒曰哀惧”至“此四声宜调协”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喜怒曰哀惧”至“此四声宜调协”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概念:七情、五色、五味、五臭、八音、四声。

教学过程一、复习理解并诵读上节课《三字经》所学内容。

二、新授内容1、自由诵读新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正音:3、指名诵读。

4、【故事】好的音乐不但可以调剂身心,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我国古书中,记载着许多中国传统的乐器,并且也记载了关于以琴会友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虽弹的一手好琴,却苦于找不到能与他分享的知音。

有一天,他的琴声吸引了一位樵夫前来聆听,这位樵夫名叫钟子期,他被余伯牙的琴声深深感动了。

余伯牙遇到了这位知音,心里好高兴,便和钟子期结为异性兄弟。

两人约订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钟家村拜访子期,顺便让子期欣赏他的琴艺,时间过的很快,他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余伯牙如期去拜访钟子期。

没想到,钟子期竟然已经过世了,余伯牙悲伤的来到子期坟前,对着子期的坟,将琴摔个粉碎,并发誓从此在也不弹琴了。

这对因琴而结缘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的却很让人感动。

5、【注释】欲;思慕、贪求。

具:具有、具备。

赤:就是红色。

识:分辨、识别。

五味:用嘴巴分辨出来的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

五臭: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主要有五种: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匏瓜,可吹出音乐的笙器。

土:瓦制的乐器。

革:牛皮制的鼓。

木:木制的乐器石:玉石做的乐器。

金:铁制的乐器。

丝:制作琵琶琴瑟之类乐器的材料。

竹:制作管箫之类乐器的材料。

平:汉语的第一声及第二声。

上:汉语的第三声。

去:汉语的第四声。

6、【解读】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相当奇妙的感觉,有内心很愉快的喜;有很生气的怒;有很悲伤的哀;有很还怕的惧有很喜欢的爱;有很讨厌的恶;有内心贪婪的欲。

这喜、怒、哀、惧、爱、恶和欲,我们称之为七情,七情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情感。

三字经2教案

三字经2教案

三字经2教案篇一:三字经(二)教案第二课时《三字经》(二)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自勤苦”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

(二)、学习新知:一)诗文解析: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

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我们要向孔子、赵普、苏秦、匡衡等人学习,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二)、背诵本课内容:1、学生齐读三遍。

教师岁时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4、教师检查:师故意背诵出误,叫学生找错。

最后齐背诵。

三)、故事连接: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偷光》的故事。

2、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四)、拓展活动:想一想,读书学习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三)、全课总结篇二: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第1课时一、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

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

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

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三字经》教案之二《小学国学教案精品集》

《三字经》教案之二《小学国学教案精品集》

《三字经》教案之二《小学国学教案精品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及历史背景。

2.掌握《三字经》第二部分的生字词和句意。

3.培养学生朗读、背诵《三字经》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三字经》第二部分的生字词和句意,能流畅地朗读和背诵。

2.难点:理解《三字经》中的道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生字词卡片3.《三字经》文本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及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三字经》的知识。

2.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内讨论字义。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第二部分,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学生组内讨论句意,教师巡回指导。

4.背诵课文学生分组进行背诵比赛,看哪组背得最快、最准确。

教师点评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建议。

5.理解道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三字经》中的道理,如“融四岁,能让梨”讲述的是谦让的美德。

学生分享自己对道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

6.拓展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关于《三字经》的成语故事或漫画,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进行点评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抄写《三字经》第二部分,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家长监督学生背诵《三字经》第二部分,并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和句意。

学生是否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三字经》第二部分。

学生是否理解了《三字经》中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在拓展活动中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国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道德修养。

重难点补充:1.重点:掌握《三字经》第二部分的生字词和句意,能流畅地朗读和背诵。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三字经》的原文及注释解析

【导语】《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并称为三⼤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童启蒙读物,下⾯⽆忧考就给⼤家详细介绍下《三字经》的原⽂及注释解析,欢迎阅读! 《三字经》原⽂ ⼈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

⼀⽽⼗,⼗⽽百,百⽽千,千⽽万。

三才者,天地⼈。

三光者,⽇⽉星。

三纲者,君⾂义,⽗⼦亲,夫妇顺。

⽈春夏,⽈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南北,⽈西东,此四⽅,应乎中。

⽈⽔⽕,⽊⾦⼟,此五⾏,本乎数。

⼗⼲者,甲⾄癸。

⼗⼆⽀,⼦⾄亥。

⽈黄道,⽇所躔。

⽈⾚道,当中权。

⾚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江河,⽈淮济。

此四渎,⽔之纪。

⽈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之名。

⽈⼠农,⽈⼯商。

此四民,国之良。

⽈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有草⽊,此植物,遍⽔陆。

有⾍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

稻梁菽,麦⿉稷,此六⾕,⼈所⾷。

马⽜⽺,鸡⽝⾗,此六畜,⼈所饲。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黄,及⽩⿊,此五⾊,⽬所识。

酸苦⽢,及⾟咸,此五味,⼝所含。

膻焦⾹,及腥朽,此五臭,⿐所嗅。

匏⼟⾰,⽊⽯⾦,丝与⽵,乃⼋⾳。

⽈平上,⽈去⼊,此四声,宜调协。

⾼曾祖,⽗⽽⾝,⾝⽽⼦,⼦⽽孙。

⾃⼦孙,⾄⽞曾,乃九族,⼈之伦。

⽗⼦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则忠。

此⼗义,⼈所同。

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功。

⾄缌⿇,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共遵,既识字,讲说⽂。

有古⽂,⼤⼩篆,⾪草继,不可乱。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2. 学生能够了解《三字经》的文化内涵。

3. 学生能够体会《三字经》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2. 难点:体会《三字经》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字经》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文化内涵。

2. 诵读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体会其中的韵律和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三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入《三字经》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三字经》的背景、作者和内容(10 分钟)- 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

- 讲解《三字经》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诵读《三字经》(15 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诵读《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 让学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

4. 讨论《三字经》中的道德教育(10 分钟)- 引导学生从《三字经》中找出与道德教育相关的语句。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道德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总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字经》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

6. 布置作业(5 分钟)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诵读《三字经》,并思考其中的道德教育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了解《三字经》的文化内涵,体会《三字经》中蕴含的道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教学班级】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理解原文,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3、通过今天的学习,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通过不断的努力就会成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通过不断的努力就会成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励星贴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全班边拍手边诵读上节课所学经文。

2、指名背诵。

3、过渡新授: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

作为奖励,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的《三字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吧。

二、朗读原文
1、出示韵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韵文,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动笔圈出来。

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听朗读录音,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教师强调重要字词的读音。

(“荀”念xún;“扬”念yáng ;“诸”念zhū;“史”念shǐ;“终”念zhōng;“羲”念xī;“唐”念táng;“虞”念yú;“揖”念yī;“逊”念xùn;“称”念chēng;“盛”念shèng)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6)学生齐读。

2、再读韵文,读出韵律
师:古人读书时常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来读读吧!(1)师带领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

(例:女:五子者男:有荀扬)
(3)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例:五子者,有荀扬。

(拍手拍手拍手 / 踏脚踏脚踏脚)
(4)同桌合作朗读。

(5)男女生、小组间赛读。

(6)每人诵读一句,全班随音乐接龙诵读《三字经》。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纠正并强化误读的情况。

三、质疑释义
1、同学们读得真棒。

那这几句经文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2、解释原文,体会原文的意思。

(1)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2)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译文:我们应该先把经书和子书读熟,然后再去读史书。

,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
朝各代的世系,了解各个朝代的开始和终结,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3)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译文:从伏羲、神农到黄帝,号称“三皇”,他们都生活在上古时代。

(4)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译文:唐尧和虞舜,号称“二帝”。

唐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孝,不把帝位传给他,而是很谦虚地让位给德才兼备的虞舜,在两位帝王的治理下,国家安定繁荣,被称为太平盛世。

(5)你们想知道《伏羲氏蓄养牲畜的故事》和《黄帝发明文字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四、小结提升
1、听了今天的故事,你懂得了什么?(要做成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会成功。


2、师讲述《毛毛的故事》
毛毛不会骑自行车,看到别的小朋友骑着自行车高兴地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毛毛真羡慕啊!于是,毛毛也开始学骑自行车了,他多么想早点学会啊。

可是,练了几天后,毛毛就不想练了,为什么呢?因为毛毛遇到困难了:他总是掌握不好平衡,总会摔倒,所以他不想再练下去了。

(1)师:如果你们是毛毛的好朋友,你们来帮帮他,告诉他是应该坚持下去呢?还是应该放弃?
(学生回答,意见统一,都希望毛毛能坚持练下去。


(2)师:是啊,毛毛应该坚持练下去,如果放弃的话就永远学不会骑自行车了。

同学们,那我们应该怎样劝劝毛毛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听了你们的话,毛毛鼓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他天天坚持练习,现在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

(3)小结明理: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勇敢地去面对,只要我们想办法努力去解决,坚持了就一定会战胜它。

五、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2)同桌间互相背。

(2)背诵比赛。

(3)评选“好记星”。

(规则:全体起立,一起来背诵《三字经》,当不会背时,就坐下为会背的同学打节拍鼓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就能获得“好记星”的称号,并获得鼓励星贴。


六、接受挑战
在我们学习的这一段三字经中,隐含着许多知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幻灯片出示):
(1)“五子”是谁?(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
(2)“三皇”是谁?(伏羲氏、神农氏、黄帝)
(3)“二帝”指谁?(唐尧、虞舜)
七、分享经典
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并背诵给家长听。

2、把今天听到的故事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板书设计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神农尝百草》《伏羲氏蓄养牲畜的故事》
《黄帝发明文字的故事》《毛毛的故事》
明理:要做成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会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