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合集下载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朱德
周恩来
叶挺
贺龙
刘伯承
1927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 开的八七会议,在革命的危 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党内右 倾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 的斗争方向:武装斗争和土 地革命。
瞿秋白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须知政权是由 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9月9日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和中国工农 革命军的军旗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瞿秋白
1930年6月—1930年9月, “左”倾冒险错误。 李立三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 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 城市。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了安源路 矿工人大罢工与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宣传部部长。 1931年至1946年在莫斯科学习,组织翻译了大 量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建国后,先后担任过中华全国工会副主席、交 通部副部长等职务。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蒋介石集团通过军阀混战建立起国民党南京政权 的统治;通过反共屠杀、特务控制、“训政”和保 甲制度等,消灭异己,镇压人民;并建立起官僚垄 断资本。
赵 世 炎
蔡 和 森
部分共产党人脱党、退党甚 至叛党。 全党人数:
1927年5月 1927年11月 57900多人 10000多人
国民党捕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
1927年4月→“秘字第一号命令”,厉行“清党” 1928年2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 1928年3月→《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和《中华民国刑 法》 1931年1月→《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 3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原 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威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 北伐军进军江浙,英、美、日帝国主义国家派 军舰到上海,扬言武装干涉。 北伐军攻占南京,英美军舰制造“南京惨案”。 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 机会主义。其主要错误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 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王明(1904--1974) 1926年入党,1931年取 得党中央领导 权,推行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严重失利,给 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 损失。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 民革命失败
标志:
汪
限 制 工 农 运 动 的 训 令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纵容 许 夏 克 斗 祥 寅 叛 叛 变 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 与共产党决裂,提出“宁可枉 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 口号,开始了血腥大屠杀。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破坏。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1. 1936.10 2.哪三大主力会师? 3.意义是什么?
爬雪山
会宁 会师
原因:
时间:
“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原因)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原 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威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 北伐军进军江浙,英、美、日帝国主义国家派 军舰到上海,扬言武装干涉。 北伐军攻占南京,英美军舰制造“南京惨案”。 英美等国向国民政府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 机会主义。其主要错误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 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王明(1904--1974) 1926年入党,1931年取 得党中央领导 权,推行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严重失利,给 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极大 损失。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 民革命失败
标志:
汪
限 制 工 农 运 动 的 训 令
“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纵容 许 夏 克 斗 祥 寅 叛 叛 变 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 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决定 与共产党决裂,提出“宁可枉 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 口号,开始了血腥大屠杀。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破坏。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1. 1936.10 2.哪三大主力会师? 3.意义是什么?
爬雪山
会宁 会师
原因:
时间:
“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原因)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实行文化专制 新闻出版的审查制度→→干涉舆论自由 宣传共产主义 〓 “反动宣传品”; 批评国民党 〓 “危害民国”; 对统治不满 〓 “反动言论”;
“他们的嘴就是法律,无理可说。……一切刊物,除胡
说八道的官办东西和帮闲凑 趣的‘文学’杂志而外,较好的都要压迫得奄奄无生气 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新”在何处? 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以往的道路是什么? 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新道路的? 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本章重点:
1、从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阶级性质。
(代表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独裁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3、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4、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各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朱 德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 黄公略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徐向前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
2、反“围剿”斗争的
国军 人数 第 一 次 10万
红军人 数 4万
时
间
1930年12月— —1931年1月
消灭国军 人数 1.5万
胜利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第 四 次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3年9月——1934年10 月
国民党 100万 “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
略
共产党 30万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
针
长 征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 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 治
(三)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的原因?
4、推行保甲制度 结构: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乡镇 实行:联保连坐 联保就是各户之间联合作保,共具保结,互相 担保不做通共之事; 连坐就是1家有罪,9家举发,若不举发,10家 连带坐罪。 希望:民众支持政府→对工农红军进行军事 “围剿” 结果:民众怨声载道→将全国变成大囚笼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 、反围剿 1930年12月 1930年12月 作战与土地革命
1931年4月---5月 1931年 ---5 (1)四次反围剿 1931年7月---9月 1931年 ---9 (2)两个土地法 1933年2月---3月 1933年 ---3 (3)国统区在文化战 线的反围剿 1928年12月《井冈山土 1928年12月 地法》 地法》共产党历史上 第一个土地法 1929年 1929年4月,《兴国土 地法》 地法》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白色恐怖”时代。 中共“六大”时的材料 统计: 1927年3月—1928年上半 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 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
第一、 第一、革命势力遭到了 极大的摧残。 极大的摧残。 第二、 第二、工农斗争走向了 低落。 低落。 。 第三、 第三、阶级关系发生了 深刻变化, 深刻变化,民族资产阶级 追随蒋介石离开了革命。 追随蒋介石离开了革命。
(3) )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 所 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土地革命为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 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为主要形式, 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 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 者密切结合。 者密切结合。
八七会议
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其一,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其一,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其二, 其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统治的新的斗争方针( 党反动统治的新的斗争方针(毛泽东提出 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了“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革命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其三,会议还提出了“ 其三,会议还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 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 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 道路”的任务。 道路”的任务。形成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 的中共中央。 的中共中央。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良好的群众基础 3.继续发展的革命形势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
工农武装割据
三者密切结合
土地革命 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 主要形式
革命根据地 战略阵地
评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产物,也是反对教条主义的产物。 这一理论的形成,也就标志了毛泽东 思想的初步形成。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一理论得到了进 一步系统地总结和阐述。
问题讨论
中共为什么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客观原因: 国民党对中共的残酷镇压; 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共产国际和苏共的影响。 ◇主观原因: 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 养不高; 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严重脱离中国的国 情,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共产国际 的指示。
三、中国革命的转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背景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928年12月,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
中国。 国民政府推行军事独裁统治,强化国 家机器。
1927年6月,蒋、冯召开徐州会议,议反共和宁汉合流问题
武汉政府委员孙科(右二)、谭延闿(右三)等到达南京后, 与前来欢迎的南京政府委员蔡元培(右四)、李烈钧(右五) 等合影。
第二,实事求是,不盲从
正确的思想路线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 要靠中国同志了解 中国情况
第三,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
“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 “又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问题讨论:
革命新道路理论“新”在哪里?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员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7年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 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毛泽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打土豪
红军在漳州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 土地革命路线: 土地革命路线: 坚定地依靠贫 雇农, 雇农,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限制富农,保 护中小工商业 者,消灭地主阶 级,变封建半封 建土地所有制 为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所有制。
(一)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建设
1 9 3 1 年 的 毛 泽 东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广大 工农兵群众被吸收到各级苏维埃政府中参加政权管 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红 军 在 渡 河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围剿”
1.反 围剿” 1.反”围剿”作战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

古田会议决议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着重强调了加强党的 思想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要在党内加强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正确路线的教育和开展党 内的正确批评。同时,又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 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极端 民主化、非组织化观点等错误倾向。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在探索中国革命新 道路的过程中成为最杰出的代表呢?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为革毛 最命泽 杰新东 出道能 代路够 表的在 的过探 原程索 因中中 成国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农村和农民 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伟大 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 移到农村,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 中心,逐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经 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推动革命高 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立 全国政权。
“以乡村为中心 ” 的思想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重大难题
党长期处在农村游击战 争环境里,党员和军队成员 都主要由农民和其它非无产 阶级成分组成,如何保持党 和军队的无产阶级特性?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三)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对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杰出贡献
第 五 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想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 阵地。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 革命的依托,否则武装斗争就是流寇主义,土 地革命就无法展开。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内部没 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反 革命武装到牙齿,所以中国革命一开 始就要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中国的红色政权 产生、发展的原因 和条件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 济发展不平衡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大 国
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广泛存在为红 色政权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帝国主 义国家对中国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所造 成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使红色政权 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中国是一个大国, 这使中国革命有广泛的回旋余地。
毛泽东《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思考:什么是长征精神?
勇于战斗,不惧艰难的 乐观主义精神; 绝处求生,无坚不摧的 英雄主义精神; 团结奋进,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大胆创新精神;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 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基本概念及内涵 ①党内三次 “左”倾机会主义 ②红军五次反“围剿”
2、基本观点与经典论述
★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机会主义 错误路线在党内的 统治是导致红军第 五次反“围剿”失 败和土地革命严重 受挫的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 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做了《论反对日 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 问题。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 部著作,系统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 论》,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些理论 工作,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 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9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6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遵义
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
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
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
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3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集中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2020/12/3
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7
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 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8
三、总结历史经验, 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为了复兴中国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
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统治的总方针。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
爆发,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2 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1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
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要 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政权作坚 决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4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5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 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 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其中最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 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 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 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 行战略转移——长征。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9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6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遵义
会议。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
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
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
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3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集中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2020/12/3
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7
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 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8
三、总结历史经验, 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2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为了复兴中国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
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统治的总方针。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
爆发,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2 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1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
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 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要 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政权作坚 决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4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2020/12/3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
5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 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 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其中最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 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 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 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 行战略转移——长征。