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0课《孤独之旅》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文章中的深层意味。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4.价值观:面对即将步入社会的九年级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孤独之旅》中所传递的坚韧、独立思考、感恩等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5.学习动机:在课程进行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课文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孤独之旅》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字词、句式及主要内容,能准确地朗读、默写课文,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分析课文的结构与写作手法,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2.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3.深入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4.对主人公在孤独中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孤独对人性的磨砺与塑造作用。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深层含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绘等要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2.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学会从人物心理、行为、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实践,突破写作难点。
(二)教学设想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要注重表达清晰、自信,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孤独之旅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 孤独之旅 》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孤独与困惑,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生、社会和自我认识的深入思考。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理解人生的坎坷与挫折,培养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还需引导。

学生在生活中也许会遇到类似的孤独和困惑,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于人生思考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培养坚定的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路历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孤独之旅。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人生感悟资料。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作者的简介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课文讲述了作者的孤独之旅中的哪些经历?b.作者在孤独之旅中产生了哪些困惑和思考?c.作者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孤独的?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精选11篇)

《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精选11篇)

《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精选11篇)《孤独之旅》公开课教案 1一、导入新课老人说:孤独是生了一大堆儿女,到老了却没有一个留在身边。

老师说:当我站在讲台上,精心准备的课却无法激起学生们学习热情的时候,我会觉得我成了一个孤独的表演者。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孤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下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独并且看看他是如何面对孤独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历。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目标导学二:梳理小说情节1、初读文本,找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明确:人物:少年杜小康。

环境:远离家乡,孤独偏僻的芦苇荡。

情节: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2、再读文本,梳理具体情节。

明确:开端:家道中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

高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与鸭共成长。

目标导学三:评析细节,品读“孤独”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做上批注,然后分享交流。

要求:1、按照情节的顺序,依次作答。

2、分享的`时候,先有感情的读出你找到的句子,注意句中涉及“杜小康”以及指代杜小康的“他”都读作“我”,把“杜雍和”读作“爸爸”或是“父亲”。

品读示例:(1)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我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我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我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快速阅读的相关知识,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②品味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能够运用环境描写抒发感情。

③培养学生鉴赏、品评文章的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的精妙描写。

2、过程与方法:①组织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

②设置问题,渲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杜小康所经历的“孤独”之旅。

③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畅谈各自“成长”的体会与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能够体会文中环境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环境描写与作品的融合。

②感受杜小康所经历的“孤独”感,并体会“成长”所需要经过的历练,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品味“孤独”,体会“成长”的感受。

2、理解编者命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小说深层意味。

(四)、教学过程预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同学们,歌词意蕴丰富。

的确,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

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板书文题、作者)2、自读感知,整体把握①学生默读全文,掌握字词;②理清小说情节;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和父亲前往芦苇荡,并在芦苇荡安顿下来,享受着孤独的生活。

高潮:在暴风雨中,杜小康寻找鸭子。

结局:杜小康父子放养的鸭子下蛋了。

③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3、合作交流,解读探究①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发展的句子。

A前行到望不见麻油地时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人教版初中语文年级九年级上册《10孤独之旅》word教案 (3)

人教版初中语文年级九年级上册《10孤独之旅》word教案 (3)

孤独之旅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

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村里走出来的。

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
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
我笑笑说:
”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

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

我说:
”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

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

在他
京工作的姐姐。

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
“随便点”。

言语,
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什么。

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残酷”的理由,以及作者对弟弟的做法带给你。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孤独之旅对人生的启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理解人生的曲折与挫折。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学会将课文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体会孤独之旅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孤独的经历吗?孤独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孤独之旅对人生的启示。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五、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总结收获,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复述《孤独之旅》的故事情节,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和情感态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教授九年级学生《孤独之旅》一文,使学生了解孤独与
友情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主题,品味文学情感,展开思辨。

难点:理解孤独与友情之间的冲突与和谐,掌握文学鉴赏技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引入孤独与友情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思考欲望。

2.导读
简要介绍《孤独之旅》的作者、背景和主题,为学生打开阅读大门。

3.文本解读
逐段解读《孤独之旅》,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起伏,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

4.情感表达
带领学生感受文中孤独与友情的情感碰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5.文学鉴赏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表达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反思总结
让学生就孤独与友情的主题展开讨论,总结课堂收获。

四、课堂作业
1.根据《孤独之旅》的主题,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孤独与友情的理解与感悟。

2.针对《孤独之旅》中的某一段文字,进行赏析,分析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孤独与友情的主题,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情感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孤独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积累一些词语,体会标题含义。

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过程方法: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品味体会小说语言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特色。

情感态度: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感悟人物成长历程,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勇气。

教学重点: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学生讲经历)有人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灵,让我们难以忍受;有人说,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

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孤独是什么呢?孤独给了我们困扰、磨难,也给我们教育、启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了宁静、坚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

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

可是一次意外事故降临了……
故事链接:一心想发大财的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大船,用这些年赚得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出一笔更大的钱来。

但回
家途中,他因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个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驳相撞,结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

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为父亲治病。

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的信心。

这年的春天,他又筹集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
曹文轩,当代作家。

1945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1974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
《草房子》《红瓦》。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二、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雍y mg撅断ju e旧茬儿ch a撑船ch e g
掺杂ch m给予j i撩逗li co凹地e
抠k a u狗吠f百戳破chu o嗅觉xi u
2、学生迅速摘抄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字词,并记忆下来。

嬉闹一一嬉笑、打闹。

撩逗一一挑逗、招惹。

厚实丰富、富裕。

驱除赶走、除掉。

茫然一一1、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2、失意的样子。

乖巧一一1、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2 、机灵。

歇斯底里一一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一落千丈一一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置之不理一一放在一边不理睬。

三、整体感知:迅速地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1、人物:少年杜小康
2、环境:失学后孤独艰苦的环境(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3、故事情节: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开端:家道破落,杜小康被迫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跟随父亲在荒芜人烟的芦苇荡安家放鸭,孤独难熬。

高潮: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勇敢搏斗。

结局: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四、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词语,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
第5段: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的对前方
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茫然和恐惧)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

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

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一一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走不出的感觉。

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害怕和胆怯)第28段: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孤独)
第33段: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这样反而好了。

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不再恐慌)
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

但他没有哭。

他觉得自己突
然长大了,坚强了。

(坚强、长大)杜小康成长之旅:不成熟——成熟
第二课时
一、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男子汉。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的少年。

二、感悟“孤独”
1、拿起笔来,找出体现“孤独”的词句
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9)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10)
已无一户人家(12)
惟一的炊烟(13)
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

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15,衬托)想听到声音,然而,这不可能(17)
最大的敌人,就是孤独(28)—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29)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

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29)
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33)
2、从文中划出体现“孤独”的词句,说说“孤独”的含义。

(1)情感世界的孤独。

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2)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

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3)对未来的恐惧。

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三、环境与杜小康的关系
鸭群:鸭子的心理其实就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它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杜小康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无家的飘游者一一长成真正的鸭 鸭群的恐惧衬托主人公的恐慌。

它们的长大,是杜小康成长的写照
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如
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青森森
一片 浩浩荡荡
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 掺杂一
缕一缕香草香 芦叶边飞着无
数萤火虫
烘托害怕胆怯,反衬恐慌,芦苇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课文详写了孤独之旅中的那场暴风雨,这场风雨对“我”有什么影响?
暴风雨:可怕一搏斗一成长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这场风雨中,杜小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恐惧, 战胜了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意志和责任感,长大了,坚 强了。

暴风雨是“我”成长的环境。

第47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段环境描写与前文暴风雨来临时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雨过天晴, 天空格外的蓝,月亮也特别明亮,这种美好的景色,恰恰衬托出主人公经历了暴 风雨洗礼后,那种轻松、喜悦和平静的心情,从而突出表现了杜小康从此变得对 生活更加热爱了,面对生活的考验他更加坚强了。

四、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芦荡里孤独的放鸭而逐渐成长
1、鸭群 呈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被赶着]
[ 不情愿]
一路觅食,有时朝天空叫几声
[ 寂寞] 临睡时心理动作和神态

[无家的漂流者] [团团围住小船][ 插拔重新放]
恐惧] {羽毛:鲜亮稠密 公鸭蓝羽紫羽:
[ 漂亮][长
大]
衬 托 杜 小 康 2、芦苇荡 广阔无边 宁静美好
起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成熟、坚强。

五、概括艺术特色: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对文章主题推波助澜;
明线和暗线交织:
明线:养鸭的过程;
暗线:小主人公心灵成长的过程。

六、名言积累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

一一怀特曼
七、作业一一小作文:我的孤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