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共1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共11张PPT)
(2)在物距不断减小的过程中,像距不断_____, 像的大小不断______;当物距小于_____时,无论怎样 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B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F D
2f
F 光屏
作业:
第9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4。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问题: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
关系呢?
2.实验过程: (1)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打火机、光具座
(2)两个物理名词及实验前的调节:
物距(u) 像距(v)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3)实验方案:
物体
F
O
f 凸透镜
光屏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1.观察凸透镜成像
(1)手持凸透镜,缓 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
(2)把放大镜正对 着老师,伸直胳膊,仔细 观察,你看到的老师的像是什么样的?
思考: 你看到的像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这些情况由谁决定?
像距
2f >v> f v=2f v>2f
与物同侧
五、反馈练习: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在 光具座上将蜡烛放置在凸透镜前,然后移动光屏,可他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 请你分析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
B
A
CF D
2f
F
光屏
五、反馈练习:
2.(1)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处,光 屏上出现缩小的像,把点燃的蜡烛放在_____处,光屏 上出现放大的像;放在_____处时,光屏上不会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31张ppt
即物近像近像变小。
5.实验拓展:作图验证成像规律
O
F 2F
2F
F
6.交流与评估:
• (1)实验中,如果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端, • 应如何调整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提示: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端可能是由于烛焰太 低或凸透镜太高或光屏太低,故应用三种方法调整: ①将光屏向上移动; 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凸透镜 向下移动。
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实验评估
小组交流
分析论证
2、你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吗?
⑴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 u>2f u=2f
像的性质 _倒__立__、__缩__小__的__实__像__ _倒__立__、__等__大__的__实__像__
像距(v) f_<_v_<_2_f _ __v_=_2_f
u>f 时成实像,是倒立的; u<f 时成虚像,是正立的。 (一倍焦距分正倒/虚实)
(4)新的发现: (一)、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v < u时,得到缩小实像; v > u时,得到放大实像。
(二)、一个重要结论: (1)物体在焦距之外,物距减少,像距增大
即物近像远像增大。 (2)物体在焦距之内,物距减少,像距减少。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凸透镜焦距f= 10 cm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物距u/cm
虚实
像的性质 大小 正倒
u>2f 30(25)
u=2f
20
f<u<2f 18(15)
u=f
10
u<f
8(5)
像距 v/cm
4.分析与论证 分析表中的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 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 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的 实像。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多次改变物距u,仿照步骤 ② 再 做实验,分别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2)探究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焦距f= cm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与
与焦 距的 关系
物距 u/cm
虚 实
大 小
正倒
像距 v/cm
焦距的 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
物距 u
u>2f u=2f f<u<2f u=f u<f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 v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随堂练习
例: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c d e
F
F
f
2024/9/23
2f
a bc d 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楚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
6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
)
解析: 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一次成倒 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f<30cm<2f,解得: 15cm<f<30cm,当物距为65cm,u>2f。所以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新优秀课件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新优秀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 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 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 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 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 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
物体与实像之间的距离是 4f 物体在凸透镜的特殊位置的成像特点(联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物像等大;像距=物距 ( 2f )
.
.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 u=f ),
不成像
一、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像 距V f<V<2f U>2f U=2f U=2f V=2f V>2f f<U<2f U=f U=f 不成像 U<f 物像位置 像的特点 像的性质 异 侧 倒立.缩小 实 像 异 侧 倒立.等大 实 像 异 侧 同 侧 倒立.放大 正立.放大 实 像 虚 像
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规律二: 物距大于焦距
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在减小 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在增加 物距小于焦距
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减小
规律三
当所成的像是实像时 物、像异侧 当所成的像是虚像时
物、像同侧
思考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 在 光具 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 蜡烛、 凸透镜 、 光屏 。为了确保烛焰的像 光屏 的 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凸透镜、 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大致 在同一高度上。
首先来认识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 后的折射情况:
焦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对光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从实验中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等实验器材。

2.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讲解。

5.拓展(5分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这些现象。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第3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

第3节_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

物距/cm
虚实
像高/cm
正倒
像距/cm
参照距离,描述物距和像距以 32 30
实像 实像
2.1 2.3
倒立
13.5
倒立
14.2
及相应的成像特点。
u>282f
26
实实实像像像
缩2.小5
2.6
倒倒倒立立立
2f>14υ.5>f
15
24
实像
3
倒立
15.3
22
实像
3.4
倒立
16
一倍焦距分虚实,
u=202f
18
实实像像
物距
u>2f u=2f 2f>u>f u=f u<f
虚实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像的性质 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不成像 放大
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像距
2f>υ>f υ=2f υ>2f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凸透镜越远, 像越大。
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 近,所成的像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倒立
27
倒立
35.3
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正立的 10
像和倒立的像的分界点在哪里?
8
虚像
放大
正立
6
虚像
放大
正立
4
虚像
放大
正立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发光物体高度 h=4.5 cm,凸透镜的焦距 f=10 cm。
根据记录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物距/cm
虚实
像高/cm
正倒
像距/cm
32
实像
2.1
倒立
此时可能成的是虚像。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3、比较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实验数据的特点,从中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养成严谨认真的品质,认识科学的本质;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意识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乐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引入】设置情境,提出疑问
课前学习任务:放大镜观察物体
通过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发现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像呢?用放大镜观察最远的桌子,发现此时会出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观察近一些的光源,会出现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离刻度很近时却会出现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这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习任务五】通过讲解u>2f时的凸透镜成像光路图,请学生根据示例绘制出u=2f、f<u<2f、u=f、u<f情况下的光路图,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学习任务六】解决疑问,理解原理
在拍班级集体照时,发现两边的同学没有完全入镜,要怎么调整才能拍到所有人呢?
根据物远像近像会变小的规律,我们可以拿着照相机远离班级集体,这样就能拍到所有人。
(3)组装实验器材:
第一步,从左到右依次摆放光源、凸透镜和光屏;
第二步,为了使像能够呈现在光屏的中央,我们还需要调节使得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学习任务二】如何进行实验?
(1)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实验步骤;
(2)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学习任务三】分析实验数据,并从中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思维】
1、会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与论证,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绘制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年级
八年
主备人
授课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分别是根据哪条规律成像的3、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活动6: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
活动7: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汇报展示、教师点拨
物距的范围
像距的范围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2f
u =f
u<f
分析上表的记录,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有关,并随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物距有两个位置是影响成像性质的关键点:
u=f是成像的分界点;
u=2f是成像的分界点;
活动2:利用平行光源粗测凸透镜的焦距。移动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的亮斑最小最亮为止,测出光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在“光具座”上标出透镜中心、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点所在位置。 用平行光汇聚法测得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cm
活动3: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6.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的像。
7.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的像。
8.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的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照பைடு நூலகம்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不同,可能与有关。
2.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3.在该实验中我们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和实验现象呢?
活动4:如图3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活动5:如图4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下表一中。
巩固拓展,能力培养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前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为什么?。
由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像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_(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_______(填“变亮”或“变暗”).
一、交流预习情况
1.同座或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自主学习中3个问题的答案。
2.展示光具座、凸透镜、光屏等实验器材,请学生认认它们是什么?并尝试说出实验步骤与方法。
二、合作探究
活动1:按右图所示顺序将平行光源、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他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三者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立的,虚像都是立的。(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像,它的应用是。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像,它的应用是。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像,它的应用是。
仔细分析我们还会发现: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的位置是逐渐(选填“靠近”、“远离”),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逐渐(选填“变大”、“变小”)的。(物近、像远,像变大)
学习重点
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
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实际应用
研读课本,自主预习
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用f表示。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u表示。
4.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v表示。
5.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能在上呈现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光线的相交而成,(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6.尝试利用三条特殊光线做出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课后反馈,强化训练
作业一
作业二
自我反思,自主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