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8年XX镇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合集下载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步伐,进一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食用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在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大中部以盛世天源、五彩湖、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带;拓展东部沿库以花仙子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提升西部以润禾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带,种植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

三、发展目标今冬明春,计划重点培植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7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5个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园,栽植有机蓝莓及各类干鲜杂果1600亩。

确保2017-2018年,在大石村东南部沿河区域打造10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苞以上,打造食用菌品牌3个,扩建、新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5个以上,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完成沿库17个村的特色采摘项目的开发工作,拓展环库采摘休憩带至9000亩;硬化大花崖到大石头村的道路2.1公里,打通圈村到大石西山宽6米的经济路3.92公里,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园区2600亩用于招商引资;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实现产值过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以上,全力将西湖镇打造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与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生态镇。

2018年镇,201X农村农业计划-精选word文档 (8页)

2018年镇,201X农村农业计划-精选word文档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镇,201X农村农业计划篇一: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思路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xx大、中央一号文件与省、市有关“三农”问题的意见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突出一个中心(农民增收),明确三个途径(农业产业化、劳务输出、非农产业),抓住六个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建设、农业开放工作建设、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深化四个制度(一制三化工作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农业重点工作责任制度),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开创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居面。

一、突出一个中心,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放搞活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手促进非农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减负固基,富民强县。

今年,我县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采取综合措施,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农民增收工作,又要分类指导,下大力解决重点乡村、重点农户的增收问题;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力争使**年农业产值达到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

二、明确三个途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服务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和现实的基础条件,着力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抓好特用玉米、蔬菜、畜禽、林果等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产。

XX镇2009年农业产业调整思路

XX镇2009年农业产业调整思路

2011年农业产业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为了加快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培植地方财源,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立具有特色主导产业型经济格局。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以及一村一品的要求,以“一特两化”为方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积极培育辣椒、食葵、草畜等特色产业,在做大、做强、做活、做优上做文章。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立具有特色主导产业型经济格局,现结合我镇实际,确定2011年农业产业调整思路。

一、做强做大、巩固发展支柱产业(一)坚持把发展支柱产业作为XX镇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以及“一村一品”的要求和“一特两化”的方向,在发展壮大六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稳步推进农业产结构调整,突出三个两万亩稳步推进以红辣椒、食葵、草畜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

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发展农业产业经营和良种培育。

2011年计划从内蒙、新疆、武威等地引进辣椒良种5000亩、洋芋200亩、,解决品种退化、产量低等问题。

(二)坚持把发展农业专业化组织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抓手,按照市场需求,发展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

引导乡镇企业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保鲜、储藏、运输业,加快科技进步,在布局上适当向小城镇集中,用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连接周边农户,辐射周边地区,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企业为龙头,以农业技术部门为骨干,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生力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格局。

(三)坚持做强做大草畜产业。

1、发展庭院养殖,积极推行联户饲养、统一饲养等饲养方式,带动草畜生产向品种优良化、养殖标准化、防疫程序化、管理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高坪镇2009年度农业立体综合开发实施方案

高坪镇2009年度农业立体综合开发实施方案

中共高坪镇委员会高坪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高坪镇农业立体综合开发实施方案》的通知各村(社区)、各站办所:现将《高坪镇农业立体综合开发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抓好落实。

二○○八年十一月十八日高坪镇农业立体综合开发实施方案为不断探索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之路,拓宽农民致富途径,经研究,决定在全镇实施农业立体综合开发,以生态休闲农业促进旅游业全面落实发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促进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依照浏阳河新农村建设示范走廊概念性规划,结合高坪实际情况,进一步将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做强做大。

同时,依托现有资源,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形成在全市独具特色的农业乡村休闲品牌。

二、工作机构成立高坪镇农业立体综合开发领导小组:顾问:李辉组长:张春明常务副组长:周书健副组长:贝倩、唐润东、胡明辉成员:江立峰、周仲平、张常文、李文、罗玮、聂中华、陈万峰、谭常炳、黎茂根、黄凤诚、肖邦武、毛承圣、柳克义、邓和年、刘维光、汤华松、林明中、鲁拓、江尔荣、王世如、童龙初、毛四清、陈先圣、沈建人、各村(社区)书记、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镇农办内,由张常文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聂中华任办公室副主任。

三、开发项目1、四大基地项目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做好四大基地(小水果、蔬菜、水产养殖、畜禽生态养殖)项目开发,形成葡萄等优质品种小水果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养鱼、养虾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畜禽生态养殖基地。

2、目标任务(“百千万”工程)全镇开发万亩果木、5000亩蔬菜、1000亩水面、200户生态养殖大户。

四、整体布局结合高坪实际,依托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特点,形成以下几个特色带。

1、小溪河农家乐风光带:依托现有的农家乐产业,在双江开发以葡萄采摘园为重点和庭院经济为辅的开发带,结合发展水产养鱼、生态畜禽养殖、无公害蔬菜开发。

乡镇的农业产业布局与农村现代化发展计划

乡镇的农业产业布局与农村现代化发展计划

乡镇的农业产业布局与农村现代化发展计划一、产业布局的背景与意义在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乡镇的农业产业布局起着关键性作用。

由于乡镇地区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如何合理布局农业产业对于促进乡镇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布局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布局应当体现五个方面的要求:多元化经营、高效利用土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市场导向。

这些要求将农业生产从单一农产品向多元农业、农村产业链拓展,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同时,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三、农业产业布局对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能够促进农村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通过发展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农村地区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通过多元化产业布局,还可以有效利用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外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四、农业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农业产业布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区域特色抓手、资源禀赋导向、生态效益优先、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供销一体化。

这些原则具有治理农业产业布局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并能有效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乡镇农业现代化发展计划的制定过程制定乡镇农业现代化发展计划需要经历一系列步骤,包括调查研究、制定目标、确定措施和推动实施等。

这些步骤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农民合作共同完成,以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六、农业产业布局的具体实施策略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布局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包括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民职业技能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

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布局,加快乡镇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七、农业产业布局中的挑战与问题农业产业布局中会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力资源不足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以促进农业产业布局的顺利实施。

八、农业产业布局的成功案例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农业产业布局案例。

2009~2018年刘集镇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2009~2018年刘集镇现代农业产业规划

2009~2018年刘集镇现代农业产业规划2009:2018年刘集镇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前言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与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社会化服务休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托龙头带动与促进科技进步~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与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与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沭阳县刘集镇是山区的主要农业乡镇~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大,邑,——双,河,旅游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今年以来~全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与省、市、县关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突破口~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多元并举、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多管齐下~在深化加工、促进流通、扩大外销等多个领域推进产业化发展。

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专合组织不断增加、生态特色基地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与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良好势头~为全镇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强镇富民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

乡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乡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乡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建山镇位于地处XX市西南部,与樟树、上高、新余接壤,镇域面积113平方公里,人口3.7万人,其中集镇人口2万余人,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建山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镇区距上高、新余、樟树均为50公里左右,为浙赣铁路支线张建线终点站所在地,距赣粤高速公路临江入口20公里,上樟公路贯穿南北,高新公路贯穿东西,樟高公路穿境而过。

一、产业发展现状一是镇域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建山镇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引进多家资产过亿企业,财政收入连上台阶,集镇建设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特色农业步伐加快从2008年起,我镇发展特色农业的步伐加快。

打响了“硒尔康”剁椒、“农夫坊”粉皮和“大自然”面条三大品牌,共栽种了台湾蜜桔1500亩、翠冠梨500亩;在兴民、新桥、长安等村积极推广配方施肥和良种培育,重点打造了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在下坊、排楼村建设杂交高产油茶林1000余亩,示范种植绿色富硒水稻200亩。

全镇“北粮、东果、南林、西菜”的特色化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2011年,我镇携手广州普邦苗木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上市公司),在新桥、长安、坎头重点建设3000亩花卉苗木基地,种植花卉苗木,通过“公司+农户”形式引导群众共同致富。

目前,下坊村委会成立了康寿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加农户的形式种植富硒水稻。

另有南昌客商在下坊进行富硒绿色优质水稻种植,面积200亩。

富硒大米自2010年上市以来,卖到十八元一斤,供不应求,反响极好,发展潜力和空间都非常大。

因此,我镇在富硒农产品开发上还大有文章可做。

二、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我镇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拟分“三步走”:一是要详细确定富硒土壤分布区域,二是要合理规划,三是探索“政府主导、农企合作、多方共赢”的经营模式。

1、认真做好资源堪测:富硒土壤资源在我市的大面积发现,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我镇作为富硒土壤较集中的乡镇,一直将加快富硒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当做镇党委政府一项重要工作。

XX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

XX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

XX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xxx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确保我镇乡村振兴战略按要求、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与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奋力赶超、进位争先”的目标定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走符合xxx 实际、具有xxx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坚持党管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进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制造性;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党的建设;坚持人与自然与谐共生,以绿色进展引领乡村振兴;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

三、规划与实施计划xxx镇地处xxx县东南边缘,距xxxXX县区1小时车程,距xxx县城54公里约1小时车程,距省会xxx139公里约2小时车程,距南京300公里约4小时车程。

高铁从xxx出发到xxx市仅30分钟,xxx镇被纳入xxx都市圈2小时生活圈内。

随着xxx高铁站的建成使用与未来xxx省道的建设开通,xxx镇对外交通联系将得到大幅优化提升,全镇实现跨越式进展腾飞迎来了战略机遇。

(一)进展现代农业产业,培植乡村振兴动能1、大力进展特色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8年XX镇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前言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社会化服务休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托龙头带动和促进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XXX县XXX镇是山区的主要农业乡镇,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大(邑)——双(河)旅游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今年以来,全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关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突破口,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多元并举、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多管齐下,在深化加工、促进流通、扩大外销等多个领域推进产业化发展。

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专合组织不断增加、生态特色基地不断扩大、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和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良好势头,为全镇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提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强镇富民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

特别是受去年汶川“5.12”特大地震的影响,由于本镇属龙门山脉尾段,离震心距离较近,共造成1人死亡、7人轻重伤,全镇居民房屋受损123户、近613间,倒塌11户、30间,使农业、工业的基础设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全镇因地震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万元。

在这一背景下,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为全面、系统、长久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全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实现城乡统筹、持续稳定增加农村劳动者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推进全镇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XXX镇党委、政府决定根据省、市、县有关精神,特别是通过对《XXX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学习,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三个跨越”、开展“三创活动”、建设“三力XXX”的目标,尤其是今年县委提出的“1231”发展重点,以“安仁—西岭雪山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走廊”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 XXX镇农业基本情况一、农业自然资源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土地资源XXX县XXX镇位于县城西北面,地处花水湾温泉旅游度假区和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线上,距XXX市区65公里,距XXX县城22公里。

地跨东经103°20′至103°57′,北纬30°37′至37°28′。

东北与鹤鸣、雾山乡为界,东南与鹤鸣、新场镇毗邻,西北与出江、西岭接壤。

地势随龙门山脉由东北至西南延伸,境内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最高海拔2000m,最低海拔640m,镇政府所在地三元场海拔750m。

全镇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占85%),丘陵坡地为辅(占15%)。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7353亩,林地面积80000亩。

土壤种类以紫色土、紫潮水稻土、老冲积黄壤为主,有少量的暗棕壤土和亚高山草甸土。

土壤质地以重壤土为主(占75%),中壤土、粘土为辅(各占12.5%)。

(二)地质地貌及耕地质量状况该镇属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东缘的一部分,彭灌大断裂呈东北—西南走向,为前龙门山推覆体前缘部分,境内西北部山区褶皱、断层发育。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煤炭、花岗石、石灰石、硫铁矿等20余种。

受地质构造的制约,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其成为本县的重灾乡镇之一。

主要地貌为中高山区,其余为丘陵和低山区(以大鹏、盘石村为主)。

据2006年全市耕地质量普查,全镇共取土样8个,由XXX市农委统一组织了分析化验。

土壤化验检测结果是:PH 值5.4~8.35(平均6.36),平均有机质3.15%,全氮0.164%,有效磷28.8mg/kg,有效钾103 mg/kg ,有效锰22.77mg/kg,有效铁73.36 mg/kg, 有效锌2.55 mg/kg, 砷含量6.69 mg/kg,汞含量0.187mg/kg,铬含量48.57mg/kg,镉含量0.282 mg/kg,铜含量32.93 mg/kg,铅含量36.85 mg/kg;耕地地力指数(FS)为72.22,地力等级3~7级(平均4.625级),污染指数(PN)0.513,耕地质量指数(QS)100.181,耕地质量等级2~5级(平均3.5级)。

土壤养分较好,下环低山地土层深厚,质地偏粘,以中性土为主,适宜农、林、牧业发展。

以杜仲、黄柏、厚朴、黄连、天麻等名贵中药材为主,面积达3万余亩,红梅、银杏、麻竹等经济林果1万多亩,素有“药材之乡”的美誉。

此外,境内还有驰名省内外的XXX省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摩岩石刻——药师岩。

(三)气候条件XXX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较长,日照较少,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光、水同季,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对光、热、水资源的要求。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由于全镇海拔相差1300多米,并受地貌和植被的影响,从丘陵到山地,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小气候区”,非常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实现一、三产业互动。

据气象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11.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1.2℃,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8.5℃;全年无霜256天;年均降水量1300mm,主要集中在5~10月,占总降水量的88%;年平均相对湿度84%;年平均日照683.7小时,属日照低值区。

主要自然灾害有:冬干、春旱、泥石流、冰雹、大风,各种灾害发生频率为:冬干40%、春旱33%、泥石流22%、冰雹18%、大风46%。

(四)动、植物资源XXX镇在立体气候条件下,受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影响,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生态类型,生物多样性优势十分明显,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

诸如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孓遗植物银杏、珙桐、水杉等,特别是生长在大鹏村原太鹏寺旁的一株千年古柏(当地人称“金柏”),被列为全省十大名古树加以保护。

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植物垂直地带分布规律明显。

从低到高的植被垂直分布谱为:常绿阔叶林(海拔1000m以下)——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海拔1000~1500m)——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海拔1500~2000m)。

1、动物资源:主要有人工养殖的畜类、禽类、鱼类,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野猪、羚羊、豹子、獐子、黑熊、松鼠、野山羊、野兔、野山鸡、蛇、岩驴、土猪子、毫猪子、狐狸、黄鼠狼、鲢鱼、黄辣丁、鲫鱼、石岗鳅等40余种。

2、植物资源:林业植物有云杉、冷杉、水杉、香杉、银杏、柏树、杨树、桉树、桤木、慈竹、楠竹、麻竹、剑竹、斑竹、云竹等,中药材植物有杜仲、厚朴、黄柏、黄连、天麻、贝母、淫阳藿、乌梅、金银花、桅枳等。

植物共有90余种。

3、栽培作物: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马铃薯、红苕、黄豆、巴山、红豆、小麦、大麦、葫豆、豌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茶、棕、竹、漆、枇杷、核桃、板栗、梨、白果、红梅、李、桃、雪莲果、油桐、花红等,蔬菜作物有榨菜、白菜、萝卜、青菜、儿菜、甜菜、红油菜、大头菜、四季豆、豇豆、茶豆、白扁豆、茄子、海椒、番茄、南瓜、冬瓜、佛手瓜、葫芦瓜、黄瓜、丝瓜、苦瓜、生姜等。

农作物共有60余种。

(五)水资源XXX镇是XXX县的母亲河——斜江河的源头,故此得名。

境内森林覆盖率高,雨量丰富,水源充足,天然落差大。

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来源,主要有斜江河、出江河、山泉水和堰塘水。

除自然河流外,还有人工渠堰先锋堰以及养生堂、响水洞等,在盘石村目前尚有水稻250余亩。

河渠水量存在时段不均的现象,主要与自然降雨有关;丘陵和中山区常年出现冬干春旱,部分村、社人畜饮水困难,玉米、春夏菜产量不稳。

二、农业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一)社会经济概况1、社会情况:按行政区域划分,XXX镇辖5个村1个社区,共有85个村民小组,2008年有乡村户数2048户,乡村人口7068人,农业人口6861人。

有农村劳动力3822个,其中从业劳动力3296个(男劳力1689个,女劳力1607个),占劳动力总数的86.24%。

现从业劳动力的行业分布情况是:从事农林牧渔的劳动力1316个,占从业总数的39.93%;从事工业的劳动力658个,占19.96%;从事建筑业273个,占8.28%;从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劳动力222个,占6.74%;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劳动力257个,占7.8%;从事住宿与餐饮业的劳动力195个,占5.92%;从事其他行业的劳动力375个,占11.38%。

外出务工的劳动力1024个,占从业劳动力总数的31.07%。

按外出务工区域划分,乡外县内的357个,占34.86%;县外省内的586个,占57.23%;省外的81个,占7.91%。

外出务工劳动力中,经培训输出的365个,占35.64%;常年外出的424个,占41.4%。

2、经济情况:(1)土地利用情况:2008年末全镇耕地面积3339亩,其中水田750亩,旱地2589亩,水旱各占22.46%和77.54%。

年末农用地总面积20855亩,其中园地280亩、林地19455亩、水面1120亩,分别占1.34%、93.29%和5.37%。

荒地面积2588亩。

(2)农村经济情况:①农村经济总收入:200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473万元,其中出售农产品收入1632万元,占总收入的25.21%。

A、总收入按经营形式划分:a.家庭经营收入3297万元,占50.93%;b.其他经营(联营)收入3176万元,占49.07%。

B、总收入按行业划分:a.农业收入1400万元,占总收入的21.63%。

其中:种植业收入1141万元(含出售种植业产品收入388万元),占农业收入的81.5%;其他农业收入259万元,占18.5%。

b.林业收入517万元(含出售林业产品收入76万元),占总收入的7.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