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合集下载

酶学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酶学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主讲教师:赵丹丹
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11
一、预处理和破细胞
4. 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2) ‘‘丙酮干粉’’(acetone powder)处理法 适用于微生物材料 一般程序是先将材料粉碎、分散,然后在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加 入5~10倍预先冷至约-20℃的丙酮,迅速搅拌均匀,随即过滤,最后 低温干燥,研磨过筛 丙酮处理优点: ① 能有效地破坏细胞壁(膜);② 有利于除去大量脂类物质,以免 它在以后的步骤产生干扰;③ 能使某些膜结合酶易于溶解;④ 丙酮 干粉含水量低,便于保存。 缺点:丙酮可能引起某些酶变性失效。
主讲教师:赵丹丹
第五章 酶的分离纯化与制剂
7
第二节 酶的抽提
抽提的要求是要将尽可能多的酶、 尽量少的杂质从原料引入溶液。
主要内容:预处理和破细胞
抽提
浓缩
一、预处理和破细胞
着手酶的提取前,通常应先对酶的原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Pretreatmention)。例如: (1) 动物材料要先剔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血污等 ; (2) 油质种子最好先用乙醚等脱脂; (3) 种子研磨前应去壳,以免丹宁等物质着色污染; (4) 对于微生物材料则应将菌体和发酵介质加以分离。 2. 在这些预处理后,尽可能以非常新鲜的状态直接应用; 否则,应将 完整材料立即冰冻保存。
最终目的( 获得高度纯净的酶制剂 )
整个工作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1) 抽提(extraction):是要将酶从原料中抽提出来作成酶溶液;
(2) 纯化(purification):是将酶和杂质分离开来,或者选择地将酶从 包含杂质的溶液中分离出来,或者选择地将杂质从酶溶液中移除出去;
(3) 制剂(preparation):是要将纯化的酶作成一定形式的制剂。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1)幻灯片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1)幻灯片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1)幻 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一节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路线 第二节 细胞破碎和酶的提取
第三节 酶分离方法 第四节 酶的组合分离纯化策略
第五节 酶的浓缩、干燥与结晶
第一节 酶的提取与分 离
常用S表示某些生物大分子、亚细胞及亚 细胞器的大小,如16sRNA,蛋白质的沉降系 数一般在1 ~ 200之间。
(二)离心机的种类
按离心机转速的不同,分为: 常速(低速) 高速 超速
离心机的种类
名称 转速(r/min)
注意事项
低速离心机 6000
常温,注意样品热变性和 离心管平衡
高速离心机 6000〜 25000 冷冻(防止温度升高), 离心管的精确平衡
(a)离心前的悬浮液 (b)~(e)离心不同时间后颗粒的沉降情况
2.密度梯度离心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样品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使沉降 系数比较接近的组分得以分离的一种区带分 离方法。
常用的密度梯度溶液是蔗糖溶液。
特点:
•区带内的液相介质密度小于样品物质 颗粒的密度。 •适宜分离密度相近而大小不同的固相 物质。
超速离心机 >25000
冷冻+真空系统(减少空 气阻力和摩擦),
离心管的精确平衡
实验室离心机
温度类型:常温及 冷冻
超速离心机均为冷 冻型。
使用冷冻离心机时 提前降温,预冷离 心头。
使用超速离心机时 先抽真空。
离心的形式
角式及外摆式:外摆式一般为低速,
有。
角式由低速到超速均

酶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

酶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

第五节酶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1一、酶的分离、纯化•:一类由细胞内产生然后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作用胞外酶生然后分到行作的酶,这类酶大多都是水解酶类。

•胞内酶:另一类酶在细胞内合成后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的,这类酶数量较多。

的多2一般原则:般原则:防止强酸、强碱, 要求加入的化学试剂不使酶变性;在低温下操作,全部操作在低温0~4℃;在分离提纯过程中避免剧烈搅拌 在分离提纯过程中,避免剧烈搅拌;在提纯溶剂中加一些保护剂如少量EDTA 在提纯溶剂中加一些保护剂,如少量EDTA、少量β-巯基乙醇;在不破坏所需酶的条件下,可使用各种“激烈的烈”的手段。

3酶的分离提纯三个基本环节:第一抽提,即把酶从材料转入溶剂中制成酶溶液;第二纯化,即把杂质从酶溶液中除掉或从酶溶液中把酶分离出来;第三制剂,即将酶制成各种剂型。

在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每步都须做三件事:第一第,测定酶活力(IU/ml);第二,测定蛋白质含量(mg/ml);第三,测量体积(ml)。

4基本操作程序微生物、动物、选材植物加入提取液抽提胞内酶先破碎抽提先净化处理再沉淀法分离离子交析分离纯化换层析,凝胶过滤,液相色谱,亲和色谱和超滤等5(一)酶的抽提()酶的抽提1、破碎细胞对于细胞外酶可用水缓冲液浸泡过对于细胞外酶可用水、缓冲液浸泡过滤后,可得粗抽提液。

对于细胞内酶要破碎细胞、动物细胞较易破碎,通常用匀浆器捣碎机,制成较易破碎,通常用匀浆器、捣碎机,制成匀浆离心后可得酶抽提液。

细菌细胞壁较厚,需用超声波、溶胞壁较声溶菌酶等抽提。

酶等提62、酶的抽提酶的抽提一般的酶可用稀酸或稀碱的水溶液抽提出来。

抽提条件:提出来抽提条件⑴抽提溶的pH选择应该在酶的pH稳定,并离范围之内,并且最好远离等电点。

低温下抽提⑵低温下抽提(0~40C)7(二)酶的纯化()酶的纯化抽提液中除含有所需有酶外,还含有其它大抽提液中除含有所需有酶外还含有其它大分子物质。

常用分离纯化的方法:①溶解度②电荷性质③大小或质量④亲和部位。

第五章 酶的分离和提纯

第五章 酶的分离和提纯

第五章酶的分离和提纯•第一节纯化方案设计•第二节纯化方法•第三节酶的纯度和产量•第四节酶的剂型与保存第一节纯化方案设计一.分离纯化酶的原则:第一,要注意防止酶变性失活,这一点在纯化的后期更为突出。

第二,从理论上说,凡是用于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切方法都同样适用于酶。

第三,酶具有催化活性,检测酶活性可以为酶的抽提、纯化以及制备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法与条件提供直接的依据。

二.防止酶变性失活的方法:(1)除了少数例外,所有操作都应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尤其是在有机溶剂存在的情况下更应特别小心。

(2)必须控制整个系统不要过酸过碱;同时要避免在调整p H时产生局部酸碱过量的现象。

(3)酶和其它蛋白一样,常易在溶液表面或界面处形成薄膜而变性,故操作中应尽量减少泡沫形成。

(4)重金属等能引起酶失活,微生物污染以及蛋白水解酶的存在能使酶分解破坏。

一.酶的抽提二.浓缩三.酶的纯化四.结晶•一.酶的抽提•抽提的要求是将尽可能多的酶、尽量少的杂质从原料引入溶液。

1.预处理过去多用动物或植物的器官组织作为酶的来源,近年来则主要采用微生物作材料。

例如,动物材料要剔除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油质种子最好先用乙醚等脱脂;种子研磨前应去壳,以免丹宁等物质着色污染;微生物材料则应将菌体和发酵介质分离。

经过这些处理后,材料须尽可能以非常新鲜的状态直接应用,否则就应将完整材料立即冰冻起来。

2. 破细胞酶根据它的分布可分为胞内酶和胞外酶,根据它的存在状态,即是否与细胞内的颗粒体或膜结合,细胞内酶又可分为结酶与溶酶。

2.1 丙酮干粉法:◆往组织匀浆中加入-15~-20℃的冷丙酮,抽滤,再加几次丙酮并抽滤,沉淀部分在室温下放臵1小时左右至无丙酮味,然后转移到盛有五氧化二磷的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干燥后的丙酮粉臵于低温冰箱中保存备用。

从丙酮粉中提取酶可往丙酮粉中加抽提液搅拌,过滤或离心即可。

优点:丙酮处理一方面能有效地破坏细胞壁(膜);另一方面由于丙酮是脂溶剂,这种处理有利于除去大量脂类物质,有时这种处理还能使某些结酶易于溶解;此外,丙酮干粉含水量低,易于保存.缺点:丙酮可能引起某些酶变性失效,有些酶则根本不能采用此法。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幻灯片PPT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幻灯片PPT

硫酸葡聚糖钠盐 聚丙烯乙二醇
羧基甲基葡聚糖钠盐 甲基纤维素
聚乙二醇(PEG) 磷酸钾、硫酸铵
硫酸钠、硫酸镁
②萃取原理: 利用生物物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选择性分配。
③应用 胞内酶的提取和精制: 除去细胞碎片,并使酶得到纯化。
几种典型的双水相萃取酶蛋白实例

菌种
相系统
延胡索酸酶 Brevibacterium sp. PEG/ 盐
天冬氨酸酶 E. coli PEG/ 盐
-半乳糖苷酶 E. coli PEG/ 盐 亮氨酸脱氢酶 Bacillus sp. PEG/Dex
乙醇脱氢酶 Baker’s yeast PEG/ 盐
青霉素酰化酶 E. coli PEG/ 盐
双水相萃取法的重要研究方向
--亲和萃取(亲和分配 ) 使用具有生物特异性的配基(ligand)来提高分
解或溶解度小的物质分开。 降低压力,使SCF变为气态(密度降低),溶
解物质能力下降,萃取物与溶剂分离。
●常用超临界液态CO2作为萃取剂,因为: 液体CO2无毒 临界温度(304.06K)接近常温 临界压力(7.38MPa)较低 操作安全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生物、食品等工业中的应用
CO2萃取部分产品
V=V0—S—12--—SS12—
V,V0 :分别为所需加入的饱和硫酸铵体积及原溶液体积 S2,S1:需达到的硫酸铵饱和度和原来溶液的硫酸铵饱和度

⑵添加固体硫酸铵
适用于:蛋白质溶液原来体积已经很大,而要达到的
盐浓度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时。
按下式计算,得表中数据
W=
B(S2-S1) —1-—AS—2 ———
A,B——常数,与温度有关。

第五章 酶工程制药技术

第五章 酶工程制药技术
抗炎净创类:目前在治疗上发展最快。 多数为蛋白水解酶,分解发炎部纤维蛋白的凝结物,
消除伤口周围坏疽、腐肉和碎屑。 有些可以分解脓液中核蛋白,达到净洁创口、消炎
目的。 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双链酶。
➢ 血凝和解凝类:这类从血液中提取。 凝血酶 使血液凝固,防止微血管出血
纤维蛋白溶解酶 溶解血块,治疗血栓静脉炎、 冠状动脉栓塞。
➢ 作用力:离子键
➢ 常用载体:D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 凝胶、CM-纤维素
优点: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酶活力损 失少。
缺点:结合力弱,易解吸附。
➢ 2.共价偶联法
借助共价键将酶 的活性非必需侧 链基团和载体的 功能基团进行偶 联。
➢ (1)载体:亲水载体优于疏水载体
如:天然高分子衍生物:
➢ (3)水解酶:
催化由水分子介入使基质共价键水解反应,切断键有酯键、糖苷键、醚键、 肽键。
➢ (4)裂解酶:
催化用水解以外的方法使原子团和基质分离,在基质上生成双键反应,
➢ (5)异构酶:
催化不伴有基质分子水解、转移、氧化还原的分子异构反应。
➢ (6)连接酶:
催化将ATP或类似三磷酸化合物的焦磷酸键切断,使连个分子连接反应。
第五章 酶工程制药技术
重点内容:酶固化技术;
第一节 酶工程概述
➢ 一、酶工程简介(Enzyme Engineering) 酶工程是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和
发展而成的一门新的技术学科。它是从应 用的目的出发研究酶、应用酶的特殊催化 性能,并通过工程化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 用物质的技术。
➢ 酶工程这个名字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主 要指自然酶制剂在工业上的规模应用。
纤维素
葡聚糖凝胶

溶菌酶的提取,分离纯化,产物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精选全文

溶菌酶的提取,分离纯化,产物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溶菌酶的提取,分离纯化,产物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溶菌酶的制备过程2、学习和掌握溶菌酶的纯化过程3、学习和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德原理和技术4、测定溶菌酶的分子量和所提取的溶菌酶的浓度5、测定所提取的溶菌酶的活性试验原理: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

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

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和丙酮,pI为11.0-11.35,最适pH值6.5。

酸性介质中可稳定存在,碱性介质中易失活。

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该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尿、乳汁等体液以及微生物中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为丰富。

从鸡蛋清中提取分离的溶菌酶是由18种12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一肽链。

它富含碱性氨基酸,有4对二硫键维持酶构型,是一种碱性蛋白质,其N端为赖氨酸,C端为亮氨酸。

可分解溶壁微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黄色八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

2.1、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依据混合样品中各种离子或离子化合物与离子交换树脂的可交换离子之间的交换程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纯化的。

离子交换层析主要是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离子或离子化合物以离子交换方式进行,过程是可逆的。

由于离子交换剂对溶液中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结合力,也就是说,离子交换剂对各离子的排斥和阻滞作用不同,从而引起各离子在柱内的流速差异,逐渐发生分离,最终分别流出层析柱。

该法可同时分析多种离子化合物,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选择性好,分离速度快等优点。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选择性变性沉淀法

定义:选择一定的条件使杂蛋白变性沉淀,而不影 响所需酶的方法。
方法:热处理,改变PH或加入某些金属离子 应用此法必须对与分离的酶以及酶液中的杂蛋白的 种类含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较全面的了解。

4 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
离心机的选择
离心方法的选用
离心条件的确定
离心机的选择
1 常速离心机 常速离心机又称低速离心机,最大转速在8000r/min以内,相对离心力(RCF )在1*104g 以下,主要用于细胞,细胞碎片和培养基残渣的分离,也用于酶的结晶等较大颗粒的分 离。 2 高速离心机 最大转速在(1~2.5)*104r/min,相对离心力达到1*104~1*105g,在酶的分离中主要用于沉 淀,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等的分离。由于转速过高,引起温度过高引起酶失活,故有的安 有冷冻装置,谓之高速冷冻离心机。 3超速离心机 转速能达到(2.5~12)*104r/min,相对离心力能达到5*105甚至更高。主要用于DNA,RNA, 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细胞,病毒等的分离纯化,样品纯度系数的检测,以及沉降系 数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超速离心机可分为制备用超速离心机,分析用超速离心机和 分析—制备两用超速离心机。
等电点沉淀法 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的溶解度最低的特点和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等电 点的特 点,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酶或杂质沉淀析出,从而使酶和杂质分离 有机溶剂沉淀法 和杂 利用酶在有机溶剂具有不同溶剂的特点,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使酶 质分离
盐析沉淀法

定义:盐析沉淀法简称盐析,是利用不同的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下溶解度不同的 特性,通过在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中性盐,使目标酶或杂质从酶液中析出,从 而达到使酶与杂质分开的方法。 原理:盐离子会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同时改变了水的活度,使分子表面的水 化膜发生改变。 酶的溶解度和离子强度有确定的定量关系 ㏒(S/S0)=-Ks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控和能耗
• 采用夹套冷却的方式实现温控,效果较好; • 能耗与细胞破碎率成正比;
超声破碎
• 机理:声频高于15~20kHz的超声波在高强度声 能输入时可以进行细胞破碎,破碎机理尚未清楚, 可能与空化现象引起的冲击波和剪切力有关。 • 破碎效率与声频、声能、处理时间、细胞浓度及 菌种类型等因素有关。
• 优点:操作简便,液量损失少 • 存在问题:使敏感物质变性失活,噪声大,大容 量时效率低,应用潜力有限。
• 空化现象:在强声波作用下,引起气泡 形成,胀大和破碎的现象。
看得到的空化现象
锡箔纸测试空化强度与空化密度
超声波破碎的适用范围
超声波破碎是很强烈的破碎方法,适用于多数微生物 的破碎。 一般杆菌比球菌易破碎,G-细菌比G+细菌易破碎,对 酵母菌的效果较差。 但超声波产生的化学自由基团能使某些敏感性活性物 质失活。 超声波破碎的有效能量利用率极低 由于对冷却的要求相当苛刻,所以不易放大,但在实 验室小规模细胞破碎中常用。
路线一A
不同类型的细胞分泌目标产物的类型:
动物细胞:大多无细胞壁,其培养产物大多分泌在 培养液中。 植物细胞:多为胞内产物。 微生物:大多数小分子代谢产物分泌在胞外;大多 数大分子产物和基因重组产物为胞内产 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 等均为胞内产物。
对于胞内产物,首先必须将细胞破碎,使产物得以 释放,才能进一步提取。

放线菌的细胞壁结构类似于革兰氏阳性菌,以肽聚糖 为主要成分,所以也能采用溶菌酶,
酵母和真菌由于细胞壁的组分主要是纤维素、葡聚糖、 几丁质等,常用蜗牛酶、纤维素酶、多糖酶等。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常采用纤维素酶和 半纤维素酶裂解。


酶解法的特点
利用溶酶系统处理细胞时必须根据细胞壁的结构 和化学组成选择适当的酶,并确定相应的次序。 优点: 发生酶解的条件温和 能选择性地释放产物 胞内核酸等泄出量少,细胞外形较完整
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
• 微生物细胞的外围通常包括细胞壁和细胞膜。 细胞壁(外壁):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免受 机械损伤的功能; 细胞膜(内壁):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透膜,控制胞 内外一些物质的交换渗透作用。 • 细胞破碎的主要阻力来自于细胞壁,不同类型的微生 物其细胞壁的结构特性是不同的,取决于遗传和环境 因素。
6mol/L HCl。
• 碱能溶解细胞壁上脂类物质或使某些组分从细胞
内渗漏出来。
成本低,反应激烈,不具选择性。
不适用于酶工程!!
2、表面活性剂
无论表面活性剂是阴离子、阳离子还是非离子 型,都是两性的,既能和水作用也能和脂作用, 能与细胞壁上的脂蛋白结合,形成微泡,使膜的通 透性增加或溶解
细胞破碎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仅适用于细胞壁较脆弱的细胞或细胞壁预先用 酶处理或在培养过程中加入某些抑制剂(如抗 生素等),使细胞壁有缺陷,强度减弱。
细胞破碎
渗透压
2、冻结-融化法(温度差破碎法)
将细胞放在低温下冷冻(约-15℃),然后在 室温中融化,反复多次而达到破壁作用。 一方面能使细胞膜的疏水键结构破裂,从而增 加细胞的亲水性能, 另一方面胞内水结晶,形成冰晶粒,引起细胞 膨胀而破裂。
四、酶解(酶溶法 Enymatic lysis)
酶解是利用溶解细胞壁的酶处理菌体细胞,使细胞壁受 到破坏后,再利用渗透压冲击等方法破坏细胞膜。 溶菌酶、 溶菌酶主要用于细菌类
β-1,3-葡聚糖酶、 酵母类
β-1,6-葡聚糖酶、
常用的酶
蛋白酶、 甘露糖酶、 糖苷酶、
肽键内切酶、
壳多糖酶等

溶菌酶(lysozyme)能专一性地分解细胞壁上肽聚糖分 子的β -1,4糖苷键,因此主要用于细菌类细胞壁的裂 解。革兰氏阳性菌悬浮液中加入溶菌酶,很快就产生 溶壁现象。但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单独采用溶菌酶无 效果,必须与螯合剂EDTA一起使用。
细胞破碎方法及其原理
机械破碎 物理破碎
通过机械运动产生的剪切 力,使组织、细胞破碎。
通过各种物理因素的作用, 使组织、细胞的外层结构破 坏,而使细胞破碎。 通过各种化学试剂对细胞 膜的作用,而使细胞破碎 通过细胞本身的酶系或外 加酶制剂的催化作用,使 细胞外层结构受到破坏, 而达到细胞破碎
捣碎法 研磨法 匀浆法 超声法 温度差破碎法 压力差破碎法 有机溶剂: 表面活性剂: 酸碱 自溶法 外加酶制剂法
第五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第一节 细胞破碎技术
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
原料液 原料液 细胞分离 ( 细胞分离 ( 离心,过滤 离心,过滤 )) 细胞-胞内产物 细胞-胞内产物 路线一B 包含体 溶解(加盐酸胍、脲 加盐酸胍、脲 ) 复性 细胞破碎 碎片分离 碎片分离 粗分离( 盐析、萃取、超过滤等 盐析、萃取、超过滤等 ) 纯化( 层析、电泳 层析、电泳 ) 脱盐( 凝胶过滤、超过滤 凝胶过滤、超过滤 ) 浓缩( 超过滤 超过滤) 精制( 结晶、干燥 结晶、干燥 ) 路线一 路线二 清液-胞外产物
优点
对产物释放有一定的选择性,可使一些较小分子量的溶质如多肽 和小分子的酶蛋白透过,而核酸等大分子量的物质仍滞留在胞内; 细胞外形完整,碎片少,浆液粘度低,易于固液分离和进一步提 取。
缺点
通用性差;
对酶工程适用性较差!!!
时间长,效率低,一般胞内物质释放率不超过50%; 有些化学试剂有毒。 化学试剂的加入常会给随后产物的纯化带来困难,并影响最终产 物纯度
化学破碎
酶促破碎
一、机械破碎法
• 通过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使 细胞破碎的方法
• 捣碎法:利用捣碎机的高速旋转叶片产生 的剪切力将组织细胞破碎
– 常用于破碎动物内脏、植物叶芽等比较脆嫩的 组织细胞
• 研磨法:利用研体、石磨、细菌磨、球磨 等研磨器械产生剪切力,将组织细胞破碎 的方法。
– 必要时可加入精制石英砂、小玻璃珠、玻璃粉 等作为助磨剂,以提高研磨效果。
革兰氏 革兰氏 植物细 酵 母 霉 菌 阳性细菌 阴性细菌 胞 壁厚(nm) 20~80 10~13 100~30 2~7μ m 0 100~250 层次 单层 多层 多层 多层 多层
主要组成 葡聚糖 甘露聚 糖 蛋白 质 脂 类 破碎 较难破 较难破碎 较易破碎 难易程度 碎 肽聚糖 多 糖 磷壁酸 蛋白质 脂多糖 肽聚糖 脂蛋白 脂多糖 磷 脂 蛋白质 多聚糖 纤维素 脂 类 半纤维素 蛋白质 果胶物质 木质素 蛋白质 难破碎 很难破碎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阴离子型);
非离子型如Triton X-100和吐温(Tween)等 对疏水性物质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结合并溶解磷脂,破坏 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使某些胞内物质释放出来。
3、有机溶剂
能分解细胞壁中的磷脂,使细胞结构破坏,胞 内物质被释放出来。
有机溶剂可采用丁酯、丁醇、丙酮、氯仿和甲 苯等
三、化学法(Chemical permeation)
某些化学试剂,如有机溶剂、变性剂、表面活 性剂、抗生素、金属螯合剂等,可以改变细胞 壁或膜的通透性(渗透性),从而使胞内物质 有选择地渗透出来。
该法取决于化学试剂的类型以及细胞壁膜的结构与组成。
1、酸、碱处理法
• 酸处理可以使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通常采用
悬浊液,通过1至3分钟的剧烈 搅拌,能使细胞彻底的破裂, 甚至一些骨头、微生物的孢子 通过玻璃珠的研磨也能有效的 磨碎。
• 玻璃珠适用性:
细菌用0.1mm的玻璃珠
酵母、藻类和组织培养细胞用 0.5mm的玻璃珠 动植物的组织用1mm的玻璃珠
WS K 卧 式 高 效 全 能 珠 磨 机
ZM 系 列 卧 式 密 闭 珠 (砂) 磨 机
适用于细胞壁较脆弱的菌体,破碎率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需 反复多次,此外,在冻融过程中可能引起某些 蛋白质变性。
3、压力差破碎法
通过压力突然的变化,达到细胞破碎的目的。
a.高压冲击法:结实容器中装入冰晶、石英砂等。 用活塞或冲击锤施以高压冲击。P=50~500MPa b.突然降压法:悬浮液装进高压容器,加压至 30MPa,打开出口阀使悬液迅速流出。 要点: 瞬间可达爆炸的 •压力差:3MPa以上 效果 •降压速度:速度越快越好 •细胞种类和生长期:革兰氏阴性菌生长期
细胞破碎
• 定义:通过各种方法使细胞结构破坏的技术过程 • 细胞破碎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酶的基础。 有效的细胞破碎对分离和纯化胞内酶是必要的。 • 细胞破碎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细胞壁的坚韧程度 、目标产品的性质 、破碎 的规模、方法 、费用等 .
细胞壁结构对破碎的影响
微生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外层均为细胞壁,细胞 壁里面是细胞膜,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仅有 细胞膜。 通常细胞壁较坚韧,细胞膜脆弱,易受渗透压 冲击而破碎,因此细胞破碎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细胞壁。 不同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不完全相同,故细胞 壁的机械强度不同,细胞破碎的难易程度也就 不同。
缺点:
溶酶价格高,
溶酶法通用性差(不同菌种需选择不同的酶)
产物抑制的存在。
机械破碎法与非机械破碎法的比较
比较项目 机械法 非机械法
破碎机理 切碎细胞 溶解局部壁膜 碎片大小 碎片细小 细胞碎片较大 内含物释放 全部 部分 黏度 高(核酸多) 低(核酸少) 时间,效率 时间短,效率高 时间长,效率低 设备 需专用设备 不需专用设备 通用性 强 差 经济 成本低 成本高 应用范围 实验室,工业范围 实验室范围
实验室连续破碎池结构示意图
超声波破碎仪
大功率 超声波破碎仪
二、物理破碎法
• 通过温度、压力、声波等物理因素的作用 使组织细胞破碎的方法,多用于微生物细 胞破碎
1、渗透压变化法
渗透压冲击是较温和的一种破碎方法,
将细胞放在高渗透压的溶液中(如一定浓度的 甘油或蔗糖溶液),由于渗透压的作用,细胞 内水分便向外渗出,细胞发生收缩,当达到平 衡后,将介质快速稀释,或将细胞转入水或缓 冲液中,由于渗透压的突然变化,胞外的水迅 速渗入胞内,引起细胞快速膨胀而破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