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5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第五单元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儿科护理学-第五单元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单选题]1.患儿,体温39℃,咳嗽、有痰,听诊啰音在咳嗽后位置改变,初步诊断为()。
A.上呼吸道感染B.急(江南博哥)性喉炎C.哮喘D.支气管炎E.肺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和咳嗽。
体检的特点为湿啰音易变,常在体位改变或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一般无气促和发绀。
[单选题]2.患儿,男,2岁,上呼吸道感染,T39.4℃。
需用乙醇擦浴降温,配制的浓度是()。
A.10%B.35%~50%C.60%D.70%~75%E.95%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婴幼儿皮下血管丰富,皮肤薄,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乙醇成分容易被机体吸收。
因此,乙醇必须稀释浓度为35%~50%后方能用于擦浴,以防止乙醇中毒。
[单选题]3.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下列哪项症状较突出?()A.鼻塞B.拒奶、乏力C.咽部不适D.流涕、咳嗽E.喷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局部症状不明显而全身症状重。
①局部症状:流涕、鼻塞、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和咽痛等。
②全身症状:发热、畏寒、头痛、烦躁不安、拒奶、乏力等,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高热惊厥。
[单选题]4.下列病毒引起的急性上感可出现不同形态皮疹的是()。
A.鼻病毒B.腺病毒C.呼吸道合胞病毒D.肠道病毒E.流感病毒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肠道病毒感染者可出现不同形态皮疹,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单选题]5.上呼吸道感染的年长儿,可因链球菌感染而并发的疾病是()。
A.鼻窦炎B.中耳炎C.急性肾炎D.喉炎E.咽后壁脓肿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有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年长儿可因链球菌感染而并发急性肾炎及风湿热。
[单选题]6.有关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儿科护理学

作业练习一一、填空题1.小儿体格发育主要包括()、()、()、()、()、()6个方面。
2.儿童床的栏杆高度约为(),以免小儿坠地。
3.出生体重在()以下者及()应使用保暖箱;对出生体重低于()的早产儿,箱内一切用物均需经过()。
4.入暖箱患儿宜穿()裹尿布后放箱内。
5.婴儿生后1周内可有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常于生后()日恢复到出生体重。
6.婴儿()个月会抬头,()个月会独自坐,()个月会爬行。
7.各种营养素之间配合应适宜,碳水化合物所供能量一般占总能量(),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8.儿科心理护理包括()、()两部分内容。
9.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6个方面。
10.新生儿运动表现为如下规律:()、()、()、()。
二、判断题1.头在胎儿期及婴儿期已领先生长,故婴儿期头长占身长比例的1/5。
()2.新生儿于3个月能咿呀学语,6~7个月即会发“baba、“mama、”,说明会叫“爸爸、妈妈”了。
()3.神经系统尤其是脑和环境是小儿心理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
()4.心理学家将少年期称为“第2反抗期”。
()5.小儿与成人相比并没有特殊不同的地方,只是身材矮小,可以说是成人的缩影。
()6.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IgG(被动免疫),但6个月开始逐渐消失。
()7.婴幼儿期因局部分泌型IgA不足,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
()8.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故所有维生素必须每日供给。
()9.蓝光疗法若单面光照,每2h改变体位1次,双面光照可不翻身,但要避免发生褥疮。
()10.小儿主动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免疫球蛋白IgG一般到4~5岁达成人水平。
()11.近年我国已把乙肝疫苗作为计划免疫内容之一,一般为新生儿期,1个月,6个月各注射一次为全程免疫。
()12.病理性哭闹以颅内疾病最为常见,其次是腹痛。
〔)三、A型题(五选一)1.1岁小儿身长较出生时约增加:A、l0cmB、15cmC、20cmD、25cmE、30cm2.半岁以内小儿体重的计算公式是:A、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B、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C、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8D、体重(kg)=出生体重+6×0.7+(月龄-6)×0.5E、以上均不是3.母乳中钙磷比例为:A、1:2B、2:1C、2:3D、1:3E、1:14.婴儿对蛋白质需要量比成人相对高的原因为:A、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要食品B、氨基酸在体内并非全部吸收C、由于生长发育需要正氮平衡D、婴儿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功能差E、婴儿利用蛋白质的能力差5.2岁小儿头围经侧量为52cm应考虑下述哪种疾病:A、营养不良B、脑积水C、脑发育不全D、病毒性脑炎E、中毒性脑病6.生长发育监测的对象主要是:A、3岁以下幼儿B、0~1岁小儿C、3岁以上小儿D、学龄前期小儿E、以上均错7.对婴儿进行体检时,前囟门的测量应以什么长度表示:A、二对角连接线长度表示B、相邻二边长度表示C、二对边中点的连线长度表示D、二对边中点连线的1/2长度表示。
儿科护理学基础

儿科护理基础知识一、儿科护理学的概念: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儿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根据我国卫生院的规定,临床多以出生至14周岁作为儿科的就诊年龄范围。
二、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到小儿出生,约40周。
最初的8周为胚胎期,至第8周末,各器官的原基均已形成,胚胎以初具人形。
因此,最初8周内是小儿生长发育的十分重要时期,如受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则可导致流产或各种先天性畸形。
2.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
新生儿期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故此期应加强保暖。
喂养及预防感染等护理。
3.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又称乳儿期。
此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因而需要较高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
此期保健的重点是,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做好预防接种,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此期小儿体格生长较婴儿期减慢,已会独立行走,乳牙出齐。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学前(6-7周岁)。
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慢,智力发育更趋于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爱发问、喜模仿。
此期小儿也易发生意外事故,易患感染性疾病,患免疫性疾病的机会开始增多,应做好预防保健。
6.学龄期:自6-7周岁始至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7.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13—14岁开始到18-20岁称青春期。
此期的特点是体格生长发育再度加速,生殖系统发育增快,并逐渐成熟,智能飞跃发展。
三、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1、小儿体重可以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岁到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kg)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小儿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在10%上下。
儿科护理学题库(含答案)

儿科护理学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1. 儿科护理工作的中心是(A)A.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B. 治疗疾病C. 预防疾病D. 管理儿童营养答案:A2. 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B)A. 新生儿期B. 婴儿期C. 幼儿期D. 学龄前期答案:B3. 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是(C)A. 烧伤B. 骨折C. 跌落伤D. 溺水答案:C4. 儿科护理中,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D)A.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B. 保持儿童床铺整洁C. 定时给儿童测量体温D. 让儿童长时间玩手机答案:D5. 儿童接种疫苗后,以下哪项措施是正确的(B)A. 让儿童剧烈运动B. 观察儿童有无不良反应C. 让儿童多吃油腻食物D. 让儿童喝冷饮答案:B二、填空题6. 儿科护理的目的是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促进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健康成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7.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8. 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跌落伤、烧伤、骨折、溺水9. 儿童接种疫苗后,应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答案:发热、皮疹、过敏反应三、简答题10. 简述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答案: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如下:(1)儿童年龄跨度大,生理、心理发展差异明显;(2)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护理工作需要更多观察和沟通;(3)儿童抵抗力较弱,易感染疾病;(4)儿童家庭依赖性强,护理工作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5)儿童护理工作要求严格,操作细致。
11.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四个阶段。
答案:儿童生长发育的四个阶段如下:(1)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2)婴儿期:1个月至1岁;(3)幼儿期:1岁至3岁;(4)学龄前期:3岁至6岁。
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

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一、基础知识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儿童营养需求: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孩子,促进健康成长。
3.儿童心理发展: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
二、常见疾病护理1.新生儿黄疸: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预防和处理新生儿黄疸。
2.儿童肺炎:掌握儿童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患儿康复率。
3.儿童腹泻:了解儿童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预防和处理儿童腹泻。
4.儿童营养不良:掌握儿童营养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孩子,改善营养状况°三、护理技术及操作1.静脉输液:掌握小儿静脉输液的技术和注意事项,确保药物准确、安全地输入患儿体内。
2.动脉测压:了解小儿动脉测压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准确的压力监测。
3.氧疗:掌握小儿氧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儿得到有效的氧疗。
4.鼻饲:了解小儿鼻饲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四、急救与复苏1.儿童心肺复苏:掌握儿童心肺复苏的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急救成功率。
2.急性中毒:了解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方法,及时救治患儿。
五、护理管理1.儿科护理质量控制:了解儿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指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3.儿科护理安全:掌握儿科护理安全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儿安全。
4.儿科护理人员培训:参与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你将能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以适应儿科护理领域的不断发展。
儿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儿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一、儿科免疫的特点:1.IgG可通过胎盘给新生儿,IgG3~5个月后逐渐在体减少。
2.IgA,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容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3.分泌型IgA在婴儿期缺乏,所以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小儿各年龄分期:1.胎儿期 2。
新生儿期 3。
婴儿期 4。
幼儿期 5。
学龄儿期6.学龄期 7。
青春期三、新生儿期第一周护理较重要;幼儿期平安护理较重要四、青春期女孩发育比男孩早2年五、生长发育规律:1.连续性,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4.同一系统发育的不一致性5.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六、小儿体重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3KG,半年之平均每月增加600~800克,下半年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3~5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为出生体重的3倍,2岁时为4倍七、体重的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或体重=出生体重+6*0.7+〔月龄-6〕*0.4 2~12岁体重=年龄*2+8 体重=〔年龄—2〕*2+12八、身高的公式与正常值:身高=年龄*7+70出生时50CM,6个月65CM,一岁75CM,2岁85CM九、上不量与下部量分界限:耻骨联合上缘: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十、头围的正常值:出生32~34cm, 6个月40cm, 1岁 46cm ,2岁48cm十一、胸围=头围+岁数 1岁时头围=胸围十二、前囟大小:1.5~2cm 前囟闭合时间:1岁~1岁半十三、前囟检查的临床意义①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②迟闭或过大:见于高偻病、呆小病、脑积水③前囟饱满:颅压增高④囟门凹陷:脱水患儿、极度消瘦十四、三个生理弯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坐:胸椎后凸;1岁站:腰椎前凸十五、乳牙4~10个月开场萌出,共20颗, 2~2.5岁初齐。
5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02
营养障碍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体重下降
由于摄入不足或消耗过 多导致体重低于同龄儿 童,皮肤、肌肉等组织
萎缩。
生长发育迟缓
身高、头围等发育指标 低于同龄儿童,器官发
育不良。
免疫力下降
容易感染疾病,伤口愈 合缓慢,易发生感染。
消化系统问题
出现食欲不振、腹泻、 便秘等症状,影响营养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与其他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营养 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等。
04
护理措施与实施方案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
饮食调整
根据患儿的营养障碍类型和程度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 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营养支持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可采 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如鼻胃 管、静脉输液等,以补充所需营 养。
营养障碍疾病概述
定义
营养障碍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儿童营养不良、肥胖、微量元素缺乏等营养问题。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营养障碍疾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 缺乏症、微量元素缺乏症等。
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的营养障碍疾病临床表现各异,但通常表现为体重不增或下降、生长迟缓、消瘦 、水肿、贫血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其他系统症状,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 统等。
贫血
缺乏铁质,影响红细胞生成, 导致贫血。
神经炎
缺乏钾、钠等电解质,导致神 经传导异常,出现神经炎症状 。
肌肉无力
缺乏镁、钾等矿物质,导致肌 肉代谢异常,出现肌肉无力症
状。
03
护理评估与诊断
患儿一般情况评估
01
02
03
生命体征
儿科护士知识点总结

儿科护士知识点总结一、儿科护理基础知识1. 婴儿护理对于婴儿护理,儿科护士需要了解婴儿的生理特点和健康需求,包括新生儿的出生后护理、喂养方法、睡眠管理等。
2. 儿童护理儿童护理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特点,包括对儿童发育阶段的认知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
3. 儿科常见疾病儿科护士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等,以便及时发现症状并提供相应的护理。
4. 儿科护理技能儿科护士需要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包括病历记录、体温测量、药物给予、静脉采血、注射等技能,以及对于特殊儿童的护理技能,如早产儿护理、新生儿呼吸护理等。
二、儿科护理专业知识1. 儿科生长发育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身体生长发育、认知、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以便对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计划。
2. 儿科疾病护理熟悉儿童各类常见疾病的特点和护理要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3. 儿科护理管理了解儿科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科室卫生管理、患儿安全管理、急救护理、家庭护理指导等。
4. 儿科护理技术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技术,包括呼吸道异物清除、氧疗、呼吸机使用、胃管护理、留置导尿管护理等技术操作。
5. 儿科药物护理了解儿童用药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包括药物剂量计算、药物稀释和给药途径选择等。
三、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知识1. 护理规范与标准了解儿科护理的规范和标准,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患儿安全标准、感染控制标准等,保证护理质量和安全。
2. 质量评估与改进了解儿科护理质量评估的方法和程序,包括临床路径管理、护理质量检查、意外事件处理等,做好护理质量改进工作。
3. 护理信息管理了解儿科护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病历记录、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护理信息采集和统计等。
四、儿科护理与家庭护理1. 家庭护理指导了解儿科护士在患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指导工作,包括对家长的护理指导、日常护理技能培训、疾病预防知识传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5(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总题数:50,分数:100.00)1.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三凹征,三凹征是指(分数:2.00)A.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B.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呼气时明显下陷C.胸骨上窝、锁骨下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D.胸骨下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E.胸骨上窝、锁骨下窝和肋间隙在呼气时明显下陷解析:2.形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的病因是(分数:2.00)A.慢性支气管炎√B.支气管哮喘C.支气管扩张D.肺结核E.肺间质纤维化解析:[解析] 阻塞性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过度膨胀,伴有气道壁的破坏,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一种肺气肿。
3.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的治疗原则是(分数:2.00)A.早期、联合、足量、规律、全程B.早期、联合、足量、规律、长期C.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D.早期、联合、适量、规律E.早期、联合、适量、全程解析:4.不符合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特点的是(分数:2.00)A.白细胞正常或增加B.咳嗽,咳红棕色胶冻状痰C.青壮年多见,预后良好√D.起病急、胸痛、畏寒E.对庆大霉素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解析:5.浸润性肺结核最好发生的部位是(分数:2.00)A.上叶前段B.上叶尖后段√C.下叶内基底段D.中叶内侧段E.中叶外侧段解析:6.诊断呼吸衰竭的确切依据是(分数:2.00)A.发绀,呼吸困难B.肺通气功能明显减退C.呼吸的节律、频率和幅度发生改变D.结膜充血、水肿和精神、神经症状E.PaCO2>6.6kPa(50mmHg)、PaO2<8.0kPa(60mmHg) √解析:7.干性支气管扩张的唯一症状是(分数:2.00)A.慢性咳嗽B.大量脓痰C.咯血√D.咳痰与体位变化有关E.呼吸困难解析:8.可以导致心脏压力负荷加重的疾病是(分数:2.00)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室间隔缺损C.甲状腺功能亢进D.肺动脉高压√E.慢性贫血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基本病因包括两个部分:原发性的心肌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
其中心脏负荷过重包括:①容量负荷过重: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②压力负荷过重:见于使左、右心室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及肺动脉瓣狭窄等。
因此,本题选D。
9.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征不包括(分数:2.00)A.提前出现的QRS波群B.QRS波群时限超过0.12秒C.QRS波宽大畸形D.QRS前有P波√E.代偿间歇完全解析:10.急性心肌梗死最基本的病因是(分数:2.00)A.体力活动B.情绪激动C.血压剧升D.冠状动脉张力增高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解析:11.可提示下壁心肌梗死的导联是(分数:2.00)A.V1、V2、V3B.Ⅱ、Ⅲ、aVF √C.V1~V5D.Ⅰ、aVLE.V3~V5解析:[解析] 可根据特征性心电图改变的导联数来进行心肌梗死的定位和定范围。
如V 1、V 2、V 3导联示前间壁心梗;V 3~V 5导联示局限前壁心梗;V 1~V 5导联示广泛前壁心梗;Ⅰ、aVL导联示高侧壁心梗;Ⅱ、Ⅲ、aVF导联示下壁心梗。
因此,本题答案选B。
12.高血压患者眼底检查Ⅱ级的表现为(分数:2.00)A.视网膜动脉狭窄√B.视网膜动脉痉挛C.视网膜动脉变细D.眼底出血或絮状渗出E.出血伴视神经乳头水肿解析:13.患者晚餐后上腹部突然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临床怀疑为急性胰腺炎,为明确诊断主要应选择(分数:2.00)A.血清淀粉酶测定√B.尿淀粉酶测定C.血清脂肪酶测定D.血钙测定E.血糖测定解析:[解析] 急性胰腺炎患者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为增加,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的化验检查。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8~12小时标本最有价值,至24小时达最高峰。
尿淀粉酶在发病24小时后开始升高,48小时达高峰。
因此,发病早期为明确诊断主要应选择血清淀粉酶测定。
14.在我国引起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分数:2.00)A.酒精中毒B.营养障碍C.日本血吸虫感染D.病毒性肝炎√E.遗传和代谢障碍解析:[解析]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国外则以酒精中毒居多。
15.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是(分数:2.00)A.幽门螺杆菌感染√B.自身免疫C.饮食和环境因素D.十二指肠液反流E.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解析:[解析]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属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
幽门螺杆菌感染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感染后机体难以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
此菌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
16.不符合肾炎肾病辅助检查结果的是(分数:2.00)A.血浆总蛋白明显降低B.尿蛋白定性(+++)~(++++)C.尿内大量白细胞√D.血清补体降低E.血胆固醇增高解析:[解析] 肾炎性肾病有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有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明显降低;有高胆固醇血症,血胆固醇增高;还有补体降低。
而尿内大量白细胞是泌尿系统感染的表现。
17.符合铁代谢特征的是(分数:2.00)A.缺铁时正常肠黏膜对铁吸收减少B.铁主要在回肠吸收C.在肠黏膜内能合成铁蛋白D.人体所需铁完全依靠从食物中摄取E.血清铁一般是亚铁离子√解析: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分数:2.00)A.骨髓生成巨核细胞数目减少B.免疫因素√C.毛细血管脆性增多D.骨髓造血功能衰竭E.血小板功能异常解析:19.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B.血小板数量减少√C.血小板功能异常D.凝血因子减少E.血管损伤解析:20.地方性甲状腺肿最常见的原因是(分数:2.00)A.碘缺乏√B.摄碘过多C.药物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D.酶的缺陷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E.甲状腺激素需要量增加解析:[解析] 地方性甲状腺肿最常见的原因是碘缺乏。
一些海拔高的地区、高原和内陆由于土壤、水源、食物中含碘量很低,不能满足机体对碘的需要,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甲状腺的肿大。
21.不符合糖尿病临床特征的是(分数:2.00)A.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B.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的缺陷而引起的代谢紊乱C.糖尿病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D.糖尿病可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E.糖尿病是一种遗传病√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糖尿病基础知识,2型糖尿病有家族倾向,但不是遗传病。
22.目前最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筛选试验是(分数:2.00)A.狼疮细胞检查B.皮肤狼疮带试验C.抗核抗体检查√D.血清补体测定E.毛细血管镜检查解析:23.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分数:2.00)A.不变B.升至正常人的70%以上C.降至正常人的70%以下√D.升至正常人的90%以上E.降至正常人的90%以下解析:[解析] 有机磷杀虫药的主要毒性是抑制胆碱酯酶,一般胆碱酯酶活性降至正常人的70%以下。
24.微生态失衡会引起(分数:2.00)A.自身和交叉感染B.菌群失调和移位√C.定植抵抗力提高D.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E.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解析:[解析] 微生态失衡是指在外在环境影响下,正常微生物之间及正常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平衡状态改变,由生理型组合转变成病理组合的状态。
微生物失衡会引起菌群失调和移位。
25.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的常见病因是(分数:2.00)A.淋巴瘤B.EB病毒感染√C.淋巴细胞白血病D.结核病E.其他恶性肿瘤解析:[解析]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
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
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
26.有关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灭苍蝇B.管理粪便C.管理水源D.管理饮食E.预防接种√解析:[解析] 对消化道传染病的“三管一灭”指管水源、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蟑螂。
27.甲型肝炎病毒具有的特点是(分数:2.00)A.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B.黑猩猩和绒猴易感,但不能传代C.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成慢性携带者D.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E.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解析:[解析] 甲型肝炎病毒(HAV),属嗜肝RNA病毒科,HAV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和一个血清型,感染后早期出现IgM型抗体,持续时间较短,IgG型抗体可长期存在。
HAV抵抗力较强。
故选E。
28.对病毒性肝炎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慢性迁延型肝炎多发展为肝硬化B.甲型肝炎无慢性带毒状态√C.慢性活动性肝炎均有乙型肝炎病毒引起D.丙型肝炎不会发展成肝硬化E.肝细胞癌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解析:29.X线检查可见气液平面及胀气肠袢的时间在肠梗阻发生后(分数:2.00)A.1~2小时B.2~4小时C.4~6小时√D.6~8小时E.8~10小时解析:30.大肠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分数:2.00)A.鳞状细胞癌B.黏液癌C.未分化癌D.腺鳞癌E.腺癌√解析:31.细菌性肝脓肿最主要的致病原因是(分数:2.00)A.胆道结石√B.膈下脓肿C.化脓性腹膜炎D.化脓性阑尾炎E.肝开放性损伤解析:[解析] 胆道系统是细菌性肝脓肿细菌最主要的入侵途径和最常见的病因。
胆道结石引起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易引起胆管内感染,若累及胆总管时,因胆囊管和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因此细菌沿胆管上行,可进入肝脏,感染肝脏形成肝脓肿,因此胆道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胆道结石属于胆道系统疾病,故此题选A。
近年来,胆道结石和癌性胆道梗阻成为细菌性肝脓肿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32.胰腺的功能包括(分数:2.00)A.内分泌胰液、外分泌胰岛素、胰高糖素等物质B.外分泌胰液、内分泌胰岛素、胰高糖素等物质√C.分泌胰液和胰岛素D.分泌胰液E.凝血功能解析:33.Whipple三联征是指(分数:2.00)A.空腹,劳动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78mmol/L(50mg/dl),摄入葡萄糖后症状迅速缓解√B.腹痛,空腹血糖和发作时血糖测定,低于正常,摄入葡萄糖后症状不能缓解C.空腹血糖低于2.78mmol/L(50mg/dl),静脉输注葡萄糖后症状缓解D.恶心、呕吐,静脉输注葡萄糖后症状缓解E.血清胆红素可超过342μmol/L,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解析:34.不符合内脏性疼痛临床特点的是(分数:2.00)A.疼痛过程缓慢、持续B.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C.痛觉迟钝,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D.感觉敏锐,定位准确√E.对较强的张力及缺血、炎症等刺激较敏感解析:[解析] 内脏性疼痛的特点是:①痛觉迟钝,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但对较强的张力(如牵拉、膨胀、痉挛)及缺血、炎症等刺激较敏感;②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③疼痛过程缓慢、持续,常伴有焦虑、不安、恐怖等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