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编写组01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西方政治思想史脉络梳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脉络梳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脉络梳理一、古希腊前期的政治思想1、古希腊的历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点对于理解古希腊的政治思想是同样适用的。

(1)基本概况①公元前12世纪,希腊以农业为主,实行部落制和贵族制。

前六世纪末,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向贵族阶层发起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②这种巨大转变源于希腊地区的地理特点:(“巴尔干”一词就是土耳其语中“山脉”一词派生的),缺乏平整土地、大河流、自然水源(这些是农业文明的必备条件)。

而且地形将陆地隔成小块,这些由村庄扩大而成的居留地称为城邦。

提供避难处的地方称为“卫城”或“高城”。

这些城邦彼此隔离,较为独立,交通便利。

(自然主义的文明与理性主义的文明)③早期的城邦以农、牧、渔业为主,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随着人口聚集而遭到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殖民者。

于是在公元前5世纪,整个地中海地区环布希腊殖民地。

④殖民地与希腊城邦之间的贸易:以粮食换取希腊城邦的经济作物(酒、橄榄油),从而转向商业性农业,巨大的商船队开始形成,这时的希腊经济与19世纪的欧洲极为相似。

⑤农业商品化使小农经济受到各种伤害,不可避免导致各种激烈的阶级斗争。

城市里新富的阶层也要求获得与他们经济力量相符合的政治地位,他们获得了城市贫民的支持。

于是,所有这些对现实不满的人一致反对由拥有土地的贵族掌权的传统政治制度。

⑥在军事上,传统的决定作用的贵族骑兵让位于重甲步兵,这也提高了下层民众的地位。

经济与军事变革引起了政治变革,各邦先后由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僭主政体的转变。

(僭主: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并且不感觉到受道德法谴责的人。

他们通常支持平民反对特权阶级,有助于加速民主政治的到来)(2)斯巴达与雅典①公元前8世纪后期,斯巴达征服了一块肥沃的平原,排除了向海外扩张的需要,也就享受不到因与外界交往而带来的经济与智力的促进,只能过一种很少变化的农业生活。

为了控制大批受管辖的居民,就把自己的国家组织像一个军营,一切服从军事需要,从而使其成为希腊最好的步兵。

西方政治思想史[1] (1)

西方政治思想史[1] (1)

柏拉图一、生平和著作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创立―阿卡德米学园‖。

著作:《理想国》、《法律篇》、《政治家篇》二、国家的理论和正义的国家1、坚持整体主义。

2、城邦政治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应该有统治、保卫、生产三种职能。

3、四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4、一个灵魂包含包含理性、激情、欲望。

应使理性居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欲望。

三、哲学家治国1、现实中四种政体的弊端。

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

⑴造成统治者的无知;⑵社会的动荡;⑶人民品质下降。

2、哲学家的含义: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道德和绝对的权力相结合。

3、对城邦的社会改造人有知识就是美德。

在哲学家和军人内,要废除私有财产。

理想城邦最重要的基础是三个等级不能乱动。

要求解放不是为了人的平等,是为了城邦。

重视教育,理想城邦需要理想公民。

同时有文化专制主义精神。

四、政体思想1、五种政体: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2、当一种政体下的统治者和公民的品质发生变化的时候,政体也会发生变化。

3、柏拉图批判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

4、按按照政体是否依法统治将政体分为两类:守法政体:王制、贤人政治、民主政治不守法政体:平民、寡头、僭主政体。

五、第二等好的国家1、实行法治2、实行有限民主制和混合政体3、在社会经济制度上放弃了共产共妻的主张,坚持三个等级的划分。

第一等级:公民;第二等级:工匠商人;第三等级:奴隶。

亚里士多德一、生平和著作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政治学》,《雅典政制》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亚里士多德将知识分为三类:理论的、应用的、生产的。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城邦。

3、政治学的研究内容:前人关于政制问题的研究。

考察什么样的政治保全城邦,什么样的政治破坏城邦,理想的政体是什么。

4、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和经验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古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章古希腊政治思想

内容

《伊利亚特》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 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 地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件。希腊联军围攻特洛耶十年未 克,而勇将阿喀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 好友战死,乃复出战。特洛耶王子赫克托尔英勇地与阿喀琉斯作战身 死,特洛耶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伊 利亚特》描写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叙述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耶后归国途中十 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 奥德修斯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 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 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 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 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
青年:“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 活中不能欺骗。”
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 儿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 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

青年:“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苏:“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 青年:“你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 什么是道德了。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 苏:“其实,道德就是道德本身。”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道德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存在任 何一成不变的道德概念。 这样,通过双方的辩论,一问一答,不断揭露对方的矛盾,迫使对方 不得不承认错误,从而否定自己原来已经肯定的东西,以求得一般的 概念。苏格拉底把他讨论问题时所惯用的方法称为“助产术”。这种 论辩方法在当时很流行,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或“辩证法, 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使用“辩证法”一词的思想家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案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案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政治思想1.1 概述古希腊政治制度的背景1.2 研究柏拉图的政治思想,重点关注《理想国》1.3 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重点关注《政治学》1.4 分析斯巴达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第二章:罗马政治思想2.1 了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2.2 研究西塞罗的政治哲学,重点关注《国家》2.3 探讨罗马法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2.4 分析罗马政治制度对现代政治的影响第三章:中世纪政治思想3.1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政治背景3.2 研究基督教政治思想,重点关注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3.3 探讨封建制度和庄园制度的政治特点3.4 分析中世纪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的影响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4.1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背景4.2 研究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重点关注《君主论》4.3 探讨托马斯·莫尔的政治理论,重点关注《乌托邦》4.4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的影响第五章:近代西方政治思想5.1 了解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5.2 研究约翰·洛克的民主政治思想,重点关注《政府论》5.3 探讨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重点关注《社会契约论》5.4 分析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的影响六章: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上)6.1 概述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背景6.2 研究洛克和霍布斯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6.3 探讨边沁的功利主义政治理论6.4 分析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的影响七章: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下)7.1 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框架7.2 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论7.3 探讨列宁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政治思想7.4 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的影响八章:行为主义政治学8.1 概述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和发展8.2 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框架8.3 探讨行为主义政治学在选举、立法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应用8.4 分析行为主义政治学对现代政治研究的影响九章:理性选择理论9.1 概述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假设9.2 研究囚徒困境、博弈论等核心概念在政治学中的应用9.3 探讨理性选择理论在政治决策、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应用9.4 分析理性选择理论对现代政治研究的贡献十章:西方政治思想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0.1 概述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多元化特征10.2 研究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当代政治思潮10.3 探讨全球化、身份政治等新兴政治议题10.4 分析西方政治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十一章:女性主义政治思想11.1 概述女性主义政治思想的起源和发展11.2 研究自由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等主要流派11.3 探讨女性主义对性别平等、生育权、女权运动等方面的影响11.4 分析女性主义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的贡献十二章:后殖民主义政治思想12.1 了解后殖民主义政治思想的背景和起源12.2 研究后殖民主义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全球化等问题的批判12.3 探讨后殖民主义政治思想对文化、身份、国家认同等方面的影响12.4 分析后殖民主义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的启示十三章:环境政治思想13.1 概述环境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3.2 研究生态主义、绿色和平主义、可持续发展等环境政治理论13.3 探讨环境政治思想对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13.4 分析环境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的挑战和机遇十四章:西方政治思想的跨文化比较14.1 概述跨文化政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4.2 研究西方政治思想与东方政治思想的差异和互补性14.3 探讨西方政治思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影响力14.4 分析跨文化比较对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启示十五章:西方政治思想的未来挑战15.1 概述西方政治思想面临的全球性挑战15.2 研究身份政治、populism、等新兴议题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15.3 探讨西方政治思想在应对新兴挑战方面的不足和局限15.4 分析西方政治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变革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古希腊政治思想: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01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01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与政治思想的特点
提要
古希腊的社会状况与城邦制度 政治思想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创立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古希腊的社会状况与城邦制度
希腊世界的版图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岛屿星罗棋布,希腊半岛山川纵横。特殊的 地理环境使希腊世界呈现出开放性和多样性 的海洋文明特征,形成了极其多元化的政治 局面。
吕库古改革
斯巴达的政制奠基 于传说中的吕库古改 革。吕库古在斯巴达人 内部创建以平等和集体 主义为特征的“平等者 公社”。公民内部严格 地实行平等,要在军营 中过集体生活,为城邦 奉献自己的全部身心。
梭伦改革
公元前594年,梭 伦进行改革。在经济 上,他颁布“解负 令” 。在政治上,梭 伦改革使所有公民都有 权参加公民大会,同时 又给富人担任城邦高级 公职的特权,从而使平 民与贵族的矛盾得到某 种程度的缓解。
古希腊城邦的分布
“我们居于大地一隅;傍海而生,有如蚁蛙之于池塘。”(柏拉图:《斐多篇》) “希腊殖民城邦就像一条密缝于蛮邦原野这片大织锦的花边一样。”(西塞罗)
城邦制度
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态,最显著的特 征是小国寡民。希腊世界曾经存在过数以百计 的城邦,彼此相互独立,享有完全的自主权。 从横向上看,城邦的政治制度丰富多样,通常 分为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从纵向上看, 各个城邦的政治制度也都经历了不同政体的演 变。城邦由公民、奴隶和自由民构成。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叶,一批自然哲 学家从新的视角思考政治与法律问题。在他们 看来,宇宙是统一的整体,万物处于永恒的运 动之中,遵循一定的必然性、规律或命运。赫 拉 克 利 特 使 用 Logos(λόγος) 这 一 概 念 , 它 的 原 意是指“词”与“话”,引申为自然的普遍规 律或共同法则,也是万物共同的、普遍的尺 度。由于逻各斯是最高的支配力量,高于人间 法律,所以是人定法的源泉和准绳。

西方政治思想史01古希腊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01古希腊政治思想

13:46
四、智者的政治思想 (二)基本政治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国家产生于约定 ●法律是人的约定 ●自然高于法律
跳转
13:46
智者:普罗塔哥拉 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 481年-约公元前411年)是古希腊诡辩学 派的著名哲学家。 “普罗塔哥拉悖论”(“半费诉讼”)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篇》
13:46
三、早期自然哲学家 (二)对西方政治观念的贡献 ●理性思考的开端与求知传统 ●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 ●逻各斯和自然法 ●自然秩序、均衡与和谐 ●社会正义
13:46
早期自然哲学家:泰勒斯
泰勒斯(BC624-BC547) “西方哲学之父” “水是万物的始基” 希腊七贤之一 创立了爱奥尼亚学派
13:46
早期自然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
阿纳克萨戈拉
(Anaxagoras,约前500—前
428)是第一个把哲学引入雅
典的人,提出了“种子说”,
并认为是心灵支配中种子的聚
集和分离,是心灵从外部推动
宇宙。阿纳克萨戈拉哲学是恩
培多克斯哲学和德谟克利特哲
13:46
学之间的重要中介。
早期自然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五、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苏格拉底
(Σωκράσης;英译:
Socrates;公元前469—公 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 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 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
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13:46
五、苏格拉底 (一)苏格拉底的政治人格与影响 ●西方哲学与科学理性主义创始人 ●使哲学关注从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二)政治思想特点 ●对雅典民主制的批评 ●知识即美德 ●由掌握知识的人管理国家
13:46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理想国》:《理想国》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认为国家起源是社会分工的结果,政治的目的是正义,主张哲学家治国,提出废除私有制,实行公产、公妻制。

理想国的正义(分工模式):正义就是每个人根据上天赋予自己的品质,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正义的城邦就是各人按照天性做自己应做的本分工作的共同体。

斯多葛学派: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流派,创始人芝诺。

学说兼有唯物和唯心的因素。

承认事物是物质的、发展的、运动的,但认为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神性和命运。

认为道德即是幸福。

提倡过道德的、自然的生活。

提出了“人人皆兄弟”和世界公民的政治主张,其理想是建立一个由理性所统治的世界国家。

恩典说:中世思想家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上帝之城》中的观点,完整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是教权至上原则。

人类由于他们的原罪而丧失了改恶从善的意志,不能自己解救自己,只能依靠上帝的恩典。

只有一部分人能得到上帝的恩典,谁能获救是上帝预定的,不取决于个人主观的努力。

从而解释人应该从属于上帝,人间之城从属于上帝之城,加强基督教的合法统治地位。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

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霍布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

他将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应用到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当中,运用几何学等“真正科学的方法”进行政治学研究。

在霍布斯那里,这种方法同人性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称的所谓新“政治科学”。

《利维坦》是其代表作。

孟德斯鸠: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思想家。

《论法的精神》一书是他一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重点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古希腊政治思想的产生一、古希腊的历史与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与古代居民古代希腊世界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地理特点气温适宜,雨水充沛,多山,各地之间交通不便,不易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各城邦多沿海而建二、古希腊的城邦城邦的界定:一个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每一个城邦都是自给自足的单位,各城邦之间互不隶属。

其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

面积为几十到一百平方公里,人口为数百到数千人,上万的并不多。

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城邦的政治是多元的:一是指城邦林立,古希腊有数百个城邦;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三、政治改革与城邦政治体制古希腊有数百个城邦,各城邦之间的政治体制有很大的不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制度。

这种多元化的政治制度对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其一,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其二,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三,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其四,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另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古代政治的范畴,只有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具有公民的资格,妇女和非自由人被排斥于公民政治和民主政治之外,所谓的公民权只是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的特权,所谓的民主政治只是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因而区别于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特征在于与自由的社会氛围密切相关,具有普遍性抑或全民性。

四、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特定的研究主体和范围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第二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生平、著作和时代背景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改名为柏拉图(Plato)身出名门,其母为梭伦的后代,其父为雅典末代国王的后裔,曾师从苏格拉底,创立了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二、主要政治思想(一)理念与理想国理念: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和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提要
生平与著作 国家的理念与正义观
哲学家治国思想 政体思想
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历史地位与评价
一、生平与著作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 347)出生于雅典,早期热心 文学,后来献身哲学。
柏拉图集中阐述政治思 想的著作是《理想国》《政 治家篇》《法律篇》。《理 想国》为盛年时期的作品, 《政治家篇》和《法律篇》 写于晚年。
三、哲学家治国思想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的本质特征是掌握知 识,知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对理念的把 握;一般人的看法只是意见,仅仅停留在事物 的外在表象上。根据等级分工制度,哲学家掌 管城邦的政治秩序,负责重大的政治决定。
思维
客观
知识
理性(辩证法)
更高级形式
对科学和数学的理解 科学和数学的形式
不可见 的世界
五、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在《法律篇》中,柏拉图结合当时希腊的 政治现实,在等级划分、国家政体、法律条文 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调整,构建了“第二等好 的理想国”。
他相信,统治者是法律的仆人,如果法律 服从于其他某种权威,自己却一无所有,国家 的崩溃就为时不远了。如果法律是政府的主 人,政府是法律的奴仆,形势就充满希望。这 里他明确将法治树立为“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应当遵循的最高规范。
一、生平与著作
亚里士多德(公元 前384—前322)是古希 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著 作首推《政治学》和 《雅典政制》,其他重 要著作包括《形而上 学》、《尼各马可伦理 学》等。
二、论城邦的起源、本质与目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类的社会组织由 低级向高级逐步演进,同时这也是人的本性 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家庭是人类为满足日 常生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基本形式,由 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社,若干村社又进 一步联合起来,组成城邦,至此,社会组织 进化到了高级而完备的状态。人按其本性必 然要求过政治生活。只有城邦才能达到这一 目的,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
IV. 柏拉图:《理想国》,顾寿观译,岳麓书社,2019 年。
V. 柏拉图:《法律篇》,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 社,2019年。
吕库古改革
斯巴达的政制奠基 于传说中的吕库古改 革。吕库古在斯巴达人 内部创建以平等和集体 主义为特征的“平等者 公社”。公民内部严格 地实行平等,要在军营 中过集体生活,为城邦 奉献自己的全部身心。
梭伦改革
公元前594年,梭 伦进行改革。在经济 上,他颁布“解负 令” 。在政治上,梭 伦改革使所有公民都有 权参加公民大会,同时 又给富人担任城邦高级 公职的特权,从而使平 民与贵族的矛盾得到某 种程度的缓解。
雅典普尼克斯冈:公民大会聚集地
二、政治思想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创立
《荷马史诗》中已经蕴含了政治思想的萌 芽。史诗中的英雄、首领的行为要遵循习俗或 习惯法的规范,习惯法是正义的具体体现。在 赫西俄德的长诗《神谱》《工作与时日》中, 正义是宙斯的最高法则,任何个人,如果要过 多索取,或用强力和狡诈手段破坏正常秩序, 都会受到宙斯的惩罚。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的许多思想和观点反映了早期西方的 政治文明成果,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 了广泛和多层次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学科的开创者。他在 方法论上超越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开辟了 后世的经验研究路径。亚里士多德探讨了一 系列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思考题
I.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有哪些? II. 柏拉图是如何论证他的哲学家治国主张的? III. 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柏拉图的政治
第一节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与政治思想的特点
提要
古希腊的社会状况与城邦制度 政治思想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创立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古希腊的社会状况与城邦制度
希腊世界的版图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岛屿星罗棋布,希腊半岛山川纵横。特殊的 地理环境使希腊世界呈现出开放性和多样性 的海洋文明特征,形成了极其多元化的政治 局面。
在法治国家中柏拉图主张,社会分工的 原则不变,但具体分工方式应做重要修改。 其次,柏拉图提出混合政体的设想。他指 出,把全部统治权集中在一个不适宜的人手 中,后果是灾难性的,需要在几个方面之间 划分权力。再次,柏拉图详尽地讨论了有关 的民法与刑法条文。法治国家的一切基本制 度和政体组织都是通过严密的规、执行、 监察和司法来保证的。
百科词条:baike./view/133820.htm
三、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I. 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国家观 II. 偏重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近似科学的研究方法 III. 特定的研究主题和完整的学科体系
希腊政治思想家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遗 产。政治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都 在城邦生活的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讨论和解 释。古希腊的政治学达到了学科分化和体系 化的水平,柏拉图创立了第一个政治哲学体 系,而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人类知识体系进 行划分,确立了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 地位。这为后来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意见
信条(知觉) 猜想(想象)
客观事物 影子、图像、映像
可见的 世界
四、政体思想
按照《理想国》中的划分,现实城邦的 政制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荣誉政体、 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每一种政 体都有其内在精神,统治者和公民也有独特 的品格和心灵。
在《政治家篇》中,他按照统治者的人 数多少把政体分为三种,又依据是否遵循法 律进行统治,再各自分为两种形式。在更晚 时期写作的《法律篇》中,他提出关于混合 政体的设想。
理性
欲望
统治者
激情
理性
欲望
护卫者 激情
理性
生产者
激情
欲望
柏拉图的正义论和理想国贯穿着整体城邦 的观念。城邦以整体的和谐、统一和强盛为目 的,要求个人完全消融于城邦整体之中。柏拉 图的正义与等级分工思想,包含了国家以社会 分工和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观点。
除此之外,柏拉图的政治学说包含着理想 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树立了一种批判现实 国家、抬高彼岸理想国家的思维方式。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准则是城邦政治的基础,传 布知识和搞好教育是城邦政治的主要职责。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社会分工论、哲 学家治国、人治优于法治、教育应贯穿公民一生等观 点,构建了庞大复杂的政治哲学体系。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第一次将政治研究与其他学 科区分开来,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
雅典学园(拉斐尔,1510-1511)
古希腊城邦的分布
我们居于大地一隅;傍海而生,有如蚁蛙之于池塘。(柏拉图:《斐多篇》)
城邦制度
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态,最显著的特 征是小国寡民。希腊世界曾经存在过数以百计 的城邦,彼此相互独立,享有完全的自主权。 从横向上看,城邦的政治制度丰富多样,通常 分为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从纵向上看, 各个城邦的政治制度也都经历了不同政体的演 变。城邦由公民、奴隶和自由民构成。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
I.政体分类的标准
I.统治的宗旨
I.城邦的共同利益 II.(正宗政体)
I.统治者的私利 II.(变态政体)
I.一个人
I.君主政体(王制) I.僭主政体(暴君政体)
I.最高治权的 执行者人数
I.少数人
I.贵族政体(贤能政体) I.寡头政体(财阀政体)
I.多数人 I.共和政体(公民政体) I.平民政体(民主政体)
Man is by nature a political animal. (I.1253a2)
亚里士多德指出,有权 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 自由人才是真正的公民,由 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才是城邦。城邦政治家的权 威是对自由人的治理,是平 等的自由人之间所嘱托的权 威。统治与服从两种身份都 包含在公民的定义中。
二、国家的理念与城邦正义观
理念是柏拉图哲学与政治思想的核心概 念。柏拉图将理念解释为现实世界的原型, 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为了掌握有关城邦的真 正知识,就必须认识城邦的理念。
《理想国》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是现 实各类城邦中正义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 华,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
柏拉图相信,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城邦 阶级的分工上,城邦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 产三种职责,公民被相应地划分为统治者、 护卫者和生产者三个等级。其中哲学家代表 理性;护卫者代表激情;生产者代表欲望。 但是节制不专属某一阶级贯穿于全体公民。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一章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思想
概述
I.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 II. 思想的主题:以城邦问题为中心,探寻理
想的城邦制度、追求良善的政治生活。 III. 突 出 的特 征 :自 然 政治 观 和整 体 主义 国 家
观是古希腊政治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 德代表了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最高成就。
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IV.亚里士多德政体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
何特点? V. 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学的开创性贡献有哪
些?
本章阅读文献
I.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徐松岩译,上 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
II.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 馆,1981年。
III.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冯金朋译注,吉林出 版集团,2019年。
克里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509年的克里斯提尼 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制的确 立。主要内容包括:1、将公民 按居住地区划分为五个部落产 生五百人议事会;2、将雅典全 境划分为十个选区选出十位将 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3、 采用“陶片放逐法”将有可能 危害城邦的人驱逐出境。
雅典的民主模式
资料来源: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 编译出版社,2019年
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希腊世界涌现出一大 批“智者”,他们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研究 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团体与政治制 度、风俗习惯与伦理规范等。有些智者相信, 存在一种“未成文的法律”“合乎自然的法 律”“到处都一致遵守的法律”,它们高居于 法律和习俗之上。这里已经蕴涵了自然法思想 的雏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