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之美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美术教案-古希腊雕塑

美术教案-古希腊雕塑

美术教案-古希腊雕塑教案主题:古希腊雕塑教案目标:1. 了解古希腊雕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学习古希腊雕塑的基本形式和技巧;3. 分析和欣赏几个代表性的古希腊雕塑作品;4.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体验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投影仪,展示古希腊雕塑作品;2. 模型或玩具,供学生参考进行创作;3. 美术用品,如铅笔、纸张、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投影仪展示几个古希腊雕塑作品,引发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步骤二:了解古希腊雕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10分钟)向学生介绍古希腊雕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强调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追求和表现手法。

让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和意义。

步骤三:学习古希腊雕塑的基本形式和技巧(10分钟)解释古希腊雕塑的基本形态和构图原则:对称、平衡、比例等。

让学生试着分析几个古希腊雕塑作品的构图特点,并与现代艺术作品进行对比。

步骤四:分析和欣赏几个代表性的古希腊雕塑作品(15分钟)展示几个代表性的古希腊雕塑作品,如《雅典卫城女神像》、《扔掷者》等,向学生介绍其创作背景、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步骤五:进行创作活动(20分钟)提供一些简单的模型或玩具,让学生模仿古希腊雕塑作品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加入一些个人元素,并尽量体现古希腊雕塑的特点。

步骤六:展示和评价(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古希腊雕塑对他们创作的启发。

步骤七:总结和延伸(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希腊雕塑的艺术魅力,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希腊雕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有一定的了解;2. 学生能够分析古希腊雕塑的基本形式和技巧;3.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几个代表性的古希腊雕塑作品;4. 学生能够进行创作,并能够表达古希腊雕塑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雕塑之美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雕塑之美人美版

17、雕塑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认识雕塑艺术造型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魅力与内涵。

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

技能:学习用美术语言评述雕塑的美感,表达欣赏感受,提升对雕塑的认识能力,培养欣赏评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在对比观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欣赏方法,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感受雕塑的作品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雕塑作品的观察、研究、评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外部形态美,感悟蕴含于作品的内涵美,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雕塑作品的特点,欣赏体会雕塑作品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时代中外雕塑作品的内涵,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并用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影视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引导: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忘怀,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节目。

播放奥运会放飞和平鸽的视频资料。

二、走近并认识雕塑1、这段舞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舞蹈中的哪一个动作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学着做出来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个美丽的瞬间留下来,让它成为永恒?学生交流体会:这段舞蹈表现了放飞和平鸽,祈求和平的情景。

可以用绘画、摄影等方式让它们成为永恒。

(为欣赏雕塑做好铺垫)板书部分课题:美2、我们来看一看用雕塑定格的《放飞和平鸽》。

3、课件出示雕塑作品《舞》。

雕塑《放飞和平鸽》美吗?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雕塑之美》。

补充课题:雕塑之美5、下面,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卢舍那大佛》:位于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外,高达17.14米,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

《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哈德逊河附近,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100周年而造,是美国的象征。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雕塑欣赏》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雕塑欣赏》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雕塑欣赏》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对雕塑艺术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雕塑,学会欣赏雕塑的美。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雕塑作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雕塑图片、实物雕塑、泥巴、陶艺工具等。

2.环境布置:在教室里摆放一些雕塑作品,营造艺术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各种雕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雕塑的概念,让幼儿对雕塑有基本的了解。

(二)基本环节1.雕塑欣赏(1)教师展示实物雕塑,让幼儿近距离观察,感受雕塑的美。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雕塑创作(1)教师分发泥巴和陶艺工具,让幼儿自由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3.雕塑展示(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感受到创作的成就感。

(2)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评价,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创作做好准备。

(三)拓展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参观校内雕塑作品,让幼儿感受不同风格的雕塑艺术。

2.教师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创作雕塑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创作实践,让幼儿对雕塑有了直观的认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及时给予指导,使幼儿的作品更具创意。

3.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评价,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1)部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对泥巴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在欣赏环节,部分幼儿对雕塑的描述较为简单,需要引导幼儿深入观察和表达。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你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雕塑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这个雕塑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是怎样做出来的?”“如果这个雕塑会说话,你觉得它会说什么?”“你想要创作一个什么样的雕塑?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如果你遇到了困难,可以告诉我,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材第四章《身边的雕塑艺术》,详细内容为城市雕像。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城市雕像,让他们了解和感受雕塑艺术的美。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和欣赏城市雕像的艺术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3. 增进幼儿对城市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城市雕像的特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感知城市雕像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城市雕像图片、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城市雕像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雕像?它们是什么样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城市雕像的特点、材质、造型等,引导幼儿欣赏和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画纸、画笔描绘自己喜欢的一座城市雕像。

4. 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你所知道的城市雕像背后的故事。

5. 创作环节(10分钟)幼儿利用彩泥制作自己心中的城市雕像。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伴给予评价和鼓励。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寻找城市雕像,记录下它的特点及背后的故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城市雕像,让他们亲身体验雕塑艺术的美。

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创作城市雕像,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整体文档要求:包含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共八部分内容,2000字以内。

篇首标识: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新课标-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雕塑之美-课件

新课标-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十七课-雕塑之美-课件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美术· 五年级下册 第17课
新知讲解
作品赏析中国雕塑:说一说,这幅作品属于圆雕还是浮雕? 是什么材质的?
亚历山大·考尔德(1898年7月22日-1976年11 月11日)是美国著名雕塑家、艺术家,动态雕塑的 发明者,代表作有《龙虾陷阱与鱼尾》。
考尔德“静态雕塑”是相对于“活动雕塑”的 一个代名词。这样的一个名词是属于考尔德的,并 且是属于他的大型钢构雕塑的。
浮雕 大理石
王临乙(1908.8—1997.7.16),上海市 人。号黎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是 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和现代雕塑教学的开 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央美院教 授、系主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 卅运动》是其代表作之一。
评述:五卅运动是现代东方雕塑, 材质是大理石。
内容意义:《五卅运动》,是天安 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系列浮雕之 一。该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刻面浮雕群像 ,表现了发生于1925年的著名的“五卅 惨案”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反帝爱国的精 神信念,极具纪念意义。
新 知 讲 解 认识雕塑分类:
透雕又称为镂空雕,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 塑,有单面浮雕和双面浮雕之分。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小学美术· 五年级下册 第17课
新知讲解
作品赏析中国雕塑:说一说,这幅作品属于圆雕还是浮雕? 是什么材质的?
奉先寺,全称“大奉先寺”,乃龙门十寺
之一。是唐代一所木构寺院,位于大卢舍那像
人首翼牛像是萨艮二世王宫门洞口两侧和塔楼转角上
的石板上雕刻。
在门洞口的两侧和碉楼的转角处,石板上雕人首翼牛
像,由于它们所在的位置,它们有正、侧两个面,它们的
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2条腿,侧面4条,转

雕塑之美(教案) 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案) 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A、了解校园雕塑的意义和作用。

B、了解抽象雕塑的造型特点。

C、了解不同形状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

2.能力目标:A、让学生自行设计,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和探究的能力。

B、提高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通过展示大家设计的模型,锻炼学生组织力语言表达能力,集体合作的能力。

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也能让学生大胆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雕塑的美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及理解能力。

本课从学生身边的抽象雕塑作品讲起,去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从而加深对抽象雕塑作品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重点难点本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制作能力。

如何很好的引导学生对校园抽象雕塑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成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展示学校校园风景图片,点评上节课学生作业。

(上节课同学们用画笔描绘了美丽的校园,校园内的建筑物在你们的笔下形成了“凝固的乐章”,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以发现美的双眼,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校园中的又一处色彩:艺术中那“静止的舞蹈”——城雕吧。

)引出课题:雕塑之美(板书)活动2【讲授】了解感知1、想一想:师问:下图中所看到的雕塑为什么适合放到学校里?你能简要的说出这些艺术品的含义吗?(学生相互讨论)请注意观察不同的形状带给人的感觉是否相同。

(学生相互讨论)生答:图片1 包钢一中雕塑:《走向辉煌》图片2《知识的殿堂》、《希望》图片3《知识的海洋》、《成长》2、知识点滴小知识1:雕塑在校园环境中的意义:传递信息,增加了校园空间的凝聚力,它使校园空间结构具有意义,成为学校精神的标志。

美术教案雕塑艺术范文

美术教案雕塑艺术范文

美术教案——雕塑艺术优秀范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雕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一、导入:欣赏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雕塑艺术教师展示一些国内外著名的雕塑作品,如《掷铁饼者》、《断臂维纳斯》等,引导学生关注雕塑艺术的美感特点。

二、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教师讲解雕塑的定义:雕塑是指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造等手段,创造出具有三维空间艺术形象的作品。

2. 分析雕塑艺术的特点:立体性、空间性、动态性、材质美等。

三、雕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雕塑作品,如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等,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讨论雕塑艺术在生活中的价值:美化环境、丰富文化、传承历史、表达情感等。

四、雕塑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1. 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欣赏雕塑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雕塑作品的欣赏心得。

五、雕塑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1. 教师示范雕塑创作的基本技巧,如雕刻、塑造等。

2.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简单的雕塑创作,体验雕塑创作的乐趣。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2. 评价学生在雕塑创作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创作作品,综合评价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雕塑材料的探索与使用1. 教师介绍不同种类的雕塑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塑料等。

2. 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材料的质感,了解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小规模雕塑创作,锻炼对材料的运用能力。

七、雕塑艺术与情感表达1. 教师讲解雕塑艺术如何表达情感,如通过造型、线条、色彩等。

美术教案初中雕塑简单

美术教案初中雕塑简单

美术教案初中雕塑简单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学科: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雕塑的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雕塑的基本技法3.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教学重点:1. 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雕塑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1. 雕塑技法的掌握2. 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表现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雕塑材料(如橡皮泥、石膏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雕塑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对雕塑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技法,如捏、揉、压、切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雕塑技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运用雕塑技法进行表现。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选择一个美好事物进行雕塑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雕塑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雕塑作品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技法,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通过展示和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之美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2、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
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
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
(3)整理收集的资料
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4)提出问题:
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
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
(5)欣赏:
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3、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