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发生底鼓的原因与针对性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

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

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随着煤矿矿井开采深度增加,巷道底鼓成为影响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

根据神华杭锦能源公司塔然高勒煤矿在巷道底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及教训,详细分析了巷道底鼓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治理技术措施,对塔然高勒煤矿以及其他矿井的底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巷道底鼓;矿压;膨胀;反底拱;钢制盖板1 引言塔然高勒矿井是神华杭锦能源公司下属首个在建矿井,也是东胜煤田在鄂尔多斯杭锦旗范围内首个深部矿井,是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批准立项的神华首座千万吨级现代化立井。

塔然高勒煤矿矿建二期工程与三期工程施工过程中井下部分巷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底鼓现象,影响了巷道的正常使用,导致断面缩小,增大了事故的发生率。

后期,为便于井下车辆运输、通风和人员行走,对底鼓地段的主要巷道进行进行一次甚至二、三次的翻修,对顺槽巷道进行起底,额外增加了施工工程量,增加了人力和财力,最终造成生产投资成本增加。

底板翻修处理时间长且影响生产。

因此,研究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及其其治理等问题,对提高井下作业人员安全保证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巷道底鼓受矿井开采深度、布置方式、巷道断面形状及大小、围岩性质、受力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1 开采深度塔然高勒煤矿采用立井开拓,主、副、风井筒设计深度分别为696.9米、612.65米、573米,首采煤层为3-1煤,根据塔然高勒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补充勘探3-1煤层底板等高线图,3-1煤深度均大于600米,属于深部开采,巷道布置深受地应力影响,较浅部开采矿压明显增大。

2.2 布置方式塔然高勒煤矿二期工程中的井底车场巷道平行布置中最小巷道中線间距25米(实体护巷岩柱20米)。

例如井底车场中的大巷胶带机头硐室配电室与大巷胶带机头硐室平行布置,巷道中线间距25.6米,实体护巷岩柱17.8米。

大巷胶带机头硐室配电室先行掘进,巷道采用锚网索+W钢带护板联合支护后,采用添加防水剂与钢纤维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砌碹,成巷三个月后巷道均为变形、顶板滴水等现象。

煤矿开采巷道底鼓原因分析

煤矿开采巷道底鼓原因分析

煤矿开采巷道底鼓原因分析煤矿生产中巷道底鼓是煤矿井巷中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它与围岩的性质、采动影响、开采深度及地质构造等直接相关。

在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中,人们已经能够将顶板下沉和两帮移近控制在某种程度内,所以大约有2/ 3是由于底鼓引起的。

这类问题给生产中的矿井,特别是软岩矿井的建设和生产带来极大困难。

底鼓使巷道变形、断面变小,影响通风、运输,制约矿井安全生产。

1 底鼓的基本形式及影响因素1.1 底鼓的基本形式根据国内外有关底鼓资料的综合分析,巷道底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1.1 膨胀性底鼓——由于岩质变态膨胀产生的底鼓。

多发生在矿物成分含蒙脱石的粘土岩层,膨胀岩是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引起岩石含水量随时间而增高且体积发生膨胀的一类岩石,属于易风化和软化的软弱岩石。

1.1.2 挤压性底鼓——岩壁或刚性衬砌在上部压力下插入底板或挤压底板造成跨中隆起的底鼓。

通常发生在直接底板为软弱岩层(如粘土岩、煤等) ,两帮和顶板比较完整的情况下。

在两帮岩柱的压模效应和应力的作用下,整个巷道都位于松软破碎的底板岩层向巷道内挤压流动1.1.3 张性底鼓——底板岩层由于断面上大压力作用而产生带方向性的强烈褶曲隆起所造成的底鼓,它与顶部张性破坏区处于同一轴线上。

前两类为持续型底鼓,而后一类为应力释放短暂型底鼓。

1.2 底鼓的影响因素1.2.1 围岩性质:围岩性质和结构对巷道底臌起着决定性作用,底板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厚度,决定着底臌量的大小。

1.2.2 地压:围岩中存在高地压是造成巷道底鼓的决定性因素,深部巷道遇到底鼓的情况比浅部巷道多,这完全是由于地压增高所致。

位于残留矿柱下面的巷道也有底鼓的现象,这是因为存在着一个高地压带。

1.2.3 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①由于水的作用减少了岩石层理、节理和裂隙间的摩擦力,使岩石的整体连接强度降低,使岩体沿岩层的节理面、层理面和裂隙面形成滑移面,并将原来层间连接紧密的岩体分为很多薄层,甚至完全丧失强度②岩石中的某些矿物成分遇水产生膨胀。

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

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

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嘿,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呢。

咱先说说为啥会有巷道底鼓吧。

一般来说,可能是地压太大啦,或者是水的影响啥的。

反正这底鼓起来了,可不好办,得赶紧想办法处理。

一个办法呢,就是用锚杆加固。

在巷道底部打上锚杆,就像给它钉上钉子一样,让它别再鼓起来。

锚杆的长度和直径得根据具体情况选好哦,不能随便乱用。

打锚杆的时候要小心,别打到不该打的地方。

还可以用混凝土浇灌。

把底鼓的地方挖开,然后用混凝土填上,等混凝土干了,就结实了。

不过这混凝土的配比可得弄好,不然不结实。

浇灌的时候也要注意,别弄得坑坑洼洼的。

另外呢,也可以用支架支撑。

在巷道底部安装一些支架,把底鼓的地方顶住。

支架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安装支架的时候要牢固,不能松松垮垮的。

还有哦,如果是水的问题,就得把水排出去。

可以挖一些水沟,或者安装排水管道,让水别积在巷道里。

不然水一直泡着,底鼓会越来越严重。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有个煤矿,他们的巷道底鼓得可厉害了。

一开始他们也不知道咋办,就试着用锚杆加固,但是效果不太好。

后来他们又用混凝土浇灌,可还是不行。

最后他们请了专家来,专家一看,原来是水的问题。

他们赶紧挖了水沟,把水排出去,然后又用支架支撑了一下,这下底鼓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所以啊,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有很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能盲目乱搞,不然可能会越弄越糟。

你要是遇到巷道底鼓的问题,就好好想想办法,肯定能解决的。

底鼓治理措施

底鼓治理措施

回采巷道底鼓治理措施的探讨(黄成军)摘要:回采巷道底鼓是煤矿巷道底板常见的矿压现象之一,强烈的底鼓导致巷道断面缩小,阻碍通风、运输和井下交通。

随着支护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将顶板下沉和两帮移近控制在某种程度内,然而对于防止底鼓却一直缺乏既经济又有效的办法。

在煤矿生产中,几乎所有回采巷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底鼓,因此有必要探索引起回采巷道底板鼓的真正症结,进而为防治巷道底鼓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在大量了解前人对底鼓所作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的分析了底鼓产生的原因及其机理,总结了不同的治理措施,为巷道底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关键词:回采巷道,底鼓,治理措施1概述底鼓是煤矿巷道中经常发生的动力现象。

底鼓的主要原因为采掘影响顶板压力经两帮传至底板产生底鼓。

巷道的强烈底鼓导致断面缩小,阻碍运输、通风和人员行走,底鼓严重的矿井需要进行繁琐的巷道翻修工作,甚至有的巷道因底鼓严重而报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事故,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和煤矿技术人员对巷道底鼓的机理、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底鼓控制技术,这些成果对巷道底鼓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然而,由于原岩应力的增加和岩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在巷道的底鼓控制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围岩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法及治理措施。

2回采巷道底鼓机理分析2.1巷道底鼓原因回采巷道底鼓产生的外在原因是矿山压力。

由于掘进巷道,引起巷道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其中应力升高区的作用是产生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

此外,由于回采工作面的开采,在工作面前方10~30m的范围受采动影响比较明显。

而影响最剧烈是在工作面后方15~20m处。

这些区段的应力对底鼓起加剧作用。

回采巷道产生底鼓的内在因素是巷道底板强度较低。

这常存在于以下情况:底板岩体自身强度低、深部开采、巷道底板积水和底板硬岩节理发育。

回采巷道底鼓问题可以归结为岩体的力学作用和其自身物理性质变化的结果。

巷道底鼓原因与控制技术

巷道底鼓原因与控制技术
Ke r s B t m e v Co to e h oo y Gr u i g An ib to a c y wo d o t o hae n r lt c n l g o t n t o tm r h
1 巷 道 底 鼓 的 原 因
1 2 人 为 因 素 .
1 2 1 巷 道 布 置 . .
p i r n r te t n h tp p re p u d h a s ft e b t m e v ,a d p t o wa d t e c u t r a u e fp e e t n a d c nr lme s a d mo e a d mo e at n i .T a a e x o n st e e u e o h ot h a e n u s fr r h o n e me s r so r v n i n o t a — o o o o u e ft e b to h a e,h p n n t e b t m e v o ena c a e t i p l ai n v l e r s o h o tm e v o i g i h ot h a e g v r n e h sc ran a p i t au . o c o
1 42

糸 科技 瞧晨
21年第1 0 2 期
巷 道 底 鼓 原 因与 控 制 技 术
黄 贤锋 , 立 程 研 究 院 , 东 泰 安 山 山 摘 要 2 11 ) 7 0 9 底 鼓 现 象 由 来 已久 , 对 矿 井 的安 全 生 产 构 成 重 大 威 胁 , 其 引起 的 灾害 也 受到 人 们 越 来 越 多 的 重视 。该 文 详 细 阐述 了底 鼓 的成 因 , 出 提 底 鼓 控 制 技 术 文 献 标识 码 注浆 A 反底 拱

安全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安全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引 曹
要因素 。 巷道开 挖使得 底板岩层 局部 和部分卸 载 , 随即将产 生弹性 恢复 。 当应力 超 过岩层 的屈 服强 度时 , 就 会产生 塑性 变形 , 软岩 在应力 偏量 达到 一定数 值后 会产 生扩容 现象 , 造成岩 石体积 增加 。 巷道开 挖后 , 导致底 板岩层局 部 区域 垂直 应力 降低 , 水平 应力增 加 , 必 然引起应 力偏量 的增加 , 因而 扩容变 形是 引起巷 道 底 鼓 的一个重 要原 因 。 而浸水 后 的巷道底 板往 往产 生严 重的底 鼓 , 一般表 现为
二 个方 面 :
底鼓 、 冒顶及 侧突 是巷道 发生 变形破 坏 的三种主 要表现 形式 。 大 量实 测数 据表明, 巷 道变 形破 坏大 约有2 /3 是 由底 鼓 引起的 。 底 鼓的主 要危 害是 缩小 了 巷 道断面 , 致 使行人 、 运 输、 供 排水 、 井下 通风等都 受到 影响 , 严 重影 响矿 山的安 全 生产 。 因此 , 研究 巷道底 鼓 发生机 理及 其影 响 因素 , 做 出合 理的 防治措 施 , 对 保 证我 国深 部资 源开 采 , 提高人 员安 全作 业 , 有 着重 大的 理论 意义和 实 际应用 价值。
不同, 治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能否有效地控制软岩巷道底鼓, 主要取决于底板岩层性质和底鼓的类型。 综上所述将治理措施总结为 以下五点 : ( 1 ) 增加底板的变形阻力。 主要措施有砌筑可伸缩件的混凝土反拱、 架设可
缩性封 闭 支架 等 。 ( 2 ) 提高底 板 围岩 的强度 。 使用 合格的支护 材料 、 打底板锚 杆 、 底 板注浆加 固
( 2 ) 饶曲褶皱性底鼓。 通常发生在巷道底板为层状岩石 , 其底鼓机理是底板 岩层在平行层理方向的压力作用下, 向底板临空方向饶曲而失稳, 底板岩层 的 分层越薄 , 巷道宽度越大, 所需的挤压力越小 , 越易发生饶曲性底鼓I ( 3 ) 剪切错动性底鼓。 主要发生在直接底板。 即使是整体性结构岩层 , 但在高

底鼓的原因与防治

底鼓的原因与防治

底鼓1.定义与介绍受采掘工程的影响,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岩体产生变形并向巷道内产生位移,巷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象即称之为底鼓,也有文献称底臌。

底鼓所导致的巷道断面缩小、阻碍运输和行人、妨碍矿井通风,使得许多矿井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做“挖底”等临时的处理工作,严重的会造成整条巷道的报废,对矿山的生产与安全产生很大的制约。

2.巷道底鼓的原因引起巷道底鼓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

2.1地质因素2.1.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断层和褶曲,在支承压力影响下,岩体就由弹性应力状态转变为塑性应力状态,导致岩体中出现连续剪切滑动面,最终因底板岩层失稳、破裂而引起严重底鼓。

2.1.2 水理作用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的渗入,增强了岩体的塑性流变和膨胀流变,致使岩体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在高支承压力作用下迫使巷道围岩沿四周向巷道内挤压,在岩体薄弱环节形成鼓胀和应力集中释放区,造成底鼓。

2.1.3围岩性质具有底鼓现象的矿井中,巷道底板往往是松软的粘土层、页岩或其它强度较低的岩石。

在围岩压力作用下,导致巷道两帮内移、底板鼓起。

2.2人为因素2.2.1巷道布置巷道布置在地质构造带时,构造应力集中。

在断层带附近,上覆岩层在能量传递过程中阻断了能量传递的连续性,在围岩体薄弱环节尤其是未支护的巷道底板岩层中,产生强烈底鼓; 在褶曲地带,尤其是向背斜轴部也是高应力集中区,如果弹性变形能得不到有效释放,可能在围岩体两帮产生挤压变形,之后能量进一步向底板转移,促使底板抬高、鼓出。

2.2.2支护强度巷道开挖后,围岩暴露于空气中,两帮煤岩体在高支承压力作用下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破碎区和塑性流动区,如果巷道未采取有效支护或支护强度不足以抵抗外界的变形,围岩体就向巷道内挤压,形成“二次水平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巷道两帮支承压力不断向围岩体内部移动,而两帮和底板岩层的塑性流动区也不断扩大,并且伴随着顶板和两帮的下沉,导致底角岩体不断涌向巷道内,形成底鼓。

浅谈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浅谈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浅谈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摘要: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即是在巷道产生显著底鼓之前,采取一些措施阻止底鼓的发生和延缓底鼓发生的时间;或在巷道产生底鼓显著之后,采取一些措施减小和控制底鼓为了保持底板岩层和整个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关键词:巷道底鼓卸压防治措施1 巷道底鼓的原因引起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有:构造应力、水的影响、弹性变形1.1 构造应力的基本特点是以水平应力为主,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区域性水平应力是影响巷道底板鼓起、两帮内挤的主要因素。

在软岩和厚煤层中,底板岩层在水平应力作用下与形成褶曲构造相类似,向巷道空间鼓起。

如果底板岩层呈粘——塑性变形,底板岩层进入蠕变状态。

高水平应力是造成底板岩层破坏和强烈底鼓的主要原因。

1.2 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1.2.1 由于水的作用减少了岩石层理、节理和裂隙间的摩擦力,使岩石的整体连接强度降低,使岩体沿岩层的节理面、层理面和裂隙面形成滑移面,并将原来层间连接紧密的岩体分为很多薄层,甚至完全丧失强度。

1.2.2 岩石中的某些矿物成分遇水产生膨胀。

2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将巷道已底鼓的部分清除即起底。

它是现场应用很广泛的一种治理底鼓的方法,是一种消极的治理底鼓的措施在具有强烈底鼓趋势的巷道中,往往需要多次起底,但并不能完全制止底鼓,不仅起底工程量大、费用高,而且还影响两帮及顶板岩层的稳定性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另一方面是采取措施消除底鼓。

目前防治底鼓的措施主要从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加固围岩或保持围岩的强度这两个方面考虑。

2.1 合理的巷道布置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之间夹角不同,巷道围岩水平应力集中程度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构造应力影响较强烈的区域,要重视巷道布置方向,依靠正确调整巷道方向与构造应力方向间的关系,削减构造应力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从巷道围岩控制的角度出发,布置巷道时应重视下列问题:①在时间和空间上尽量避开采掘活动的影响,最好将巷道布置在煤层开采后所形成的应力降低区域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巷道发生底鼓的原因与针对性防治措施
构造应力、水理作用、底板岩性及支护强度等因素极易引起巷道出现底鼓现象,使得巷道断面缩小,对通风、运输等造成很大障碍,严重阻碍了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不但会增加成本,还有可能影响到安全。

因此,在巷道发生底鼓现象时,应尽快对其原因加以确定,然后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如对巷道进行合理布置、加固底板支护、底板防治水等,通过这些措施,将底鼓部分的岩石彻底清除,或对底鼓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巷道畅通,进而促进采掘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标签:巷道底鼓;构造应力;支护强度
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资源,用途极广,在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其开采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开采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更新,煤炭正从表面开采向深部开采过度,受地应力等多方面影响,巷道的两侧岩体和顶板底板会受力而挤压,出现变形、位移等现象,以至于巷道底板会因压力而向上隆起,阻碍了开采进度和效率,所以,在当前时代,应结合先进技术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此现象加以解决。

1 工程概况
某段煤矿厚度约为4m,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令包括有粉砂岩、砂质泥岩等,底板则主要是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以及中细粒砂岩等,该段回采巷道存在较严重的底鼓问题,加大了开采难度,尤其是某工作面顺槽,回采时巷道的底鼓量约为1700mm,掘进时需要人工卧底2-3次,回采时仍需卧底2-3次,需耗费大量人力,使得开采效率有所降低,且煤矿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为使煤矿得到进一步开采,提高安全保证,应对巷道底鼓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2 巷道底鼓的产生原因
2.1 构造应力
地质构造有其自身特点,在运动时会对岩体产生一定的应力,即构造应力,方向性较为明显,多为水平应力。

在煤层较厚的地方,受构造应力影响,底板岩层容易褶曲,向上鼓起。

构造应力对底板岩层破坏很大,极易引起巷道的底鼓现象。

2.2 底板岩性
底鼓多由巷道两侧的围岩变形位移引起,可见,围岩的结构组成及自身强度与巷道底鼓密切相关,如果围岩多是灰岩、砂岩时,因其比较坚硬,状态相对稳
定,底鼓发生率较低;若围岩是泥岩或页岩等软弱岩体时,因呈裂隙发育,容易吸水,受到地应力时,以产生底鼓。

2.3 支护强度
在某些开采过程中,对巷道顶板的支护比较重视,但却忽视了底板支护,使得底板多为敞开无支护状态,最终导致巷道底鼓量比顶板下沉量要高。

关于巷道支护,因为底板没有支护,而顶部多依靠锚网喷支护或刚性支架作为支撑,在各种压力之下,支护往往会将受力向较弱的底板传递,以至于顶板下沉,底板的应力平衡遭到破坏,最终引起巷道底鼓。

2.4 水理作用
在煤矿开采时,或是施工用水,或是岩石含水,总之在水和底板岩层相接触后,岩层逐渐膨胀,而且体积增大,致使围岩的塑性增加、强度有所减弱,进而引起巷道底板的鼓起。

在水的作用下,巷道围岩通常会有几种变化:①若岩层为泥质胶结,遇水易化,或者发生崩解等现象,强度也随之降低,直至完全失去;
②底板岩层的构成较为复杂,若其中含有过多的蒙脱石等,由于其膨胀性较强,一旦遇水,体积便会不断膨胀;③当水和底板岩层接触后,岩层节理或节理与裂隙间的摩擦会相对减小,使得岩体趋于松散,自身强度大幅降低,以黏土页岩为例,其含水率每增加1% ,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便会降低65%-85%左右。

3 如何防治巷道底鼓
煤矿开采工作意义重大,鉴于巷道底鼓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需及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底鼓发生率,为取得良好的效果,保持围岩的稳定性,应树立起”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理念。

起底法是处理巷道底鼓的重要方法,但工程量过大,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且对人员安全也有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底鼓较强烈的巷道中,更为明显,所以应通过其他途径防治底鼓。

3.1 对巷道进行合理布置
构造应力是引起巷道底鼓的重要因素,多呈水平方向,若与巷道的轴向呈不同的夹角,则围岩受到的应力程度也不同。

所以在煤矿开采中,尤其是构造应力较强的地方,为减弱应力对围岩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巷道布置方向的重视,结合实际适当调整二者之间的角度。

另外,在布置巷道时,还应注意一些事项:①若巷道穿过或位于地质构造带内,其轴向需尽量与断层构造带相垂直;②在许可范围内,选择比较稳定的煤层进行巷道布置,要注意膨胀性岩层禁止和水接触;③对于相邻的巷道或硐室之间需合理设置岩柱宽度。

3.2 对支护进行加固
在底板围岩较软的巷道,容易发生底鼓,为改善其受力状态,进一步增加底板围岩的强度,可通过注浆加固或锚杆支护等方式来实现,即支护加固,该方法
能够有效地控制底鼓,较为常用。

加固措施主要有两种:①加强底板围岩的强度,如底板锚杆、注浆等;②提升对底板围岩的支护力,如底板桁架、全封闭式巷道支架等。

3.3 底板防治水
水理作用也是引起底鼓现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软若岩层,若与水长期接触,强度必将降低或向外膨胀。

所以,底板一旦存在积水,必须及时排掉,在施工中如果用水,也应加强注意,尽量集中排放;某些岩层渗透性差、含水量低,可采取及时封闭的方法;针对渗透性强以及含水量较多的岩层,应采取疏干的方法;在施工时,巷道中的水可能较多,应在防止滴漏、渗透的基础上,将水尽量排出巷道。

3.4 对应力进行有效控制
该方法应用较广,主要是使巷道围岩处于应力降低区,以保持底板的稳定。

控制方法包括:①钻孔。

为降低底板围岩承受的应力,可在底板中打钻孔,进而防止底鼓现象的发生;②切缝。

该方法在挠曲褶皱性底鼓处理中十分适合,通过切缝,将底板的最大水平挤压力转移到围岩深部,相应的也就将可能出现的底鼓影响转移到了巷道深处;③松动爆破。

该方法多用于围岩较硬或应力较高的底鼓处理中,通过爆破,孔底周围会有裂缝出现,使得底板围岩和深部散离,原本处于高应力状态的底板围岩变成了卸压区,将应力转移到岩体深部,以降低底鼓发生率。

3.5 虽巷道的帮和角进行加固
通过对巷道的帮和角进行注浆,或利用锚杆,可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利于削减巷道局部应力的集中程度,在两帮及角部形成自承能力较高的承载拱,进而对两帮和角围岩塑性区加以有效控制;其次,有利于提高巷道两帮和角部围岩的自承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两帮的变形。

4 结束语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煤炭的开采尤为重要,巷道底鼓是开采中的常见现象,严重阻碍了煤矿的顺利开采,引起巷道底鼓的原因有很多,需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巷道底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艳春.浅析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及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3,28(21):109-110.
[2]王建峰. 浅析巷道底鼓机理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2,21(27):243-245.
[3]李恭利. 回采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控制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22(9):113-114.
[4]陈见行,黄继达,韩志婷.浅析巷道底鼓机理及其防治措施[J].煤矿现代化,2010,24(3):128-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