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_考题

合集下载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4_真题-无答案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4_真题-无答案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4(总分103,考试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意义的细胞是A.幼稚单核细胞 B.原始单核细胞 C.幼稚淋巴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 E.异常淋巴细胞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象正确的是A.异常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B.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多 C.淋巴细胞稍增多,可见异常淋巴细胞 D.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增多 E.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3. 下述不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点的是A.PAS染色阳性 B.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C.篮细胞明显增多 D.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E.白细胞总数增高4. 患者女性,高热4天就诊,血常规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36×109/L,血涂片原始及幼稚细胞占82%,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白血病 C.急性白血病 D.类白血病反应 E.溶血性贫血5. 患者男性,72岁。

头晕乏力1年余,白细胞18×109/L,淋巴细胞8×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成熟淋巴细胞占56%,浅表淋巴结肿大,脾左肋缘下3cm。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多毛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浆细胞性白血病6. 患者男性,65岁。

因低热,头晕,乏力7个月就诊,脾肋下4cm,血常规发现白细胞41×109/L,血涂片分类:早幼粒细胞4%,中幼粒细胞16%,晚幼粒细胞17%,中性杆状核20%,中性分叶核19%,嗜碱性粒细胞10%,嗜酸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6%,单核细胞3%,血小板170×109/L,NAP积分为0,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B.类白血病反应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 患者男性,25岁。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3)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3)

初级师基础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3)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WHO修订FAB分型后诊断AML原始细胞的百分数为A.10%B.15%C.20%D.25%E.40%答案:C2. WHO修订的MDS分型方案中不包括的类型是A.RAB.RARSC.RCMDD.RAEB-TE.5q-综合征答案:D3. 下列说法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是A.是一种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B.女性多于男性C.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D.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E.病程常大于一年答案:D4. 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依据是A.骨髓检查B.免疫学检查C.病理学检查D.染色体检查E.血液检查答案:C5. 下述属于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是A.小淋巴细胞性B.无裂细胞性C.Burkitt淋巴瘤D.组织细胞性E.原免疫细胞性答案:A6. 下述属于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是A.淋巴浆细胞性B.原淋巴细胞性C.小淋巴细胞性D.无裂细胞性(滤泡型)E.裂细胞性(滤泡型)答案:B7. 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的主要原因是A.骨髓瘤细胞增多B.异常球蛋白增多C.血液黏度增加D.血清钙升高E.纤维蛋白原增多答案:B8. 骨髓增生性疾病不包括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答案:D9.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时红细胞计数应达到A.男性>5.0×1012/L,女性>4.5×1012/LB.男性>5.5×1012/L,女性>5.0×1012/LC.男性>6.0×1012/L,女性>5.5×1012/LD.男性>6.5×1012/L,女性>6.0×1012/LE.男性>7.0×1012/L,女性>6.5×1012/L答案:D1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时血红蛋白浓度应达到A.男性>150g/L,女性>140g/LB.男性>160g/L,女性>150g/LC.男性>170g/L,女性>160g/LD.男性>180g/L,女性>170g/LE.男性>190g/L,女性>180g/L答案:D11. 下述对骨髓增生性疾病共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无髓外造血现象B.以淋巴细胞系统增生为主C.各症状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造血功能障碍E.脾脏常不肿大答案:C12. 骨髓纤维化确诊的主要依据是A.外周血象B.骨髓活检C.骨髓象检查D.细胞化学染色E.染色体检查答案:B13. 骨髓纤维化外周血涂片常见的异形红细胞是A.口形红细胞B.球形红细胞C.泪滴状红细胞D.椭圆形红细胞E.靶形红细胞答案:C14. 白细胞减少症指的是A.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2.0×109/LB.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2.5×109/LC.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3.0×109/LD.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3.5×109/LE.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答案:E15. 粒细胞减少症指的是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8×109/L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E.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5×109/L答案:D16. 粒细胞缺乏症指的是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D.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E.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5×109/L答案:A17. 类白血病反应可分为多种细胞类型,但不包括A.淋巴细胞型B.单核细胞型C.嗜碱性粒细胞型D.中性粒细胞型E.嗜酸性粒细胞型答案:C18. 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的类型是A.单核细胞型B.淋巴细胞型C.嗜碱性粒细胞型D.嗜酸性粒细胞型E.中性粒细胞型答案:E19. 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的分类依据是A.按白血病细胞的数量B.按白血病细胞的类型C.按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D.按白细胞的数量E.按血小板的数量答案:B20. 存在于组织中的凝血因子是A.FⅠB.FⅡC.FⅢD.FⅣE.FⅤ答案:C21. 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A.FⅡB.FⅦC.FⅧD.FⅨE.FⅩ答案:C22.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反应的基础是通过γ-羧基谷氨酸A.与Ca2+结合B.与K+结合C.与Ca2+和K+结合D.与磷脂和K+结合E.与Ca2+和磷脂结合答案:E23. 接触凝血因子是A.FⅡB.FⅤC.FⅧD.FⅨE.FⅫ答案:E24. 接触凝血因子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接触反应启动A.内源凝血途径B.外源凝血途径C.共同途径D.纤溶系统E.抗凝血系统答案:A25. 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是A.FⅡB.FⅢC.FⅦD.FⅧE.FⅨ答案:D26. 在体内,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A.FⅤB.FⅫC.FⅡD.FⅨE.FⅩ答案:A27. 属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A.FⅡB.FⅢC.FⅤD.FⅦE.FⅨ答案:E28. 属于共同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A.FⅢB.FⅦC.FⅧD.FⅨE.F答案:E29. 能够被抗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失去活性的酶是A.FⅤA B.FⅦA C.FⅧAD.FⅫA E.FA答案:D30. 属于蛋白C系统的是A.血栓调节蛋白B.激肽释放酶原C.高分子量激肽原D.肝素辅助因子ⅡE.α2-巨球蛋白答案:A31. 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A.与FⅫ接触,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B.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C.稳定纤维蛋白D.为FⅨa、Ⅹa提供了催化表面E.阻止Ⅱa的形成答案:D32. 能特异性与t-PA以1:1比例结合,使其失活的物质是A.PLGB.u-PAC.α2-APD.PAIE.TFPI答案:D33. 静脉血栓又称为A.白色血栓B.红色血栓C.血小板血栓D.微血管血栓E.混合血栓答案:B34. 纤维蛋白原减低见于A.糖尿病B.肝硬化C.结缔组织病D.休克E.急性感染答案:B35. 血栓调节蛋白表达减低属于血管壁损伤的A.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C.生物因素D.免疫因素E.内皮细胞表面的局部因素答案:E36. 凝血因子Ⅻ由两个亚基构成,包括A.α和βB.β和δC.β和γD.α和γE.α和δ答案:A37. 血浆总蛋白S包括游离蛋白S以及A.PCB.FPCC.EPCRD.C4Bp-PSE.TFPI答案:D38. 根据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活性检测发色底物法测定原理,该项目的单位应为A.标准单位/mlB.活化单位/mlC.国际单位/mlD.抑制单位/ml答案:D39. 参与止血作用的血管主要是A.小动脉B.小静脉C.毛细血管D.微循环血管E.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微循环血管答案:E40. 血管壁单层内皮细胞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其中特有的细胞器是A.Russell小体B.线粒体C.棒管状小体D.染色体E.溶酶体答案:C41. 血小板的结构可分为A.微管、微丝、膜下细丝、细胞器B.微纤维、胶原、平滑肌、内容物C.基底膜、弹力纤维、细胞器D.内皮层、中膜层、外膜层E.表面结构、骨架系统、细胞器、特殊膜系统答案:E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

临床血液学检验-2试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2试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2(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题数:50,分数:50.00)1.新鲜血清中主要含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 )∙A.因子Ⅶ和因子Ⅹ∙B.因子Ⅴ和因子Ⅷ∙C.因子Ⅱ,Ⅴ,Ⅶ,Ⅹ∙D.因子Ⅰ,Ⅲ,Ⅴ,Ⅶ∙E.因子Ⅶ,Ⅷ,Ⅴ,Ⅱ(分数:1.00)A. √B.C.D.E.解析:2.Coombs试验是诊断哪一类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试验( )∙A.膜缺陷∙B.酶缺陷∙C.血红蛋白病∙D.自身免疫性∙E.溶血性贫血(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其目的是检查温反应性抗体(不完全抗体);直接试验是检查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间接试验是检查血清中存在的游离的不完全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试验。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慢粒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则明显升高∙B.急淋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急粒时则明显升高∙C.PNH病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再障时则明显升高∙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无明显变化∙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AP积分值减低,骨髓纤维化NAP可增高(分数:1.00)A.B. √C.D.E.解析:4.下列关联组合错误的是( )∙A.大红细胞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B.靶形红细胞见于地中海性贫血∙C.红细胞苍白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男友∙D.Cabot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E.Howell-Jolly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Cabot环常见于铅中毒、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5.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数:1.00)A. √B.C.D.E.解析:6.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过程中其形态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胞体由小到大∙B.胞核由大到小∙C.染色质由紧密到疏松∙D.核仁由无到有∙E.胞浆由多到少(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过程中,胞体由大到小,但原粒比早幼粒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胞核由大到小,成熟红细胞消失;核仁由显著可见到无;核浆比由大到小;染色质由细致到粗糙,由疏松到紧密。

血液学期末考试试题

血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考试试题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题1分,共90分)1、诊断PNH最基本的试验是A.抗人球蛋白试验B.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测定C.血清结合珠蛋白的测定D.未结合胆红素的测定E.酸溶血试验2、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表现为A.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D.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3、下列不符合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的是A.胞体由大到小B.核染色质由粗糙到细致C.核仁从有到无D.颗粒从无到有E.核浆比例由大到小4、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A.肝B.脾C.骨髓D.卵黄囊E.胸腺5、能够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检查项目是A.PT B.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C.D-二聚体测定D.FDP定量测定E.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测定6、下列网织红细胞概念,哪项是错误的A.它是介于晚幼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其胞浆经特殊染色后可见蓝色网状结构即RNAC.通常比红细胞稍大D.在骨髓中的数量比外外周血高E.通常以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表示7、下列哪种溶血性贫血是由红细胞膜异常所致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行军性血红蛋白尿D.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E.异型输血所致溶性贫血8、溶血性贫血时不会见到的现象是A.较多的点彩红细胞B.有核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D.显著的缗钱状形成E.红细胞寿命缩短9、胞体直径12~20μm,呈圆或椭圆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偏位,核仁可见或消失,核染色质开始聚焦。

胞浆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

浆内含大小,形态或多少不一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天青胺蓝颗粒。

POX染色阳性。

这是A.原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D.幼单细胞E.幼淋细胞10、下列何者PAS染色时红系细胞呈阳性反应A.巨幼红细胞贫血B.红白血病C.溶血性贫血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11、关于骨髓增生程度,错误的是A.通常在低倍镜下判断骨髓增生程度B.可根据骨髓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判断增生程度C.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通常分为5级D.骨髓增生活跃可见于正常人和某些贫血E.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时,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之比为50:112、NSE染色及NAF抑制试验在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表现为A. NSE阴性,不被抑制B. NSE强阳性,不被抑制C.NSE弱阳性,被NAF抑制D.NSE强阳性,被抑制E. 以上均不正确13、过氧化物酶染色的结果主要用于鉴别下列哪一种情况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E.以上均不正确14、苏丹黑B染色的结果主要用于鉴别下列哪一组疾病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慢性淋巴结胞性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E.以上均不正确15、非特异性酯酶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的白血病是下列哪种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平幼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E.以上均不正确16、血友病甲是缺乏凝血因子A.XI B.ⅧC.ⅨD.ⅦE.Ⅻ17、下列哪项不是缩血管物质A.儿茶酚胺B.去甲肾上腺素C.激肽D.血栓烷A(TXA2)E.血管加压素18、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明显增高见于A.病毒感染B.细菌感染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9、在哪一阶段中性粒细胞的糖原无储存A.早幼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C.晚幼粒细胞D.杆状核粒细胞E.分叶核粒细胞20、下列哪项有关单核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A.血中的单核细胞移向结缔组织内继续分化成为巨噬细胞B.成熟的巨噬细胞可继续分化,生存期达数月至数年之久C.巨噬细胞分泌的体液因子可对单核细胞调节D.巨噬细胞在体内发挥吞噬作用后,可在体内崩解E.巨噬细胞可转为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21、下列哪项不符合原发性纤溶亢进症的实验室检查A 血浆Fg含量明显降低,ELT明显缩缩短B 血、尿FDP明显增高C血浆PLG减低和(或)PL活性增高D t-PA或u-PA活性增高E 3P试验阳性,D-二聚体增多22、下列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中,有核仁的是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B.原粒细胞C.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D.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E.中性中幼粒细胞23、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脾大程度与白细胞升高程度成正比B.外周血与骨髓各阶段粒细胞分布呈一致性C.血清维生素B增高幅度与白细胞增多程度成正比D.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与白细胞增多成正比E.以上均不正确24、下列哪项不符合Weibel-Palade小体A.又称棒杆状小体B.存在内皮细胞的胞质中C.内容物含有VwfD.内容物含有GMP-E.不是血管内皮特异性标志25、某黄疸患者,尿胆红素试验阴性,尿胆原试验强阳性,酸溶血和蔗糖溶血试验阳性,提示A 急性黄疸性肝炎B 慢性活动性肝炎C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E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26、对血管既有扩张作用又有收缩作用的物质是A.儿茶酚胺、FPAB.乙酰胆碱、激肽C.PGI、低血氧D.5-HT、组胺E.NO、核苷酸27、下列哪项与血小板粘附功能有关A.纤维蛋白原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肌球蛋白D.ß-TGE.PF28、vWF的主要作用是A.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D.介导血板的释放作用E.下调FⅧ的合成29、下列凝血因子在激活过程中不需要Ca+参与的是A.因子Ⅹ→因子ⅩaB.因子Ⅱ→因子ⅡaC.因子ⅩⅢ→因子ⅩⅢaD.因子Ⅻ→因子ⅫaE.因子Ⅺ→因子Ⅺa30、下列哪项符合有关血管壁的描述A.都有内膜层、中膜层和外膜层B.中膜层的主要成分是结缔组织C.外膜层由内皮细胞构成D.内膜层主要由弹性蛋白组成E.都有内膜层和外膜层31、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是A.因子ⅡB.PKC.因子ⅠD.因子ⅹE.HMWK32、在体内,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A.因子ⅤB.因子XⅢC.因子ⅡD.因子ⅨE.因子Ⅹ33、在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开始共同起作用的因子是A.PF3B.因子ⅩC.因子ⅪD.因子ⅧE.、因子Ⅱ34、血浆凝血酶原酶是指下列哪组因子组成的复合物A.Ⅹa、Ⅴa、PF3、Ca2+B.Ⅴ、Ⅷ、PF3、Ca2+C.Ⅹ、Ⅴ、PF3、Ca2+D.Ⅸa、Ⅷa、PF3 、Ca2+E.Ⅹ、Ⅴ、Ⅷ、Ⅸ、PF3、Ca2+35、在凝血过程中,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A.因子Ⅺ的激活B.因子Ⅻ的激活C.因子Ⅶ及Ⅹ的激活D.组织因子的释放E.PF的释放36、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的作用是A.与FⅫ接触,参与内源凝血系统B.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凝系统C.稳定纤维蛋白D.为FⅨa、Ⅹa提供催化表面E.阻止Ⅱa的形成37、下列蛋白质不属于蛋白C系统的是A.PCB.PSC.PZD.EPCRE.TM38、活化蛋白C可灭活下列哪些因子A.因子Ⅹa、ⅪaB.因子Ⅶa、ⅩaC.因子Ⅴa、ⅧaD.因子Ⅹa、ⅨaE.AT、HCⅡ39、肝素的抗凝作用必须依赖A.HCⅡB.ATC.TMD.PCE.EPCR40、在肝脏合成时,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下列哪一组A .因子Ⅱ、Ⅶ、Ⅸ、Ⅹ B.因子Ⅱ、Ⅴ、Ⅶ、ⅩC.因子Ⅷ、Ⅸ、Ⅹ、ⅪD.因子Ⅸ、Ⅹ、Ⅺ、ⅫE.因子Ⅱ、Ⅶ、Ⅸ、Ⅻ41、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物质是A.纤溶酶原激活物B.纤溶酶C.纤溶酶原D.凝血酶E.凝血酶原激活物42、内源和外源凝血系统在形成凝血活酶时都需要下列哪凝血因子A.因子ⅧB.因子ⅦC.因子ⅩD.因子ⅩⅢE.因子Ⅲ43、外源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测定B.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C.凝血酶时间测定D.纤维蛋白原测定E.以上均不正确4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下列哪一种性质的试验A.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筛选试验B.DIC确诊试验C.内源性凝血因子筛选试验D.外源性凝血因子筛选试验E.以上均不正确45、活化蛋白C(APC)能灭活下列哪些因子A.因子V A、和ⅧAB.因子Ⅶa和XaC.因子Ⅸa和ⅨaD.A TⅢ和肝素辅因子ⅡE.以上均不正确46、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主要起下列哪一种作用A.作为组织因子,参与外源凝血系统B.与因子Ⅻ接触,参与内源凝血系统C.为因子Ⅸa,Xa提供催化表面D.稳定纤维蛋白E.以上均不正确47、下列哪项符合PNH的叙述A.是一种遗传性血细胞膜缺陷性疾病,主要受累的是红细胞B.为大细胞正色素性或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多数降低C.常以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作为其筛选试验,而确诊主要靠蔗糖溶血试验D.NAP积分值常增高E.常于清晨发现酱油色尿48、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最常见下列哪种异常形态红细胞增多A.球形红细胞B.破碎红细胞C.靶形红细胞D.泪滴形红细胞E.镰形红细胞49、下列不属于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的是A.PNHB.GP6D缺乏症C.异常血红蛋白病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PK酶缺乏症50、正常人体内铁的分布以下列何者所占比例最大A.贮存铁B.肌红蛋白铁C.转运铁D.肌红蛋白铁E.血红蛋白铁51、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鉴别要点是A.血清铁测定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D.骨髓细胞外铁E.骨髓细胞内铁52、体内的铁主要分布在A.血红蛋白B.运铁蛋白C.肌红蛋白D.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贮存铁)E.肌红蛋白53、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以下叙述不确切的是A.DNA合成速度减慢B.细胞核发育迟缓C.细胞分裂障碍D.RNA和血红蛋白合成受到影响E.可形态“幼核老浆”巨幼红细胞54、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A.叶酸,维生素B12B.叶酸,铁蛋白C.铁蛋白,转铁蛋白D.维生素B,转铁蛋白E.维生素B,铁蛋白55、再障与下列哪种因素关系不显著A.药物和化学因素B.感染因素C.电离辐射D.内分泌因素E.饮食习惯56、下列哪项不在全血细胞减少的范畴A.红细胞减少B.粒细胞减少C.淋巴细胞减少D.血小板减少E.以上都不正确57、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最主要检查是A.中性粒细胞ALP检查B.血小板检查C.外周血查幼稚细胞D.骨髓检查E.血红蛋白测定58、判断体内铁贮存量最敏感的指标是A.可溶转铁蛋白受体B.转铁蛋白饱和度C.铁结合力D.铁蛋白E.转铁蛋白59、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是A.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B.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C.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D.血清铁蛋白正常,总铁结合力降低E.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60、婴幼儿巨幼红细饱贫血与恶性贫血鉴别要点是A.年龄B.缺叶酸、维生素B、或内因子C.神经系统症状D.以上都正确E.以上均不正确61、恶性贫血时舌炎、贫血和神经症状三者关系是A.可同时存在B.各自可单独存在C.神经症状突出而贫血轻D.以上都正确E.以上均不正确62、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诊断依据是A.出血、感染B.全血细胞减少C.无肝脾大D.骨髓检查造血功能低下E.以上均不正确63、血管内溶血下列何项是错误的A.急性发作B.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C.肝脾常肿大D.多为获得者E.以上均不正确64、以下列疾病中除哪项外,常可见靶形红细胞A.缺铁性贫血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 HbS病D.肝病E.巨幼细胞性贫血65、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下列何项是错的A.膜磷脂减少B.收缩蛋白增加C.膜蛋白间结合缺陷D.以上都不是E.以上均不正确66、G-6-PD缺陷症常见的临床型有A.蚕豆病、B.感染诱发浴血C.药物诱发溶血D.以上都是E.以上均不正确67、下列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必须3系有病态造血B.外周血细胞必须有3系减少C.外周血细胞必须有2系减少D.小巨核细胞是MDS特异性诊断指标E.MDS有无效造血,无效造血与造血细胞过度凋亡有关68、下列哪项不符合溶血性贫血的诊断A.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B.血红蛋白降低C.血液间接胆红素增高D.尿胆红素阳性E.骨髓有核红细胞增生活跃69、诊断急非淋M2的标准为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B.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NEC)C.骨髓中原始粒细胞﹥70%(NEC)D.骨髓中原始粒细胞﹥80%(NEC)E.骨髓中原始粒细胞﹥65%(NEC)7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非淋白血病分类根据A.白血病细胞数量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C.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D.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血小板的数量E.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数量71、下列哪项是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最重要指标A.PML-RARA融合基因B.白血病细胞的Auer小体C.骨髓中其他细胞受抑制D.骨髓增生程度活跃E.M的免疫学测定72、白血病复发的实验室指标是A.原始、幼稚细胞大于5%B.原始、幼稚细胞小于20%C.原始、幼稚细胞大于20%D.原始、幼稚细胞大于30%E.原始、幼稚细胞10-20%73、我国AML分型标准中,M3的标准为A.骨髓中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30%(所有有核细胞)B.骨髓中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30%(非红系细胞)C.骨髓中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20%(所有有核细胞)D.骨髓中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E.骨髓中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10-30%(非红系细胞)74、急性白血病导致临床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B.血管壁功能异常C.凝血因子合成障碍D.纤溶系统受阻抑E.RBC和WBC均减少75、下列哪项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1B.M3C.L1D.M5E.M476、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M4)A.M4是粒和单核系细胞同时恶性变的急性白血病B.M4可分4个亚型,即M4a、M4b、M4c、M4EoC.M4a:原单、幼单和单核细胞>20%(所有有核细胞)D.M4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单核系细胞的反应特点E.M4Eo可表现为inv(16)(p13;q22)染色体异常77、骨髓检查原始粒细胞85%,早幼粒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红系占8%,诊断A.M2aB.M4aC.M2bD.M1E.M3a78、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最主要特征是A.红细胞系统显著减少B.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C.未找到巨核细胞D.骨髓原始及早幼(幼稚)细胞≧30%E.白血病裂孔现象79、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生理功能是A.促进血液凝固B.抑制血液凝固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抑制纤维蛋白溶解E.促进血液凝固及抑制纤维蛋白溶解80、1986年天津会议,提出了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建议草案,建议将MDS分四期,其中不包括下列哪项A.难治性贫血(RA)B.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S)C.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D.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T)E.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81、急性红白血病属于A.淋巴细胞的恶性疾病B.粒细胞和红细胞的恶性疾病C.单核细胞的恶性疾病D.粒细胞的功能异常棍儿E.以上均不正确82、女性,18岁,发热、咽痛、鼻粘膜出血lOd。

临床血液学检验_考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_考题

作业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选择题>※<名词解释>1.造血微环境2.髓外造血3.造血干细胞4.造血祖细胞5.血细胞的成熟6.红髓7.干抽8.非红系百分比9.粒红比值10.骨髓稀释11.幼红细胞造血岛12.吞噬细胞13.细胞化学染色14.氟化钠抑制率15.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6.酯酶双染色1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18.再生障碍性贫血19.再障危象20.缺铁性贫血21.铁粒幼细胞贫血22.巨幼细胞贫血23.恶性贫血24.溶血性贫血25.血管内溶血26.血管外溶血27.不稳定血红蛋白病28.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9.原位溶血30.地中海贫血31.血红蛋白病32.血红蛋白S33.症状性贫血34.红细胞中间脆性35.红细胞渗透脆性36.白血病37.急性白血病38.慢性白血病3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40.微量残留白血病41.急性混合性白血病42.全髓白血病4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44.浆细胞白血病45.M蛋白46.粒细胞缺乏症47.白细胞减少症48.类白血病反应49.FAB分型50.MICM分型51.WHO分型52.白血病裂孔现象53.棒状小体54.柴捆细胞55.费城染色体56.Ⅱ型原始细胞57.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58.急性白血病部分缓解59.急性白血病复发60.毛细胞白血病6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2.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63.骨髓增生性疾病64.镜影细胞65.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66.骨髓纤维化67.类脂质沉积病68.戈谢细胞69.尼曼-匹克细胞70.海蓝细胞71.纤溶系统7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73.外源凝血系统74.内源凝血系统75.外源凝血途径76.内源凝血途径77.共同途径78.外激活途径79.瀑布学说80.蛋白C系统81.血小板黏附功能82.血小板聚集功能83.血小板释放功能84.血小板初发聚集85.血小板次发聚集86.血小板第3因子87.血管内皮细胞的异质性88.开放管道系统89.致密管道系统90.血小板促凝活性91.富血小板血浆92.贫血小板血浆93.原发性纤溶亢进症94.副凝固95.血栓前状态96.高凝状态97.血栓形成9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9.血友病100.易栓症101.浆细胞白血病102.原粒细胞Ⅱ型103.中性中幼粒细胞104.中幼红细胞105.嗜酸性颗粒106.副染色质107.弗拉他细胞108.骨髓部分稀释109.骨髓完全稀释110.氟化钠抑制率111.细胞内铁阳性率112.环形铁粒幼细胞113.Ⅰ型铁粒幼红细胞114.普鲁士兰反应5※<问答题>1.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有何规律?2.造血干细胞是如何发育成各种血细胞的(写出模式图)?3.骨髓增生程度如何分级?其标准各如何?4.正常骨髓象有何特点?5.骨髓报告诊断意见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临床检验基础考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考题及答案

1、成人毛细血管采血常用部位是(D )A. 手背B. 肘部C. 足跟D. 手指E. 耳垂2、哪一凝血因子不是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凝血因子( E )A .Factor XI B. Factor VIII C. Factor XII D. Factor IX E. Factor VII3.凝血试验,首选的抗凝剂是:(E )A、肝素B、EDTA-K2C、EDTA-Na2D、草酸盐E、枸橼酸钠4、瑞氏染色法的染色作用:(C )A.物理吸附B.化学亲合C.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合D.化学结合E.物理性结合5. 下列何种物质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B )A、白蛋白B、纤维蛋白原C、γ球蛋白D、β球蛋白E、胆固醇6.门诊患者做尿常规分析,常采用下列哪种尿标本(B )A晨尿B随机尿C清洁尿D 3h尿E 24h尿7. 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涂片可发现较多的细胞是:(D )A.大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中毒变性C.幼稚单核细胞D.异型淋巴细胞E.幼稚粒细胞8. 血红蛋白的组成是由(A )A.球蛋白和亚铁血红素B.铁原子和原卟啉C.血红素和铁原子D.α2β肽链E.血红素和白蛋白9.下列哪种尿标本经加热后浑浊可消失(C )A 脓尿B菌尿C 结晶尿D脂肪尿E乳糜尿10.白陶土可激活的凝血因子是:(D )A、IB、ⅡC、ⅡD、ⅡE、Ⅱ11.临床判断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的最可靠实验指标结果是(C )A粪镜检无红细胞B无柏油样黑便C粪隐血试验阴性D粪胆素试验阴性E粪胆原试验阴性12.通过粪便检查可确定疾病(C )A消化道恶性肿瘤B消化道溃疡C肠道寄生虫D肝脏疾病E消化不良13.正常精液液化时间不超过(E )A 5minB 10minC 20minD 25minE 30min14.正常前列腺液镜检时可见大量(B )A草酸钙结晶B卵磷脂小体C上皮细胞D中性粒细胞E 夏科-莱登结晶15.血小板计数是研究:(C )A.止血障碍的重要指标B.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C.止血和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D.毛细血管壁完整性指标E.血管内皮完整性指标16. 妊娠实验测定的激素是:(D )A.雌激素B.胎盘催乳素C.胎盘专一性蛋白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E.孕激素17.正常情况下酮体的产生是在:(A )A.肝脏B.肾脏C.胰脏D.脑垂体E.肾小管18.肾小管蛋白尿是指:(A )A.原尿中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回吸收B.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C.肾脏被动性充血D.肾血管痉挛出血E.肾小球通透性增加19.白细胞直方图上,单个核细胞区不包括以下哪种细胞(B )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原始细胞20.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以飞升(fl)为单位,lfl等于(C )A. 10-9LB.10-12LC.10-15LD. 10-18LE.10-20L得分阅卷人二、填空题(共8题,每空1分,共40分)1.异形红细胞尿液异形红细胞常见的形态有:Ⅱ大红细胞;Ⅱ小红细胞,Ⅱ棘形红细胞,Ⅱ环形红细胞(面包圈红细胞),Ⅱ新月形红细胞,Ⅱ颗粒形红细胞,Ⅱ皱缩红细胞,Ⅱ影细胞,Ⅱ红细胞碎片。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3_真题-无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3_真题-无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3(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不符合急单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的是( )A.AS-D NCE染色呈阳性B.α-NAE染色呈阳性C.AS-D NAE染色呈阳性D.α-NBE染色呈阳性E.以上都不是2. 下列除哪项外,均常出现于增生性贫血的血象中( )A.Howell-Jolly小体B.Cabot环C.镰刀形红细胞D.嗜多色性红细胞E.有核红细胞3. 正常血细胞作过氧化物酶染色,下列反应结果正确的是( )A.原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B.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C.原单细胞阴性,幼单可呈弱阳性D.淋巴细胞系和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E.以上都是4. NAP增高的疾病不包括( )A.急性阑尾炎B.类白血病反应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缺铁性贫血E.真性细细胞增多症5. 正常血细胞PAS反应,下列哪项不正确( )A.原粒细胞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后阶段阳性逐渐增强B.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C.大多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D.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E.急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原始单核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呈红色颗粒状,弥散分布6. 确诊为慢粒患者,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突然升至200分,可能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A.急粒变B.急淋变C.急单变D.合并严重化脓感染E.合并病毒性感染7. 大细胞性贫血包括( )A.恶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地中海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8. 巨核系细胞增多的骨髓象一般不出现在(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以上都不是9. 粒红比例<2:1,通常不出现在下列何者( )A.放射病早期B.急性化脓性感染C.脾功能亢进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以上都不是10. 下列符合幼淋巴细胞形态特征的是( )A.胞核圆或椭圆形B.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C.核染色质较细致D.胞浆量少,淡蓝色,偶有少量深染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E.以上都是11. POX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中,下述判断错误的是( )A.急粒(+),急单(±),急淋(-) B.小原粒与原淋细胞区别,前者可呈(+),后者(-)C.急单与组织细胞性白血病均呈阳性反应D.急早幼粒与急单区别,前者呈强(+),后者呈(±)E.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可见于再障、感染、急淋和慢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考试资料真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考试资料真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血液分析仪及临床应用考试资料真题1、单选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2、单选精密度是指(江南博哥)()A.对同一样品重复进行检测时所有结果的符合程度B.样品的检测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C.样品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D.样品测定值与标准品值的符合程度E.样品测定的最低浓度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精密度分为批内、批间两种精度。

批内精度是对同一批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评价,批间精度是对两批或两批以上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评价。

3、单选某患者,女,55岁,因胸闷、乏力就诊。

实验室全血细胞检查结果:红细胞3.78×1012/L,血红蛋白116g/L,白细胞6.2×109/L,血小板131×109/L,RDW12.5%,MCV85fl,MCH26.5pg,MCHC309g/L;红细胞直方图基本不变,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大小一致。

则最有可能是()A.巨幼细胞性贫血B.慢性感染C.缺铁性贫血D.急性溶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该患者红细胞平均值、红细胞直方图和血涂片提示为正细胞均一性贫血。

按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和MCV/RDW分类,该患者红细胞参数均不支持其他贫血诊断。

4、单选白细胞直方图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抬高,最可能的原因是()A.有核红细胞B.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异型淋巴E.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35~450f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3群,左侧峰又高又陡为淋巴细胞峰,最右侧峰又低又宽为中性粒细胞峰,左右两峰间的谷区较平坦为单个核细胞峰,大小为90~160fl。

白细胞直方图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抬高,最可能的原因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异型淋巴细胞。

5、单选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主峰左移,基底较窄,常见于()A.缺铁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均一性贫血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B6、单选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中,红细胞的有关参数包括()A.WBCB.RDWC.MPVD.PLTE.PDW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中,红细胞的有关参数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MCV、MCH、MCHC、RDW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选择题>※<名词解释>1.造血微环境2.髓外造血3.造血干细胞4.造血祖细胞5.血细胞的成熟6.红髓7.干抽8.非红系百分比9.粒红比值10.骨髓稀释11.幼红细胞造血岛12.吞噬细胞13.细胞化学染色14.氟化钠抑制率15.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6.酯酶双染色17.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18.再生障碍性贫血19.再障危象20.缺铁性贫血21.铁粒幼细胞贫血22.巨幼细胞贫血23.恶性贫血24.溶血性贫血25.血管内溶血26.血管外溶血27.不稳定血红蛋白病28.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9.原位溶血30.地中海贫血31.血红蛋白病32.血红蛋白S33.症状性贫血34.红细胞中间脆性35.红细胞渗透脆性36.白血病37.急性白血病38.慢性白血病3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40.微量残留白血病41.急性混合性白血病42.全髓白血病4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分化型44.浆细胞白血病45.M蛋白46.粒细胞缺乏症47.白细胞减少症48.类白血病反应49.FAB分型50.MICM分型51.WHO分型52.白血病裂孔现象53.棒状小体54.柴捆细胞55.费城染色体56.Ⅱ型原始细胞57.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58.急性白血病部分缓解59.急性白血病复发60.毛细胞白血病6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2.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63.骨髓增生性疾病64.镜影细胞65.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66.骨髓纤维化67.类脂质沉积病68.戈谢细胞69.尼曼-匹克细胞70.海蓝细胞71.纤溶系统7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73.外源凝血系统74.内源凝血系统75.外源凝血途径76.内源凝血途径77.共同途径78.外激活途径79.瀑布学说80.蛋白C系统81.血小板黏附功能82.血小板聚集功能83.血小板释放功能84.血小板初发聚集85.血小板次发聚集86.血小板第3因子87.血管内皮细胞的异质性88.开放管道系统89.致密管道系统90.血小板促凝活性91.富血小板血浆92.贫血小板血浆93.原发性纤溶亢进症94.副凝固95.血栓前状态96.高凝状态97.血栓形成9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99.血友病100.易栓症101.浆细胞白血病102.原粒细胞Ⅱ型103.中性中幼粒细胞104.中幼红细胞105.嗜酸性颗粒106.副染色质107.弗拉他细胞108.骨髓部分稀释109.骨髓完全稀释110.氟化钠抑制率111.细胞内铁阳性率112.环形铁粒幼细胞113.Ⅰ型铁粒幼红细胞114.普鲁士兰反应5※<问答题>1.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有何规律?2.造血干细胞是如何发育成各种血细胞的(写出模式图)?3.骨髓增生程度如何分级?其标准各如何?4.正常骨髓象有何特点?5.骨髓报告诊断意见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6.正常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各有何主要形态特点?7.骨髓涂片检查,低倍镜下应观察那些内容?8.人体出生后的造血有何特点?9.AS-DCE、a-NAE原理各如何?其在鉴别急性白血病时有何意义?10.POX染色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各如何?11.铁染色原理如何?骨髓内外铁判断标准各如何?1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原理及结果判断标准各如何?13.骨髓取材成功和失败各有何指标?14.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有何特点?15.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和红细胞孵育后渗透脆性试验的原理、临床意义各如何?16.酸溶血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各如何?17.各种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共同点有那些?18.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如何?19.再生障碍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有何特点?20.如何从实验室检查角度,鉴别巨幼细胞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1.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的各方面有何不同?22.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2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检查有何特点?24.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如何分型的?其各型的标准各如何?(根据1986年天津会议标准)25.MDS的临床实验室分型标准和其主要特点是什麽?26.急性白血病的血象及骨髓象检查有何特点(指共性方面)?27.ALL1、ALL2及ALL3的形态特点各如何?2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有何实验室检查特点?29.急淋、急粒、急单中的原始细胞细胞化学染色有何不同点?30.如何区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31.多发性骨髓瘤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其实验室检查有何特点?32.目前免疫分型、遗传学分型、分子生物学型在诊断急慢性白血病中各有哪些作用?33.急性白血病的缓解及复发标准各是什么?34.列举3种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红系疾病,如何鉴别?35.蛋白C系统的有那些物质组成?.各有哪些作用?36.血液凝固的机理如何(可用图表示)?37.做PT、APTT等实验时,标本采集要注意哪些事项?38.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在临床应用时可分哪几种情况?39.PT的原理、方法、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各如何?40.APTT试验的原理方法、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各如何?41.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有何作用?42.何谓血栓前状态,其各种分子标志物有哪些变化?43.何谓DIC?其实验室诊断DIC的主要指标是什么?44.纤维蛋白(原)是如何逐步被降解的?各产生那些降解产物?4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试验检查有何特点?46.血管受损后,机体是如何进行止血的?47.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查有何特点?48.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原理如何?有何临床意义?49.出血时间测定的原理如何?有何临床意义?50.粒细胞四种颗粒如何鉴别?51.各期有核红细胞形态有哪些主要特点?52.原始细胞有哪些共同特点?53.各种原始细胞如何鉴别?54.成骨细胞和浆细胞如何鉴别?55.破骨细胞和巨核细胞如何鉴别?56.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如何鉴别?57.中幼粒以下细胞如何根据胞核凹陷程度进行划分?58.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适应证有哪些?59.如何判断骨髓取材成功?60.骨髓象检验的注意事项包括哪些?61.血涂片检查的重要性包括哪些方面?62.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63.特异性酯酶染色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各如何?64.苏丹黑染色的临床意义有哪些?65.急性白血病的一般要做哪些细胞化学?如何分析其结果?5※<选择题>1. 下列哪种细胞化学染色对急粒与急单的鉴别意义不大(A1型题)A a-NAE染色及NaF抑制试验B a-NBE染色及NaF抑制试验C AS-D-NAE染色及NaF抑制试验D NAP积分值测定E 以上都是[本题答案] D2.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1型题)A 慢粒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则明显升高B 急淋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急粒时则明显升高C PNH病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再障时则明显升高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无明显变化E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NAP积分常增加,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无明显变化[本题答案] B3. 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特征的是:(A1型题)A 胞体大,一般核浆比例小B 细胞核内可见明显核仁C 胞浆中一般无颗粒D 核染色质细致均匀E 一般为圆形或类圆形[本题答案] A4. 下列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1型题)A 细胞体积从小到大B 核浆比由大到小C 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 核仁从无到有E 胞质颗粒从有到无[本题答案] B5. 核圆形,居胞体中央,染色质呈块状,核仁消失,胞浆呈嗜多色性,该特征符合(A1型题)A 原始红细胞B 早幼红细胞C 中幼红细胞D 晚幼红细胞E 网织红细胞[本题答案] C6. 不符合原红细胞特点的是:(A1型题)A 胞体大,可见突起B 染色质呈粗颗粒状C 核仁大,界限不清D 胞浆呈均匀淡蓝色E 近核淡染现象[本题答案] D7. 下列临床表现中哪项不符合急性溶血性贫血(A1型题)A 寒战、高热、腰背四肢疼痛B 贫血C 周围神经炎症状D 酱油色尿E 黄疸[本题答案] C8. 下列哪种疾病临床上同时存在贫血及脾肿大 (A1型题)A 缺铁性贫血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失血性贫血E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本题答案] E9. 女,40岁,贫血临床表现,MCV86fl,MCH29pg,MCHC0.34,其贫血属于 (A1型题)A 大细胞性贫血B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 正常细胞性贫血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E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本题答案] C10. 下列哪项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A1型题)A 原因明确,单纯红细胞增多的骨髓增生性疾病B 粒细胞系不增多C 巨核细胞系不增多D 维生素B12和尿酸水平减低E 红、粒、巨三系均增生,以红系增生显著[本题答案] E11. 下列何种疾病属大细胞性贫血(A1型题)A 恶性贫血B 缺铁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溶血性贫血E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本题答案] A12. 某黄疸患者,尿胆红素试验阴性,尿胆原试验强阳性,酸溶血和蔗糖溶血试验阳性,提示(A1型题)A 急性黄疸性肝炎B 慢性活动性肝炎C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E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本题答案] D13. 下列哪项不符合抗人球蛋白试验(A1型题)A 检查红细胞表面不完全抗体B 加抗人球蛋白血清发生凝集C 在盐水介质中发生凝集D 直接试验阳性不一定发生溶血E 试验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血[本题答案] C14. 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检查是(A1型题)A Ham试验B Coombs试验C Donath-Landsteiner试验D 免疫球蛋白测定E 血红蛋白电泳[本题答案] B15. 对确定是否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价值最大的实验室检查是(A1型题)A 抗人球蛋白试验B 酸溶血试验C 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试验D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E 尿胆红素试验[本题答案] A16.下列哪项符合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A1型题)A 急性型Hb浓度多在40~80g/L,慢性型Hb浓度降至20g/LB 网织红细胞<10%C 急性型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D 血小板多低于正常E 骨髓象幼红细胞不会出现巨幼变[本题答案] C17. 下列哪项不符合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A1型题)A 血片中红细胞呈小球形,有核细胞和嗜多色形红细胞多见B 网织红细胞>10%C 急性型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D 血小板数多在正常范围,部分患者减少E 骨髓中幼红细胞不会呈现巨幼变[本题答案]E18. 下列哪项不符合冷凝集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A1型题)A 冷凝集阳性,但效价<1:200B 直接抗人球球蛋白试验呈阳性C 血片中可见红细胞呈缗钱状及自身凝集现象D 白细胞数可轻度升高E 血小板多数正常[本题答案]A19. 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实验室检查结果不符的是(A1型题)A 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B 冷热溶血试验阳性C 片中可见有核红细胞D 有双相溶血素抗体,具有抗P血型特异性E 自身抗体类型为IgM[本题答案] E20. 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实验室检验相符的是 (A1型题)A 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B 冷热溶血试验阳性C 血片中无球形、异形及碎片出现D 自身抗体类型为IgME 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本题答案]B21. 细胞外铁不降低,则可排除(A1型题)A 铁粒幼细胞贫血B 巨幼细胞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缺铁性贫血E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本题答案] D22. 骨髓细胞检查以晚幼红增生为主,细胞内铁外铁明显减少或消失,常出现于(A1型题)A 缺铁性贫血B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D 溶血性贫血E 再生障碍性贫血[本题答案] A23. 早期缺铁性贫血时,可见以下哪组改变(A1型题)A 有贫血,血清铁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B 有贫血,血清铁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 有贫血,血清铁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D 无贫血,血清铁减低,总铁结合力降低E 以上都不是[本题答案] B24. 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见于缺铁性贫血何期(A1型题)A 缺铁初期B 缺铁潜伏期C 轻度缺铁性贫血D 重度缺铁性贫血E 不定[本题答案] D25.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是 (A1型题)A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B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C 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降低D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E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增高[本题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