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3节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化学电源课时作业 鲁科版选修4.doc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3:1.3.1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原电池原理 e-
负极
Zn
正极 Cu
Zn2+
Cu2+ Cu OH-
硫酸铜溶液
注意:离子定向移动时非常缓慢
原电池 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电子导 电
电 极
电
Zn 外电路Cu极 反
应 内电路 电 CuSO4 池
负极 (Zn)
正极 (Cu)
Zn-2e-→Zn2+ Cu2++2e-→Cu Zn+Cu2+=Zn2++Cu
3、双液原电池优点: 可以获得单纯的电极反应,便 于分析电极反应;最大程度的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练习: 为获得较长时间的稳定电流,如何将由“Zn-稀H2SO4Cu”组成的原电池(左下图)进行简单改装?
A
Cu
Zn
Zn
A Cu
H2SO4
ZnSO4
H2SO4
三、原电池原理的简单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负极( Cu ):Cu → Cu2+ + 2e- Ag 正极(Ag):2Ag+ + 2e- → 2Ag 总反应: 2Ag+ + Cu=2Ag + Cu2+
AgNO3 溶液
√
H2SO4 Zn A Cu
√
H2SO4
Cu
A
Fe
盐桥
C2H5OH
H2SO4 √ CuSO4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前提条件 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组成条件 (1) 两个相连的电极
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非金属导体如:碳 棒), 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 金属导体为正极.
2019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鲁科版选修4

解析:(1)若 X 是 AlCl3 溶液,Y 是稀硫酸,实质上 是由 Al—稀硫酸—Cu 组成的原电池,由于 Al 比 Cu 活 泼,所以 Al 做负极,Al 失电子被氧化为 Al3+,Cu 做正 极,溶液中的 H+得电子被还原为 H2。(2)若 X 是浓硝酸, Y 是 NaCl 溶液,实质上是由 Al—浓硝酸—Cu 组成的原 电池,常温下由于 Al 遇浓硝酸发生钝化,Al 做正极,Cu 做负极,Cu 失电子被氧化为 Cu2+。
答案:B
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a 极发生还原反应,b 极发 生氧化反应,电子由负极(b)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a),该 过程中能量由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热能,甚至是光能。
答案:D
4.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 A.NaOH+HCl===NaCl+H2O B.2CH3OH+3O2―→2CO2+4H2O 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 解析: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NaOH 与 HCl 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定电极反应
2e-===2Fe2+
以两极反应为原理, 确定电极材料及电解 质溶液
负极材料:Cu;正极材料: 石墨或铂; 电解质溶液:FeCl3(aq)
画出示意图
[例 2] 依据反应 Zn+2Fe3+===Zn2++2Fe2+,设计 原电池。
(1)在方框中画出能形成稳定电流的半电池形式的装 置图(标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
解析:酒精为非电解质,A 错误;选项 B 中未使用 盐桥,没有形成闭合回路;C 项中两个电极材料相同,不 能形成原电池;依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知 D 正确。
答案:D
3.右图中,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 极: Cu2++2e-===Cu b 极:Fe-2e-===Fe2+
原电池(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能量转化率 1.内阻大,电流弱
低
2.盐桥需要定期更
2.氧化剂与还
换
原剂直接接触,
寿命短
隔膜原电池
1.能量转化率高 2.避免氧化剂与还 原剂直接接触,寿 命长 3.内阻小,电流强
【课堂练习】
1. 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
D 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
感谢观看!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表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表读数为零后,向甲中加入FeCl2固体,
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课堂练习】
2.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
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B )
H+向正极移动
锌铜稀硫酸原电池
工作原理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外电路
(电子导电)
Zn+2H+=Zn2++H2↑ 负极 Zn-2e-=Zn2+
正极 2H++2e-=H2↑ 电子从负极移向正极 电子由锌片移向 铜片
锌铜稀硫酸原电池
工作原理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Zn+2H+=Zn2++H2↑
氧化反应
(1)
Zn Zn
判断下列装置哪些属于原电池
(3)
(4)
(2)
石墨 石墨
Zn 石墨
Zn Cu
H2SO4
(5)
Zn Cu
H2SO4
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随堂验收练习 03
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12345
√
2.下列有关图甲和图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均发生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B.Zn和Cu既是电极材料又是反应物
C.工作过程中,电子均由Zn经导线流向Cu D.相同条件下,图乙比图甲的能量利用效率高
解析 两个装置都为原电池装置,均发生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A正确;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铜本身不是反应 物,故B错误; 锌作负极,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故C正确; 图乙装置产生的电流在一段时间内变化不大,但图甲装置产生的电流在较短时 间内就会衰减,故D正确。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能认识盐桥在原电池中的作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2.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正确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能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方法指导
原电池的设计方法——“两极一液一连线” (1)根据电池总反应式写出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2)电极材料的选择: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一般电池中的负极必须能够与 电解质溶液反应,容易失去电子,因此负极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材料,所以 正极和负极不能用同一种材料,两个电极可以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 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 (3)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溶液是为正极提供放电的物质,一般能够与 负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形成闭合回路。
12345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C__u_2+__+__2_e_-_=_=_=__C_u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变__大___(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D__>__A_>__B__>__C_。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3节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化学电源课件鲁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解析: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若负极是较活泼的金属,则负极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质量减轻。 答案:A
1.正负极判断 判断依据 电极材料
[自我诊断] 可充电电池的充电、放电过程的原理分别是什么?两过程是否是可逆反应? [提示] 可充电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充电时是电解池,把电 能转变为化学能。 否,因为两过程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反应,所以不属于可逆反应。
要点一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典例 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电池中电子从正极流出 B.原电池中电子从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流出 C.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质量减轻的电极是负极 D.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3.电极反应的书写技巧 (1)一般采用加减法:若已知总反应和一个电极反应,总反应-一个电极反应=另一个 电极反应。(注意:电极反应转移电子必须相等) (2)由金属(Pt 除外)作电极的原电池,活泼金属为负极,有两种写法: 一般电极反应:负极:M-ne-===Mn+; 若电解质为碱性,则电极反应: 负极:M+nOH--ne-===M(OH)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铜片 线流向铜片
内电路:除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 内电路:溶液中自由移动
外,盐桥起到沟通两个半电池的 离子的定向移动
作用
2.原电池的概念、构成条件 (1)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 ①两个电极: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2020版高中化学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2鲁科版选修4

联系?”,并先在头脑中理一理思路,想好回答时,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老师对你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讲解,指出大家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标准答案时 你一定要仔细听讲,从中发现哪些是应当记住和掌握的。
化学 · 选修 4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第标2 页
了解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认识将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知道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两个电极上分别进行 的,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并能够结合实 例说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一,复述。 课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往往非常专业和生硬,不好理解和记忆,我们听课时要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说一说。有时用自己的话可能要啰嗦
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第二,朗读。 老师要求大家朗读课文、单词时一定要出声地读出来。 第三,提问。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思考
下列装置能否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如果不行,将如何改进使其形成原电池?
第 10 页
Zn ZnSO4溶液
Cu CuSO4溶液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 改进的装置:
Zn ZnSO4溶液
第 11 页
盐桥:在U形管中装满用饱和
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
双
液
Cu
3、电极反应式 : 负极: Fe - 2e - = Fe 2+ . 正极: Cu2+ +2e - = Cu .
4.1 原电池(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高二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课堂练习
典例2. 如图所示原电池的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溶液颜色不断
变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极是电池的正极 B.甲烧杯中K+经盐桥流向乙烧杯 C.甲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D.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4-+5Fe2++8H+=Mn2++5Fe3++4H2O 【答案】D
课堂练习
典例3. 如图所示原电池工作时,右池中Y2O72-转化为Y3+。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左池中电极反应式:X4++2e-= X2+ B.每消耗1 mol Y2O72-转移3 mol电子 C.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 D.改变右池溶液的c(H+),电流强度不变
【答案】C
课堂小结
感谢倾听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节 原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
素养目标
1.以锌铜原电池为例,通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书写其 电极反应式。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2.通过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认识从简单原电池发展到带有盐桥原电池的过程变化,并能理解带有盐桥原电池 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素养。 3.通过对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对电化学过程的系统分析思路,提高学生对电化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双液电池
正极:Cu2+ + 2e- = Cu
盐桥中的K+会移向 CuSO4溶液
教学过程
2. 构成原电池的四要素模型
2019-2020鲁科版化学选修4 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课件PPT

[解析] 分析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Zn 为负极,比 Zn 活泼性 差的金属或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选择与电极材料有相同离子的溶 液作电解质溶液。
栏目导航
[答案] 见下图
Zn Zn-2e-===Zn2+ Pt 2Fe3++2e-===2Fe2+
栏目导航
设计原电池的方法思路 (1)根据原电池总反应式确定正、负极反应式; (2)根据正、负极反应式选择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3)要形成闭合回路(可画出装置图)。
栏目导航
反应类型 电池反应 电子流向 离子移向 盐桥作用
氧__化__反应
_还__原_反应
Zn+Cu2+===Cu+Zn2+
由_锌_极通过导线流向_铜_极
阳离子移向正__极,阴离子移向_负_极
构成闭合回路,使离子通过,传导电流
栏目导航
微点拨:外电路中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而电解质溶液 内部只有离子的定向移动,没有电子的移动。
b.将电极插入_电__解__质_溶液。
c.构成闭合回路。
d.能自发发生的_氧__化__还__原_反应。
栏目导航
(2)工作原理
外电路中电子由_负_极流向正__极;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 向_负_极,阳离子移向正__极;电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实现
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栏目导航
1.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④
[答案] C
栏目导航
核心 突破 攻重难
栏目导航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判断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栏目导航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栏目导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3节第1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化学电源课时作业鲁科版选修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 下列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电解质都为稀硫酸)( )A. B.C. D.答案:D解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种材料作为电极材料;(2)两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电路;(3)必须有能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D没有形成闭合回路,故选D。
2. 关于下图所示的装置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A 是电解池,装置B是原电池B.装置A 是原电池,装置B是电解池C.电子由装置A中碳棒流向B 装置中碳棒D.工作一段时间后,A 装置中稀H2SO4溶液质量减轻,B装置中CuCl2溶液质量减轻【答案】B【解析】依据电极可推知A是原电池,则B为电解池,A池中Fe为负极,Fe溶解,失去电子,电子由A池中Fe流向B 装置中碳棒,而溶液的质量增加。
3.关于如下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原电池,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应说是正、负极,故A 错;而原电池是活泼金属被消耗,故B 错;负极(Zn )的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Cu ),故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故C 错。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两个电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正极C.电子通过外导线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被氢离子得到放氢气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 锌溶解,电路中有0.2mol 电子通过答案:B解析:构成原电池电极的材料也可以是碳棒,A 错; 原电池中金属性弱的做原电池的正极,B 正确;电子由锌流向铜,H +在铜电极上得电子放出氢气,C 错;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 锌溶解,电路中有0.4mol 电子通过,D 错。
5.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e s PbSO aq SO s Pb 2)()()(424B .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 .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 .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2)(244aq SO s Pb e s PbSO --+=+答案:B解析:铅蓄电池的放电和充电反应为:22442Pb PbO 2H SO 2PbSO 2H O +++放电充电,放电过程是原电池原理,充电过程是电解池原理,选B 。
6.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自发进行时,便能构成原电池反应,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构成原电池反应的是( )A.2FeCl 2+Cl 2===2FeCl 3B.Zn +Ag2O +H2O===Zn(OH)2+2AgC.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SO 2↑+H 2OD.2H 2+O 2===2H 2O答案:C解析:A 、B 、D 项所示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符合题意.C 项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Na 2S 2O 3,不合题意。
7. 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水果电池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甲同学提出的问题,乙同学解释不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极的材料也有很大的关系,C错。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大题,共58分)8.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填“正极”或“负极”)。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
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代号)。
a.NaOHb.Znc.Fed.NH3·H2O(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
答案:(1)Zn(或锌)正极(2)锌与还原出来的Cu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3)2H++2e-→H2 ,87g解析:(1)负极上是失电子的一极 Zn失电子有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2)锌与还原出来的Cu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除杂的基本要求是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应选Zn将Cu2+ 置换为单质而除去。
(3)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H+得电子生成氢气。
因为MnSO4~MnO2~2 e-,通过2mol电子产生1molMnO2,质量为87g。
9.燃料电池是使气体燃料氧化直接产生电流的装置,燃料电池的研究是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丁烷,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三氧化二钇)的ZrO2(二氧化锆)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
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放电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13O2+52e-―→26O2-负极:2C4H10+26O2--52e-―→8CO2+10H2O则固体电解质中的O2-向_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3)某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用上述电池电解该金属的一种含氧酸盐的酸性水溶液时,阳极每放出3 360 mL(标准状况)氧气,阴极析出金属10.4 g,在该含氧酸盐中金属的化合价为________,在该实验中,若不考虑能量的损失,电池中消耗丁烷的质量最少是____________g(结果精确至0.01 g)。
答案:(1)2C4H10+13O2===8CO2+10H2O (2)负(3)+3 1.34解析:(1)2C4H10+13O2===8CO2+10H2O;(2)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氧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3)设金属的化合价为x,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可得3 360×10-3 L22.4 L·mol-1×4=10.4 g52.00 g·mol-1x所以可得x=3,故此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所以消耗的丁烷的质量为1.34 g。
10.新型高能钠硫电池以熔融的钠、硫为电极,以导电的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该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反应原理为:2Na+xS Na2Sx。
(1)放电时Na发生________反应,S作________极。
(2)充电时Na所在电极与直流电源的________极相连。
(3)放电时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电时阳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此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NaCl溶液,当阳极产生33.6 L(标准状况)气体时,消耗金属Na的质量为______。
答案: (1)氧化正(2)负(3)Na-e-―→Na+S2-x-2e-―→xS (4)69 g解析:该题考查化学“两池”(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及应用,以新的科技成果即新型高能钠硫电池为背景,要求考生学会应用原电池的原理解释新问题、新现象。
主要考查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等。
解答本题要仔细审题,寻找突破口——“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根据原电池的知识,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正极。
(1)Na作负极,S作正极。
负极反应为Na-e-―→Na+;(2)“充电时为电解池”,根据电解的知识,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因此Na所在的电极是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S所在的电极是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反应式为S2-x-2e-―→xS。
(4)电解饱和NaCl溶液阳极产生的气体是Cl2,由2Cl--2e-―→Cl2,又2Na-2e-―→2Na+,可列式求得Na的质量为69克。
1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Fe3+(aq)+Fe(s) = 3Fe2+(aq),设计原电池并完成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石墨电极为电池的极。
(2)B装置中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分)表面皿中溶质Na2SO4的作用是。
(3)铜丝b与滤纸接触处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铁正 (2)Fe3++e-=Fe2+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3)滤纸变为红色 O2+2H2O+4e-=4OH-解析:将2Fe3+(aq)+Fe(s) = 3Fe2+(aq)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反应Fe-2e-=Fe2+,还原反应F2e3++2e-=2Fe2+,可知负极材料为铁,则X为铁,石墨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铜丝a为阳极,b为阴极,活性电极作阳极,阴极水中的H+放电生成H2和OH-。
■反思总结—自我学习评价□错题序号xx□错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