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各国工频电磁场限值的有关情况汇总

各国工频电磁场限值的有关情况汇总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尚无工频电磁场暴露限值的IEC标准或其他国际标准,只有ICNIRP(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向世界各国推荐了一个电场和磁场辐射限值的导则:《限制时变电场、磁场和电磁场暴露(300GHz以下)导则》,其中推荐以5000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限值标准,100μT作为公众全天辐射时的磁感应强度限值标准。
目前我国所有相关的规范和技术标准中,涉及环境中工频电场强度、磁场强度限值的只有《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其原文是:“关于超高压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限值目前尚无国家标准。
为便于评价,根据我国有关单位的研究成果、送电线路设计规定和参考各国限值,推荐以4000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100μ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待相应国家标准发布后,以其规定限值为准。
”很明显,该推荐限值就是以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导则为基础的,并且电场强度的限值更严格。
世界上其他各国或学术组织关于工频电场和磁场的限值情况见下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欧洲议会1999年7月发布了一个一般公众电磁场暴露限值的推荐标准。
这是一个供欧洲各国制定标准的框架,目前已有许多欧洲国家准备接受这一标准。
这个标准建立在ICNIRP 导则基础之上,同样是以目前已经得到确认的效应作为基准。
美国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一些学术组织制定了自己的标准,许多州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场标准。
日本并没有公众工频磁场暴露限值的明确标准,1993年,日本一个政府研究机构的报告中提到,居住环境中产生的工频磁场场强比WHO和类似组织的标准中的限值要低得多,认为没有必要制定工频磁场标准。
英国NRPB(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在1993年制定了自己的电磁暴露标准。
澳大利亚,德国这两个国家分别在1989年,1996年出台了自己的电磁场暴露标准。
南京地区220kV-500kV高压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磁场强 0.663 0.459 0.338 0.291 0.223 0.202 0.177
度(μT)
晓尧#1、 #2 线
#6~#7
磁场强 0.231 0.223 0.196 0.176 0.155 0.126 0.087
度(μT)
上仙#1、
磁场强
#135~#136
1.073 0.928 0.801 0.651 0.519 0.368 0.225
HA1x、HB1x、HC1x、HA2x、HB2x、HC2x 为各相导线的场强的水平分量;
HA1y、HB1y、HC1y、HA2y、HB2y、HC2y 为各相导线的场强的垂直分量;
Hx 、Hy 为计算点处合成后的水平和垂直分量;
H 为计算点处磁场强度合成总量磁场强度(A/m)。 为了与环境标准相对应,需要将磁场强度(A/m)转换为磁感应强度(mT),转换公式 为: B=μ0H 式 中 : B—磁 感 应 强 度 ( T);
T)
其中:μT=mT×1000,即 mT=μT/1000。
表4
南京地区 220kV 高压线路工频电磁场测量结果
线路名称
杆段
电磁场分量
测量距离(m)
0
5 10 15 20 25 30
工频电场垂直分量 (kV/m)
0.3 0.2 0.12 0.07 0.0
0.6 0.59
415
57 70
六汊#1 线
工频电场垂直分量 #30~#31
0.6
0.2 0.1 0.10
0.0
0.46
0.73
85
864
95
458 263 115 96 85 72 56
267 256 245 212 157 145 130
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的评价及建议

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的评价及建议摘要:本文从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电磁辐射的机理入手,分析了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特性,介绍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对高压输电工程中电磁辐射限制的要求,同时也论述了高压变电线路电磁辐射的程度。
关键词:高压输电电磁辐射评价1 电磁辐射对周围产生污染的评价某南方新建一个三组600MW的火力发电厂,使用500kV的高压线路进行输电,按照相关公式计算,500kV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的电场强度能达到 5.5kV/m左右,地面上的天然电场强度在天气晴朗时为0.12kV/m左右,这样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的电场强度要十几倍于天然电场强度,这使得居住在高压输电线路的人们对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的危害产生极大的关注。
根据有试验分析表明,几百千伏的输电线路产生的电场强度,地面附近的为5kV/m以上;虽然人处在高达数千伏电场强度的空间内,但是人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仅为几伏每米,也就是说人体内的电场强度要比周围环境中的小得多。
2 输电线路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我国有关人员曾对550kV输电线路附近进行过流行病和卫生学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附近居民大都出现了头痛、头晕、乏力、疲倦以及不愉快效应等症状,有的居民反映高压输电线路常出现打火现象和放电声,这种现象在阴雨天更加显著,下雨天在线路下面打伞,伞上会出现强烈的电磁感应,进而导致撑伞的人“麻电”的感觉出现。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对220kV的高压输电线路进行过动物实验,在输电线路周围电磁辐射的强度超过一定值并持久作用一定时间后,试验的动物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出现一定的机能障碍。
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于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累计效应、热效应以及非热效应等;由于水占了人体积的70%,体内的水分子在电磁作用下会引起相互之间的摩擦,进而使体内水的温度升高,使得体内各器官正常工作受到影响,这就是热效应;在自然状态下,人体的组织以及器官都受到微弱的电磁场作用,但它们之间是有序和稳定的,当外界的电磁场将这种稳定和有序打破后,就会使得这微弱的电磁场受到破坏,人的身体也会跟着受到一定的损伤,这就是非热效应;在以上两种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在人体的对电磁场的承受能力还未从损伤状态恢复的情况下,若再次受到外界电磁辐射的作用,产生的损伤会在原有损伤基础上进行累积,长此以往就会引起人出现永久性的病态,情况严重时可能危及人的生命,这就是累积效应。
500kV宜兴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本工程变电站周围最近居民点距离较远,根据 GBl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分 析可知,各种机械设备均符合限值标准,本工程施工作业时,对变电站周围居民点声环境没 有影响。 3.4.2 施工期扬尘环境影响
3
施工期间将产生一些废弃的建筑垃圾,另外还有少量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对于产 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别堆放,并委托地方环卫部门及时清运。 4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变电站在规划设计阶段已按最终规模进行总平面布置,并尽量将主变组布置在站区中间, 以减小工频电磁场、噪声等对厂界外环境的影响。
本期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在主变设备定购时,对设备噪声指标应提出限制要求,要求采用 低噪声产品,主变整体设备噪声水平小于 75dB(A)。
在主变设置防火墙,降低噪声的影响。 主变设备在安装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产生基座或部件的振动。 变电站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区绿化用水。 主变压器事故情况下的油污水,经事故油池集中后,由专业单位回收处理,不得外排。 4.1.1 施工阶段 (1) 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量。 (2) 开挖的土石方在保留根植土后应首先回填使用,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走,避免长期堆 放。生活垃圾也不应乱堆乱放,应及时清运。 (3) 变电站夜间一般不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特殊情况如确需夜间施工,则必须征得当 地环保部门的同意。 (4)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及大风时期施工。施工单位要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文明施工。 4.1.2 运行阶段 加强变电站环保知识的宣传、解释和培训工作。可采取分发宣传小册子等措施。 开展运行期工频电磁场环境监测工作,如发现有居民住宅处工频电磁场强度值超过环保 标准,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或拆迁安置。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标准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1总则1.1本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 J/T10.3一1996)制定。
1.2本规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容。
1.3本规适用于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应用于110k V、220k V及330k 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人建设费用。
2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容2.1前言2.2编制依据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评价依据2.2.2.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名称及编号2.2.2.2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2.2.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2.2.2.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2.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总则1.1本规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 J/T 10.3一1996)制定。
1.2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范内容。
1.3本规范适用于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 V、220k V及330k 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人建设费用。
2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2.1前言2.2编制依据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评价依据2.2.2.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2.2.2.2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2.2.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2.2.2.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2.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及环境影响评价

高压输变电工程的电磁辐射及环境影响评价摘要:电离过程能够促使分子从不带电转化为带电的分子,而电磁辐射也是一种电磁波,利用电荷和磁场之间的相互变换实现了电能传输的目的。
因为人类的生存活动对电磁波比较敏感,所以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相应的伤害。
比较而言,电离辐射给人类产生的干扰和危害要大的多。
关键词:高压输变电;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在高压输变电施工的不同阶段都应进行全面的考虑,采取不同措施保障通信设施设备、无线电以及大气环境的安全,同时应加大公共传播力量,引导公民参与到电磁辐射环境当中,唯有如此才能和谐统筹好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电磁辐射含义概述所谓电磁辐射传递过程,指的是辐射体通过或以电磁波方式向周边空间环境进行能量传递的过程。
而强电磁环境则指的是一切发生于给定场所中的电磁现象总和。
对强电磁辐射环境可以进行类型上的划分,但通常可分为两种:一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电磁场环境强度背景值,或在不同设备区域范围和传播途径内所形成的更强电磁辐射环境背景值;二是在特定的强电磁辐射设施或传播设备局域范围内所形成的更强电磁辐射。
2电磁波辐射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电磁波虽然确实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便利,但是同时它同样也具有双面属性,电磁波的产生同样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全世界,电磁波辐射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全球第四大的环境污染源,其影响范围也远远不亚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并构成了巨大的隐形杀手。
而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则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亦即由其电流形成了强大的电磁辐射效应、由非短路电流而形成的光热效应,以及其强大的累积效应。
其电磁辐射效应主要是指,当人受到了比较强的电磁波辐射时后人身上的体液温度就会增高,从而对人身上的脏器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当人遇到的电磁波辐射剂量较高后也会使得人体出现了血压骤然增高甚至心律不齐的状况,而一些免疫力系统稍弱的病人甚至还会发生了白细胞数量突然减少的病理变化。
【精品推荐】高压变电箱辐射大吗?

高压变电箱辐射大吗?
小编希望高压变电箱辐射大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看到小编接下来要写的这个文章的题目,也许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惑,自己家小区旁边就有高压变电箱,究竟它的辐射大吗?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小编在网上很多论坛都看见一些居民提问,自己家的小区外面有高压变电箱,会不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辐射?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高压变电箱辐射大吗这个问题。
高压变电箱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特别适用于城网建设与改造,是继土建变电站之后崛起的一种崭新的变电站。
高压变电箱辐射大吗
由于220千伏及110千伏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频率为50赫兹,因而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其对周边的实际影响主要以电磁感应效应为主,而不是电磁辐射。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胡女士家窗外的变电箱电压等级均为10千伏。
工程师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价技术规范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impact assessment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duced by 500kv ultrahigh voltage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powerengineering1 总则1.1 本规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制定。
1.2 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范内容。
1.3 本规范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
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
最终评价报告书的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 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
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设方纳入建设费用。
2 500KV超高压送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
2.1 前言2.2 编制依据2.2.1 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2.2.2 评价凭据2.2.2.1 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2.2.2.2 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2.2.2.3 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2.2.2.4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2.2.2.5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2.2.2.6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2.2.2.7 城市规划批准文件2.2.2.8 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2.2.2.9 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2.2.3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2.2.3.1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2.2.3.2 环境保护目标具体列出本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敏感点的名称、分布和特征。
例如医院、学校、居民区、通信、导航和军事设施等。
2.2.3.3 对敏感点部门初步协调结果列出协调部门名称,给出初步协调结果(合同或议向)。
2.2.4 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2.2.4.1 评价范围以送电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变电所址为中心的半径500m范围内区域为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围。
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变电所围墙外2000m或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000m内区域为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
2.2.4.2 评价标准公众总受照剂量(包括已有电磁辐射背景影响和拟建项目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影响之和)不应大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的规定。
对于单个项目的影响可取上述标准中场强限值的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
对于高压送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限值根据国家标准《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规定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Hz的晴天条件下不大于55dB(μV/m)。
对各种业务用无线电台干扰影响限值见附录D(标准的附录)有关国家标准相应规定。
关于超高压送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磁场强度限度值目前尚无国家标准。
为使于评价,根据我国有关单位的研究成果、送电线路设计规定和参考各国限值,推荐暂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待相应国家标准发布后,以其规定限值为准。
2.3 项目概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变电所、送电线路的路径及组成,主要设计指标,投资情况等。
2.3.2 电磁辐射污染源分析电磁辐射源分析,污染区位置。
2.4 环境概论2.4.1 自然环境2.4.2 生态环境2.5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2.5.1 电磁辐射现状调查现有送电线路、变电所电压等级、电流、设备容量、架线形式、走向调查。
电磁辐射(包括电场、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场)现状水平和分布情况的实际测量。
2.5.2 模拟类比测量利用类似本项目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架线形式及使用条件的其它已运行送电线路、变电所进行电磁辐射强度和分布的实际测量,用于对本项目建成后电磁环境定量影响的预测。
送电线路的测量是以档距中央导线弛垂最大处线路中心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测点间距为5m,顺序测至边相导线地面投影点外50m处止。
分别测量离地1.5m处的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
变电所的测量应选择在高压进线处一测,以围墙为起点,测点间距为5m,依次测至500m处为止。
分别测量地表面处和离地1.5m处的电场强度垂直分量、磁场强度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
无线电干扰电平的测量应分别在送电线路、变电所测试路径上以2n m处测量。
其中n=0,1,2,...11等正整数。
根据本项目送电线路的架线型式、架设高度、线距和导线结构等参数计算送电线路形成的工频电场强度值、磁场强度值和无线电干扰场强值。
电场强度值的计算按附录A所述方法进行。
磁场强度值的计算按附录B所述方法进行。
无线电干扰场强值的计算按附录C所述方法进行。
2.5.4 电磁环境影响初步评价2.5.4.1 运行期电磁辐射强度预测由2.5.1、2.5.2及2.5.3所得电磁辐射强度和分布结果分析本项目运行期电磁辐射影响的增量和环境电磁强度的总量。
2.5.4.2 健康影响的预评价由2.5.4.1的电磁辐射预测值,根据评价标准对人体健康影响作出预评价。
2.5.4.3 无线电干扰影响的预评价由2.5.4.1的无线电干扰预测值,根据评价标准作出主要对接收电视信号和军用无线电设备的无线电干扰影响预评价。
亦应注意到对邻近无线通信、电台、导航等台站的干扰影响。
如可能造成影响时,应提出消除干扰的有效措施。
2.5.5 其他环境因子影响的预评价根据项目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具体情况,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社会环境、生活质量环境(包括风景名胜和景观等)的影响进行预评价。
2.6 环保措施及建议2.6.1 送电线路领近居民区及敏感区2.6.2 变电所邻近居民区及敏感区2.6.3 送电线路与铁路、公路的交叉跨越2.6.4 移民安置2.7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7.1 收益部分分析运行后环保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
2.7.2 投入部分分析本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直接和间接投入资金分析。
2.7.3 环境经济损益统计2.8 公众参与2.8.1 送电线路径选线过程中的公众参与2.8.2 专项调查的公众参与2.8.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2.9 结论2.9.1 项目建设必要性简述2.9.2 项目及环境概况2.9.3 环境影响评价2.9.4 环境保护主要技术指标及设施2.9.5 存在问题和建议3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最终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3.1 前言3.2 编制依据3.2.1 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本建设项目全部或分阶段竣工验收规模和基本构成情况。
实际建成规模与初步评价报告书所述的差异情况。
项目建设环境条件变动的说明。
项目实际建成规模、构成与设计的变动说明。
3.2.2 评价依据本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简要说明。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初步评价报告书的批复及文号。
因项目规模、构成变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增删情况。
有别于初步评价报告书中其他内容引起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增删情况。
3.2.3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运行期电磁辐射实际影响说明。
电磁辐射实际影响敏感点的分布、名称和相对位置(必要时可附图说明)。
3.2.4 评价范围、评价标准简述初步评价报告书的相应部分。
重点说明与初步评价报告书关于评价范围、评价标准的变动部分。
3.2.5 电磁辐射环境实际测量对应初步评价报告书中未变化的工程设施应按原测量项目进行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影响的实际测试。
对应初步评价报告书中的发生变动的工程设施应确定测量项目后在该设施正常运行时,按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的实际测试,受条件限制不能实测时,应作类比测量或理论计算。
3.2.6 运行期实际环境影响评价由3.2.5电磁辐射环境实际测量结果核证初步评价报告书和设计文件预测值,当差异较显著时,应分析原因。
若实测时设施未全功率运行,则应作出全功率运行时的附加影响。
评价本工程项目全部(或分阶段)设施投入运行后环境电磁辐射的增量和总量。
评价实际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评价无线电干扰影响。
如对敏感点未满足国标、军标规定限值要求造成干扰时,应采取措施消除干扰影响,并妥善解决既成干扰影响情况。
评价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
3.2.7 环保效益实际分析送电线路邻近居民区及敏感区环保影响实际减缓措施和投资。
变电所邻近居民区及敏感区环保影响实际减缓措施和投资。
移民安置落实。
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际分析。
3.2.8 结论评价结论。
存在问题和对策。
附录A 高压送电线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标准的附录)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第36.01工作组”推荐的方法,利用等效电荷法计算高压送电线(单相和三相高压送电线)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
A1 单位长度导线上等效电荷的计算高压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送电线半径r远远小于架设高度h,所以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送电导线的几何中心。
设送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
为了计算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可写出下列矩阵方程:┅┅┅┅┅┅┅┅┅┅(A1)式中:[U ]——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Q ]——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λ]——各导线的电位系数组成的n阶方阵(n为导线数目)。
[U]矩阵可由送电线的电压和相位确定,从环境保护考虑以额定电压的1.05倍作为计算电压。
由三相500KV(线间电压)回路(图A1所示)各相的相位和分量,则可计算各导线对地电压为:图A1 对地电压计算图各导线对地电压分量为:=(303.1+j0)KVUAU=(-151.6+j262.5)KVBU=(-151.6-j262.5)kvC[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