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智能化轨道交通信号系统ITC的预研方向与管理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轨道交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以高效、安全、大运量的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之一。

而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则是保障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的关键所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正成为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城市交通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机遇。

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概述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设备。

它通过对列车的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列车在轨道上安全、有序地行驶。

传统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机、轨道电路、联锁设备等。

然而,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日益复杂和客流量的不断增加,传统信号系统逐渐难以满足需求,智能化的发展成为必然。

二、智能化发展的驱动因素1、城市交通需求的增长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轨道交通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需要不断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

智能化的信号系统能够实现更精确的列车控制,缩短列车运行间隔,从而提高线路的运输能力。

2、技术进步的推动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为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高精度的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列车的运行状态信息,高速的通信网络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更加智能的决策和控制。

3、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更高要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智能化的信号系统能够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测潜在的故障和风险,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智能化发展的主要体现1、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是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列车能够实现自动启动、加速、减速、停车等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对运行的影响,提高运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智能监测与诊断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对信号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

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潜在问题,并进行预警和维修,减少设备故障对运营的影响。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及其趋势研究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及其趋势研究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及其趋势研究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作用是保证轨道列车安全运行,实现行车指挥和列车运行现代化,提高运输效率。

业界针对轨道信号交通系统进行一系列设计、应用、评价,已经总结出控制列车安全运行的信号控制机制,即对相邻两列车当前所处位置、两车之间的距离、前车启动时后车的安全距离模拟控制等均总结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构成;发展趋势1.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构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由运行线ATC系统、车辆段信号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ATC全称Automatic Train Control,即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自动防护系统(ATP)、自动信息监测系统(ATS)及自动运行系统(ATO)三个子系统(统称为“3A”)组成。

在轨道列车运行前,自动运行控制系统需要设置行车指挥中心,在此基础上,轨道沿线各车站还应设计区域性联锁控制系统,相关设备一般会被放置在控制站(有岔站),列车上也会携带车载控制设备。

通常,控制中心与控制站之间用于传输信息信号的媒介是有线数据通信网。

在无线网络通信如火如荼地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今天,轨道列车与控制中心之所以依然采用有线通信,是因为这种通信方式的稳定性、安全性高,控制信号能够完整、及时地在设备间传输。

在这种情况下,列车运行的相关信息、列车行进路线及沿途车站新近出现的特殊情况等信息均可以实现及时上传,从而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2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信号通信系统,引进后一般先用于发达的城市,然后再用于其他城市。

地区间信号系统的连通性得不到保证,从而造成区域通信问题。

信号兼容问题,会直接影响区域间列车速度的控制,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要求,信息要及时准确的传送,才能满足目前复杂的轨道交通系统。

在我国仍然存在部分系统信息传输延时的情况。

从而导致列车之间不能及时交换信息,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了乘客的乘车安全。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长,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绿色的交通方式,在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作为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智能化与自动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当前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信号系统能够实现对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

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和预测模型可以提前发现信号设备的潜在故障,从而及时进行维护和修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使得列车能够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运行,不仅提高了运行效率,还降低了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

在智能化的信号系统中,列车能够根据实时的客流信息、线路条件和运行计划,自动调整运行速度和停站时间,实现更加精准的运营调度。

此外,智能信号系统还能够与其他交通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和协同控制,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二、互联互通与一体化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不同线路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运营成为了必然需求。

传统的信号系统往往存在着技术标准不统一、设备兼容性差等问题,限制了线路之间的互联互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一代的信号系统正在朝着标准化、模块化和开放式的方向发展。

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不同厂家的信号设备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和互操作,从而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同时,一体化的信号系统能够实现对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运作。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实现线路之间的列车调配和应急处置,提高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

三、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是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重要支撑,随着 5G、LTE 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信号系统的通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关键信息项:1、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智能化的定义与范围2、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手段与应用3、智能化带来的优势与效益4、面临的挑战与风险5、发展的阶段与目标6、保障智能化发展的措施与策略1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智能化的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能够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行安全、提升乘客体验,成为现代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

111 智能化的定义与内涵智能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算法,使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具备自主感知、分析、决策和控制的能力。

112 智能化的范围涵盖列车运行控制、信号设备监测、故障诊断与预警、运营调度优化等多个方面。

12 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手段与应用121 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包括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障碍物检测传感器等,为系统提供准确的实时数据。

12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实现精准的预测和优化决策。

123 通信技术的升级如 5G 通信,保障数据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

13 智能化带来的优势与效益131 提高运输效率优化列车运行间隔,减少停靠时间,提升线路运力。

132 增强运行安全性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

133 提升乘客服务质量提供准确的列车信息,改善乘车环境。

14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141 技术复杂性集成多种先进技术,系统的设计、维护和升级难度大。

14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大量敏感数据的处理和传输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

143 高昂的成本投入包括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15 发展的阶段与目标151 短期目标实现部分关键环节的智能化,如精准的列车定位和智能调度。

152 中期目标建立全面智能化的信号系统框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53 长期目标实现与其他交通系统的智能协同,打造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网络。

16 保障智能化发展的措施与策略161 加强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创新,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未来发展展望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未来发展展望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未来发展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作为保障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的现状目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信号系统方面,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领域。

ATC 系统包括列车自动监控(ATS)、列车自动防护(ATP)和列车自动驾驶(ATO)等子系统,能够实现列车的自动运行控制、安全防护和运营管理。

在控制技术方面,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逐渐被基于微处理器的数字控制技术所取代。

数字控制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可靠性和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轨道交通系统对控制性能的要求。

此外,智能化控制技术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也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

二、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一)智能化智能化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信号与控制系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运营环境,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列车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实现故障的预警和诊断;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对列车运行图进行优化,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互联互通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不同线路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互联互通需要解决信号系统的兼容性和标准化问题,确保不同线路之间的列车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

同时,还需要建立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调度。

(三)绿色环保在全球倡导绿色环保的背景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也需要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例如,通过优化列车的运行控制策略,降低列车的能耗和排放;采用新型的能源回收技术,将列车制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回收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新技术应用及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新技术应用及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新技术应用及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城市间通勤和生活。

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环保问题,各个城市陆续引入了轨道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公交系统和地面交通工具,具有运行速度快、运输能力大、环保节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如何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提高系统的运营效率,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自动售票门、检票闸机等AFC系统技术的应用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FC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AF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刷卡进站、出站方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刷卡不便、丢卡等问题,而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乘客的刷卡体验。

乘客只需通过面部识别设备即可完成刷卡进出站,免去了刷卡卡片的烦恼,提高了刷卡效率,也减少了刷卡卡片丢失的风险。

2. 移动支付技术的应用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不断普及,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也纷纷引入了移动支付技术。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扫码或NFC支付完成车票购买,大大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移动支付技术的应用也减少了纸质车票的使用,有利于环保节能和减少管理成本。

3. 多种票制融合的应用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发展离不开票务管理的支持。

为了提高乘客的出行便利性,AFC系统已经开始尝试多种票制融合的应用。

单程票、月票、年票、学生票等不同类型的票制可以在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为乘客提供更加灵活的购票和乘车选择,提高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4.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AFC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用于车票销售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所积累的大数据资源。

通过对乘客出行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客流变化趋势、优化车站布局和运营调度,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研究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研究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长,轨道交通系统在现代化城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人们开始加大对于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成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和意义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利用信息、计算机、通信和控制等高新技术,通过对交通流进行感知、分析、调度和控制,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环保性。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交通流量监测、信号控制、车辆定位和导航、智能停车等方面。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利用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量,从而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环境。

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现状传统的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主要依靠固定的信号灯和预定的运行图进行控制。

然而,这种系统在应对复杂交通环境和高峰时段的需求时存在局限性。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人们开始关注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感知技术: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对交通流进行实时感知和分析,以获取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等信息。

2. 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大量的交通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可以提取交通流模式、预测交通流量、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策略等。

3. 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通过智能化的信号控制方法,根据实时的交通情况和需求来调整交通信号的灯光时间和流量分配,以最大化道路的通行能力。

4. 列车运行调度技术:通过智能化的调度算法和系统,对列车的运行进行优化和调整,减少列车之间的间隔时间,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

5. 安全监控与报警系统:通过使用高清摄像设备和智能分析软件,对轨道交通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警报。

三、智能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挑战和前景尽管智能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是其实现仍面临一些挑战。

新一代城轨列车智能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新一代城轨列车智能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降低能耗已成为保持轨道交通高速可持续发展的大 趋势,在完成运输任务的工况下,需尽量保持高效、节 能和环保。城轨列车的智能运行控制是一项不断地优化 节能控制算法的技术。它针对列车牵引和制动系统内部 特性和外部环境,如供电、信号闭塞、线路条件、运行 时刻表等,建立适当的列车运动学与能耗模型,使列车 在安全、准点、平稳运行前提下,充分利用时刻表富裕 时间和线路势能等手段,降低列车牵引能耗,提高列车 运行的节能性。
列车牵引计算模型
现 列 车 级 的 健 康 管 理、 故 障 预 测,
线路限速
列车能耗模型
同时实现数据存储、车地数据传输,
时刻表
全线各区间给定运 行时分、停站时分
非奇异工况伴随 变量的微分计算
最大牵引工况 惰行工况
最大电制动工况 最大综合制动工况
并将涉及行车安全的预警信息提示 相关人员。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载智 能故障诊断系统采用分级处理、分 级计算方式的优势如下:
现 代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8 / 2022 MODERN URBAN TRANSIT 65
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慧城轨
新一代城轨列车智能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仿真设置
列车节能优化操纵核心
具有较强的边缘计算能力,可在边 缘侧部署并行计算、实时处理要求
(3)车载多媒体数据传输功能,能提供高带宽的以 太网传输通道,为车载乘客信息系统(PIS)提供多媒体 数据传输等面向乘客的业务;
(4)车载健康管理系统,通过车载云平台可实现列 车远程监测、远程维护、故障诊断、故障预警等一系列
面向安全保障的功能。 如图 2 所示,通过采用北斗、5G 等新一代无线通
信技术,实现列车运行状态信息、故障诊断信息等各类 数据的车地传输,解决列车大量车载数据的转储和分析 难题,提升车地无线连接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 提升列车远程智能分析诊断技术水平。 2.2 数字化列车控制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代智能化轨道交通信号系统ITC的预研方向与管理The Proposed Research Dir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telligent TrainControl(ITC)System《科技创新导报》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81-03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Nanjing NRIET Industrial Co., Ltd.邱鹏、樊军艳摘要:本文结合现有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运营状况,考虑基于这些信号系统的列车运行所遇到的危及行车安全的系统故障及其他危险源,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有信号系统功能的想法,并一些可能应用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

本文描述了基于前述理念提出的新一代智能化列车控制系统ITC(Intelligent train control)的技术方向和预研管理,主要从人工智能、障碍物探测、灾害应对处理、资产管理等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举例说明,最后描述了该信号系统预先研究的科学管理理念与模式。

关键词:轨道交通;新一代信号系统;智能化;ITC;预研;方向与管理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rail transit signal system operating state, considering some system faults and any other hazards that will affect the train running security based on these existing signal system, this paper targeted puts forward ideas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these signal system. Some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technical means may be applied are referred as well.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ical direction and the proposed research manage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rail transit signal system ITC (Intelligent train control) which wa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concept mentioned above.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bstacle detection, disaster response and processing, assets management and so on is specially presented, and based on which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conception and mode of the proposed research of the ITC is described.Keywords:Rail transit, New generation signal system, Intelligent, ITC, Proposed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management1、概述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模拟轨道电路系统、数字轨道电路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三个重要阶段,现阶段CBTC系统被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有望升级至列车智能控制系统ITC(Intelligent train control),且将成为新一代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对于新一代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技术的开发需要启动预先研究,首先应明确其研究方向,即智能化;其次是基于运营需求,明确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智能化,以期解决实际运营中的问题;最后应是讨论如何进行智能化,应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去组织预先研究与设计活动,以达到设计最大限度满足需求的目的。

2、ITC系统预研方向主要技术的设定及其用例2.1 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对自己所处专业领域的透彻了解,人类技术专家表现出了很高的推理水平。

以信号系统基本概念与规则为前提依据,设想应用人工智能中的知识密集型方法建立智能算法来求解一些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问题。

该算法的优点包括:其一,从人类专家那里获取的经验知识能够被高度直接使用,这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这种高度依赖规则来管理安全苛求及复杂性信息的自动控制领域非常重要;其二,预使用的规则可以被映射为状态空间搜索;其三,具有良好的解释机制,能够应用基于信号系统规则的框架针对性地解释信号系统问题。

这些优点使得将该算法应用于新一代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智能控制成为可能,为实现智能控制的技术手段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信号系统在控制与维护等多个方面实现智能化,能有效减少信号设备设置,从而降低系统整体故障率,提高其安全可用性,并减少运维成本支出。

以下举例说明。

2.1.1 控制智能化智能化算法除了能很好地实现无人驾驶运营外,还能根据运营中系统设备的各项状态数据,加以智能判断处理。

例如,速度传感器PG作为测速以及信号系统车载里程计算的主要原件,其测速的准确性对定位停车控制以及行车安全有直接重大影响。

当受到运营环境中的某种瞬间干扰,导致由PG输入的脉冲波形发生异常(包括空转)时,信号系统检测到的速度瞬间急剧增大,很可能在设备没有故障时触碰紧急制动曲线而导致紧停。

作为对策,信号系统考虑列车实际加减速度,包括考虑车轴的打滑或空转而发生检测到的速度急剧变化等情况,首先对检测出的速度按照列车运行防护曲线以下一定值进行智能修正,得到一个修正速度,并将此修正速度作为系统认识速度,从而有效减少PG检测速度瞬间异常对ATO控车平稳度的影响。

当然这种处理上的智能化是考虑在一定的控制周期间隙并结合运营经验值,在安全容忍范围内实施的。

根据上述控制规则,可应用智能化模糊关系矩阵通过求小、求大运算,离线生成模糊关系矩阵,实现智能化模糊推理。

其实现过程的实质是将模糊合成向量、模糊关系矩阵进行合成求小、求大运算生成一个模糊输出向量,最后主要利用加权对该模糊输出向量进行求解即可。

2.1.2 维护智能化现有ATC系统在设备维护方面,已经能够做到直观反映故障至机柜级,维护人员可通过机柜面板工作指示灯显示判断柜内是否发生故障。

对于柜内具体板卡或控制模块的数据传输故障、采集故障等,可以通过读取特定故障显示板卡上的等位组合代码来判断。

但此种判断更面向开发者而不是用户。

ITC系统考虑一种故障定位显示方法,对柜内板卡按照一定常规认识规律编号,这种认识规律面向用户,将故障信息与之关联对应。

用户通过数码管显示的故障编号直接查找故障,具体到故障板卡。

为实现上述设想,考虑将teleo-reactive技术[1]应用于ITC信号控制系统。

teleo-reactive 控制组合了基于反馈控制和离散动作规划的特征,它不对动作的离散性和不中断性以及每个动作效果的完全可预测性做出任何假定,只要teleo-reactive动作的前提条件是被满足且与其关联的目标还没有实现,那么这个动作是持续的。

可持续动作可以在某个其他的更靠近顶层目标的动作被激活时打断,一个很短的感知——反应循环保证了当环境变化时控制动作也会迅速改变以反映问题解的最新状态。

以上所述的动作序列可用一种数据结构来实现,可称其为条件——动作TR (Tree ),规则如下图1所示:图 1 条件-动作TR其中C i 是条件,A i 是与之关联的动作。

C 0为TR 最顶层目标,A 0为空动作。

若最顶层目标已实现,则不必再做任何事。

在teleo-reactive 系统的每次循环中从TR 的最顶层向下评估每隔C i 直至找到第一个成立的条件,之后执行与之对应的动作。

这与信号控制系统中的ATS (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自排进路原则是一致的。

ATS 自排进路机制是列车压入设定触发轨道开始触发进路,当进路中所涉元素不满足进路建立条件时,会每隔一定时间再次触发,直至进路建立。

而当进路建立过程中已经满足条件的某个元素突然不在既定状态,也会停止进路的继续建立。

一个简单的评估原理示意TR 如图2所示:图 2 一个简单的TR这个评估会被循环执行,频率接近于电路控制频率。

就像ATS 触发进路时一样,在设定触发轨道上会循环执行检测进路元素,直至检测到所有元素均在满足进路建立的状态,则触发进路,该进路相当于一个满足条件C i 的动作A i 。

满足上述解释机制的teleo-reactive 技术被应用于ITC 系统控制是可能的。

2.2 障碍物探测技术C 0C 1C 2C n A 0 A 1 A 2A n ···现有信号系统主要通过检测装备列车的位置来进行安全防护,若为基于轨道电路的信号系统还能检测到部分小型施工轨道车、搭接两轨间的金属物件、道床的较深积水等造成的轨道区段非正常占用。

但当高架线路出现不明物体坠落悬空于轨道上方、正线隔离墙及各类隔断门发生坍塌但却不压实轨道等状况时,现阶段的信号系统由于判断不出轨道占用而无法进行安全防护。

因而,有效的列车防撞系统应增加安装于列车端头的障碍物探测设备,而目前最具先进性、实用性的障碍物探测装备当属雷达(毫米波雷达)。

障碍物探测系统应能探测到列车运行前方一定距离范围(一定距离范围指列车行驶限界范围内、保证最坏情况下列车能够在障碍物前停下的距离)内的障碍物,判断对列车运行安全的危害程度并对驾驶人员发出声光报警。

雷达作为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装备,对障碍物的探测功能可包括直线段静态与动态目标识别与判断、架空障碍物识别处理、弯道障碍物识别处理等。

雷达对障碍物探测的一般性原理示意图如下图3所示。

图 3 ITC装备列车运行前方障碍探测原理示意图毫米波雷达探测技术属成熟技术,为将其应用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装备列车上作为提高行车安全的技术手段之可行性提供了研究基础。

2.3 灾害应对处理技术为进一步确保行车安全,尤其是发生地震、强风等破坏性极强的地质与自然灾害时,能够使列车以最快反应速度减速制动以避免或尽量减小人员伤亡,是新一代轨道交通智能控制系统ITC应该重点考虑的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