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字经》(长春)长春版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三字经教案

小学二年级三字经教案

小学二年级三字经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二年级三字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背诵《三字经》的内容。

2. 掌握《三字经》中的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三字经》的意义和内容。

2. 背诵《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3. 掌握《三字经》中的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

教学准备:1. 《三字经》的课本或复印本。

2. PPT或黑板、粉笔。

3. 卡片或图片,包含《三字经》中的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教师播放一段与《三字经》相关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理解与背诵(15分钟)1. 教师逐句解读《三字经》的内容,确保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 教师分段示范朗读《三字经》,并引导学生跟读。

3. 将《三字经》分成若干段,让学生小组合作背诵,并进行小组间的比赛,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三、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15分钟)1. 教师使用PPT或黑板展示《三字经》中的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解释其含义。

2. 教师将关键词汇和常用成语的卡片或图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意思排列顺序或进行配对练习。

3.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分享,让每个小组解释一张卡片或图片的意思。

四、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1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三字经》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三字经》进行朗读,并进行小组间的比赛。

3.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三字经》中的某个教育观点,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3. 鼓励学生将《三字经》带回家,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有关《三字经》的创意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

2.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三字经》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再现。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

三字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字经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2. 掌握三字经的内容。

3. 能够通过朗读三字经,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三字经。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箱等。

3. 教具: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中国古代教材的重要性,以及三字经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三字经的兴趣。

2. 介绍三字经(10分钟):讲解三字经的作者、成书的历史背景,以及三字经的特点和内容大致分类。

3. 朗读三字经(1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三字经中的每一句诗句,并注意语调和节奏。

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三字经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分组朗读(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三字经进行集体朗读。

教师可以提前指定分段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每个小组通过反复练习,积极准备排练,力争朗读得更加准确、流利。

5. 合课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按照顺序进行朗读展示,全班同学鼓励并进行评价,互相借鉴,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6. 讨论和总结(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三字经中的经典句子,以及这些句子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经典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化素养。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里再次读一读三字经,并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是对其中某一句诗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对整篇三字经的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朗读三字经,学生能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借助小组朗读和合课展示的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讨论和总结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三字经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同时,通过写读后感作业,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

在安排分组朗读时,要注意学生的分组合理性,避免水平差异过大的情况。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

国学经典《三字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国学经典《三字经》的第一、二章,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 第二章:“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第一、二章的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热爱国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中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

2. 教学重点:掌握《三字经》第一、二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三字经》读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三字经》第一、二章,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逐句解释《三字经》第一、二章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性本善”和“教之道,贵以专”的理解。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例子。

(2)讨论如何做到“教之道,贵以专”。

4. 例题讲解:以“昔孟母,择邻处”为例,讲解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三字经》第二章的内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教五子,名俱扬”的意义。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三字经》第一、二章的内容。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字经》第一、二章内容2. 板书:《三字经》第一、二章重点词语及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字经》第一、二章。

(2)翻译《三字经》第二章的内容。

2. 答案:(1)略。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背景与创作目的,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三字经》的文字、插图和相关背景知识的课件2. 教材:学生配发的《三字经》课本3. 材料:学生笔记本、铅笔等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三字经》的封面并向学生介绍该书的背景,并引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

2. 教师发放《三字经》课本,并鼓励学生观察书本封面的文字与插图。

步骤二:欣赏与理解1. 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三字经》的内容,并让学生尽量读准字,熟悉课文的基本内容。

2. 教师逐段解读《三字经》的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解释其中使用的一些典故或成语。

3.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三字经》的学习意义和价值。

步骤三:合作学习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三字经》诗句,进行合作解读。

2. 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意见,共同找出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并进行解读和分析。

3.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解读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步骤四:个人表达1. 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首《三字经》诗句,写下自己对于该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受,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进行朗读或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步骤五:课堂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

2. 教师强调学习《三字经》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

3. 教师鼓励学生将对于《三字经》的学习与体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欣赏与理解、合作学习和个人表达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字经教案教案

三字经教案教案

三字经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 掌握三字经中的重要词句;3. 能够运用三字经中的知识进行联想和思考;4.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 重要词句的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2. 能够运用三字经的知识进行联想和思考。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三字经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与三字经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三字经是什么?为什么它被广泛传颂?”等问题。

2. 正文(30分钟)(1)导入知识:教师简要向学生介绍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和写作背景,以及三字经的作用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教师以逐句播放、分组读、整体默写等方式,帮助学生逐句学习和掌握三字经的内容。

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一些重要词句的解释和理解。

(3)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三字经进行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三字经的基本主题和思想,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和思考。

(4)联想拓展:教师设计一些与三字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和学习三字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三字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字经的重要性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准确地阅读和理解三字经的内容等方面。

2. 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包括答案的正确与否、解题思路的清晰与否等方面。

3. 学生的课后小结,包括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以及对三字经的看法和理解等方面。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背诵更多的古代经典,如《百家姓》等,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三字经》教案(精选

《三字经》教案(精选

《三字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字经》教材的第一章至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三字经》的起源、作者、背景介绍,以及经典语句的解读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学习《三字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三字经》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解读和实际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三字经》注释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三字经》的起源、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三字经》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 讲解新课(1)逐句解读《三字经》的经典语句,分析其内涵。

(2)通过例句,展示《三字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运用《三字经》中的语句,进行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2)组织小组讨论,探讨《三字经》中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默写《三字经》中的经典语句。

(2)选取一些生僻字词,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经典语句。

六、板书设计1. 《三字经》2. 内容:(1)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概要(2)经典语句解读(3)实践情景引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三字经》中的经典语句。

(2)选取一个生僻字词,写一篇短文,阐述其含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示例:诚信诚信者,天下之达道也。

《三字经》有云:“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诚信待人,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小学语文长春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三字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获奖课件B004

小学语文长春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三字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获奖课件B004

香 / 九龄,能 / 温席。 孝 / 于亲,所 / 当执。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 敬父亲,为父母温席。这是每个孝 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学习和效仿的
讨论: 九岁的黄香,用自己的身体为 父母温席,对于这样的做法,你怎 么看?
香 / 九龄,能 / 温席。 孝 / 于亲,所 / 当执。
学法回顾:
1.我会读。 2.温馨提示。 3.找出字宝宝,交流识字方法。 4.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感情朗读。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孝心
利用
亲人
Hale Waihona Puke 礼仪 老师年龄 执行
我知道这些字在文中的意思。
为: 作为。 席: 席子。
执: 做到。
宜: 应该。
拓展阅读: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 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 事的礼节和知识。
感情朗读。
为 / 人子,方 / 少时。 亲 / 师友,习 / 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zhí 执 执行 执着 lí ng chǐ 齿 龄 年龄 牙齿 xí 席 席子 出席 xiào 孝 孝顺 百善孝为先
作业超市: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把《黄香温席》和《孔融 让梨》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3.找一找《三字经》的其他 内容读一读。
我会认:
xuǎn 选 xí 席 yí 仪 xiào 孝 chǐ 齿 suǒ 所 líng 龄 zhí 执
róng 融
l ì 利
lí 梨
yí 宜

小学语文长春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三字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获奖课件B007

小学语文长春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三字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获奖课件B007
小学语文长春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三字经》春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三字经(节选)
选 龄

仪 席

齿 孝




选手 礼仪 牙齿
年龄 席子 孝心
所以 执行 融化 利用 鸭梨 便宜
三字经
(节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三字经
(节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三字经
(节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字经(节选) 》
《三字经》是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源于南宋,至今已有
700多年的历史了。

它三字一句的韵文非常容易记忆,内容包括传统教育,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它是我国古代对孩子进行论理道德教育的书籍,现在被世界儿童运用。

本课节选《三字经》部分仅为其中一部分,重点是其中的两个故事及其蕴藏的生活道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3、感受中华文化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与聆听课文中的小故事熟读成诵,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懂得谦让的美德。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懂得谦让的美德。

1
、 多媒体课件一份;
2、 孔融让梨的动画一部;
3、 《三字经》儿歌音频一份。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

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其中的《三字经》中的一部分节选。

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字经》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介绍《三字经》)?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老师范读并领读课文;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鼓励学生主动为大家朗读诗歌,并鼓励积极踊跃者;
4、大家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呢(课件出示生字,领读,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前两行:
(1)指生朗读课文前两行;
(2)带领学生学习多音字”少”(sh ào,sh ăo ),并鼓励学生用多音字组词;
(3)解释课文前两行的意思(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
(4)学生齐读课文前两行。

2、课文三四行:
(1)指生朗读课文三四行;
(2)向同学们讲述黄香温席的故事;
(3)解释课文三四行的意思(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
(4)学生齐读课文三四行。

3、课文五六行:
(1)指生朗读课文五六行;
(2)播放《孔融让梨》动画片;
(3)解释课文三四行的意思(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
(4)学生齐读课文五六行;
(5)学生齐读课文全文。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播放《三字经》儿歌音频,让学生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
2、小组讨论一下你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向孔融学习?
3、九岁的黄香,用自己的身体为父母温席,对于这样的做法,你怎么看?
五、课堂总结:
《三字经》是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它源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它三字一句的韵文非常容易记忆,内容包括传统教育,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同学们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将《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讲过爸爸妈妈听;
3、找一找《三字经》中的其他内容读一读。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