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重点难点突破:物理力学
高三物理学常见难点解析与攻克策略

高三物理学常见难点解析与攻克策略一、引言物理学是高中科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很多学生认为比较难的科目之一。
在高三阶段,物理学常见的难点问题对学生来说可能会成为阻碍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困扰。
本文将解析高三物理学常见的难点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攻克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二、难点解析与攻克策略1. 力学难点问题在力学领域,学生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和应用的概念和公式。
例如,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初次学习时可能会导致困惑。
面对这些难点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重点理解基本定义,如质量、力、加速度等。
- 多做力学题目,加强对公式的操作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 培养思维逻辑,通过将力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加深理解。
2. 电磁学难点问题电磁学是物理学中内容较多且较为复杂的一部分,常见的电磁学难点问题包括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建立电磁场的概念模型,通过图像、动画等辅助工具直观地理解电磁现象。
- 掌握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学公式和方程式加深理解。
- 注重实验与观察,通过实际操作与观测现象,增强对电磁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3. 光学难点问题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的成像问题是高中物理学中较为困难的内容之一。
下面是攻克光学难点问题的一些建议:- 掌握光的传播直线假设,运用几何光学的思想解决相关问题。
- 对于光的成像问题,切实理解成像公式,注意光线追迹法和像的性质。
- 做一些关于透镜和镜面的典型题目,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热学难点问题热学中常见的难点问题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传导、热扩散等。
以下是攻克热学难点问题的一些建议:- 熟练掌握单位热量和内能的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
- 注意热量传递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 加强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热学现象。
五、总结高三物理学常见难点问题的解析与攻克策略,是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成绩的关键。
高考物理备考如何解决力学题的难点

高考物理备考如何解决力学题的难点高考物理是许多学生备考中的难点科目之一,尤其是力学题的难度常常让人感到头疼。
正确解决力学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解题思路和实战演练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解决高考物理力学题的难点。
一、理论基础在解决力学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打牢理论基础。
高考物理力学题主要考察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与能量、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概念和公式的应用。
因此,我们要重点掌握这些基本定律和公式,并理解其物理意义。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课本的学习、老师的讲解以及做题集的练习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物理竞赛、科学实验等活动来拓宽自己的物理视野,提升自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解题思路1. 仔细分析题目要求:在解决力学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要求解的问题,确定所给已知量和需要求解的未知量。
2. 建立坐标系和坐标轴:针对不同的力学问题,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和坐标轴。
建立坐标系有助于我们在解题过程中更清晰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并使得解题过程更加简洁明了。
3. 运用基本公式: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已知量,我们可以运用基本的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数值的精确性。
4. 确定问题的解题思路:对于复杂的力学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绘制示意图、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或者能量守恒定律等方法,确定问题的解题思路。
5. 逐步求解:根据所选择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逐步进行计算和推导,得出最终的解答。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运算的正确性。
三、实战演练除了理论知识和解题思路的掌握,高考物理力学题的解题能力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战演练来提高。
我们可以通过做真题、模拟题以及习题集的练习,逐渐熟悉不同类型的力学题目,并且掌握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实战演练中,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分类总结题目:将遇到的力学题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高考物理难点的破解技巧

高考物理难点的破解技巧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高考物理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其中的难点,如复杂的力学问题、抽象的电磁学概念以及令人头疼的综合计算题,常常让同学们感到困惑和无助。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难点并非不可攻克。
首先,我们来谈谈力学部分。
力学在高考物理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也是很多同学的“拦路虎”。
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晰地理解各种力的概念和性质。
重力、弹力、摩擦力,它们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的计算方法,都需要牢记于心。
比如,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是一个容易出错但又至关重要的知识点。
在解题时,学会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先重力,再弹力,最后摩擦力,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力。
同时,要善于画出受力示意图,将抽象的物理情景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
对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要明确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
通过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求出加速度,进而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状态。
再来说说电磁学。
电磁学部分的难点主要在于概念的抽象性和公式的复杂性。
电场和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我们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实际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比如,可以把电场想象成一片“力的海洋”,电荷在其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而磁场就像是一条条“看不见的道路”,电流在其中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电磁感应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要理解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和大小计算方法,掌握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对于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要善于将电磁学知识与力学知识相结合,运用动力学和能量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在学习电磁学公式时,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和物理意义。
例如,安培力公式 F = BIL 只适用于电流与磁场垂直的情况,如果不垂直,需要将磁场进行分解。
接下来是物理实验。
实验题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而且往往是同学们容易丢分的地方。
对于实验原理的理解要透彻,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每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高中力学难点强行突破

例:如图1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 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 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 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3) 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运动。
图1
2.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为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 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相对运动趋势不如相对 运动直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常用下列方法判断。 法1:“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原来相对静止 的物体间能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若能发生,则这个相对 运动的方向就为原来静止时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 向。若不能发生,则物体间无相对运动趋势。
高中物理重难点强行突破
受力分析与物体平衡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 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 想象去画,不像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 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 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但有些力的方 向难以确定。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 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 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 要一定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 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CB绳的拉力 一直减小
A A
TA
B T
B
B
C
G
例6.如图所示,在细绳的下端挂一物体,用 力F拉物体,使细绳偏离竖直方向α角,且保 持α不变,当拉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β为多大 时,拉力F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例7.如右下图所示,一个重力G的匀质球放 在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α,在斜面上有 一光滑的不计厚度的木板挡住球,使之处于 静止状态.今使板与斜面的夹角β 缓慢增大, 问:在此过程中,挡板和斜面对球的压力大 小如何变化?
【高考复习】高考物理必须明确突破的100个难点

【高考复习】高考物理必须明确突破的100个难点模块一力学篇?难点1 运动图像的区别与联系?难点2 运动图像的分析与运用难点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灵活选用?难点4 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分析?难点5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难点6 杆上弹力方向的分析?难点7 绳上死结和活结问题的分析?难点8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难点9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难点10 力的矢量三角形的灵活应用难点11 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多物体平衡问题中的运用?难点12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问题的分析难点13 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关的临界问题的分析?难点14 与超重、失重相关联的问题的分析?难点15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图像问题的分析?难点16 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类问题中的运用难点17 牛顿运动定律在滑块?滑板类问题中的运用难点18 牛顿运动定律在传送带类问题中的运用难点19 小船渡河类问题的分析与求解?难点20 绳或杆相关联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难点21 平抛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难点22 圆锥摆模型问题的分析难点23 类圆锥摆模型的分析难点24 轻绳或内轨道模型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难点25 轻杆或管模型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难点26 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难点27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难点28 卫星稳定?运行中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和加速度a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难点29 卫星的变轨问题 ?难点30 人造卫星和宇宙速度难点31 万有引力定律和其他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难点32 双星问题的分析难点33 三星(质量相等)问题的分析难点34 机车启动问题的讨论??以恒定功率启动 ?难点35 机车启动问题的讨论??以恒定加速度启动难点36 变力做功的计算?难点37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运用?难点38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难点39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40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与运用 ?难点41 对功能关系的理解难点42 传送带模型中的能量问题 ?难点43 碰撞结果可能性问题的分析??难点44 动量守恒在子弹打木块模型中的应用难点45 动量守恒在“人船模型”(反冲问题)中的应用?难点46 动量守恒在弹簧类问题中的运用?难点47 动量守恒在多体多过程问题中的运用?模块二电磁学篇难点48 电场线和等势面的特点难点49 对电场性质的理解与应用难点50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考物理必考难点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难点总结归纳在高考物理考试中,总有一些内容被视为难点,让考生感到头疼。
针对这些难点,本文将对高考物理必考的一些难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物理考试。
一、力学部分1.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解决物体的动能与其速度、质量以及作用力关系的重要定律。
根据动能定理,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它的动能会发生改变。
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碰撞问题的基础,它表明一个孤立系统内的总动量守恒。
在碰撞问题中,可以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物体的速度和碰撞后的动量变化。
3.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解决力与物体运动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特别地,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相互作用力的平衡。
二、电磁部分1. 安培定律:安培定律是解决电流与磁场之间关系的重要定律。
根据安培定律,电流会产生磁场,而磁场会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解决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定律。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引起电流的产生。
3. 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数学表达电磁场理论的一组基础方程。
其中包括电场与电荷之间的关系、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场和磁场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光学部分1. 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是解决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偏折问题的基本定律。
根据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 球面反射与球面折射:球面反射与球面折射是解决球面镜成像问题和透镜成像问题的关键。
在球面反射中,光线通过反射在球面上形成像;在球面折射中,光线通过折射在球面上形成像。
3. 构成光的颜色的现象: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
在光的颜色的现象中,包括色散现象、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基于光的波动性进行解释的。
综上所述,高考物理中的必考难点主要集中在力学、电磁和光学等部分。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难点与易忽略内容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难点与易忽略内容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科目,也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
在高考中,物理科目的知识点非常多,有一些知识点则是重点、难点,还有一些内容容易被忽略。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难点以及易忽略的内容进行总结。
一、力学1. 速度、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在力学中,速度、加速度与位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这个关系式在高考中经常被应用,需要熟练掌握。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
它包括了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对于解答物理题目具有重要作用。
3.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是具有抛体运动特点的物理问题,包括了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抛体运动以及斜抛体运动等。
在高考中,这些抛体运动问题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解答题中,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二、电磁学1.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在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重要的物理概念。
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而电压是单位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能量。
2. 简单电路的等效电阻在电路中,有时需要计算简单电路的等效电阻,以便进行整体的电流和电压计算。
等效电阻是多个电阻器替代后所具有的电阻值。
3. 感应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感应电动势和法拉第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法拉第定律表明了感应电动势与导线中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对于解答涉及电磁感应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三、光学1.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是光学中的基本定律。
反射定律指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定律指出: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在两个介质中的光速恒定时也是恒定的。
在解答与光学有关的问题时,需要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2. 透镜成像公式透镜成像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关系的公式,包括了物距、像距、透镜焦距等。
在解答透镜成像问题时,需要熟练掌握这个公式,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运用。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重难点解析与解题技巧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重难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考试,本文将对高考物理的重难点进行解析,并给出解题技巧,在考前复习中提供参考。
一、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在复习力学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知识点:1.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都是考试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作用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则描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是解题的核心思想。
通过分析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变化,可以解决动量守恒问题。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有时需要将力进行合成或分解。
这需要掌握矢量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并灵活运用。
4. 斜面问题:斜面是力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
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斜面的几何关系,将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从而简化问题。
二、电学电学是高考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模块。
在复习电学时,需要注意以下知识点:1.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电学的核心内容。
在解决电路问题时,一般需要灵活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节点电流定律来进行分析。
掌握串联、并联和混合电路的分析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电学中的难点内容。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能够解决涉及电磁感应的问题。
3. 电容与电阻:电容和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
在解决电路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电容充放电方程和电阻的欧姆定律。
三、光学光学是高考物理中常见的模块,其重点内容如下:1. 光的反射与折射: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对解决光学问题至关重要。
要熟悉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并能够应用到不同的问题中。
2. 透镜与光的成像:透镜问题是光学中的热点问题。
要掌握薄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和虚实成像的判断方法。
3. 光的干涉与衍射:干涉与衍射是光的波动性质的体现。
要熟悉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的解析方法,以及干涉条纹和衍射图样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理综重点难点突破:物理力学
高考理综的物理部分,力学所占的比重很高,也是考生们比较容易十分的知识点。
以下介绍高考物理力学的分类解析,希望能帮到考生。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
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
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
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
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
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
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
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