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生物安全控制及疾病预防监控措施-正大内部资料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物安全防控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障猪场免受病毒、细菌等生物威胁的侵袭,从而确保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疫情监测、疫苗接种、环境卫生、人员管理和物品流动等方面探讨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的重要性和措施。
疫情监测是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的基础。
疫情监测包括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防止疾病的传播。
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配备专业的兽医人员,定期进行病毒和细菌的检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疫苗接种是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猪场应按照兽医的建议,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并确保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
同时,猪场还需定期对疫苗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疫苗的安全和有效。
第三,环境卫生是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环节。
猪场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包括定期清理猪舍、消毒设备和器具,控制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猪场还应加强饲料和饮水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安全,避免疫情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
环境卫生的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第四,人员管理是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环节。
猪场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员工培训、健康监测和个人卫生要求等。
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此外,猪场还应加强员工的健康监测,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人员,防止疾病通过人员传播。
物品流动管理也是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环节。
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物品流动管理制度,包括物品的进出登记、消毒处理和隔离措施等。
猪场应对进出猪舍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通过物品的流动传播。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对于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疫情监测、疫苗接种、环境卫生、人员管理和物品流动等措施都是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环节。
规模猪场生猪疾病的预防及其控制

规模猪场生猪疾病的预防及其控制猪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养殖动物之一,猪场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提高了养猪产业的效益和规模。
规模猪场养殖密度大,疫病传播迅速,给猪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如何预防和控制生猪疾病成为了规模猪场管理的重要问题。
要预防和控制生猪疾病,首先需要加强规模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
猪场的栏舍、水源、饮水设施、饲料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清理粪便和废料,保持猪舍的通风和干燥,减少病原体的生存环境。
规模猪场需要加强疫苗免疫管理。
猪场应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变化,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常规的疫苗接种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传染性胸腔积液病毒等。
猪场也需要定期检查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避免因疫苗失效而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暴发。
规模猪场还需要加强入场动物的检疫和隔离管理。
规模猪场的养殖密度大,猪只之间接触频繁,在引进新的猪只时,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引进的猪只健康无病。
引进的猪只需要进行一定的隔离观察,观察一段时间后,确保猪只没有潜伏性的传染病,才能与其他猪只混养。
规模猪场还需要做好猪群的健康监测和疫情报告。
规模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和病毒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规模猪场也需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共同维护猪场的生物安全。
规模猪场还需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
员工是规模猪场防控疾病的关键,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疫病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
规模猪场要加强员工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员工严格遵守卫生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减少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预防和控制生猪疾病是规模猪场管理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猪场的环境卫生管理、疫苗免疫管理、入场动物检疫和隔离管理、疫情监测和报告以及员工培训和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生猪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规模猪场的生物安全和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
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措施

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措施猪场的生物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猪是易感生物,特别是在病毒和细菌方面。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就会导致大规模的瘟疫和经济损失。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措施来保障猪场生物安全。
1. 猪场环境卫生管理猪场应该实施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以保证猪圈和猪场处于清洁和卫生状态。
这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定期打扫猪圈和猪场,清除废弃物和垃圾;•对砖墙、地面、水槽等设施进行消毒;•定期更换和清洗猪栏内的饮水设施和饲料槽。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防止猪场疫情的关键。
在不定时的疫苗接种计划中,建议猪农们向当地的政府落实协商,可以找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以保证猪群中的每一个猪都能得到足够的预防保护。
并在接种后,专业医生推荐注意猪群的变化情况,如过度的死亡率等,及时向专业医院报告。
3. 消毒杀菌在生产过程中,猪场应定期进行物体、设施、水体、空气等进行消毒杀菌。
可以使用的消毒剂包括:氯化钠、双氧水、含氯制剂等。
要确保消毒杀菌的操作在正确的时间和方法下完成,否则将可能会导致疾病的扩散。
4. 健康检测定期进行对猪群体检,可以鉴定个体猪的健康,掌握整体群体的健康状况。
只有健康的猪群才能保证猪肉品质的优良,同时预防疾病的传染。
5. 减少人为干预除专业技术人员外,猪场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要减少与猪接触,并注意保持洁净,以减少人类病菌对猪群的影响。
6. 灭鼠和防鼠老鼠是很多猪场都面临的问题,因为它们不仅会危害散落在地面上的猪食料,而且还可能携带病毒和细菌。
猪场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如:大锅煮毒桶等方法,来灭除老鼠。
以上的措施只是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零散的部分,在实际操作中繁琐且复杂,量体裁衣的措施在不同的猪场实施。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措施,保证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措施

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措施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措施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肉类需求的增加使得猪肉产业蓬勃发展。
然而,由于养猪场存在着潜在的疾病传播风险,保障猪场生物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猪场生物安全工作措施旨在减少动物疾病的传播,提高猪场生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
本文将就猪场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猪场生物安全的重要性1. 疾病的传播危害疾病是养猪场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一旦发生疫病,不仅会导致大量猪只死亡,还会造成经济损失。
同时,疾病的传播还会对周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食品安全问题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而疾病从猪场传播到人体,会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某些肉源性病原体也可能通过污染猪肉的方式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3. 农场形象和信誉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也直接关系到农场的形象和信誉。
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还能树立农场的良好形象,为农场带来良好的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客户。
二、猪场生物安全工作的主要措施1. 完善动物检疫制度在猪场入口设置严格的车辆和人员检疫措施,对进出猪场的车辆、人员、工具和设备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没有携带疫病传染源进入猪场。
同时,建立健全的动物检疫档案,强化病死动物的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
2. 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在养猪场内部设置生物安全隔离区,划分不同的生产区域,实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同时,建立生病猪和健康猪的隔离制度,确保病猪和健康猪互不干扰,避免病原体传播。
3. 加强环境消毒和食品安全管理定期对猪舍、饮水设施、饲料设施等猪场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消灭病原体的滋生源,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加强饲料和水源的检测,确保猪只摄入的饲料和水源安全卫生。
4. 实施严格的养殖管理措施加强猪只的监测和健康管理,建立猪只健康档案,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确保猪只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在猪场中,疾病的传播和爆发会给猪群的健康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是确保猪群生产健康、提高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疫病防控、疫苗接种、疾病监测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猪群的健康。
制度应明确规定猪场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和防控能力。
猪场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
及时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体系,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三,猪场应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
在猪场中,常见的疾病包括猪瘟、猪流感、猪链球菌病等。
对于这些疾病,猪场应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定期消毒、隔离感染猪只、做好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等。
此外,合理使用疫苗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第四,猪场应加强外来病原体的防控。
外来病原体的传入可能会给猪场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了防止外来病原体的传播,猪场应加强对人员、物资、车辆等的管控,严格落实检疫制度,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
第五,猪场应注重养猪环境的改善。
良好的养猪环境有助于猪群的健康成长。
猪场应加强对养猪环境的管理,包括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
同时,定期清理猪舍,破坏害虫的生长繁殖环境,防止害虫传播病原体。
猪场应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支持。
规范化管理是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基础,包括对猪群的饲养、疾病防控、饲料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技术支持则是指猪场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如智能化设备、数据分析等,提高猪场的管理水平和防控能力。
猪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是确保猪群生产健康、提高养猪效益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加强外来病原体的防控、注重养猪环境的改善以及加强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支持,可以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与疫病防控措施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与疫病防控措施为了预防猪场疫情和改善猪场生态环境,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猪场管理工作,从消毒、饲料、监测、引种、疫苗、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不断建立和完善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从而促进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1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1.1 猪场选址猪场的地质选择非常重要,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选址,同时在选址的时候,还要参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来开展选址工作。
猪场地理位置的选择要结合政府对畜牧养殖业的规划和城市的发展,地势要有合适的高度,地形要开阔向阳,地形地势向阳的坡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超过5%,交通也要便利,远离城镇居民聚集区域的同时,还要选在居民居住区的下风向,最好与城镇保持40km 以上的距离。
此外,还要远离学校、市集、公路和铁路等交通枢纽和干线。
猪场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大量的生活饮用水和电,因此,猪场选址要接近水源充足和用电便利的地方,根据猪场建设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猪群的需水量可以依据猪场性质和不同种类的猪的需水量来进行评估(见表1)。
表1 不同用途猪群的需水量但是对一些气候干燥且温度较高的地区,猪场中猪群的需水量可以在上表的基础上增加25%。
另外,根据75~100m2养一头基础母猪或者5~6m2养1头商品育肥猪来估算猪场养殖选址的面积。
1.2 猪场的规划和布局猪场的规划在确保猪场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管理的同时,还要兼顾猪场的疾病防疫,充分、合理地利用猪场土地。
对猪场的规划、设计和布局也要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根据地势的高低和风向来划分生活区域、养殖生产区域、隔离区域以及辅助区域,各个区域都要依照相关的管理条例来进行科学管理。
猪场的布局要有合理性,在猪场四周要建立起适当高度的围墙,能有效地将周围环境和猪场隔离开来。
此外,还要设立疫苗冷藏室、物质仓库、兽医室等等,在猪场大门口还要设立一个消毒区域,将外面的物品、车辆以及人员进行消毒,确保猪场在一个安全、干净的环境中正常运行和生产。
生猪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生猪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猪规模养殖是我国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猪肉消费量不断增加,对生猪养殖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成为重中之重,一旦出现疫病等问题,就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加强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成为重要课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疫病防控体系逐渐完善,但是仍然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改进。
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培训可以提升养殖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减少安全隐患。
疫病监测与防控则是及时发现疫情,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环境卫生管理是保障生猪养殖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则是在疫情突发情况下,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减少损失,保障养殖场的生物安全。
通过加强生物安全防控,不仅可以保障养猪业的发展,还能提高生猪养殖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培训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培训是保障养猪业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
为了提高养殖场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掌握相应的防控技能,必须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
培训内容应包括生物安全基本知识的讲解,如疫病传播途径、常见疫病的症状和防控措施等。
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病原体如何传播,如何预防禽流感、猪瘟等重要传染病的发生。
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养殖场管理人员需了解危害性较高的疫病防治措施,饲养员需学习生猪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确保养猪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培训形式可多样化,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地操作等。
通过培训可以有效地增强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正确应对各种生物安全风险,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2.2 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1.进出场管制: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建立登记制度和消毒门,确保外部病原体不轻易进入养殖场。
猪场生物安全控制方案

生物安全控制方案猪场生物安全是指采取疾病防治措施,以预防新传染病传入猪场并防止其传播,保护猪群健康,以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方法。
生物安全主要由4部分组成:生物性安全防疫、主动性安全防疫、猪群的健康管理和猪场的环境管理。
1.生物性安全防疫现在有一猪场紧靠公路与村庄,该猪场就会有来自村庄或公路带来疾病的危险性。
所以要把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分离开。
在生产区里,要根据该区的主导风向来分别建筑猪舍、妊娠舍、分娩舍、生长舍和育肥舍,并且还要有与猪场规模相匹配的病猪隔离舍。
猪场里还应该有专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处理粪便的设施。
猪场内不得养殖其他种类的畜禽,不能从外界购买猪肉或者猪肉制品。
另外,还要做好猪场周围的绿化工作,定期清除猪场里的杂草,平时要做好灭鼠、灭蚊蝇虫等工。
2.主动性安全防疫2.1防疫制度与执行对于既感染人又感染猪的病原,则可能通过人员造成生物性传播。
感染了这种病原的人员接触猪只之后,就可能将病原传给猪只。
所以要加强猪场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原则上猪场谢绝参观,对外来人员要求换穿工作服、鞋、帽,并经消毒后可进入生产区,且只能外观,不可入内。
对于车辆应尽可能停在场外,必须进入的,车轮和车身要消毒。
选择合适的饲料厂,其原料不能含有污染源;谨慎使用动物性饲料(如:肉骨粉);所购饲料必须先放仓库中干燥消毒1周后方可使用。
下水道和排污沟等要进行彻底的清扫;用一定比例的消毒液做1~2h 的浸泡消毒;使用高压清洗机对猪舍进行清洗,干燥后要把猪舍密闭起来,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1~2d。
同时还要进行带猪喷雾消毒,这样能够把猪舍里的漂浮病毒与细菌杀死,同时减少悬浮的尘埃,从而避免生成氨气,减少氧气附着。
供给猪的饮用水的水质一定要清洁卫生,不能含有病原菌,要做到与人的饮用水标准一致。
供给猪的饮用水需要满足下面两个指标:第一,单位毫升饮用水里含有的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
第二,每升水中含有的大肠杆菌群要小于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软、苹果
• 兽医的发展
– 治疗型——预防型——管理型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 治疗型兽医
– 散养户养殖观念,药物治疗为主
• 预防型兽医
– 免疫和预防保健相结合
• 管理型兽医
– 关注全流程的生产环节,通过SOP及管理方法保障动物的健康、 关注动物的福利、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通过管理手段让风险 可控、利润可期、和谐养猪。
• 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创造最适的 环境、保证猪群健康
场外到场内 场内传播 本场到其他场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怎么理解生物安全
•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 人如何保证健康
– – – – 注重卫生——个体卫生与环境卫生 适宜的环境——环境控制、注意保暖、勤通风...... 日常的作息规律——管理流程 预防——防疫和消毒
Results from a hypothetical experiment in which skin grafts from strain C mice are transplanted to 20 mice of strain A; the grafts are rejected in about 10–14 days. The 20 mice are rested for 2 months and then 10 are given strain C grafts and the other 10 are given skin from strain B. Mice previously exposed to strain C skin re- ject C grafts much more vigorously and rapidly than the grafts from strain B. Note that the rejection of the B graft follows a time cours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first strain C graft.
案例1:——引用勃林格公司方树河先生对疾病的分析方法
• 1、了解猪场免疫及保健程序的三轴图
• 2、专业的病猪剖检诊断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1、了解猪场免疫及保健程序的三轴图
——引用自勃林格公司方树河先生对疾病的分析方法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1、了解猪场免疫及保健程序的三轴图
——引用自勃林格公司方树河先生对疾病的分析方法
12W 0.24 100.00%
16W 0.29 100.00%
18-20W 0.55 75.0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S/N值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分享
• 黄帝内经
–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 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喻老》
–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 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 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 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 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 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 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 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 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仅限内部交流使用
猪场生物安全控制及疾病预防、 监控措施
中东七省区兽医团队 2012年12月9日,湖北襄阳
生物安全
• 什么是生物安全?
猪场选址 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 严格的免疫程序 优质的营养供给 严格的环境控制 疾病的防控与重大疫病的净化 带病动物的管制、病死猪的处理、污水猪粪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比防疫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 涵盖养猪的全过程.......
细胞免疫——摘自Immunology 5ed - Kuby
特异性的成熟T细胞识别MHC抗原复合物,诱 导克隆增殖进而变成具有不同的效应功能的T 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最后 变成记忆性T细胞。细胞免疫应答可以通过图 中皮肤移植试验来阐述说明。当C株小鼠的皮 肤被移植到A株小鼠,首次应答就开始了,大 概在10~14天时所有移植的皮肤将会被排斥。 如果被再次移植C株小鼠的皮肤,排异将会比 第一次移植更快更激烈的产生。然而,如果动 物预先被移植了C株小鼠的皮肤,然后移植B株 小鼠的皮肤,则在10~14天时出现B株小鼠典型 的初次应答。也就是说,皮肤排斥是特异性的 免疫反应。同样的小鼠出现了C移植的二次应 答和B移植的首次应答。C移植排斥速度加快反 映了小鼠体内存在着扩大了的Th和TC细胞记忆 克隆群。这些Th和Tc细胞针对特异性的外源皮 肤抗原。这些扩大了的记忆群产生了更多的效 应细胞,导致更快的移植排斥。
S/P值
1.6 1.2 0.8 0.4 0 4W 1.3 95.00% 7W 0.7 75.00%
PRRSV 3.6 3.2 2.8 2.4 2 1.6 1.2 0.8 0.4 0
8W 0.6 70.00%
12W 1.3 100.00%
20W 1.6 100.00%
PCV2(S/P„ 阳性率
4W 0.302 20.00%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猪群健康判断方法:
• 临床诊断: – 临床表现(呼吸道、消化道等)——猪群健康检查 – 病理变化(大体病变、微观病变) • 实验室检测: – 病原学 – 血清学 抗体检测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流行病学
– 综合大量信息,多种诊断方法,考虑各种因素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Nhomakorabea 监测的意义
• 用科学诊断方法分析影响猪群健康的各种因素,以及它 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 原发、继发、混合感染
• 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及保护效果
• 结合临床生产管理实际确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药物保健 方案
• 找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体液免疫——摘自Immunology 5ed - Kuby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1、了解猪场免疫及保健程序的三轴图
——引用自勃林格公司方树河先生对疾病的分析方法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 , 不治已乱治未乱 ——引用自勃林格公司方树河先生对疾病的分析方法
猪群健康管理策略
有计划持续的抗原抗体检测——预警机制及防疫的依据 合理的疫苗免疫及保健程序 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 保证种猪群的稳定和健康 合适的环境控制 加强猪群的营养 精细日常的管理
正大集团——南通动保中心
PCR室 病毒室 细菌室 血清室 病理室 解剖室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细菌鉴定
血清检测
药敏试验
病原检测——分子诊断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计划
流行病学调查 母源抗体 消长规律
检测分析报告——流行病学分析
案例1
14~16周龄猪呼吸道疾病突出,腹式呼吸、多种药物治疗 效果不明显
进行性消瘦
典型腿部疾病 临床病变表现多样性
副猪 支原体 链球菌 ......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PCV-2 2.8 2.4 2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根据疾病的发病规律结合实 际生产情况及流程制定相应的 保健方案
案例2
抗体水平异常通常为疾病暴发的预警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FMDV-O 1.2 1 0.8 0.6 0.4 0.2 0 FMDV O(S/N„ 阳性率 4W 0.15 93.33% 8W 0.16 100.00%
FMDV O 1.2 1 100% 80%
When an animal is injected with an antigen, it produces a primary serum antibody response of low magnitude and short duration, peaking at about 10–17 days. A second immunization with the same antigen results in a secondary response that is greater in magnitude, peaks in less time (2–7 days), and lasts longer (months to years) than the primary response. Compare the secondary response to antigen A with the primary response to antigen B administered to the same m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