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型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分析与验证
凝视型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分析与验证

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本栏目责任编辑:贾薇薇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第5卷第26期(2009年9月)凝视型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分析与验证申俊杰(广州军区75706部队40分队,广东广州510600)摘要:作用距离是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根据实际计算时部分参数可能未知的情况,推导了NETD 表达的作用距离方程,并根据凝视型探测器的特点讨论了基于对比度的对高空目标作用距离的表达式,结合高空目标探测实验结果验证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分析结果对进一步的成像探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等效噪声温差;焦平面阵列;作用距离;红外成像探测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6-7553-02Analysis and Validation of Operating Range of Staring IR Imaging Detecting SystemSHEN Jun-jie(Unite 40,Army 75706,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Guangzhou 510600,China)Abstract:Operating range is a core specification of an IR imaging detecting system.Since some parameters are unknown when calculating,deduce the operating range function with NETD.The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aring detector discuss the operating range for space targets based on contrast.Validate the validity of above two function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The analytical resul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design of imaging detecting system.Key words:NETD;FPA;Operating Range;IR Imaging Detecting System目标的极限作用距离是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也是评价、检验一个红外探测系统的主要指标。
光电子技术题库

光电子技术题库选择题1.光通量的单位是( B ).A.坎德拉B.流明C.熙提D.勒克斯2. 辐射通量φe的单位是(B )A 焦耳(J)B 瓦特(W) C每球面度(W/Sr) D坎德拉(cd)3.发光强度的单位是( A ).A.坎德拉B.流明C.熙提D.勒克斯4.光照度的单位是( D ).A.坎德拉B.流明C.熙提D.勒克斯5.激光器的构成一般由(A )组成A.激励能源、谐振腔和工作物质B.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C.半导体材料、金属半导体材料和PN结材料D. 电子、载流子和光子6.硅光二极管在适当偏置时,其光电流与入射辐射通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动态范围较大。
适当偏置是(D)A 恒流C 零伏偏置D 反向偏置7.2009年10月6日授予华人高锟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到光纤以SiO2为材料的主要是由于( A )A.传输损耗低B.可实现任何光传输C.不出现瑞利散射D.空间相干性好8.下列哪个不属于激光调制器的是( D )A.电光调制器B.声光调制器C.磁光调制器D.压光调制器9.电光晶体的非线性电光效应主要与( C )有关A.内加电场B.激光波长C.晶体性质D.晶体折射率变化量10.激光调制按其调制的性质有(C )A.连续调制B.脉冲调制C.相位调制D.光伏调制11.不属于光电探测器的是( D )A.光电导探测器B.光伏探测器C.光磁电探测器D.热电探测元件D 摄像器件的信息是靠( B )存储B.电荷C.电子D.声子13.LCD显示器,可以分为(ABCD )A. TN型B. STN型C. TFT型D. DSTN型14.掺杂型探测器是由(D )之间的电子-空穴对符合产生的,激励过程是使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从平衡状态激发到非平衡状态的激发态。
A.禁带B.分子C.粒子D.能带15.激光具有的优点为相干性好、亮度高及( B )A色性好B单色性好 C 吸收性强D吸收性弱16.红外辐射的波长为( D ).A 100-280nmB 380-440 nmC 640-770 nmD 770-1000 nm17.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C ).A 200—300nmB 300—380nmC 380—780nmD 780—1500nm18.一只白炽灯,假设各向发光均匀,悬挂在离地面1.5m的高处,用照度计测得正下方地面的照度为30lx,该灯的光通量为( A ).A .848lxC .424lxD .106lx19.下列不属于气体放电光源的是(D ).A .汞灯B .氙灯C .铊灯D .卤钨灯20.LCD是(A)A.液晶显示器B.光电二极管C.电荷耦合器件D.硅基液晶显示器21.25mm的视像管,靶面的有效高度约为10mm,若可分辨的最多电视行数为400,则相当于(A )线对/mm.A.16B.25C.20D.1822. 光电转换定律中的光电流与 ( B ) .A 温度成正比 B光功率成正比 C暗电流成正比 D光子的能量成正比23. 发生拉曼—纳斯衍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A 超声波频率低,光波平行声波面入射,声光作用长度短B 超声波频率高,光波平行声波面入射,声光作用长度短C 超声波频率低,光波平行声波面入射,声光作用长度长D 超声波频率低,光束与声波面间以一定角度入射,声光作用长度短24.光束调制中,下面不属于外调制的是 ( C )A 声光调制B 电光波导调制C 半导体光源调制D 电光强度调制25.激光具有的优点为相干性好、亮度高及 ( B )A 多色性好 B单色性好 C 吸收性强 D吸收性弱26.能发生光电导效应的半导体是 ( C )A本征型和激子型 B本征型和晶格型 C本征型和杂质型 D本征型和自由载流子型27.电荷耦合器件分 ( A )A 线阵CCD和面阵CCDB 线阵CCD和点阵CCDC 面阵CCD和体阵CCD D 体阵CCD和点阵CCD28.电荷耦合器件的工作过程主要是信号的产生、存储、传输和( C )A 计算B 显示C 检测D 输出29.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不包括(D)A光谱特性B光照特性C光电特性 D P-I特性30.光敏电阻与其他半导体电器件相比不具有的特点是(B)A.光谱响应范围广B.阈值电流低C.工作电流大D.灵敏度高31.关于LD与LE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 LD和LED都有阈值电流 B .LD调制频率远低于LED C. LD发光基于自发辐射D .LED可发出相干光32.光敏电阻的光电特性由光电转换因子描述,在强辐射作用下(A )A. γ=0.5B.γ=1C. γ=1.5D. γ=233.硅光二极管主要适用于[D]A紫外光及红外光谱区B可见光及紫外光谱区C可见光区 D 可见光及红外光谱区34.硅光二极管主要适用于[D]A紫外光及红外光谱区B可见光及紫外光谱区C可见光区 D 可见光及红外光谱区35.光视效能K为最大值时的波长是(A )A.555nm B.666nm C.777nm D.888nm36. 对于P型半导体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 电子为多子B 空穴为少子C 能带图中施主能级靠近于导带底D 能带图中受主能级靠近于价带顶37. 下列光电器件, 哪种器件正常工作时需加100-200V的高反压(C)A Si光电二极管B PIN光电二极管C 雪崩光电二极管D 光电三极管38. 对于光敏电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 弱光照下,光电流与照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B 光敏面作成蛇形,有利于提高灵敏度C 光敏电阻具有前历效应D 光敏电阻光谱特性的峰值波长,低温时向短波方向移动39. 在直接探测系统中, (B)A 探测器能响应光波的波动性质, 输出的电信号间接表征光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B 探测器只响应入射其上的平均光功率C 具有空间滤波能力D 具有光谱滤波能力40. 对于激光二极管(LD)和发光二极管(LED)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LD只能连续发光B LED的单色性比LD要好C LD内部可没有谐振腔D LED辐射光的波长决定于材料的禁带宽41. 对于N型半导体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 费米能级靠近导带底B 空穴为多子C 电子为少子D 费米能级靠近靠近于价带顶42. 依据光电器件伏安特性, 下列哪些器件不能视为恒流源: (D)A 光电二极管B 光电三极管C 光电倍增管D 光电池43. 硅光二极管在适当偏置时,其光电流与入射辐射通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动态范围较大。
红外成像系统简介

红外图像的目标检测及跟踪
②局部阈值法:设f (i,j)周围的3×3方阵中灰 度值为E=∑ ∑ f (i,j),经过3x3的高通滤波后, 该点灰度值变为,则:
ˆ (i, j) E 0 ˆ (i, j) f f f (i, j) ˆ (i, j) E 0 f 0 (0 1) (2.5)
红外成像系统简介
海湾战争充分显示了红外技术特别是热成像技术在军事上的作用 和威力。 海湾战争从开始、作战到获胜都是在夜间,夜视装备应用的普遍 性乃是这次战争的最大特点之一。在战斗中投入的夜视装备之多, 性能之好,是历次战争所不能比拟的。美军每辆坦克,每个重要 武器直到反坦克导弹都配有夜视瞄准具,仅美军第二十四机械化 步兵师就装备了上千套夜视仪。多国部队除了地面部队,海军陆 战队广泛装备了夜视装置外,美国的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阿帕 奇直升机、F15E战斗机、英国的旋风GRI对地攻击机等都装有先 进的热成像夜视装备。正因为多国部队在夜视和光电装备方面的 优势,所以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们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多国部队 利用飞机发射的红外制导导弹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威力, 他们仅在10天内就摧毁伊军坦克650辆、装甲车500辆。
(2.8)
所以若令:
μ 0 (l) l
l 1 L l
Pi P0 (l) Pi
(2.9) (2.10)
μ1 (l)
l l1
l P (l)
1
红外图像的目标检测及跟踪
则它们分别是集合和集合的灰度均值,于 是有:
μ P0 (l)μ0 (l) P1 (l)μ1 (l)
红外图像的目标检测及跟踪
此方法的关键是值的确定,提出了一种 自适应确定方法,即=|均值一标准方差| /标准方差。通过将高通滤波后的目标与 它周围的背景作自适应门限比较可以很 好地分割出点目标,这样既可以解决由 单纯的自适应门限造成的预选点过多, 又可解决单纯的高通滤波,当目标出现 在强噪声下分割不出来的弊病。
点源目标的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

第7卷第18期 2007年9月1671 1819(2007)18 4587 04科学技术与工程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Vo.l7 No.18Sep.20072007 Sc.iTech.Engng.通信技术点源目标的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分析黄静刘朝晖邓书颖(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710068)摘要红外系统的作用距离是红外探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能参数,它直接影响红外图像的像质,从而影响目标的提取与识别。
基于NETD和NEFD对红外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便在设计中参考使用。
关键词点源目标NETD NEFD 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中图法分类号 TN219; 文献标识码A红外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远近直接影响到采集的红外图像的信噪比,也就是说直接影响图像的像质,从而给目标的提取与识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红外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进行详细的分析。
红外系统的作用距离是探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能参数。
当目标相对系统的张角小于系统的瞬时视场时,系统不能分辨,这时可将目标看成点辐射源。
红外系统接收点辐射源的能量与其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接收到的能量越少,与接收到的最小可用能量相应的距离称为系统的作用距离[1]公式可以避免其中的一些的不足。
尤其是避免了对大温差目标进行校正的问题。
1 基于成像系统NETD估算作用距离当系统的噪声仅受探测器的噪声所限制时,对于红外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以目标的辐射功率在探测器上的响应是否满足信噪比要求为依据,其具体的公式如下:a It0D0DR=sAd 2*1/2(1)其(1)式中:R为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It为点源的红外辐射强度; a为大气平均透过率; 0为光学效率;D为探测器的比探测率;D0为系统的通光口径;Ad为敏感单元面积; f为系统宽带: f=1/2T,T为积分时间,积分时间取1ms, f为500Hz;由噪声等效温差的定义可得[1,2]1/2*在用红外热像仪探测目标的场合,往往用热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方程来估算作用距离。
红外凝视成像系统

5.2 红外凝视成像技术 的发展
1800年,William Herschel为了寻找观察太阳时保护眼睛的方法,在研究 太阳光谱各部分的热效应时,发现了后来被称为红外线的电磁波,揭示 了人眼看不见的热辐射。他让太阳光穿过一个分光棱镜,用温度计证明 了远离可见红色光波段的一种辐射,这种红外辐射遵循与可见光波段一 样的物理学定律,从此以后,人类开拓了观察、认识自然界的崭新领域---红外技术。红外技术主要研究物体红外辐射的产生、传输、探测、识别 及其广泛的应用。
红外成像技术的实质:是一种波长转换技术,即把红外辐射图像转换为 可视图像的技术。 热成像技术的有点:它利用景物自身各部分辐射的差异获得图像的细节, 通常采用3~5um和8~14um两个波段,这是由大气透红外性质和目标自身 辐射所决定的。克服了主动红外夜视需要依靠人工辐射,并由此产生容 易自我暴露的缺点,又克服了被动微光夜视完全依赖于环境自然光和无 光不能成像的缺点。 红外热成像的特点:具有透过烟雾、尘、雾、雪,以及识别伪装的能力, 不受战场上强光、眩光干扰而致盲,可以尽享远距离。全天候观察你。 因此它特别适合于军事应用。
1830年,Nobili发明了第一个热敏元件,1833年他做出了第一个温差电池, 能够把红外辐射转换成电信号。 1880年,有人做成了第一个热敏电阻式辐射热测量计。
1870~1920年,量子探测器广泛应用
20世纪20年代,蒸气成像技术曾用于早期的热像仪。 在军事应用方面,1930年德国的Gudden、Gorlich和Kutscher研制成功了 硫化铅(PbS)量子探测器,其另觅案范围从1.5~3um波段扩展到其他工 作波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采用了锑化铟(InSb)量子探测器(灵 敏范围3~5um波段)。 军事上的应用推动了红外探测器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 一批装备用红外寻的头的自动寻向导弹投入使用。 1954年,出现了以温差电池为基础的红外摄像机和以热敏电阻式辐射热 测量计为基础的红外摄像机。
“高分四号”卫星凝视相机设计与验证

“高分四号”卫星凝视相机设计与验证高分四号卫星凝视相机设计与验证摘要: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分辨率、广覆盖、高精度等特点。
其中凝视相机作为高分四号卫星最为关键的设备,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面观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四号卫星凝视相机设计与验证过程。
关键词:高分四号卫星;凝视相机;设计;验证一、引言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首个商业卫星,也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凝视相机是高分四号卫星的核心设备,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等特点。
本文介绍了高分四号卫星凝视相机的设计与验证过程。
二、凝视相机设计高分四号卫星凝视相机的设计主要分为光学成像系统、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光学成像系统:采用三镜头多通道缩放光学系统,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信噪比等特点。
该系统可以支持多种拍摄模式,包括单张拍摄、连续拍摄、红外拍摄等。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定位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和稳像系统。
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准确定位和图像匹配,姿态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卫星的精确定位和姿态控制,稳像系统可以实现图像的稳定输出。
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压缩和传输等。
该系统可以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压缩和传输,保证图像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存储。
三、凝视相机验证高分四号卫星凝视相机的验证主要包括地面模拟试验和实际应用试验。
地面模拟试验:采用精度高的光学设备对凝视相机进行模拟试验,在模拟环境下对凝视相机进行测试,包括分辨率、信噪比、灵敏度等。
通过地面模拟试验可以评估该设备的性能,并进行性能优化。
实际应用试验:将凝视相机应用于实际的图像采集和处理中,通过实地应用试验来验证凝视相机的性能和效果。
在实际应用试验中,将凝视相机和其他设备相结合,实现全面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保证数据的有效输出。
四、结论高分四号卫星凝视相机作为重要的地面观测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效果。
本文介绍了凝视相机的设计过程和验证过程,未来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性能优化和应用推广,以满足广泛的需求。
红外定位成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红外定位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红外定位成像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验证红外定位成像技术在空间定位和形貌测量方面的精度和实用性。
二、实验原理红外定位成像技术是利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通过红外探测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过信号处理,最终实现物体的定位和形貌测量。
该技术具有非接触、非破坏、实时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医疗诊断、安防监控等领域。
三、实验设备1. 红外定位成像系统:包括红外相机、控制器、显示器等。
2. 被测物体:实验过程中需选用合适的被测物体,以便验证实验效果。
3. 软件平台:用于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系统调试:连接红外相机、控制器和显示器,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 环境设置:将被测物体放置在实验平台上,调整红外相机与被测物体的距离,确保红外相机能够清晰捕捉到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
3. 数据采集:开启红外相机,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过程中,需注意调整相机的曝光时间、增益等参数,以获得最佳图像效果。
4. 图像处理: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输至软件平台,进行图像处理。
主要包括:去噪、分割、特征提取等。
5. 定位与形貌测量:根据图像处理结果,利用定位算法实现被测物体的空间定位,同时利用形貌测量算法获取被测物体的表面形貌信息。
6.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红外定位成像技术在空间定位和形貌测量方面的精度和实用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空间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定位成像技术在空间定位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多个被测物体的定位,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
2. 形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定位成像技术在形貌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
通过对被测物体表面形貌的测量,可以有效地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
六、实验结论1. 红外定位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非破坏、实时等特点,在空间定位和形貌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用性。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红外定位成像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红外热成像仪能看多远?如何计算?

红外热成像仪能看多远?如何计算?用户购买红外热成像仪常常会问一个问题:红外热成像仪能看多远?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但又是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热像仪能看到146×106公里外的太阳,但不能说热像仪的探测距离能达到146×106公里。
但这探测距离又是必须说清楚的一个问题,因为客户买热像仪是用来探测、监控目标的。
华网智能技术总监告诉我们一条约翰逊准则,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看看如何确定目标探测距离。
约翰逊准则:探测距离是一个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观因素跟观察者的视觉心理、经验等因素有关。
要回答“热像仪能看多远”,必须先弄清楚“什么叫看清楚”,如探测一个目标,甲认为看清楚了,但乙可能就认为没看清楚,因此必须有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
国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约翰逊根据实验把目标的探测问题与等效条纹探测联系起来。
许多研究表明,有可能在不考虑目标本质和图像缺陷的情况下,用目标等效条纹的分辨力来确定红外热像仪成像系统对目标的识别能力,这就是约翰逊准则。
目标探测可分为探测(发现)、识别和辨认三个等级。
A.探测探测定义为:在视场内发现一个目标。
这时目标所成的像在临界尺寸方向上必须占到1.5个像素以上。
B.识别识别定义为:可将目标分类,即可识别出目标是坦克、卡车或者人等。
这是目标所成的像在临界尺寸方向上必须占到6个像素以上。
C.辨认辨认的定义为:可区分开目标的型号及其它特征,如分辨出敌我。
这是目标所成的像在临界尺寸方向上必须占到12个像素以上。
以上都是在概率50%,也就是刚好能发现目标,以及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为1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数据,从上面的约翰逊准则可以看出,一套红外热成像仪能看多远,是由目标尺寸、镜头焦距、探测器性能等因素决定的。
决定探测距离的因素:1、镜头焦距决定热像仪的探测距离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直接决定了目标所成的像的大小,也就是在焦平面上占几个像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本栏目责任编辑:贾薇薇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第5卷第26期(2009年9月)凝视型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分析与验证申俊杰(广州军区75706部队40分队,广东广州510600)摘要:作用距离是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根据实际计算时部分参数可能未知的情况,推导了NETD 表达的作用距离方程,并根据凝视型探测器的特点讨论了基于对比度的对高空目标作用距离的表达式,结合高空目标探测实验结果验证两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分析结果对进一步的成像探测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等效噪声温差;焦平面阵列;作用距离;红外成像探测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6-7553-02Analysis and Validation of Operating Range of Staring IR Imaging Detecting SystemSHEN Jun-jie(Unite 40,Army 75706,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Guangzhou 510600,China)Abstract:Operating range is a core specification of an IR imaging detecting system.Since some parameters are unknown when calculating,deduce the operating range function with NETD.The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aring detector discuss the operating range for space targets based on contrast.Validate the validity of above two function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The analytical resul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design of imaging detecting system.Key words:NETD;FPA;Operating Range;IR Imaging Detecting System目标的极限作用距离是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也是评价、检验一个红外探测系统的主要指标。
作用距离的模型,是用户和设计者进行系统论证、设计和评价的依据。
当前的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已广泛使用了凝视型焦平面阵列和新的信号处理方法,与早期的光机扫描型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它对各类目标的探测作用距离如何计算、理论计算和实际结果如何达到更接近,这是工程研制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文将着重讨论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对高空目标的作用距离与理论计算的结果是否相一致的问题。
1用NETD 表达的作用距离方程[1]人们往往用红外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方程来估算其作用距离。
但若热像仪是外购的,对有关热像仪的个别参数找不到确切数据,计算工作将难以进行下去。
若估计参数强行计算,结果也不能令人信服。
而目前绝大多数热像仪的性能指标中都给出了NETD 即,等效噪声温差的数值,因此,有必要推导出用NETD 表达的作用距离方程,以便进行准确的计算,使用起来也更为方便。
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普遍方程为[2]:(1)式中R IR 为红外系统的作用距离,D 0为光学系统入射孔径的直径,D *为红外探测器的比探测度,τa 为大气透过率,τ0为光学系统的透过率,Ω为传感器的瞬时视场(球面度),Δf 为等效噪声带宽,SNR 为信噪比,即峰值信号电压与均方根噪声电压之比,NA 为光学系统的数值孔径,J Δλ为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
J Δλ由下式确定:(2)其中,σ=5.67×10-12(W ·cm ·K -4),是斯蒂芬常数,T 为目标温度,ε为目标表面材料的发射率,A t 为目标面积,ηΔλ为Δλ光谱范围内的相对能量。
Δλ=λ2-λ1,λ1和λ2分别为对应于红外探测器工作波段的下限和上限。
ηΔλ=ηλ2-ηλ1,ηλ1和ηλ2分别为λ1以下和λ2以下的相对能量,可由参考文献[2]的表1-3或参考文献[3]的图2-14查得。
式(1)没有考虑脉冲通过信号处理系统时得损失等因素,如果计入信号处理损失等因素,可将作用距离方程修改为:(3)式中ξ为信号处理损失等因素引起的系数。
根据经验,可取ξ=3~4。
因敏感元面积A d =Ωf 2、NA=D 0/2f ,可将作用距离方程修改为:(4)收稿日期:2009-06-16作者简介:申俊杰(1977-),女,湖南长沙,于1995年考取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系本科电子工程专业,1999年获工学学士,现工作于广州军区75706部队40分队。
ISSN 1009-3044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Vol.5,No.26,September 2009,pp.7553-7555E-mail:kfyj@ Tel:+86-551-569096356909647553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第5卷第26期(2009年9月)由等效噪声温差的定义可得[3]:(5)式中,a和b分别为红外探测器敏感元的宽和高,α和β分别为红外探测器敏感元的水平张角和高低张角,X T—微分辐射量,其他符号含义同前。
显然,敏感元面积A d=ab,传感器的瞬时视场Ω=αβ,式(5)变成(6)X T由下式计算:(7)其中C1=3.7415×104(W·cm-2·um4),系第一辐射常数;C2=1.4388×104(um·K),系第二辐射常数。
为了避免计算积分运算,可将式(7)变换为(8)将式(4)乘以式(6),经过整理并用指数形式表示大气透过率,便为:(9)式中,α为大气衰减系数,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前。
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将式(2)和(8)代入式(9),得:(10)当已知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JΔλ时,可按式计算作用距离。
当不知道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但能得知目标的温度T、面积A t和表面材料的发射率ε式,可按式(10)计算作用距离。
2基于对比度的作用距离方程对红外探测系统的作用距离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以目标的辐射功率在探测器上产生的响应是否满足信噪比要求为依据,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该算法仅考虑目标到达靶面上的辐射功率是否满足探测要求,未考虑背景的影响;其二:该方法未考虑成像点弥散及其影响。
采用红外焦平面器件进行目标探测与辐射特性测量,其作用距离分析方法和电视跟踪测量系统基本一致,即要求满足三个必要条件:其一,目标的成像尺寸应不小于3个像素;其二:在不考虑背景的条件下,探测器接收到的目标辐射功率满足信号探测处理的最低要求,亦即目标在探测器靶面上的照度满足最低要求;其三,目标和背景在探测器靶面上的对比度满足最低要求。
由于弥散的影响,通常成像尺寸可以满足可靠跟踪测量要求,故系统的作用距离主要由探测器接收到目标的辐射功率及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决定[4]。
下面就背景限制条件下的作用距离进行分析[5-6]。
2.1目标在探测器靶面上的照度为了便于分析目标的辐射特性,可将目标近似为灰体。
设目标的有效辐射面积为As,温度为T(K),发射率为ε,则目标在λ1~λ2波段被汇聚到仪器像面的目标辐射功率为(11)式中,I为辐射强度(目标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功率),A0为光学系统接收口径面积,R为目标到测站的距离,τa、τ0分别为大气透过率和光学透过率。
若不考虑目标像的弥散,目标在靶面上的辐照度(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功率)为(12)式中,L为目标辐射亮度(目标单位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功率),D为光学系统孔径直径。
对近距离大目标,由于像弥散量相对于像的面积为小量,因此,可不考虑像弥散的影响,这时,可利用(12)式计算像面照度。
若考虑目标像的弥散,设弥散斑面积为Am,则目标在像面上的辐照度为(13)对点目标或远距离小目标,弥散是决定像面积的主要因素,这时,可利用(13)式计算像面照度。
2.2背景在靶面上的照度设背景亮度为L b,照射单个像素的背景面积为A b,背景到测量设备的距离为R b,则单个像素接收到的背景辐射功率为(背景辐射为近距离传输,可不考虑大气衰减)(14)单个像素的面积为A P,同理可得背景在靶面上的照度为(15)7554本栏目责任编辑:贾薇薇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第5卷第26期(2009年9月)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2.3靶面上的对比度由式(12)、(15)可得在不考虑弥散的条件下,对应的靶面对比度为(16)由式(13)、(15)可得考虑弥散条件下,对应的像面对比度为(17)目标对应的调制对比度为(18) 2.4背景限制条件下作用距离分析由式(16)、(17)可以看出,对比度与大气透过率直接相关,而通常,大气透过率是距离的函数,因此,利用上述两式不能直接推导出背景限制条件下作用距离计算公式,这时,可先计算不同距离对应的大气透过率,然后根据上述两式计算对比度及调制对比度,并根据调制对比度是否满足要求来分析系统能达到的作用距离。
而若目标飞行在大气层外,探测时认为是穿过整个大气层,大气透过率仅与观测仰角有关,与目标的距离无关,可以用下式估算:(19)其中E为观测仰角。
此时,系统在背景限制条件下对空间目标的作用距离计算公式可由式(17)、(18)推出,具体如下:(20) 3实验验证路径辐射(又称为热幕效应)主要指目标和探测器之间的太阳(阳光)辐射、地球(包括地球上的物体,如大气等)辐射。
路径辐射越强,对比度越低,而路径辐射以长波辐射为主,所以为减少路径辐射的影响我们采用中波探测器来对高空目标做探测实验。
由于目标的有效辐射面积与发射率难于独立确定,这里把二者作为一个参数,M=ε·A取为10、20……分别估计。
而对于3~5μm波段,天空背景的亮度与太阳高度角有很大关系,可以利用Lowtran7软件进行计算,表1给出了一组实测结果。
表1中波波段背景亮度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可靠提取目标信号并能进行辐射量定量测量所对应的调制对比度C M的最低值约为0.02。
对于口径为1000mm,焦距为2000mm的望远镜系统,基于NETD和对比度理论计算结果如下:表2不同仰角下对于M=10,不同温度的目标的探测距离(单位:km)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结论存在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