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一节原电池(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19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19ppt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第一课时 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探究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教学目标
过程设计
教法设计
教学反思
学法设计
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
1(、1(1、1)知)知通识通过识探过与与究探技实技验究能能让实:学:验生了让解学原电生池了的工解作原原电理和池形的成条工件作。原理 (和(形22))成通通条过探件过究。实探验究,培实能、过。过程程与与方方法法::
2.通过分组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同时基于核心素养下提高了 学生的创新素养。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实验的优点:
1、本实验装置简单,操作安全、方便,实验器材 在生活中到处都有,学生自己就能进行实验探究。 2、本实验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比较绿色环保
本实验的不足:
1、本实验由于所用的锌片和铜片不纯会给实验带 来一定的影响。 2.由于柠檬酸的酸性不是特别的强实验过程中产生 的电流小影响音乐贺卡的声音。
2、【实验探究二】
将电极全部换成碳棒插入柠檬中,去接触贺卡, 让学生观察是否有音乐,再让学生分析,得出
结论: ②必须是两个活泼型不同的电极。
e
e
柠檬酸
实验过程设计
3、【实验探究三】 再将电极换成碳棒和铜片重复上面的实验,,让学 生观察贺卡是否有音乐,再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③必须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e
e
柠檬酸
实验过程设计
4、 【实验探究四】
为了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将两个组的柠檬合放到一起分 别将铜、锌电极分别插入两个柠檬中,再去接触贺卡, 让学生去观察贺卡是否有音乐,再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
结论: ④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e
ee
实验过程设计 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课件 (共19张PPT)
第一节 原电池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导体作电极
B
C
没有电解质溶液
D
没有形成闭合回路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 1.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导体作电极 • 3.有电解质溶液 • 4.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探究㈠
请根据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本堂小结
⒈原电池的功能: 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⒊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
本堂小结
⒈原电池的功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 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 电路得到电子。 ②在原电池的内部,通过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形 成内电路。 ⒊原电池输出电能的能力,取决于 ①装置设计的合理性; ②组成原电池的反应物的氧化还原能力。
练习
根据反应:Cu+2AgNO3=Cu(NO3)2+2Ag 设计一个带盐桥的原电池。 ⑴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简图; ⑵注明原电池的正负极; ⑶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⑷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㈡
请根据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 的原电池,并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构成及实验现象
正极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负极
装置图
连通两烧杯 溶液的材料
电流表读数 是否稳定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e- → e- → 1.外电路中电子从
←ClK +→
设计一个原电池。
正极 电解质溶液 电极材料 负极 装置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课件 (共22张PPT)
(1)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不同区域进行,再以 适当方式连接,可以获得电流。
①在这类电池中,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 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 外电路得到电子。 ②在原电池的内部,两极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阴阳 离子的定向运动而形成内电路。
练习:锌铜原电池产生电流时,阳离子( B ) A 移向Zn 极,阴离子移向Cu 极 B 移向Cu 极,阴离子移向Zn 极 C 和阴离子都移向Zn极 D 和阴离子都移向Cu 极
宏观判断:
①根据电极材料 ②根据原电池电极发生 的反应
较不活泼的电极材料 ——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极 ——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极 ——正极 质量增加的电极 ——正极
工作后
③根据电极增重还是减重
质量减少的电极 ——负极
8
④根据电极有气泡冒出:工作后,有气泡冒出的电极为正极
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
9
一、对锌铜原电 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
Zn Cu
Zn
Zn
Fe
Cu
Fe
Cu
A
V H SO
2
B
Hale Waihona Puke XH 2 SO 4
Zn Cu
C
4
XNaCl溶液 XNaCl溶液
Cu
Zn Cu
D
E
X
F
酒精
G
H 2S O 4
V
X H SO
2
4
H2SO4
7
三、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微观判断
(根据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出的极 电子流入的极
较活泼的电极材料
——负极
——正极 ——负极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 4-1 原电池 课件(37张)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 4-1 原电池 课件(37张)

负极
Zn-2e=Zn2+
铜锌原电池 正极
Cu2++2e- =Cu
阴离子
电解质 溶液
盐桥
阳离子
内电路
2019/2/15
原电池
原电池的组成——两个半电池
盐桥
锌 半 电 池
铜 半 电 池
利用同样的原理,可以把其它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 各种原电池。
2019/2/15
原电池
1、Cu、Fe作两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 负 极 ①Cu作____ 正 极, ②Fe作____ 电极反应式是:负极____________ Fe-2e-=Fe2+ 2H++2e-=H2↑ 正极_____________ Fe+H2SO4=FeSO4+H2↑ 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将稀硫酸改为浓硝酸则: 负 极, ②Fe作____ 正 极 ①Cu作____ Cu-2e-=Cu2+ 电极反应式是:负极____________ 2NO3-+4H++2e-==2NO2 ↑ +2H2O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 Cu+4HNO3(浓)=Cu(NO3)2+2NO2 ↑ +2H2O 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15
原电池
请写出图片中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 电池反应方程式。
负极: (锌片)
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铜片) 2H+ + 2e- = H2↑ 正极:
还原反应
稀H2SO4

高中化学人教选修四课件:第4章 第1节 原电池(共80张PPT)

高中化学人教选修四课件:第4章 第1节 原电池(共80张PPT)

4.下图是锌、 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同 学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 卡片:No.28 时间:2015.03.20 实验后的记录: ①Zn 为正极,Cu 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流动方向为 Zn ④Cu 极有 H2 产生 ⑤若有 1 mol 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 H2 为 0.5 mol ⑥正极反应式:Zn-2eZn2+ Cu
【解析】 在该原电池中负极为 Zn,电极反应式为 Zn-2e正极为铜,电极反应式为 Cu2++2e移电子数(由 a 到 b)为
0.64 g
-1
Zn2+,
Cu,当铜电极增加 0.64 g 时,转
64 g · mo l
×6.02×1023 mol-1×2=1.204×1022。盐
桥中 K+向正极区(右侧烧杯)移动,Cl-向负极区(左侧烧杯)移动。 【答案】(1)由 a 到 b(或 a→b) (2)Zn-2eZn2+
1.原电池的概念 原电池是利用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将②化学能转化为③电能的 装置。 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装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极材料 电极名称 得失电子 电子流向 反应类型 电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
Zn 电极 ④负极 ⑥失电子 流⑧出 ⑩氧化反应 Zn-2e- Zn2+
Cu 电极 ⑤正极 ⑦得电子 流⑨入 还原反应 Cu2++2e- Cu Cu2++2e- Cu
(3)1.204×1022 (4)B
活动探究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若用纯锌与粗锌(含 Fe、C 等)分别与同浓度的稀 H2SO4 反应 制取 H2,哪种方法产生 H2 的速率快?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PPT课件
若是采用烧杯和盐桥装置图,采用的电解质溶液又是 什么?
(5)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应用
例6: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的主要成分为铁屑、
炭粉、木屑、少量氯化钠和水等。 “热敷袋”启
用之前用塑料袋使其与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
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发
现有大量铁锈存在。 1)“热敷袋”是利用 铁被氧化
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出极
电子流入极
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迁移方向
阴离子移向的电极
阳离子移向的电极
电流方向
电流流入极
电流流出极
电极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反应现象
电极溶解
电极增重或有气泡产生
【点拨】 (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特殊的原电池的电极判断: 如本题“Al—浓硝酸—Cu”原电池中,Cu 为负极;镁片和铝片电 极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镁不与碱液反应,而铝不断 反应,失去电子,故铝作负极。 判断电极时不仅要考虑电极活性,还要考虑电解质溶液,从实际 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u2++2e- =Cu 内电路
2e-
电极反应总式: Zn + Cu2+ = Zn2+ + Cu 原电池反应本质:化学能 氧化还原反应 电能
4.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一般步骤
6、原电池的设计
(1)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但若是两个半反 应分别在两个烧杯中进行,则左右两个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应 与电极材料具有相同的阳离子。
如本例中可用FeCl3溶液作电解液。 ④构成闭合回路:将电极用导线连接,使之构成 闭合回路。
原电池的设计:
1.利用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设计出

人教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 电 池(共19张PPT)

人教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 电 池(共19张PPT)
离子方程式Cu+ 2 Fe3+ = Cu2+ + 2Fe2+
思考讨论:利用该反应设计原电池
化合价升高失2e-
Cu+ 2 AgNO3 = Cu(NO3)2 + 2Ag
化合价降低得2e-
电极反应式:
负极:Cu – 2e- = Cu2+ 正极:2Ag+ + 2e- = 2 Ag
电极:负极是Cu,正极可以是Ag或C等。
根据电子流动方向或电流方向或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负极电子流出极电流流入极或阴离子定向移向极正极电子流入极电流流出极或阳离子定向移向极3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 电 池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构成条件 (1)具有两个 活泼性 不同的电极。 (2)合适的 电解质 溶液。 (3)形成 闭合 回路(外电路用导线相连或互相接触并 将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4)能自发地发生 氧化还原 反应。
负极——电子流出极,电流流入极或阴离子定向 移向极
正极——电子流入极,电流流出极或阳离子定向 移向极
3.根据两极发生的变化判断
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4.根据反应现象判断 负极——会逐渐溶解,质量减小 正极——有气泡逸出或质量增加
♨特别提示: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基础是氧化 还原反应。如果给出一个方程式让判断正、负极,可 以直接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变化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 的一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电解液: AgNO3 或者: Cu(NO3)2 、AgNO3
总结
❖ 1、复习回忆了原电池的形成。 ❖ 2、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4章第1节 原电池(第1课时) 课件(10张)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4章第1节 原电池(第1课时) 课件(10张)

2. 正极: 负极: 电子流向:
3.将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H2SO4中均有氢气生成。 若将金属A和金属B相连后投入稀H2SO4中发现A被腐蚀
,B未被腐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A>B B.金属活动性:B>A C.在后者装置中,金属A发生还原反应,金属B发生 氧化反应 D.在后者装置中,金属B的表面上有明显气泡产生, 金属A表面无明显现象
铜锌原电池 正极
2H++2e- =H2
阳离子
阳离子 电解质
溶液
内电路
电 负极: Zn-2e- =Zn2+ (氧化反应) 极 正极:2H++2e- =H (还原反应) 2 反 +=Zn2++H (离子方程式) Zn+2H 总反应: 应 2
原电池相关的概念
电子流向:失电子的一极向得电子的一极 外电路 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 1.电路: 阴离子流动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一致
较不活泼的电极材料 ——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极 ——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极 ——正极 质量增加的电极 ——正极 工作后 质量减少的电极 ——负极
学一些 练一练
1.下图中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且B棒的质量增加,则可能的情况 是( ) AD A.B为正极,C为CuSO4溶液 B.A为正极,C为CuSO4溶液 C.B为正极,C为稀H2SO4溶液 D.B为正极,C为稀AgNO3溶液
内电路
阳离子流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
负极:电子流出的一极
2.电极:
正极:电子流入的一极
负极: Zn-2e-= Zn2+
3.电极反应式:
正极: 2H++ 2e-= H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e-=Cu Cu 正极反应:
铜半电池
Zn+Cu2+=Zn2++Cu 电池总反应:
练习:
利用Fe+Cu2+=Fe2++Cu设计一个原电 池,画出示意图,写出电极反应。
Fe
Fe
Cu
Cu
负极:Fe–2e-=Fe2+
CuSO4
正极:Cu2++2e-=Cu
FeSO4 CuSO4
设计盐桥原电池的思路:
1.(08广东卷)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 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 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 反应相同
一、对锌铜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 我们在必修2中学习过的将锌片和铜片置于稀硫酸 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 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 造成的主要原因:由于在铜极上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氢气 泡,把铜极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的内 阻,使电流不能畅通。这种作用称为极化作用。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设计如下图(书P71图4-1)所示 的原电池装置,你能解释它的工作原理吗?
负极
阳离子 阴离子
正极
2、原电池反应原理
电子:负极→正极 电流:正极→负极 溶液中阴离子→负极 溶液中阳离子→正极
①粒子流向
负极:氧化反应 ②电极 活泼金属失电子变阳离子 正极:还原反应 反应 溶液中离子得电子 总反应:负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的离子
3、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微观判断
(根据电子流动方向)
Zn+2Ag+=Zn2++2Ag 还原剂和氧化产物为负极的
半电池 氧化剂和还原产物为正极的 半电池
根据电极反应确定合适的电极材料
和电解质溶液 外电路用导线连通,可以接用电器 内电路是将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中 ,并通过盐桥沟通内电路
小结:
将原电池反应中的氧化反应 与还原反应分开在两个不同区 域内进行,再用盐桥连接起来 从而获得了持续稳定的电流。
电子流出的极 电子流入的极
较活泼的电极材料
——负极
——正极 ——负极
宏观判断:
①根据电极材料 ②根据原电池电极发生 的反应 ③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
较不活泼的电极材料 ——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极 ——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极 ——正极 ——正极 质量增加的电极
工作后
质量减少的电极
——负极
④根据电极有气泡冒出:工作后,有气泡冒出的电极为正极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一课时)
阅读教材P70回答
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 1、电化学: 、过程和效率的科学 2、从反应产物与电流的关系分类: ①产生电流的反应→→原电池 ②借助电流而发生的反应→→电解池
知识回顾
什么是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1、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单质或金 属氧化物)作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电路 4、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7年海南高考)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Cu(s)==Cu2+(aq)+2Ag(s) 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是 ; Cu 电解质溶液Y是 ; AgNO3 (2)银电极为电池 正 的 极, 发生的电极反应 为 ;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X Ag 电极。 流向
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


原电池工作原理 负极 Zn-2e-=Zn2+ 氧化反应 ++2e-=H ↑ 2H 还原反应 正极 2
Zn
灯泡

Zn2+
总反应式: Cu Zn+2H+=Zn2++H2↑ 正
现象:
锌棒溶解,铜棒上有气泡
H+ H+
稀硫酸
原电池工作原理
负极 ZnZn2+
e
A
正极 Cu
H+ H+ SO4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09年福建理综)控制适合的条件 ,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 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 D 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 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 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 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盐桥: 在U型管中装满
用饱和KCl溶液和 琼脂作成的冻胶。
盐桥中的盐起什么作用?
1.可使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 2.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锌到 铜的不断转移,
3.沟通内电路传导离子,使之成 为闭合回路
从而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巩固:做资料书P64
锌半电池
Zn-2e-=Zn2+ 负极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