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作业 (1)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临考卷【新高考版】(四)古诗词鉴赏(1)

2021届高考语文临考卷【新高考版】(四)古诗词鉴赏(1)

(四)古诗词鉴赏(1)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自题磨剑室诗词后①柳亚子②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

能为顽石方除恨,便作词人亦大痴。

但觉高歌动神鬼,不妨入世任妍媸。

只惭洛下书生咏③,洒泪新亭④又一时。

【注】①本诗是诗人自题诗词集之作,时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②柳亚子,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

③洛下书生咏:指带鼻浊音的吟咏。

东晋宰相谢安因有鼻疾,吟诗的时候鼻音较重,士人竞相仿效他的声音。

④洒泪新亭:西晋末年,大批官员士人随晋室南迁,南渡豪士在新亭宴饮,周顿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诗词集名字中的“磨剑室”,取意于“十年磨一剑”,充分表现出革命者的豪情。

B.首联“剑态”指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之志,“负初期”指背负革命理想,初心不改。

C.颔联二句一扬一抑,讲自己虽心怀家国之恨,却只能作为一个诗人,痴心于吟咏诗句。

D.颈联上承颔联,诗人自信革命的诗歌能有鼓舞人心的感染力,以文字为刀也是革命。

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名篇名句默写(新高考卷Ⅰ)-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名篇名句默写(新高考卷Ⅰ)-2023年新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
( 2 ) 杜 甫 《 登 高 》 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 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 3 ) 辛 弃 疾 《 永 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 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2022全国乙卷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 白 居 易 《 琵 琶 行 》 中 “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 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2)李商隐《锦瑟》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的数 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

”。
2022新高考卷Ⅱ(重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

”两句,后世一
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
( 2 ) 刘 禹 锡 《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 中 “ , ” 两句,交代了诗人贬
谪之地的偏僻与被贬时间之久。(不在课标范围)
2021全国乙卷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 中 对 此 进 行 说 明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即 便 “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 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春日的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 花 草 的 句 子 是 : “ ____,____。”(不在课标范围)
找准关键信息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能)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温习(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能)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能)第01课考纲解读《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能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偏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路进行。

表达技能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既可以包括各类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利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利用。

对表达技能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利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常见表达技能(1)表达方式:描述、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2)描述技能:动静、虚实、点面、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远近高低不同角度、多种感官相、衬托、渲染、细节描述、白描等。

可利用各类修辞。

(3)抒情技能: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

可利用各类修辞。

(4)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先启后、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顾等。

第二,试题设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能(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能(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4)某联在景物描述上有什么特点?(5)请从某手法的角度赏析某联。

第三,大体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能。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情感,转达了如何的旨趣,产生了如何的效果等。

)第四,解答真题示范(1)注意审题,看清题干要求。

(2)熟记常见的表达技能术语。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巧练 --诗歌鉴赏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巧练 --诗歌鉴赏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巧练--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

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注】。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轮鞅:泛指车马。

墟曲:乡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白日"大好的时光,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

B.诗中的"人事"指和官场交结往来之事,"杂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语带贬义。

C.全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表现了作者心境的恬淡。

D.中间四句描写田园生活的动态,与前面四句的动态相呼应,充满一种纯朴的动人氛围。

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专题复习--王昌龄作品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专题复习--王昌龄作品专练

王昌龄作品专练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高三之桂林王昌龄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昌龄的这两首诗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从体裁看都是七绝,从题材看都是送别诗。

B.唐诗善用意象来寓含情感,如前诗“明月”和后诗“归舟”均为写离别的常用意象。

C.前诗“沅水通波”和“青山一道”之语,写离别时的环境,给人以山长水远的感受。

D.后诗中,诗人因内心伤感,所以面对眼前亮丽的“梅花”和“雪”,也觉得黯淡无光。

2.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土考查分析比较诗人感情。

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解答】(1)D.“面对眼前的”错,这句是想象中的桂林之景,当时还没到桂林。

(2)第一首诗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表达对远行人的宽慰之情,恳切感人。

诗人说虽然相隔很远,但是能够共沐风雨,沐浴同一片月光,所以不要那么感伤,这是宽慰之语。

第二首诗后两句“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重在表现对友人以后能够归来的期盼。

诗人想象友人在不久归来时的场景,想象他归来时身上还带着桂花香。

答案:(1)D(2)前诗重在表达对友人的宽慰。

虽然山水相隔,但能沐浴同样的云雨,共享同一轮明月,所以不必过分伤感。

后诗重在表达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诗人想象友人待在桂林时“梅花侵雪暗”,而不久的将来归来时会带着桂花香。

第一首译文: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07 古典诗词鉴赏 1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07 古典诗词鉴赏 1 Word版含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力气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须结合第一联分析。第一联写的是秦始皇墓,其次联“一种”(意为“同样”)一转,写出同是掩埋在“青山秋草”中的汉文帝墓,却赢得了了路人的参拜。这明显是用了对比的方法,以汉文帝的仁爱谦和与秦始皇的残暴刚愎形成猛烈对比,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秦始皇的讽刺。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07 古典诗词鉴赏 1(解析版)
1.(15届安徽省六校训练争辩会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
登楼感怀①
于 谦
晩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小题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答案】
【小题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安静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小题2】“畏”是说可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伴侣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漂泊在外的痛楚。(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颈联很明显是写景,从“惊暗鹊”“泣寒虫”可见景之孤独与凄凉。然后结合全诗中“江乡故人”“梦里逢”“羁旅”“相留”可得出悲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力气层级为鉴赏评价D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  试题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释】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

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

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________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________字,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①。

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①孤令:孤零。

②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 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古诗词复习专项训练(一)(有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古诗词复习专项训练(一)(有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古诗词复习专项训练(一)班级姓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月夜怀故人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注】旧国:故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

B.颈联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

C.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和作者独处“凝愁”来间接抒情。

D.本诗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平淡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月下怀念故人的情感。

2).“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

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濒遭贬官。

曲江:唐朝长安城南的一处游赏胜地。

经眼:从眼前经过。

翡翠:翡翠鸟。

麒麟:麒麟状的石雕墓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也不仅是诗入的伤春之愁,而且有对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都引起诗人的惆怅,“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

两句对仗工整,“且”“莫”“欲”等虚字的大量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

D.颈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作者慨叹盛衰兴亡、物是人非的伤感。

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

诗中作者“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②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州)团练判官时。

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

也曾在此地盘桓。

②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

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

③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色连空。

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

B.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望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C.诗中使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景物描写实虚结合,将风物景色表现得有色有声,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

D.诗人由六朝文物消磨而云天不为之变起兴,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对仗精妥,意象颇有新意。

※【答案讲评】C (“传达出诗人明朗的心境”错,景是明丽健爽的,心境是惆怅低回的。

此诗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水色依旧对比,表达出一种人事无常而自然永恒的感慨。

后两句联想到范蠡,感慨自己与他无缘相见,只能怀着仰慕的心情凭吊他的遗踪。

)2.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

”(见《瀛奎律髓汇评》)在二、三两联中任选一联,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案讲评】第二联:[景]描绘了一幅明丽的图景: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和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

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

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奈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于是顿生人世易变的感慨。

第三联:[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

[情]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凄凉之情。

(以丽景写哀情)或: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同时涌入脑海,引发诗人人生多变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杨万里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

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①棐儿竹籧篨②。

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注】①篸(zān):通“簪”。

②籧篨(qú chú):粗竹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试水初”,刚刚试水;“打头揽载”,才开始招揽船客,由这两处就可见溪船之新。

B.颔联对仗工整,“一椽”“两面”写出溪船之简小,“才”“好”则抒诗人对溪船的喜爱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盛开的芍药装点溪船,但溪船太简陋,只能随意胡乱地摆放或插在棐几竹席上。

D.尾联先描写了乘舟所见到的青松山亭伴水而来的奇妙,后以夸张手法感叹了水路溪行的方便。

※【答案讲评】C (“乱”字意在描写诗人随心随意的状态,体现轻松愉悦的情感,而非胡乱之意。

)2.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

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讲评】①描写的事物、叙述的事件,富有生活气息,营造出朴实自然的风格。

板屋、油窗、芍药、榧木小几和粗竹凉席,为日常之物,既不华贵也不精致;乘船溪行,是水乡常见之事,这些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②口语入诗,直白风趣。

“打头”“适逢予”“剩买”“不要驴”,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增添了诗作的诙谐幽默之趣。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③,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④、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

此词乃词人闲居瓢泉之作。

②鹈:《离骚补注》说:“鹈、杜鹃实两种。

”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反衬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将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答案讲评】B (“反衬”错,这是典型的正衬手法。

)2.简要赏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此句化用了燕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前往刺杀秦王的典故,渲染出一种慷慨激昂、沉重悲壮的氛围。

②借易水送别表达自己与族弟分别时内心的沉痛与不舍。

③借荆轲刺秦的失败,抒发自己对族弟因事贬官的同情与悲慨以及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答案讲评】B (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

)2.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

②对比,“莺啼燕语报新年”是和平宁静的春景,是亲人团聚的佳节,而在“路几千”的遥远边关,从征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

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

玉烛新·白海棠初晴新雨后。

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

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

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

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

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

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

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写新雨初晴后的海棠,将海棠比为洗去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

B.“东风倦倚”“憨憨态”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海棠憨态可掬的情状,突出了海棠的惹人喜爱。

C.下片起句,写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而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

D.词人喜爱神娟韵秀、肥腴富贵的牡丹,但更钟情净骨天然、清雅素洁的白海棠。

※【答案讲评】D (“词人喜爱神娟韵秀、肥腴富贵的牡丹”于文无据,词中“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是词人赞美白海棠具有娟秀雅致的神韵,堪称花中一流,并非是说牡丹。

)2.请结合全词,赏析结句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①化用俞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音的典故,表达了词人以白海棠为知音的情志。

②表现了词人对素洁高雅的白海棠的赞美。

③表达了词人以素洁高雅的白海棠自许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