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习题课件
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习题课件

练习七
34.5÷6=5.75(元) 21÷3=7(元) 5.75<7 答:李奶奶家每月节约的水费多。
练习七
练习七
练习七
1.把下面的算式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
46.8 520
238 34 16100 46
练习七
2.列竖式计算。
练习七
3.
134.9÷9.5=14.2 答:图中鸵鸟的体重是天鹅的14.2倍。
练习七
4.
7.5 7.5 7.5
0.45 45 450
练习七
5.
练习七
6.小云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面积是68.4m², 它的宽是7.2m,长是多少米?
68.4÷7.2=9.5(米) 答:长是9.5米。
练习七
7.
2.73
130
21
21
练习七
8. 小林家今年售出自家种植的草皮共收入455元, 每平方米售价6.5元,小林家出售了多少平方米的 草皮?
455÷6.5=70(平方米) 答:小林家出售了70平方米的草皮。
练习七
9. 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课件

7. 一根木头长10 m,要把它平均锯成5段。每锯下一段 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8×(5-1) = 32(分) 答:锯完一共要花32分钟。
8.笔直的跑道一旁插着51 面小旗,相邻两面小旗的间 隔是2 m。现在要改为只插26 面小旗(两端的旗子不 动),间隔应改为多少米?
150÷15 = 10(盏) 答:一共需要安装10盏灯。
巩固运用
(教材P108 练习二十四T11)
1. 一条项链长60 cm,每隔5 cm有一颗水晶。这条 项链上共有多少颗水晶?
60÷5=12(颗) 答:这条项链上共有12颗水晶。
(教材P107 练习二十四T6)
2. 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 km。平均每3 km设置一 处饮水服务点(起点不设,终点设)。全程 一共有多少处饮水服务点?
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1课时 植树问题(1)
优 翼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探究新知
(教材P104 例1)
知识点: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问题
同学们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
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解法探究
对吗?检验一下
每隔5m栽一棵,共 。
42÷3 = 14(处) 答:全程一共有14处饮水服务点。
(教材P108 练习二十四T13)
3.*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枚棋子。最外层一共 可以摆放多少枚棋子?
19×4-4=72(枚) 答: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72枚棋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7.1谁先走》说课稿(3)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7.1 谁先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7.1 谁先走》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鸡兔同笼问题。
教材通过给出一个关于鸡兔同笼的例题,让学生运用画图法和列表法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假设法”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材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假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学习过鸡兔同笼问题,对画图法和列表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假设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假设法”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法、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假设法”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
引导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假设法”的概念;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活动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运用画图法和列表法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3.引导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假设法”。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课件

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呢?
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呢?
7.65÷0.85= 9
12.6÷0.28= 45
9 0.85 7.6 5
765
0
45
0.28 1 2. 6 0 11 2 1 40 140
右边这道题被除数的末尾数位
0
不够,需要用“0”补足。
大家来讨论:计算除数是小 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 动几位,被除数的小 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
6.计算下面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4
6
5.6
15
14
30
小于
等于 大于
提升点 2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7.周末,鲁老师带一些同学去省城参加科普知识
竞赛。请你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不唯一) (1) 一 共 有 多 少 名 同 学 去 省 城 参 加 科 普 知 识 竞 赛 ? 144.5÷8.50=17(名) 17-1=16(名) 答:一共有16名同学去省城参加科普知识竞赛。
3 小数除法
一个数除以小数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被除 数 273
2730
27.3
2.73 0.273
除 数 13 130 1.3 0.13 0.013
商 21 21 21 21 21
你能根据第一列里的数, 填出其他各列里的数吗?
把下面的算式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
3.78÷2.8= 37.8 ÷28
71.5÷16.25= 4.4
答:白炽灯的年耗电量是 节能灯的4.4倍。
4.4 16.25 71.5 0
65 0 0 6500 6500
0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计算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的小数 除法时,将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 移动相同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少 几位就在被除数末尾补几个“0”。
北师大版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练习七)PPT教学课件

13÷5和11÷6
13 11
>
6
5
78 55
>
30 30
练习七(2)
5.某实验小学五年级开展了征文活动,下面是五
年级3个版的获奖情况,先完成下班。再将表中的
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班级
五(1)班
五(2)班
五(3)班
获奖作品数
5
8
4
参赛作品数
15 Nhomakorabea16
10
获奖作品数占参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先把异分母分
数化成大小不变但分母相同的分数。
练习七(2)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分时,只需找到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
数,然后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
练习七(2)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感谢观看
作品的几分之几
练习七(2)
5.某实验小学五年级开展了征文活动,下面是五
年级3个版的获奖情况,先完成下班。再将表中的
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班级
五(1)班
五(2)班
五(3)班
获奖作品数
5
8
4
参赛作品数
15
16
10
获奖作品数占参赛
作品的几分之几
1
2
2
>5
1
>3
练习七(2)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以及应用题。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例如: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哪些规则?请大家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运算方法进行解答。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小红有1/4的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苹果?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以下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2 + 1/3;2/5 × 3/4;4/7 - 2/7。
小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课件:《练习七》习题课件

5.一支120mL的牙膏管口的直径为5mm,李叔叔每天刷 2次牙,每次挤出的牙膏长度为2cm。这支牙膏最多 能用多少天?(得数保留整数。)
5mm=0.5cm,120mL=120 cm3 120÷[3.14×(0.5÷2)2×2×2] =120÷0.785 ≈152(天) 答:这支牙膏最多用152天。
练习七
1.把一块长方体钢坯铸造成一根直径为4dm的圆柱形 钢筋,求钢筋的长度。 4dm
12.56dm 提示:把钢坯铸造成钢筋,形状发生变化,但是体 长方体的体积:12.56×5×4=251.2(dm3) 积不变。 钢筋的底面积:3.14×(4÷2)2=12.56(dm2)
钢筋的长:251.2÷12.56=20(dm) 答:钢筋的长是20分米。
两个同学钻过去吗?
也许你认为只有魔术师才可能做到,其
实你也能做到。不信,请先按下面步骤试着 剪一个洞。
A
A
• 把作业纸对折起来。 • 从折痕上的 A 点向
对面剪,不要剪到头。
• 再从对面向折痕方向
剪,不要剪到头。
A
B
A
B
• 像这样来回剪。 • 最后从折痕上的 B 点 向对面剪,也不要剪到 头。
• 从 A 到 B 把折痕剪开。
3.一块蜂窝煤如图所示,做一块蜂窝煤大约 需要用煤多少立方分米?
3.14×(12÷2)2×9=1017.36(cm3) 3.14×(2÷2)2×9×12=339.12 (cm3) 1017.36-339.12=678.24 (cm3)≈0.68(dm3) 答: 一块蜂窝煤大约需要用煤0.68立方分米。
2. 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 28.26m2,高是 2.5m。 用这堆沙在 10m宽的公路上铺 2cm厚的路面,能铺 多少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位置(练习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通过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位置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位置知识。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位置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题、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电影院、公园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位置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如: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同时,让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数字是有顺序的,不能随意更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坐在第5列第3行,请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