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基与基础工程资料
资料员(通用知识-4.建筑施工技术)

2020/10/29
25
3.钢筋混凝土工程
(2)混凝土拌合料的运输 2)运输时间
3.3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
3)运输方案及运输设备 混凝±拌合料自搅拌站运至工地,多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工地内, 混凝土运输目前可以选择的组合方案有:①“泵送”方案;②“塔式起重机+ 料斗”方案。
1.4 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
2)施工要点 ①混凝土浇筑前应先行验槽,基坑尺寸及轴线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对 局部软弱土层应挖去,用灰土或砂砾回填夯实与基底相平。 ⑥混凝土宜分段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
2020/10/29
11
1.地基与基础工程
(2)筏形基础 1)施工工艺流程
1.4 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
资料员培训
章节目录
➢建设法规 ➢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识图 ➢建筑施工技术 ➢施工项目管理
2020/10/29
第四章
建设施工技术
1.地基与基础工程
在建筑施 工中,按照施 工开挖的难易 程度将土分为 八类,其中, 一至四类为土 ,五到八类为 岩石。
2020/10/29
1.1岩土的工程分类
4
1.地基与基础工程
2)中心岛(墩)式挖土 中心岛(墩)式挖土,宜用于大型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形式为角撑
、环梁式或边桁(框)架式,中间具有较大空间情况下。此时可利用中间的 土墩作为支点搭设栈桥。挖土机可利用栈桥下到基坑挖土,运土的汽车亦可 利用栈桥进入基坑运土。这样可以加快挖土和运土的速度。
2020/10/29
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地基基础的概念,分类:1.基础通常指:建筑物最下端与地基直接接触并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结构部件。
(承上启下)2.地基是指:建筑物下方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维持建筑物稳定的岩土体。
3.地基分类:天然地基:不需处理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
人工地基:需要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建基础的土层。
4.基础分类:浅基础:一般基础埋深<5m,或基础埋深>5m但小于基础宽度.深基础:基础埋深>5m.应采用特殊的结构形式、特殊的施工法。
地基基础设计时荷载取值的规定: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4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
地基基础设计时荷载取值的规定地基变形的类型及应用按基变形特征分:沉降量:基础中心的沉降量沉降差:相邻两个单独基础沉降量的差倾斜:单独基础在倾斜方向两端点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砖石承重结构沿纵墙6-10米内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原理基础的类型:按材料分类: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及三合土基础,砼及毛石砼基础,钢筋砼基础按构造分类: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按受力性能分类:单独基础(柱下单独基础,墙下单独基础),联合基础(十字交叉,筏板,箱形),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形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埋置深度是指: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深度。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四章

用环刀切取扁圆柱体, 用环刀切取扁圆柱体 , 一般高 30cm 50cm 2 厘米 , 面积为 30cm2 或 50cm2, 试样连同环刀一起装入护环内, 试样连同环刀一起装入护环内 , 上下有透水石以便试样在压力 作用下排水。 作用下排水。 在透水石顶部放一加压上盖, 在透水石顶部放一加压上盖 , 所加压力通过加压支架作用在 上盖, 上盖 , 同时安装一只百分表用 来量测试样的压缩。 来量测试样的压缩。 由于试样不可能产生侧向变形 而只有竖向压缩。于是, 而只有竖向压缩 。 于是 , 把这 种条件下的压缩试验称为单向 压缩试验或侧限压缩试验。 压缩试验或侧限压缩试验。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 安全和正常使用, 我们必须预先对 安全和正常 使用, 建筑物基础可能产生的最大沉降量和 沉降差进行估算 进行估算。 建筑物基础可能产生的 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 进行估算 。 最大沉降量 如果建筑物基础可能产生的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在 如果建筑物基础可能产生的最大沉降量和沉降差, 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 , 那么该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 用一般是有保证的;否则, 是没有保证的。 用一般是有保证的 ; 否则 , 是没有保证的 。 对后一种 情况, 情况 , 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 安全和正常使用。 安全和正常使用。
孔隙体积: 孔隙体积:Vv=e1Vs
总体积: 总体积:V1=Vv+Vs=(1+e1)Vs
V2 = Vv + Vs = (1 + e2 )Vs
∆H V1 − V2 e1 − e2 ∆e = = =− H V1 1 + e1 1 + e1
∆p ∆p 1 + e1 =− = Es = ∆H H ∆e (1 + e1 ) a
高洪梅《基础工程学》基础工程学-第4章连续基础

xy
yx
3P 2
xyz
R5
1 2 3
xy(2R z)
R3
(R
z)2
yz
zy
3P 2
yz2 R5
3Py 2R3
cos2
xz
zx
3P 2
xz2 R5
3Px 2R3
cos2
u
P(1 ) 2E
xz R3
(1
2)
x R(R
z)
v
P(1 ) 2E
yz
R3
(1 2)
均布荷载下
要使地基均匀沉降,基础 上的荷载该如何分布?
基础不发生挠曲时
2021/7/22
7
绝对刚性基础
刚性基础对荷载的传递和地基的变形要起约束与调整作用。假定基础绝对 刚性,在其上方作用有均布荷载,为适应绝对刚性基础不可弯曲的持点,基 底反力将向两侧边缘集中,强使地基表面变形均匀以适应基础的沉降。
2021/7/22
14
3.地基计算模型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布辛奈斯克解
x
3P x2z
2
R5
1 2 3
R2 Rz z2 R3(R z)
x2(2R z)
R3(R
z)2
y
3Py2z
2
R5
12 3
R2 Rzz2 R3(Rz)
y2(2Rz)
R3(R
z)2
z
3P 2
z3 R5
3P 2R2
cos3
简化计算方法 倒梁法 适用条件:假定上部结构是刚性的,柱子之间不存在差异沉降,柱
脚可以作为基础的不动铰支座。梁截面高度大于1/6柱距,以符 合地基反力呈直线分布的刚度要求 计算思路:以柱脚为基础的固定铰支座,将基础梁视作倒置的多跨 连续梁,以地基净反力、柱脚处的弯矩和柱间分布荷载当作基 础梁上的荷载求解梁中的内力。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目录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轻型井点
第三节喷射井点
第四节电渗井点
第五节管井井点
第六节深井井点
第三章地基
第一节灰土地基
第二节砂和砂石地基
第三节碎砖三合土地基
第四节重锤夯实地基
第五节强夯地基
第六节预压地基
第七节砂桩
第八节土和灰土挤密桩
第九节振冲地基
第十节旋喷地基
第十一节硅化地基
第四章桩基础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第三节板桩
第四节钢管桩
第五节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第六节木桩
第七节工程验收
第五章地下连续墙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墙体施工
第三节工程验收
第六章沉井和沉箱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沉井
第三节沉箱
第四节工程验收
附录一轻便触探“检定锤击数”试验方法
附录二硫磺胶泥的配合比和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附录三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要点附录四选择锤重参考表
附录五施工记录表(1)
附录五施工记录表(2)
附录五施工记录表(3)
附录五施工记录表(4)
附录五施工记录表(5)
附录五施工记录表(6)
附录五施工记录表(7)
附录六规范用词说明。
《地基基础工程(第2版)》第四章教材习题答案[2页]
![《地基基础工程(第2版)》第四章教材习题答案[2页]](https://img.taocdn.com/s3/m/0866621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f.png)
4.1 何谓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有什么特点?答:刚性基础指用砖、石、灰土、混凝土等抗压强度大而抗弯、抗剪强度小的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受刚性角的限制)。
这种基础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小,容易产生裂缝,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中小形桥梁和民用建筑中。
其特点是稳定性好、施工简便、能承受较大的荷载。
4.2 浅基础按构造形式分为有哪几种类型?答:刚性扩大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
4.3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考虑哪些因素?答: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时,必须综合考虑地基的地质、地形条件、河流的冲刷程度、当地的冻结深度、上部结构形式,以及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深和施工技术条件、造价等因素。
4.4 地基承载力如何确定?答: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应首先考虑由现场荷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取得,其值不应大于地基极限承载力的1/2;对中小桥、涵洞,当受到现场条件限制,或载荷试验和原位测试确定确有困难时,可根据岩土类别、状态及物理力学特征指标,查表确定。
4.5 什么是刚性角?请说明刚性基础的厚度与基底宽度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答: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联线间的最大夹角αmax ,称为刚性角。
基础底面长宽尺寸与高度有如下的关系式。
⎭⎬⎫+=+=ααtan 2)(tan 2)(H d b H l a 顺桥向宽度横桥向长度 4.6 水中基坑开挖的围堰形式有哪几种?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和特点是什么?答:水中围堰的种类有很多,有土围堰、草(麻)袋围堰、钢板桩围堰、双壁钢围堰和地下连续墙围堰等。
在水深较浅(2m 以内),流速缓慢,河床渗水较小的河流中修筑基础,可采用土围堰或草袋围堰;当水较深时,可采用钢板桩围堰。
钢板桩围堰一般适用于河床为砂土、碎石土和半干硬性黏土,并可嵌入风化岩层。
围堰内抽水深度最大可达20m 左右。
在深水中修建桥梁基础还可以采用双壁钢围堰。
双壁钢围堰一般做成圆形结构,它本身实际上是个浮式钢沉井。
第四章第三节 建筑工程清单工程量计算

V = ABH V − 挖基础土方 m3 A − 基础垫层长度 m B − 基础垫层宽度 m H − 挖土深度 m
• 例:某房屋工程基础平面及断面如图,普通 土,室外地坪设计标高-0.15米,交付施工的 地坪标高-0.3m,计算基础土方开挖工程量。
二、工程量计算
3.回填土按夯实或松填分别 以立方米计算,回填土 工程量可按下列方法计 算:
三、工程量计算
注意: 地槽交接处,由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挖地槽—槽长—(轴线不居中)
(0.25-0.12)/2=0.065
对外墙槽 长有影响
二、工程量计算
2.挖地坑
定额工程量计算式: 矩形(1)不放坡时: V=(a+2c)×( b+2c )× H
(2)放坡时: V=(a+2c+kH)×( b+2c +kH)× H+k2H3 /3
余
土
取
外
土
运
推土机推土、 铲运机铲土、 挖掘机挖土、 自卸汽车运 土、机械平 整场地、原 土碾压、填 土碾压
二、工程量计算
(一)总计算规则
土方体积(除“平整场地”、“原土打夯”、 “原土碾压” )的计算,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实 体积计算。
(二)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挖、填方厚度在 ±30cm以内找平,如下图所示。
外墙地槽长度按图示尺寸的中心线计算;内墙地槽长 度按图示基础底面之间净长线长度计算。其突出部分应并 入地槽工程内计算。(例如:附墙柱)
H为室外地坪至槽底面的距离。
挖 土 深 度
内墙沟槽净长、中心线、基础净长计算示意图(不考虑工作面)
某房屋工程基础平面及断面如下图,已知土质为普
通土,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0.3,交付施工场地标高-
基础工程第四章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和基本规定

4.1.2 极限(jíxiàn)状态设计方法
按《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1992以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 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的规定,建 筑结构的设计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以 概率理论为基础(jīchǔ)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9
第九页,共31页。
偶然状况:与设计使用年限相比,持续 期很 短,如地震、爆炸、撞击等。
• 2、结构设计时,对所考虑的极限状态,应采
用相应(xiāngyīng)的结构作用效应的最不利组
合。
12
第十二页,共31页。
三、极限状态(zhuàngtài)设计要求2
• 3、极限状态设计(shèjì)的作用组合:
•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作用组合
第4章 地基基础设计(shèjì)方法和规定
4.1 地基基础设计方法(fāngfǎ)
4.2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规定
1
第一页,共31页。
• 在进行工程结构设计时,应力求其在安全性、适用性与经济之间达 到合理的平衡,使其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 (1)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chūxiàn)的各种作用; • (2)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
50~100 ≤30
30~75 ≤30
烟窗 水塔
高度(m) ≤30 ≤40
≤50
≤75
≤100
高度(m) ≤15 ≤20
≤30
≤30
≤30
容积(m3)
≤50
50~10 100~20 200~30 300~50
0 0 第二十一页,共31页。
0
0
500~1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记录
一、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C5-1) 二、预检记录(表C5-2 )
《预检记录》填写要点如下: (1)由施工单位填写,随相应检验批进人资料流程。 (2)依据现行施工规范,对于其他涉及工程结构安全、实体质量及建筑 观感,及人身安全需做质量预控的重要工序,应做质量预控,填写预 检记录。 (3)检查意见应明确,一次验收未通过的要注明质量问题,并提出复查 要求。
一、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C4-1 )
《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填写要点如下: (1)由直接使用所检查的材料及配件的施工单位填写。 (2)工程物资进场后,施工单位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检查外观、数量及 供货单位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等,合格后填写本表。 (3)工程名称填写应准确、统一,日期应准确。 (4)物资名称、规格、数量、检验项目和结果等填写应规范、准确。 (5)检验结论及相关人员签字应清晰可辨认,严禁其他人代签。 (6)按规定应进场复试的工程物资,必须在进场检查验收合格后取样复 试。 (7)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并保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记录
七、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填写要点如下: (1)由施工单位填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2)相关规定与要求: 1)预应力筋张拉记录:应由专业施工人员负责填写。《预应力筋张拉记 录(一)》包括预应力施工部位、预应力筋规格、平面示意图、张拉程 序、应力记录、伸长量等。《预应力筋张拉记录(二)》对每根预应力 筋的张拉实测值进行记录。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应实行见证管理, 按规定要求做见证张拉记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表4-7) 6.模板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模板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填写要点如下: (1)本表由施工单位在完成本工序后填写,并报送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审 批后返还施工单位,各相关单位存档。 (2)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 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 板;对照设计观察检查。 (3)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观察检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试验记录
二、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通知单(表C6-10 ) 三、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表C6-11) 四、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表C6-12 )
上一页
返回
第五节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一、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4-2 )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要点如下: (1)本表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 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2)检查评定由施工单位填写,验收意见由监理单位填写,观感质量验 收由验收各方共同商定,监理单位填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一般项目: ①表面平整度:主要是指基底;用2 m靠尺和塞尺检查。 ②基底土性: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检查或土样分析;通常请勘察、设计 单位来验槽;形成验槽记录。 (4)土方开挖前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 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施工过程中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 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 的环境变化。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槽。形成“施工记录”及“检验报 告”,检查“施工记录”及“验槽报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模板内 无积水。 (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 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6)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7)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 板。 (8)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 沉、裂缝、起砂或起鼓;观察检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记录
(4)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工程,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并保存。
五、混凝土拆模申请单(表C5-11 )
《混凝土拆模申请单》填写要点如下: (1)由施工单位填写、保存,在拆模前报送监理单位审核。 (2)在拆除现浇混凝土结构板、梁、悬臂构件等底模和柱墙侧模前,应 填写混凝土拆模申请单并附同条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报告,报项目专业 负责人审批后报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拆模。 (3)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规定:当设计有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要求时,应按现行规范要求。 (4)如结构形式复杂(结构跨度变化较大)或平面不规则,应附拆模平面 示意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记录
2)有黏结预应力结构灌浆记录:后张法有黏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及时灌浆, 并做灌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灌浆孔状况、水泥浆配比状况、灌浆压 力、灌浆量,并有灌浆点简图和编号等。 3)预应力张拉原始施工记录应归档保存。 4)预应力工程施工记录由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提供。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试验记录
(5)承重结构工程中的钢筋连接接头应按规定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 管理。 (6)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形式施工时,技术提供单位应提交由有相应资质 等级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形式检验报告。 (7)焊(连)接工人必须具有有效的岗位证书。 (8)试验报告中应写明工程名称、钢筋级别、接头类型、规格、代表数 量、检验形式、试验数据、试验日期以及试验结果。 (9)本表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10)钢筋连接试验项目、组批原则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上一页
返回
第四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试验记录
一、钢筋连接试验记录(表C6-6 )
《钢筋连接试验记录》填写要点如下: (1)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单位出具后随相关资料进人资料流程。 (2)用于焊接、机械连接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 (3)正式焊(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在现 场条件下进行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或机械连接的 施工。 (4)钢筋焊接接头或焊接制品、机械连接接头应按焊(连)接类型和验收 批的划分进行质量验收并现场取样复试。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物资资料
二、半成品钢筋出厂合格证(表C4-5 ) 三、预制混凝土构件出厂合格证(表C4-6 ) 四、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表C4-8 ) 五、材料试验报告(表C4-13、表4-14 )
《材料试验报告》填写要点如下: (1)材料试验报告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单位出具,作为各种相关 材料的附件进人资料流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记录
六、构件吊装记录
《构件吊装记录》填写要点如下: (1)由施工单位填写并保存。 (2)预制混凝土结构构件、大型钢构件、大型术构件吊装应有《构件吊 装记录》,吊装记录内容包括构件名称及编号、安装位置、安装检查 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标准、规范要求。 (3)“备注”栏内应填写吊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措施及质量情况 等。对于重要部位或大型构件的吊装工程,应有专项安全交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物资资料
(2)对于不需要进场复试的物资,由供货单位直接提供。 (3)对于需要进场复试的物资,由施工单位及时取样后送至规定的检测 单位,检测单位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试验后填写材料试验报告并返还施 工单位。 (4)工程名称、使用部位及代表数量应准确并符合规范要求(应对检测单 位告之准确内容)。 (5)返还的试验报告应重点保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9)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 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 /1 000~3 /1 000;水准 仪、拉线和尺量检查。 (10)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 牢固,其偏差符合规定;尺量检查。 (11)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符合规定;经纬仪、水准仪、2 m靠尺和 塞尺、拉线和尺量检查。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记录
(4)复查意见主要是针对上一次验收的问题进行的,因此应把质量问题 改正的情况表述清楚。 (5)本表由施工单位保存。
三、混凝土浇灌申请单(表C5-8 )
《混凝土浇灌申请单》填写要点如下: (1)由施工单位填写并保存,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报送监理单位备案。 (2)正式浇筑混凝土前,施工单位应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如钢筋、模板工 程检查;水电预埋检查;材料、设备及其他准备等),自检合格填写《混 凝土浇灌申请单》报监理单位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技术要求”栏应依据混凝土合同的具体要求填写。
第四章地基与基础工程资料
第一节 混凝土基础工程资料分类 第二节 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物资资料 第三节 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记录 第四节 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试验记录 第五节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第一节 混凝土基础工程资料分类
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资料分类见表4-l。
返回
第二节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物资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一般项目: ①回填土料:符合设计要求;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做出记录;检查试 验报告。 ②分层厚度及含水量:符合设计要求;用水准仪检查分层厚度;取样检 测含水量。检查施工记录和试验报告。 ③表面平整度:用水准仪或靠尺检查;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4)土方回填前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去除积水、淤泥,验收 基底标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五节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7.模板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表4-9) 《模板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填写要点如下: (1)本表由施工单位在完成本工序后填写,并报送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审 批后返还施工单位,各相关单位存档。 (2)主控项目: ①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4-10 );检查同条 件试件试验报告。 ②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拆除 时间应符合设计方案,并不得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